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鲁迅

鲁迅:嫌中国臭虫多吗,外国也有 | 凤凰副刊
有闻,有识,有趣——凤凰副刊
文/鲁迅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
外国人说中国多臭虫,但西洋也有臭虫;日本人笑中国人好弄文字,但日本人也一样的弄文字。不抵抗的有甘地;禁打外人的有希特拉(编者注:今译希特勒。据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申报》载:德国国社党冲锋队队员殴伤美国医生慕尔比希,希特勒出于外交需要,即派员赴美使馆道歉,并下令禁止冲锋队殴打外侨。);狄昆希吸鸦片(狄昆希(),英国散文家。曾服食鸦片,著有《一个吃鸦片的英国人的忏悔》。);陀思妥夫斯基赌得发昏(今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在他夫人的回忆录中曾谈到他赌博的事。);斯惠夫德带枷(斯惠夫德(),今译斯威夫特,英国作家。著有《格列佛游记》等。作者这里所说,似系另一英国作家《鲁滨孙飘流记》的著者笛福(约)之误。一七〇三年笛福曾为了一本讽刺教会的小册子《惩治不从国教者的捷径》,被英国政府逮捕,被罚在闹市戴枷示众三天。);马克斯反动;林白大佐的儿子,就给绑匪绑去了(林白(),美国飞行家,一九二七年五月首次驾机横渡大西洋,完成由纽约到巴黎的不着陆飞行,获空军预备队上校衔。一九三二年三月,他的儿子在纽约被绑匪绑去。);而裹脚和高跟鞋,相差也不见得有多么远。
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民国以来,有过许多总统和阔官了,下野之后,都是面团团的,或赋诗,或看戏,或念佛,吃着不尽,真也好像给批评者以证据。不料今天却被我发见了:外国也有的!“十七日哈伐那电——避居加拿大之古巴前总统麦查度……在古巴之产业,计值八百万美元,凡能对渠担保收回此项财产者,无论何人,渠愿与以援助。又一消息,谓古巴政府已对麦及其旧僚属三十八人下逮捕令,并扣押渠等之财产,其数达二千五百万美元。……”以三十八人之多,而财产一共只有这区区二千五百万美元,手段虽不能谓之高,但有些近乎发财却总是确凿的,这已足为我们的“上峰”雪耻。不过我还希望他们在外国买有地皮,在外国银行里另有存款,那么,我们和外人折冲樽俎(原指诸侯在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外交谈判。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的时候,就更加振振有辞了。)
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虫,而遭别人指摘的时候,实在也不大舒服的,但捉起来却也真费事。况且北京有一种学说,说臭虫是捉不得的,越捉越多。即使捉尽了,又有什么价值呢,不过是一种消极的办法。最好还是希望别家也有臭虫,而竟发见了就更好。发见,这是积极的事业。哥仑布与爱迪生,也不过有了发见或发明而已。
与其劳心劳力,不如玩跳舞,喝咖啡。外国也有的,巴黎就有许多跳舞场和咖啡店。
即使连中国都不见了,也何必大惊小怪呢,君不闻迦勒底与马基顿乎?(迦勒底,古代西亚经济繁盛的奴隶制国家,又称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六二六年建立,公元前五三八年为波斯人所灭。马基顿,今译马其顿,古代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奴隶制军事强国,约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外国也有的!摘自《准风月谈》
&&&&&欢迎关注凤凰网读书频道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辛未]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191569
播放数:123532
播放数:173221
播放数:79746作家以外,鲁迅先生的几重身份
但凡上过学的,没有不知道鲁迅的,鲁迅先生的文章,陪着我们一路,从小学上到大学.
同一个人总会有不同面目.,鲁迅作为文学家革命家.,我们多少是有些熟悉的.,今天,带你看作家以外的鲁迅.
许广平的丈夫
《两地书》是鲁迅与妻子许广平的通信集。书中,鲁迅称呼许广平的昵称有:“广平兄”、 “害群之马”、
“害马”、“小鬼”、“乖姑”、“小莲蓬”、“小刺猬”、“小莲蓬而小刺猬”等。
许广平称呼鲁迅的昵称有:“亲爱的老师”、“小白象”、“嫩弟弟”、“哥”、“小莲蓬”、“姑哥”等。
周海婴的父亲
周海婴回忆父亲:虽然也偶尔挨打挨骂,其实父亲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他在给我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我幼年很幸运,凡有适合儿童的电影,父亲总是让我跟他同去观看,或者也可以说是由他专门陪着我去看。有时候也让母亲领着我和几个堂姊去看《米老鼠》一类的卡通片。
青年的良师益友
许广平在回忆录中曾经说,鲁迅为了帮助青年,“逐字逐页的批改文稿,逐字逐句的校勘译稿,几乎费去先生半生功夫。”
后来成为文坛巨匠的矛盾等人也都得到过鲁迅的帮助。为了校勘他翻译的《一个青年的梦》,鲁迅不惜劳累,几乎耗费了整晚的时间。
中国新兴版画的母亲
版画大师赵延年先生曾说:鲁迅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母亲。只一句话便涵盖了鲁迅先生对中国新兴版画所作出的所有卓越贡献。
鲁迅先生,从选择介绍欧洲版画,主办木刻讲习班,到大力推动各地木刻团体的创建都积极参与,大力推动过的新兴版画事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教科书外的鲁迅,是一位平面设计小能手
今天要介绍的平面设计师名叫鲁迅。对,就是那个写出《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当时,蔡元培曾邀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标志,结果那个标志一直用到了现在。北大标志,设计/鲁迅现在北大所用的标志,就是在鲁迅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平面设计师这个称号可谓名副其实。比起标志来,鲁迅设计的书面更为丰富。据鲁迅研究专家王观泉先生统计:“鲁迅一生出版过著译集四十余种,为青年作家从校订到装帧设计‘包干’的书不下二十种,大约有二十种杂志与鲁迅发生密切的关系或直接由他主持。这七八十种书刊的装帧设计至少有一半是鲁迅亲手擘画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封面是鲁迅亲手设计或绘草后由画家完成的。”是不是被这组数据惊到了?没想到教科书外的鲁迅,还拥有这般设计功力。用小画儿装饰书面&&& 在《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一文中,鲁迅曾谈到美术的目的与用处:“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只用书本标题的极简封面“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更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鲁迅《忽然想到•二》版画/印章式书面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的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日,鲁迅在给李桦的信中这样写道。与他人合作的书面当时的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回忆鲁迅道:“开始,封面都是先生自己设计的。像《桃色的云》的封面字是他自己写的。后来,除了杂文集,如《热风》、《华盖集》等,还是自己作书面外,其他如小说、散文、小品及译文,大多是请陶元庆、孙春台等作画的。书名题写:鲁迅绘画:陶元庆设计:鲁迅书名题写:蔡元培设计:陈之佛书名题写:鲁迅鲁迅设计草稿最后请出设计师鲁迅先生他身上的这件衣服也是自己设计的
(来源:Lens杂志)
本文来源:网易艺术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号外:中国出了个新“鲁迅”(二)
【上接(号外一)】
号外:中国出了个新“鲁迅”(二)
【“现代鲁迅”“当代孟尝君”本来面目】
戏从这里开场
范少华缘何要在冯先生面前张诩自己是“现代鲁迅”且兼着“当代孟尝君”?原来起于一件并不大的事。
冯先生现任主编的《永川诗苑》(季刊),虽是一个区县级小刊,但创刊17年来,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较高的品位得到国内众多诗人的厚爱,特别是近几年,二十多个省市的国内著名诗词家,包括一些大刊的主编、编辑和众多省市诗词组织的会长、副会等长,都赐稿《永川诗苑》。范少华2010年也向《永川诗苑》投稿。《永川诗苑》2010年第三期(总第67期)刊了他两绝一联。本来《永川诗苑》内部规定,外稿只选好的,一律不改。遗憾的是,当期责编选了范少华两绝一联,竟都改动了。此事冯先生并不知晓(因《永川诗苑》规定,主编只审作品“思想性”)。可是,当《永川诗苑》寄到范少华手里的时候,这就惹恼了这个“现代鲁迅”和“当代孟尝君”。
日,范少华第一次通过冯先生的邮箱向冯先生提出了询问,当时责任编辑张先生(76岁)正在住院(后来还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冯先生不便究其所以;出于对范少华的尊重,便猜测性向范少华作答,于是则发生了范少华定名的“范冯之争”。且范少华不顾冯先生警告,居然将大部内容贴在了自己载新浪的博客“艺林轩”上,不仅定了“回合”数,还给每个“回合”定了个名。当然,这个
“现代鲁迅”和“当代孟尝君”的七色外衣也就在这一个个“回合”中让他自己一次次撕得粉碎。且看这个“伪鲁迅”“伪孟尝君”下面的精彩表演。
第一回合(摘自范少华“艺林轩”)
(文中“范少华来文”“冯先生答文”十字为笔者添加文字,下同)
第一回合:欲问端由
【范少华来文】
冯先生您好!贵刊67期发表了本人拙作(两绝一联),在此表示感谢!但发现全改动了,想与先生切磋一下。
狂魔作怪起妖风,咆哮龙王骇浪冲。
碧水千川皆可纳,污流一点不能容!
狂魔作怪起妖风,咆哮龙王骇浪冲。
碧水千川皆可纳,污流一勺势难容!
不知主编为何把“点不能”改为“勺势难”?
有感某食街
挣钱无道巨奸商,媒体包容不曝光。
潲水练油多滓秽,无良记者更肮脏!
注:转句曾用“洵滓秽”,最后改“洵”为“多”。
有感某食街
挣钱无道巨奸商,媒体包容不曝光。
潲水练油藏秽垢,无良记者更肮脏!
不知主编为何把“多滓秽”改为“藏秽垢”?
赠永川诗苑
永川浩韵迎风起,诗苑盛名逐日高。
赠永川诗苑
永川浩韵迎风起,诗苑令名逐日高。
不知主编为何把“诗苑盛名逐日高”的“盛”改为“令”?
以上三个问题,如果是弄错了,望下期在贵刊公开声明更正;若果是特意改的,望能解释,言明所以。共同切磋,给我学习机会。谢谢!
周末愉快!
&&&&&&&&&&&&&&&&&&&&
& 范少华顿首。
&&&&&&&&&&&
&&&&&&晚发出。
【冯先生答文】
&&&&近好!感谢你长期对《咏川诗怨》的看重,有你的厚爱,《永川诗苑》也就多了一丝亮色。
对你反映的问题,本该责任编辑张同和(化名)先生(76岁)为你解答,因其住院了,我凭猜测作如下答复(恕我直言,一般是不作答复的,因为多数的刊物都存在人手有限的问题,如都答复,实在是无人手无精力,望你理解):
1、投我刊的外稿很多,甚至远远超过会员稿件,因此我会规定,对于外稿,只选好的刊用,一律不改。张炯和先生怎么改了你的作品,现不便询问。
2、我的想法,几处可能都不是搞错,即是说,一定是张先生改了。对改后的意见:“一点不能容”改作“一勺势难容”,“点”改“勺”似乎无必要,因污流无论说“一点”或“一勺”都不很妥当;“不能容”改“势难容”,可能是张先生以为语气强一些。“多滓秽”改为“藏秽垢”,一个“藏”字愚以为改得甚妙,它让进食者当时发现不了,更揭露了经营者之恶毒!至于“盛名”改“令名”,可能是张先生谦虚之意吧。
&&&不妥之处,请指正。如须再作商议,请把意见发至我的邮箱。
&&&&&&&&&&&&&&&&&&
&&& 冯择饶
&&&&&&&&&&&&&&&&&
&日19时3分
【笔者感言】
“第一回合”表面看,范少华好像还有些“客气”;不过,却在上面的文字中将冯先生回复中的冯先生和张先生的姓名及《永川诗苑》刊名随意乱改(以下几“回合”也都改了),应该说这是侵犯人权,刊权的,想必这不应该是“现代鲁迅”“当代孟尝君”的人品吧?
【未完,下接(号外三),精彩在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发帖人是女婴父亲,刚以难民身份进入德国。
经过铁路菜市的火车速度很慢,很远就要鸣笛示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鲁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日逝世
  今日是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提到鲁迅,你会想到什么?是年少时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回忆,还是有关他和语文教科书间的争议?又或者是鲁迅先生的那张黑白老照片,青灯黄卷间,一缕轻烟从他的指间缓缓升起。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斗士,这一面的鲁迅,是为人所熟知的形象。但在此之外,他在其他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 他爱美食、对生活有追求,也擅设计、懂绘画,还是精通日语、德语的翻译家。在不同的领域,他都卓有成就。
  从教科书里认识的鲁迅是平的,甚至是晦涩的,但鲁迅其实是多面的。
  美食家:咸亨美酒茴香豆
  人们很少把横眉冷对的鲁迅与美食联系在一起,印象中的鲁迅总是热血激进、针砭时弊。然而针砭世事并不妨碍鲁迅笔下流露出的吃喝情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鲁迅先生写美食时,也会自然地流露出他的 细致和情感,如《朝花夕拾》序言里写的: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 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在鲁迅写过的美食中,不得不提到 茴香豆。茴香豆随《孔乙己》名噪天下――在咸亨酒店「买一碟 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茴香豆由桂皮、盐、茴香炮制蚕豆而成,酥软糯韧,咀嚼起来满口生津,五香馥郁。
  《在酒楼上》一文里,同样也有茴香豆,不过这次出现的美食更多:先是 「一斤绍酒」,配上「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后是「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油豆腐是油炸过的豆腐,再经水煮。豆腐油炸后 外酥内嫩,口感极妙,内里会结丝一样绵软透空的感觉。因为中空,所以汤煮、酿肉都好。小说里的吃法是煮过,再加辣酱。鲁迅之 爱吃辣,可见一斑。作为江浙绍兴人的鲁迅口味颇重,他在文中感叹辣酱淡薄,「本来S城的人是不懂吃辣的」。
  除了茴香豆外, 螃蟹也时常「出镜」。大家常引用鲁迅的一句名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便是出自他的《今春的两种感想》。在《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里,鲁迅更是详细描写了江南食蟹的风俗: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 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
  鲁迅还喜欢 北方的面食,他在小说《孤独者》中写过:「 闻喜煮饼是用面团做成的面皮,包芝麻加白糖等甜馅成球形,然后入油锅炸熟。我们老家做这种饼一般是用糯米。吃的时候掰成两半,可 拉出一缕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甜而不腻。」
  然而,鲁迅不仅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美食,在给妻子的家书也不例外。1929年鲁迅由上海回北京探亲。5月22日他在给许广平信中提道:「 云南腿已经将近吃完,是很好的,肉多油也足,可惜这里的做法千年一律,总是蒸。听说明天要吃 蒋腿了,但大约也还是蒸。」
  火腿称火肉,也叫兰熏或熏蹄。原产浙江金华一带,后传往各地。很多人都知道浙江有金华火腿,又称金腿,也知道云南宣威火腿,又称云腿,却很少知道鲁迅提到的蒋腿。
  蒋腿也叫雪舫蒋腿,又称贡腿,产于浙江东阳县上蒋村,雪舫是作坊主的名字。这种火腿 大小适中,修长秀美、皮薄肉厚,瘦肉嫣红,肥肉透亮,不咸不淡,为火腿中的上品,是清代的贡品。鲁迅很不满足千篇一律的蒸,有一次他甚至自己动手给日本友人川岛 用干贝来清炖火腿,而且要 蘸着胡椒吃,边吃边对川岛介绍, 干贝要用小粒,炖火腿的汤撇去浮油,功用和鱼肝油相仿。鲁迅能把很麻烦的火腿收拾出来,并且知道做法及功用,可想而知他在吃方面已经是一个高手了。
  设计师:匠心独运品味佳
  如果说鲁迅在文学上充分体现了他的独运匠心,那么他在美学设计上亦是如此。除了美食家外,鲁迅先生还有另一个身份:设计师。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一位 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 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鲁迅先生较早的设计作品,就是 日完成的 北大校徽的设计。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稍有名气的鲁迅,眼光可谓独到。他在给先生的信中写道: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这次小试牛刀之后,鲁迅先生在 书籍封面和 装帧设计中展现出了源源不断的才华。 在没有电脑软件辅助设计的当时,就像北大校徽的设计过程中一样,他一次又一次地用双手在纸上,把各种 字体玩出了新花样。在这些结合书的特点所设计的字体中,他创造出了各式花样,令人叫绝。他一生共 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
  与他的字体设计同样充满创造力的,是他对于传统文化中 典型意象的自如运用,尤其是 汉代的石刻图案的运用。
  鲁迅先生也非常赞同大巧若拙、以虚为实之类的留白之理,因此他的很多书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于无声处听惊雷」。对于书里的版式排列,鲁迅也尤其推崇中国绘画对于留白与空间的处理方式。这与他封面设计的美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在鲁迅看来, 留白的空间布局具有一种质朴而必要的想象力潜能。他认为, 书籍装帧中空页的留置与封面设计的留白,对于读者的 精神自由显得尤为重要。他曾在《华盖集》中说:
  「近来中国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但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环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即便是在真正的 绘画领域,鲁迅先生也有独特见解。日,他曾在上海艺术大学做名为 「绘画杂论」的演讲,也亲自编译了许多涉及艺术问题的西方著作,例如 《近代美术史潮论》。带着这种「业余感」的「精通」,鲁迅提携帮助了一大批晚辈。翻开设计和艺术史,从陶元庆、钱君剿就角恰⒙耷逯 ⒗钗沓恰⒊卵糖拧恢钡匠碌で嗪拖衷诘那嗄辍
  文学家:点墨成魂笔生花
  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是最为大家熟知的一面。当年秉灯夜烛的时光中,你一定背下了不少鲁迅的著作。鲁迅以他独特的思想和锐利的笔锋,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著作。这些文章就像一部生动的纪录片,是有关鲁迅先生个人的,也是中国社会的。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药》和《阿Q正传》等教科书所收录的文章中,鲁迅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因为这些文章中的愤怒和批判而被鲜明烘托出来,横眉冷对的鲁迅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在革命、批判等严肃的标签之外,鲁迅还是一个有趣、幽默甚至孩子气的学者。
  鲁迅及其妻(许广平)儿(周海婴)
  在萧红所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她是这样写鲁迅的:「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在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童年的种种往事。儿时的鲁迅对乡下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时隔多年去回味,视角从小孩变成了大人,虽然增加了不少对旧社会丑恶的揭露和对传统教条的抨击,但童稚时代那个充满好奇心的 「迅哥儿」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少年时代的鲁迅 爱憎分明。他在 《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当他的长妈妈「谋死他心爱的隐鼠的时候,就会直呼她「阿长」,甚至还想过复仇,而当长妈妈给他买回来「有画儿的『三哼经』」的时候,又会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部他「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直到他中年时候,还依然历历在目。
  在「三味书屋」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迅哥儿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不知道当年的你是否也效仿过。小时候的鲁迅,除了喜欢看书之外,也喜欢去自然中感受动植物,也算是文学家的自然启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各种动物植物悉数登场:「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 肥胖的黄蜂」、「 轻捷的叫天子」、会「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 斑蝥&&&&&&多姿多彩的自然界深深地吸引着童年时代的鲁迅。因此,当他被叫去三味书屋读书、离开心爱的百草园的时候,他说到:「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句感叹颇有一点博物学家的影子。
  在迅哥儿的身边不仅仅有这些自然界的朋友,还有每次来到乡下时会遇到的小伙伴:在西瓜地里面、 拿着铁叉捕捉猹的闰土,熟识水性、给迅哥儿打包票去看社戏的 双喜和阿发,他们都给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回忆。
  在写童年回忆的同时,鲁迅也在深刻地揭露旧社会的阴暗面,他 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精准地任务选取,使得他的小说生动地从大众的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 「吃人」的本性。他在选择 艺术角度、 确定结构形态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底。小说中的人物及其经历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 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等,借助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再也不能来「喝酒」了、祥林嫂身上展现的旧社会中国妇女悲剧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切的文学创作,无一不包含了他对 旧社会丑恶本质毫不留情的揭露,以及他对 国民性的深刻洞察。
  在严肃的讽刺批判中蕴含着个人的幽默和率真,字里行间,已然是一个多面的鲁迅。
  然而,这些面还远远不够。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教科书里的鲁迅还是个 翻译家, 熟练掌握日语、德语,兼有俄语译著传世。他的译著题材丰富,除小说(包括童话、科幻作品)、随笔之外还有美术史著作和美学专著,甚至剧本......
  如今,鲁迅先生离世已有整整80年。但在这80年中,先生所留下的文字,所留下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最后,以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文字 | 欣禹 舒波
  编辑 | 欣禹
  人赞赏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的外貌描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