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死亡为什么会右手支撑背部弓早上起床背部疼痛上

印度苦行僧变态修行:高举右手40年 欲将自己活埋9天 - 国家地理 - 腾讯视频
看视频、登录、分享...多种方式都可以获得V币哦!
登录之后可以领V币换礼品喔~
专辑总数据(共489个视频)
今日播放量:11.1万
总播放量:2.3亿
栏目总数据
今日播放量:24.8万
总播放量:8.0亿
通用代码支持视频在iPhone/iPad/Android上播放
扫码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视频
立即下载腾讯视频APP
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2.3亿
简介:{typeof curVideo.desc != 'undefined' ? curVideo.desc : ''}
纪录片热播榜
?11,524,504
?11,427,447
?9,507,816
?3,070,002
?3,032,765
?43,776,761
?35,890,947
?28,821,438
?21,574,442
?17,725,345
?1,989,126
?1,058,3612014广药临医概论复习提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广药临医概论复习提纲
上传于||文档简介
&&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得了脑出血后的症状表现
来源:寻医问药
栏目关注:
脑出血的危害性特别严重,有很多的人会遇到此病,伤害到了脑部方面的健康,大家需要将脑出血的症状了解清楚,而且注意自己脑部方面的感觉才可以,那么脑出血的出现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出现呢,接下来为朋友们介绍一下吧。(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的危害性特别严重,有很多的人会遇到此病,伤害到了脑部方面的健康,大家需要将脑出血的症状了解清楚,而且注意自己脑部方面的感觉才可以,那么脑出血的出现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出现呢,接下来为朋友们介绍一下吧。(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2)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血管和等所致。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顶叶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broca失语、摸索等;颞叶可见wernicke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现对侧偏盲。(3)脑桥出血:多由基底动脉脑桥支破裂所致,出血灶位于脑桥基底与被盖部之间。大量出血(血肿>5ml)累及脑桥双侧,常破入第四脑室或向背侧扩展至中脑。患者于数秒至数分钟内陷入昏迷、四肢瘫痪和去皮质强直发作;可见双侧针尖样瞳孔和固定于正中位、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障碍和眼球浮动(双眼间隔约5s的下跳性移动)等,通常在48h内死亡。小量出血表现交叉性瘫痪或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两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或核间性眼肌麻痹,可无意识障碍,可较好恢复。中脑出血罕见,轻症表现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不全瘫痪或weber综合征,重症表现深昏迷,四肢弛缓性瘫痪,迅速死亡;可通过ct确诊。(4)小脑出血:小脑齿状核动脉破裂所致,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头痛、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和平衡障碍等,但无肢体瘫痪。病初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一侧肢体笨拙、行动不稳、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h内陷入昏迷和脑干受压征象,如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凝视病灶对侧(脑桥侧视中枢受压)、瞳孔缩小而光反应存在、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等;晚期瞳孔散大,中枢性呼吸障碍,可因枕大孔疝死亡。暴发型发病立即出现昏迷,与脑桥出血不易鉴别。了解上述中的介绍后,我们对于脑出血疾病的症状特别了解了,脑出血会给患者的脑部方面带来了极严重的伤害,也会困扰到患者朋友的日常生活,大家应当将脑出血引起重视,多多的去了解脑出血的症状表现,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责任编辑:jbwq)
脑出血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由于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外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各种心血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擅长:胸腔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透表豁痰。用于急性惊...详情
[功能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详情
[功能主治]清血败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毒热。...详情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南门仓5号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定点
北京市海淀区西八里庄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玖玖叁玖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怎么按摩
脑出血病人的康复怎么按摩
08-12-17 &匿名提问
脑溢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 一、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 二、常规治疗(一)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适当给氧,以间歇吸用为宜; ③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二)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三)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20.0 ̄21.3/12.0 ̄13.3kpa(150 ̄160/90 ̄100mmhg)为宜; (四)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五)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三、手术治疗 四、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预防】 高血压病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控制血压,并避免剧烈变动、饱餐、剧烈活动、用力排便、性交等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因素。如出现剧烈的后侧头痛或项部痛、运动感觉障碍、眩晕或晕厥、鼻出血、视物模糊等可能是脑出血前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突发脑溢血怎么办?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疝等。 脑溢血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一: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病人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地;同时,病人还会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有的还有头痛、呕吐、视觉模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患者发生脑溢血后,家属应进行紧急救护。 1.保持镇静并立即将患者平卧。千万不要急着将病人送往医院,以免路途震荡,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 2.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3.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4.可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 5.患者大小便失禁时,应就地处理,不可随意移动患者身体,以防脑出血加重。 6.在患者病情稳定送往医院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同时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脑梗塞脑溢血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要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要有充分的信心,与我们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侧或双侧手脚不能活动、无力,或者出现暂时性的不能说话,可能在日后生活中有一定影响,您对自己的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只要及早药物控制,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如数数、看图说话等),并持之以恒,这对瘫痪的手脚及语言功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饮食上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如鱼类、豆制品、五谷、黄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浓茶、咖啡、油炸食物),多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面肌瘫痪者,可进半流质,如奶糊、粥,进食时需向健侧(无面瘫处)输送食物,喂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呛咳,造成窒息。如病情危重,吞咽困难,医生会予以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保证营养供给。 *患者因为肢体受疾病的影响出现对冷热刺激感受迟钝,所以提醒家属禁忌在天冷时用热水袋等暖具帮助取暖。否则会造成烫伤等严重后果。 *病员肢体活动不利伴大小便失禁,注意保护皮肤,每次便后清洁肛周会阴皮肤,保持干燥,可适当涂抹爽身粉,每二小时护士会予病人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皮肤长期受压坏死,发生褥疮。 *发病后1~2周内,病情基本稳定时,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10~20次不等,进行按摩、被动活动,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以后可增加锻炼次数,帮助尽早康复。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如果到了康复期,应该注意饮食、锻炼、和理疗。2,药物在康复期基本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不要轻信各种药物。3,如果进入了“脑溢血后遗症”期,则应该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不能行走或下地的患者也应该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自身锻炼。以达到活血通络的作用。这是最省钱的一种方法。相关锻炼方法你可以搜索下。4,到了无法通过理疗、按摩、推拿、针灸等方法来完全治愈时,应该找功力深厚的气功师予以调理,这里的调理效果很好:;你可以咨询一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 脑外伤 是指头颅和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遭受的损伤, 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外伤如头面部外伤、骨折、胸腹部外伤等。 随着交通、建筑、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脑外伤 发生率和因 脑外伤 而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而自然灾害或战争所造成的突发性脑损伤常常表现为发病集中、程度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脑外伤的治疗包括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抢救生命,防治併发症;第二:康复治疗,提高功能。 一、脑外伤的常见原因 损伤原因为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平时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跌倒或坠落、体育运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战时见于爆炸形成的高压气浪冲击,工事或建筑物倒塌及火器、利器伤等。 二、脑外伤的分类 1、根据损伤的性质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闭合性损伤颅脑:头皮可有破裂,颅骨可有骨折,但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均有破裂,脑组织和外界相通。 2、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轻度损伤者伤后昏迷在半小时以内,仅有短暂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改变;中度损伤者有脑器质性损伤,昏迷在12小时以内,可有偏瘫、失语等症状;重度损伤者昏迷在12小时以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特重型损伤者可出现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三、脑外伤的发病机制 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种。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脑疝、脑积水、癫痫等。 四、脑外伤的临床表现 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外伤可仅有头皮血肿,重的脑外伤的症状可出现以下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呈持续性胀痛,呕吐一般为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昏迷、深昏迷。生命体征改变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可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易疲劳、智能减退、失眠等也是很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为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等。 五、脑外伤后的功能障碍 脑外伤后既有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等,又有全面性脑功能障碍,如昏迷、认知障碍等。由于脑损伤的方式复杂多样,所以导致的功能障碍也是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对这些功能障碍进行详细的功能评价,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使脑外伤病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常见的功能障碍有: 1、意识障碍: 昏迷的主要表现是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不能说话、不能遵从指令。脑外伤持续昏迷 1年以上才能达到持续植物状态的标准,所以对脑外伤昏迷的病人,不要轻易放弃康复治疗。昏迷严重程度临床一般用GCS量表来评定,小于8分可确定昏迷。 2、认知障碍: 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比较常见,表现为学习、记忆、计算等,有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人认路、处理事情的能力减退等障碍。 3、行为障碍: 脑损伤的行为异常表现为精神障碍、淡漠、性欲亢进、情绪异常等。 4、感觉障碍: 包括痛温觉、触觉、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等障碍,其中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 5、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外伤的主要功能障碍,也是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主要有偏瘫、肌力弱、肌肉痉挛、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等。 6、失语症: 主要表现为患者与人不能正常交流,患者的听理解障碍、表达困难、阅读和书写障碍等。 7、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影响病人的进食和营养,进而影响患者的体力和功能恢复。严重吞咽障碍要经鼻胃管喂养。 8、癫痫: 癫痫一般在外伤后的 3-6月开始出现,出现癫痫大发作时应放平患者、头向一侧偏,用小毛巾垫牙防止牙咬伤舌头和窒息。 9、大小便功能障碍 :早期脑外伤患者经常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五、脑外伤的早期救治 脑外伤病人要现场紧急治疗,送医院前让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防止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而致窒息。不要捏人中或摇动头部以求弄醒病人,这样反会加重脑损伤和出血的程度。头皮出血用纱布压住即可。脑外伤有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外伤,如骨折、肝脾破裂等内脏损伤,所以处理颅脑外伤时应该格外注意。轻度脑外伤者要绝对卧床,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因脑水肿而有头痛症状的可给脱水剂治疗。中重度或特重型损伤,要急送医院抢救治疗。 o  急救时病人要平卧,头尽量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窒息。 o  不要摇晃头部,容易加重出血。 六、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和护理 脑外伤的康复要贯彻始终,从受伤急性期到恢复期,甚至是终身康复。越早进行康复,将来的预后越好。脑外伤的康复包括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起坐、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还包括患者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等,还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护理、呼吸和皮肤管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卧床阶段的良肢位摆放 脑外伤早期常常要有一定的卧床时间,长期卧床会出现一定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疏松、坐起时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严重影响将来的功能恢复。床上卧位主要有仰卧位、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面)、患侧卧位等。 ⑴ 健侧卧位的正确姿势 健侧卧位是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病人的头侧放在枕头上,躯干与床面保持近垂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不使上肢处于内收位,肩关节前伸角度最好稍大于 90度,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同时用软枕垫起处于上方的患侧下肢,保持在屈髋、屈膝位,足部最好也垫在枕头上,不能悬于软枕的边缘(图1)。病人自己难以摆放健侧卧位时,也可以由家属帮助完成。 图 1 患侧卧位的正确姿势 患侧卧位时病人的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会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轻肢体的痉挛。病人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头或被子稳固支撑后背,患侧肩向前方伸展开、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健侧上肢则自然放于体侧。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健侧髋、膝关节屈曲,可放在长软枕上,这会有助于患侧髋关节伸展。患侧卧位有助于患肢伸展,可抑制痉挛,健侧肢体可自由使用。 o  注意,一定要保持患侧肩处于向前屈曲位(图 2)。 图 2 ⑶ 仰卧位的正确姿势 病人头枕于枕头上,脸处于正中位,躯干平展,在患侧肩胛骨下方放一个枕头,使肩部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同时在患侧的臀部至大腿下方垫放一个长软枕,目的在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髋关节长期外旋或向外固定后易导致在以后的步行中形成外旋步态。患侧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小枕头,形成膝关节屈曲(图 3)。 图 3 2、关节活动度训练 对于卧床病人,应进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这有利于保护关节功能,改善肌肉与软组织的状态,有助于诱发出主动运动,为日后的恢复打下基础。 根据活动形式可分为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是从被动活动方式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每天做 2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 肩部和肩胛骨的活动 脑外伤后常常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活动受限等症状,正确的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前提。 揉肩运动 病人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活动者靠近病人的腹部坐下,稳定住病人的躯干,一手放在病人的肩胛骨上,另一手放在胸大肌上,夹住肩胛部肌,用双手做顺时针的揉肩运动(图 4)。偏瘫病人常出现肩胛骨上提、旋转、外展活动范围受限。 图 4 肩关节屈曲运动 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的腕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保持稳定,向前上方抬起上肢至屈曲 90度至180度位,早期肌肉软瘫状态时屈曲90度到129度即可,做至后半程时,注意肩胛骨的协同活动,再从肩屈曲位返回。(图5)。 图 5 肩关节外展运动 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前臂,另一手注意保护肩关节,向外侧展开上肢,在软瘫时做至 90度即可。拟进一步外展时,需同时外旋上臂再外展至180度,肩痛时立即停止。必要时协助肩胛骨活动(图8)。 图 6 肘关节屈曲与伸展 将病人上肢稍离开体侧,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手腕,将肘关节从伸展位活动至屈曲位,然后再从屈曲位活动至伸展位,要伸直腕关节(图 7)。早期活动注意牵拉肘关节,能有效缓解后期常出现的关节屈曲挛缩。 图 7 腕关节背伸 脑外伤病人手腕、手指多呈屈曲位,特别是拇指总是处于屈曲、内收状态,常握于患手拳心内。病人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 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状态下,活动者可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腕关节,另一只手将病人手指伸直,同时练习腕关节背伸(图10)。长期处于掌屈位,不利于肢体的液体回流,易出现水肿、疼痛。 图 8 手指关节的活动 病人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 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状态下,活动者可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拇指指间关节及其根部,另一只手将其余四指伸直,练习拇指展开及其余四指的屈曲伸展,练习时也要背伸腕关节(图9)。 图 9 髋、膝关节屈曲 病人取仰卧位,活动者一手扶住病人腘窝下方,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前臂抵住脚掌,使踝关节位于中立位,上抬腿,使髋、膝屈曲,成屈髋屈膝各 90度(图10)。 图 10 踝关节背屈 病人取仰卧位,下肢平放于床,活动者一手扶住病人踝关节上方,一手扶住床面,利用自己的前臂抵住病人的脚掌,将足压向踝背屈方向,可以持续几分钟牵张状态。这样也就在练习踝背屈的同时,有效地牵张了跟腱(图 11)。注意保护足弓。脑卒中后最易出现足下垂、内翻挛缩,故多练习踝背屈,预防踝关节变形挛缩。 图 11 3、翻身起坐训练 长期卧床会出现多种併发症。及时翻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褥疮。翻身方式可分为被动、辅助和主动的翻身。发病初期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 2小时翻身1次方法用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辅助和主动翻身练习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辅助量,使病人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能主动完成翻身,是达到主动坐起的基础部分。 从健侧的辅助翻身坐起 令病人将健足插到患足下,辅助者立于健侧床边,一只手托住健侧肩至后背部,另一只手握住患侧膝关节侧上方,用双手扶住病人辅助转身坐起,病人同时用健侧上肢撑起上身,并且用健侧腿将患侧腿带至床下呈床边坐位(图 12)。 图 12 向健侧的独立翻身坐起 令病人将健足插到患足下 ,令病人翻身至半侧卧位,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垂下小腿,再用健侧肘撑起上身,伸直上肢至床边坐位(图13)。 图 13 向患侧的辅助翻身坐起 首先将病人移至床边,患侧靠近床沿,将患膝屈曲,小腿垂在床边外。令病人用健手支撑起上身至床边坐位,辅助者辅助躯干抬起(图 14)。 图 14 向患侧的独立翻身坐起 令病人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入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使患膝呈屈曲状,然后抬头向患侧旋转并抬起身体,健手撑在患侧成床上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成床边坐位。 4、坐位平衡训练 被动坐起:发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的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 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度-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如果病人在坐起的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恢复平卧位,然后再酌情调小坐起的角度,逐渐增加病人身体耐受力。要注意检查练习前后的血压和脉搏变化。 练习站起前最好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需要病人应有稳定的坐位;其次在病人身体向前倾时,病人的上半身及头部能够对抗重力而保持在伸展位;最后病人的髋关节最好有 90度以上的屈曲活动范围。 坐位保持 床上坐位:床上坐位时,病人的髋关节应屈曲至直角,双下肢及躯干伸直(可用枕头叠起,帮助病人躯干呈伸直位),双手叉握伸肘,将手与前臂放在胸前桌子上(图 15)。 图 15 椅坐位:椅坐位时,病人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 90度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内翻。 椅坐位的不良姿势表现为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双侧臀部负重不均。需要及时做出矫正。 坐位平衡训练 偏瘫病人坐不稳或者不能坐,主要是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故需进行坐位平衡的练习。前提是要保证正确姿势,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方法是采取椅坐位或床边作为,训练人员给予病人前后、左右及躯干旋转的推力,训练病人的平衡能力。 5、站起训练 被动坐起:发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的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 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度-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如果病人在坐起的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恢复平卧位,然后再酌情调小坐起的角度,逐渐增加病人身体耐受力。要注意检查练习前后的血压和脉搏变化。 练习站起前最好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需要病人应有稳定的坐位;其次在病人身体向前倾时,病人的上半身及头部能够对抗重力而保持在伸展位;最后病人的髋关节最好有 90度以上的屈曲活动范围。 主动站起训练 病人浅坐位,双脚平放地上同肩宽,双手叉握,双肘伸直向前够,头向前,病人在屈曲髋关节的同时身体向前倾,重心移至脚,双膝稍过脚尖,双脚及双腿一起用力,伸展髋、膝关节而站起,然后挺胸、收臀、站直 (图16)。 图 16 辅助下站起 病人取坐位,双手叉握,伸直肘关节,辅助者可站在病人的对面,活动者用自己与病人同样的左膝关节固定病人的左膝部,双手保持病人的双肩,辅助病人身体前倾并抵住病人膝关节,辅助病人抬起身体 (图17)。通过练习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病人可独立完成。 图 17 良好的站立姿势 病人头取中立位,双肩、双髋保持水平,躯干直立,髋、膝关节伸展,双足分开 5-10厘米,双侧肢体要平均负重。 立位平衡的练习 初期要进行静态站立练习,令病人双脚平行放置,双下肢均等负重,站稳后可以给病人各向施加适当外力,训练动态平衡能力,活动者站在病人患侧,注意加以保护。 6、步行训练 步行练习包括迈步练习、使用手杖、助步器及腋拐的步行、使用矫形器的步行等。 脑外伤病人步行训练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能坐稳、能站起及站稳,同时患腿能迈步、重心转移到患腿、患腿支撑、健腿跟上,才能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否则不急于过早下地走路;辅助者给以合理的帮助。早期应在平衡杠内步行,逐渐过度到平地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步行练习多采用 3点步行方式。平行杠高度调成与病人的骨盆高度相同。步行中由健侧上肢、健侧下肢和患侧下肢交替移动、支撑体重,其顺序为:平行杠内站立—健侧上肢扶杠—伸出健侧手向前握平行杠—将重心移向健侧—向前迈出患侧下肢(这个过程中由健侧上、下肢负重)—健侧上肢和患侧下肢支撑体重—向前迈出健侧下肢(图18)。 图 18 平行杠内患肢负重和迈步练习 利用平行杠进行站立负重练习。病人可用健手扶住平行杠,站在平行杠内,辅助者可在病人的患侧予以辅助,主要是辅助稳住病人的膝关节。也可以在站立的对面放一较大穿衣镜,有利于病人自己观察姿势,及时纠正立姿(图 19)。重点练习患侧负重,改善关节的控制能力。 图 19 平地步行练习 病人取立位,活动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患侧髋关节,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另一侧肩关节,协助躯干扭动。病人首先迈出患侧下肢,活动者协助病人骨盆旋转及重心移动,病人再迈出健侧下肢(图 20)。 图 20 7、语言和交流能力训练 对有失语的病人,在没有进行详细的失语症评价之前,应多跟病人交流,让病人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完全不能口语表达的病人,可用交流板与病人交流,交流板上应画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动作、亲属等,让病人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的方式回答问题。 8、呼吸道和皮肤管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痰不易咳出,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除定时翻身改变体位外,拍背、痰液的体位引流有助于排痰,方法是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去掉枕头,使头部略低于背部,护理人员用手掌快速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部到气管、口腔的方向连续拍打几分钟,利于痰液咳出。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同时多饮水、多吃水果也能使痰液不过于粘稠。 皮肤护理是脑外伤长期卧床病人的重要内容,褥疮是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皮肤缺血、坏死、溃烂,多发生在体表骨性标志突出的位置,如骶尾部、髂部、脚后跟、外踝等处。褥疮一旦发生,处理非常麻烦,常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训练和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要在床上拖拽病人、皮肤易损部位用海绵或其他细软物给予保护等方法预防褥疮的关键,良好的皮肤护理是预防褥疮的关键。 9、进食训练 正确的进食体位是坐位,身体坐正,下颌略低,食物尽量放在舌后部。一但病人有了一定的坐起能力,就应该坐起来进餐。卧位进餐有时容易呛咳、食物气管误吸。可在进餐用的小餐桌上放一块防滑板,将餐具放在上面,患侧上肢伸展平放在餐桌上,防止患侧上肢下垂,用健手进餐。鼓励病人尽可能独立进餐。不能坐起时,选择被动坐起进餐姿势。如病人存在吞咽障碍,应进行针对吞咽障碍的练习,冰刺激舌后部、咽后壁对多数吞咽障碍都有效。 10、大小便护理 多数脑外伤病人有大小便障碍,当病人无自理能力时,可在床上铺一次性的床单、尿垫,方便处理。有尿失禁的男性可接集尿袋或尿壶等,外出时可用纸尿裤等,要注意保持床面干净,局部卫生。尿失禁女性用尿盆或纸尿裤等,小便后清洗会阴部。对大便失禁者要经常清洗臀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卫生。白天饮水可多一些,晚上适当控制。为保持大便通畅,可多吃粗纤维蔬菜如芹菜、小白菜等,有利于排便。让病人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每日 1次为宜),必要时可备开塞露等药物,以助排便。 七、脑外伤的预后 脑外伤的预后与当时的受伤情况、早期的救治和是否经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有关。较轻的脑外伤可以完全恢复,重新工作。中重度损伤后可能会遗留偏瘫、失语、视听障碍、癫痫以及认知、情感、行为、性格改变,最严重的脑外伤会导致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多是年轻人,多年的康复治疗经验告诉我们,年轻脑外伤患者的康复价值更大,经过正规有效的康复治疗,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板支撑背部不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