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血透室医生县级之间的调动上岗证职业助理能去考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血透室专科 医生理论考试.文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血透室专科 医生理论考试.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罗& 钰(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 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 总结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危害常见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认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采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
【关键词】血透室&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血透室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血透室工作的特殊性,血透室护士常常暴露在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如频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各种化学消毒剂的频繁使用,意外针刺伤,噪音、有害气味等。随时威胁着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如何避免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有效做好职业防护,减少职业损伤,是血透室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结合本院的情况对血透室护士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讨论如下。
&&&&&&& 1& 危害因素
&&&&&&& 1.1 生物性因素
&&&&&&& 血透室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每天都频繁近距离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病原微生物,有可能被患者的血液、体液飞溅污染眼睛或破损的皮肤粘膜等。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或处理突发意外时,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或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感染血液传染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的机率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1]。同时,血透机的电器污染,造成大量的螨虫滋生,也直接威胁着血透室护士的身体健康。螨虫可引发过敏性哮喘、鼻炎、湿疹等变态反应。
&&&&&&& 1.2& 化学性因素
&&&&&&& 1.2.1&& 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血透室护士每天接触、吸入各种挥发性化学消毒剂的刺激。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有一定危害,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过敏性皮炎、鼻炎、湿疹、哮喘及血液病、甚至致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伦拿林、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冰醋酸、柠檬酸、戊二醛、甲醛等,还有紫外线、臭氧等消毒因子对皮肤及呼吸道的刺激。
&&&&&&& 1.2.2& 有害气味对血透室护士的危害
&&&&&&& 由于长期血透病人的特殊性,病人体内有毒的代谢性废物(尿素、肌酐、胍类等)经过透析治疗由机器的排水管口排出,会散发出刺鼻的氨臭味,污染空气。长期接触,对人的呼吸道、胃肠道、皮肤都存在一定不良影响。
&&&&&&& 1.3&& 物理性因素
&&&&&&& 1.3.1 锐器损伤
&&&&&&& 血透室护士在执行治疗、护理时,随时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针具及锐器意外刺伤,而感染血源性疾病。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1.8%。目前已证实,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存在双向传播,如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而且还会成为传播的媒介。
&&&&&&& 1.3.2& 噪音
&&&&&&& 血透室环境相对封闭,机器多且较集中,程序电脑化敏感度高,透析机在工作中会经常发出各种无法预料的报警声和病人出现并发症时发出的呻吟声,这些噪声给护士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的应激反应。表现为焦虑、恐惧、烦躁、头痛、失眠、心理疲劳等症状,长期以往,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危害护士身心健康。
&&&&&&& 1.4& 心理性因素
&&&&&&& 由于护理人员编制普遍不足,血透室急、重病人多,护士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机器报警的噪音、消毒剂及有害气味的刺激,均产生不良心境。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迅速掌握各项新技术、新观点等,加上高难度的动、静脉穿刺,给护士造成强烈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引起失眠、焦虑、忧郁等症状。此外,锐器伤对受伤者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影响。
&&&&&&& 2& 防护措施
&&&&&&& 2.1& 生物性因素防护
&&&&&&& 2.1.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防护习惯,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及制度,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安全。
①养成经常洗手和随时戴手套的习惯,操作完毕、脱手套后,必须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接触病人的手套应一人一更换,有污染和破损时,注意随时更换。②护士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必须要戴手套和防护口罩。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被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及身体时,应戴外科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必要时穿防水隔离衣或围裙。如被患者血液、体液不慎飞溅眼中时,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部,并使用抗菌素眼药水滴眼。③护士每天做好自检,手部皮肤有破损者,不安排在阳性工作区,伤口包扎后戴好手套,进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被一个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手套时,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减少50%[2]。④工作服被血液污染时,用3%过氧化氢液消毒并除去血渍[3]。血透室床单、被套一人一用,换下污染的床单、被服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再送洗衣房清洗,减少交叉感染。血透机每天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表面有血液污染时,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后,再用70%乙醇湿布擦拭。并定期清洁机器排风口,做好机器内部除尘工作,减少螨虫滋生。
&&&&&&& 2.1.2& 建立健康档案
&&&&&&& 每半年体检一次,定期预防接种,提高工作人员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凡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护人员,应按规定暂时或永久调离。
&&&&&&& 2.2& 化学性因素防护
&&&&&&& 2.2.1& 血透室护士常年接触化学消毒剂,必须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注意事项、规范配制、合理使用。科内应设有紧急眼部冲洗水龙头。护士在配制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液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手套,做到现配现用,盛装的容器加盖密闭,防止溅溢。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使用后及时将盖盖上,降低空气中消毒液浓度对皮肤、呼吸道的刺激。配制时如不慎溅到眼睛、皮肤上,应快速在紧急眼部冲洗水龙头和流动水下反复冲洗,再请相关医生处理。
&&&&&&& 2.2.2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完善排污系统。定期对透析机的排水管路检查、更换、固定,保证出水排放畅通,无堵塞外漏。机器排水管与排污下水道衔接口端应加盖、密闭。减少患者代谢性有害气味弥散造成空气污染。每天做好空气消毒工作。
&&&&&&& 2.3& 物理性因素防护
&&&&&&& 2.3.1& 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预防针刺伤
&&&&&&& 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内瘘穿刺针应统一放入耐刺、防渗漏、加盖的利器盒中,不能混在透析管路中,集中送指定地点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用过的针头再回套上针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和分离污染过的针头,注射器,在进行针帽罩回针头等高危操作时,应采用较为安全的单手套针头罩法。
&&&&&&& 2.3.2& 正确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
&&&&&&& 一旦发生锐器划伤或意外针刺伤,应迅速脱去手套&挤压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出血液)&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伤口&消毒(2%碘酒、75%酒精)&包扎好刺伤部位&报告&做好锐器刺伤登记制度&抽血做相关病毒血清检查&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并通知院感科备案&定期随防观察。
&&&&&&& 2.3.3& 减轻噪音的影响
&&&&&&&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各种类型血透机的正确操作流程,防止因操作失误而引起的机器报警。熟知机器常见报警的正确处理方法,并做好记录和交班。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设备仪器随时处于完好的功能状态。透析中,护士经常查看机器运转情况及各参数的变化。随时巡视病人,保持透析器及血路管通畅无堵塞、扭曲、受压、松脱等,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透析并发症,减少机器报警。
&&&&&&& 2.4& 心理性因素防护
&&&&&&& 科学管理,弹性排班,适当调整工作强度,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尽量增加患者与护士的相对固定性。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丰富血透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最佳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者给护士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职业紧张及心理压力,发挥最佳运转水平。护士出现心理问题时,多与人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从而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 3& 小结
&&&&&&& 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影响健康的多种因素,首先要从观念上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防护习惯。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制度,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确保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同时加强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培养,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血透室护士。
&&&&&&&&&&&&&&& 参 考 文 献
[1]徐荣贵.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和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717-718.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423.
[3]吕晓玲,夏秋江.ICU护士的职业损伤及管理.中华护理杂志,):650-651.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肯定是助产士工资高啦~根本就不同等级~!!
助产士~属于中级医务人员~!!要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的工作~当然也比较辛苦~!!
我报了自考但是说实话学不到东西,就是考试前一个星期发点资料.有点后悔报了.呵呵我还是在读大专生没工作经验不知道怎么帮你.我觉得做销售虽然辛苦但是以你的条件应该会...
估计被作废了已经
答: 我院是卫生局直属审批的腋臭专科医院,一般收费,采用韩国NM汗腺定位消融术是国内唯一有专利的腋臭手术技术,该技术摒弃了传统的传统术和普通微创术的...
大家还关注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血透室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达标的工作体会
热度1票&&浏览882次
时间:日 14:11
[摘要]& 根据《江西省血液净化评分标准》,南昌市第三顺利通过该次三甲医院检查。通过此次评审阐述本科如何做好达标工作,即科室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对血透室重点环节的监控,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促进血透室的规范、持续发展。本研究在此浅谈一些心得,与同行一起学习。[关键词]& 血透室;;等级评审南昌市第三医院是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日5个专科接受江西省医疗服务检查,血透室是迎检的专科之一。笔者作为血透室护理人员,参与了此次三甲评审的全过程,现浅谈本人的经验与体会。1& 江西省三级综合性医院血透室建设与评价标准评审分为一类指标(准入指标)及二类指标(评价指标)。一类指标包括:血透室规模;设有独立肾内科;拥有独立的肾脏病专科医师队伍。其中有1项不符合者停止血液透析业务,本院透析室达到准入标准。二类指标(评价指标),血透室分值为100分,现就二类指标涉及的内容具体。2& 血透室人员配备(10 分)根据2010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及三级综合性医院血透室质量控制评估细则,对透析室各层级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定,定期培训记录等进行相关检查。本科工程师规范化培训未达标。透析室工程师需经过该专业3个月规范化培训,包含血液透析原理,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构造,透析器功能及清除率,透析用水、透析液监测等专科知识,本科仅对工程师进行透析机及水处理设备构造,日常维护,机械维修等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不全面。针对工程师培训内容的不足,本科将专科内容分阶段性对工程师进行培训并考核。3& 血透室的布局(10 分)血透室的布局分为:通道设置(三通道),候诊室,更衣室,接诊区,室,室,水处理室,透析耗材库房,透析液配制室或储藏室,复用间,污物处置间,医护办公室,工作人员生活间,阴性透析间和隔离透析间等区域。在该次检查中,部分透析耗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存放未达标。分析:下一班透析耗材在准备过程中,直接在透析室存放2~3小时且未分区放置,违反专区专物专用原则。为此,本科将备用透析耗材暂放在治疗室内,待医生接诊患者后,各个区的责任护士将耗材用物篓摆放在相应的机器上备用。4& 透析设备及透析相关材料要求(3 分)(1)使用中的每台透析机应有独立档案:运行情况,消毒记录,维修记录,定期效验记录。(2)透析耗材的准入: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产品合格证等三证齐全的合法销售商提供。(3)水处理系统:①必须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允许销售的血液净化专用品牌。②系统至少包括沙滤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离子交换装置和反渗装置,反渗水供应管路不应有开放式储水箱,防止二次污染。③建立完整的水处理系统档案:运行情况,冲洗记录,消毒记录及维修记录等。(4)信息化设备:至少配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本科在该项目达到标准。5& 血透室的消毒隔离制度(38 分)5.1& 基本要求& (1)每个治疗区需配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物品或设备,速干手消毒剂;(2)隔离区使用的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等应专用,指定地方放置并有明确标识。5.2& 人员管理& (1)患者进入透析室时需更换病号服及拖鞋,床上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2)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工作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及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3)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护阴性区和隔离区的患者,所用物品均在该区域内使用。5.3& 环境消毒卫生学监测& 血透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Ⅲ类环境卫生标准。血透室的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每班患者前后开窗通风30min,物体表面细菌培养<10cfu/cm2,空气细菌培养﹤500cfu/cm2,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10cfu/cm2,每月监测1次。5.4& 传染性疾病监测5.4.1& 患者方面监测& (1)首次在本中心透析及外院转入患者必须在第0、3、6个月查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病原学检查;(2)接受过血液制品输注的患者,必须在输血后的第3、6个月上述指标;(3)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须每半年复查1次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病原学检查。5.4.2& 工作人员方面监测& 血透室的工作人员应每年检查1次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对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阴性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上述检查应有详细的资料备查及登记记录。5.5& 血透室设备的维护制度& 透析机:(1)每班治疗结束后必须消毒透析机内部管路,采用热消毒或化学消毒。透析机外部使用500ppm/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2)水处理系统的冲洗与消毒:①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设备:沙滤罐、活性炭罐每周至少冲洗2~3次,至少每周监测余氯1次(<0.5mg/L)并记录,每年更换填充物1次;软化树脂罐必须加盐达到饱和状态,再生1次/2d,每周至少监测水硬度1次(﹤17ppm)并记录,交换树脂至少1次/2年。精密过滤器每2~3月更换1次。②反渗机的消毒与冲洗:至少每6个月消毒1次(采用随机推荐的规范消毒方式),如行化学消毒,必须进行消毒液残留物浓度监测,每天监测并记录反渗水电导度(<10us/cm)至少1次,反渗膜至少每3年更换1次。③密闭储水罐和供水管路的消毒与冲洗:每月消毒1次并记录(采用随机推荐的规范消毒方式),如行化学消毒,必须进行消毒液残留物浓度监测。每月在反渗水末端留取标本监测细菌培养(细菌菌落化学污染物测定<100cfu/mL),每3个月在同一部位留取标本监测内毒素(内毒素<1E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上述指标1次,每年监测1次化学污染物的浓度(2004年AMMI标准)。5.6& 透析废水与废物的处理制度& (1)透析废水必须排入医院医疗污水系统,集中消毒处理;(2)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医疗废物离开透析室必须规范转运并有交接记录。5.7&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与应急预案& 本科在该项目达到标准。6& 透析液质量控制(8 分)&(1)本室的透析液由生产厂家配制成成品直接投入使用,存放在符合Ⅲ类环境的库房中,按先进先出原则并在有效期内使用;(2)透析液的质量监测: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入口处取样监测透析液溶质浓度,1次/月;在同一部位监测透析液细菌,细菌菌落<100cfu/mL者合格;在同一部位监测透析液内毒素浓度,内毒素<1EU/mL者合格,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上述指标1次。本科在该项目达到标准。7& 透析器重复(5 分)&2012年,江西省集中招标采购血透耗材,在全省范围内为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治疗,降低了医院救治成本,故本科使用一次性透析器。8& 血透室规章制度(26 分)(1)各级工作人员岗位职责;(2)医疗制度;(3)护理制度;(4)各种规范操作流程;(5)透析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6)透析质量管理制度:①每月至少1次的质控会议制度,内容涉及医疗、护理、院感等相关环节的经验、教训及整改措施。②透析充分性评估,每位患者每月1次。除外评估患者自我感觉及临床表现,溶质清除的充分性评估指标包括基本指标(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酸碱平衡、干体重)及根据尿素动力学模型提出透析是否充分的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平均时间尿素值TACurea、蛋白分解率PCR等),Kt/V被认为是透析充分性最佳指标[1]。2006年NKF/DOQI指南推荐对于一般透析人群,充分透析最低剂量(但不是最佳剂量),残余肾功能<2mL/(min·1.73m2)透析患者,治疗时间不少于5h,单室sKt/v≥1.2,URR≥65%[2]。由于患者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江西省血透室总体很难做到充分收集检查资料,通过计算Kt/V值评估患者透析充分性,检查人员就此项没有做更高的要求[3];(7)患者管理相关制度:建立患者实名制管理并按要求上传至卫生部血液净化登记网站[4];(8)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各级医生、护士及工程师岗位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制度[5]。通过该次三甲评审,完善了血透室硬件设施,提高血透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巩固专科知识水平,强化了安全服务意识。血透室的三甲等级评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你所写的,记你所做的。它要求科室每位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透析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这样一条主旋律进行,加强透析室规范化管理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3]。参考文献[1]&关广聚.临床血液净化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6.[2]&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Hemodialysis adequacy[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uppl 1)S6-90.[3]&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4]&朱丽,徐晔,顾雪莲,等.行动学习法在血透室在职护士继续教育中的[J].医临床研究,):50-52.[5]&孙文娟.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探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90.[6]&顾艳.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95.[7]&向玉贵.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效果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109-110.[8]&李慧芳.基层医院血透室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385.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3 (1次打分)
慧聪行业联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生上岗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