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观无量寿经,卫有用身,怎么解释?谢谢您的指点。

37章 回答网友答疑(1-36)问_大悲师子吼-爱微帮
&& &&& 37章 回答网友答疑(1-36)问
38、答网友、访客疑问:注:下文中‘观音如来’既是妙印法师之网名(1)、网友:圆瑛法师病重把诸弟子叫到床前:“汝等念佛,随时都要摄心静念,识取自性。现在我来问你们,刚才你们念佛,可知道这一句佛号声音落在何处?速答!速答!”请法师帮我解疑。法师:有声,称动;无声,称静。闻性,与有声无声无关。有声,闻性不曾生;无声,闻性不曾灭。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句佛号,落在你的“心识”。这种状况,是你念佛功夫在“事一心不乱”。园瑛大师的念佛法,念佛反闻同时,是“理一心不乱”,功夫高过“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很多。只要你心里有这句佛号,你就没有找到“理一心”;念佛反闻,是口里念,不是心里念。是口念发声,反闻同时,识心里,没有起过一念。这位极乐朋友,依据您的状况,劝您老实念佛,用大势至菩萨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比较稳妥。园瑛法师的方法,您研究研究就是了,不要执着。顺便,您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吗?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佛门里,半个世纪以来,没有见到,也没听到过,到底有谁曾经回答过这个“速答,速答”。一直是个悬案,或许这是本人的“管见”。总之,这个答案,说出来,学佛有基础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悟入”了,这是大幸之事。学佛没有基础的,说出来,还是听不懂,也看不懂。没关系,等将来自己心地清净了,自然有懂的一天。试答如下:答:落在自己的闻性。闻性,就是在你耳朵里“能听”声音的那个“灵性”,也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楞严经》上,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修“楞严大定”,这是用念佛的方法,在念佛的同时,通过反闻念佛的声音,来修楞严大定。这是佛门里修行最难,最高的修行功夫,谁要是会了,当下就是“如如佛”,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顺便更正:是圆瑛大师,不是圆英。他是我们中国佛门近代公认的“楞严王”。请注意,人,能听的,不是“耳朵”,耳朵,只是一个接收器,真正能听的,是自己的灵性。就像一台录音机,录音机,能把声音保留下来的,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录音机(如同耳朵),一个就是电流(相当于我们的灵性),没有电流,只有录音机是录不下声音的,同理,没有灵性,光有耳朵,是听不到声音的。好好体会吧。 (2)、网友:“问:‘何处是自性?’答:‘何处不是自性?即然何处不是自性,当然同是自性。现在我用手拍你的头能知痛,砖拍桌子则无知,一个是有知,一个是无知的,知与无知自不相同,若有知者是自性,则无知者即非自性,云何何处不是自性?’请法师开示。”法师:有知、无知,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有知无知,同一个自性。佛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指有情众生,包括人类,动物,一切蜎飞蠕动等等;无情,是指无情众生,包括矿物,植物,地,水,火,风,空等。有情众生,有“见、闻、觉、知”;无情众生,也有见闻觉知。桌子,是无情众生,但它的本体,是法性;你的头,是有情众生,但他的本体,是佛性。法性,佛性,二者是一个性,那就是自性。古大德给我们打比喻:以金做器,器器为金。在相上看,金手镯不是金耳环;从体上看,手镯就是耳环,耳环就是手镯,为什么?都是金子吗,除了金子之外,无一物可得。众生着相,看不到本体,所以,才妄起贪着,随生好坏、好恶、高下、优劣之分别,执着外相,造无量罪业,招感无量苦报,真是可怜悯者。说到究竟处:自性是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起心动念,分别计度,言语争辩,全是“戏论”,毫无实益。自己慢慢悟吧。南无阿弥陀佛。(3)、网友:真人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法师:阿弥陀佛:真,真里无一物,真里没有人,真里,没自己;真里,没有他,真里,没有论是、论非。“真”的意思------言语道断,这是“不可说”,不可说,张口即不是,开口“真”即隐;心行处灭:这是“不可思”,不可思,起心动念即不是,有思有想,“真”即灭。其实,这个灭,不是真的灭了,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不生不灭。为什么灭了呢?思跟想,是妄想,妄想把真心给掩盖了,变了形,可以叫做“失真”。就象水,水冻成了冰,冰现相了,水就不见了,妄想出来了,真心就成了妄想,妄想起作用,就是六道轮回;如果让真心起作用,那就是一真法界,一下超越了十法界,永脱轮回苦报了。真心,妄想作用是不同的,就像冰跟水的作用不同,一公斤水,洒到人头上,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是一公斤冰块,砸到人头上,就可以要这个人的命。所以,即已入“真”,清净本然,哪来的“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完全是性德自然,法尔如是。所以,真人,当改做“明白人”,意思是说,已经开始觉悟的人,这样的人,称“始觉”。开始明白的人,决定知道,再也不说他人是非了。为什么呢?自己,从佛经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一切众生是自己”,所谓“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自己法身的一部分。就像一棵树,树的“根”知道:没有一个树叶,不是自己。这个“根”,就比做是“佛”,树叶,就是我们一切众生。佛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自己,都是自己法身的一分子。如同我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心,油然而生。同体,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悲,是拔苦,是救苦救难;慈,是与乐,给众生带来快乐。无缘,就是无条件地,给众生快乐,或者说,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绝对无条件的。如果你怀疑?试问,你左手被刮破了,右手去帮助左手止血,要不要讲条件?为什么不讲条件?法尔如是。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南无阿弥陀佛。 (4)、网友:多谢赐教,可是我们都是凡俗之人,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处处充满竞争,有时还遇上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怎图个心地清净?我倒是想做一个世外之人,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山坡居士”。 法师:想做世外人,当做世外事。何谓世外事?放下,从心里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强烈执着,强烈分别,强烈计较,对待一切人事物,不起心思,不动念头,做个真正的“无心人”。无心之人,就是世外人。无心,就是禅。始于“山坡居士”,终于“无心道人”,这就是“世外人”。南无阿弥陀佛!(5)、网友:怎样可以忘情哪?法师:一心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每天念一小时以上。时间久了,情就淡化了。(6)、网友:一幅书法作品“天和”法师:阿弥陀佛,人和,天和,太和,有“和”才有“平”。怎么样才能“和”呢?“和”者,左边“禾”木旁,表粮食;右边“口”字旁,表人;意思是说:人人只要有粮食吃,人人只要不饥饿,人人之间,才会有“和”。由此可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人和的基础,俗话说:“一家饱暖,千家怨”,财富的不均衡分配,是人间不和、社会动乱的主要根源;人和之后,再与自然和,这样才能感召天和;天和才能感召太和---整个宇宙的和谐,太和才是真正的“和”。贪婪的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河道被人为地改造,大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是“人与自然不和”,这样的不和,自然召感天灾!某区域大面积遭受灾祸,这是大自然的最初警告,不能不觉悟了,南无阿弥陀佛。(7)、网友:对佛学我真是不懂,只知道菩萨以德待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法师: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管这个众生懂不懂佛法,这个智慧,永远都不曾失去过。而学佛,就是要认识自己的这个“真实智慧”。菩萨,所谓“以德待人”,就是菩萨要把自己知道的“人生宇宙真相”告知于你,让你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宇宙万有。所谓“慈悲为怀”,就是不管众生信不信佛之所说,菩萨总是以超常的耐心去等到时机,一旦这个众生,信佛的机缘成熟了,菩萨马上会赶来帮助他(她)。所谓“普度众生”,就是菩萨永远都是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绝无厚此薄彼之分别。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南无阿弥陀佛。(8)、网友:南无观世音菩萨!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喜,怒,皆不形于色是一种修养,但只是外在的修养。真正的修养是喜、怒不分别于心。我的孩子问我,老妈,您做得如何?答曰,共同努力。祝六时吉祥!法师:遇顺不生喜,遇逆不起嗔,果真,外能不行于色,而内能不起于心,此乃真正“表里兼修的高人”。 (9)、网友:学佛就是让轻生者实行心理按摩,佛法也是治疗贪婪引起的现代文明病的最佳良药。周末愉快!祝有缘人,六时吉祥,万事如意!南无阿弥陀佛!法师:学佛,就是先学做个正常人,继而再做佛;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这个方法,就叫“无为”法。无为,就是般若波罗蜜多。(10)、网友:世界无奇不有,信仰当然也有。法师:没有水喝,就会渴死,您信仰“水”吧?没有佛法,就会受苦,您信不信“佛法”?任何“信仰”都是骗人的,唯有“真理”才是解放自己的。佛教,不是信仰,是真理。(11)、网友:如何才算开悟?法师:发现自己的妄念,这就是觉悟;融归“发现妄念的‘那个’”,才是开悟,换句话说,认识了自己要找的驴,居然自己一直在骑着,这才算真正的开悟;剔除自己的念头,令妄念不起,这只是小成就。回归自性或者是‘那个’,行“无为”法,牢牢地守住‘那个’,待五蕴破尽,这才是初步圆满。而后再历经无量劫,待到习气消尽,入妙觉位,这才是究竟圆满。‘那个’就是佛!供养有缘人。南无阿弥陀佛。(12)、网友:阿弥陀佛,吉祥如意!感谢妈妈赐给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们将永远爱着伟大的母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上我们特别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法师:世间一切母亲,都是儿女的“在家活佛”。济公云:“不孝父母而礼世尊,你敬什么?”世尊教我们,在家里一定要修“孝养父母”,而我们根本听不进去这句话,偏偏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处跑寺院礼拜“佛像”,这样拜佛的人,看似敬佛,实际上不是,这不是对佛陀的真正礼敬,愿天下儿女共勉。南无阿弥陀佛。欢迎剑客来访!吉祥如意!(13)、网友:南无观音如来;请原谅我的冒昧,今有一事相求:有一众生,已发愿生西方净土,自疑被异物附体十几年之久,只因意志坚强,没有妥协,忍受病痛。恳请观音如来开示,何法能让异物自愿离开。法师:第一,自己要发露真诚忏悔,以《无相忏悔》文,每天忏悔。一日至少一次,最好早晚各一次。忏悔结束后,要跟附体谈判:希望附体离开自己,希望附体原谅自己,自己以忏悔、诵经、念佛等修行的功德,回向附体,乃至一切怨亲债主、法界一切众生,作为附体离开的条件。要真诚去做,不要有任何怀疑。 第二,每天读诵一部《地藏经》,一部《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回向给附体及一切怨亲债主。 第三,除忏悔读经之外,每天要念佛若干,并加持<span style="font-size: 21font-family: 楷体_GB声‘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要回向附体。坚持三个月,或以<span style="font-size: 21font-family: 楷体_GB天为一期,必定有奇效。南无观世音菩萨。 (14)、网友:随顺对观音菩萨的耳门圆通心仪已久,苦于不得要领,恳请观音如来慈悲开示,如何反闻闻自性。 法师:请首先熟读《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重点:从“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至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要重点多次重复;接下来,是文殊菩萨的圆通拣选文:重点是从“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到最后,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若能达到背诵最好。(切忌:在此期间,绝对禁止参考任何关于这段经文的任何“注解”,务必要谨遵虚云老和尚的教导,只管读诵和解悟原经文,不必参考任何注解。否则,你学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入这个法门。切记。)与此同时,自己平时一定要严持在家五戒!要清心寡欲,绝对忌讳吃肉沾荤,最好能坚持每天持《楞严咒》,要能放得下世间乃至出世间的“一切万缘”。有了这些基础,待将来时机成熟时,一经点播,即可妙然契入“反闻闻自性的状态”。没有这些基础的人,很难修此法门。纵然能够学会反闻,因为不持戒或不持咒,要想始终保持反闻,很难很难,各种干扰巨大。当知观音耳根圆通,是娑婆世界的成佛第一方法,修楞严大定(反闻自性),魔障很大,因为修这个“定”,能摧毁魔王宫殿以及鬼神住所,因此,不持戒,不持咒,看不破,放不下,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当然,会了这个法门的人,除了当生就得到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利益之外,临终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若无意外,决定上品上生。愿观音菩萨加持你!南无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菩萨!(15)、网友:南无观音如来,恳请观音如来开示,发菩提心者,是否先要明心见性。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明心见性,就是发菩提心。二者是一,不是二。这是佛陀的“了义真实说”。其他的说法,都是方便说,或者是非究竟了义说,或者是非正说。希望不要在“文字名、相”上起分别执着。五祖说:“不识自性,学法无益。”见性后,可以起修,起‘真如三昧’修,也叫牧牛行;见性后,可以学佛经,可以广学多闻,没有障碍。不见性,学佛经,难得解悟,难得受益。故此,学佛一定要寻找真正善知识。元音老人,是真善知识之一,可惜,已经往生。识自性,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真发菩提心。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明心见性,发无上菩提心!南无阿弥陀佛。(16)、网友:南无观音如来,随顺对人生困惑颇多,寻求解脱,走上学佛之路。几年来未曾遇真善知识指引。然而我深感‘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因此我做梦都在寻真善知识,并在佛前发愿,愿亲近真善知识学大乘。恳请观音如来慈悲开示,和我有缘的真善知识在何方,如何才能寻得真善知识。法师:释迦牟尼佛亲口告诫我们:“善男子,善女人,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此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此人)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而此人实际)心无骄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善友(善知识),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万刹。善男子,善女人,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妄尽,未必能还源,若不能还源,必定堕空。止,是妄尽;合,要还源。源是自性)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堕空而没有见性,或执着寂灭相。当知,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虚妄怎么能是自性圆觉呢?)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善男子,善女人,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此种)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自己),(自己)应断骄慢;若复远离,(自己)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善男子,善女人,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皆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摘自《圆觉经》,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17)、网友:南无观音如来,谢谢您的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我苦苦寻找的真善知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已发愿生西方净土,平时持在家五戒,素食,爱读颂大乘经典。恳请观音如来指引,我该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见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法师:大乘学佛人,应遵循的正确学佛理路或先后次第:第一步,务必先找明师(若无明师,只好自悟),从明师受戒得教,然后经明师示导而见性。实际上,真正的明师,就是佛陀的《大乘经》,如《金刚经》等,若找不到明白人,就直接找佛陀,真《佛经》就是。(注意:若要找《注解》,可千万要谨慎,因为,写注解的未必是明白人。)第二步,悟见自性之后,开始‘悟后起修’。这就是修习大乘佛法的基本过程。六祖慧能,就是以这种方式度人的。我们现代学佛人的基本状况是,很难遇到明师,虽然法师很多,在家的,出家的,但是,真正明白的,我们遇不到,遇到了也不认识。只好在不见性的情况下,读经,持咒,念佛,修善,断恶,修‘有为’法。待修到一定程度,或有上根利智的人,忽然能自悟自性。而有的人,悟了也不知道自己悟了,因为没有明白人给印证,所以悟了之后,不能起修,甚是可惜。比如有人,在马路边,忽然捡到一颗真钻石,当时心里一喜,然随后就怀疑:‘这可能是块石头’,于是随手就扔了。或有人会来说:“你老实念佛,不行吗?搞这些东西干吗?”当知,念佛有四种方式,方式不同,念佛的功德利益大小不同。最普通的念佛,是持名念佛,如至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稍高级的方法,是观像念佛,如观想阿弥陀佛的形像;更高级的方法,观想念佛,观想极乐世界一切依正庄严,不但要观佛像,而且要观菩萨像,乃至七宝池,菩提树,罗网摩尼宝等等,而这种方法,不是凡夫心力所能及的。最高级的方法,即是实相念佛,也叫念“实相”,实相,就是自性。念自性,就是念实相。这个方法,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入实报庄严土!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见性,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在娑婆世界,如果不见性,只好到极乐世界去再见性,但是,那需要很长很长很长时间。见性这桩事,如果在娑婆世界能完成,何必要等很久很久以后再去做呢?我是学净土的,我知道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修,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知道,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不如念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天天呼唤‘大米’的名字,不如什么都不喊,而是把大米饭吃进肚子里来的实际。六祖说:“心地平直,就是弥陀”。自性就是阿弥陀佛。明白人知道,西方就在当下,弥陀就是自己。迷人,才有十万亿佛国土之遥,弥陀不是自己。(注:以下答疑内容皆来自妙印法师网站http:///index.php,因网页中的访客以“访客”二字代替;访客的祝愿、礼节语在本书中不予体现,敬请佛弟子谅解;妙印法师的回答以“法师”明示。日)(18)、访客:恳请法师开示在家居士戒律仪轨!由于五戒含义甚广,在家居士日常生活中可能无心之失就造成了犯戒、破戒等严重后果。恳请法师慈悲开示在家居士应如何注意守好五戒。法师:持戒的目的,是为了断恶,不要为持戒而持戒。首先要知道,恶是习气,比如喜欢吃海鲜,这是习气,是杀生的前兆。在家人吃习惯了,习以为常,不认为吃肉吃海鲜是恶习气。所以,要持不杀生戒,就很难!难在哪里呢?难在降服不了自己好吃的习气!因此,要持好戒,就要先遏止习气,而遏止习气,靠什么呢?-------靠早晚课的大悲咒,楞严咒,十小咒!靠咒力降服习气,或者靠念佛诵经来降服习气!习气降服了,持戒是自然而然的事。(比如,有人说:“《弟子规》上的东西,做不到,太难了,怎么办?”有人说:“没办法,因为你没有从小受这个教育,习气克服不了”。其实,并不难,用佛法,用念咒,念佛,诵经,岁数再大,只要坚持做,那么,习气降服了,做到《弟子规》的要求,就是非常容易的事。)那么,至于其他的,偷习气,邪习气等等吧,都要靠咒力来降服,所以,受了戒的人,一定要持咒,或者是用念佛号来降服,或者是用诵大乘经典来降服,都可以。总之,在家人要想持好戒,一定要做早晚课!早晚课是“练兵”,平日的生活和工作,就是“实战”!发布于 20:00(19)、访客:念佛害困,怎么办?我念佛5、6年了。现在每晚都念,念的时候好发困。请问什么原因?法师:念佛犯困,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属于正常。睡魔,是修行人的第一障碍。无论多困,都要坚持念佛。时困,时不困,这是修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困急了就睡,醒来了就接着念:南无阿弥陀佛。希望念佛的同时,多听闻由本网站供养的大乘佛经的原经录音,以大乘法音度化自己身内身外的众生,令自己身心彻底得以清净,开显般若智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因为,不深入经藏,不广学多闻,我们的智慧就不能如海,我们缺乏智慧的观照,修行中害困就成了必然。发布于 17:00(20)、访客:实相念佛的方法?弟子想请问在念佛方法中(持名.观相.观想.实相),要想上品上生唯有实相念佛,必须离心缘相,文字相,言说相。都离相了,大众如何修学? 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实相念佛。上品上生,要依《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往生品位标准,不要依《汇集本》的标准。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者,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聚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偏十方界,於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於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时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於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於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授记,是名上品中生者。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於众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於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念佛人,以不诽谤大般若经的功德,临终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上品往生。都离相了大众如何修学?----能做到离相的人,能有多少?果真离相了,什么都不修!佛号也没有,不迷不举,无念清净。什么都不修,什么都不做,念头,佛号,一律不准起!不起,不迷,这是实相念佛。禅宗,悟了的,都在实相念佛中。只有在这个时刻,才可以说,禅宗,净土,是不二门。什么宗,也不例外。---归不到“净念相继”上来,都是不平等的。一旦契入“净念相继,或实相念佛”,什么都平等了。正如《楞严经》所云: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发布于 (21)、访客:居士如何如法助念?弟子请问居士若参加助念时,如何做如法?对于是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探试】依按《大集经》说临终征验偈: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也引用】最后提出: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净宗修学人该如何解行?法师:第一,把往生的人当做自己家里的亲人去助念,最有效果;以清净心去助念,最如法。第二,往生之后,是否超凡入圣,那要看往生到什么地方去了。第三,如何解行?解行什么?若想解行“助念”,去读临终关怀。若想解行往生净土,去读《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发布于 (22)、访客:请法师开示弟子等众如何安住三摩地,心不乱持。法师:方法一:执持名号,以佛号一念,代替万念;方法二、或执持一咒,以一咒之念,代替万念;方法三:执持一句“疑情”问句:如:“念佛者是谁?”,“念咒的是谁?”“不起善念,不生恶念,这个时候,又是谁?”等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心不乱想”。不乱想之后,是三摩地的开始——真正三摩地,就是心无杂念而生其心!觉!明了!什么念没有,什么相也没有,如如不动,明明了了,保持住!就是入三摩地!------保持的时间,从几秒钟,到几个小时,乃至到时时刻刻都能保持,这需要长久练习,天天修持!日积月累,必有成就!发布于 20:21(23)、访客:什么是佛?如何最快速的成佛? 弟子请问很多发心修学大乘的佛弟子,都希望在诸多大乘经典中如《心经》《金刚经》《圆觉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等等经典中找到修行方法?如何最快速成佛?法师:观音菩萨,无量劫修行,现在还是菩萨位,要等阿弥陀佛涅槃之后,接替弥陀成佛!大势至菩萨,要等观音菩萨成佛后,无量劫后入涅槃,然后接替观音菩萨成佛!而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才十劫,要无量劫后才入般涅槃!你说,怎么快速成佛!?成佛,快速成什么佛?有时间概念吗?都说,去了极乐世界,一生成就!观音菩萨还在那里排队呢?你一生就成就了?!?佛法不是这么学的。好好听闻大乘佛经。念劫圆融,才是真相。成佛根本没有时间表,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愿力!早成佛早灭度,不是三世诸佛的本愿!无量劫做菩萨修佛,无量劫度众生出苦海,入佛地!成佛后无量劫度众生,无量劫如如不动!不去不来。请放下这些无益妄念吧,想,怎么想都没有用。不想,就自在了!不想,就解脱了。你睡着了,是你。你醒了,还是你!你什么时候快速成为你?!岂不是戏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什么时候成佛?迷着的凡夫,是佛,醒过来的凡夫,还是佛。喝醉了的,是你,醒了酒的,依然是你,你什么时候变成你?佛就是佛,只有迷和觉,没有“是、不是”。有人就是不承认自己!怎么说,你说下大天来,他都是一句醉话:“我是凡夫!!!”如同醉人,永远不承认自己醉了。不承认醉了,也是醉了!不承认自己是佛,自己也是佛!由不得你承认不承认。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佛亲口说的。你若不信这句话,说明你信佛的信根不足。那就要好好接着修吧。发布于
(24)、访客:弟子请问,《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与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区别是什么?法师:“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此句表示,所有迷惑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迷失了自性,随逐幻化,幻化就是轮回。)“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此句是观音菩萨教我们“逆生死轮回,转凡成圣”的修行方法。(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就是这个!)发布于 21:30 (25)、访客:人本性是佛,佛性不灭,就和喝醉了不知道是自己,其实还是自己。既然如此,我就是醉着不一样是自己吗?外在表现是相,醉了反倒是无相。法师:醉了岂是无相?迷了岂是无相?你醉了以后,敢造你醒着不敢造的“身口意”业,岂是无相?迷人就敢造圣人不敢造的贪嗔痴三业!醉的时候,虽然是你自己,实际上你是不知道自己的。你没有喝过酒,没有醉过?为什么不打算清醒过来?打算继续醉下去,继续迷下去?希望你为了“求觉”来此发问,不要为了“求迷”说无益语。发布于 12:11(26)、访客:如何发菩提心。弟子听闻师父上人恭诵的《华严经》之《入法界品》,深觉发菩提心定能成就道业,定能大饶益众生。在《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亦是发菩提心在先,闻思修在后。弟子在此恳请恩师就“菩提心”开示正在修学和将要修学“反闻闻自性”的佛弟子,愿闻者悉发菩提心,皆共成佛道。 法师:发菩提心---说句俗话,就是发现自己的本性,这是实证的菩提心。不实证,不能算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性净明常”。禅宗参悟本来面目,就是为了发‘菩提心’;净土宗入“净念相继”就是发菩提心!净念相继,是最高级的念佛三昧行;而一句佛号代替万念杂思,只是初级的念佛三昧行,不见性,就不是净念相继。当知,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唯一正因。不见自性,不能成佛。华严经上发菩提心,就是让行者行“真如三昧行”,这个真如三昧行,就是净念相继啊!观音菩萨发菩提心,观音菩萨在彼佛会下,体悟了自己的本性,就是实证了自己的本性,体悟自己的本性之后,要保持,要保任,这叫进入实修,到了实修了,彼佛教他从保任“闻性”下手!为什么?要知道,这是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守住自性的最圆通的成佛方法。体悟自性,或发菩提心,可以从六个根(眼耳鼻舌身意)的任何一根去体证,体证之后,要开修,一定要从“耳根”入修。从耳根入,从耳根修,这是观音菩萨的成佛大法,也是观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的圆通方法。请注意,千万别误会:发菩提心,与发菩提愿,是完全不同的。发愿,是喊口号,比如,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愿,是妄想心,喊完了就找不到了。而菩提心,是真心,是永恒存在的真如本性。喊不喊口号,他都在!一直在!就在当下!愿一切众生,皆发菩提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发布于<span style="font-size:19font-family:楷体_GB-12-26 14:25(27)、访客:弟子在家自修,遇到问题都是通过占察来解决,但是近日出现占察轮相不稳定的情况,也就是,一个问题,答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向,弟子不知出了什么故障,占察的原理是“数与意合”,是否弟子近日内心的念头不定,导致与之相应的轮相也不定呢?还是魔障所致?但是占察经里世尊开示很明白,占察魔不能扰。法师:阿弥陀佛,善知识:占察轮这部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图,你要能看得出来,就是:一定要引导你去读诵后面的大乘经文,这是给喜欢占察的修行者播种大乘种子的一部经。佛菩萨慈悲方便,用心良苦啊。天天靠“占察”指导自己的行为,心被占察所缚,这本身是不是魔障?占察魔不能扰?什么是魔?《华严经》里佛说得很明白:“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皆属魔业!”一个修行人,不求大乘,不求无上菩提心,而在生灭幻化中,求平安,求发财,求富贵,求万事如意,求万法不空,这是个问题。佛菩萨的用意就是:借助占察习气,导归大乘佛法;知晓万法皆空,顿息妄念习气!善知识当知:有“数”有“意”,都是生灭法!习练生灭法,何时出轮回?——【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发布于 09:29(28)、访客:居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弟子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很为难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和处理。比如,上司交代的工作需要我们在跟别人沟通的过程中说假话,或者有时候上司对人要求苛刻,让我们去按照他的意思与人沟通。这些做法虽然不违法,但不合理,我按照要求去做的时候,总有一种帮人作恶的感觉。诸如此类的一些事情,弟子都不知道该如何去看待,心里很痛苦。后来只好辞职了。但很多人都说,每个地方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想找净土,在世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太执着了。请师父慈悲开示,弟子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法师:阿弥陀佛,善知识:你问如何去看待?因果报应,是一切境界现前的“原动力”,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老板让你这样去做,是老板跟那个人的缘分。让你去骗他,甚至让你去害他,都是他俩之间的因缘。你不必为这个因缘而痛苦。关键是,你自己作为这个果报的助缘,你自己要清醒,你自己,首先不能有去骗去害这个人的心,你甚至为他感到内疚和惋惜,这是你必须要保持的心态,绝无害人之心!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利用佛法的观念,因果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好,你要发出“化解双方恩怨”的心,把双方的恩怨,在你的助缘下,化解到最佳程度!那么,你用这种心态去做工作,你会息事宁人,你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信任,因为你的善心所发出的磁场,就会起到这个效果。你不会推波助澜,不会让恩恩怨怨继续扩大化。这里面,无论你怎么做的,都是功德,不是罪业。比如,老板以为,必须通过欺骗才能达到的目的,因为你的努力,没有欺骗对方,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这就是你成功的业绩!这里面,事业上成功了,有了经济效益;道业上也成功了,有了善业的积累。干好了,是一箭双雕的活!你大可不必为此去辞职,虽然你已经辞职。因为,你不去做,会有其他人去代替你做,如果其他人不是学佛的,为了帮助老板,为了报老板的恩,或为了献衷心,起了跟老板一样的不善心,那么,这个人就真的成了老板的帮凶了,自己从“助缘”,变成了下一个果报的“因缘”。这就是共业了。净土,就是佛法,就是因果,就是清净心。不着相,哪里都是净土!不被相转,哪里又不是净土!?发布于 13:17(29)、访客:弟子感觉到磁场或称能量的干扰。弟子去菜场或者地铁人多的地方,时间长了非常累,头昏。前两天我外出,在地铁里明显感觉到我身边两个人能量不同,我的左胳膊痛,很沉重,右边呢酸涨,稍轻。后来左边的人下车我立即就好了,右边的也下车了,我两个胳膊也平衡了,不难受了,吓得我赶紧离开地铁。还有就是电话,有的电话听到铃声我就开始头疼了,有时我自己状态不好,坐立不安,打个电话到西藏班禅大师的扎什伦布寺,接听电话的人说藏语,我说汉语,根本听不懂,但是就是这样说几句,我立即浑身轻松,很惭愧,大概我把我的低能量传给清净的喇嘛师父了,请问妙印师:这是不是能量的传递和相互影响?弟子我现在不用手机,家中电话线拔掉了,一般也不外出,但是想想,我不可以总是这样啊,所以请师父指点,我现在该怎么样做,才能一步步走出去,真羡慕济公,哪里都能去,别人都被他转。弟子我大概明白其中道理,总之是我自己的能量还不够高,心还不是很清净所致,请问师父,这种情况下我目前是尽量不接触人为好,还是需要常常外出锻炼众人当中保持清净的能力?
法师:善知识:修行人的磁场与不修行人的磁场是完全不同的。道理很简单,修行者的身心,通过长期修行,持咒念佛,诵经持戒,已经达到了极度清静慈柔的状态,身心轻安,柔和清净,能量也强。其他人跟他在一起会感觉非常舒服,清静自在。这个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你在地铁里的感受,出现了你遇到的情况,也是正常的。举个例子:普通人的磁场,如同一盆冰块;修行人的磁场,如同一盆火炉。如果你的“火炉”有足够的热量,你出去转悠,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冰块,只要你的“火炉”不至于被“冰块”吸收热量直至完全熄灭,就可以。回家后,要好半天调整,赶快持咒念佛,以恢复你“火炉”的能量,慢慢你才能恢复“正受”。所以,修行人,在修行初期,在火炉没有完全稳固之前,尽量少接触外缘。很多修行人,自己的火苗,本来就不大,出去一趟,碰上几个冰块,还没有回到家,火炉的火苗就已经息了。这就是佛说的:自己未得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我这盆火,一般就是感觉不行了,就迅速撤离,赶快回避。不能等到火炉熄灭了,再撤离。释迦牟尼佛的火炉,是奥运火炬,根本就灭不了,什么“冰块”都会被这个火炬化为“清水薄雾”,进而也变成了“火炉和火炬”。 所以,自己究竟怎么办?首先要坚持修行,让自己的火炉越来越旺,这就是自利。接触大众,要看自己的状态,牺牲自己的热量,融化众生的冰块,这就是利人。遇到大冰块,要掂量着来,不可强求,化不了他,也别让他把自己弄灭了。这就是原则。打电话,网络上留言交流,出门坐车,进市场等等社会活动,都是“修行者”能量的释放,交换和互相影响。所以,任何外缘,都要警惕。有人不出门,但是天天在网络上游逛,心不能清净,这也是自身能量的丧失。当然,遇到了“正能量”,所谓“大乘佛经,正知正见”,自己的能量会提升,火炉会旺起来。就看缘分了。俗话说:“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非常有道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发布于6:18(30)、访客:请法师指点初学楞严,是否可以同时听讲解看注解?弟子我从莆田南山广化寺刚刚请购了一套《楞严经》圆瑛法师注解,非常欢喜,封面是虚云老和尚题的字,拿到这套书,感觉到一种能量扑面而来,但是我还不敢随便看,因为以前听经时知道,古人都是读经,背经典,然后“其义自现”,这样来学习的,注解不能急着看,等自己有悟处才能看。我从网上也下载了净空老法师以前讲的楞严经MP3,共133集,这个讲解的音频和刚请来的书,我都很想听,很想看,因为我读楞严经有很多地方不懂。虽发心背这部经,现在只能背第一卷,刚刚对楞严咒生欢喜心而已。恳请师父指点,我的课程如何安排呢,感恩、无限感恩!法师:善知识:《楞严经》的学习,一定要听“原文”。不要看注解(一、因为古汉语文字障碍,会让你失去对《楞严经》研习的信心;二、注解是对原经的解释,这个解释有真有伪,有实有虚,你不读原经,就不能辨别。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听虚云老和尚的,读原经!)老和尚的《楞严经》MP3,是原经的多家注解的注解,里面天马行空,近三十年来,你听说过有谁听明白过了?你认为你能听明白吗?一张白纸,最好不要被染著了。劝你,读听原经。会多少,算多少,悟多少,算多少。阿弥陀佛。发布于 18:55(31)、访客:请问法师如何处理无形生命长期追随自己?弟子从十二岁感觉到有无形生命相随,随之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全部为莫名侮辱,恐惧痛苦自杀紧紧缠绕。原来骄傲幸福,人见人爱的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与任何人的因缘都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而恶化,令人痛苦不堪。无形生命应该是一对,黑乎乎一团,看的不太清楚。最近弟子念佛拜佛时无形生命在耳边叫的声音特别急特别大。思量再三,弟子想从现在开始闭门念佛读经,不想再接触世间任何一个人。弟子叩请法师慈悲开示弟子,这么做可以吗?每天的功课,除了念佛,持大悲咒楞严咒,拜八十八佛,读大乘经典一卷,请问法师,功课这么安排可以吗?法师:善知识:第一,修忏悔法。向追随自己的无形众生,真心忏悔业障!念诵寺院晚课的忏悔文和八十八佛就可以。要天天念诵,不要间断。第二,昼夜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自己读诵,将功德回向这些众生。或昼夜播放,听闻大乘佛经有声经文,如《华严经》或《大般若经》等经典。早课,持楞严咒和大悲咒,及十小咒等。第三,发四宏誓愿!立志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尽形寿断十恶业,修十善业!发心护持正法,广泛流通大乘佛经。
第四,你自己安排的功课,也非常合理。以上建议,仅做参考。 (32)、访客:请问恩师:专修净土的佛子,听闻大藏经,趣入大乘,得何等利益?很多修净土的佛子们,让她们听闻大乘经,她们往往会说,我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行了,大乘经深奥难懂,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念佛忆佛,借佛之力,等着阿弥陀佛慈悲接引,往生净土就行了。因此想请师父慈悲开示:专修净土的佛子,听闻受持大乘经,能得何等利益?阿弥陀佛!法师:善知识:《大般若经》第573卷中说到: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听闻、受持此经、流通、演说此经,所获福报、功德,到底有多大啊?佛说:这个功德和福报,若不回求‘佛菩提’者(若不回向成佛的话),应经尔所极微数劫(应该经历前面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劫’——也就是说,把三千大世界碎为微尘,一尘算一大劫,一大劫约人间13亿年,应该这么多微尘劫,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干什么?):先作“他化自在天王”(欲界第六天的天王);复经尔所极微数劫,当作“乐变化天王”(欲界第五层天的天王);复经尔所极微数劫,当作覩史多天王(欲界第四天的天王);复经尔所极微数劫,当作夜摩天王(欲界第三天的天王);复经尔所极微数劫,作天帝释,况转轮王?...何况人间的荣华富贵?国王,大臣,亿万富翁之类?!简直是小菜一碟!太!太小菜了!以我们回求一切智故(回向求成佛道),能得成办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净土宗人,若把受持或流通大乘般若波罗蜜经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必得“上品”往生!《观经》可以印证!要知道,本来净土就“万修万人”去,若是幸运遇到了大乘般若船,哪里有“夹杂且不能往生”的道理?!如同有人,徒步攀登“喜马拉雅山”,手里有罗盘,肯定能到达目的地;半路遇上了一架“直升飞机”,结果,拿着罗盘,借助直升飞机,一下子就到达了“山顶”!手里的罗盘指南,就是“阿弥陀佛”圣号;直升飞机,就是&大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喜马拉雅山的山顶,就代表“极乐世界”。一心持佛名,是修定;受持大乘经,是修慧!定慧齐修,必上品上生!发布于 16:45(33)、访客:弟子的心安不住,常常不知不觉的就随外境跑了,师父啊,怎么办呢?是什么原因啊?弟子恳请师父慈悲开示!法师:善知识:我今天不想说“达摩,慧可”公案:“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觅心了不可得!”。“与汝安心竟!”....我要说的是:不但你的心安不住,你看看出家的,在家的,学佛的,不学佛的,有谁的心安住了?能安住的人,还会到处跑吗?(当然,不完全排除,到处跑的人里面有如如不动的高人,会安心的人,行、住、坐、卧,心都是不动的,这才是真自在。我这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安心,是逆流,逆生死流,是涅槃寂静;心随境跑,是顺流,顺生死流,是生死轮回。——是什么原因啊?顺流是习惯,习惯成自然,以为心有所思才是正常的。“什么都不想,不是傻了吗?”这是凡夫见解。——怎么办啊?——听观音菩萨的:逆流成圣,顺流即凡。如何逆流?答曰:“反闻,闻自性;旋流获无妄。”——旋你的顺流“习”,成逆流“态”。只要逆流,妄念顿息!这就是“旋流获无妄”,不信你试一试?!菩萨,为自己而逆流寂然,为众生而顺流不息,无怨无悔。访客复问:顶礼师父,弟子就像流浪的乞儿,知道有家,现在就是回不去呀!法师答曰:心安不动,就是家!心动狂奔觅回家,不知止心既是家!无念无相到家门,过空即到如来家,灵明无住往堂上,如如寂灭涅槃家!发布于 20:07(34)、访客:请师父指点如何断憎爱苦。弟子现在专修楞严经,对于经中所言,习气未除,蓄闻成过误,这一开示非常重要。弟子以前着力伏断嗔心,现在已有了一点进步,用同情和慈悲去化解,再观空,渐渐好多了。可是,近日发心伏断“爱”,真的发现比憎恨之心还难伏住,爱苦直把人拖入恶道,可是道理虽明,心中还是无限纠结,请师父指点有没有好的用心之法,断此烦恼,救我出轮回,感恩!法师:阿弥陀佛,善知识:你说你专修《楞严经》,是专修《楞严经》的什么?是专门读诵《楞严经》?还是依照《楞严经》的“修法”修行?这个问题很重要。“习气未除,蓄闻成过误”:很多人在这里发生了误会:认为只有习气除尽了,才可以修首楞严三昧。殊不知,修楞严三昧,正是为了断除习气。如果说:待习气除尽了,你才入修,那就等于说,等你病完全好了,再去吃药。正因为有“习气”,所以才要“修行”!而不是待断了习气,再去修行。修行的知见和理念,必须首先要搞清楚了,否则,修佛之行就会歧入盲修瞎练。“蓄闻成过误”,意思是说,你听闻了佛的教诲,信解了之后而没有依教奉行,那当然在实际境界里,你的宿习或习气就会占上风,就会出现无法自控的情况,阿难就是个例子。而我们,几乎无一例外,几乎天天打败仗。这个现象,非常正常。怎么才能如法地断除或降服习气?如抑制瞋习憎恨,降服淫欲爱心?回答是简单的,也是直接的,更是看着简单而很难完全做到的,那就是:一定要靠天天持“楞严咒”,天天诵“大悲咒”,天天读诵和听闻大乘佛经,或天天持佛名号;或天天打坐修清净心(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来达到目的。(你修观空,也算一种方便。)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当然,爱心并不可怕,瞋习也不吓人,愚痴也无所谓,怕就怕,你心里明白而不能“依教奉行”,懒惰懈怠,“指望”三毒习气自然消退,“等待”习气荡然无存——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所谓:我不修不也是佛吗?是,金矿石里有金子,不炼,金子也在,但在矿石里。只有通过冶炼,才会有真金条显现而起用。人不修行,如同矿石,虽佛在心中,而真佛不能显现,枉受轮回之苦。开了悟的人而不能悟后起修,就得这样的结果。有人认为,习气断尽了,才是开悟的标志!错,是大颠倒见。开悟,是断习气的前提!悟后起“真修”,才是断习气的开始!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是习气渐灭的过程。所以,有些尚未开悟的人,以世俗见解,认为:“只要这个人的习气在而且很重,这个人就一定没有开悟。”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为什么?判断所依据的标准不对,不是佛陀所讲的标准。菩萨都是开悟的,而菩萨有“结使”,“结使”就是“习气”。菩萨结使或习气,是菩萨度众生的“器杖”,读《华严经》就知道了。)。爱苦,不一定会把你拖入恶道,你前世并没有断爱,也受着“爱苦”折磨,不也来人道成人了吗?不要因“爱”而起贪嗔痴三业就没事儿,你看看人间的人,哪个没有爱,不都在人间吗?去不去恶道,就看自己的心,起不起“贪、嗔、痴”念了(三种习念里,以瞋习瞋念和痴习痴念为最大业障,二者是让我们去三恶道的最主要因缘,所以断瞋,断痴,比断爱更为必要和重要!佛在《决定毗尼经》中说:“一念瞋心而犯戒,与恒河沙念欲心而犯戒,二者业障是相等的!”由此可见,修行人断瞋、断痴是多么重要!)。爱苦是“求不得苦”。知苦当离,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离不了,放不下,怎么办?——持咒!念佛!持戒!听经!发布于 09:20(35)、访客:让孩子持诵什么经咒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弟子的孩子今年该考高中了,平时弟子让他诵心经。而咒语很多,一时竟无法决定让孩子持六字大明咒,还是持准提咒或大悲咒?还有是否让孩子听从大人的安排去庙里打三皈依?还是等孩子长大了再让他去庙里打三皈依?作为孩子的父母,又应该如何更有效更有力的帮助孩子消业增福?从而使得孩子在求学期间,吉祥顺利,健康快乐,德学双优!法师:阿弥陀佛,善知识:第一,孩子皈依三宝,越早越好!早皈依,早受益,早得三宝加持护佑!免受世间污染,增强孩子在五欲六尘里的抵抗力。第二,诵心经,要一直诵下去;咒语,持文殊菩萨咒。网站的资料下载中,有楞严咒和其他咒的喷涂源文件,其中的文殊菩萨咒,就在那上面。孩子持这个咒,聪明,利考学。持准提咒,可以化解怨结。第三,做为父母,要持诵《地藏菩萨本愿经》给孩子回向,消业增福。持续半年以后,改持诵《金刚经》等大乘佛经,给他回向。如果孩子自己愿意持诵佛经,效果会更好。目前,家里若有佛堂,最好在佛堂,昼夜播放这里下载的大乘佛经有声经文,冥阳两利,利益孩子的冤亲债主。效果一定会很好的。祝孩子及全家,吉祥如意,三宝加持,增福增慧!(36)、访客:请问如何存心。弟子我一个人时,读经念佛非常清净,但是晚上家人下班回来,要看新闻,要吃饭,还要没完没了地说无聊的话,弟子不知这个时候如何用心?我常常在这个时候一败涂地,虽然从书上看到很多,也常听“放下放下”“如如不动”,但是,具体是什么样子才是如如不动,如何才能如如不动呢?非常困惑非常苦恼。法师:这个时候,要恒顺众生,借他的话题,导归佛法!给他上佛教课!这才是你应该做的。如如不动!?无念就是。能做到吗?苦闷,困惑,都是烦恼!与其苦闷困惑,不如把平时的佛经拿出来讲给对方听。他不听,那是你的方便和善巧手法不到家!慢慢练吧。来干吗的?只顾自己出离?不管家人眷属?众生无边誓愿度——先度你眼睛能看到的这些吧。若不然,你的这句话就成了空口号!无从落实!学佛,连家人都不能利益,还能利益谁呢?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娑婆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于闻中入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量寿经净空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