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管理逻辑为什么不讲逻辑

赵汀阳:是什么让中国人“不讲逻辑”
 来源: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差不多100年前,面对中国落后而任人宰割的局面,知识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大拒绝”的姿态,并召唤“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这两个神灵降临中国。
  今天,中国似乎已经在经济上“崛起”,但被阶层固化、贫富悬殊、道德滑坡、公平正义缺失的阴影所笼罩。而在关乎“中国走向”的公共争论中,不讲逻辑的非理性情绪四处泛滥。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风险驱之不散。
  “现代化焦虑”,尤其是“民主焦虑”,又把很多人攫住。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民主大业如此艰难?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因为,从古代开始,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国就缺乏“逻先生”(逻辑),一路演绎下来,终成今天的局面。正是中国人不太讲究逻辑的思维方式妨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这种声音一口咬定,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与逻辑的距离,就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
  思考时是否要按逻辑来,真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民主有关系吗?为破解窒息这个社会的诸多困局,今天中国人在思想上该检讨什么?该如何去思考?
  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作为哲学家,他对影响到了西方和中国在“想什么”、“如何想”的问题上,有着深刻洞见。
  中国人不缺逻辑能力,而缺训练
  记者: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而某些政府部门“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讲法制;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的背后,其实也是耍赖,不讲逻辑。
  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
  赵汀阳:和你一样,我也不同意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它们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亚里士多德说的)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喜欢在广场使用修辞法蛊惑人民。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修辞法会遮蔽真理。
  记者:类比估计是很多人最常用来“讲道理”的了。比如“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谚语。这样干时,我们好像没有注意到有一个“赖尔峡谷”:不同范畴的事物,比如A和B,你要从A的成立证明B成立,必须先证明B和A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有了一座“在逻辑上可以等值”的桥梁,才可能通过这个“赖尔峡谷”。
  赵汀阳:我倒不反对谚语。谚语所说的无非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其中是没有论证,谚语使用修辞法不是在论证,而是为了制造有趣的表达效果,各国的谚语都差不多。至于现在为什么许多人不讲逻辑,我无法充分了解其原因,也许是为了饶舌,为了有趣,为了胡搅蛮缠,为了回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总之是故意不讲逻辑。
[责任编辑:康慧珍]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孙业霞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常修泽
  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关系发展的战略重点,是统筹国内、国际,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全球治理体系是随着全球化而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而全球化实际上又是我们对现阶段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的概括。
光明网版权所有中国人为什么不讲逻辑不讲理?_杨子道藏研究_新浪博客
中国人为什么不讲逻辑不讲理?
 (这曾是我发在微信公众号“道藏研究”中的一篇文章,今天转到这里,共同探讨下为什么中国人不太重视逻辑推理,而重视心的感知;为什么更重注讲情,不喜欢说理)
1不同人种的第一思考器官是不同的
&人们往往以为思维活动全部都是用脑子完成的的,其实未必。从生物学的角度讲,人体各各器官都具有思考功能。越是反应灵敏的器官,越是聪明的,也是神经细胞较发达的。
就人类而言,主体思考器官是大脑,因为大脑神经细胞最发达,越是大脑发达的人种,逻辑思维能力越强。
但主体思维器官,并不意味着第一思维器官。战场上,打头阵的不一定是主力,一个道理。现象学研究发现,虽然所有的人种主体思考器官都是大脑,但不同的人种,第一思维器官是有区别的。
黑人,第一思维器官是肢体。同等条件下,黑人的肢体反应最快最强,黑人运动员在人类运动史上总是那么出色,是有原因的。
白人,第一思维器官是大脑。同等条件下,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强,白人IQ不一定很高,头脑思维简单,但逻辑能力总是缜密无间,所以处理程序化操作的能力特别强,西方社会科技发达,除了社会环境外,与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直接关系。
黄人,特别是中国人,第一思考器官不是脑子,也不是肢体,而是心。中国人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都不能算是聪明的,更谈不上智慧,脑子好使那是智商高,心好使才是情商高。只有心才有智慧,所以叫“心智”。脑袋比例大的人才是聪明的。所以中国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都是先看脑门儿,认为脑门儿比例大的人都很聪明。据说,有人算过,马云的脑门占整个脸的比例比常人要高出三分之一,超过地球人的比例,被大家戏称是中国最聪明的商人。于是经常有人拿他和外星人ET相提并论,连他自己也拿自己长得像ET说事儿。
而在中国人概念中,聪明让人羡慕,并不一定让人佩服。只有有智慧的人,才值得去尊敬,而有心量,就是大智慧的体现。所以,中国文化中最发达的器官,不是脑子,而是一颗心。在中国文化中,大脑的发达程度叫智商,而心的发达程度情商。在所有的民族中,中国人是最情商培养的民族。一个人不管智商几何,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处处感人。在中国生存,情商比智商要重要。而有情的器官是心,而不是脑,所以中国文化中总说“心情”而不是“脑情”。
2中国人为什么用心思考?
中国人用心思考。中国人的“心文化”远远领先于“脑文化”。
表达最真实的想法叫“说心里话”,而不是“说脑里话”;思虑开始叫“起心动念”而不是“起脑动念”;表达礼敬,说“这是我的心意”,而不是“这是我的脑意”;要说一个人怎么坏,一般说“坏心眼儿”、“心术不正”、“居心叵测”,而不是“坏脑眼儿”、“脑术不正”、“居脑叵测”;思维崩溃叫“心碎了”而不是“脑碎了”;思虑过重叫“心事重重”而不是“脑事重重”;特别宝贝的人叫“心头肉”而不是“脑头肉”;表达愉快之情,用“开心”表达,不用“开脑”;激动时说“心潮澎湃”,而不是“脑潮澎湃”;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热切思念或追求叫“上心”,不说“上脑”;最大的悲哀是“心死”而不是“脑死”;贺卡总是画颗心,没有人在卡片上画个脑袋送出去;最诚的表达叫“手捧明月心,来到你门前”,而不是捧着脑子前去;最可依靠的人并不是台面上高大上的“智囊”,而是那些低调的“心腹”;君王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不是“得民脑者得天下”......
这都是因为,心才是中国人的第一思维器官,“用心”的事总是靠谱的,“拍脑门儿”的决策总有点不安全。中国人对心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大脑。中国人信奉“心态决定命运”,而不是“脑态决定命运”。所以,在中国社会中,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不一定好混生活,高学历的人给低学历的人打工的案例比比皆是。
&&&&&那么,会为什么说中国人思维不讲逻辑呢?
西方哲学区别中国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逻辑在其中,推理严谨。由于用心思考,所以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就是,不重逻辑,不喜欢讲理。为什么中国人不重逻辑呢?因为不需要。中国人用心思考,心的反应是最快的,完全跳跃式的,形而上的,逻辑推理跟不上,也即是,大脑的思维速度跟不上心的切换速度。相对于逻辑推理,中国人更注重心的感知。从医学角度上讲,心处于身体的中心位置,向全身各器官传递指令是最快捷的,大脑要向全身传递指令要经过颈椎那个狭窄的通道,所以,颈椎不好的人,思维相对就会慢些,就是因为颈椎处的卡堵。不仅是信息传输慢,各种营养也输送不上去。颈椎病严重点的人,较容易会引起脑梗,因为血液供不上去,大脑里缺氧,从而导致瞬间昏迷。脑昏迷、脑瘫甚至是脑死亡的人都还可以生存,但心死了就立即结束生命。
关于心的“超能”思维,道家哲学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最能说明这一点: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庄子 秋水篇》)。
大意是,有一个独脚的动物夔,很羡慕百虫蚿,因为蚿比它脚多走得快;蚿却羡慕蛇,因为蛇没有脚,却走得更快;蛇又羡慕风,因为风连形体都没有,风吹动来更快;风羡慕眼睛,因为目光所及,尽收眼底,风都来不及到达;眼睛却羡慕心,因为目光不能到达的地方,心可以到达,一念天南,一念地北;一念眼前,一念千古,游离难测。人跟一个在一起,心可以跟另一个人在起。心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穿越时空。所以,心学家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传习录》)人的心是最快的,也是最难驾驭的。所以,中国传统学术中,各家的修行,都以修心为要。
&&&&中国哲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心性”直达特征,省略逻辑推理过程。这在学术上也有反应。西方学术讲究实证研究,假设、推理、验证,步步紧扣,少一环都不行。而中国古代到近代学术,一般都是思辩学术,虽然也有义理假设和考据证明,但细想来,那些当作证据的材料,又有多少是经过实证后的观点?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都讲“心统性情”。心学与情学,是中国形而上哲学中最发达的分支。理学家中程朱学派和陆学派争执的重点,就是在于是否心外无物?也即是:道是存在于大自然还是存在于人心?冯友兰先生描述为“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创造的还是人心创造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心学认为心外无物,所以心外无理,心即理,这个理就是良知,是一个主观的判断标准;理学则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新儒家针对这个问题,已争论了几百年。上世纪哲学大师冯友兰先是“照着讲”,然后“接着讲”理在哪里?他以理学正统接续,给他的书命名为《新理学》,层层递进的分析“理”到底在哪里。然而,对中国人来说,“讲理”还是停留在哲学家的形而上思辩层面,而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幸福生活还是“不讲理的”,凡是“讲理”的事,都是不愉快的,闹矛盾了才去讲理。
  宋朝心学家陆九渊就提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观点。中国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自我为中心,“唯心唯我”。只要你让我不开心,你说得再有逻辑,再有理,都不好办。只要你让我开心,一切好商量。跟老板相处、老婆相处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的玄机。你的话让老板不开心,你的工作方案再完美,都难顺利通过,你的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甚至白忙活。你把老婆惹着了,接下来的沟通成本有多高,男人们都清楚。中国人不讲逻辑不讲理,在女人身上尤其明显。那些试图把女人的行为进行逻辑推理,或总是跟女人讲理的男人,基本上都是不懂女人的,也是沟通成本最高的。稍有些学识的人都不喜欢讲理,不喜欢争辩,中国人相信:“弱者不辩,人微言轻”,小人物说了也白说,再有道理,没有人会听你说,也没人在乎你说什么;“王者不辩,辩则少威”(文中子,《止学》),当权势的人也不能争辩,依靠职位优势争辩,会降低自己的威望。社会学研究的结果发现,越是见识不高的人,越是喜欢理论是非。“博学者讷言,德厚者不语”,学问深的人不大声嚷嚷自己多有主见,德性深厚的人不会执意教训别人。“以理服人”可令人口中不语,“以德服人”则让人心生敬意。所以中国人讲令别人佩服,“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服”,心服口服的顺序安排是有文化意义的。
3中国人最讲情
  中国人不喜欢讲理,那讲什么呢?当然是,讲情。这是一个讲情的民族,也是重情的民族。中国人判断是非的标准,永远是“合情”在前,“合理”在后,叫“合情合理”。如果一件事“于情”说不通,“于理”就意义不大。人们追求的幸福状态,都是讲情的局面。这就是“人情”社会的文化根源。
如果把人际关系分主上、下、下三等,那么:
上等关系,讲情;中等关系,讲理;下等关系,讲法。一般到了讲法的地步,就不好收拾了。
在社会上如此,在家里尤其如此。
   家,最是一个讲情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一个家里如果开始评理论理了,就麻烦了,你有理我有理,论来论起,不开心了。理多情必寡。如果情在,谁有理谁没理无所谓,让着你,一切安好快乐;如果情没了,谁有理谁没理,也无所谓了,讲来讲去,都是你的理,就是不理你。等到一家人开始讲法了,那就面临破裂了。夫妻俩如果开始按婚姻法处理问题,那家就不能称为家了,那是法庭。
------
 摘自杨子《清谈录》
2013.10.23
杨子道藏研究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21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差不多100年前,面对中国落后而任人宰割的局面,知识精英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大拒绝”的姿态,并召唤“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这两个神灵降临中国。  今天,中国似乎已经在经济上“崛起”,但被阶层固化、贫富悬殊、道德滑坡、公平正义缺失的阴影所笼罩。而在关乎“中国走向”的公共争论中,不讲逻辑的非理性情绪四处泛滥。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风险驱之不散。“现代化焦虑”,尤其是“民主焦虑”,又把很多人攫住。  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民主大业如此艰难?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这是因为,从古代开始,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中国就缺乏 “逻先生”(逻辑),一路演绎下来,终成今天的局面。正是中国人不太讲究逻辑的思维方式妨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这种声音一口咬定,中国绝大多数公民与逻辑的距离,就是中国与世界现代化的距离。思考时是否要按逻辑来,真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民主有关系吗?为破解窒息这个社会的诸多困局,今天中国人在思想上该检讨什么?该如何去思考?  不讲逻辑好像是现在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公共领域的争论,多自立场开始,以人身攻击结束。还有另一种不讲逻辑的方式。大家习惯了玩类比、玩隐喻、玩象征、玩暗示来“讲道理”。我们从小就被训练玩各种文学的修辞手法。这些在思想上会有什么后果?  依靠玩这些文学手法来“讲道理”可以制造趣味,但不适合用来论证。把“修辞法”用于论证,就容易形成诡辩或胡说。希腊人很擅长修辞法,就像他们擅长逻辑一样,古希腊的许多“群众领袖”喜欢在广场使用修辞法蛊惑人民。亚里士多德早就知道,修辞法会遮蔽真理。类比估计是很多人最常用来“讲道理”的了。比如“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的谚语。这样干时,我们好像没有注意到有一个“赖尔峡谷”:不同范畴的事物,比如A和B,你要从A的成立证明B成立,必须先证明B和A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有了一座“在逻辑上可以等值”的桥梁,才可能通过这个“赖尔峡谷”。  谚语所说的无非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其中是没有论证,谚语使用修辞法不是在论证,而是为了制造有趣的表达效果,各国的谚语都差不多。至于现在为什么许多人不讲逻辑,也许是为了饶舌,为了有趣,为了胡搅蛮缠,为了回避真相,为了欺骗,等等,总之是故意不讲逻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用韩非的可信赏罚理论稍加解释:如果做某事就总能够获得可信的回报(物质回报或荣誉回报都算在内),那么人们就会纷纷自动做某事。可以想象,如果宣传能够获得可信回报,那人们就会热衷宣传,如果追求真理没有可信的回报,追求真理之人就会减少。  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老外好像都一致唱衰中国。黑格尔说,逻辑在中国就玩不转了。爱因斯坦则认为,中国没有西方科学的两个基础,即形式逻辑和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因果关系,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而列维-布留尔更狠,暗示中国古人的那类“天人感应”纯粹就是“原始思维”,说古代中国的那些“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以及诸如此类的浩若烟海的百科全书”,全是扯淡。  实际上,每一个逻辑学家都会跟你说,黑格尔才不讲逻辑。黑格尔想象的是“辩证逻辑”,那是逻辑的反面教材。辩证法是一种形而上“语法”,请允许我使用这个不太准确的说法,辩证法在逻辑上无用,但在哲学上是有用的,可以用来发现事物所暗含的“别的可能性”。有趣的是,经过流俗歪曲之后的黑格尔“辩证逻辑”在中国似乎颇得人心,不知道黑格尔会有何评论。爱因斯坦的说法有些道理,但需要更多解释。而列维-布留尔的说法恐怕基于对中国思想的无知,无需多论。  说“中国人逻辑不行”,似乎和以前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人不聪明”属于同一个偏见系列,而后两者早被证伪了。那么,前者是否也是证伪?  逻辑能力来自何处?这是个问题,直觉主义数学家们相信逻辑来自数学,但理由似乎不充分。许多哲学家相信逻辑其实是语言的一种深层语法。这个看法比较容易理解,事实证明,只要有语言能力,就必定有逻辑能力。传统中国重视思想却不重视理论,而且也不重视逻辑训练。但逻辑训练不够不等于没有逻辑能力。一直有人指控说中国人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是从古代经典文本开始的。最先是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萌生,和《易经》有很大关系。然后是其它人,说《易经》、《论语》、《孟子》等充斥着大量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确实,中国古代经典多数表达的是思想,不是理论,有些观念之间不一致也不足为奇,而且还必须考虑到,生活本身充满矛盾,因此,表达生活的思想有些互相矛盾,反而是如实反映了生活。这不是不讲逻辑。孔子说过“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人问: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两年、四年?没有任何理由。这有点类似于“辩证法”的一个逻辑困境:为什么是一分为二,而不是一分为三、为四?如何评价这些指控?  为什么是“三年之孝”而不是别的选择这个事情而言,这里并没有什么逻辑问题,只有文化或情感问题,而且要考虑时代背景。假如孔子再世,他一定会考虑到今天的生活节奏,恐怕就不会推荐三年了。当年孔子为什么推荐三年,理由待考,或许是与父母养育婴幼儿的时间大致对称,当然不是严格对称,只是一个在感情上大致对称的选择。如果在这些事情上用逻辑来抬杠,恐怕既不知学术为何物,也对情感缺乏体会。  “天人感应”之类的神秘主义观念,是否也不能用一句“不讲逻辑”来打发?并非所有事情都是知识论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天人感应”,如果作为知识论断,显然不真,因此不可信。董仲舒自己是否相信,还是个问题。就历史语境而言,天人感应恐怕并非知识判断,而是虚构的一种政治压力。先秦社会的自由空间比较大,民心向背大致能够形成对统治的政治压力,但秦汉以来变成专制,民意不如以前清晰,士大夫愿意虚构天人感应之类的政治压力新维度,似乎也是一种貌似合理的选择。当然,董仲舒们是否这样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逻辑思维必须讲究概念的明晰。而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文本,好像喜欢玩模糊、神秘。像《道德经》里面“道可道”中的“可道”,有人说是“可说”的意思,而又有人说是“有规可循”的意思。中国古人的知识追求与超验问题无关,基本上是以生活问题为界的知识追求,即使是那些关于自然万物普遍原理的想象,比如阴阳五行之类,也是关于生活知识的艺术注释,决非‘科学’探究”。古代中国思想通常不思考超越的存在,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类生活问题上,伦理、政治、战争、和平之类。不过西方思想也同样关心这些问题。如果说中国和西方思想有哪个最大区别,也许是,西方思想寻找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完美的、完备的、终极的概念,西方的两大根基思想,希腊和基督教,都追求永恒的“完美概念”,就是好到不可能更好的概念,上帝、完美的人、完美的事物、绝对无私的牺牲(耶稣)、绝对纯洁的母亲(圣母)、千年不坏的城堡、绝对无瑕的钻石、无敌超人,如此等等。完美意味着永恒、超历史、无变化,而逻辑最适合谈论此种概念;古代中国的思想意图在于理解永远流变的、不确定的、不可完成的存在状态。易经、老子和孔子,都不假设完美概念,而重视永远在途中的“存在状态”。  如何理解中西两种思路在“是否追求完美”上不同,但并不暗示就有高下之分?举个例子,里程碑式的哥德尔定理挫败了数学的完备性和一致性梦想(数学最能代表完美概念),曾经让数学家们担心真理永远失去了。但是,假如古代中国数学家或哲学家听说了哥德尔定理,一定不会感到烦恼,而会相见恨晚,以老子的观念看,不完备或不一致就是一切存在的真相。事实上,只要一件事实或问题涉及“无穷性”,就必定不完备或不一致。  易经想象,阴阳需要动态均衡;在孔子眼中,圣人也有不足之处;在老子看来,存在如水,没有哪一个存在状态是绝对好或好到不可变化的。这种“在路上”的状态没有逻辑既定的必然性,永远分叉,永远有歧途,而歧途也未必不能坏事变好事。这种思想与有没有逻辑能力无关,而是思想问题和意图不同。  “天下体系”试图解决康德的和平理论所不能解决的全球化问题。在方法论和基本理念上确实有较大的不同,康德等和平理论都是从国际条件去寻找世界和平的可能性。而“天下体系”是从世界和平理念去反推世界和平所需的必要条件,可以为全球化的世界制度提供理念。  当然,比逻辑更重要的是理性。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定的7门基础学科之一,可见它的重要性。人人都有逻辑能力,但逻辑水平可以提高。逻辑学教学应该有助于逻辑知识的普及。不过,拥有逻辑知识并不能保证有效地应用。一些逻辑学博士,他们熟知逻辑定式和推导技术,但似乎只在进行抽象符号演算时才显示出思维的逻辑性,而在思考其他问题时却并无优势,甚至有时很不讲逻辑。逻辑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是一种态度,准确地说就是理性态度。如果缺乏理性态度,多高的逻辑技术都无以致用。  因此,与其学会逻辑技术,还不如学会理性态度更重要。至于如何才能学到理性态度,也许至少需要意识到两点:自己喜欢的观念未必是正确的;正确的观念需要论证或者证据。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技术贴,留名学习!
  欧洲,从来不是一直领先世界的,吹牛没用。。  欧洲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用楼主的观点怎么看中医和转基因?
  占卜【中国本土普遍思想水平】+原始自然认识===》初级数学零散几何知识【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水平】===》体系几何学【2400年前的欧洲】===》逻辑学因果律形而上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现代医学缤纷现代科技。  ================================================================================  所谓没有逻辑,是文明发展水平问题,还没有体系几何学呢,哪里来的逻辑学因果律?  因为隔离,中国文明远落后于欧洲几千年,中国人的知识尚未积累到总结出逻辑学的地步!!  啊,顺手发一段我的文章吧,回答你的问题请看第三段。  1、  物质混沌团块--&物质有序--&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基因--&单细胞生命--&多细胞---&植物动物--&更复杂动物--&智能动物--&人类--&文明--&科技。这是信息的注入地球一步步变得有序化的过程,是一个完整一体化的进化过程,是信息的注入让地球一步步有序化的嬗变过程。  基因本身是进化的产物,也是信息的载体,生命的进化过程通过基因的变化来实现,但基因并不是进化的全部,而是信息在生命体堆积的载体和表象。基因变异带来进化的本质是信息在生态堆积的外在表现。  自然选择是个雕刻师,让信息不断注入的混沌物质团块经过选择一步步演进,出现了缤纷的现代人类文明。社会选择是自然选择的一种智能化反应模式,而自然选择也是社会选择的边界。  文明由群体创造和推进,维护群体就是维护文明,过度强调优胜劣汰是危害文明的。互助是文明的本质,竞争只是互助的一种模式,当竞争有利于高效互助的时候是有益的,但是互助才是本质,当过度竞争危害到有效互助的时候,就是有害的。  一切社会学事务和生物进化是一码事,是个物理过程,其基本推动力能量的注入带来的有序,当然更明显是太阳能的注入!看起来不可捉摸的社会学其实就是生物进化学。遵守基本规律“种群数量×演化时间=进化高度”,这也是达尔文缺失的进化公式!未来也要统一社会学所有学科,成为社会学基本规律。  2、 物理学和社会学,是两个最基本的基础学科。而化学是物理学和社会学的桥梁。类似字母H,物理学和社会学是两条腿,化学是横梁。  物理学是研究个体,研究个体和个体的关系,把研究对象建模为一个个体,相关性的事务建模为另外一个个体,研究两者的关系。而社会学也是进化学,是含有大量相关性个体的群体的演化,是从宏观和整体角度来研究自然的。这样,社会学和物理学,都是基础科学了。  化学是社会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桥梁,进化都是群体的事件,有个体突变带来群体变化,但群体的演化才是确定性的,由社会学来研究。但研究个体,就是物理学!  当我们研究元素的时候,单一物质的个体,就靠近物理学,基本元素的性质用化学测量的方法还不如用物理计算准确,这是共识的了!但是大量化学物质的反应、演化,例如化学震荡,更有群体的变化产生生命文明科技等的研究,是群体相关性带来的进化和演变,物理学无能为力,这个属于社会学范畴。未来由社会学负责研究。  3、 关于文明,语言文字等,现在可以定量计算了。为何说逻辑学我们相差八千年?西方北非印度中东欧洲是一体的大文明体,人口就算是中国的四倍,他们的体系文字,按照5500年计算,中国的体系文字3600年计算。从文字到逻辑学,他们历经了3200年,他们是我们四倍人口,所以我们的进化速度是他们的四分之一,因此,我们从文字到逻辑学,应该是12800年。而甲骨文,已经有了3600年,因此到逻辑学,应该是9000年-------这些计算方法,基于我的进化公式”种群数量×演化时间=进化高度“  是的,我的意思是,没有西方传入,中国本土想自己发育出来类似《几何原本》那样完备的几何学到古罗马那种完备的逻辑学,还需要八千年!  4、  当年西班牙人带去了欧洲的病毒,毁灭掉了南美印第安人,但是西班牙人是否受到南美病毒的干扰呢?  因为种群巨大,欧洲人和与欧洲人共生的细菌病毒同样进化充分数量多更凶狠。  就是说,南美的病毒早就在欧洲进化过,欧洲人早就适应了,而和欧洲人共生的病毒要先进凶狠很多,南美印第安人因此被毁灭!  5、 社会的出现和进化,其实是太阳推动的,是个物理过程!这和我以前讲的澳洲生态规模和美洲生态规模由澳洲美洲小草面积决定,是一码事!  为何人多力量大?为何偏远落后?还不是群体大就发达么!  阳光,是文明的推动力,公元185年超星星爆炸,这个爆炸离太阳系不远,给地球生态注入了除太阳以外多一份的光能,所以文明出现了加速爆发期。超新星之后,地球东西方各文明出现了加速迹象。  太阳是均衡照耀地球,提供生态基本的能量推动生态进化,但是因为超新星的爆炸,在185年额外多提供了一份能量,地球的生态因此获益,文明加速发展了!  科学界认为超新星带来了地球生命爆炸增长是宇宙辐射,他们的解释是宇宙射线促进了变异从而加强了了进化频率,而我认为是还有注入的光能,在太阳能量之外另外增加了一份光能促进了生态的加速进化。  资料:/a/102.htm
  请看春秋战国。没有思想的碰撞就没有火花  
  国人不讲逻辑和西方人讲逻辑是人对人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生存这个问题上,不能说哪个好,从学术的角度看起来西方强一些。逻辑是一种深层语言,我把语言理解为工具,并不具有思想性,伦理性,道德性,是没有生命的一种事物,一个没有理性没有人文关怀的人无论他的逻辑能力多强,看起来都蛮不讲理。一台电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把收入低于某一数值的人类消灭50%更有利于人类生存。他的推理无懈可击,但我们直觉告诉我们这不正确。  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稀里糊涂的活了上千年也挺好,像我这种不求进步的人是不是没救了。  我们的一切思维吧,以什么方式存在,基于我们人类的琢磨不透的意识,意识的产生是人和天地(宇宙)互动,人和人互动产生的,这本身就没啥逻辑,人类诞生开始就是这样,你硬要从逻辑上分析,非把人折磨死。  所以逻辑有用也必要,但是逻辑本身也有它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领域。  对于目前的中国,还是多刮点逻辑风潮,让已经混乱不堪的国人变得正常点的好~~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学的价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