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句话_哲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34,570贴子: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句话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句话里的内容是指什么,形式又是指什么?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意识的素材是客观的,来自外部世界。——内容。意识的组合是主观的,来自自身的意愿。——形式。——个人理解。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您的位置: &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辨析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603套总数:5821315套专访:3238部会员:366765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资料:第14单元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人教版)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资料:第14单元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人教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7次
资料类型:复习学案
文档大小:3.79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三十四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展示]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常考点)。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常考点)。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常考点)。
核心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和形式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拓展 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4·天津高考,4
2014·北京高考,26
2014·江苏高考,27
2013·江苏高考,26
2013·新课标全国Ⅱ,23 结合古诗词或者具体材料围绕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等知识进行测试,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的命题领域。
命题点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但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4)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
(5)电脑不会产生意识,也不能代替人脑。电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接受人的指令进行工作,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典例1 (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表明,“江南style”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风靡世界,原因之一是与一种叫做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耳朵虫是一种认知瘙痒,“江南style”中那种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 音乐中不断重复的旋律会激发人脑某个部位的非常规反应,使人不断注意这些音乐,体现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正确且符合题意。B、C、D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
命题点2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客观性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主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典例2 (2014·天津高考)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解析 意识具有能动性,材料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故B项符合题意。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有对现象的直观反映又有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歪曲的反映,故A、C、D三项都是对意识片面的理解,同时又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2014年获得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的发现。他们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和哲学家几个世纪的问题——大脑如何对我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一个地图并为我们导航,也就是控制方向感的细胞群。这一研究成果证明(  )
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③大脑细胞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 ④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③错误,大脑细胞不能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④不符合题意。
2.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作之一。画家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一种饱经风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已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这说明艺术作品(  )
A.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B.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C.源自于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著努力和勤奋
核心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4·大纲全国卷,28
2014·大纲全国卷,29
2014·四川高考,9
2014·浙江高考,41(1)
2014·新课标全国Ⅰ,39(2) 结合漫画、古诗词、具体材料等围绕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能动作用等知识进行测试,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主观题测试往往综合考查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命题点1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典例3 (2014·大纲全国卷)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 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鳄鱼隔着玻璃依然发起进攻,多次进攻无果后放弃努力,取走玻璃挡板后始终无动于衷,表明鳄鱼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恰恰反映了动物心理适应了环境,丧失了本能,②错误;“鳄鱼试验”主要表明了动物心理缺乏能动性和创造性,④与题意无关。
命题点2 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和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
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涵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现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想”“做”“精神状态”
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属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提醒 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要克服的错误认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不仅要包括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和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两个表现,还包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方法论要求。
典例4 (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答案 (1)答案示例一 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2)答案示例二 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说明:学生从上述任一角度作答或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皆可。)
解析 本题以“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生活为依托,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进行设问。该题可以作出不同的判断、评价,然后就一种观点从哲学角度,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分析理由。首先要答出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理由。
3.(2014·大纲全国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陶渊明居于闹市而不感喧哗,朱自清面对蝉噪、蛙鸣,而独处幽静,这充分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特点和作用,②④符合题意,选C项;题干主要强调了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4.(2014·浙江高考)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
答案 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解析 此问实质上考查了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回答时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美食的创造过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特点,要发挥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二是美食的创造是在意识活动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三是美食的创造过程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正确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核心考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4·天津高考,5
2014·新课标全国Ⅱ,20
2014·福建高考,39(2)
2013·天津高考,6
2013·大纲全国卷,29 选择题主要以漫画、哲理故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主观题常常综合考查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命题点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
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唯物论角度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
别 含义 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切”
角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
联系 ①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典例5 (2014·天津高考)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解析 本题属于漫画启示类试题,漫画蕴含的意思是我们在创新中应该怎么做。《如此创新》给我们的启示不是要标新立异,而是要从实际出发,A、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漫画是讽刺“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中不能脱离实际,故B项不符合题意。
漫画型选择题解法
方法1 透视寓意法。
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就选。
方法2 逆向推断法。
适合这种方法的漫画型试题所选的漫画一般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设问是从启示、警示等角度提出的。需要学生从漫画讽刺的现象出发,逆向推断题肢的内容是否符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现实生活常识以及党和国家的文件精神,符合的题肢就当选。
命题点2 综合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解题指导: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提醒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两者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是第二性的。
典例6 (2014·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发展历程 重要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时期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
解析 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指导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5.(2013·天津高考)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漫画中的人照搬别人的经验,拆了有羊的羊圈,去补没有羊的羊圈,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但没有正确发挥,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不符。
6.(2014·新课标全国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错在“总是”,太绝对了;③错在把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混为一谈。故选C项。
易错点1 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
提醒 反应是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
矫正训练1 (2011·大纲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人、动物、植物都具有反应特性,并且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因此,①④入选。植物具有反应特性,不同于人的反应,这种反应不能等同于意识,因此,②不选;③“同样”的说法错误,应排除。
易错点2 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提醒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矫正训练2 (2014·北京高考)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时空观念来自农舍和劳作,是对当时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②③正确,选C项。①说法错误,时空观念不是来源于主观想象,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④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易错点3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提醒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矫正训练3 (2013·山东高考)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 “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激励作用,B符合题意。A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4 错误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提醒 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方面,要注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另一方面,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矫正训练4 (2014·江苏高考)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 题眼是“置身于其中”“江南情思油然而生”。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置身其中能够油然而生江南情思,这表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项正确。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D两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历史重任,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①
习近平强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③
习近平强调,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④日本方面应该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慎重态度严肃对待和妥善处理历史问题,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考点对接]
信息点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信息点② 物质决定意识。抗战精神是对伟大抗日战争的正确反映。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信息点③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
信息点④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命题猜想]
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这一热点可能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的观点、中华民族精神、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
[命题预测]
1.之所以说“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是因为(  )
A.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
B.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C.错误意识会把人们的行动引入歧途
D.客观条件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广阔余地
2.伟大的胜利,标注着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70年前开始,就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而成为可争可得的真实愿景。抗战胜利所带来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英雄气概,直到现在都在激励着我们冲破险阻、奋勇争先。当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回首再看抗战就会发现,今天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正在塑造的民族气质,正是由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所奠定的,正是从反法西斯共同胜利的起点出发的,正是由无数先烈用生命书就的抗战精神所给予的。
分析上述材料所蕴的哲学道理。
答案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伟大的胜利,标注着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没有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抗战,就不会有后来的“伟大胜利”;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开始新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70年前开始,就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而成为可争可得的真实愿景。(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抗战胜利所带来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英雄气概,直到现在都在激励着我们冲破险阻、奋勇争先。(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注重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当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回首再看抗战就会发现,今天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我们正在塑造的民族气质,正是由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所奠定的。
A组 基础强化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以巴山秋雨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D.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解析 作者以巴山秋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C符合题意。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A错误;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有现象的直观的反映,又有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B、D是对意识的片面理解,且与题意无关。
2.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 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②错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④错误。
3.“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诗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基础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意识活动根源于人脑
解析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种感受受主观情感的影响,B入选。A、C、D说法错误。
4.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这表明(  )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 A表述错误,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B。
5.对漫画(右图)中“只有翅膀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蓝天的渴望”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目的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污染指数、防晒指数、穿衣指数、空调指数、洗车指数、钓鱼指数等,这些指数(  )
A.是来源于人脑的主观映像
B.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直接“摹写”
C.表明意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D.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并指导实践
7.“你怎样看世界,你也就得到怎样的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句话合理性在于(  )
A.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
C.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看到意识的决定作用
解析 引言是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8.下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 《爱鸟工程》漫画是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没有从鸟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动机与效果不统一,因此启示我们应从实际出发,C项正确。
B组 能力提升
9.美国《新科学家》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中,研究者第一次实现了用电击大脑单独区域的方式将意识关闭。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地方,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了一起,进而产生了思想、知觉和情感。这让我们对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上千年的一个问题——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解释。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②表述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不可分割;③“是人脑的产物”表述错误,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0.如将下面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B.意识是主观映象,而非反映对象的客观状况
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解析 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的关系,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只有B说法正确。
11.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以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根据材料对物联网的解释可知,物联网是人们对事物间固有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利用,是人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结果,①④正确。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错误;人与物有本质的区别,③错误。
12.下列选项与漫画《广告的魅力》对人们的哲学警示最接近的是(  )
A.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B.踏着过去的脚印,不会增加新的脚印
C.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D.想攀登高峰的人,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
解析 漫画讽刺的是不从实际出发,D符合题意。
13.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答案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为了实现两个梦想,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两个梦想的提出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梦想的实现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为了实现两个梦想,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14.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法治中国将释放出“法治红利”,助推经济升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治历程与改革实践密切相关。以下是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 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2年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 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材料中这一“路线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 “依法治国”路线图从我国国情出发,经过调查研究,寻找共产党人治国理政规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产党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依法治国”路线图,推动法治实践。依法治国“路线图”是共产党人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主动研究探索国家治理的结果,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