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题目,求解

高中数学选择题10大解法(含实例分析)欢迎光临经典语录网
位置:>>>>高中数学选择题10大解法(含实例分析)高中数学选择题10大解法(含实例分析)1.特值检验法: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例:△abc的三个顶点在椭圆4x2+5y2=6上,其中a、b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设直线ac的斜率k1,直线bc的斜率k2,则k1k2的值为
a.-5/4b.-4/5c.4/5d.2√5/5
解析:因为要求k1k2的值,由题干暗示可知道k1k2的值为定值。题中没有给定a、b、c三点的具体位置,因为是选择题,我们没有必要去求解,通过简单的画图,就可取最容易计算的值,不妨令a、b分别为椭圆的长轴上的两个顶点,c为椭圆的短轴上的一个顶点,这样直接确认交点,可将问题简单化,由此可得,故选b.
2.极端性原则: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剔除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
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5.递推归纳法:
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顺推破解法:
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例:银行计划将某资金给项目m和n投资一年,其中40%的资金给项目m,60%的资金给项目n,项目m能获得10%的年利润,项目n能获得35%的年利润,年终银行必须回笼资金,同时按一定的回扣率支付给储户。为了使银行年利润不小于给m、n总投资的10%而不大于总投资的15%,则给储户回扣率最小值为()
a.5%b.10%c.15%d.20%
解析:设共有资金为α,储户回扣率χ,由题意得解出0.1α≤0.1&0.4α+0.35&0.6α-χα≤0.15α
解出0.1≤χ≤0.15,故应选b.
7.逆推验证法(代答案入题干验证法):
将选择支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择支而得出正确选择支的方法。
例:设集合m和n都是正整数集合n*,映射f:m→把集合m中的元素n映射到集合n中的元素2n+n,则在映射f下,象37的原象是()
a.3 b.4 c.5 d.6
8.正难则反法:
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择支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9.特征分析法:
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例:256-1可能被120和130之间的两个数所整除,这两个数是:
a.123,125b.125,127c.127,129d.125,127
解析:初中的平方差公式,由256-1=(228+1)(228-1)=(228+1)(214+1)(27+1)(27-1)=(228+1)(214+1)&129&127,故选c.
10.估值选择法:
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总结:高考中的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例如:估值选择法、特值检验法、顺推破解法、数形结合法、特征分析法、逆推验证法等都是常用的解法。解题时还应特别注意: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求解时对照选择支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快速选择、正确作答的基本前提。(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优质学习视频、学习方法,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名师网(zgmshi)分享好的学习方法,观看免费学习视频(邀请码21359),传授家庭教育经验,寻找优秀资深教师,尽在名师网!希望本文高中数学选择题10大解法(含实例分析)能帮到你。上一篇:下一篇:高中高中数学数学选择选择题解法实例分析本文相关搜索网友推荐的经典语句每日推荐美文最新发布的语录范文栏目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策略(以哲学为例)(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1。因而,看到试题后,认真阅读,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再看题肢的设问,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4.排异(是否与题意相关)。-----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内涵外延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高考单项选择题不少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要好中选好,矮中比高。
5、总之,解选择题要做到以下四项原则:
(1)直接性原则: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见练习册25页第3题)
(2)整体性原则: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适用于单项选择题,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见下面例1)
(3)根本性原则: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见练习册第56页第7题)
(4)逻辑性原则: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解决问题。
6、选择题解题的基本方法:对题肢要做到“四取八舍”
“取”必须符合四个原则:正确性、必然性、一致性、直接性
“舍”要做到“八不选”:
(1)题肢表述有误不选(正向选择题)&&&
(2)肢干不符不选&&
(3)因果相悖不选
(4)肢干范围不符不选&&
(6)反向选择正确不选&&
(7)间接联系(即二级延伸)不选
(8)表述绝对化一般不选
1、(抓住立意)在当代,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已经超出了本民族和一国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都离不开别国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实践具有(&&&&&
A.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性&
2、(抓住中心意思)央视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自开播以来,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体会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中国美食的特有气质,从而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上述材料对中华饮食文化特质的分析( &&&  )
A.体现了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C.体现了系统与要素的统一&&&&&&&&&&&&&& D.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抓住中心意思)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积极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A.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
4、(抓关键字)“一路一带”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推动的重要战略——所谓“一路”是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将进入海洋、拥抱海洋,多方向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系;所谓“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和西欧。“一路一带”将会让中国与各国联系更为密切,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说明:(&&&&&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B.要抓住时机,促进质的飞跃
C.&&&&&&&&&&&
中国古代无数美的诗篇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诗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上述诗句能反映景随情迁的心境,从哲上看其原因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6、(排异,抓住中心立意)“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都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 &&&&&&&&&&&&&&②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在动物世界中,“小个子”并不等于“弱者”。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能合力把一匹大斑马吃掉。有人将经济领域中分工协作模式形象地比喻成“小狗经济”,这种经济模式能够大幅度削减管理成本和内部消耗。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用整体的发展带动局部的发展&&&&&&&&&&& B.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
C.要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2.30年前,父母亲朋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上世纪90年代,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中总有一款适合离别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通讯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3.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馏”,茅台酒的生产周期始于每年的重阳,止于第二年重阳,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而且还要窖存5年。这个酿造工艺表明( &  )
①有了量变就会有质变 &&&&&&&&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处理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如果我们使用“百度知道”搜索古代人物的小传,常可以发现旁边会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 B.①④&&&&&&&& C.③④&&& &&&&&&&& D.②③
6.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7.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 &&&&&&&&B& &&&&&&&&C& &&&&&D
&& C.真理总是在辩证否定中不断超越自身,实现发展
D.认识只有经过多元标准检验才能证明其真理性
9.下列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0.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某省开展了“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大批编辑、作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这说明( &&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深入群众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D.主观与客观应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看下面漫画《鱼什么时候来是鱼的事》。钓鱼者的态度( &&
A.否认了事物的客观性&&&&&&&&&&&&&&
&&&&&B.否认了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C.否认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主要说明(
A.人不能创造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
13.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确立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这一历程告诉我们( )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预测未来 &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飞跃 ④人们认识总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经济界有一种说法:“中国经济好比骑自行车,只有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稳。”有这么两种骑法,一种只顾用力快骑;另一种在车轮运转上下功夫,让润滑更好、制动更灵 。同等力气下,后一种骑法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更可持续。这说明(&&&&& )
&&①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 B.①③ &&&   & & C.②③ &&&     D.③④
15.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把草拔光。这样一来,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也随之加大,最后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虽然会有害虫,但益虫、小鸟也来了,有了生物的多样性,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异常鲜美。这说明(&&& &&&)
&&①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主观意识的参与& &&&&②要尊重和服从规律,才能正确利用和改变规律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具体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A.①②  &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第一类:材料、引文说明类
&&&&&&&&&&&&&
1.(2013·广东卷)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解析:选C 注意A项和B项,两项的命题都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2.(2013·江苏卷)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非常普遍,支持者认为它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和民间组织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人为地改变生物的基因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中可见(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②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③价值判断与人认识事物的角度有关 &&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解析:选C。注意①项,题干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①不选。
3.(2014·江苏卷)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C,AB项命题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4.(2014·山东卷)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解析:选C。  A项与材料无关。B项否认了认识的无限性,说法错误。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D项观点错误。
5.(2013·江苏卷)
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
A.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解析:选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由于受实践条件的制约,人们很难正确预测3D打印带来的影响,故选C。A、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第二类:学科、范畴限定类  
                              
                              
12014·20131214”“”()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追求终极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解析:C 题干强调的是认识论道理,A属于辩证法,排除。B属于唯物论,排除。世界上不存在终极真理,D错误。探月工程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入选。
2.全会强调,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要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B.要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要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要正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选B。题目强调的是唯物论道理,故选 B,不选A。
第三类:因果类     
“”“”“”
;误选与题干的“”
1.(2014·全国卷)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项属于与材料有关联但与题支不构成因果关系。材料没有涉及人脑的局限性,③与题意无关。
2.(2013·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该团队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利用“电纺”技术,改变实践的手段,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深化理论认识,A项不符合题意。C项D项表述错误。
3.(2013·浙江卷)10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3
000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
①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本题属于因果关系类设问,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审读设问,题目问的是“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的原因,即人类追求真理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既有认识主体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客体方面的原因,①③正确解释了原因,故选D项。②④表明的是实践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与题干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
4.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哲学上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
A.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B.指导人们提出了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C.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第四类:逆向选择类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之相适应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人人都有哲学思想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五类:组合选择类   
                                                                  
                                     
                                 
1.“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因为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破解“螃蟹效应”,对建设高效团队的启示有(&&
①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④要坚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诗体现了( &&
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③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④理论和现实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第六类:漫画类    
“”“”“”
                                      
1.(2014·天津卷)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漫画表明,木匠把创新作为目标,违背了做凳子的一般规律,从反面启示我们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D项符合题意。
2.(2014·重庆卷)右侧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
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
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解析:选A。 狮子从来不吃水果,将狮子与水果人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主观臆造的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故A正确。漫画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故排除B。漫画体现的是要注重条件的变化而不是事物的转化,排除C。漫画将水果与狮子联系在一起,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故排除D。
3.(2014·四川卷) 观察下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
①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②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④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漫画中人物因为越担心犯错误而不敢有所作为,可见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有认识到其前进性,故②正确。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故步自封,不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克服困难,故③正确。漫画中人物选择不去作为,可见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选择性,故排除①。漫画中人物受到错误观念的指导,从而不敢实践,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的制约,故排除④。
4.(2013·天津卷)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选C。 漫画中的人物生搬硬套成语“亡羊补牢”的借鉴意义去修补左边的羊圈,却忽视了正在从右边羊圈缺口走出的羊,C项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出要尊重客观规律,A项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漫画中的人物修补羊圈,已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D不符合题意,漫画中人物的错误不在于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在于生搬硬套。
5.(2013·四川卷)观察下图。下列对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七类:图表类    
。                                                                    
                                    
                                    
1.图1、图2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图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图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八类:基础知识类      
                                            
                                   
(2013·大纲全国卷)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②③说法错误。
通过多年教学和高考阅卷与评析,总发现有一些问题,包括知识性错误与解题方法上的不足,总是在历届学生中出现。下面对选择题陷阱设置以及的失分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同学们解答选择题的能力。
1200830&&&
A&&&&&&&&&&&&&&
C&&&&&&&&&&&&&&
C()()“”“”
例题: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D.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选B。D项就是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w.w.w.k.s.5.u.c.o.m
①&&&&&&&&&&
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②④B
例题: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②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②项把世界观的概念套在哲学上。
启示: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例题: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这主要体现了(  )
①人的意识有自觉选择性,能准确预测灾害&&&&&
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③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能指导实践活动&&&&&
④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A.①②  &&&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①项就是以偏概全的表现。
“”“”“”“”“”
①&&&&&&
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例题: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真理既是具体的,也是无条件的&&&&&
&&D.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解析:选A。B项有体现材料,但不是材料最本质的表现。
&&&&&&&&&&&&&&&&&&&&&&&&&&&&&&&&&&&&&&&&&&&&&&&&&&&&&
w.w.w.k.s.5.u.c.o.m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议论文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