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是凿部在哪个部位

病因/咽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的类型咽食管憩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由于咽食管憩室多见于50岁以上的病人,而发生于30岁以下者罕见,因而通常认为咽食管憩室是一种后天性疾病。
(1950)认为咽食管憩室的病因可能是环咽肌存在解剖上薄弱点(区)以及环咽肌远端有食管腔的梗阻所致,主要原因是咽食管憩室总是发生于环咽肌的上方。尽管一些作者推测咽食管憩室的发生可能与咽食管交界处的梗阻有一定关系但Mayo Clinic等(1969)对咽食管憩室病人的食管腔的测压检查(manometric studies)证实这类病人的环咽肌并无失弛缓症或者压力过高现象。一些作者的研究发现,咽食管憩室与咽部的收缩和环咽肌构成的咽下部括约肌的弛缓及吞咽时的收缩之间有暂时的异常关系。患有咽食管憩室的病人,其食管上括约肌的收缩发生于收缩完成之前因此,咽上括约肌的提前收缩是咽食管憩室的病因。
在一些很小的早期的以及体积很大的咽食管憩室病例中,亦能看到咽上的提前收缩现象,表明环咽肌的运动功能失调(incoordinition)是咽食管憩室的潜在发病原因之一。
1988年,Lerut等对食管上括约肌区的构成特点的研究发现肌源性退化和神经源性疾病并不能限制环咽肌的功能但可以影响横纹肌。因此有些作者认为环咽肌运动功能失调乃是更为复杂的功能性问题的一个方面而非疾病本身,咽食管憩室只不过是环咽肌运动功能失调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咽食管憩室的发展过程
1992年Cook等同时采用电视X线摄像技术(videoradiography)和测压法(manometry)对Zenker憩室病人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表明Zenker憩室病人的食管上括约肌的开放功能明显减弱而憩室腔内的压力明显增加因此,Cook等认为Zenier憩室病人的主要异常改变之一是食管上括约肌的开放功能不全,而非环咽肌收缩与食管上括约肌的开放或松弛功能的失调所致。据其研究,如果在进行吞咽动作时病人的环咽肌功能有障碍吞咽时的一般内的经壁压力(transmural pressure)便可以使咽食管的黏膜通过环咽肌上方咽后壁的解剖薄弱点向后疝出,形成咽食管憩室。随着咽食管腔内压力的反复作用和憩室腔内或囊内的食物不断潴留,咽食管憩室便逐渐进行性增大并下垂。
咽食管憩室的憩室颈悬吊于环咽肌的上方,憩室囊则介于食管与颈椎之间严重的或晚期咽食管憩室的位置可以与咽的纵轴垂直,从而使憩室囊发生选择性的充盈并压迫食管,而且憩室与其毗邻的食管向前成角然而由于憩室口在环咽肌的上方,所以并不防碍憩室的自发排空,而且病人常有喉气管误吸(1aryngotracheal aspiration)和憩室内容物向腔内反流现象。
在咽与食管结合处的后部,有咽下缩肌斜行。其下方有环咽肌横行,在此二肌之间有一小的三角区域,称之为Killian三角,三角区内缺乏肌肉纤维是上的一个薄弱点或薄弱区,也是咽食管憩室的好发病位,由于这种薄弱区在左侧更为明显,因而咽食管憩室多发生在左侧。
临床表现/咽食管憩室
咽食管憩室1.症状与体征& 咽食管憩室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但绝大多数病人在发病早期即有症状憩室一经形成,其体积便进行性增大,而且病人的症状逐渐加重,症状发作频率或次数日趋频繁,并有可能发生。
咽食管憩室病人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高位颈段食管的咽下困难,呼吸有腐败恶臭气味,吞咽食物或饮水时咽部“喀喀”作响,不论咳嗽或不咳嗽,病人常有自发性食管内容物反流现象。典型的反流物为新鲜的、未经消化的食物,无苦味或酸味或不含有分泌物。个别病人在进食后立即出现食管反流现象,这种反流与憩室内容物被误吸到内而引起的剧烈咳嗽和憋气有关。由于食管反流和咳嗽,病人进食过程缓慢而费力。
随着咽食管体积不断增大,病人咽部常有发胀的感觉,用手压迫患侧颈部,这种感觉便可缓解或减轻。偶尔,病人因憩室内容物分解腐败所产生的臭味而来就诊。极少数的病人主诉其颈部有一软性包块。
2.临床分期& 有的作者将咽食管憩室的临床症状分为3期。
Ⅰ期:憩室小,其开口与呈直角病人无颈段食管梗阻,无食管反流或憩室内容物潴留。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咽喉部有异物感,并试图通过咳嗽或者咳痰将“异物”排除。其诱发因素往往是吃一块较干的食物(如烤面包片等),将其吐出后咽喉部的异物感便随之消失。
Ⅱ期:咽食管憩室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憩室的开口与憩室体呈斜行,主要症状为病人的口腔内突然排出原先所吃的饮食,并混有与。这种症状可发生在睡眠时,可导致误吸,病人因阵发性咳嗽而从睡眠中清醒误吸可引起肺脓肿,应加以重视。有些病人在吞咽时咽部发出气过水声(gurgling noise)或“喀喀”声,系憩室囊内的气体与液体混合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Ⅲ期:在憩室囊增大到一定大小之后,憩室口呈横位或水平位,吞咽的饮食可直接进入憩室,病人可产生其他症状,如不同程度的高位颈段食管梗阻,伴有部分或全部所进食物的食管反流。这类病人常有体重减轻和消瘦(emaciation)。
诊断/咽食管憩室
咽食管憩室的发展和演化咽食管憩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查体及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其中后者对诊断起关键作用。
1.查体& 咽食管憩室病人在查体时可能有下列体征:
(1)嘱病人饮水,吞咽时在颈部憩室部位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或“喀喀”声。
(2)McNealy-McCallister试验:这一简单的临床试验用以确定咽食管憩室在颈部的位置(侧别)。
方法:①病人取坐位,面对检查者;②嘱病人做几次吞咽空气的动作后检查者将自己的左手拇指放在病人右颈部环状软骨前方水平用拇指向后轻轻挤压;③检查者再用自己右手反复挤压病人右颈部的相应部位;④当检查者的拇指挤压在咽食管憩室所在一侧的颈部时,由于拇指的挤压作用,憩室内的气管通过液体而排出,因而检查者可听到病人患侧颈部有气过水声。
2.辅助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可见受累食管边缘有圆形、椭圆形或梨形的咽食管憩室,吞入憩室囊内的钡剂、空气与液体呈3层;食管镜检查可见憩室内有异物,个别病人有、、或等。
检查/咽食管憩室
咽食管结构图1.食管钡餐造影& 咽食管憩室的临床诊断依靠食管钡餐造影。病人在吞钡后通过透视与摄片(须拍摄食管正、侧位片),可以明确憩室的位置、大小、憩室颈的粗细与排空情况以及憩食与食管轴的相互关系。
在食管钡餐造影时,一旦吞入的钡剂充盈或进入憩室,可见含钡的咽食管憩室位于受累食管的下缘。憩室上方受累的食管有时变细或管腔收缩,容易误认为充满钡剂的憩室压迫所致。但无论从何种角度在透视下观察,受累食管段的狭窄呈均匀一致的狭窄,与局部食管受压造成的狭窄截然不同。从食管钡餐造影侧位片上观察,在环咽肌水平的食管后缘可见明显的切迹系咽食管憩室压迫局部食管后壁所致。
2.食管镜检查& 咽食管憩室的临床诊断通常不需要做食管镜检查。但若怀疑憩室合并肿瘤,病人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症状,或憩室内有异物时,则应进行食管镜(胃镜)检查。但在检查过程中要格外谨慎,以免将内镜的镜头插至憩室囊内而造成憩室的器械性穿孔(instrumental perforation)个别咽食管憩室病人通过食管镜检查,可以发现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蹼或食管癌。
预后/咽食管憩室
手术并发症有憩室切除部渗、形成以及损伤等。术后瘘管形成大多发生在术后第1周左右伤口处出现分泌,可持续不同时间,大多经几周或几个月后自行愈合。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多可恢复,永久性损伤少见。切除过多可发生食管狭窄,扩张术治疗有效,扩张失败则需二次手术纠正狭窄Payne及King报告888例咽食管憩室病人施行一期憩室切除术的结果:瘘管形成1.8%,声带麻痹3.2%,复发率3.6%,死亡率1.2%单纯行环咽肌切开术仅限于治疗小憩室的25例中,无死亡及并发症。
参考资料/咽食管憩室
[1] 食管外科&/Esophagus/Benign_Dis/Diverticular/ED_Zenker.htm[2] 放心医苑网 http://www.fx120.net/disease1/67.html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内镜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33:43
贡献光荣榜食管入口部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8年01期
食管入口部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为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发音重建,为制造适合我国人的发音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具正常成人尸体标本食管入口部进行了观察测量,测量食管入口部的内外横径、前后壁厚度,第1、第2气管环之间气管食管共壁的宽度、厚度。结果:发现食管入口部前后壁的厚度相差显著,前壁明显厚于后壁。食管入口部的内横径平均值为11.9mm,外横径平均值为16.6mm。在第1、第2气管环之间的气管食管共壁宽度的平均值为12.0mm;其厚度平均值为6.1mm等。结论:本研究对进行发音重建、食管镜检查有指导作用,为制造适合我国人的发音管提供数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322.43,【正文快照】:
食管入口部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彭玉成①陆书昌①乔占清②【摘要】目的:为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发音重建,为制造适合我国人的发音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具正常成人尸体标本食管入口部进行了观察测量,测量食管入口部的内外横径、前后壁厚度,第1、第2气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寄云,陈雪梅,吴刚,韩新巍;[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刚;[D];郑州大学;200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时镛,严伟新,吴孟欣;[J];解剖学杂志;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志英,杨占君,刘玉新,尹维刚,姚乃忠;[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刚;[D];郑州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熊小强,朱兆华,文卓夫;[J];癌症;2000年11期
韩可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徐巧元;[J];重庆医学;2003年03期
李志平,范士志,蒋耀光,王如文,何勇;[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黄永辉,姜琼,车筑萍,后冬梅;[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8期
,高同锁;[J];放射学实践;2002年03期
魏含辉,邓健全,周立,高龙远;[J];解剖学研究;2001年03期
范强,崔静,王水泉,白鑫;[J];解剖学研究;2002年02期
,黄伟彪,杨伯郁,莫旭林
,刘彪;[J];广西医学;2003年09期
李茂钦,吕登平;[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9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小安;赵奎;李晓辉;赵微;吴维宇;;[J];西部医学;2012年03期
韩新巍;吴刚;李永东;高雪梅;马南;王艳丽;;[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兆宏;孙万群;;[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牛红星,卜艳珍,卢全伟,张同军;[J];四川动物;2004年01期
姚银花;王定江;杨汉远;余志彪;吴朝斌;吴智涛;艾晓杰;;[J];四川动物;2008年04期
齐赛飞;袁施彬;袁红;张君;米志平;周材权;孙建秀;;[J];四川动物;2010年04期
邓熙人,张宪郁,吕诚;[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张萍;[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孙珺,胡正海;[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5期
常开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张继东,龚维熙,郭志祥,徐先荣,郭睿,李宏伟,刘华凤,耿惠;[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王光彬,赵斌,柳澄,陈立光;[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银花;王定江;杨汉远;余志彪;吴朝斌;吴智涛;艾晓杰;;[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8年
李茹柳;陈蔚文;潘怀耿;徐颂芬;叶富强;;[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李孝统;;[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刘菲;;[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张璐;吕宾;范一宏;张烁;孟立娜;;[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陈磊;房殿春;龙庆林;;[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程志伟;;[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乔宇;;[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孙建永;吴龙;吴长初;;[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陈燊;陈春明;;[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润华;[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姬薇;[N];工人日报;2008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朱晓敏;[N];健康时报;2008年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N];光明日报;2005年
李英;[N];经理日报;2002年
王伦 孙俊勇;[N];健康时报;2007年
朱丽丽;[N];中国医药报;2007年
黄纪增;[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本报记者赵晴晴;[N];健康时报;2003年
高书明;[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大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辛华;[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黄威;[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何爱咏;[D];中南大学;2006年
林志春;[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张庆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周双德;[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李思鸿;[D];中南大学;2009年
王斌;[D];中南大学;2006年
刘红兵;[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勇;[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罗仲燃;[D];广州医学院;2010年
张婷;[D];浙江大学;2012年
白晨平;[D];郑州大学;2005年
邹方明;[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杜鑫丹;[D];延边大学;2007年
王凯;[D];郑州大学;2005年
刘传圣;[D];青岛大学;2005年
王砚东;[D];吉林大学;2007年
钟娟;[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Barrett食管背后的故事(三)形态与分型 - 健康资讯 - 羊城生活网-羊城门户网
您目前的位置 : > >
Barrett食管背后的故事(三)形态与分型
来源:内容均来自网络
日期: 10:02:06
1950年伦敦的Saint Thomas医院的胸外科医生Norman R Barrett首次报道出Barrett食管的概念,其实还有更早的报道。欧美的食管腺癌发病率从1970年左右开始上升,现在腺癌占食管癌的一半以上,大大超过了扁平鳞状上皮癌的比例。腺癌多发生在下部食道,对于其原发部位的Barrett食管的研究很有人气。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尊鏡團隊出品)
作者:尊鏡團隊 天蓬
Barrett食管的定义
在日本,2000年发行的日本食道疾患研究会研究调整委员会的报告书中,描述了Barrett食管和Barrett黏膜的定义。本报告所基于的食道癌处理规约(第10版增补版)也记载了相关定义。Barrett黏膜是指:与胃相连续的食道存在柱状上皮,无论有无肠上皮化生。因此,日本所指的Barrett黏膜是和柱状上皮化生食管概念相同。Barrett食管是指Barrett黏膜全周性最短在3cm以上,和LSBE同义。其他的Barrett黏膜,也就是不满3cm的、非全周性、舌状的,称为SSBE。Barrett黏膜长度的测量:在内镜下从EGJ开始测量最长(M)和最短(C)距离(plus C and M分类)。另外,对于不满1cm的Barrett黏膜称为USSBE。
原文出处(食道癌 文光堂)
翻译作者(李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LSBE:长节段Barrett食管
(long 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SSBE:短节段Barrett食管
(shorl 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USSBE:超短节段Barrett食管
(ultrashort segment Barrett esophagus)
注:(在日本的Barrett食管概念里,主要是以形态学的改变来作常规镜下诊断,与有无肠上皮化生无关。)
LSBE(长节段Barrett食管):指Barrett粘膜长度必须达到3cm以上的全周性改变。
SSBE(短节段Barrett食管):指Barrett粘膜长度不满3cm的多种形态改变。
USSBE(超短节段Barrett食管):指Barrett粘膜长度不满1cm的形态改变。
1、怎么测量Barrett粘膜的长度?
2、什么样改变才算是全周性改变?
1、观察EGJ部位(食管胃结合部)与SCJ线(齿状线)不一致时,再测量EGJ到SCJ线之间粘膜的直线距离。
《确认EGJ部位》
《确认SCJ线部位》
《测量之间粘膜的直线距离》
2、Barrett粘膜上移的长度在同等水平位的改变,被称为全周性改变。
如图所示:
《Barrett粘膜长度》
《Barrett粘膜全周性上移的长度》
Barrett分型图谱大全
LSBE(图谱锦集)
特点:Barrett粘膜在3cm以上全周性改变
《LSBE型》
《LSBE型》
《LSBE型》
SSBE(图谱锦集)
特点:Barrett粘膜不满3 cm的多种形态改变
《SSBE舌状型》
《SSBE双舌型》
《SSBE扁平岛状型》
USSBE(图谱锦集)
特点:Barrett粘膜不满1 cm的形态改变
《USSBE型》
本篇文章图文指导由:
李鹏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陈鑫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荭鸽 新疆伊犁
李焕友 尊鏡團隊
白启轩 尊鏡團隊
尊鏡 基层消化内镜群老师
【以上老师友情提供】
本篇文章部分图片引用:《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技巧图谱》
Noboru HANAOKA, Hiroyasu IISHI, Ryu ISHIHARA et al. BARRETT’S ESOPHAGUS:CURRENT STATUS AND CONTROVERSIES. Gastroenterol Endosc ):3-10.
最后感谢与我相隔万里且又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中国内镜达人。愿我们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踏实前进,努力开凿中国内镜的新天地!
Barrett食管背后的故事还在继续,我将以最简单易懂的方式继续为大家讲下去。欢迎广大同仁交流、讨论。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食管溃疡常发生在哪些部位有哪些形态变化
  已经知道,食管全长25—30厘米,可将食管分为上、中、下3段。食管溃疡好发生于食管的下1/3段,多数为单个溃疡,称单发;但也有10%左有的病人可出现2个以上的溃疡,称多发。小的溃疡直径仅几个毫米,大的溃疡可环绕食管一周。
  典型的食管消化性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各种深度,浅的溃疡限于粘膜层,深的可贯穿食管全层。深的溃疡宛如钻凿而成,壁陡直或倾斜,其边缘与周围粘膜平行或略高出,底部光滑,其渗出物已被胃液消化,所以,外表通常清洁,往往由纤维膜或纤维脓性膜所覆盖,底部可呈白色、灰白色或黄色。由于溃疡有慢性穿透的病理特性,所以当较大血管被损害时易出现大量出血。
  此外,由于食管壁较薄,溃疡易穿孔而引起食管一气管瘘,而出现脓胸、纵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应予以高度重视。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饮食上,由于黄色食物对应五行为土,入脾,故多食黄色食物有益于养脾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增强脏腑功能。因此脾胃不好的人多吃黄色食物有益。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PASESA从日本引进,拥有日本研发专利自主知识产权,……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有些胃溃疡是发生在胃底部的,这个地方非常靠近膈神经,所以引起了打嗝症状。人的食道在哪个部位
人的食道在哪个部位
基本信息:女&&22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食道是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啊? 最近总觉得咽东西的时候痛,这个是食道痛吗?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玉溪市康馨中医院&&&全科
问题分析:您好:考虑你所说的情况是口腔通到胃部的生理管道。一般食管是很少疼痛的,但是咽喉很容易疼痛。意见建议:建议您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祝您健康快乐!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百色市第九二八医院&&&全科
指导意见: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到胃。食道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消化作用,其主要功能只是将食物从咽喉传递到胃中。当食物进入咽喉时会触动吞咽的反射动作,自此之后消化的过程就脱离了自我意识可以控制的范围。
有关的更多问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生间 立管部位 凿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