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中的春蚕茁壮的新苗茁壮有什么含义

当前位置: >>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七册全册教案1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教学目标: 1、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 2、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设问:读一本好书有
什么作用?(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德国歌德:读 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法国雨果: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 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养料。 2、过渡:确实,一部好书,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还可以给我们无 限的智慧。那么如何来选择一本好书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 所需的书籍。 (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设问: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一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3)小结:要读的书可以到书店购买或向同学借,也可以到图书馆去借 阅。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看第一页最上面的图, 说说这位同 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现在我们一起来到学校图书室,看看投影片和课文插图,想一想, 你会如何选择图书,要做到什么? (3)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 摆放的,比如像《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词典”类的, 《故事大王》就是“故 事”类的, 《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 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4)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 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5)出示一本书:介绍封面、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 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 书名。 (6) 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22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后,应该怎样拿书呢?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 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7) 指导学生观察第一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 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8)教师示范,从讲台上选取一本书 (9)学生实际演练,按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读书要有选择和该如何选择图书,我们 要逐步养成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 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做记号。 2、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 真读,怎样认真读呢?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边读边思考,还要 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 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二、掌握读书姿势 1、请同学观察第三页上方的图,说说你看到的小女孩是怎样看书的?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他是怎 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3、 学生练习做正确的读书做记号的姿势: 我们同学也能和她一样全神贯 注地读书。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语文书,好好摆一个正确的读书做记号的姿 势。 4、指导学生读书作记号。23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1)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 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么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画。 (关键词语:精彩之处。疑问?重要摘抄) 。 6、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但读 书时该在哪些地方作记号,要因人而异,常用哪些记号,自己要分清。读书 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 持书面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三、练习 1、按要求阅读文章,要求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2、交流读书做记号的体会。 板书设计: 读书做记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 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 方法。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 爸对聪聪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 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 ‘无字词典’” 。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2、板书课题:留心观察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观察第五页上面的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小结: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 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 布,还有一尊雕塑。 2、讨论: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 小结: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 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24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也可以由近及远;可以从上到 下,也可以从下到上。如第五页下的插图就是由远及近的顺序。 第二,要有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件事物上,不要面面俱到,平均 用力。 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由某一事物想象另一有联系的事物,锻炼 想象力。 第四,观察以后要勤动笔。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养成留心观察、 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可以写观察日记。 4、 自己运用所学方法练习观察第四页下面和第五页下面的图, 想一想图 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动态的事物该怎么观察呢? (1) 观察第四页上面的图,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 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2)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观察动态的事物,如观察人、动物等,要弄清谁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并展开合理想象,最好做好观察 记录;如果是观察人,要注意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如果是观察 动物,要注意它的动作、外形等。 2、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 的观察结果?或观察第四页中的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3、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 心观察的好习惯。 4、作业: 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留心观察事物 一、要按一定的顺序。 二、要有重点。 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四、观察以后要勤动笔。 教学反思:25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1、老师,您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之 际,您想对培养、教育过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 2、板书课题: 1、老师,您好!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1)出示句子:①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材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②地 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③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 织理想的丝线。④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2)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上边分左右两部分,左边第三笔是横,第六笔是竖撇,右边的 “月”略微小一些,下边的“土”下横长一些,托住上边。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26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第 1 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 1 小节思考:哪句话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哪几句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1) 出示句一①为什么说教师是铺路架桥的人?②出示图片, 理解词语 (昨天:--今天:--理想:--) (2)出示句三、句四①&哪个人&&哪一项&分别指什么?②&浸透&&心血& 分别指什么?我们的成材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③ 换成陈述句式怎样说? (3)引读句五。因此,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每 当看到?,我心中? (4)指导有感情朗读。 3、小结第 1 小节。 4、齐读第一节,看图后谈谈自己的理想,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举例说说 在老师培养下成材的名人名家。 三、细读课文第 2 小节 1、自由读第 2 小节,划出第 2 小节的中心句。 2、找有关句子: (1)出示句一,理解词句&春晖&、&朝霞&分别指什么?师讲解:教师的 工作塑造了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是多么的美好! (原指春 天温暖的阳光、 早晨的霞光, 这里把老师的智慧比作春晖、 朝霞般光明美好。 ) (2)出示句三、四 么? 3、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苦的,我们除了赞美老师,还应 对老师有什么情感?理解:&衷心&:发自内心。 4、指导朗读第 2 小节,理解并练习朗读。 三、听录音欣赏,准备背诵全文。 四、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27,①这两句中春蚕指什么?理想的丝线指什么?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又是指谁?②&笔尖飞舞&指什么? &笑语盈盈&指什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2、指名背。 板书设计: 哪一个不浸透 1、老师,您好! 起 教师的事业 工作辛苦 美好 感激之情 每当?就? 崇高 涌 哪一个不蕴含 每当?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小练笔训练: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小练笔训练:老师,我想对您说。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并用&情不自禁&、&每当?就?&造句。 二、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线索。 2、学生自由练背。 3、指名背。 三、小练笔: 《老师,我想对您说》 1、读题明要求。出示要求: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2、导情入境: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在我们和老师之间同样也发生了许 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 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3、在乐声中习作。 4、交流习作。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老师,我想对您说》 :可以用各种形式,叙说自己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28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2、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导出苏轼并简介生平。 4、导入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意思。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要学哪一首诗。 (4)文章描写诗的意境有是哪几小节? (5)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小节?概括段意。 3、指导朗读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屈: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的“尸”字旁不要太大,里边 是个“出”字,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29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体会作者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理解&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文,思考:课文第一段交代了什么? 2、指名说说。 三、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文,说说从这首词中读出了怎样的一种感受? 2、出示课文中的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图中苏轼表现怎样? 3、读第 2 节,对比一下,人们与苏轼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喜悦,苏轼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习第三小节 1、为什么在如此佳节,苏轼不思念别人而是思念苏辙呢? 2、出示填空:苏轼思念弟弟是因为__________。 五、学习 4-5 节 1、看着如此美好的月色,苏轼在床上睡不着,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情绪 有什么变化?请读文找出有关的词。 2、讨论、小结:中秋佳节,万家团员,苏轼与弟弟却天各一方,难以相 聚,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名状的惆怅与埋怨。板书: 月圆人不圆 3、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苏轼为什么埋怨月亮? 4、讨论、小结:词人眼望圆月,悟出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有圆有缺, 很难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既然人有离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5、指导朗读苏轼为亲人无法团聚而埋怨月亮,更见他对弟弟手足情深。 6、指导朗读(范读与指导相结合) 五、学习第 6 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学习并理解词语 (1)比较:吟诵--朗诵 (2)&婵娟&指什么?(本课指美丽月色) 。 3、出示课文投影,放音乐《水调歌头》 。 六、再次朗读古诗,放音乐,学生配乐读、指名读、背诵。30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1、你能不能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可以用课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 理解的意思) 2、理解词的最后两句。 3、试着背诵 4、5、6 小节。 4、&但愿人长久&还可以说到人的那些方面?(推及兄弟情、友情、爱情、 美好的感情) 七、总结 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 《水调歌头》 (明月 几时有)的创造经过。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笃于情谊,又能通情达理, 以理遗情,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诚挚祝愿。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中秋佳节 2、但愿人长久 埋 人生哲理: 月有圆缺 欢欢喜喜手足情深 宽慰许多 人有离合 离别七年 怨 :月圆人不圆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苏轼及其诗词的有关资料,以及有关“思念亲 人,思念家乡”的诗词。 教学重点:读书交流会。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1、播放乐曲,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2、教师配乐范背。 3、指名背诵。 二、开展竞赛活动 1、读书交流活动。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苏轼的故事、诗词,进行交流。 (2)交流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开展朗诵会。 教学反思:31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多音字“磨” 。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对刘禹锡的了解: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 有民歌特色。 2、揭题,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 百里洞庭&之称,湖中有君山,名胜很多。 3、结合资料谈谈、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要求: (1) 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查字典了解 “磨” 的两个读音的用法。 (2)查字典或结合诗句尝试理解词语:相、和、磨、遥望。 (3)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指名读古诗。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有重点)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 磨:磨拭,即擦。 遥望:远望。 理解诗句的意思: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 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 就像没有被磨拭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那在月光辉映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 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32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螺。 自由说 指名说 2、思考讨论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 、 3、想象诗的意境: (1)看图读课文 (2)教师描述:一个秋天的深夜,诗人行经洞庭湖。他被奇妙的美景迷 住了。洞庭湖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河面平静得像镜子一样,天空中一轮 明月洒下一片银光。 月光倒映在水中, 湖水闪烁着银色, 这是多美的一幅 “秋 月照镜图” 更妙的是, ! 远望那洞庭的山和水, 在这皓月银辉下, 青翠的君山, 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多么像那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青螺呀,这简直是 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4、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和重音。 (2)范读 练读 五、指导写字 螺: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虫”不能写得太下, 右边的“累”起笔与“虫”一样高,写紧凑些。 板书设计: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2、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 25 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3、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4、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板书课33指名读投影片、收集有关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题。 5、 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古诗读正确。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词义、句意。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 三、介绍几处地名,学生自学古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四、疏通诗句 1、理解“半轮” (看图) :我们平常都说一轮明月,这里为何说是“半轮 “? 影:指月影 秋:为了押韵而倒置句末,形容秋天月色之美。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 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 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的意境:观察图上清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给你什么 感觉?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他 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4、看图读课文 5、教师描述: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 峡的帆船, 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 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 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 惆怅,月影能够伴随我,而我的友人却留在了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可是 这有什么办法呢? 指导朗读,读出思念之情,语调低缓:范读 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潭: 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右上的“西”字扁一些,里边为两竖, 在上半格,下边的“早”从横中线起笔,比上边略大一些。 教学反思: 指名读34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4、 秋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秋天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 儿的?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吗?(自由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秋天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 4、指导朗读长句。 5、教师范读--学生再次跟着朗读。 6、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袍:左右结构,写时左小右大,左边是“衣补旁” 。 梳:写时左小右大,右边第四笔是“点” 。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4、秋天 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2、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秋之迷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诗词大意,感受秋之风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最喜欢诗歌的哪些地方,为什么? 2、交流讨论,师相机点拔,使学生充分感受诗的思想感情。 3、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 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2)学习小结。 (3)举例说说诗歌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指导朗读。 三、激发灵感 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秋天的感情,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四、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1、放课文朗读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 板书设计: 4、秋天 太阳 稻穗 苹果 空气 蝉声 葡萄 田野 向日葵 玉米 小路 野菊花 高粱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有关秋天的诗词,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2、写话练习。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诗词。 教学难点: 写话训练36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二、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学生练习背诵。 2、师范背。 3、学生试背。 4、检查背诵。 三、交流有关秋天的诗词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4、交流背诵搜集的秋天诗词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积累本上。 3、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 的诗歌改写成一段话。 (1)学生选景。 (2)分组交流。 (3)改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想象第四、五节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4 秋天 《走进秋天》 教学反思: )的秋天 ( )的秋风 ( )的秋光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37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习作 1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要点,结合习作插图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 愿设立一个节日。 2、能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各种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 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你们的心里,是 不是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呢? 2、 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 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 二、指导看图,展开想象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想想每幅图的含义。你根据此图分别 可以设立一个什么节?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登高节、爱鸟节、丰收节) 3、 根据自己设立的节日, 进一步想象一下人们过节的情景吗? 指名说。 三、指导习作 1、除了图上所画的节日以外,想想你心中还有哪些美好的节日? 指名说说: (健康节、玩具节、体育节、成功节、休息节??) 2、 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你和别人又是怎样度过这个 美好节日的?能不能给大家描述一下? 3、小组内交流:要求: (1) 按照一定顺序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以及如何过节的。 (2)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说说心中的想象。 4、指名回答,同学评议。 四、学生写草稿 1、提出写作要求: (1)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心愿合理设立一个节日。 (2)有条理地把心中设想的美好节日写通顺,写具体、生动。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帮助。 五、点评、修改 (1)指名读习作,提出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2)学生修改习作。38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练习 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2、学习修改片断。 教学重点: 学会留心观察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难点: 修改片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水獭&,指名读。强调读 ta,不读 lai。 (3)学生自由读题,指名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动物标牌,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说说在哪见过它们和它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一个你了解的动物。 3、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文章存在问题,考虑怎样修改,在文中试改。 。 (3)分组交流。 (4)分组汇报。其中&这些小象&出现频率较高,显得重复。应用&它们& 替代或删除。 板书设计: 练习 1 处处留心 水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带有&撇&、&捺&的钢笔字。 2、读背 8 条成语和古诗《风》 。 教学重点: 读背 8 条成语和古诗《风》 。 教学难点: 写好钢笔字;理解成语意思。39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生字,认识要写的字。 3、仔细观察的字形,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捺怎样写才好看? 4、汇报讨论结果。 指名总结:撇要收一点,短而弯;捺要舒展,长而尖。 5、教师范写,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6、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学习 8 条成语。 (1)复习:成语接龙。 (2)出示成语:正确认读。学生自由读 8 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 典或问老师。 (3)教师范读。 (4)了解大意:连读成语,体会意思。小组讨论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 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5)熟读成诵。 (6)反馈检查:指名读、集体读。集体背、指名背。 3、学习古诗《风》 。 (1)背诵学过的谜语诗《画》 。 (2)出示古诗《风》 。这也是一首谜语诗,请同学们先把它读正确,读 流利。 (3)检查反馈,指名读诗。 (4)揭示谜底,读懂诗句。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看图,说说从哪里看出 谜底是风。 (5)讨论交流。 (6)熟读背诵。 (7)拓展:交流收集到的谜语诗,并猜猜谜底。 板书设计: 练习 1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教学重点:40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学会如何感谢。 教学难点: 表达感谢时,语言要通顺流畅,态度要诚恳。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颗:口语交际 1、谈话,揭示课题:学会感谢 2、学生自由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指导学生看图: (1)看图,弄清图意,想象图上的人物分别会说些什么? (2)汇报交流。 4、你曾经得到过谁的帮助?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所接受的关心和帮助。 5、指导说话。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表达感谢,请设法去向他当面道谢吧!要求: (1)态度要诚恳,要有礼貌。 (2)要把自己心中的谢意跟别人说清楚。 (3)注意语言通顺流畅,不重复隆 学生自由活动,分别下位表达心中的感谢。教师巡视指导。 6、请几位学生表演练说,师生评议。 (内容表达是否是否,礼貌用语是 否恰当,态度是否真诚等) 7、总结谈话:我们应该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 的人。无论是一个礼让的示意,一个浅浅的微笑,还是一句称赞的话语。学 会感谢,从现在做起! 板书设计: 练习 1 学会感谢 (1)态度要诚恳,要有礼貌。 (2)要把自己心中的谢意跟别人说清楚。 (3)注意语言通顺流畅,不重复隆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毛笔字,掌握好运笔。 教学难点: 把握好笔画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桂”、 、“打” 。41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桂”“打”的运笔方法。 、 3、教师指导“木字旁”和“提手旁”的运笔方法。 木字旁的写法:逆锋右上入纸,旋即右折稍按,向下行笔,渐行渐提, 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提手旁的写法:竖起笔同木字旁,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钩 出。注意横一定要在横中线上书写,保持中正,防止歪斜。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练习 1 桂 教学反思: 打42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5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 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 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学会自主、 合作、 探索地学习方式; 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 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 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 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 激动万分的心情, 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 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 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第二课时: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43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 ,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 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 年 6 月 30 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 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 (板书:给江主席献花) ,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 席献花》(板书:我) 。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 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 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 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 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44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 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 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 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 激动万分的心情, 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 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 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 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1897 年到 1997 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 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 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 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 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45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 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 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 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 (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 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 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 岛和新界,租期 99 年。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 的、怎能) 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 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46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十六大(图片) 、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板书: 我给江主席献花 等待 献花 幸福 兴奋激动 激动万分 永生难忘6、天安门广场47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照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 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学 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相片,引入:今天,请同 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 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 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 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 1 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 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 第三段(第 4 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 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博: 左右结构的字, 左边小右边大, 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下边的 “寸” 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48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5、天安门广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壮观辉煌的景观,知道天安门广场 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牙膏盒、墨水盒、三个小药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画出表现广场特点的词:最宽广、最壮观 过渡: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主要写了 天安门广场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2、教学第二段(2―3 节)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A 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 B 介绍毛主席纪念堂 C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 生拿出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摆,理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2)你从哪 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3、教学第四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通过第一句和二三句的因果关系理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第一句和第四句联系起来,理解 “无比向往”的原因。 (4)指导感情朗读 4、教学第四段(5―6 节) (1)指名读 5、6 自然段,其他同学你认为天安门美在哪?划出有关句 子,自己品味一下。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曙光、晨曦、雄姿、旭日”等词 语。 (2)指导朗读:看到国旗缓缓升起时,你心理有什么感想?看到天安门49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广场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同学们你的心理又感到怎样?应该 用怎样的语气读。学生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前半部分讲了广场建筑的雄伟壮 丽,后半部分讲了广场地位特殊,意义非凡。 四、布置作业:背诵四、五两节 板书设计: 1 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丽 意义非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 在学习课文中场面描写的基础上, 练笔写仪仗对清晨升国旗时的场景。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背课文四五六三节 二、巩固练习 1、形近字辨析组词 冻( 栋( ) ) 袖( 油( ) ) 博( 搏( ) ) 谈( 淡( ) )2、完成作业 三、片段练习 学习第六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欢庆场面 1、讨论第 2、3 自然段的写法边读书边作记号用∽∽∽∽划出表示事物 的词。用---划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 2、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 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4、小结:第三小节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转换。在描写某处建筑物时运用 这种方法条理会更清晰。 5、任选一种转换方法。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7、徐悲鸿励志学画50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引出作者,提问:徐悲鸿为什么会画得这样 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课文去了解一下徐悲鸿成材道路上的挫折和他 勤学苦练的精神。 2、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1) “励志”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 自己刻苦努力。 (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过渡: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他是怎样学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自学要求 (1) 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 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 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 节)讲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二段(4―6 节)讲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 第三段(7―8 节)讲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 偏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六、指导写字 1、教师讲解字形。 鞠: 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基本同宽,左边的“革”第八笔横稍微斜 一点,但不是撇,右边部分里边是个“米” ,捺变成点。51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6、徐悲鸿励志学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 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 争光。 教学重点: 能感情朗读课文,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学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徐悲鸿为什么立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 样?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1~3 节) (1)学生读文,思考:激励徐悲鸿立志的起因是什么?外国学生对他的 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徐悲鸿的表现又是怎样? (2)指名回答。 (3) 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 正的中国人) (4)理解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是怎么说的。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6)过渡:外国学生的话多么让人气愤!我们再来看第三节。 (7)指名读第三节,理解“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学习第二段(4~6 节) (1)导读: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 加怎么样? (2)理解比喻句: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 说说用上比喻句的作用 (3)指导朗读第四节 (4)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呢?请学生默读 5、6 两节,画出 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5) 学生交流: “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 “画 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 “潜心”说明52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从第 6 节体会他生活的清苦都是为了学画。 (6)指导感情朗读。 三、复述课文 1、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 2、练习复述第二段。 3、指名复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原因, 知道了他是怎样刻苦学画的, 那么,他到底学得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 争光。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继续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和“轰动”的意思。 3、 “震惊”是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外国学生前后的态 度有什么改变?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了这篇课文, 你懂得了什 么? (2)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 什么?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1919 年春天53一间一杯两片一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天从此 三年过去了 3、分组练习复述。要求: 有关词。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 年春天 教学反思: 一天 从此 三年过去了 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8、虎门销烟54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准备: 1、图片;2、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雕像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2、简介林则徐: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自己介绍林则徐。 (在他任湖广 总督时,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在 虎门当众销毁鸦片 20200 多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段历史。 ) 3、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谁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题的意思?理解销:销毁; 烟:鸦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师提自学要求 (1) 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 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 1 节)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 节)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生动地描述了群情沸腾、 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三段(第 6 节)写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讲解字形。 寨: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三横写得紧凑些,注意长短的变化,撇 和捺要舒展开,下边的部分左右是两点。 毁: 左右结构的字,左上的“臼”扁一些,左下的“工”最后是55提,右边是“没有”的“没”右半边。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板书设计: 7、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说说有什么问题,启发学生围绕“值得纪念”发问。 板书:值得纪念 过渡:这一天为什么值得纪念,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学习二到五节 (1)自由读第二节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 抓住两方面体会:一是虎门寨及礼台的壮丽,二是前来观看的人多。 板书: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3)感情朗读,体会壮观的场面。 (4)自由默读二到五节,思考销烟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并概括出来。 (5)指名说:下令 3、学习第三节。 (1)默读课文,想想是分几步销烟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撒盐 抛鸦片 倒生石灰 (2)说说自己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销烟的顺序,画出有关词语。 找出表示顺序的词:先??再?? (3)练习复述销烟的经过,指名复述。 (4)自由读,体会哪些词语最能突出中国人的气势。 (5)齐读,说说读了这三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6)感情朗读全节。 过渡: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高兴极了。我们来看第四节。 4、学习第四节。56销烟(重点)结果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1)指名读课文。 (2)用高兴的语气齐读。 5、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课文。 (2)提问:销烟持续了 23 天,说明了什么?销毁了二百多万斤说明了 什么?烟渣被卷进了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这一点是本节课难点,学生 不易回答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暗示中国人民的力量压倒了外国侵略者的 气焰) (3) 想象在中国人民强大的销烟气势面前, 外国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样子 (4)指导感情朗读。 6、再读二到五节。 7、学习第六节。 过渡:虎门销烟有什么伟大意义呢? (1)齐读第六节 (2)联系第一节,说说 1839 年 6 月 3 日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 的日子,进一步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 三、通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说说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7、虎门销烟 (1839 年 6 月 3 日)值得纪念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复述课文。 3、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重点: 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读课文。 2、说说虎门销烟的意义。 二、巩固练习 1、听写生词 鸦片 欺侮 装点 水泄不通57?抵抗外侮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盐巴 销( 消( 徐( 除(历史 ) ) ) )顿时 历( 厉( 寨( 塞(虎门销烟 ) ) ) ) 侮( 梅( 泄( 泻( ) ) ) )2、辨字组词三、复述课文 1、 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意思说清楚的? 2、讨论上述思考题。 出示: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销烟开始→百姓欢呼→销烟 结果→伟大意义 3、指导复述。 (1)分组练习 (2)指名复述 四、练习说话 1、出示文字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 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浸泡半日,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销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撒盐 抛烟 倒石灰) 课文中用什么词把三件事连起来的?(先??再??) 3、小结:有时候我们要完成一件事,必须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 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 回忆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用上面的词练习说话。 5、练习写话 板书设计: 2、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的日子→海滩轰动的场面→销烟开始→ 百姓欢呼→销烟结果→伟大意义 教学反思:习作 258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 能自选或自拟文题, 能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 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 本领。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教学难点: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表达自己的闪光之处。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昨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是以前的一个学生打来的。她说一直以来 总觉得自己有许多缺点,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以至于心情郁闷,成绩 下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她的心理医生,跟她聊一聊,开导开导她。 2、小组讨论讨论。 3、指名说说。(引出“发现自己的长处”这个话题)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例文(一),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棒。 2、自由朗读例文(二) ,说说“我”有什么长处,人哪些语句中可以读出 “我”的自豪。 (1)自由交流。 (2)指名说说。 三、学生习作 1、激趣练说: (1)同学们,读了这篇作文,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别令自己骄傲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 让人家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 (2)学生展示白己光辉一刻的相关照片做门头介绍;播放采访爸爸妈妈对 自己正面评价的录音,或朗读采访的相关文字材料。 2、学生练写草稿。 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给人家听的内容写下来,要注意进行具体的描述。 3、学生读习作,师牛共同点评。 (1)同桌互读互评。 (2)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巧评互助,作出修改。 (3)大组交流,读给全班的同学和老师听,师生评议。 4、学生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2练习 259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留心观察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 (3)说说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 2、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住址。 (2)指名说说走法。 (3)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 。 3、学习第三部分。 (1)自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桌交流调查地名的来历。 (3)分组交流。 (4)分组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 1 处处留心 家庭住址和走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带有&木&的钢笔字。 2、读背 8 条成语和名句。 教学重点: 读背 8 条成语和名句。 教学难点: 写好钢笔字;理解成语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60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2、学习 8 条成语。 (1)复习:成语接龙。 (2)出示成语:正确认读。学生自由读 8 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 典或问老师。 (3)教师范读。 (4)了解大意:连读成语,体会意思。小组讨论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 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5)熟读成诵。 (6)反馈检查:指名读、集体读。集体背、指名背。 3、学习 第二部分:读背名句。 (1)让学生把名句读正确、读通顺。 (2)引导学生大体了解名句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4)拓展:交流收集到的名言佳句。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生字,认识要写的字。 3、仔细观察的字形,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木怎样写才好看? 4、汇报讨论结果。 了解“木”在不同位应有变化。这三个字中部有“木” ,但写法各不相同。 “寨”中的“木”第二笔竖改写成竖钩,撇和捺分别写成左右两点; “桂”中 的“木”是木字旁的时候写瘦长一些,横要写得短些,捺要改写成点。 “杏” 中的“木”是木字头写时,要扁些,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一些。 指名总结:撇要收一点,短而弯;捺要舒展,长而尖。 5、教师范写,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6、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板书设计: 练习 2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练习《我的好朋友》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61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一、揭题谈话 1、出示课本插图,提问: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一次把朋友带到自己家里,应该主动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情况,怎样 介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本领。 3、板书,揭题。 二、审题明法: 1、指名读题。思考:应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呢? 2、讨论,归纳要点并板书。姓名、年龄在哪里学习他的爱好和特长家庭 情况。 三、练习说话 1、 请同学们按要求分组练说。 小组设计对话的内容 四人一组分角色表 演。 2、表演评议。 四、作业: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小作。 板书设计: 练习 2 我的好朋友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毛笔字,掌握好运笔。 教学难点: 把握好笔画结构。 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毛笔字 二、讲解写字方法 “坦”的写法:提土旁由“土”变形而来,作为左偏旁,其形状宜窄而 位置偏上一些,第一横右上斜,竖画挺直,最后一笔长横改为提画,左舒右 紧,重心右移。右边的“旦”字或靠近左边,位置略低,上面的“日”不宜 写得太大,下面―长横在左边的提画处收笔。这样整个字就显得结构紧凑。 “理”的写法:王字旁的写法和提土旁写法大体一致,位置偏上,只是 王字旁的两横长短应该有些变化;最后一笔提画也要“踢”向字心。右边的 “里”字除了要把一竖写直外,横画之间也要处理得当,有变化又有统一, 即笔画、长短不同而间隔匀匀,最后一横要长。 三、学生练习写,师指导。9、泉城62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由城市美称导入课题。板书课题:8、泉城 2、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纠正字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汇合在一起。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昼夜:白天和黑夜。 喧腾:喧闹沸腾。形容气势很大: 晶莹剔透:光亮而透明。课文中形容泉水涌出来的时候样子很美。 秋雨潇潇:课文中形容泉水的声音很小。潇潇,形容下雨。 3、指导分段。 4、回答问题:因为济南泉水多,泉水美,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 泉城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 2、讲解字形。 3、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8、泉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63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 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讲读第 1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 1 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了我们 什么? 2、指名读第一句。这―句告诉了我们什么?(济南有七十二泉,说明泉多) 3、 默读第二句, 看看这句话有几个分句, 从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回答问题。(这句话有 4 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 两句作者为了把泉水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济南七十二泉,最著名的有哪些呢?读第三句话。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4、小结:这一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多而且美。 三、学习第 2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 2 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了些什么? 读后指名回答。 (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 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 第三、 四两句写泉水的样子) 2、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 来。 ”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64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四、自学第 3、4 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第 3、4 两个自然段。 ②五龙潭、黑虎泉分别在什么地方? ③有什么特点?(用“――”画出主要词语) (2)学生自学。 (3)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4)练习朗读。 五、学习第 5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5 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 的句子。 2、哪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 看图理解。 3、指导朗读。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板书设计: 泉城 泉美 8、泉城 最著名 七十二泉 有的??有的?? 珍珠泉 五龙潭 黑虎泉 趵突泉 好像 五泉汇成 水声喧腾 比??还 昼夜不息 如同 仿佛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 一个场面。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 个场面。65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分段指导背诵。 回忆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学生练习背诵全文。 3、检查背诵。 三、指导写话 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 个场面。 1、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段式。 2、指导学生说说课间活动的情景,用上“有的??有的??” 。 板书设计: 8、泉城 有的??有的?? 教学反思:10、九寨沟66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9、九寨沟 2、引导读题并质疑: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如此取名?它是怎样的山 沟?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 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 (3)读通顺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读准字音并正音。 (3)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指读分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师正音,评读。 (5)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9、九寨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三自然 段。 2、 说说九寨沟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并能背诵 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67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难点: 说说九寨沟的美丽景色,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听话导入 说一句话;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认真听,说准确。指名说。开火车说。 二、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九寨沟何以得名,课文第一自然段讲得很清楚,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 段,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九寨沟名字的由来。 2、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齐读。 4、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关键词:神奇、童话世界,并说说自己对这 两个词的感觉。 5、指名读两个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来到这神奇的童话世界,我们将看到什么呢?读读划划第三自 然段。准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板书:雪峰、湖泊、森林、彩池、 飞瀑] 2、放声读。 3、用笔划出:雪峰、湖泊、森林、彩池、飞瀑。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结合资料向大家介绍。 5、美美地读好文中相关的句子。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根据板书背诵。 8、介绍:可以结合自己的照片、图片,可以结合文字资料,可以当场作 画介绍等。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神奇的童话世界吸引了无数游人,也成了珍稀动物的美好家园, 就让我们漫步林中,一睹它们的风采吧。请大家自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这些 小动物的特点。[板书: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读读。 2、想想这些动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词语形容。 3、说说各自的特点。 4、再读读。 5、动手画画。 6、齐读这一段内容。 7、背背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的有关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课外资料等 介绍。 五、总结课文68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根据板书总结:这神奇的童话世界景色优美,这儿有( ( )的湖泊, ( )的森林, ( 色绝伦。 更妙的是, 这里还生活着各种珍稀动物。 ( 有 的羚羊、 ( )的大熊猫、 ( )的小熊猫。 师生共同叙述。1、听音乐激情 板书设计: 雪峰、湖泊、森林、彩池、飞瀑 9、九寨沟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2、领会本文的构段方式。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其在文中所起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恰似 善于 敏捷 出没 若无其事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古木参天)的雪峰, ))的瀑布,真可谓是山清水秀,景 ) 的金丝猴、 (2、指名背诵三、四自然段。并说说这两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过 渡:九寨沟景美、物丰,引人向往,难怪作者发出了如此赞叹:九寨 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想想这个自 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默读课文。 2、思考省略号的前半句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后半句又有什么关系。 3、小组讨论。 4、交流:前半句概括了九寨沟的风景名胜,是总结全文;后半句与&一 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相照应。这样一来,使整篇文章显 得中心突出,段落紧凑严密。 5、齐读第五自然段,并背诵。 三、练习 1、要求:学习文章的构段方式,以小导游的方式介绍九寨沟的美景。 2、指名介绍。评议指点。69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四、课后练习 课外阅读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可举行&游大山名川,颂美丽祖国&朗诵 会。 板书设计: 导入 今天,老师要送你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你认真听,仔细看,想想 这首歌向我们描绘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这首歌唱的是美丽 的九寨沟) 过渡:说世界上真有仙境,那就是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 飞瀑,异兽珍禽,水乳交融,尽善尽美。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 1、 导读: 你最喜爱这童话世界里的哪处景物呢?自己读读课文第 3 自然 段,找一找,说一说。 (1)边读课文边圈画。 (2)反复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说美在哪儿? (3)交流:景点名称 1 我最喜欢雪峰插云的景象: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介绍:连绵的山峰终年积雪,银妆素裹沐浴在蓝天白云之中,巍为壮观。 神奇的九寨沟处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你还喜欢哪些景色。 2 分析:高(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山峰太高,积雪终年不 化。3 说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也能读好。练读, 评一评 ,再读 (2)4 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啊,你们想看吗?5 播放 6 齐读 放 古木参天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介绍:瞧!一株株参天大 树,直冲霄汉 1 我喜欢九寨沟那茂密的丛林, &遍布&一词说明原始森林很大 很大,那里面说不定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各种各样的植物呢。是啊,你带 我们走进原始森林看看吧。请你读读这句话。2 评读 3 还有谁想来试一试?4 女生读读 5 现在老师就带你去看一看那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6 出示 示图片 平湖飞瀑 你们知道九寨沟最著名的是什么吗?对了,九寨沟的水是九 寨沟的灵魂,因其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故有&九寨沟归来不看水 &之说。不信,你们看!同学们一定都被这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平湖飞瀑深 深地吸引了吧?你有什么想说的?播放。1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 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2 每当天气晴朗 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 图画, 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 &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 3 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 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还有谁想说?70播出1 我喜欢&五花海& & (五彩池&) ,在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再加上那色彩斑斓的鹅卵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石,一定是五颜六色,怪不得称为&五花海&(&五彩池&) 你能用你的朗读 。2 带我们一起去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边走一走,看一看吗?3 评读 再 读 4 和他一样喜爱&五花海&(五彩池)的站起来一起读。介绍:瞧!这一团 团、一块块、湛蓝、墨绿、翠黄。岸上林丛、赤橙黄绿倒映池中。一片色彩 斑斓,与水下沉木,植物相互点染,怪不得称为五花海(五彩池) 湖泊: 。7 多(大大小小、颗颗)(彩池) 、 :清(清澈见底)美(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水 上倒影五彩缤纷)8 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和谁一起分享?邀请 1 位一起读 9 评读 10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齐读介绍: 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蓝澄澈, 水中倒映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 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10 飞瀑:错落有致(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 花四溅、 蔚为壮观。 指名读 评读 再读谁来照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 (3) 介绍: 滔滔水流被朝阳照射,彩虹幻出,分外迷人。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 声隆隆。水从静海穿林过滩慢悠悠的流来,又从陡岩上猛然跌下深渊,发出 轰雷般的响声,声势极为壮观。11 男生读 播放 练习朗读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美。试着发挥你的最佳水 平,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课文。假如你能把这些美景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就更棒 了!需要准备吗?练背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会背的站起来。齐背。 是 你 们 美妙的朗读带着陈老师一路惊奇,一路美景,一路碧水,一路瑶池,真是美 不胜收啊! 让我们再次领略那&梦幻仙境&的风采吧。 境啊!说说学习课文后你的收获、感受、想法。 其境,去九寨沟游览一番??) 播放 1* 积 累 了 许 多 好 词 佳 总结课文 (引读)难怪人们称九寨沟 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 句。2 领略了九寨沟美景。3 感到大自然的神奇,祖国山河的美丽,真想身临11、田园诗情71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查字典学会文中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读题。释题。 2、齐读课题: 田园诗情 二、初读课文 1、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得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哪种 方式解释。 (3)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田园诗情&描写的是水之国、 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知道&田园诗情&描写的是水之国、花 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 教学难点:72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 (1)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是由哪些景物组合成的? (2)划出文中难以理解的语句。 2、理解重点内容,讨论交流: (1)出示:牛犊跳前跳后??好似牛群的家长。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运河、草原、郁金香、奶牛、 骏马、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小船、挤奶人、灯塔等组成的和谐优 美的田园风光图。 (2)出示: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 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引导学生观察挂图,理解作者用排比的手法,从时间、空间、动物的状 态上营造了一幅宁静的夜色图,而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一来反衬出夜晚的 宁静美好,二来也为宁静的夜色增添了生气。 3、自由选读,并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 4、闭眼听读,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思想感情。 5、 有感情地练读。 你喜欢荷兰得哪一幅画面?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 或有感情得朗读。 6、指名读或介绍。 7、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两小节。 8、指名背诵。 三、总结 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以描绘荷兰的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一系 列的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与向往之 情。 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 水之国 花之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交流有关荷兰的资料。 教学重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73牧场之国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默生字词。 2、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中描绘的田园风光图是由哪些景物组合成的。 二、背诵课文 1、学生读文,说说自己喜欢哪两小节,为什么? 2、练习背诵。 3、检查背诵。 三、学生交流有关荷兰的资料。 四、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兰,是____ 之国,是____ 之国,也是_____之国。 2、找一段描写外国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 荷兰,是__ 之国,是__ 之国,也是__之国。 文献摘录: 荷兰:是世界上有名的低地国。它的另一个名称叫尼德兰, “尼德”是低 的意思, “兰”是指地方或者国家, “尼德兰”就是“低地之国” 。荷兰是世界 上最喜爱花的民族,荷兰是欧洲的花园,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出口国。 教学反思:12、桂花雨74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1、桂花雨 2、引导读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 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 (3)读通顺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读准字音并正音。 (3)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指读分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师正音,评读。 (5)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对课后练习 4 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后练习 4 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75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文,谈谈作者对桂花有着怎样的感情。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比较手法,突出桂花香味迷人。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摇’ ’桂花的时间及其原因的句子。 (2)指导朗读,读到桂花盛开香飘十里的情景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 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从“香飘十里” 、 等词语中感受桂花的新鲜、香味的迷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朗读,画出描写“我”盼望摇桂花时心情迫切的句子。 (2)再读文,画出摇桂花乐的句子。 (3)出示摇桂花的图, ,再让学生读描写摇花乐的有关句子,一边读一 边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快乐。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 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的“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 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的情景和感受。 (4)父亲点香吟诗,学生齐读诗句。 引导学生理解“口占一绝” :意为随口吟诵一首绝句。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引导反复吟诵,体会全家收桂花时的快乐。 交流收集有关桂花的诗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讨论桂花摇落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学生说一说。 (3)指导朗读,体会人和年丰的情景,体会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欢乐。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母亲对家乡的桂花有着怎样的感情,读文。 (2)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常常说: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 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外地的桂花再香”是否仅仅 说的是桂花的香味 ? (3)指导朗读。 6、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是否仅仅说的是家乡的金 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浸”习作376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要求 1、 根据例文,对照“习作要点讨论”,了解写作方法及要求。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介绍自己的家乡 3、熟悉写书信的格式。 重点难点 重点:记叙要有重点有序。 难点:写出家乡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例文引路 王磊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他是要告诉什么吗? 1、 学生默读信的内容, 思考: 信中他写了什么, 内容吸引人吗?为什么? 2、分小组交流回答 小结:作者写出了自己家乡的特色,重点选了两个与众不同的方面来 写??因此写得生动具体,很吸引人。 二、了解要求 学生自渎勾画重点词,明确作文要求 三、 流拓思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独具特色之处吗?你准备选拿一个或者两个方 面来介绍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回顾:你怎样学习例文介绍具体生动。 学生再次默看例文, 四、学生写作练习377 国标本第七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 (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含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