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方法 学习兴趣
  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先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有&教&和&学&的公务关系,也有朋友、同志式的非公务关系。在交往过程是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一种权威式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保持与学生的亲近关系,建立起广泛的交往途径,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这就要求老师用&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态度去处之,用诚信换来学生的信服,用平等换来学生的交流,用爱心换来学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师,从而使师生交往充满友爱,充满促人奋发向上的教育因素,达到&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的目的。
  二、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三、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在讲《狼》这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教师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可以制作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教师要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
下页更精彩:1
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相关推荐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后访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实施赏识和情感,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有消极的,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十分重要。 &&&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二、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 1.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的。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筑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四化建设、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3.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并与其他同学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要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酒泉玉门二期小学数学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发表日期: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
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又如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时,教师提早一天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去观察家中酱油瓶、鱼露瓶、酒瓶、花生油瓶……上面所贴商标,记录下它们的容积。在课堂上交流记录资料:“物体的容积单位为什么用升、毫升?”这些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引起了学习动机。
三、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位学生先准备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沿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不但能很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情趣,让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劳动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进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后,接着写出“ ×3”问:“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呢?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吗?”教师启发引导计算,算后,反馈意见并讨论,这时有的学生只会用一种方法,有的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出现四种不同解法:
×3=0.8×3=2.4;
×3= + + = =2 ;
×3= = =2 ;
×3=(1- )×3=3- =2 ;
当通过讨论肯定以上解法都是正确时,每位学生都为自己的正确解答感到无比兴奋。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体验成功,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科技与教学相结合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外化、物化、动画化、浓缩化,能突破常规限制,把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有形、有声、有色地显现出来,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氛围。
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同行们,你们知道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如果车轮做成方形的、椭圆形的,我们坐在上面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屏幕上演示小猴子坐在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上,出现了上下颠簸、前俯后仰,非常滑稽的场面。接着屏幕上又显示了小猴子坐在圆形车轮的车子上,伴着轻松悦耳的音乐,非常平稳地捧着西瓜,洋洋得意地吃着。通过动人有趣的画面,会使学生们进入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意境,让他们感受到圆形车轮的优点。这时老师适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应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吗?”这样,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进入到一种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教学中,媒体的选择要服从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用得适当、用得巧,要根据不同课型需要而用。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课堂效应,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
六、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因此,新课的导入设计十分重要。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分得同样多吗?第二天,小白兔总结经验,动作迅速地帮山羊伯伯收了许多白菜,山羊伯伯很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时两只兔各分得几筐?还是平均分吗?”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迫切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思维积极,求知欲强烈。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手段、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体验艰辛探索的历程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促使他们主动发展。
圆 的 认 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直径和半径;能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课件、竹蜻蜓、钉、绳、球、三角尺、圆规、圆的纸质模型。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识圆
1、(出示玩具竹蜻蜓,两种)这个玩具大家熟悉吗?喜欢玩吗?(你的声音最响亮)你来玩玩。大家看,竹蜻蜓的桨旋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圆形)出示竹蜻蜓二,贴圆。
2、这个图形认识吗?关于圆的知识你们都熟悉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再次出示竹蜻蜓二,同学们,要使竹蜻蜓旋出圆来,轴要处在什么位置呢?(桨的中心,圆心)说得好,圆心学过了吗?自己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好。标出圆心(O),桨的中心也就是旋出圆的中心。我们把它叫做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心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是在纸上画圆,圆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位置。
4、确定好圆心,一旋,圆就出来了。如果荣老师要旋出一个更大的圆来,竹蜻蜓该怎么改选呢?(桨弄长一些)你指指哪?桨实际上就是圆的直径。
5、你们能画出这个圆的直径吗?请你上来画画?大家看,圆的直径有什么特点?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
&6、出示另一个竹蜻蜓,大家看,这是圆的什么?这是直径吗?为什么?它是什么呢?说得好,你们能画出这个圆的半径吗?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半径。我们把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7、请大家观察,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内说说?顾名思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如果用数学形式表示,怎么写呢?R=1/2d&& d=2r
&(二)、观察分析、对比识圆
1、课件出示:各种图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圆,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生说名称。
2、请大家仔细看看,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答:角、边、曲线图形。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大家议一议。
3、有道理,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是怎样描述圆的吗?
4、课件:圆、一中同长也;圆、大方无隅(yǘ)也“中”指的是什么?同长呢?隅是什么意思?(角落的意思)读一读
(三)、动手操作、深入识圆
1、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圆,观察了圆,你们想动手画圆吗?
会画吗?下同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用多种方法画圆,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开始。
2、生画圆。汇报。没画完的也请停下来,注意听别人的方法,相互学习。你们是怎么画圆的?
4、会用圆规吗?
5、用圆规画圆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答,再画一次圆好不好。请每个同学动手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
6、哎呀,同学们,我发现你们画的圆大小不同嘛!
7、为什么会这样呢?要正确用圆规画圆该怎么办?
第一步,要找准圆心,最好是用笔画出来。
第二步,找准半径,保证半径大小不变。
最后,还要标出圆心以及已知的直径。
8、现在能画同样大小的圆了吗?
9、请把刚才没有画完的画完,画错的改正过来?
10、孩子们:谁愿意上来画一画
生上展示台画画。教师帮助。配音过程。
&1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并体验了画圆,关于圆的知识你们都知道了吧!
请大家看大屏幕。
小组讨论:
例3(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呢?
看来,大家都很有收获。
(四)、联系实际、拓展识圆
&1、思考:为什么不能随手画圆,而用圆规能画圆呢?
2、难道真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吗?
课件出示学校篮球场
这个大圆是怎么画上去的?有这么大的圆规吗?小组商量商量吧!
3、师生合作,演示用拉绳的方法画圆。
4、没有圆规,为什么也能画圆?
&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你了解的圆究竟是什么呢?
5、课件: 一中同长真得是圆吗?
6、出示一个篮球。这是什么呀?圆与球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圆一中同长也,球一中同长也,但区别在于一个是平面一个是立体
7、如果要你重新给圆定义,你会怎样说?
圆、一平面中,一中同长。
&8、说得真好,古人在给我们总结知识时,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我们学数学时一定要用自己的头脑揭开知识的真相。
9、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0、课后请大家讨论,圆真得没有角吗??
四、&&&& 教学板书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小数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剪圆形纸片。这就首先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2、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做为主线。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用“折”、“画”、“量”的方法得到了学生所需的知识。学生在探究中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当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又学会了
分工合作的先进方法,将要操作的部分分工落实后又做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4、通过布置课后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当然,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
1、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显得有些生硬。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3、关于如何让学生自学以及自学内容的选定方面自己还是把握不住,需了解学生水平。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对自己有很多启示,引起了各方面的思考,主要谈这几方面:
1.课堂教学反馈的目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影响的一种检查、了解。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中明确教学的成效,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或维持、或精简、或加深、或推延,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从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明显感到对学生动态生成的反馈信息处理不够有效,使教学设想没有完全展现而留下了遗憾。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上还要充实的很多很多。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