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的词语贾汪的词语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与使用虚词》教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813套总数:5807887套专访:3232部会员:362765位
当前位置:
&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二数学《32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3.2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导学案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二数学《32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3.2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导学案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7次
资料类型:地区联考
文档大小:185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 二 导学案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张庆亮 审核人 鞠艳杰上课时间
第10 周星期 二
3. 2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掌握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存在性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教学重点: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教学难点:利用命题及其否定之间的真假关系解决相关问题.问题情境
对于下列命题:
1)所有的人都喝水;
(2)存在有理数x,使x2-2=0;
(3)对所有实数a,都有 ≥0
思考尝试对上述命题进行否定,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般地:“xM,p(x)”的否定为:
“ xM,p(x)”的否定为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性命题,要证明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有些全称命题省略了量词,这种情况下对其否定时应加上存在量词2.存在性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有些存在性命题省略了量词,这种情况下对其否定时应加上全称量词.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所有人都晨练;
xR, x2+x+1>0 ;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xR, x2-x+1=0.
例2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中学生的年龄都在15岁以上;有的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锐角都相等;
我们班上有的学生不会用电脑.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有的实数没有平方根.
4. 达标检测
例4、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真假
(1)有的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2)x∈R, x2+x+1>0 ;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x∈R, x2-x+1=0 .
5.归纳总结
四、作业:
课本P17页第3题,第4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辽宁省南京玄武区贾汪区团结小学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44:49
贡献光荣榜您的位置: &
2016高考文言虚词教案 正文
2016高考文言虚词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参考答案 2016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参考答案 【而】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连词,(表并列)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而且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顺承)然后,接着 .4、人而.不仁,如礼何? 5、则群聚而.笑之 6、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登高(出自: 在点网:2016高考文言虚词教案)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8、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9、已而.!已而! 【其】 1、其.制稍异于前2、几世几年,柯悠洌3、杳不知其.所之也 4.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7、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8、吾其.还也。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0、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奔车朽索,其. 可忽乎?1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3、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惠王》)1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 1、娘以. 指叩门扉曰 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 连词,(表修饰)地
连词,(表因果)因而 连词,(表转折)却 代词,你语气词,表感叹,啊 代词,它的 代词,他们的 代词,他 代词,我 代词,那些 代词,这 代词,其中的 语气词,(商量)还是 语气词,(祈望)一定 语气词,(揣测)大概 语气词,(反问) 连词,(选择)是??还是?? 连词,(假设)如果 助词,不译 介词,用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介词,把 .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介词,凭 .4、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介词,把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介词,在 .6、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介词,按照 .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 .8、忽魂悸以魄动连词,(表并列)又 .9、樊哙侧其盾以撞 连词,(表承接)“来” .10、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连词,(表修饰)不译
.11、以有尺寸之地
副词,才 .1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动词,用 .13、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通“已”,已经 .1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认为 ..1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因此 .. 1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 ..【于】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从;介词,在 ..2、移其民于河东 介词,到 .3、业精于勤、荒于嬉。 介词,在(由于)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介词,对于 .5、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被 ..7、室西连于中闺 介词,和 .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比 . 1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古今异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11、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古今同义,不译 ..【之】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代词,它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代词,我 .3、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他们 .4、先妣抚之甚厚代词,她 .5、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与妻书》)代词,你 .6、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代词,这样.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助词,的 .9、不知东方之既白 助词,(取独)不译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1、凌万顷之.茫然
12、顷之.,持一象笏至 13、杳不知其所之.也【者】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4、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5、客有吹洞箫者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7、曩者辱赐书
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焉】 1、置杯焉则胶
2、犹且从师而问焉 3、割鸡焉用牛刀4、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5、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6、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7、盘盘焉,镅 【为】 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2、君王为.人不忍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4、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6、此亡秦之续耳。窃为. 大王不取也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助词,不译 动词,去 代词(助词),??的(人) 代词(助词),??的(样子) 代词(助词),??的(样子)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助词,(判断句标志)不译 助词,不译 语气词,不译 兼词,(兼有介词和代词用法)在此 代词,他们 代词,哪里,怎么 语气(助)词,(加强感叹语气)不译 语气(助)词,(表疑问)呢 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 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动词,成为 动词,做 动词,作为 动词,演奏 动词,治理 动词,认为、以为7、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动词,是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介词,被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介词,替、给 .11、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介词,对、向 ..1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语气(助)词,呢 .【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语气词,(句末表判断)
不译 .2、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语气词,(句末表肯定)
不译 .3、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语气词,(句末表疑问)
呢 .4、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语气词,(句末表婉商)
吧 .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语气词,(句中表停顿)
不译 .【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什么 .2、徐公何能及君也?
代词,怎么 .3、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固定句式,怎么样 ..4、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固定句式,为什么
..6、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固定句式,不久 ..7、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固定句式,怎么样 ..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固定句式,怎么办 ..【乎】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吗 .2、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语气(助)词,(表反问)呢 .3、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语气(助)词,(表揣测)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气(助)词,(表感叹)啊 .6、知不可乎骤得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助词(放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8、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9、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词,比 .【乃】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副词,(表顺承)于是、就 .2、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副词,(表条件)才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无乃与私心剌谬乎 副词,(表转折)却、竟然 .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副词,(表判断)就是、是 .5、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代词,你的 .【且】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连词,(表递进)而且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连词,(表让步)尚且 .3、示赵弱且怯也。连词,(表并列)又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 将要 . 5、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以通其狂惑副词,(已然)姑且、暂且 .6、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语气助词,再说 ..【则】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连词,(表顺承)就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连词,(表并列)不译 ..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连词,(表假设)如果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连词,(表转折)却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表判断)则是,是 .6、《论语》六则
名词,条 .7、以身作则名词,准则、榜样 .8、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副词,时或,有时 ..【与】 1、竖子不足与谋
介词,和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介词,替 .3、孰与君少长 介词,和 .4、彼与彼年相若也连词,和 .5、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 .6、咸与维新动词,参加 .7、吾与点也动词,赞同 .8、无乃尔是过与
通:“欤”,吧 .9、相与枕藉乎舟中
互相 ..【所】 1、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 名词,地方 .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结构)助词,(构成名词性词组)的 .篇二:2016高考之文言文阅读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小结 一、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 视事 用事 下车(伊始) 掾丞 洗沐 乞骸骨 致仕预备知识三:其他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1.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禳(与祭祀有关);觐(拜见)。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 2.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 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 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 3.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重点掌握实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 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 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 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 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 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4.文言虚词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①虚实意识 ②结构意识 ③句位意识 ④呼应意识 ⑤语气意识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1)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2)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3)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4)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5)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6)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 (7)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8)所 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9)为 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 ①代词:第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 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 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篇三:2016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复习教案 专题讲评教案一 文言文整体阅读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归纳文言文整体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分析错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进一步规范题目答案,归纳解题的技巧方法,学会拓展运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我纠错,提出疑难问题。 2.归纳问题,集中重点突破。 3.基本步骤:对答案、改差错――提问题、找疑难――析问题、找规律――善积累、巧迁移。 第一步: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 第二步:引导学生研讨题目,提出文本中词句理解上的障碍以及答题中所存在的困惑。 第三步:结合文本与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归纳规律方法。 第四步:进行当堂巩固训练。积累相关知识点,在运用中巩固,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检查完成情况,针对性评析 (一)检查文言实词题。[试题情况分析] 1.涉及的内容不止一词多义,同时还有古今异义、文化常识义等。 2.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出现问题分析] 1.实词积累得不够。如对“雅”“负”“夺”理解错误。 2.古文化常识缺乏。如对“忧”“除”理解错误。 3.不善于利用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 [针对性指导] 1.运用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去直接判断。 (1)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如“不当冀州之卒”的“当”。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如“雅敬雍”的“雅”。2.联系学过的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实词知识加以辨析。 高考文言文选材虽然在课外,但大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依据。如“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 .. 此外还可以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或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二)检查文言虚词题。续表[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涉及的虚词全在高考18个虚词复习范围之内,语句全部出自文段。 2.答案选项的意义和用法都在“常见”的范围。 [出现问题分析] 1.对18个虚词的基本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不全面或迁移能力不够。如“两生雅闻其酒狂”,“其”作小主语“他”。 . 2.对文段大意的理解、推测能力不够,不能充分利用上下文来帮助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如“皆传于世”,“于”作介词“在”。 . [针对性指导] (1)注重课本,系统积累。虚词题是高考与课本联系最直接、最明显的部分。可以把每一个虚词的不同词性及其不同意义附上课文中的例句,熟记于心。 (2)根据语境分清虚实。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有的虚词兼有一部分实词义,如“之”“与”“因”等,在不同语境中要注意区分。 (3)处理好用法与意义的关系。虚词学习的重点是意义,难点是用法。考生复习时不应忽视“用法”的学习。所谓“用法”主要指词性,尤其是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用法”决定“意义”,“用法”不同,“意义”则不同。 (4)注意“常见”与“特殊”。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都是“常见”的,没有触及字词典中列举的冷僻而特殊的用法。因此,应着力于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断句题。续表篇四: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1》 文言虚词篇五:2016届文言文句式教案 2016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点】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考点简析】 《考试大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考纲》规定的考查的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高考对“理 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的考查,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出现。虽然《考纲》没提到定语后置句及状语后置句,但这两种句式都会在 翻译题中有所涉及,所以也不能忽略。“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 和使动用法。有关词类活用在实词我们已重点讲述,这里不再列举。 【知识梳理】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南冥者,天池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今臣亡国贱俘。 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9.且相如素贱人。 10.臣本布衣。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结: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如1)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如2)3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形式为:“??者,??。”(如3) 4.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代称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4) 5.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5) 6、用“此”“乃”“亦”“即”“则”“素”“皆”“诚”“本”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如:6―10) 7.用“是”“为”表示判断。(11、12) 8、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13―15) 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神仙之说,所谓画蛇添足。 B.夫天者,人之始也。 C.然是说也,余常疑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句的辨识能力。答案C(A为无标志判断句;B “者??也”表判断;D“非”“??也”表判断)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二)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吾属今为之虏矣。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文王拘而演《周易》。 10.而刘夙婴疾病。 小结: 1.用“于”“受”“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1、2) 2.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如3、4、8) 3.用“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如5―7) 4.用“被”表示被动。(如8) 5.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9、10)
练习2: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答案B(“被”读“pī”,同“披”,披散,散开;ACD为被动句)
练习3: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A.近日见辱问于长者。 B.君既若见录。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答案:B。(B项“见丁宁”的“见”是指代性副词,表动作涉及的对象,“见录”义为“记住我”。ACD三项的“见”都表被动。) 三、倒装句 ※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三)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1. 秦人不暇自哀。 2. 时人莫之许。
译文:“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3.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4. 而今安在哉。 5.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6. 吾谁敢怨?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7. 姜氏何厌之有? 8.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 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唯举才 9. 一言以蔽之。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10.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11.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项王、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 小结: 1.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1―3)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这类疑问代词有“谁”、“何”、“奚”、“安”等。(如:4―6)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7、8)
2016高考文言虚词教案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人的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