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哪些符号可以判断一个方一个人下面两点的文化背景

参照:文化的符号
纳丁·戈迪默
[摘要]因此,当一个人说“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他必须意识到,这里的“任何人”,实际上必须排除一大批与你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读者。本文摘自《在希望与历史之间》,【南非】纳丁·戈迪默 著;汪小英 译;洪宇 校,漓江出版社,2016年4月在采访中,当采访者习惯性地问我“你是为了谁写作”的时候,我生气地回答道:“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透露出媒体人心目中的作家,就应该是像他们一样的人,要假设“潜在的读者”。这也许正是典型的商业主义的反艺术的信条:给大众提供他们所知道的。但是作家——以及所有艺术家——的存在,正是为了打破限制人类感性的习惯性势力和轨范,让想象性的反应像青草一样自由生长。我们相信,我们能够解放人类灵魂中最关键的共性。而我们的限度只是我们才能的边界。归根结底,难道这不正是我们从过去的作家那里获得的赐予吗!如果我们不是为了通俗爱情小说而粗制滥造,也不是在以有想象力的作品掩盖下写政治文章,我们的内心里就不会有那些鬼影,就不会有那一大群在幕后出谋划策的团队,也不会有访谈节目的追星族和党派的支持者。但是现在,有时候,当我猛然想到我所说过的“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我的内心会感到某种不安。有一个声音会反问我自己:“噢,是真的吗?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我就开始觉得确实存在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你是为了谁写作”,而是“我们可以为谁而写作”。难道真的没有“潜在的读者”这回事吗?也许这个假定要反过来才对?也许我不该那么粗暴地否定?这些疑问——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设想——在我身上出现,并不是源自我历年来对文学理论的阅读,而是来自于在人群中的实验——不是普通人,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一个人是普通的——而是在不识字的人群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阅读,而是说他们的阅读并不出现在大多数文学所预设的文化环境内。在这里,我必须再一次进行自我修正了。这些假设的提出也是由文学理论与作为接受方的读者群的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引出来的。这些文学理论不仅着重于作家的意识与潜在意图,同时也关注读者的接受度。读者群才正是我在回答“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我的意旨所在。二十多年前,面对结构主义的新发现(包括它对艺术作品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的分析),我们不是沉迷其中,就是对它持怀疑态度,或者是两种态度同时兼而有之。比较而言,以前的弗洛伊德的解释就显得过于简单而牵强了。比起罗兰·巴特的《S/Z》一书里面的精细的方式,潜意识之说就显得肤浅了。这本著作是在罗兰·巴特60年代的研究基础上,于1970年出版的。他把整个文学的重点从作者转移到了读者。巴特的目标,是要“使读者不再是一个消费者,而是一个文本的生产者” ,是关于“能够读出什么而不是写了什么”。小说、短篇小说和诗歌都被定义为“能指的银河系”。正如理查德·霍华德总结的那样 ,巴特主张“文本总是最有说服力的”。哈里·莱文写道,“从总体上勘察作品并画出其的内在风景的等高线” ,是当代结构主义者和现象学家的关键目标。从总的原则上说,所有这些方法都承认,每一个作家在思想、情感、能力和方法上,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构造。巴特的杰出才华,带着与生俱来的嬉笑怒骂的笔触,让人读起来着迷——让我们这些与他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十分享受,并且从他所引述的“能指”中获得启示。这是一种侦探游戏,你的满足感来自于你能否正确地对线索做出解释——当然,这对于福尔摩斯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于华生就不是。在他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Sarrasine)的结构分析中,巴特就是个福尔摩斯。他通过自己极其丰富的文化阅历的演绎,很快就从一种文化特征指向另一种。读者就是华生。对于读者来说,如果在他的文化阅历中无可指代的话,那么“能指”所指的就只是它自身。那是一块无法与他的色谱对应的色块,一个在他的耳中无法谱曲的音符。因此,即使你跟他说,巴尔扎克所说的爱丽色波旁大街上正在敲着的大钟,实际上指代的是圣奥诺雷市郊;而从圣奥诺雷市郊,又指向波旁王朝复辟时的巴黎;然后又把复辟指向“一笔来源可疑的财富突然降临的神秘地方”——而在读者应该读到的“没有写出来”的地方,仍然是一片空白。能指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运作:它预设了在字面之外的由作者和读者共享的文化背景。没有这个背景,读者就无法阅读巴特式的丰富。博尔赫斯说:“文字就是呈现共同记忆的符号。”圣奥诺雷市郊只是一个区的名字,不论是从巴黎观光获得的印象,还是其他书籍或绘画中所描述的符号,都与它并无任何哪怕微妙的社会/文化联系。如果读者不了解波旁王朝复辟在法国政治和社会历史中的地位的话,那么波旁王朝复辟就无法与“一笔来源可疑的财富突然降临的神秘地方”建立起关联。对于博学的巴特来说,那些被他当成是理所当然的艺术品、书信、政治、历史、哲学等范畴,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却无法与其存在的环境对话。因此,当一个人说“我是为了读我的作品的人写作”的时候,他必须意识到,这里的“任何人”,实际上必须排除一大批与你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读者。早期文学理论中的波德莱尔式的通感对他们也不适用,因为“通感”意味着能够从一件事物中认出另外一种事物,但是这在没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对于像我这样的相信一部书籍不是来自于其他书籍,而是来自于生活的人尤其如此。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我们都只能被那些在受教育过程中与我们拥有同样的指代体系的人“读懂”。这种教育不仅是指学术上的,还包括更广义上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情绪概念都来源于此——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环境。这一点对于那些疏远了童年时被人引导的价值观的人,对改变了自己的国籍、信仰、生活方式和语言的人,也同样适用。国民身份不过是另一种文化同化的过程,它虽然是多种文化的杂烩,但是从中却产生不出属于任何一种文化的东西。伊塔洛·卡尔维诺也向自己提出了“我们为谁写作”这个命题 。他写道:“如果说整个世界分成资本主义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革命阵营,那么一个作家是为哪个阵营写作呢?”那么——如果他还有理智的话——他就应该拒绝为任何阵营而写作。尽管一个作家会有自己的政治倾向(而且我认为事实比卡尔维诺自己所承认的还要多),而且他自己正处身于某个阵营之中写作。读者也是在某个阵营之中阅读。如果读者的阵营与作者的阵营不同,那么他就会把作者的一些能指,按与他自己的文化环境相符合的方式进行相关的解读。但是,更多的情况是,读者在他自己的文化范围内,找不到作者的指代范围,因为根本读不出来。他就是不能。所指的那些图像和文字所发出的信号不能被拥有另外一套预设的系统接收。这甚至在完全同质的文化层面也会发生。在对你的小说的评论中,在对你进行的访谈中,这一过程会像布谷鸟的蛋一样在你的文本中孵化。虽然在作者看来,孵出来的结果已经面目全非,但是那些读者、评论家和记者们却坚持认为就该如此。在我去美国商谈我的小说《伯格的女儿》出版事宜的时候,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小说中的女儿和其他人物,都是围绕莱昂内尔·伯格这个人物的。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南非白人家庭把意识形态作为信仰的现象——和问题。通过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伯格把自己和他的家人的毕生,都献给了把南非从种族隔离制度中解放出来的事业。在对我的小说的评论中,伯格始终被当成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当一个著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把伯格描述成一个高贵的白人自由主义者的时候,我就毫不客气地反驳他,并指出他这是对这个人物极度的不尊重。他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我打断他说。但是这样做并不成功。这里没有一个美国人能够读懂我,因为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意识中,不论在什么样的国家和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共产主义者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好人。可是,你却不能不说伯格是个好人,因为他与种族隔离制度进行斗争。因此,我的立场是必须认定伯格是个自由主义者。这并不是误读或误解的问题,而是以一套价值观代替另一套价值观,因为读者以为绝对不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然而,我怀疑,对于那些读了我的书的一般读者来说,引起问题的不是政治,而是阶级。我所说的阶级是就经济、教育以及生存条件而言的: 从法律到公共厕所,从豪华公寓到济贫院,从坐飞机旅行到徒步旅行所依附的文化背景。我想,我的小说的文本里所展现的物质生活条件,与那些读者比起来一定有天壤之别。而且这种差别一定就表现在固定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因此作者才无法被读者“读懂”。我曾作为非洲的一个采矿小镇上的一家店主的十七岁的女儿,却能够读懂《追忆似水年华》。这是为什么?因为,尽管普鲁斯特是完全按照真正的法国贵族阶级的情况创造的世系,其中有真正的贵族也有暴发户,但是通贯全书的家族道德却不会让我误读,那正是全书的出发点——母子之间的情绪表达方式,社会关系中的友谊的角色,从性欲到浪漫的爱情的升华,以餐饭和来访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的规范,疾病的不容忽视等等——所有这些虽然遥远,但是却都处于中产阶级的生活范围内。顺便说说,我是从哪里得到那本书的呢?是从市政图书馆里。我能够利用图书馆是因为我是白人——因此,对于我来说,那也是中产阶级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分。黑人不能进出那个图书馆。因此,伴随着阶级和肤色而来的是,与我同龄的黑人青年无疑就被剥夺了阅读“在盖尔芒特家那边”和其他作品的权利。因为他们缺少有文化背景的社区环境,以及种族上的物质条件。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上,虽然有了技术交流的进步,但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解释差异仍然呈现极端化。在这个星球上,在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通过卫星和光盘铺着薄薄的一层共同文化。作家可能会指望“达拉斯”或“朗博”这样的“能指”,能够被从冰岛到津巴布韦这样的处于地图上彼此文化间隔遥远的任何读者正确而充分地理解。但是,矛盾的是,这样广泛的潜在的读者群恰恰限制了作者。他为了创作出能够真正被这些人“读懂”的、接近这些普通读者的东西,就势必把他的创作限制在入门级的水平。他在能指中排除了无法用ABC拼出的文字。作者对读者的期望是与技术交流的进步成反比的。而在作者与读者的物质条件之间的极端差异,也起着决定作用。这种差异会深刻地影响到处于给定的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影响到其作品中的意象、价值的相对性以及对事件的指代性解释。比如,被机械化和计算机化带来的闲暇剩余价值解放出来的新的产业工人阶级。当然,作家都渴望所有读了他的作品的人都能够“读懂”,因此会不时想出各种各样的新奇的方式来克服各种障碍。约翰·伯格曾经试验过住到农民中间,努力进入他们由经验而形成的人生观。他以一种为我所设的方式写这些农民的生活,可是我们又不是法国农民。我们基于与他共有的文学上的对异国情调的向往,以及提供必要层面上的指代的文学化的生活,而读懂了他。他并没有说这些农民是否读了他的作品,但是却提出他们知道他可以接触他们无法接触的东西——“另一套知识,我们四周但却遥远的世界的知识” 。最近关于鲍比·安·梅森的书的评论提到了同样普遍的问题:“她小说中所写的人物永远都不会读到她的小说。” 图书简介《在希望与历史之间》,【南非】纳丁·戈迪默 著;汪小英 译;洪宇 校,漓江出版社,2016.4本书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散文集,包括文学评论、杂文随笔、演讲及通信等,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以一位伟大作家的胸怀、智慧和妙笔,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南非社会与种族隔离斗争的艰辛历史,探索了文学的多重意义与价值。很少有作家能像戈迪默这样孜孜不倦地观察自己所生活的社会。这是一本不凡之作,每一篇都表明戈迪默不仅是优秀的作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文学批评家和社会观察家。本书所收入的戈迪默关于德语作家君特·格拉斯、约瑟夫·罗特等人的评论尤为精彩,展现了世界一流作家在解读文学时无与伦比的敏锐与深广。(本文为腾讯文化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eironh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沟通与文化的关系_百度知道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蒙元文化符号背景下的图腾景观设计研究
以蒙元文化为依托,以图腾崇拜为形式,在深刻理解蒙元文化的形成起源与演变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及其界定蒙原图腾与文化符号的定义、对蒙元文化符号进行物质层、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解读。再以图腾景观设计为物质载体,选取最具有延伸和传承价值的文化符号以景观形式进行展示。和生活中一切客观事物一样,景观除了实用目的以外,有它不可避免的艺术与浪漫的一面,结合图腾文化,揭示景观设计的艺术价值。以蒙原文化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把图腾这一文化个体有机应用到当今的景观设计当中去。  
世界各个民族在其特定的发展环境及物质生产方式下都创造了独特的文化,文化种类决定了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形式、审美取向及图腾符号特征。蒙元文化是一种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征,它是培育蒙原图腾符号的温床。蒙原文化率真的世界观念及朴实的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上,都具有相当深远的学术意义。自然环境一直是人类文化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分布与不同文化对不同自然资源的占有,对于文化的发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不同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群落、矿产资源等,必然导致人类使用不同的工具与技术去开发和利用,并形成不同的经济文化模式和社会组织,草原的特有的生态环境与生存条件造就了草原人对与自由驰骋的追求,对苍狼的崇拜、烈酒的渴慕、骏马的眷恋。  
图腾文化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了,原始的图腾概念是形成图腾文化的基础,原古的先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图腾概念与图腾文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逐步催生出了图腾神话、图腾艺术、图腾仪式、图腾轮回信仰、图腾化身信仰、图腾法器、图腾圣地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内容,他们共同构建了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图腾文化。也就是说由原始的图腾概念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现象都称得上是图腾文化,也就是原古时代的先民们把某一特定的图腾当做祖先或庇护神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其的崇敬而制造出来的种种文化内容的总和。  
景观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依存关系成为了图腾景观设计中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图腾景观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它可以是一尊承载着丰功伟绩的雕塑;也可以是一座供游人休闲的的长廊,但只有体现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象征意义的时候,才能将它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承载地域文化的功能展现出来。景观设计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能提升强化空间的特质,它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或传达的讯息,可以引起空间使用者的强烈共鸣,使公众、景观与空间三者之间建立起和谐依存的关系,景观赋予空间的生命力,空间烘托景观主题。  
图腾景观设计是一种可以引发互动的启发性设计,设计品质的优劣不但会被身处于其中的人感受到,达到创造者设计意图的传播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景观空间中的人与人之间产生精神层面的互动交流,民族文化回归社会生活,并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景观空间与社会生活的依存统一,景观作品与大众的交流互动关系是启发性设计的核心。无论是设计尺度问题还是表达形式问题,全都应该围绕这一问题核心进行研究。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2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判断喜欢一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