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治疗口腔医院院可以做尿结石治疗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临床医学领域候选人
来源: 作者:李富荣 
  临床医学领域:
  1.李富荣
  李富荣,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深圳市干细胞与细胞治疗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深圳市细胞治疗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1962年9月生,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深圳市高层次国家领军人才,深圳市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通过在医学应用科研领域几十年的不懈耕耘,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等18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在细胞治疗和纳米医学领域有诸多开创性成果,包括首次在国际上解决了空间的位阻导致微球不能与细胞充分接触问题等,开发得系列纳米诊断试剂盒和靶向药物赢得业界广泛赞誉,一些项目已在企业产业化。开发的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已完成75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在干细胞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开始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产品和医疗治疗技术,造福于患者。先后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王宾
  王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聘教授,国际DNA疫苗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Human Vaccines
&Immunotherapeutis副主编,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国病毒学》编委会委员,法国Ceva公司科学顾问。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1957年11月生,北京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人类健康的守卫者,长期专注于疫苗和免疫调控反应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30项,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共免疫诱导特异性免疫抑制现象,为新疫苗的研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技术线路,已在人和动物疫苗开发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如新型佐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为乙肝临床治疗新方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显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获得13项美国发明专利、10项中国发明专利。共免疫技术获2012年国际DNA疫苗大会创新奖、2015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
  3.杨永广
  杨永广,吉林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科技部表观遗传药物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传染性疾病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吉林大学(原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生物(免疫)学专业。1961年5月生,吉林市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移植和肿瘤免疫领域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在移植免疫耐受、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和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构建及应用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率先在国内组建人源化动物模型开发及应用团队,创建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平台。近5年率领团队获得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4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700余点,被引用3000多次。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于2015年获得3年滚动资助。
  4.杨倩
  杨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副主任,中国生理学会转化神经科学分会委员、
  全军医学会神经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担任《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等杂志编委。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内科专业。1970年11月生,广西桂平人,教授。
  提名理由
  她在神经生物学领域有着较高的造诣,为病人带来了福音。2009年,她为帕金森发病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并被誉为2009年帕金森研究的两个重要发现之一;首次明确了Drosha作为新的应激反应调节蛋白的重要性,揭示了抑制miRNA产生对调节细胞存活死亡的关键性作用和意义,相关研究结果以第一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于国际顶级权威期刊Molecular
Cell。参加工作以来,共发表SCI论文26篇,影响因子总计186。2014年获第十届陕西青年科技奖,2015年获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5.彭宝淦
  彭宝淦,武警总医院所长、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武警部队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外科系骨外科学专业。(第二军医大学外科系骨外科学专业)1964年5月生,江苏东台人,主任医师。
  提名理由
  他医疗水平高,手术技能好,熟练诊断和治疗脊柱外科方面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并研发多项国内或国际领先的脊柱外科临床新技术。首次研究表明退变的、非突出的椎间盘是致炎的,在此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颈椎病发病的新理论——炎症机制;首次发现并通过病理学证明骨科学上著名的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的局灶性骨坏死;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是纤维环外层撕裂后血管肉芽组织和疼痛神经纤维沿着撕裂的长入。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11部,多篇论文在全国大型学术会议上获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6.桂耀庭
  桂耀庭,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男性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专业。1963年9月生,湖北仙桃人,研究员。
  提名理由
  以创新守护男性健康,他25年一直从事生殖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取得卓越成绩。他专注于精子发生与生精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肾癌和膀胱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两方面的研究,先后在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0项。发表SCI论文116篇,其中,在肾癌和膀胱癌基因组学研究方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论文3篇。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各级科技成果奖9项。
  7.孙喜琢
  孙喜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深圳市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1963年8月生,黑龙江人。
  12345下一页
  提名理由
  他是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更是平民良医。他对复杂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炉火纯青,率先在国内开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绿色通道;首次提出“建立以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为目标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探寻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的“罗湖医改”,力求“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办最富人文关怀的医院”,引起全国广泛关注;推行医养融合、精准医学研究、健康少年行动等。被授予“中国医院优秀院长”“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医改创新贡献奖获得者”荣誉。
  8.孙涛
  孙涛,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宁夏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宁夏科协副主席,宁夏医学会副会长,宁夏神经外科分会主任。首都医学院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业。1957年1月生,河南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既是一名中国的好校长,也是一名出色的神经外科专家。先后承担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最早进行岛叶癫痫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极大促进了国内岛叶癫痫治疗的广泛开展;担任校长后,推行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全力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参与编著专业书籍15部,主编出版著作5部。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贡献奖、宁夏“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杰出人才奖”、王忠城中国神经外科医师成就奖等多项。
  9.李青峰
  李青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整复外科科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上海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1964年10月生,江西吉安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长期以来致力于整复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提出和实践了“应用细胞治疗促进皮肤组织在体牵张生长”“全脸面预构与重建技术”“头面部烧伤修复分类与重建技术”等系列原创思想和技术。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头面部烧伤重建外科》,以及《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等专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主持承担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等3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获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研究成果获2005年、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次,获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
  10.刘春晓
  刘春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腔内泌尿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部专家组委员,EAU-国际泌尿外科咨询委员会分组委员。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57年1月生,山东文登人,主任医师。
  提名理由
  他是泌尿外科患者重获新生的福音。独创了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UERP)技术(世界独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盛誉,被国外学者誉为“Chinese
TURP”,因其精湛的医术,多次应邀到国外进行手术表演,目前已开展经尿道腔内剜除术学习班,接受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学习、交流;自行独创设计了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首先在世界上采用乙状结肠构建新膀胱,至今已施行超过400例,使患者免除背尿袋,恢复正常排尿功能,大大改善了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术后疗效满意,已在国内53个城市80余所医院推广实行;他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完成膀胱癌根治术的专家,施行了全国首例腹腔镜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使我国迈入泌尿外科腹腔镜先进国家的行列。先后获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被广东省泌尿外科学会授予“金枪奖”和“医师奖”。
  11.闻建华
  闻建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药物毒理与放射损伤药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放射医学与环境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山西省毒理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专业。1957年生,江苏盐城人,研究员。
  提名理由
  他长期致力于放射毒理与药物毒理方面的研发工作。近年来先后承担科技部新药重大创制专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率先在山西省获得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GLP资质,填补了山西省空白;并在国内率先进行放射性药物安全评价的GLP增项认证,该资质将补国内空白,同时能够完善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体系;同时在该平台基础上,积极筹建放射性示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该平台对国内药物研发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于2015年12月顺利通过了“药物毒理与放射损伤药物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验收并挂牌;已申报中核集团重点实验室,并正积极筹备“放射毒理与放射性药物安全评价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中核集团科技奖各1项。
  12.冯刚
  冯刚,南充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川北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所长,国际脊柱外科发展学会、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会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四川省医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第三军医大学外科学专业博士,美国佛吉尼亚大学医院骨科博士后。1969年7月生,四川盐亭人,研究员。
  提名理由
  他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创伤反应差异性分子遗传机理的研究,并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疾病生物治疗领域率先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策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建成了川东北地区第一家符合GMP规范和要求的生物治疗中心,并对一系列生物治疗技术进行开发和临床转化,为患者提供了福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4篇,参编专著3部;获得美国关节炎基金会旅行奖励、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担任《西部医学》常务副主编、《川北医学院学报》和《中国医药导报》编委。
  13.周平坤
  周平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军《核辐射损伤医学防护》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毒理学专业。1963年9月生,湖南衡山人,研究员。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提名理由
  他是我国放射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在低剂量和空间辐射生物效应、核辐射致基因组损伤与修复、辐射致癌危害评价等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性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由他领导的科研团队揭示了核辐射致基因组损伤与细胞应答的效应规律及部分机制,实现了低剂量放射损伤生物检测和危害评价的技术突破,发现核辐射致癌远后效应的有效防护措施,率先发展对抗空间辐射损伤的防护药物靶标技术。他的潜心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美国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他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辐射研究杰出贡献奖”。
  14.郑权秀
  郑权秀,天津市西青医院心血管内科科室主任。天津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1972年3月生,辽宁人,主任医师。
  提名理由
  他擅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治疗及主动脉球囊反驳及起搏器治疗等。能熟练完成冠状动脉介入诊治、血管内超声检查和图像解析,对心脏病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参与完成冠状动脉介入诊治3000余例,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约2000例,完成介入治疗600余例,血管内超声检查800余例。曾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及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及CCU、急诊科工作,期间曾在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日本京都市桂病院心脏血管中心、日本丰桥心脏中心进修。先后发表中文、日文论文10余篇。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健康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受到居民广泛认可与欢迎。
  15.张龙江
  张龙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中华放射学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心胸学组组长,江苏省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1976年3月生,陕西泾阳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不仅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医者,还挑起了医学影像学创新研究的重担。先后承担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揭示了肝性脑病认知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为其早期诊断、严重性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无创技术手段;研发了系列CT血管成像(CTA)新技术,提高了重大心脑血管病早期精准诊断水平,提升了CT检查的安全性。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首届青年科学奖等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90篇。
  16.王建六
  王建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学科组组长。任国际妇科癌症学会、国际尿控学会会员,国家外国专家局重点引智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国家卫计委妇科内镜专家小组副组长等职,及多家国外期刊编委。北京大学医学部妇产科学专业。1965年12月生,河南镇平人,教授、主任医师。
  提名理由
  他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率先建立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开展了数项新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显著提高了盆腔脏器脱垂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制定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规范,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临床转化研究,创建盆底3D解剖模型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研究,与大学研究机构强强联合,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补片,并获国家专利。近年来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5项,出版主编专著10部、主译3部;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13项奖励,其中,2015年获得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7.张陈平
  张陈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担任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颌面与头颈肿瘤培训中心主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肿瘤外科与修复重建培训中心主任、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1959年3月出生,江苏盐城人,二级教授。
  提名理由
  他长期致力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杰出成就。先后主持承担上海市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2项。共发表论文313篇,SCI收录42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创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显微外科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在国外举办5次。领衔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18.欧阳晨曦
  欧阳晨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副教授,曾获得德国行医资格。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兼职副所长、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及2本国际医学杂志主编。1972年3月生,广东中山人,副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目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从医生走向创新创业的典范。既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研究转化平台筹建主要负责人,又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领中国高端医疗产业走向自主研发。先后承担或主持国家“973”计划前期预研等7个项目,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层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具有弹性更好、口径更小、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性更好等特点,是目前世界上最细的人造血管,未来有望用于心脏搭桥手术,在国际上开创了人造血管崭新的应用领域。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医学论著2本;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得“中国医疗工业发展与创新大奖”、“中国创业榜样”称号,及中央电视台评选的“青年创业典范奖”。
  19.李逊
  李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医科大学微创新技术与产品转化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7、8届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1956年7月生,广东潮阳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国内最早开展泌尿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专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尿结石现代微创治疗方法,完成经皮肾镜、输尿管镜取石手术超3万例,是世界上完成该项手术最多的医生。先后承担或主持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项目,首创和改进了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效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改变了中国肾结石、尿路结石的大切口手术的治疗现状;国内最早倡办微创外科培训中心——“广医微创”及华南微创培训中心,为全国培养了近3000多名微创外科技术骨干。曾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及三等奖;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泌尿外科“金膀胱镜奖”;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20.李宗芳
  李宗芳,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国际肝胆胰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脾脏功能及脾脏外科学组副组长。西安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专业。1964年1月生,陕西扶风人,教授、主任医师。
  提名理由
  他以科研推动临床,治疗服务千余名患者为宗旨,坚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脾功能亢进及脾脏与其相关疾病研究28年,取得良好疗效。研究阐明脾脏与肝病相互作用及其机制,为深化认识脾脏、开辟脾亢及脾脏相关疾病的新疗法奠定理论依据;证实中药野菊花提取物、黄芩素的抑制肝癌作用,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中药提供重要的实验与理论基础;创建新的PH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栓塞术”,被同行采用并称之为“李宗芳”法。承担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学技术项目19项,发表SCI文章40篇、中文学术文章80篇,主编(译)专著10部。
  21.郑苍尚
  郑苍尚,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深圳大学教授,中山医科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兼职教授,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1956年2月生,甘肃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从事口腔科工作近40年,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组织器官缺损的再造与修复、唇腭裂手术治疗、颌面部整形美容、颌面部创伤的救治以及牙种植技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组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十余年的努力,该科室已连续8年住院量及手术量居深圳市第一,唇腭裂手术质量及数量均为全国前列,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患者和同行的广泛好评。已完成科研课题8项:其中7项深圳市及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荣获微笑列车项目突出贡献天使奖和组织奖、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深圳市首批名医、深圳市十佳医师等称号。
  22.李平
  李平,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日本新泻大学肾脏免疫专业。1956年12月生,河北人,研究员
  提名理由
  她从事中医药研究30余年,针对糖尿病肾病这一国际难题,开展中医药诊治研究,收获显著。发现益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晚期病变,其减少显性蛋白尿作用优于目前西医的一线用药,在40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4部,获各类学术著作奖5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先后获评为国家留学回国先进个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中央机关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国家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等,2011年获“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2015年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3.梁朝朝
  梁朝朝,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副院长、党委书记,泌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安徽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学专业。1964年10月生,安徽舒城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一名长期奋战在泌尿外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将科研、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高超的医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6余项,在前列腺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推广,男性青少年外生殖器疾患的流行病学、实验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为推动省内乃至全国泌尿外科新技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发表专业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安徽省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泌尿外科领域最高奖——“金膀胱镜奖”等多项奖励。
  24.袁正伟
  袁正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卫生部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理事。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1964年11月生,吉林集安人。
  提名理由
  他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守护新生儿健康。他关注常见小儿先天畸形的胚胎发生机制、早期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先天性脊椎裂和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脊髓神经元发育规律、胚胎早期无创诊断和干细胞宫内移植治疗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为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加国家“973”项目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日本武藤医学奖;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被评为中国医科大学优秀专家。
  25.张健
  张健,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心力衰竭中心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1962年9月生,山西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卫生部派出的阜外医院第一个防治SARS专家,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并与同事们协作,成功开展了我国内科首例应用体外膜肺(ECMO)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泵衰竭及心原性休克的病例。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以及I-IV期、PK/PD药物临床试验等国际多中心协作课题。通过“十二五”课题建设我国首个心力衰竭数据平台,与国内同行们联合开展了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被授予“北京市SARS防治工作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京城好医生-金牌好医生”等称号。
  26.高建新
  高建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发生与免疫研究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免疫学专业。1956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教授。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提名理由
  他是肿瘤与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在空肠弯曲菌致病机理、白细胞粘附和迁移、树突状细胞和移植免疫耐受、中枢免疫耐受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细胞体外扩增、肿瘤干细胞和肿瘤免疫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他首次从小鼠脾脏分离培养耐受原性树突状细胞,并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得到证实;首先发现和鉴定癌症干细胞的前体细胞癌前干细胞,并提出新型肿瘤干细胞学说和肿瘤发生发展模型。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名为“元空生命营养素TM”的营养保健代餐食品,各种亚健康病人、慢性病人和肿瘤康复病人服用后都获得保健、康复效果,为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已发表文章77篇,学术专著章节5篇。先后获得中国核工业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
  27.戴虹
  戴虹,北京医院眼科主任。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60年7月生,安徽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是国内早期开展玻璃体治疗的手术者之一,是国内眼底病顶尖知名专家,入选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眼底病专家排行榜。他在国内率先或先期开展多项黄斑病变诊治等工作,与国际同期开展抗血管生成药治疗黄斑变性及其它疾病的应用,是国内首位开展和目前治疗病例数最多的医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十一五”攻关)
子课题等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多次负责和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的眼病诊治和手术,曾被评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优秀专家,是北京医院百年院庆评选的医院十名优秀医生之一,获2014年首届“京城好医生”评选中最高荣誉——“京城金牌好医生”称号。
  28.周学东
  周学东,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院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牙医师学院ICD中国区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1957年4月生,四川人,教授。
  提名理由
  她主要从事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治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较深造诣。先后主持国家“973”前期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她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牙体牙髓病防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建立了两个中国人口腔资源数据库;研发了牙体牙髓病防治关键技术群等。牵头创建和实践了龋病预防适宜技术、根管治疗难度评估标准和诊疗规范。主办继续教育项目班41次,培训基层口腔医师12000人次等,带动6个西部民族地区惠民项目实施。成果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2015年四川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杰出创新人才奖、中国医师奖、国家教学名师奖等荣誉。
  29.刘彥普
  刘彦普,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1956年5月生,山东人,教授。
  提名理由
  凭借扎实的基础理论、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精湛的手术技艺,他勇于攻关高难度手术,创新临床技术,挽救了无数患颌面、骨疾病的病患,临床效果良好,成果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及很高评价。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创新项目、军队“十二五”临床高新重大课题等资助,率先开展颌面高速投射物伤的损伤机制研究;率先开展牵张成骨机理研究和临床新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数字化外科技术应用,并促进技术的迅速普及;率先开展促进组织血管化及组织再生的研究。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
  30.唐北沙
  唐北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退行性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57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在中国本土克隆的第一个致病基因——“人类神经性高频性耳聋致病基因—GJB3基因”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973”计划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病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长江学者奖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10余项。当选首届“湘雅名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1.吕建新
  吕建新,温州医科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高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外科学专业。1963年6月生,浙江人,教授。
  提名理由
  他入选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线粒体疾病等分子生物学检验诊断领域取得诸多科研成果。他聚焦线粒体,开展铁硫簇组装与铁硫蛋白功能调控、细胞代谢重编程与线粒体功能、线粒体病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10部。此外,他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也取得显著成效,获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术组织理事和学术期刊编委。
  上一页12345
对《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临床医学领域候选人》表态
对《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临床医学领域候选人》发表评论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腔医院根管治疗费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