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燕医生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陈培泼)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
一段往事,一段历史,把华兴乡京口村联芳堂与武陵乡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正是这段曾经被时光淹没的历史的重新发现,改写了大田县的革命斗争史和组织史,把大田县的革命斗争和组织历史从1937年2月,提前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9年初,整整提前了8年。作为这一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的叶炎煌和林笏隆先生永远值得怀念和崇敬。
穿过苍茫的岁月,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身材硕长,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叶炎煌(又名叶延环)先生,怀揣革命火种,往来奔波于厦门、京口、百束的乡间小道上;仿佛看见了那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乡绅林笏隆,在烛光下与朱德军长彻夜长谈;仿佛看见了均溪镇玉田村官厅前红军官兵忙碌的身影……
对于联芳堂的医生叶炎煌,我是陌生的,在参加这次苏区大田“中央红军村”采风团之前,我对叶炎煌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叶炎煌烈士的景仰与天然的亲近感,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我打小就有崇敬英雄、仰慕英雄的情结。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我随着“采风团”的作家,一同走近位于华兴乡京口村的联芳堂,试图从这里找寻一些叶炎煌烈士留下的身影,聆听他曾经走过的脚步声……
那天,秋高气爽,秋日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撒落在大地上,农人正在地里收割水稻,熟黄的柿果挂满了枝头,一棵突破季节概念的芭蕉不合时宜地长出一小串青涩的果子。联芳堂就在山脚下,面向稻田,从容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走过小石头砌成的门路,来到了联芳堂的门楼前,门楼的门楣上挂着“叶炎煌烈士故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块牌匾。
走进门楼,来到下堂前,只见墻上挂满介绍叶炎煌烈士生平和革命战争事迹的图片,有烈士和他亲属的相片,创建党组织的文字介绍,有他牺牲时穿戴的衣物、领带、裤带的图片,有他学习过的部分书籍。书籍有《赵注孙子十三篇》、《王揪药解》、《医门法律》、《医宗金监》……内容主要涉及军事与医学,这符合叶炎煌先生革命烈士和医生的职业身份。我想,叶炎煌烈士应该是以医生的职业身份掩护职业革命者的本色,为他开展地下工作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
联芳堂,规模不大,精致典雅,门楼、下院、正堂齐整,从房屋柱石的精致雕刻和厅廊长长的花岗岩条石上,可以领略房屋主人家境的殷实。仅就叶炎煌先生能够远赴厦门求学,也能说明主人当时的家境。那时候,医生又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而叶炎煌先生不为个人计,舍弃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职业,冒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可能,从事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大业,并把毕生献给了党,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和内心的信仰,舍生取义,英雄壮举,令人景仰。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叶炎煌先生无疑是优秀的。1927年19岁的叶炎煌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厦门市委成员,名字与陶铸等人相并列,“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成立了“厦门清党委员会”,展开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所谓“清党”运动。集美校友、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杨罗才等人在厦门被捕,于5月23日被害于福州。8月,党中央派人到福建恢复整顿遭破坏的党组织。当时中共厦门市委的成员有陶铸、杨新容(集美校友)、叶炎煌、董云阁等人。
”(《集美航海学院校史》骆怀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而后,叶炎煌先生不仅担任了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还成为开国上将叶飞的入团介绍人和革命的领路人。叶飞将军也一度在叶炎煌先生领导下工作,“1928下半年,团市委书记叶炎煌找我谈话,介绍我加入共青团,并交给我第一个任务,在十三中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这年冬天(指1928年),叶炎煌告诉我,根据我的表现和个人素质,组织打算培养我专门从事革命工作,他问我有什么打算,……我当时满腔革命热情,便回答,只要组织需要,干什么都可以。”(《铁军中的华侨兵》上海百花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作为大田人,叶炎煌先生对家乡的最大贡献,在于1929年初,把革命的火种,从沿海的厦门带回了被卢兴邦势力牢牢控制的山城大田。也许正是出于对卢兴邦势力的考虑,叶炎煌先生选择了群众基础好,敌对势力相对薄弱的武陵垵,作为大田县党组织建设的发源地和突破口,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在开明绅士林笏隆的掩护下,在百束村述祖堂建立了中共大田特别党支部,为而后闽中、闽西北党组织的建设与壮大,播下了星星之火,埋下了一粒珍贵的火种。也许正是这一不经意间的决定,把京口村联芳堂与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述祖堂的主人林笏隆,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身份复杂,武陵乡首富、开明绅士、革命烈士;他的政治倾向进步,从最初的同情、支持革命到参与革命,倾尽所有家产,资助革命,令人钦佩;他满门忠烈,儿子林其蓁为抗日救国英勇献身,女儿林友梅是地下党的领导人之一,在反清剿斗争中,被反动武装活埋;他家述祖堂曾经是中共大田特支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总部,朱德军长的居所,谢武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他还是林鸿图、卢浩然的学业资助人,为大田培养了难得的青年才俊……
对于述祖堂主人林笏隆这个名字,我不算陌生,他是我曾叔婆的伯父。当初,高祖陈荣华是福建省保安部队少校营长,兼大田西北两区保卫团总,林笏隆是武陵首富,他们之间门当户对,常有来往,友情甚笃,曾叔婆与曾叔公年龄相仿,当高祖提出与林家结亲时,林笏隆先生欣然应允,答应将自己侄女林秀金嫁给高祖当儿媳。曾叔婆说,出嫁的那天,天刚麻麻亮,我就乘着轿子从武陵出发,走到晚上,天都暗了,还没到汤泉,还是高祖派人打着火把,到半路迎接她们的。曾叔婆嫁给曾叔公后,武陵百束的林家与汤泉陈家成了亲家,往来更加密切。太叔婆的堂弟妹,林其蓁、林友梅也不时随同林笏隆先王到汤泉走亲戚,并在这里小住。在他们的影响下,叔公陈郁文、陈郁生、陈汝燕先后都参加了地下党和游击队,我家也成了地下党的主要接头地点。中共闽中共工委的林大蕃、林志群等领导同志和游击队战士,经常在我家落脚休息,筹集资金、食物。曾祖母、曾叔婆、祖母也都因为同情革命,最终成为地下党的接头户和交通员。祖母还经常给躲藏在西坑青林崎的地下党和游击队送信、送衣,送饭。叔公陈郁文更是与林友梅成为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与战友,共同参与了开创闽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日,历史的目光再次驻留这座不平凡的房屋,朱德军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3000余人从漳平县境内的厚德进入谢武乡百束村。在得到林笏隆先生的许可后,他们把红军的总部和朱德军长的食宿设立安排在了述祖堂。红军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红军的宗旨,号召工农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并在这里宣布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朱德军长也与林笏隆先生交上了朋友,他们吃住在一起,促膝长谈,共同探讨革命的道理,也许正是与朱德军长这样不平凡的交往,拨亮了林笏隆心头的那盏明灯,坚定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中,支持子女为革命献身,散尽家财资助革命的决心。也就是在红军进驻百束村的这一时期,在朱德军长领导的红四军主持下,恢复了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大田特支,并更名为大田特区委,改属中共闽西北特委领导。叶炎煌先生留下的革命星火,又再次从述祖堂出发,燎原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上,成为大田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从叶炎煌到林笏隆,从大田特支到大田特区委……无数认识或不认识的革命先烈能够走到一起,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望,都有一颗追求光明的美好心灵,都有一个建设新中国,让天下苍生得解放的美好理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查看: 1079|回复: 0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改写大田一段重要历史
三明日报 [url=]三明日报[/url]
  一段往事,一段历史,把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联芳堂与武陵乡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是这段曾经被时光淹没的历史的重新发现,改写了大田县的革命斗争史和组织史,把大田的革命斗争和组织历史从1937年2月,提前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9年初,整整提前了8年。&&作为这一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叶炎煌和林笏隆先生永远值得怀念和崇敬。
穿过苍茫的岁月,我仿佛看见了——
那个身材硕长,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叶炎煌(又名叶延环)先生,怀揣革命火种,往来奔波于厦门、京口、百束的乡间小道上;
仿佛看见了那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乡绅林笏隆,在烛光下与朱德军长彻夜长谈;
仿佛看见了均溪镇玉田村官厅前红军官兵忙碌的身影……
联芳堂往事  对于联芳堂的医生叶炎煌,我是陌生的,在参加这次苏区大田“中央红军村”采风团之前,我对叶炎煌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叶炎煌烈士的景仰与天然的亲近感,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我打小就有崇敬英雄、仰慕英雄的情结。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我随着“采风团”的作家,一同走近位于华兴乡京口村的联芳堂,试图从这里找寻一些叶炎煌烈士留下的身影,聆听他曾经走过的脚步声……  那天,秋高气爽,联芳堂就在山脚下,面向稻田,从容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走过小石头砌成的门路,来到了联芳堂的门楼前,门楼的门楣上挂着“叶炎煌烈士故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块牌匾。  走进门楼,来到下堂,只见墙上挂满介绍叶炎煌烈士生平和革命战争事迹的图片,有烈士和他亲属的相片和创建党组织过程的文字介绍;有他牺牲时穿戴的衣物、领带、裤带的图片;有他学习过的部分书籍,书籍有《赵注孙子十三篇》、《王揪药解》、《医门法律》、《医宗金监》……内容主要涉及军事、医学,这符合叶炎煌先生革命烈士和医生的职业身份。我想,叶炎煌烈士应该是以医生的身份掩护职业革命者的本色,为他开展地下工作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  联芳堂,规模不大,精致典雅,门楼、下院、正堂齐整,从房屋柱石的精致雕刻和厅廊长长的花岗岩条石上,可以领略房屋主人家境的殷实。仅就叶炎煌先生能够远赴厦门求学,也能说明主人当时的家境。那时候,医生又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而叶炎煌先生不为个人计,舍弃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职业,冒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可能,从事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大业,并把毕生献给了党,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和内心的信仰,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令人景仰。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叶炎煌先生无疑是优秀的。[size=1em]1927年19岁的叶炎煌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厦门市委成员,名字与陶铸等人相并列,“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成立了‘厦门清党委员会’,展开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所谓‘清党’运动。集美校友、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杨罗才等人在厦门被捕,于5月23日被害于福州。8月,党中央派人到福建恢复整顿遭破坏的党组织。当时中共厦门市委的成员有陶铸、杨新容(集美校友)、叶炎煌、董云阁等人。”[《集美航海学院校史》,骆怀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size=1em]而后,叶炎煌先生不仅担任了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还成为开国上将叶飞的入团介绍人和革命的领路人。叶飞将军也一度在叶炎煌先生领导下工作,“1928年下半年,团市委书记叶炎煌找我谈话,介绍我加入共青团,并交给我第一个任务,在十三中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这年冬天(指1928年),叶炎煌告诉我,根据我的表现和个人素质,组织打算培养我专门从事革命工作,他问我有什么打算,……我当时满腔革命热情,便回答,只要组织需要,干什么都可以。”(《铁军中的华侨兵》上海百花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作为大田人,叶炎煌先生对家乡的最大贡献,是于1929年初把革命的火种,从沿海的厦门带回了被卢兴邦势力牢牢控制的山城大田。也许正是出于对卢兴邦势力的考虑,叶炎煌先生选择了群众基础好,敌对势力相对薄弱的武陵垵,作为大田县党组织建设的发源地和突破口,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在开明绅士林笏隆的掩护下,在百束村述祖堂建立了中共大田特别党支部,为闽中、闽西北党组织的建设与壮大,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许正是这一不经意间的决定,把京口村联芳堂与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述祖堂风云
  述祖堂的主人林笏隆,一个传奇人物。[size=1em]他的身份复杂,武陵乡首富、开明绅士、革命烈士;他的政治倾向进步,从最初的同情、支持革命到参与革命,倾尽了所有家产资助革命,令人钦佩;
[size=1em]他满门忠烈,儿子林其蓁为抗日救国英勇献身,女儿林友梅是地下党闽西北特委的领导人之一,在反清剿斗争中,被反动武装活埋;
[size=1em]他家述祖堂曾经是中共大田特支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总部,朱德军长的居所,谢武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size=1em]他还是林鸿图、卢浩然的学业资助人……
  对于述祖堂主人林笏隆这个名字,我不算陌生,他是我曾祖叔婆的伯父。当初,高祖陈荣华是福建省保安部队少校营长,兼大田西北两区保卫团总,林笏隆是武陵首富,他们之间门当户对,常有来往,友情甚笃,曾祖叔婆与曾祖叔公年龄相仿,当高祖提出与林家结亲时,林笏隆先生欣然应允,答应将自己侄女林秀金嫁给高祖当儿媳。曾祖叔婆说,出嫁的那天,天刚麻麻亮,我就乘着轿子从武陵出发,走到晚上,天都暗了还没到汤泉,还是高祖派人打着火把,到半路迎接她们的。曾祖叔婆嫁给曾祖叔公后,武陵百束的林家与汤泉陈家成了亲家,往来更加密切。曾祖叔婆的堂弟妹,林其蓁、林友梅也不时随同林笏隆先生到汤泉走亲戚,并在这里小住。在他们的影响下,叔公陈郁文、陈郁生、陈汝燕先后都参加了地下党和游击队,我家也成了地下党的主要接头地点。中共闽中工委的林大蕃、林志群等领导同志和游击队战士,经常在我家落脚休息,筹集资金、食物。祖母、曾祖母、曾祖叔婆,也都因为同情革命,最终成为地下党的接头户和交通员。祖母还经常给躲藏在西坑青林崎的地下党和游击队送信、送衣、送饭。叔公陈郁文更是与林友梅成为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与战友,共同参与了开创闽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日,历史的目光再次驻留这座不平凡的房屋,朱德军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3000余人从漳平县境内的厚德进入谢武乡百束村。在得到林笏隆先生的许可后,他们把红军的总部和朱德军长的食宿安排在述祖堂。红军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红军的宗旨,号召工农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并在这里宣布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朱德军长也与林笏隆先生交上了朋友,他们吃住在一起,促膝长谈,共同探讨革命的道理。也许正是与朱德军长这样不平凡的交往,拨亮了林笏隆心头的那盏明灯,坚定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中,支持子女为革命献身,散尽家财资助革命的决心。也就是在红军进驻百束村的这一时期,在朱德军长领导的红四军主持下,恢复了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大田特支,并更名为大田特区委,改属中共闽西北特委领导。叶炎煌先生留下的革命星火,再次从述祖堂出发,燎原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上,成为大田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从叶炎煌到林笏隆,从大田特支到大田特区委……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革命先烈能够走到一起,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望,都有一颗追求光明的美好心灵,都有一个创建新中国,让天下苍生得解放的美好理想。
(来源:三明日报&&作者:陈培泼&&颜全飚)
1、三明文明城,我是文明人,文明上网
2、三明芭乐网
3、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4、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三明芭乐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5、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三明芭乐网的同意
6、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7、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8、如果您认为帖子对您的利益造成伤害,请填写删除申请表,加盖公章送至我司,审核通过后一个工作日删除,
9、请审慎看待有关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10月28日上午9点,在三明市火车站广场上,三元区白沙派出所在这里举行与您相约,向您
自从三明北站日开通后,三明拥有了动车,三明出行方便快捷了特别多,而三
11月1号三明(沙县)机场首飞广州的航班最低仅售210元】下个月1号起,三明(沙县)机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芭乐微信帐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查看: 1081|回复: 0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改写大田一段重要历史
三明日报 [url=]三明日报[/url]
  一段往事,一段历史,把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联芳堂与武陵乡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是这段曾经被时光淹没的历史的重新发现,改写了大田县的革命斗争史和组织史,把大田的革命斗争和组织历史从1937年2月,提前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9年初,整整提前了8年。&&作为这一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叶炎煌和林笏隆先生永远值得怀念和崇敬。
穿过苍茫的岁月,我仿佛看见了——
那个身材硕长,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叶炎煌(又名叶延环)先生,怀揣革命火种,往来奔波于厦门、京口、百束的乡间小道上;
仿佛看见了那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乡绅林笏隆,在烛光下与朱德军长彻夜长谈;
仿佛看见了均溪镇玉田村官厅前红军官兵忙碌的身影……
联芳堂往事  对于联芳堂的医生叶炎煌,我是陌生的,在参加这次苏区大田“中央红军村”采风团之前,我对叶炎煌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叶炎煌烈士的景仰与天然的亲近感,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我打小就有崇敬英雄、仰慕英雄的情结。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我随着“采风团”的作家,一同走近位于华兴乡京口村的联芳堂,试图从这里找寻一些叶炎煌烈士留下的身影,聆听他曾经走过的脚步声……  那天,秋高气爽,联芳堂就在山脚下,面向稻田,从容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走过小石头砌成的门路,来到了联芳堂的门楼前,门楼的门楣上挂着“叶炎煌烈士故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块牌匾。  走进门楼,来到下堂,只见墙上挂满介绍叶炎煌烈士生平和革命战争事迹的图片,有烈士和他亲属的相片和创建党组织过程的文字介绍;有他牺牲时穿戴的衣物、领带、裤带的图片;有他学习过的部分书籍,书籍有《赵注孙子十三篇》、《王揪药解》、《医门法律》、《医宗金监》……内容主要涉及军事、医学,这符合叶炎煌先生革命烈士和医生的职业身份。我想,叶炎煌烈士应该是以医生的身份掩护职业革命者的本色,为他开展地下工作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  联芳堂,规模不大,精致典雅,门楼、下院、正堂齐整,从房屋柱石的精致雕刻和厅廊长长的花岗岩条石上,可以领略房屋主人家境的殷实。仅就叶炎煌先生能够远赴厦门求学,也能说明主人当时的家境。那时候,医生又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而叶炎煌先生不为个人计,舍弃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职业,冒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可能,从事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大业,并把毕生献给了党,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和内心的信仰,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令人景仰。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叶炎煌先生无疑是优秀的。[size=1em]1927年19岁的叶炎煌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厦门市委成员,名字与陶铸等人相并列,“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成立了‘厦门清党委员会’,展开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所谓‘清党’运动。集美校友、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杨罗才等人在厦门被捕,于5月23日被害于福州。8月,党中央派人到福建恢复整顿遭破坏的党组织。当时中共厦门市委的成员有陶铸、杨新容(集美校友)、叶炎煌、董云阁等人。”[《集美航海学院校史》,骆怀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size=1em]而后,叶炎煌先生不仅担任了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还成为开国上将叶飞的入团介绍人和革命的领路人。叶飞将军也一度在叶炎煌先生领导下工作,“1928年下半年,团市委书记叶炎煌找我谈话,介绍我加入共青团,并交给我第一个任务,在十三中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这年冬天(指1928年),叶炎煌告诉我,根据我的表现和个人素质,组织打算培养我专门从事革命工作,他问我有什么打算,……我当时满腔革命热情,便回答,只要组织需要,干什么都可以。”(《铁军中的华侨兵》上海百花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作为大田人,叶炎煌先生对家乡的最大贡献,是于1929年初把革命的火种,从沿海的厦门带回了被卢兴邦势力牢牢控制的山城大田。也许正是出于对卢兴邦势力的考虑,叶炎煌先生选择了群众基础好,敌对势力相对薄弱的武陵垵,作为大田县党组织建设的发源地和突破口,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在开明绅士林笏隆的掩护下,在百束村述祖堂建立了中共大田特别党支部,为闽中、闽西北党组织的建设与壮大,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许正是这一不经意间的决定,把京口村联芳堂与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述祖堂风云
  述祖堂的主人林笏隆,一个传奇人物。[size=1em]他的身份复杂,武陵乡首富、开明绅士、革命烈士;他的政治倾向进步,从最初的同情、支持革命到参与革命,倾尽了所有家产资助革命,令人钦佩;
[size=1em]他满门忠烈,儿子林其蓁为抗日救国英勇献身,女儿林友梅是地下党闽西北特委的领导人之一,在反清剿斗争中,被反动武装活埋;
[size=1em]他家述祖堂曾经是中共大田特支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总部,朱德军长的居所,谢武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size=1em]他还是林鸿图、卢浩然的学业资助人……
  对于述祖堂主人林笏隆这个名字,我不算陌生,他是我曾祖叔婆的伯父。当初,高祖陈荣华是福建省保安部队少校营长,兼大田西北两区保卫团总,林笏隆是武陵首富,他们之间门当户对,常有来往,友情甚笃,曾祖叔婆与曾祖叔公年龄相仿,当高祖提出与林家结亲时,林笏隆先生欣然应允,答应将自己侄女林秀金嫁给高祖当儿媳。曾祖叔婆说,出嫁的那天,天刚麻麻亮,我就乘着轿子从武陵出发,走到晚上,天都暗了还没到汤泉,还是高祖派人打着火把,到半路迎接她们的。曾祖叔婆嫁给曾祖叔公后,武陵百束的林家与汤泉陈家成了亲家,往来更加密切。曾祖叔婆的堂弟妹,林其蓁、林友梅也不时随同林笏隆先生到汤泉走亲戚,并在这里小住。在他们的影响下,叔公陈郁文、陈郁生、陈汝燕先后都参加了地下党和游击队,我家也成了地下党的主要接头地点。中共闽中工委的林大蕃、林志群等领导同志和游击队战士,经常在我家落脚休息,筹集资金、食物。祖母、曾祖母、曾祖叔婆,也都因为同情革命,最终成为地下党的接头户和交通员。祖母还经常给躲藏在西坑青林崎的地下党和游击队送信、送衣、送饭。叔公陈郁文更是与林友梅成为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与战友,共同参与了开创闽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日,历史的目光再次驻留这座不平凡的房屋,朱德军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3000余人从漳平县境内的厚德进入谢武乡百束村。在得到林笏隆先生的许可后,他们把红军的总部和朱德军长的食宿安排在述祖堂。红军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红军的宗旨,号召工农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并在这里宣布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朱德军长也与林笏隆先生交上了朋友,他们吃住在一起,促膝长谈,共同探讨革命的道理。也许正是与朱德军长这样不平凡的交往,拨亮了林笏隆心头的那盏明灯,坚定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中,支持子女为革命献身,散尽家财资助革命的决心。也就是在红军进驻百束村的这一时期,在朱德军长领导的红四军主持下,恢复了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大田特支,并更名为大田特区委,改属中共闽西北特委领导。叶炎煌先生留下的革命星火,再次从述祖堂出发,燎原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上,成为大田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从叶炎煌到林笏隆,从大田特支到大田特区委……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革命先烈能够走到一起,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望,都有一颗追求光明的美好心灵,都有一个创建新中国,让天下苍生得解放的美好理想。
(来源:三明日报&&作者:陈培泼&&颜全飚)
1、三明文明城,我是文明人,文明上网
2、三明芭乐网
3、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4、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三明芭乐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5、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三明芭乐网的同意
6、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7、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8、如果您认为帖子对您的利益造成伤害,请填写删除申请表,加盖公章送至我司,审核通过后一个工作日删除,
9、请审慎看待有关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三明芭乐网_乐享你的生活!
10月28日上午9点,在三明市火车站广场上,三元区白沙派出所在这里举行与您相约,向您
自从三明北站日开通后,三明拥有了动车,三明出行方便快捷了特别多,而三
11月1号三明(沙县)机场首飞广州的航班最低仅售210元】下个月1号起,三明(沙县)机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芭乐微信帐号您所在的位置:&>&
&>&&>&正文
【红色三明】从联芳堂到述祖堂:改写大田一段重要历史
时间: 15:50:00&&来源:今日永安&&作者:&&点击:88&&
一段往事,一段历史,把大田县华兴乡京口村联芳堂与武陵乡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是这段曾经被时光淹没的历史的重新发现,改写了大田县的革命斗争史和组织史,把大田的革命斗争和组织历史从1937年2月,提前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9年初,整整提前了8年。& 作为这一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叶炎煌和林笏隆先生永远值得怀念和崇敬。
穿过苍茫的岁月,我仿佛看见了&&
那个身材硕长,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的叶炎煌(又名叶延环)先生,怀揣革命火种,往来奔波于厦门、京口、百束的乡间小道上;
仿佛看见了那个穿着长袍马褂的乡绅林笏隆,在烛光下与朱德军长彻夜长谈;
仿佛看见了均溪镇玉田村官厅前红军官兵忙碌的身影&&
联芳堂往事
  对于联芳堂的医生叶炎煌,我是陌生的,在参加这次苏区大田&中央红军村&采风团之前,我对叶炎煌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叶炎煌烈士的景仰与天然的亲近感,作为红色家族的后代,我打小就有崇敬英雄、仰慕英雄的情结。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我随着&采风团&的作家,一同走近位于华兴乡京口村的联芳堂,试图从这里找寻一些叶炎煌烈士留下的身影,聆听他曾经走过的脚步声&&
  那天,秋高气爽,联芳堂就在山脚下,面向稻田,从容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走过小石头砌成的门路,来到了联芳堂的门楼前,门楼的门楣上挂着&叶炎煌烈士故居&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块牌匾。
  走进门楼,来到下堂,只见墙上挂满介绍叶炎煌烈士生平和革命战争事迹的图片,有烈士和他亲属的相片和创建党组织过程的文字介绍;有他牺牲时穿戴的衣物、领带、裤带的图片;有他学习过的部分书籍,书籍有《赵注孙子十三篇》、《王揪药解》、《医门法律》、《医宗金监》&&内容主要涉及军事、医学,这符合叶炎煌先生革命烈士和医生的职业身份。我想,叶炎煌烈士应该是以医生的身份掩护职业革命者的本色,为他开展地下工作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
  联芳堂,规模不大,精致典雅,门楼、下院、正堂齐整,从房屋柱石的精致雕刻和厅廊长长的花岗岩条石上,可以领略房屋主人家境的殷实。仅就叶炎煌先生能够远赴厦门求学,也能说明主人当时的家境。那时候,医生又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而叶炎煌先生不为个人计,舍弃安逸的生活和美好的职业,冒着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可能,从事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大业,并把毕生献给了党,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和内心的信仰,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令人景仰。
  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叶炎煌先生无疑是优秀的。
1927年19岁的叶炎煌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厦门市委成员,名字与陶铸等人相并列,&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成立了&厦门清党委员会&,展开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所谓&清党&运动。集美校友、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杨罗才等人在厦门被捕,于5月23日被害于福州。8月,党中央派人到福建恢复整顿遭破坏的党组织。当时中共厦门市委的成员有陶铸、杨新容(集美校友)、叶炎煌、董云阁等人。&[《集美航海学院校史》,骆怀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而后,叶炎煌先生不仅担任了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还成为开国上将叶飞的入团介绍人和革命的领路人。叶飞将军也一度在叶炎煌先生领导下工作,&1928年下半年,团市委书记叶炎煌找我谈话,介绍我加入共青团,并交给我第一个任务,在十三中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这年冬天(指1928年),叶炎煌告诉我,根据我的表现和个人素质,组织打算培养我专门从事革命工作,他问我有什么打算,&&我当时满腔革命热情,便回答,只要组织需要,干什么都可以。&(《铁军中的华侨兵》上海百花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作为大田人,叶炎煌先生对家乡的最大贡献,是于1929年初把革命的火种,从沿海的厦门带回了被卢兴邦势力牢牢控制的山城大田。也许正是出于对卢兴邦势力的考虑,叶炎煌先生选择了群众基础好,敌对势力相对薄弱的武陵,作为大田县党组织建设的发源地和突破口,迅速发展了三名党员,在开明绅士林笏隆的掩护下,在百束村述祖堂建立了中共大田特别党支部,为闽中、闽西北党组织的建设与壮大,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许正是这一不经意间的决定,把京口村联芳堂与百束村述祖堂的主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述祖堂风云
  述祖堂的主人林笏隆,一个传奇人物。
他的身份复杂,武陵乡首富、开明绅士、革命烈士;他的政治倾向进步,从最初的同情、支持革命到参与革命,倾尽了所有家产资助革命,令人钦佩;
他满门忠烈,儿子林其蓁为抗日救国英勇献身,女儿林友梅是地下党闽西北特委的领导人之一,在反清剿斗争中,被反动武装活埋;
他家述祖堂曾经是中共大田特支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总部,朱德军长的居所,谢武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他还是林鸿图、卢浩然的学业资助人&&
  对于述祖堂主人林笏隆这个名字,我不算陌生,他是我曾祖叔婆的伯父。当初,高祖陈荣华是福建省保安部队少校营长,兼大田西北两区保卫团总,林笏隆是武陵首富,他们之间门当户对,常有来往,友情甚笃,曾祖叔婆与曾祖叔公年龄相仿,当高祖提出与林家结亲时,林笏隆先生欣然应允,答应将自己侄女林秀金嫁给高祖当儿媳。曾祖叔婆说,出嫁的那天,天刚麻麻亮,我就乘着轿子从武陵出发,走到晚上,天都暗了还没到汤泉,还是高祖派人打着火把,到半路迎接她们的。曾祖叔婆嫁给曾祖叔公后,武陵百束的林家与汤泉陈家成了亲家,往来更加密切。曾祖叔婆的堂弟妹,林其蓁、林友梅也不时随同林笏隆先生到汤泉走亲戚,并在这里小住。在他们的影响下,叔公陈郁文、陈郁生、陈汝燕先后都参加了地下党和游击队,我家也成了地下党的主要接头地点。中共闽中工委的林大蕃、林志群等领导同志和游击队战士,经常在我家落脚休息,筹集资金、食物。祖母、曾祖母、曾祖叔婆,也都因为同情革命,最终成为地下党的接头户和交通员。祖母还经常给躲藏在西坑青林崎的地下党和游击队送信、送衣、送饭。叔公陈郁文更是与林友梅成为并肩战斗的革命同志与战友,共同参与了开创闽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日,历史的目光再次驻留这座不平凡的房屋,朱德军长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的3000余人从漳平县境内的厚德进入谢武乡百束村。在得到林笏隆先生的许可后,他们把红军的总部和朱德军长的食宿安排在述祖堂。红军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土地革命纲领和红军的宗旨,号召工农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并在这里宣布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朱德军长也与林笏隆先生交上了朋友,他们吃住在一起,促膝长谈,共同探讨革命的道理。也许正是与朱德军长这样不平凡的交往,拨亮了林笏隆心头的那盏明灯,坚定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中,支持子女为革命献身,散尽家财资助革命的决心。也就是在红军进驻百束村的这一时期,在朱德军长领导的红四军主持下,恢复了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大田特支,并更名为大田特区委,改属中共闽西北特委领导。叶炎煌先生留下的革命星火,再次从述祖堂出发,燎原在这片革命的土地上,成为大田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
  从联芳堂到述祖堂,从叶炎煌到林笏隆,从大田特支到大田特区委&&无数相识或不相识的革命先烈能够走到一起,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望,都有一颗追求光明的美好心灵,都有一个创建新中国,让天下苍生得解放的美好理想。
(来源:三明日报 &
作者:陈培泼&&颜全飚)
&频道总排行
主办单位:中共永安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永安市新闻中心编辑部
版权所有:今日永安网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1308312) 投稿信箱:  地址:永安市南山路1号行政大楼359室 备案号:闽ICP备号 站长统计: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大医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