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是人文精神还是科学思维的超逻辑方法精神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 ——《路德选集》
&&&&&&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种政体观我们可以说各种体制有两个策源地,其他各种体制都是从其中派生出来的,其中一个的名字是君主制,另一个的名字是民主制。……一种社会表现出极端的过分的对君主制原则的忠诚,而另一种社会则忠诚于自由体制,因此这两种社会都没有能够在二者间达到平衡。……在自由、平等与智慧结合的地方必定同时具有两类成分。……不拥有这些成分的共同体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治理。”——柏拉图《理想国》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柏拉图和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体的观点。(4分)材料二? 两种民主观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只能有一个,其余一切权力都是而且必须处于从属地位……那么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是更换立法机关。——洛克《政府论》在立法权力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只有一种法律,就其本性而然,必须要有全体同意,那就是社会公约。因为政治的结合乃是全世界上最自愿的行为。每一个人既然生来就是自由的,并且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任何人在任何可能的借口之下,都不能不经他本人的许可就役使他。——卢梭《社会契约论》(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洛克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异同。(4分)材料三? 两种分权观美国宪法,又将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一百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一百二十年以来,虽数次修改,那大体仍然是未变的。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是如何看待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2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著名的《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分析“希腊的奇迹”时提出了两点解释:希腊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易于吸收东方文化的成果;城邦的出现并持久地存在,是促成希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第二个要素。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更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柏雷在其名著《思想自由史》中说:“希腊最幸运的,就是没有《圣经》。没有《圣经》这件事,就是他们自由的表现,也是他们能得到自由的重要条件。”
——张广智《民主政治、理性观念与中庸之道——试析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诞生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二& “人文精神”应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一是“文”。在“人”的方面,它把“人”视为终极关怀的目标,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在“文”的方面,它承认人的理性,追求完善的道德和理想的人格,重视教化的作用,重视“自由艺术”的功能以提高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于&科学精神&,我认为,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是它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近代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的:一是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二是文艺复兴时期证实的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的重要结论。可以说,逻辑原则和实验原则是近代科学思维的两个主要特征。一种思维是否具备科学性,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这两个特点。……在近代以前,“人义精神”与“科学精神”本为一而二、二而一不分彼此的同胞体。科学思维与
“人文精神”关系的历史可以为证。
——张绪山《西方人文精神传统与近代科学思维》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4分)
材料三 “凡为一个人的理性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即使受到当权者或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一切都要放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察。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苏格拉底
(3)依据材料三,指出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的内涵。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格拉底之死的看法。(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37分)所谓“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结束了神话时代的远古文明,进入人性的、伦理的、理性的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戴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提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早期文明中心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构成人类文绢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对代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三个核心。“这个轴心饭于对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这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
材料二: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其城邦的鲜明个性。使古代希腊有关对人的价值的看法沿着一条人本主义的道路发展。而吹响古代西方人类精神觉醒之号角的,应该楚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笔者认为古代两方人文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古代中国的人道主义所没有的,那就是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农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重要有两点:在人与自然关系(即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类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君——民关系)方面,特别强调民的作用。以时间顺序来看,前者体现于春秋时代,后者则勃兴于战国时期。
——周巩固《轴心时代的中理方人道主义》
材料三:春秋时的诸子百家所研究的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治国平天下,如何统治人民的经术,也就是王道和霸道之辩;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对于个人理性思考方面以及人性方面的研究也是很少。中华文明的思维注重整体,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一种整体观的思维。
——《世界文明的轴心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斯贝尔斯有关第一个“轴心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对比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异同。(15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思想家对“人”的认识差异的原因。(1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4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_百度知道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龚育之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高校兼职,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关心教育,呼吁“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呼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60年前,龚育之在清华大学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后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他写了回忆文章“我在清华的三年”,相当详细地记述了这三年中所经历的一切。他通过学习许多门课程而受益于不少名师,亲身体验了当年梅贻琦校长所说的“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的真谛。他还特别提到课程的安排“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兼顾”这一特点。清华文理兼顾传统的熏陶,使他受益终身。他原学化学,后来在中宣部科学处工作,为了研究科技政策,就需要研究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他坚持自学哲学和进修科学,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论领域耕耘多年。上世纪80年代,在参加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他又跨入了党的历史和理论领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人们赞赏他的作品有理论色彩,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认为他才华出众,功底深厚。所谓“出众”和“深厚”,我想可能就包含着他具有文理相结合的知识结构,能运用文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特别是辩证思维方法研究和分析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   近20年来,龚育之不遗余力地呼吁科学和人文的交融。在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两届理事长和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两届主任期间,围绕捍卫科学尊严和发扬科学精神、科学与人文相交融这样的主题,他做了很多工作。他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从历史到现实,从国外到国内,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撰写了有分量的文章,还作过多次演讲。他指出:“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这就是现代的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结合和统一。”“相互渗透、结合和统一”,就是“交融”。交融并不容易,科学与人文从分隔、分裂要走向互补、交融,将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不断争论中前进的过程。科学和人文的分离、分隔是一种历史现象、国际现象,其产生有必然性。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新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或只靠社会科学。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愈来愈需要培养文理交融的人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为革除“文理分驰”之流弊而竭力倡导“融通文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只能算半个人,他反对“半个人的世界”,强调教育要“理工与人文结合”。但许多传统观念和作法的沿袭和束缚,给文理交融造成重重障碍。因此,破除文理之间的传统壁垒,充分认识文理交融的必要性,对于推动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自作者孙小礼在“龚育之励学基金设立仪式暨《龚育之自述》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人民日报》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留言内容不能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科学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
第535期 作者:□文/胡秀杰 时间: 14:51:38 浏览:85次
[提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统一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反省科学活动脱离人文精神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后果,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人才只有具备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技人才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消费主义及其在中国传播的价值观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YJC700068)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2月22日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科学精神是人们从科学活动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论精华和价值观念体系。它产生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活动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探寻求识的理性精神。所谓科学认识活动是指人们认识和揭示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精神活动。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是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客观基础。而人们所具有的探寻、求识的主观意识以及对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的确信,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能力的坚定性是科学活动的精神基础。
第二,实践标准的求真精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其科学性与真理性才能得以验证,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勇于批判、敢于挑战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处于永恒的发展之中。勇于批判与敢于挑战则是促进科学永恒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对不同的学术派别,不同的理论观点,应有的态度是求同存异,宽容以待。
第五,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对于真理的追求义无反顾,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坚忍不拔、乐于奉献,这是科学得以产生、创新的必要条件。
2、人文精神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人类自我关怀。其内涵十分丰富,如追求道德信仰、道德人格的价值;期望和渴求自由、公正的功用;对人的尊严和主体性的尊重;对人类的生命、死亡、幸福以及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和思考。它十分珍爱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明成果,更加关注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道德品质、艺术素养、宗教观念、哲学思辨、价值理念和实践规范等,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导向和提升作用。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并存着两种基本形式,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两种精神力量。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者具有对立性
第一,科学精神是对客观世界真实、协调与统一的追问、探寻,它提倡理性至上。人文精神通过情感、意志、信仰等感性活动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追寻,关注的是人的主观世界,具有浓郁的感性色彩。
第二,科学精神把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认识外化为人的理性力量。重视的是外部世界的真实性、有序性、整体性等。人文精神则把对于人的世界的认识和美好愿望内化为人的素养、气质和品德,强调的是人的尊贵自主性、价值功用性、向往追求性。
第三,科学精神突出客观性,强调的是符合自然界固有的规律性。人文精神则更倾向主观性,强调的是符合人的意志和愿望,它关注的是人生在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统一性
第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存。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坚持科学精神,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不能取得成功。同时,如果不按照人们的主观愿望去改造世界,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就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依存,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
第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包含、相互渗透。首先,没有纯粹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中包含着着人文精神。人们之所以去认识世界,获得科学理性认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愿望,寄予了人的情感需求。思维科学满足人的求知欲望,自然科学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社会科学指导人的交往倾向。因此,合规律性的科学精神与合目的性的人文精神是统一的,科学精神中包含着人文精神。同时,也没有纯粹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中也包含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在关注人的同时,也要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关注人与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因为人们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客体本身的性质和属性,也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认识的程度和水平。失去科学精神指导的主体需求,就是虚无缥缈的主观臆想。人文精神对人生理想、价值的思考和理解,不仅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也要以理性思辨为指导。可见,人文精神中也内蕴着科学精神。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对立又统一。人文精神必须具有现代的科学理念;科学精神也必须具有崇高的人文情怀。二者统一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二、对丧失人文精神的反省
(一)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它给我们带来了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日益便利的生活。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是把双刃剑,由于人们用新兴的科学技术,一味地向自然界掠夺式地索取,已经造成危害人类自身的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再如,纳粹医生和日本军国主义731部队的医生所进行的人体试验、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的研究,尽管具有科学价值,但他们的活动却与人类的道德伦理、造福人类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背道而驰,是彻头彻尾的犯罪行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恐怖主义,这个21世纪的政治灾难,其危害性之大、之深、之广不言而喻,一些高知分子的加入导致了该组织现代化水平显著地提高,这使人们战胜它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也反映了人类道德信仰的危机。所以失去了正确价值取观的引导,科学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就必然迷失方向。
(二)科学活动必须诚实守信。全球化的竞争是诚实守信、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竞争,而不是抄袭剽窃、投机掺假、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的竞争。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我们应重新思考和定位科技人才的素养问题,坚决克服单向化的人格塑造模式。要使之既要具有追求真理、敢于挑战创新的科学精神,又要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与社会与他人、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系的人文精神。科学发明、科学创造要遵守道德规范,不抄袭、不剽窃,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总之,反省以往的不足之处,科技人才必须同时具有人文精神,才能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科技人才
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科技强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代的中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现代的科技人才必须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兼具于身的复合型人才。
(一)科技人才求知探索的勇气源于极强的好奇心的驱动。爱因斯坦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思维是科技人才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研究要实现创新,要求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通力协作。逻辑性思维梳理思路,构建创新的理性体系。非逻辑性思维的想象力开拓了创新思路。直觉、灵感、顿悟等有时也能够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好奇心则充分激发了人们潜在能力的发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对正在从事的工作乐此不疲,愿意、勇于去进一步对其本质和规律进行求知和探索。
(二)科技人才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前提。科技人才对现有科学理论观点的批判、质疑,对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必须具有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科技人才不应参加任何反社会、反人类的组织,也不能参加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组织,这是科技人才必须坚守的道德信仰和良知。
(三)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拥有优良的心理品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独立性、自主性,还要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科学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必胜的信念、坚毅的品格、百折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就为科技人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可以说,科技人才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创新能力的高低。
(四)科技人才必须在坚持客观尺度的同时坚持主观尺度。真理标准是科技人才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客观尺度。但是如果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能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丧失了人文精神这个主体尺度对生命的关怀,就没有意义。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就需要广大的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聪明才智,做出突出贡献,以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的分析,便可清醒地认识到:科技人才必须具备人文精神,既要有现代的科学理念,又要有崇高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必须始终贯穿于科技人才的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活动之中。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必然性――新时期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反思[J].时代报告,2011.10(下).
[2]陈民,李勋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3]何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生幸福的精神支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号
您是本站第 763332 位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