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敷膏玉女煎的功效主治治

大鼠体表感染模型的建立与青敷膏作用机制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大鼠体表感染模型的建立与青敷膏作用机制的研究
【摘要】:1.目的:建立大鼠体表感染动物模型,外敷青敷膏,考察局部组织的急性炎症渗出、白细胞浸润、细菌存留情况以及炎症介质(IL-6,IL-10)释放情况,初步阐明青敷膏对体表感染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2.方法:(1)以Elisabeth Kugelberg胶带剥离模式(the tape-stripping model)制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鼠体表感染炎症模型。(2)选择最佳体表感染大鼠模型,设计青敷膏高、低剂量组(实验组)、莫匹罗星组(对照组)进行动物实验,对各组治疗后局部组织取材,包括真皮、皮下组织、肌层及结缔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半定量考察急性炎症反应程度以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情况等。(评分方法,急性炎症反应:0分,无炎症;1分,轻微的炎症反应;2分,中度炎症反应;3分,重度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浸润:0分,无嗜中性粒细胞浸润;1分,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2分,中等程度嗜中性粒细胞浸润;3分,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单核细胞浸润计分方法同嗜中性粒细胞。)
3.结果: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鼠模型从细菌残留、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金黄色葡萄球菌残留等各项指标相比较均比空白组明显,并且观察出注菌后不同时间段,感染效果也不一样,从造模具体时间来看,造模后第2天的炎症反应最为强烈,我们将其选为用药时间段。对青敷膏的疗效及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研究显示,青敷膏高剂量组在渗出物、炎症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残留以及抑制白介素6、白介素10释放等方面,治疗效果最优。且其作用程度与量效关系成正比。
4.结论:青敷膏具有明显的抗炎、抑制白细胞浸润、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多重作用对于体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其疗效呈明显的量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R-332;R285.5【目录】:
目录5-7中文摘要7-9Abstract9-11前言11-12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17 1 中医外治法概况12-13
1.1 中医外治法的起源12
1.2 中医外用制剂的优点12-13 2 对袓国搭痕的相关认识13-14
2.1 疮疡的病因病机13-14
2.2 疮疡的治疗概况14 3. 西医对体表感染的认识及研究现状14-16
3.1 体表感染的发生15
3.2 体表感染的西医治疗15-16 4. 模型建立方法的选择16-17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17-29 1 大鼠体表感染模型的建立17-23
1.1 实验材料17-18
1.2 实验方法18
1.3 实验结果18-23
1.4 造模成功的讨论23 2 青敷膏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23-29
2.1 实验材料23
2.2 实验方法23-24
2.3 实验结果24-27
2.4 青敷膏作用的讨论27-29第三部分 讨论29-36 1. 大鼠体表感染模型建立的讨论29 2 关于分组与设计理念的讨论29 3 青敷膏的研究总结29-32
3,1 药物组成30-32
3.2 制作工艺32
3.3 用药方法32
3,4 青敷膏的相关临床应用32 4 关于相关炎症指标的选取的讨论32-34
4.1 中性粒细胞的选取33
4.2 单核细胞的选取33-34
4.3 白介素6,白介素10的选取34
4.4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选取34 5. 展望与不足34-36结语36-37参考文献37-39附录39-4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1-42致谢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峰,贾彦竹;[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昌兰芳;[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李宏宇;;[J];江苏中医药;2010年12期
刘再朋;[J];江苏中医;1998年05期
卞丽薇,商国珉;[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03期
杨悦;;[J];吉林医学;2013年23期
张杰;宋政;;[J];山东中医杂志;1989年06期
蔡国良;[J];陕西中医;2004年03期
李曰庆,裴晓华;[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年03期
王德才;李珂;徐晓燕;苏雪慧;;[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成名;刘志宇;朱向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5期
陈蔚辉;;[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胡文兵;;[J];安徽医药;2009年08期
汤佩佩;郭晓芳;白明;苗明三;;[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3期
何旭;;[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1期
林晖;孙炼;孙健;虞洁薇;杨文宏;归玉琼;;[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年01期
李桂蓉;王世平;刘晓春;任红梅;;[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年08期
张宇辉;朱明芳;钟小平;;[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7期
王丽;沈春凤;顾勤华;;[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8期
胡俊青;胡晓;;[J];当代医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庆文;梁秉文;;[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官超云;;[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朱法根;吴皓;郁红礼;史闰均;陶文婷;;[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倩;蔡丽芬;钟国跃;罗维早;王昌华;;[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幺远;潘宇琛;胡艳;甄小芳;;[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夏荃;邓雯;;[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周倩;孙立立;石典花;张泰;袁振海;;[A];中华中医药学会四大怀药与地道药材研究论坛暨中药炮制分会第二届第五次学术会与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荣;[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谢家宝;[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陈绍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刘小莉;[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廉莲;[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梁雅慧;[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宫少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杜鼎;[D];南开大学;2009年
叶盛英;[D];天津大学;2009年
张英;[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志奇;[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永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孔海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黄慧茵;[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王荧荧;[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吴若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可睿;[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邓文娟;[D];暨南大学;2011年
刘增军;[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如意,张建华,王洋,沈莉;[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邓健,徐廷惠,李成琳,范雪莲,叶露,谢蔡华,冉崇丽;[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9期
唐乾利;[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冉启志,李虹,吴绍勇;[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年04期
全丽芳;张忠贤;史桂珍;周富明;;[J];护理与康复;2007年11期
伍新春;[J];湖南中医杂志;1999年05期
,熊文生;[J];湖南中医杂志;2004年05期
李宏宇;戴跃进;张海波;谢成科;;[J];华西药学杂志;1991年01期
陈军华;张静;黄菊九;陈萍;高汉英;;[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01期
刘再朋;[J];江苏中医;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敬来;[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任志强,刘运良,刘丽君,王训凡,郭正科;[J];中国药房;2001年01期
陈杰,王进海,龚均,汪涛,程鹏;[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田新红,李伟,李成文,李增富;[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马骏,朱书秀,王彦春,甘水咏;[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10期
王冰;王宗仁;江山;潘惠娟;;[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8期
徐勤;沈逸萍;许安丽;罗振亮;;[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栗志远;陆国才;袁伯俊;姜华;戴益民;佘佳红;黄矛;;[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04期
商常发;赵芝刚;顾有方;陈会良;李卫民;董策龙;;[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年02期
王毅;林伟;施举红;;[J];中国临床医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柏年;高梅;时丽丽;张恒艾;杜冠华;;[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戴文鑫;吴智勇;;[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邝素娟;邓春玉;张光燕;饶芳;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钱卫民;吴书林;;[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劲;柳启沛;黄宗枝;;[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八期):营养因素与骨髓健康[C];2009年
胡翔;王静;;[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齐伟;曾薇;庞琦;郭艳红;牟娇;冯兵;刘理;叶自林;袁发焕;;[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梁锐;王军波;;[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林小琪;;[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王曦;牛欣;罗致诚;;[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奇 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14年
张天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4年
蓝建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姜澎;[N];文汇报;2009年
万姗姗 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孙国根;[N];光明日报;2014年
孙国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孙国根;[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德明;[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杨少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盖建芳;[D];中南大学;2009年
史敏;[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安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周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张庆红;[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张海峰;[D];山东大学;2007年
常薪霞;[D];复旦大学;2010年
顼红雨;[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宁;[D];山东大学;2008年
王莹;[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邓旭辉;[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夏长青;[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王海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吉星;[D];广东药学院;2010年
曾志;[D];暨南大学;2011年
汪春彦;[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王媛媛;[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徐莉;[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丹毒病的治疗如何根治这总病 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丹毒病的治疗如何根治这总病
来自:湖北省 黄冈 浏览 0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3078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意见建议: 治疗本病主要有药物疗法,饮食疗法等。同时还应及时治疗皮肤、粘膜感染。并充分休息,抬高患肢,限制活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青敷膏外敷。全身应用青霉素,并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应用3~5日,以免丹毒再发。对下肢丹毒,如同时有足癣,应将足癣治好,以避免丹毒复发。还应防止接触性传染。预防:要防止皮肤损伤。一旦发现皮损就应及时进行治疗。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下肢丹毒大多由脚湿气糜烂所引起,所以治疗足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之一。夏秋之交或春冬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应注意自我调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时鲜海货等“发物”,对有丹毒病史者,应避免食用。冬季要保暖,夏季要防蚊虫叮咬。同时要注意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根治丹毒
TA帮助了2989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1105人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这种情况如果确诊是丹毒,建议你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抗感染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溃烂,应该考虑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回答时间:
热门关键词猜你喜欢
百姓导医台 丹毒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发病部位: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简单版】: 

患了痤疮(青春痘),应该常用温水、含硫香皂洗脸,每日洗数次,以减少皮肤的油腻。皮肤的油腻减少,灰尘等脏东西落在皮肤上被粘着的机会亦就减少,这就能效地防止皮脂腺口的堵塞和细菌的继发性感染。另外不要用手挤压痤疮,不用油脂类化妆品,不随便外用油膏,不要用肤氢松、肤乐乳膏、恩肤霜等类固醇激素的外用药膏,否则会引起类固醇激互性痤疮,亦不要用溴、碘类药物,否则会引起疣状丘疹,起增殖性痤疮。要少吃脂肪和糖类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及葱、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和消化不良,这些对减轻痤疮都有一定帮助。 

【完全版】: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粉刺”、“青春痘”。本病原因复杂,机理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皮脂和微生物有关。痤疮极为常见,多见于青春期,男多于女,经过缓慢,30岁以后可减轻或自愈。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 
治疗建议 
◆(1)雪梨芹菜汁:芹菜100克,西红柿1个,雪梨150克,柠檬半个。洗净后同放入果汁机中搅汁,饮用,每日1次。功效清热,润肤。适用于痤疮的辅助治疗。 
◆(2)红萝卜芹菜汁:红萝卜(中等大小)1个,芹菜150克,洋葱1个,洗净后放入搅汁机中搅汁,饮用,每日1次。清热解毒,祛火。可辅助防治痤疮。 
◆(3)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 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 10克~15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4)海藻薏苡仁粥: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液,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 1次,3周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消炎软坚,适用于痤疮。 
◆(5)山楂桃仁粥:山楂、桃仁各9克,荷叶半张,粳米60克。先将前三味煮汤,去渣后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连用30日。适用于痰淤凝结者所致的痤疮。 
◆(6)海带绿豆汤:海带、绿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各药同煮后,去玫瑰花,加红糖食用。每日 1剂,连用30日。适用于防治痤疮。 
◆(7)醋姜木瓜:陈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将3味共放入沙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木瓜、生姜食之。每日1剂,早晚2次吃完。连用7日。对脾胃痰温所致的痤疮有效。 
◆(8)枸杞消炎粥:枸杞子30克,白鸽肉、粳米各100克,细盐、味精、香油各适量。洗净白鸽肉,剁成肉呢。洗净枸杞子和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鸽肉泥及适量水,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细盐、味精、香油,拌匀。每日1剂,分2次食用,5~8剂为1个疗程。具有托毒排邪、养阴润肤、消痈退肿功效。适用于皮肤有感染、脸生粉刺者。 
◆(9)薏苡仁海带双仁粥:薏苡仁15克,枸杞、桃仁各15克,海带、甜杏仁各10克,绿豆20克,粳米50克。将桃仁、甜杏仁用纱布包,水煎取汁,加入薏苡仁、海带末、枸杞子、粳米同煮粥吃。每日2次。具有清热解毒,清火消炎,活血化瘀,养阴润肤功效。适用于防治痤疮。 
◆(10)果菜绿豆饮:取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柠檬、苹果、绿豆各适量。先将绿豆煮30 分钟,滤其汁;将小白菜、芹菜、苦瓜、柿椒、苹果分别洗净切段或块,搅汁,调入绿豆汁,滴入柠檬汁,加蜂蜜调味饮用。每日1~2次。有清热解毒,防治粉刺功效。 
◆(11)果菜防痤汁:取苦瓜、黄瓜、芹菜、梨、橙、菠萝各适量。将苦瓜去籽,菠萝去皮,切块;将黄瓜、芹菜、梨、橙及苦瓜、菠萝同搅汁,调入蜂蜜饮服。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杀菌功效。适用于防治痤疮。 
◆(12)绿豆薏苡仁防痤汤:将绿豆、薏苡仁各25克,山楂10克,洗净,加水500克,泡30分钟后煮开,滚几分钟后即停火,不要揭盖,焖15分钟即可,当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有预防长粉刺和青春疙瘩作用。 

●注意事项 

◆1. 早睡早起,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睡眠。保持患部清洁。不滥用化妆品和药物。 
◆2. 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开水。 
◆3. 树立信心,不忧伤,不苦恼,心情愉快。 

●日常清洁 
◆1.坚持使用暗疮皮肤专用的洗脸皂或洁面剂。不含皂基和酒精的成分,不会对暗疮再造成刺激。 
◆2.不能过度清洁皮肤。因为清洁过度会刺激细胞分泌更多油脂,形成恶性循环。 
◆3.卸妆、洁面必须分别进行,因为只有含油分的卸妆液才能彻底清除同属油性的化妆品。 
◆4.要用专用海绵辅助洗脸,让油腻的皮肤变得清爽。要把洁面液在手心揉搓出泡沫,再用海绵使泡沫增加;把海绵从脖子、嘴巴四周、下巴、脸颊、鼻梁等处顺序轻刷,最后用温水冲走泡沫,再用冷水拍脸。 

●化妆遮盖 
朋友聚会、参加面试,或与新友初次见面,脸上如果有暗疮会觉得很不自然,在这儿告诉你几条锦囊妙计。 

●遮瑕霜 
准备个小号化妆扫,一盒高质量的遮瑕霜,一盒碎粉。 
记住前后顺序: 
1.在暗疮印上扫上遮瑕霜。 
2.用手指把遮瑕霜推开。 
3.用遮瑕扫在突起或高起的部分做修补 
4.扑上与肤色接近的碎粉,一分钟后扫去,这有助于定妆并吸去油分,让效果持久。 

●遮颊小贴士: 
1.不要在正在发炎甚至化脓的暗疮上涂遮瑕霜,暗疮有脓或形成伤口的话,很容易感染细菌,处理不当流出脓水就更糟糕了。 
2.遮瑕扫有利于填补凹凸的疤痕,比用手指涂抹效果更好更服帖。 

●除痘遮瑕笔 
使用除痘遮瑕笔进行遮盖没有后顾之忧,因为除痘遮瑕笔内含抗菌因子,在抗菌治疗的同时,又能进一步治疗并遮盖痘痘,还能与彩妆隔离。使用时用除痘遮瑕笔直接涂在没有化脓发炎的痘痘上面,就能有很好的遮瑕效果。 

●个性化妆 
将单个的、高出皮肤表面的,大而红肿的痘痘作为妆面饰物描画出来,是一种另类的化妆法。首先要用除痘遮瑕笔打底,起到与彩妆隔离的作用。◇如果是嘴角或下巴上的痘痘,可以画成一颗痣。◇如果是脸颊上的痘痘,可以用纹身彩笔画成小图案,活泼而有个性。◇如果长在额头上的痘痘,可以贴上小彩贴或亮片,又炫又酷。 

●从生活起居做起 
1.不用油性化妆品,如含高油分的防晒霜等。 
2.如口部长有痘痘,停止使用含氟牙膏。 
3.痘痘成长期暂时不要吃海鲜、芒果和补品。 
4.避免使用皂基成分的洁面品,以免破坏皮肤的酸性保护膜,使皮肤失去抵抗力,更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产生敏感痘痘。 

●抗痘产品推介: 

★1.VICHY薇姿抗痘瞬间PH4系列--抗痘瞬间洁面口者喱、抗痘瞬间2合1洁肤液、抗痘瞬间日霜、抗痘瞬间遮暇笔、抗痘瞬间贴,是特别针对容易生粉刺的皮肤研制的,其与其他同功效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PH4酸性配方,可以提高产品的抗菌效果,加强其溶解角质的功效,所以能够有效解决造成痤疮的原因之一:角化过度和细菌增殖,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炎症的消退,疏通毛孔的阻塞,使痤疮性皮肤的烦恼明显减少。 
★2.ORLANE平衡油脂系列--清新洗颜蜜、收敛平衡水、去油纯净乳液、油脂平衡凝露、平衡洁肤面膜、控痘胶,有去油除痘专家之称,是专门针对因多油导致毛孔阻塞的人士研制的。该产品系列从清洁到调理油脂分泌入手,具有预防痤疮产生的作用。 
★3.纪梵希油性及混合性保养品系列--洁肤凝胶、皮脂调节润滑液、皮脂调节日霜,针对皮肤分泌较多或过多,经常造成肌肤不干净、红肿、毛孔粗大、易生痤疮、肤色暗沉及不易上妆的问题肌肤研制,此系列含植物 性皮脂调节复合素成份,可以使油性及混合性肌肤也能光彩健康,是成熟之&痘&的劲敌。
已有答案 (2)
芦荟,多有效的
中药外治,利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灵活多样的剂型,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更可与中医经络按摩、物理疗法结合,促使中药有效成分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提高疗效。中药外治法形式多样,包括中药洗剂、中药熨法、散剂、面膜、酊剂、软膏或糊剂、中药熏蒸、凝胶、乳剂或霜剂。
“白地蛇洗剂”:蛇床子、地肤子、白蒺藜各15g,白矾6g。水煎取汁200ml,分别于早晚洗患痤疮部位。21日为1个疗程。结合中药内服,治疗128例患者中治愈39例(30.47%),基本治愈27例(21.09%),显效26例(20.31%),有效30例(23.44%),无效6例(4.69%)。
应用中药熨法:用白花蛇舌草50g,栀子15g,黄芩15g,黄柏15g,当归15g,白芷15g,苡仁20g,杏仁5g,生杷叶15g。干燥研末、充分混合过120目筛,给患者用奥桑喷雾,顺肌肉走行及穴位按摩15min,对粉刺、脓疮、囊肿用痤疮针轻挑,取上药50g,用温水调匀敷于面部,然后用医用石膏300g以40℃左右水调和敷于中药之上30min后取下,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54例患者全部有效。熨法除温热作用对皮部和腧穴的刺激外,药物本身也对皮部和腧穴有着物理刺激作用和药理效应作用,并通过经络运行直达病所,或影响脏腑功能,调节脏腑之偏盛偏衰,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自制“复方珍珠粉散”。用大黄、白芷、白及等量烘干研成细末加等量珍珠层粉装袋备用。治疗方法:温水洗脸除去表面灰尘和过多油脂。痤疮针挑去粉刺、脓疱等脓液、脂栓,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取蒸馏水加少许醋将30~60g“复方珍珠粉”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45~60min后除去,并用温水洗净,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结合内服汤药,136例患者中有效133例。
用大黄、大青叶、金银花、黄芩、黄柏、石膏等量,洗净烘干,研细,过100目筛制成面膜,装瓶备用。操作方法:给患者洁面后,应用台湾产KT-3678四功能综合美容仪、蒸汽离子美容机蒸面,喷雾5min,清除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头,用高调波电疗1~2min(针对创面),取适量上述面膜,加少许淀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面部,40min后清洗,轻者每周1次,重者每周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并用内调法,治疗总有效率96.48%。
自拟痤疮酊Ⅰ号(丹参、连翘、栀子、黄芩等组成)100ml加氯霉素2.5g外用,每日2次,主治丘疹形痤疮。痤疮酊Ⅱ号(丹参、连翘、海藻、昆布、浙贝等组成)100ml加氯霉素2.5g外用,每日2次,主治结节、囊肿性痤疮。痤疮散(丹参、连翘、冰片、枯矾等组成)适量外敷患处,主治脓疱性痤疮,有效率96%。
青敷膏:大黄、姜黄、黄柏各250g,白及180g,白芷、赤芍、花粉、青黛、甘草各120g共研细末,用饴糖调成糊状,将药膏夹入二薄棉纸中、敷于病变部位,每晚敷之,晨揭除。疗程最短3天,最长6周。治疗有效率96.6%。
用鱼腥草、白花蛇舌草、茵陈、虎杖各15g,连翘、生黄芩各9g,焦山栀6g,生大黄3g,牡丹皮6g,生甘草5g。采用用中药熏蒸自控治疗器加入上述诸药,浸泡30min后,加热至压力达25~50kPa时放冷气,待药蒸汽喷出后,气嘴对准面部患处,保持距离(约20cm左右,以患者感受不烫为适宜),连续熏蒸30min,每天1次,6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总有效率84%。
外涂“粉刺灵凝胶”[处方大黄、丹参、虎杖、卡泊姆(940)],制作方法:中药煎煮,提取过滤,按凝胶制备工艺制备成凝胶。每天中午、晚上洁面后,将凝胶涂于患部皮疹上。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81.53%。
  此法以经络、脏腑学说为根基,通过对腧穴、经络的针刺调治,来调补阴阳气血、泻实补虚,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以及经济简便等优点,系临床治疗痤疮的较佳方法之一。其中包括毫针疗法、耳针及耳穴压豆疗法、火针疗法、穴位埋针。
采用毫针法:取曲池、足三里、气海为主穴。均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隔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同时配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中药口服。共收治81例,治愈70例,占86.4%,显效11例,占13.6%,总有效率为100%。
刘氏[10]
用耳针剂耳穴压豆疗法。其痤疮分三型,肺经郁热型60例,取肺、大肠、内分泌、热穴、面颊、神门;脾胃湿热型50例,取胃、肺、脾、内分泌、三焦、神门;肝经郁热型70例,取肝、胆、肺、内分泌、神门、热穴,在耳穴上压豆、点刺,放血并配合梅花针局部叩刺,共收治180例,痊愈136例,占75.56%;显效28例,占15.58%;有效10例,占5.56%;无效6例,占3.33%,总有效率96.67%。
杨氏[11]
火针法治疗。取大椎、肺俞、膈俞,用火针每穴刺入0.5cm深,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子宫、皮质下、内分泌、胃、肺等穴,共收治106例,结果全部有效。
包氏[12]
用穴位埋针治疗痤疮。取穴:灵台透至阳,背部压痛点(以右手拇指指腹在患者背部C7~T5棘突之间按压疼痛最明显处)。刺法:患者反骑于椅子上,在自然光线下暴露背部。针具与腧穴处常规消毒后,将针纵行刺入皮下,并活动周围皮肤,无刺痛后,用胶布固定,留针1~3天。一般每周埋针1~2次,休息2天后再埋针,共治疗4周。治疗有效率100%。
  此法依据“血实而决之”、“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采用放血以治其快速清热泻火,消肿止痛;并结合经络学说取穴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运行气血、清热泻火以治其本,通过标本兼治,不但疗效显著,又无副作用,是当前治疗痤疮的较佳方法之一。
  任氏[13]用腧穴点刺放血治疗痤疮,主穴:大椎穴、T3~7夹脊穴,背俞穴(肺俞、心俞、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大肠俞),辨证分型配穴:肺热肠燥配少商、商阳、合谷、曲池、肺俞、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脾胃湿热配内庭、隐白、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合谷、脾俞、胃俞;肝郁化火(冲任失调)配行间、太冲、少冲、三阴交、气海、关元、通里、合谷、肝俞、胆俞;另取患区局部围刺,结果总有效率达100%。
  挑治法,临床常用深入皮下挑断白色纤维的针法,亦有皮部经络挑治的针法。中医学认为十二经脉在体表均有一定分区即十二皮部,而疾病的传变也是由皮部经络脉,经脉入脏腑的,若刺激皮部经穴,同样经过这个途径可起到疏经通络,协调整体阴阳的作用,而达治疗目的。
  冯氏[14]刺背部粉刺点,针灸并用治疗痤疮200例,经治疗4~12次后,治愈172例,占86%;显效22例,占11%;无效6例,占3%,粉刺点在背部脊椎两侧至腋后线范围内,似丘疹样,但不高于皮肤表面,如针帽大小,多有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压之不褪色。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斜刺入粉刺点底部约1mm深,迅速将针向上一挑,使疹点翻起,挑断皮下纤维组织,用双手拇食指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用干棉球擦净血迹。针灸选取肺俞、心俞、合谷、鱼际、曲池、血海、肺俞、心俞用泻法,其他用平补平泻,每次选4~5穴,也可灸拳尖穴。
  石氏[15]肺、内分泌、大肠、子宫、面颊区为主穴,血热配小肠;湿盛配肾上腺;在穴位上用手术刀割治后,用消毒牙签挑取香胡散如火柴头大小,在穴位上,用小胶布固定伤口。隔日或隔2日1次,两耳轮换,10次1个疗程,共收治405例,痊愈304例,占67.5%;显效140例,占30%;无效6例,占1.3%,总有效率97.7%。
刺络拔罐疗法
  马氏[16]用大椎穴三棱针刺血,自然流2~3滴后,拔罐出血2~4ml,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共收治102例,痊愈53例,占52%,有效49例,占48%,全部有效。
  魏氏[17]用耳尖放血加自血疗法治疗结节性、囊疱性痤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抽取患者自身血3ml,立即注入足三里穴。6天1次,4次1个疗程,2~3个疗程后,20例中,痊愈9例,占45%;显效7例,占35%;有效3例,占15%;无效1例,占5%,总有效率95%。
耳穴冷冻疗法
  崔氏[18]收治的239例患者分成四组,其中疗效最好的一组取穴为:轮1、轮2,加肺、****(卵巢)、内分泌、面颊区四穴中的任意1个,共3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自制的直径为1.5mm铜质冷冻头浸足液氮,立即按压所选的穴位,每穴4~5s,每次选左右相同的耳穴2~3个,每周1个,共4次。80例中,痊愈10例,显效21例,好转3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
  潘氏[19]取双侧曲池穴各注射鱼腥草注射液1ml,2天1次。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有效率87.5%。
也可以采用专门的祛痘药物,如天健痘立净外涂,一般10-30天可以恢复,吸收比较好!对于比较严重的建议采用外用+口服的方法,这样更彻底一些!
相关问题略懂社热议相关搜索
问问青春版,什么都略懂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女煎的功效主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