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没有个叫狼牙的村或名字发音相近的单词地名

东莞有一个叫厚街的地名吗?_百度知道如果来东莞,你要是去一个叫“南城”的地方,你可得弄清楚了。因为在东莞,有个南城街道,有个南城村,还有条南城路。
日前,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饶美奕提到道路重名在广东各地普遍存在,仅东莞就有10条建设路、15条教育路、10条文明路。这就可能会导致一些对东莞不熟悉的人因此而“摸不着北”,耽误时间和行程。
对此,市民政部门回应称,目前,东莞正以厚街为试点,对现有地名进行梳理;若试点成功,将进一步扩大梳理。
地名没说清 朋友“跑断腿”
常平镇在规划行政新区时,一条新修的道路也叫“南城路”。
据了解,“南城”在道滘镇就是一个村(社区)的名字,在市区则指“南城街道办事处”,而在樟木头镇,则是一条道路,也泛指一个区域。因为樟木头镇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一直以来按照方位划分,分别有“东城”、“南城”、“西城”的叫法,当地人对于住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有时候不是说哪个村,而是说这三个“城”。比方说刘阿姨就租住在宝山新村,问起她的老乡,他们就会随口说出:“她住在南城。”实际上,宝山新村的确是在樟木头“南城”范围内。另外,常平镇前几年在规划行政新区时,也有一条新修道路叫“南城路”。
而说起镇村重名,常平镇的温先生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也是令人啼笑皆非。温先生在常平镇的桥头村做电信运营代理业务,前段时间,他的茂名朋友来找他玩,快到东莞时,就问他的店在什么地方,当时正在忙着的他就随口说了句“桥头”。结果你猜怎么着,他那个老乡竟然跑去了桥头镇。
“我刚下车,在桥头汽车站呢!”温先生接到电话,哭笑不得,气得半开玩笑地回了句:“你咋不跑厚街去呢!”事实上,厚街也真有个“桥头”,不过它和常平镇的这个“桥头”一样,都是一条村的名字。
同名路太多 快递“摆乌龙”
通过导航搜“教育路”,可以搜出“一堆”。
与镇、村重名相比,在东莞,路名和地名重复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了。
来自省民政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东莞有10条建设路、15条教育路、10条文明路,其中至今10个镇街都有振华路。这些重复的地名路名很容易让人走错路。
记者粗略搜索了一下发现,东城、麻涌、厚街、大岭山、寮步等至少12个镇都有教育路;而文明路则分布于万江、桥头、樟木头、黄江、长安、虎门等镇街;南城、虎门、大岭山、塘厦、寮步、长安、高埗、万江、麻涌等镇街都有建设路。而莞城、厚街、虎门、石碣、企石、谢岗、道滘、洪梅、大岭山等至少10个镇街都有一条叫“振华”的路。
道路重名,如果在寄快递、信函时没有写清所属的镇街,那么发生“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黄江镇的胡先生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胡先生告诉记者,上个月有个客户给他寄了一份产品样品,结果快递员打电话说让他去万江教育路取快递。他很纳闷地问对方自己明明在黄江,快递怎么就到了东莞万江呢?
经过查看快递单据,原来是客户在写收件地址时,匆忙中只写了“东莞市教育路××号”,少了“黄江镇”三个字,所以快递员就“摆乌龙”了。
应对:梳理现有地名试点工作启动
“目前,报备在地名科数据库的地名有近1.5万个,数据在不断地更新、更改,几乎每天都有房地产商申报地名,另外还有些地名是人们约定俗成地叫出来的,并不在数据库中,这些地名的形成和产生有一定历史原因。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对它产生了依赖感。”东莞市民政局地名科负责人说,“对于这些约定俗成的没有报备的地名,目前正在逐步地梳理和整改,但是这毕竟要牵涉到房产证地址、身份证户籍地址的更改,所以需要一个过程。”
据了解,目前地名科已以厚街镇为试点启动了“现状地名梳理”项目,其中包括没有报备在案的地名梳理,以现使用的道路名称为主,目前图层管理软件已开发完成。地名科负责人表示,若试点成功,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梳理,全面开展道路名称集中补报工作。
至于对重名的地名是否会更名,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当尊重当地地名的历史和现状,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如果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破坏社会和谐的必须更名。
另外,有些地名在当地已被群众叫了几十年,而更名又涉及居民的门牌号、身份证、户口本、工商登记执照、合同等一系列带有地址的文本、证件,牵涉部门广,对群众生活影响极大,必须慎重地对待。目前,根据《广东地名管理条例》,对待重名路要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的同意,并且对于可改可不改的道路或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可不予更改。
市民:有人主张改名有人担心受影响
那么,市民对地名重名和改名是怎么看的呢?
不少网友发表意见
走错几次路的谢先生建议称,对于那些比较明显的重名,而又容易混淆的地名路名,最好还是要区分一下,以方便不熟悉当地的人找路。
但是本地居民蔡伯却表示,改名在实际操作中会比较麻烦,牵涉到成本和市民的认知习惯,而且在附近生活的居民也会有意见,因为会涉及到房屋门牌、户口登记、房产证修改等诸多问题。
律师赵振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除非为了地名的准确规范,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归并、析置、改名、去同名外,都不要轻易更改地名。首先是耗费不少时间财力用于论证、上报、宣传等,被批准后的花费更大。所有带旧地名的公章、证件、文书、档案、招牌、信笺、介绍信、表格、推介材料等全部要作废或改动,上级主管部门、下辖机构、全部有来往的单位和个人的相应资料都要修改,全部带旧地名的文献资料都得陆续加注或说明。由于一时不可能彻底,这一过程会持续相当长的阶段。
另外,还有市民建议在全面摸底排查清楚后,如果确实需要改名的,最好一次性改到位,免得以后又要花时间、花钱去变更。
亲们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
不妨留言跟我们分享一下!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有个电视剧里面有个地名叫狼牙谷的是什么电影_百度知道狼牙山地名的由来!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i 发音相近的英文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