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除哪项外,均适用拔罐法治疗

《中药药理学》第3次作业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药理学》第3次作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刺灸学复习题第五章 拔罐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刺灸学复习题第五章 拔罐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07中医本试卷B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07中医本试卷B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中医适宜技术之拔罐疗法
&&&&&&&&&&&&&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自先秦时期的&角法&,至现代各种各样的罐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罐具的不断改进、各种罐法的综合运用、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治疗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现代科技的逐渐渗入,人们对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拔罐疗法作用
(1)调整阴阳
&(2)疏通经络
&(3)扶正祛邪
1、方便实用,安全效验:拔罐疗法治疗疾病,不需特殊的器材、仪器和设备,一般亦不需要任何药物。所用器械及辅助用品,居家举目皆是,诸如罐头瓶、杯子等皆可取用。其操作方法也十分简单,妇孺老幼皆可运用,即便不懂医学知识,但只要按图索骥,掌握其中要领,同样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同时此种疗法,只要把握其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总之,本疗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自古至今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所喜用。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拔罐疗法所用器械虽然简便,但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及配合治疗等,可有多种罐法,而不同的拔罐方法则具有不同的作用,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火罐法的密排法以泻实作用为主,疏排法以补虚作用为主;刺络(刺血)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经为主;药罐法依所选药物不同,而发挥其祛风、散寒通经、活血、舒筋、止痛或镇静安神等各种作用;针罐法则可结合针刺的不同手法,使其具有各种功效。各种现代化理疗方法,则更扩大了其适应症及应用范围。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取大椎穴,采用刺络(刺血)拔罐的方法,既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又可以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牙痛,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患,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患等。再如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张氏等人,取督脉膀胱经在背、腰骶部的全部穴位,用走罐法,采取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背部具体穴位加用闪罐、摇罐或烫罐。若是心脏疾患取厥阴俞、心俞;妇科疾患取肾俞、脾俞、八髎等治疗各种疾病,总有效率达90%。同时证明火罐疗法具有降低高血压,升高低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且血压调整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拔罐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的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乃至于癌性疼痛等,还是外科、伤科的组织急慢性损伤,诸如落枕、急性腰扭伤等,皆可立时见效,有的甚至经一次治疗便可痊愈,功效可谓迅捷。其中刺络(刺血)拔罐方法的功效尤为突出。从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来看,一般均为疼痛明显之处或压痛处(即阿是穴)。总之,本法符合&痛随利减,通其经脉则疼痛去矣&的观点。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它可以刺激某一区域的神经,调节相应部位的血管和肌肉的机能活动,反射性地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所以能够获得比较明显的止痛效果。
5、疡科应用,功效明显:拔罐疗法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就是治疗痈疖等体表化脓性疾病为主的。其法能得以流传上千年,是与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分不开的。
1)火罐内持续负压作用于脓疮,可使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毒性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2)避免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疮的广泛大创面引流,减轻患者痛苦,大大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3)一般仅在炎性浸润期和存在全身中毒症状时才用抗生素治疗,一旦脓栓脱落,炎症局限,便可停止或减少用量。
4)持续均匀的负压和火罐的温暖环境,造成局部创面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了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创面和复杂窦道的愈合。
总之,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了切开引流,而且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引流的效果,同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利于炎症消退。故而具有疗程短、痛苦少、疤痕小的优点,同时还可节约抗生素,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拔罐的使用器具
玻璃罐:由玻璃制成,形如笆斗,肚大口小,口边外翻,在医疗市场上可买到1、2、3、4、5五种型号罐,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直接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便于掌握时间,应用普遍,最适于刺络拔罐之用。缺点是容易破碎。
竹罐:分大、中、小三型。材料为坚固的细毛竹截成原圆筒,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中段略粗,两端略细,呈腰鼓状。其优点是取材容易,制作筒便,轻巧价廉,不易损坏,且适于药熏,临床多采用之。缺点是易燥裂漏气。
陶罐:大小不等,为陶土烧制而成。口底平。中间略向外展,形如瓷鼓。其特点是吸力大,但质重易碎。
在无火罐条件下,亦可用玻璃茶杯、罐头空瓶代替,作用相同。
拔罐的方法
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出空气,形成
压,将罐吸拔在皮肤上。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采用。常用的有下列几种操作方法:
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上端,迅速投入罐内,在
旺时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闪火拔罐法
闪火法:用止血
或镊子挟干棉球裹紧,蘸95%酒精点燃后,在罐内迅速绕转一下再抽出,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架火法:用不燃烧及不传热的块状物,直径约2厘米,放在患处,上置小酒精棉球,点燃后罐子罩上,即可吸住。
贴棉法:将1厘米见方的脱脂棉一块,略浸酒精
贴于罐内壁上中段点燃后速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滴酒法:在罐子内壁上中段滴1-2滴酒精,再将
子横侧翻滚一下,使酒精均匀附于罐壁上(不可接近罐口),点燃酒精后,速将罐扣在选定的部位,即可吸住。
蒸汽罐法:用竹罐置水内煮沸,使用时用镊子将罐子挟出,甩去水液,迅速按拔在皮肤上,即可吸住。
抽气罐法:用青、链霉素空瓶1个(瓶口加盖橡皮
将瓶底切去,边缘磨平),紧贴皮肤扣于被拔部位,然后将10~20毫升注射器针头穿过橡皮塞刺入瓶内,把瓶内空气抽出,使产生负压,即可将瓶吸住。现在在市面上亦可以买到塑料制的拔罐器材,其用一把抽气枪将塑料罐中的空气抽出,产生负压,即将塑料罐吸住。
水气罐法:按抽气罐法操作将瓶吸拔于皮肤上后,
入3毫升左右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以保持瓶内皮肤湿润,以防因负压过高而造成皮肤渗血。
5、煮药拔罐法:把配制成的药物装入袋内,放入水中煮至适当浓度,再将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15分钟。使用时按蒸汽罐法吸拔于患处。此法多用于风湿等症。
药物处方:
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
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二钱(6克)。
2)& 川椒、桂枝、防风、当归、杜仲、牛膝、麻黄、桑寄生、川乌、红花各一两(30克)。
3)& 羌活、独活、紫苏、蕲艾、石菖蒲、香白芷、防风、当归、茜草各五钱(15克),莲须、大葱各二两(60克)。
6、贮药罐:
其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量的药液(约为罐子的二分之一),快速紧扣于被拔部位,然后按抽气罐法,抽出罐内空气,即可吸拔于皮肤上。另一种是在玻璃火罐内成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二分之一),然后按火罐法快速吸拔在皮肤上。常用的药液有辣椒水、生姜汁、风湿酒等。此法常用于风湿痛、感冒、胃病等疾患。
7、针罐法:
先在穴位上针刺,待施毕补泻手法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为中心拔上火罐即可。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法(此法不宜使用过长过细的针,留在体外的针身、针柄不宜过长。此法多用于风湿痹痛。
8、闪罐法:
罐子吸拔在皮肤上后,立即起下,反复操作多次,至皮肤潮红为度。若罐子已热,可换罐拔之。此法多用于机能衰减的疾病。
9、走罐法:
又称推罐法,此法与刮痧的原理和作用含意接近。取罐口平滑的玻璃火罐1个,先在罐口涂一点润滑油脂,如:凡士林油膏或乳液或香油或用刮痧油更佳,用闪火法将罐子吸拔在患处。并在患处周围亦涂一点润滑油脂(夏季也可用清水或酒精),医者双手将罐由上而下或左右推移,若吸附时间较长,皮肤隆起明显,则不易推移,强行推移则易撕破皮肤。过度肥胖、皮肤松弛者,应在火罐的上方压紧皮肤后推移。
刮痧油的制作:香油一瓶,将香油入锅加热后,加入元胡、紫苏叶、红花、川芎、鸡血藤等各10克,文火炼三十分钟即可。
一般,走罐可先走督脉,再走夹脊,然后膀胱经,亦可以膀胱经为主。
10、起罐法:起罐时以左手拿住罐子向一侧稍微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抵住罐边肌肉向下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子即可起下。操作时手法要轻缓,切不可强力硬拔或旋动。
拔罐的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明确临床诊断,根据病情决定拔罐方法(有禁忌症情况忌用)。
(2)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堪用,并一一擦净,按次序排列好。
(3)术前患者必须休息半小时,以消除疲劳和紧张,饭后着小时内或饥饿等均不宜施术。在施术前半小时内禁止吸烟、喝酒,以免发生晕罐。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4)术者施术前要做好手指的消毒。
2、患者体位: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位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用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卧位:适用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侧卧位:适用头、面、侧胸、髋及下肢外侧。
(4)俯伏坐位及坐位:适用于头顶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根据所选拔罐部位的面积大小,患者体质强弱,以及病情而选用大小适宜的玻璃罐、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选出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温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不过要待皮肤干燥后再行拔罐(水煮法、抽气法、蒸气法不在此限)。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5、温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为避免有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上燎烤。温罐时注意只烤其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体温为宜。
6、施术:首先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术前靠近患者身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两种排序:
1、密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厘米,
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有镇静、止痛、消炎之功。又称&刺激法&。
2疏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3~6厘米。
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又称&弱刺激法&。
火罐拔上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如果罐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让空气徐徐进入,入气适度时即应停止,重新扣好。拔罐后病人如感到吸着无力,可起下来再拔一次。如有其它情况,则应予以对症处理。
8、留罐时间:
大罐吸力强,每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每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9、拔罐次数: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日。特殊的罐法依具体情况而定。
10、起罐:用一只手拿住罐子,另一只手按罐口边的皮肤,两手协作,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空气进入不宜太快否则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罐即落下,切不用力起拔,以免损伤皮肤。
11、起罐后处理:一般不需进行处理。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起较大的水泡时,可用消毒针刺破后,涂料以龙胆紫药水,以防感染。拔罐后如针孔出血,则可用干的消毒棉球压迫止血。如局部出血严重,下次不宜在原外再拔。处理完毕后,让病人休息10~20分钟后方可离去。
拔罐疗法之适应与禁忌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
1、风湿痹痛及各种神经麻痹。
2、感冒、痰饮、咳喘。
3、胃脘痛、腹痛、腰背痛、脚气病。
4、痈疽疮疡初起未溃。
拔罐疗法的禁忌症
因全身发热引起的头痛、头目昏重,抽搐
B、高度神经质、狂躁不安不合作者。
C、肌肉瘦削或露骨不平及毛发多之处。
D、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
性紫癜、咯血,以及白血病等。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者。
1、全身高度浮肿者(水肿病)。孕妇腰腹部。
2、皮肤高度过敏者;各种皮肤病及溃疡;施术部位皮肤破损溃烂者;外伤骨折者;或有静脉曲张、癌肿、恶病质、皮肤丧失弹性者。
3、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
4、大血管附近、浅显动脉分布处及疤痕处。
5、醉酒、过饥、过饱、消渴、过度疲劳者。
&施行拔罐时应之注意事项
1、选择肌肉丰满,毛发少的部位拔罐。肌肉瘦削、骨骼凹突不平及毛发多部位不能应用。
2、根据病情和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拔罐方法及选用大小合适口径的罐(或瓶)。病人体位要舒适。
3、操作时仅防烫伤皮肤。点火入罐时动作要敏捷,避免烫伤皮肤,或先于局部涂以凡士林,既能增强吸着力,又能防罐口灼伤皮肤。在点火过程中如发现罐口发烫时,应当换罐;应用闪火法和滴酒法时,防止燃着的棉花掉下;应用架火法时,不要将点燃的火架撞翻;应用蒸汽罐和煮药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和药液,以防引起烫伤。
4、在应用针罐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并防止弯针和折针。
5、在应用刺血拔罐时,刺血工具要严密消毒,出血量要适当。眼区及面颊部不宜采用。体质虚弱、贫血、肿瘤患者、出血性疾患,孕妇、月经期不宜采用此法治疗。
6、在应用走罐时,罐口应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
7、留罐时间不宜太久以免皮肤起泡,引起烫伤,一般以10分钟为宜。如烫伤时,可涂龙胆紫或烫伤膏即可,并防止感染。
8、起罐时手法宜轻缓,以一手抵住罐口边的肌肉,按压一下,使空气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行单向上提或旋转。
9、拔罐后如局部瘀血严重或者疼痛时,可轻轻按摩被拔部位,即可缓解,在局部瘀血现象尚未消退以前,不宜再在原处拔罐。
10、患者如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及时做妥善处理。
拔罐的反应及处理
1、正常反应: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将罐吸附于施治部位由于罐内的负压吸拔作用,局部的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开发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起罐后,或应用闪罐、走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或紫红)皮疹点等,均属拔罐疗法的罐后,治疗效应,待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不需做任何处理。
2、异常反应: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拔罐区异常紧而痛,或有烧灼感受,则应立即拿掉火罐,并检查皮肤有无烫伤,患者是否过度紧张,术者手法是否有误,或罐子吸力是否过大等,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如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它部位。针后拔罐或刺络(刺血)拔罐时,如罐内有大量出血(超过治疗要求的出血量),应立即起罐,并用消毒棉球按住出血点。
注意:如果在行罐的过程中发生晕罐应立刻处理:
晕罐是罐治疗中产生的种特殊情况,与晕针有相似之处,常于行罐中发生,起罐后发作,虽不多见,但不可不防。
晕罐之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呼吸急促,心慌心悸,四肢发凉,伴有冷汗,脉沈细、血压下降;严重者,口唇、指甲青紫,神志昏迷,仆倒在地,二便失禁,脉微细弱欲绝。
晕罐之原因:空腹或过度疲劳、剧吐、大汗之后;心情过于紧张;体质虚弱;手法过重,刺激量大,时间过长,皆可晕罐,甚至形成脱证、闭证。
晕罐之处理:要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服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和并恢复正常;重者则应弄清是脱证还是闭证。脱证则施温炙以固脱回阳,取百会、中极、关元、气海、涌泉,或隔盐灸神阙穴即可恢复;脉细弱欲脱者,应立即采取其它急救措施。
晕罐之预防:术者应注意观察和询问,若大饥大渴,应令进食,稍休息后再做治疗;神情紧张者应做解释,消除顾虑,不可勉强,手法宜轻;术中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处理,防患于未然。
常见病证的拔罐疗法(取穴):
1、流行性感冒:大椎、风门、身柱、肺俞、印堂。
2、头痛:大椎、太阳。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大椎、陶道、身柱、风门、肺俞、膈俞、膻中。
4、支气管哮喘:大椎、大杼、肺俞、身柱、风门、中府。
5、肺炎:大椎、肺俞、身柱、风门。
6、鼻炎:大椎、肺俞、身柱、风门。
7、风疹块:大椎、风门、命门、曲池、委中。
8、痤疮:肺俞、心俞、胃俞、大肠俞、太阳、曲池。
9、胃痛:中脘、脾俞、胃俞、梁丘。
10、呃逆:大杼、肺俞、中脘。
11、腹痛:天枢、中脘、气海。
12、腹泻:天枢、气海、关元、三阴交、脾俞、胃俞。
13、胁痛:疼痛部(阿是) 。
14、腰痛:肾俞、命门、腰俞,外伤致加环跳、委中。
15、肩背痛:天宗、秉风、大椎、身柱、大杼、阿是。
16、腿股痛:肾俞、环跳、血海、阿是。
17、小腿抽筋: 委中、承山、承筋。
18、痛经:气海、中极、关元、肝俞、肾俞、膈俞、三阴交。
19、白带:关元、气海、三阴交。
20、目赤肿痛:太阳。
21、关节扭伤及跌仆损伤:局部。
责任编辑:鸭暖卫生院&&&&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版权所有:临泽县鸭暖乡中心卫生院&&&& &&经络拔罐疗法
经络拔罐疗法
& 拔罐疗法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方便易行,适用于家庭保健,才能广泛流传于民间。近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不仅火罐的质料,拔罐方法均有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应用于腹部减肥,早期效果相当理想和稳定。拔罐疗法具有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对有病理变化的经络、穴位都以气滞血瘀、痰湿、脂肪闭阻不畅为其共同病理基础。对有病理变化经络、穴位或病灶进行拔罐,通过负压的吸引作用,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效应:1、排除邪气:可以将充斥于体表病灶、经络、穴位乃至于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脂肪、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吸引而出,从而使经络得以畅通。2、调整气血:很多疾病发生时,都表现出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流通不畅,血管紧闭,使血液供应减少,或是血管不同程度麻痹,使血流缓慢,代谢产生物不能顺利排除,通过经络穴位皮肤潮红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细胞营养状况改善,血管的紧张度与粘膜的渗透性改变,淋巴循环加速,细胞吞噬作用增强。3、调节神经系统平衡:吸拔刺激皮肤对该部位的神经末稍和毛细胞血管产生调节能量,促使神经系统恢复平衡,令人即刻感到轻松止痛,病情随之好转或痊愈。4、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在实践中观察到,第一次被吸拔的部有瘀血斑,过1-2天后,在该瘀血斑二分之一的表面做第二次吸拔,次日瘀血斑消退极快,甚至完全消退,这个现象表明吸拔刺激能动员吞噬细胞吃掉瘀血。根据这个原理,吸拔人体任何部位都可以激发吞噬作用的加强,有助排出异物。特别消散脂肪结节。(二)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一般离不开三种类型:(1)玻璃罐:系用玻璃制成。优点是质地透明,可清楚地窥测罐内皮肤的瘀血程度,便于掌握起罐时间。缺点是容易破碎。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拔罐用具。(2)竹罐:用坚固的圆竹筒制成。其特点是轻巧价廉,不易跌碎,取材容易,制作方便。缺点是易破裂漏气。至今仍被广泛采纳应用。(3)真空罐:现已运用科学手段制成透明塑料罐,上置活塞,用来抽气。优点是可根据病情需要掌握拔罐松紧,轻巧便于携带,且不需燃烧排气。是今后火罐的发展应用方向。(三)拔罐的方法(1)局部拔罐法:在临床上,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多会以痛的信号报告危机,我们可以在某一个痛的部位拔火罐,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这样处理。(2)神经节段拔罐法:病在体表,例如:膝关节炎、膝关节化脓性炎症,一方面,要吸拔膝关节局部,另一方面还要吸拔罐支配膝关节的神经根部,即腰椎第3-5节和骶椎1-2节。又例如:胸痛、肋间神经痛、胸挫伤,首先需吸拔疼痛部位的神经根部,即胸椎两旁。(3)病变反射区拔罐法:治疗内脏病变亦可广泛的使用拔罐。在内脏病变反射区郁性反映的部位做重点吸拔。另还需要吸拔有病内脏器官的投影部位。(4)内脏神经调节拔罐法:按交神经和富交感神经应区吸拔胸、腰部;所患疾病需提高副交感神经效应时应吸拔颈、骶部。(5)刺络拔罐法:是皮肤针加拔罐的方法,特别适合顽固性的痛点病者的旧患。拔罐的功效真空按摩和淋巴循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而且是顺着各部位的淋巴结进行护理。真空按摩不但可以加速淋巴的局部排泄,同时又可以促进护理部位的循环作用。1、 增加血液与淋巴的流量。2、 由于护理部位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因此对于组织的再生,肌肉内的营养吸收,以及皮下组织的渗透效果都有所帮助。3、 全身使用时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4、 使皮肤发红并增加皮肤角质层的脱落。5、 配合节食可加速屯积脂肪的分解,减轻体重。6、 可减轻由于循环不良或脚部疲劳所引起水肿现象。7、 有助于冻疮的预防。(四)走罐减肥法走罐法是拔罐疗法的一种运用方法。主要是以大号真空拔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减肥膏,借助拔罐原理,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或腹部减肥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走罐法特别适用于腹部痞满胀大的减肥。1、走罐的方法(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或绕脐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腹部以带脉(见图23)、三线九点经穴走罐减肥。或循经过腰部的督脉(见图24)和膀胱经(见图25)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减肥配合治疗。2、注意事项(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减肥膏类的润滑油,一则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三则加强药物作用。(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阻力。(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拔罐。(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5)皮肤过敏或溃疡踊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要注意使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6)起罐时手法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7)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钳色瘀血斑,此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由于留罐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皮肤水泡,小水泡不需处理,但要防止擦破以免发生感染;大水泡可用针刺破,然后用棉球压吸渗出液,绝不能用手去摸,数天后可愈。(8)皮肤干燥时拔罐则易脱落,如用水湿润炎罐边缘,再操作可避免脱落。(9)被吸拔的皮肤常会出现瘀血紫斑,或有轻微触痛,都属正常现象,3-4天后会自然消退。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拔罐疗法是经络消脂减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治疗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又无需特别设备、用具(即使在家里也能找到代用品),治疗时局部仅有局部胀痛感而无针刺时的酸胀与疼痛感,更易为患者接受。(五)拔罐的常见反应1、拔火罐的阳性反应 ——吸拔体征拔火罐能医治某些疾病已是公认的事实,吸拔一方面对人体产生微观影响,还能产生一些宏观影响,有时在吸拔部位出现瘀血斑。临床实践表明,当人体患病后做吸拔,可能还会出现溢血。正常人则没有这种现象。上述对比反映了病人的微循环确有改变。不论是局部病变,内脏病变,远距离病变都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某个特定部位出现微循环障碍。由此得知吸拔者的瘀血或溢血是人体有病的反映,称之为吸拔体征,经过治疗当疾病好转或痊愈时,吸拔体征也随之好转消失。人体很多疾病,特别是患病早期,既无症状,又无体征,如用吸拔体征分析认识疾病所在是很确切的。(1)被吸拔的部位在5分钟内出现吸拔体征时,该部位就是有病部位。(2)有病部位分为局部、驱体部、内脏部。吸拔体征出现在四肢,及没有内脏投影的躯干部,它反映人躯体患病。(3)吸拔体征出现在脊柱两侧,及躯干部内脏投影区时,可以根据病变反射区对照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他资料诊断其内脏疾病。(4)拔火罐可能发生的错误判断,有的人虽然患病,但没有明显的吸拔体征,多见于以下情况:肥胖病人,衰竭病人、贫血病人、老人。(5)可以从吸拔体征的程度判断病人病情轻重,经过治疗后的病人又可以通过吸拔体征判断病情好转或恶化。2、正常反应无论用何种方法将罐吸于体表,由于罐子的负压吸引作用,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症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当然,上述感觉并非全部出现,依个体反应的不同,出现的多寡显隐有别。留罐到一定时间(数分钟-10多分钟),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变呈潮红,紫红色(淤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进行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提示患者湿气证。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提示患瘀血证;皮色不变,触之温者,提示患虚寒证;微痒,或出现皮纹,提示患风证。呈深紫色斑,并且在紫红色的印痕中间常出现黑褐色斑纹者,提示患者肌肉湿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治疗过程中这些印痕或斑纹逐渐减少,则提示病情减轻,好转或痊愈。3、异常反应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甚则晕罐等,均属异常反应。引起异常反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病人心里反应过度;(2)罐子吸力过大;(3)施术时失误,灼伤皮肤,或皮肤本来就有伤口;(4)所涂药物的刺激过强;(5)罐口边缘过薄(指代用罐),或不平滑,有砂粒状样凸起或凹缝,凸痕,或病人皮肤干枯松驰(如老人),加上医者上罐时可能旋转了拔罐,使皮肤出现皱折;(6)吸罐时间过长,局部瘀血形成过多,隆起明显;(7)拔罐的局部有浅在的较大动脉分布(如腹股沟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处),由于吸力的作用,局部软组织紧张,动脉受压而使血运受到影响,于是远端的组织出现缺血,故出现发麻、发冷、疼痛等反应,拔罐时间过长,甚至还会出现组织坏死。(8)晕罐,是指在拔罐的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冒冷汗,甚至昏厥等。引起晕罐的原因大概是:病人因虚弱、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或置罐于禁忌部位等。一般而言,单纯拔罐引起晕罐者极为罕见,只有在施行针罐法时偶有发生。4、异常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在施术过程中,如果出现晕罐现象,切勿惊慌失措,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去枕平卧。把枕头垫于脚下,使成头低高位,同时以指甲缘切按患者人中穴或十宣穴,或用指尖揉按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出冷汗多或冷汗不止者,可用艾条温灸涌泉穴或百会穴。(六)拔罐的时限及疗程拔罐的刺激时限,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或丹痧点为度。其他罐法就应根据病情需要,要求局部出现潮红、丹痧或紫红瘀斑,甚或局部略感胀痛为度,一般需5-20分钟不等。通常是使用大罐者留罐时间短些,使用小罐者留罐时间可长些。以年龄、体质而言,年轻强壮者可留罐时间长些,年老体弱者和儿童宜留罐时间短些。以受术部位而言,软组织丰厚的(如腰背部、臀部等),可留罐时间长些,软组织薄弱部位(如头面部、上肢、胁部等)留罐时间短些。以病情而言,病情轻、麻痹萎缩者,留罐时间可短些;病情重、病情长者,留罐时间可长些。一般而言,拔罐至皮肤潮红为补,紫红瘀黑为泻。(七)起罐方法及局部处理起罐,也称脱罐,是将罐子取下之意。医者一手持罐,稍用力使之向同侧倾斜,另一手的食指或拇指轻轻按压对侧罐口边缘的软组织,使空气缓慢灌入罐内,罐子即可自行脱落。这一操作过程要求缓慢,否则空气罐入太快,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使用气罐起罐时,慢慢压下调节阀,让空气灌入即可,否则也会产生疼痛感觉。起罐后局部常出现水蒸气,可用脱脂棉球抹试;若病人感到局部绷紧或不适,可适当揉按一下;若皮肤干皱,可涂些植物油或凡士林。个别风湿重的患者起罐后常出现一些水泡。水泡的出现主要提示三点:一是患者湿气重;二是拔罐时间长;三是拔罐负压太大。不过水泡的出现最主要是说明患者的湿气重,根据临床经验、患者出现水泡后往往症状缓解更快,但是临床使用还是要注意调节。治疗结束后一般休息5-10分钟才能离开。
发表评论:
馆藏&15457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