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对南京的称呼擦屁股

古人如厕后是怎么擦屁股的?
古人大便后用何物拭秽?港剧《寻秦记》提出了这一问题。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香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项少龙向老翁要“卫生纸”,老翁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看到此处,不禁使人失笑。对呀,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
古罗马厕所遗址
http://img4./photo/-27/600x450_9T8T98HA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9T8T98HA50CB0010.jpg
不论男女皆用公用海绵
http://img3./photo/-27/600x450_9T8T98AB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9T8T98AB50CB0010.jpg
粗纸时代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http://img4./photo/-27/600x450_9T8T983B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9T8T983B50CB0010.jpg
这就是传说中的夜壶尿盆与酒器难以分辨,这大抵是古人审美趣味不同造成的笑话。便器发展到清朝,已体现出极强烈的人性关怀特征。清代皇帝、后妃们使用的便器叫做“官房”,有专门的太监保管,需要时则传“官房”。
http://img4./photo/-27/600x450_9T8T97P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9T8T97PC50CB0010.jpg
古皇帝的厕所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不释手,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盆子击碎了。
http://img3./photo/-27/600x450_9T8T97GQ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27/t_9T8T97GQ50CB0010.jpg
古墓中出土的厕所,厕字就是一个象形文字!
http://img3./photo/-27/600x450_9T8T97AF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9T8T97AF50CB0010.jpg
厕筹古人用的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http://img3./photo/-27/600x450_9T8T10.jpg
http://img3./photo/-27/t_9T8T10.jpg
湘西一带茅房
http://img4./photo/-27/600x450_9T8T96QS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9T8T96QS50CB0010.jpg
古罗马人用公用海绵擦屁股
http://img3./photo/-27/600x450_9T8T96I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27/t_9T8T96IC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幸亏项少龙不是个洁癖,要是小编到了古代宁愿憋死都不上厕所了!!是我洁癖狂吗?调查说是男女对便便态度很不同!
假如有天去男朋友家做客,突然收到一阵急促的“屎”命召唤,你会选择害羞地说:“人家去补个妆。”还是豪迈地说:“老娘要去轰炸你的()”?原来男生和女生的态度差得好远!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FS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FSP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GSB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GSB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HF6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HF6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IBT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IBT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J.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J.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JRN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JRN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KC7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KC7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L5R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L5R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M.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M.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MJM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MJM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NI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NI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O2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O2P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OU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OU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PI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PIU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Q9U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Q9U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RAV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t_9PSTFRAV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15/600x450_9PSTFRR1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RR1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600x450_9PSTFSKT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15/t_9PSTFSKT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推荐图集: 高科技的厕所还留着操蛋的不人性化的设计
http://img3./photo/-09/600x450_9RQLJBHJ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9RQLJBHJ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600x450_9RQLJBR2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09/t_9RQLJBR2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600x450_9RQLJC5C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9RQLJC5C50CB0010.jpg
http://img4./photo/-09/600x450_9RQLJCFA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9RQLJCFA50CB0010.jpg
门为毛不是自动化的!
http://img3./photo/-09/600x450_9RQLJCP450CB0010.jpg
http://img3./photo/-09/t_9RQLJCP450CB0010.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家居综合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当前位置:
» 正文
古代人没有卫生纸怎么擦屁股? 揭秘古代如厕风俗的演变
  电视剧《寻秦记》片段
  吃喝拉撒睡,甭管大人物、小屌丝,都脱不出这点俗事,可惜,历史课本向来不写小事,所以,向大众普及古代&卫生纸&的知识的,竟然是港剧《寻秦记》。
  穿越回战国时代的项少龙,夜宿赵国民居,内急之下,问老翁要卫生纸,老翁问了半天,才知道是擦屁屁的东西,在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注意,是插在土里的竹片哦。
  那么,这个答案对不对呢?
  参考30年前农村的现实情况来看,土块、瓦片、干草,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功能,电视剧里的场景也不能算错,但说所有古人,尤其是王公贵族都是如此,就有些武断了。
  上篇文章说到,富贵人家如厕时的享受,可不止换一两套衣裳那么简单,那么,在古人称为&拭秽&这个可能有&切肤之痛&的过程中,自然也会分出高下来。
  网上流传,中世纪的英国王室,方便后会用新鲜的鲑鱼片清理,据说有消毒、去痔的效果;法国王室,则用一根绳子从两腿之间穿过,前拉后拽,而且还是公用的;至于日本皇族,则会用温水泡过3天的纯天然材料,蝉的翅膀来擦拭。
  上述说法,确实很特别,不过在没有厕所的凡尔赛宫里,我们肯定找不到这根国王、王后、太子们共用过的著名绳子,同样,也很难想象东亚有哪种蝉的翅膀能够长出巴掌大小,如若不然,那画面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可以确知的,还是罗马人在公共厕所里的高招,一个公用水池中,放着若干根木棒,一头裹上海绵,用过之后,再放到池中涮洗备用。
  罗马人的公共厕所,水池里的是海绵棒。
  至于中国人的&拭秽&工具,有史可查的,最早是在三国时代。
  唐代佛学著作《法苑珠林》记载:
  &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
  这里说到的&筹&,又称厕筹,就是当时人擦屁屁用的工具,细说起来,还是一桩&进口产品&。
  佛经《毗尼母经》里记载: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
  解释一下,就是释迦摩尼佛在王舍城的时候,一个僧人上厕所的时候,用草擦屁屁刮破了皮肤,弄得身体很难受。这时候,释迦摩尼就提了一些要求:
  &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看这段话,里面有各种&不得用&,还规定了拿来做厕筹的材料、长度,要求用过的厕筹不得再用,也不能放在干净的厕筹中,堪称简易的厕所卫生条例。
  而这一套&上厕用厕筹法&穿入中国后,影响深远,记载也是不断。
  比如西晋的名士刘寔到以生活豪奢的高官石崇家做客,突然想上厕所,进了一个大屋,里面有挂着名贵纱帐的大床,又有两个婢女锦绣香囊,还以为误闯了主人的卧室,赶紧跑回去。
  不想石崇说那就是厕所,刘寔再回去,仔细一看,婢女手里锦囊里,包着的其实是厕筹。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奇葩,带着妻子周后穿僧衣、戴僧帽,诵经念佛不说,还要亲手为和尚削厕筹,怕伤到大和尚的尊臀,还要用脸刮一刮看木棍上有没有毛刺。
  木质的长条就是厕筹,使用时需拿在手里旋转。
  看到这里,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在佛教传入前,中国的王公贵人们,又该如何&拭秽&呢?没有记载的秦皇汉武,总不会也用鲑鱼片吧?
  万幸,考古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猜想的方向。
  其一,竹木厕筹。
  在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1221枚汉简,其中443枚的出土地,混有大量人粪,说明该处曾作为厕所使用。这个地点,至迟到汉宣帝末年仍在使用,而这些废弃的木简,或许是曾被拿来擦屁股,也可能是被丢弃在粪坑中。
  其二,纸。
  对,你没看错。在东汉蔡伦之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一般认为是西汉末年已有纸张,而考古发现显示,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中,已有一张绘制于汉文帝或景帝(前179-前143年)时期的纸质地图。
  既然有能够书写、绘图的纸张,西汉初年的帝王们有没有让自己的屁股舒服一点的欲望,就很难说了。
  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中出土的纸质地图残片。
  反正,当纸不再是稀罕物什时,舒适的触感,很容易征服那些自称传统的规条。比如唐代高僧道宣在《教诲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中就明确要求僧人:
  &不得用文字故纸。&
  之前的北齐人颜之推所作《颜氏家训》中也说:
  &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这些珍惜字纸的说法,核心仍在&字&,而不在&纸&,若是无字的草纸,自然不在禁止之列。事实上,在唐末阿拉伯人苏莱曼《印度中国游记》中记载851年来华见闻就提到:
  &中国人出恭后居然不用水来清洗,仅用纸擦抹一下了事&。
  到了元朝,皇家终于大用卫生纸了。
  《元史》记载,忽必烈的儿媳妇伯蓝也怯赤做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非常孝顺,甚至拿脸颊来擦婆婆的手纸,直到柔软合适之后,才允许拿去用。
  此后的大明朝,更是在宫中设置了&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皇家&造币厂&管做卫生纸,也算是一大发明。
  只不过,在明人的笔记中,当朝的皇上并不满足于用草纸。
  明人谢肇淛《五杂组》提及:
  &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川中贡野蚕所吐成茧,织以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
  四川野蚕吐丝制成的丝绸拿来擦屁股,擦完即丢,这份气势着实不同凡响。到了明孝宗时,一个宫人把皇帝用完丢掉的丝绸收集起来,缝了一块门帘,被皇帝知道了。
  皇帝这时也觉得用丝绸擦屁股太奢侈了,责令地方停止进贡,改用纸张。没想到,很多养蚕的农民因此而失业。皇帝只好又下旨恢复进贡,继续用丝绸作手纸。
  到了清朝,记录最细致的,还是《宫女谈往录》中慈禧太后的手纸制法:
  &先把一大张白绵纸分开裁好,再轻轻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还细。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用铜熨斗轻轻地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 只要一来一往就做成了。熨两遍,一是图干净,二是要把纸毛熨倒了。不带毛的纸发滑,带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
  说到这里,突然发现一点恶趣味,为什么&拭秽&的工具,由竹简木牍,再到纸张,同样是书写的承载?在这个历史悠远的文教之国,是不是本就有些谶语的意味?
如果都乐读的个别行为侵犯了任何一方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诚挚歉意。
都乐读以数亿网民的阅读行为作为数据基础,建立权威的分类热点门户。实时更新网络热点,为您一站式解读最新最热的人事物信息,引领热词阅读时代!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_春秋百科_新浪博客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上厕所用的手纸是人们的必备生活用品,一天也离不开它。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纸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用什么擦屁股?
元朝以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是用竹片或木头片做厕所里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这种竹片或木头片叫做“厕筹”。厕筹又称厕简,用木头或竹子削成长短合适的小片,用完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下次再用。《南唐书·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笃信佛教,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上厕所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造纸术汉代就有了,但纸张是文人用于写字的东西,等级非常高。纸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人们不会把这么珍贵的东西用来擦屁股。况且古人有“敬惜字纸”的观念,写有字的废纸不会被乱扔,要毕恭毕敬的在“惜字亭”烧掉,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对文化的敬重。
一直到元朝,纸才被用于上厕所。因为蒙古人文化不发达,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元史》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在婆婆拭秽之前她都要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这是史书中纸被来擦屁股的明确记载。明清两朝,用纸上厕所的文字记载很多。《红楼梦》中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用纸上厕所了。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纸都能用作厕纸——写有字的纸不能用,另外厕纸和普通纸还是有区别的,纸也分好多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
“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可以推测,这些日用的纸中一定包含了厕纸。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61,048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古代侍女/丫鬟的悲惨生活:给主人擦屁股,给主人当痰盂
&&& 侍女,即我们常说的贴身丫鬟。一般来说,侍女都是主人花钱买来的。所以,侍女不但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只是主人的&物件&。既是&物件&,那她们就只能任由主人摆布。
&&& 如果侍女的运气好,可能摊上一个温柔的小姐,那么,她可能跟伺候的小姐情同姐妹,互相陪伴,比如《西厢记》里崔莺莺的侍女小红娘;抑或摊上一个贾宝玉那样的公子哥儿,侍女可以与之吃喝玩乐,谈情说爱。
&&& 但不是所有侍女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如果碰上的是一个老色,要对她图谋不轨,那她也得忍受着。或者变成了陪睡的通房丫头,或者被纳为妾(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至少有个名分)。
&&&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这些侍女,下面我要说的,可是真正的命运悲惨的侍女了。为何?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侍女,所做的事情都属于人的范畴,但下面的这些侍女,就完全不被当成人对待了。或者说,她们不幸地遇到了变态主人。
石崇,是上著名的巨富。大家知道,有钱人一般会过奢靡的生活,石崇也不例外。奢靡到什么程度呢?咱们从石崇家的厕所就可以略窥一斑。据说,陌生的客人进入石崇家的厕所,都会惊吓而出,以为误入了石崇的卧房。为何?因为厕所装修得太豪华了啊。
&&& 如果仅仅是装修豪华,那也就算了。更重要的是,厕所里有漂亮的侍女,专门负责给石崇擦屁股。当然,那时候擦屁股用的不是卫生纸,而是一种特制的竹片。当石崇拉完屎,美丽的侍女就从锦囊里取出竹片,帮石崇一下一下地擦屁股&&
&&& 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词: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 如果你觉得石崇家的侍女就算最悲惨了,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严世藩家的侍女。
&&& 严世藩,是嘉靖年间著名的&大奸臣&严嵩严阁老的宝贝儿子。严世藩有个毛病,气管有炎症,老喜欢吐痰。吐痰时呢,严世藩有个独特的嗜好,那就是不喜欢吐到痰盂里。不吐痰盂里,难道吐到地上啊?当然不是,吐到地上多么不讲究啊,严世藩是个很讲究的人。
&&& 那么,严世藩到底把痰吐到哪里呢?答案十分变态:吐到侍女的嘴巴里。每当严世藩咳嗽一声,把痰咳到咽喉处时,就早有一个漂亮的侍女轻启朱唇,仰头凑到严世藩的嘴巴下,承接严世藩的痰,然后咽下去&&
&&&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真是要多恶心有多恶心,要多变态有多变态。唯一能够与之相媲美的,大概只有的末代皇帝溥仪了:溥仪曾经把尿撒到太监的嘴里,并让太监喝下去,还得称之为&龙溺&。
&&& 此情此景,让我不禁又想起了那句歌词: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但是直到元朝,这一技术的产品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
  而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都用竹片做如厕的卫生用品,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厕筹又称厕简,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
  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孝心实在是可圈可点。那么,竹片呢?软硬估计已经不是问题,竹子的问题在于毛刺甚多,万一竹片不够光滑,伤了使用者的臀部,实在是一件大煞风景的事情。
  《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附记:掘新坑成财主
  厕所管理员的工作也是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这绝对是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值得商家学习,值得全民把玩。
  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做穆太公的人。当然,没有谁会在自己的名字上带着这么高的辈份。姓穆是一定的了,&太公&则很可能是大家对他的尊称。这位姓穆的老先生是如何赢得群众尊敬的呢?
  穆太公是乡下人,有一天进城,发现城里的道路两旁有&粪坑&,且是收费的。老先生进去痛快了一把之后,并没有一走了之,他立在这简易厕所外面呆了半天,发现来解手的人不少,于是,他凭借自己特有的商业敏感度,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饭碗&&&倒强似作别样生意!&
  回到家之后,穆老先生请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都砌起小墙隔断,墙上又粉起来,忙到城中亲戚人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并请一个读书人给厕所题写了个别致的名字:&齿爵堂&。为了吸引客流,又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张贴,上面写着:
  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一手很有吸引力,农家人用惯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现成的草纸用,加上厕所环境实在优雅,&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来上粪坑,穆太公便又盖起了一间女厕所。
  值得说明的是,穆太公的厕所是免费的。那他老人家费这么大劲儿,如何体现经济利益呢?原来,早在城里上厕所的时候,他便已经领悟到,在乡下,厕所收费是行不通的。但是,粪便是可以出售的。他便把粪便收集起来,卖到种田的庄户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盐来置换。
  一劳永逸,久而久之,便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真的是&强似作别样生意&!(据明末清初无名氏《掘新坑悭鬼成财主》)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还喜欢...
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传说天地初开之时,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几乎毁灭了整个...
中国地大物博,时而扩张,时而割让,地名也随着各朝代的行政区依循演进,反而看行政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时候对北京的称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