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空失重的边缘竖直紧挨着妈妈别扔下我一个直径一厘米大的重量圆球,当这个

【备战公考。每日一练】——行测篇_通化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1,915贴子:
【备战公考。每日一练】——行测篇收藏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更好的学习,我们会定期列出一些历年考试题目,和各网站,各培训机构发布的精品题型。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祝广大考生,公考成功。
天猫超市,惠聚优质品牌,生鲜水果,进口零食,酒品饮料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实惠到家!天猫超市-让生活更简单!
科学推理  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绝缘的弹簧振子,小球带负电,在振动过程中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突然加上一个沿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匀强电场,此后( )。
  A.振子的振幅将增大  B.振子的振幅将减小  C.振子的振幅将不变  D.因不知道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不能确定振幅的变化
  【答案】A。解析:弹簧振子在加电场前,平衡位置在弹簧原长处,设振幅为A。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突然加上一个沿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匀强电场,此位置仍为振动振幅处,而且振子的运动是简谐振动,只是振动的平衡位置改在弹簧原长的右边,且弹簧伸长量x满足kx=qE,即振子振动的振幅A1=A+x,所以振子的振幅增大,正确答案为A。
  2.如图所示,PQ是匀强磁场中的一片薄金属片,其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一个粒子从某点以与PQ 垂直的速度v 射出,动能是E,射出后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今测得它在金属片两边的轨迹半径之比为10:9,若在穿越板的过程中粒子受到的阻力大小及电量恒定,则( )。
  A.粒子每穿过一次金属片,速度减小了  B.粒子每穿过一次金属片,动能减少了0.18E   C.粒子穿过5 次后陷在金属片里  D.粒子穿过9 次后陷在金属片里  【答案】C。解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mv/qB ,设琢粒子第一次穿过金属片的速度v´,则v´=0.9v,动能减少,选项B不正确。根据阻力及电量恒定,粒子每穿过一次金属片,动能都减少0.19E,由6&&5,故粒子穿过5 次后陷入金属中,选项C正确。
  3.在繁华的街头,我们常看到理发店和美容厅门口的一些标志,如图:一个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的转动圆筒。这些条纹实际上并没有沿着竖直方向升降。这是因为转动的圆筒使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现在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着圆筒连续的一根,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即螺距)为L=15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每秒2 转匀速转动。则人感觉到螺旋斜条纹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 )。
  A.向上,15cm/s B.向上,30cm/s   C.向下,15cm/s D.向下,30cm/s   【答案】D。解析:根据每秒2转可知当0.25秒的时候滚筒的右边界为开始时的左边界,如此观察可知条纹的运动方向是下降的,排除A、B。由于螺距是15cm,那么滚筒转一圈下降15cm。由题意知一秒转2圈,则下降的速度是30cm/s。选D。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N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时刻t1到t2,钩码处于失重状态  B.从时刻t3到t4,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 楼  D.电梯可能开始在1 楼,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 楼  【答案】D。解析:此题为在电梯上探究物体的失重与超重,通过图象表示弹簧弹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t1时间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从时刻t1到t2 内,因弹力小于10N,钩码的合力方向向下,即加速度向下,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选项A 正确,同理,选项B 对;综合全过程,若物体开始在15 楼,由图可知,t1到t2合力向下,则加速向下,t2到t3合力为零,匀速向下,t3到t4合力向上,但速度向下,所以减速向下,最后合力为零,物体静止。故选项C也正确,显然D 项错。 5.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 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 的作用力为F1,B对A 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 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答案】C。解析:力F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使B 压紧竖直墙面的力F1,一个是压紧A 的力F2,用整体法进行分析,可知F1和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相等,当力F缓慢增大时,合力的方向和两个分力的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当合力增大时两个分力同时增大,即F1、F2均增大。F3大小等于地面对物体A 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A 的支持力的合力;所以当F缓慢增大时,F3亦增大。C 正确。  定义判断  1.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是指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以下属于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的是( )。  A.叶家夫妇结婚10年未能生育,通过熟人向人贩子购买了一个3岁的儿童  B.姜某通过人贩子买了老婆,被拐卖来的妇女趁其不备逃跑,姜某抓住后将其打伤  C.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张某告知弟弟,县**局要开展“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专项行动”,让他带着买来的儿子到外面避一避风头  D.****在解救被拐卖儿童小明时,遭到购买小明的夫妇两人的围攻  【答案】A。解析:A项有围攻、殴打等暴力行为,属于群体性暴力事件;B、C、D三项都是通过非暴力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属于群体性非暴力事件。
楼上的出处
1.简洁精辟、意义完整、结构定型的成语被滥用谐音篡改得面目全非;任意生造的各种时髦语言花样别出,让人摸不着头脑;错字、别字屡屡见诸书籍、报刊和电视……此种情形令人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悚然 B.惘然 C.悻然 D.愕然 2.下列各句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出口侵权的原因,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有侥幸心理,企图“打擦边球”,坐收渔利;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则是此类侵权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4.“人际环”是一种描述人际互动的模式。它主要显示怎样的性格特征有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人际环”显示的规律是:在控制维度上遵循互补原则,即支配引起顺从,顺从引起支配;在亲和维度上遵循相似原则,即敌对引起敌对,友好引起友好。遵循这样的规律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的要点不符的是: A.对他人友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B.与人交际中过分顺从往往会被人控制 C.用敌对的态度与人相处同样会招致他人的敌对 D.性格不同的人也有可能成为亲密的朋友 根据短文回答5-9题: 近年来,在众多城市和工厂密布的珠三角地区,天空经常灰蒙蒙一片,大气能见度很差。 很多市民可能并不清楚,棕色云团正是能见度下降的“罪魁祸首”:棕色云团中的一些微小颗粒,会吸收阳光,或者将部分阳光反射回大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棕色云团报告就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州的日光强度已经下降了五分之一以上。 北京大学环境系教授张远航及其同事在珠三角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珠三角空气有很多污染物,其中那些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能见度衰退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中,却没有关于PM2.5的规定。我们每天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所谓的“可吸入颗粒物”,仅指那些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指出,每立方米PM2.5的浓度如果上升20微克的话,中国和印度每年就会有约34万人死亡。即使按照折中的估计,棕色云团相关的PM2.5所致经济损失,也将分别占到中国GDP的3.6%以及印度GDP的2.2%。 除了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棕色云团还可能影响气候。在很多情况下,棕色云团与全球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交织在一起,正在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系统产生极大影响。 此外,棕色云团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硫酸盐等多种成分可以降温。而黑碳的成分正在加速喜马拉雅等地冰川的融化速度,因为黑碳沉降在冰雪上,会使冰雪颜色变暗,吸收热量的能力增强;黑碳还会加热空气。这些因素,都使得冰川融化加速。 然而,棕色云团对整个气候系统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比这复杂得多。它可以通过反射阳光和吸收热量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如果棕色云团一夜之间消失,全球气温可能迅速上升多达2度,而这正是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还能容忍的最大升温幅度。 5.以下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棕色云团与城市能见度 B.棕色云团的危害 C.棕色云团中的PM2.5
D.复杂的棕色云团 6.棕色云团中造成能见度衰退的主要因素是: A.黑碳
B.有机颗粒物
C.PM10 D.PM2.5 7.关于棕色云团的危害,错误的是: A.减缓全球气温上升的幅度
B.诱发疾病、致人死亡 C.造成能见度下降
D.加速冰川融化 8.文章最后一段的意思是: A.如果气温升高2度以上,地球将岌岌可危 B.棕色云团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危害 C.棕色云团的危害具有复杂性 D.棕色云团很有可能一夜之间消失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有待改良 B.政府应该采取行动,充分利用棕色云团的复杂性,使之造福社会 C.为准确报告空气质量情况,中国应该提高空气质量检测技术水平 D.中国现有空气质量标准忽略PM2.5细颗粒物,是因为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 10.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1.某校六年级举行语文和数学竞赛,参加竞赛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40%.参加语文竞赛的人数占参赛人数的40%,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占参赛人数的75%,两项竞赛都参加的有12人.那么,该校六年级共有学生( )人? A.80
D.340 解析:C 数学75%,语文40%,则两项都参加的15% 12除以15%=80人,80除以40%=200人 2.有一食品店某天进购了6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8、9、16、20、22、27公斤。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公斤面包。 A、44
D、52 解析:D
6箱食品的总重量为8+9+16+20+22+27=102公斤,由题意可知,卖出一箱后,剩余的重量能被3整除,所以卖出的为9公斤或27公斤。若卖出的为9公斤,则剩余的饼干为62公斤,面包为31公斤,则答案为40,选项中没有,所以此种情况舍去;所以卖出的是27公斤,剩余饼干为20+22+8=50公斤,剩余的面包为9+16=25公斤。总共进了面包25+27=52公斤。 3.某服装厂有甲乙丙丁四个生产组,甲每天生产8件上衣或10条裤子,乙每天生产9件上衣或12条裤子,丙每天生产7件上衣或11条裤子,丁每天生产6件上衣或7条裤子,现在要配套生产,7天内四组最多可生产多少套衣服? A.117
B.118 C.120 D.125 解析:D 主要我们采用的主要思路是:让善于做裤子的人做裤子,善于做上衣的人做上衣。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长处,保证最后的总数最大。相等的可以做机动的补差!进行微调!
因为7/11&9/12&8/10&6/7 所以,丙做裤子的效率最高,7天全做裤子,丁做衣服的效率最高,7天全做衣服,这样裤子比衣服多了35件。让甲做x天衣服,乙做y天衣服,就有8x+9y-35=10(7-x)+12(7-y),也就是18x+21y=189,因为x和y都是0-7的整数,解出x为7,y为3。总套数为8x+9y+7*6=125。 4.小平在骑旋转木马时说:“在我前面骑木马的人数的1/3 ,加上在我后面骑木马的人数的3/4 ,正好是所有骑木马的小朋友的总人数。”请问,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在骑旋转木马?(
D.14 解析:C 因为坐的是旋转木马,所以小平前面的人、后面的人都是除小平外的所有小朋友。而除小明外人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5.1998年的一挂历,上面没有显示出年份,只有月份(公历),日期和星期,某小朋发现未来的某一年,该挂历可以再次使用,问:未来的哪一年可以把挂历拿出来再次使用? A.2007 B.2008 C.2009 D.2010 解析:C 首先1998年不是闰年, 其实只要月份 日期跟星期能对应起来且那年不是闰年就可以用了 就是说只要相差天数和是一周7天的整数倍就可以 年份
所差天数和 99
14 所以应该是2009年。 6.有甲乙两只钟表,甲表8小时15分时,乙表8小时31分。甲表比标准时间每9小时快3分钟,乙表比标准时间每7小时慢3分钟。至少经过几小时,两钟表的指针指在同一时刻? A.15
D.24 解析:C 本题实际上是钟面追及问题。甲表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3/9=1/3分钟,乙表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7分钟,速度差为1/3+3/7=16/21,现在两表相差31-15=16分钟,所以需要的时间至少=16/(16/21)=21 7.有一辆自行车,前轮和后轮都是新的,并且可以互换,轮胎在前轮位置可以行驶5000千米,在后轮位置可以行驶3000千米,问使用两个新轮胎,这辆自行车最多可以行多远? A.4250 B.3000 C.4000 D.3750 解析:D 这个题目主要是看单位内(1千米)的消耗率,前轮是1/5000, 后轮是1/3000
单位内消耗的总和是1/0=4/7500,
因为两个轮子的消耗总量是1+1=2,所以可以行使2÷4/千米 所以选D 8.一个旅游团共有287人,现在要租车到某地游览,有两种车供选择,54座的大巴车每辆租费432元,24座的中巴车每辆租费204元,要使每个旅客都有座位,又最省钱,租金应为(
)。 A.2364元
D.2214元 解析:B 大巴:432/54=8 中巴:204/24=8.5 所以先选大的。 287/54=5...1 考虑到 432*5+204=2364 432*4+612=2340 432*3+ 所以选择2340 9.某校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有200多人,考试成绩得89分以上的恰好是参赛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得80~89分的是参赛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得70~79分的恰好是参赛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那么70分以下的有多少人 A.21 B.68 C.78 D.80 解析:B 这个学校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的人数是7,5,3的倍数 3,5,7的公倍数有105,210,315,420。。。。。。。。。。。 已知个学校六年级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的人数,有200多人 所以,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的人数是210人 那么70分以下的有 210*(1-1/7-1/5-1/3) =210*(34/105) =68人 10.有10级台阶,分8步走完。每步可以迈1级、2级或3级台阶,有多少中走法? A.36
C.27 D.45 解析:A 将其看成时排列组合中的插板法,相当于在九个空中插入七个板,将其分成八部分!因此,结果是C(9,7)=36
选词填空  1.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学( )了,文学家们似乎都已经退隐到超凡脱俗的文学世界里,或专营文学技术的革新,或致力于自我感情的( )。在各种重大历史场合很难看到文学的身影。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失 装饰 B.寂静 掩饰 C.沉默 宣泄 D.沉寂 雕饰  2.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 ),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 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 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 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 天马行空  3.说“把玩学术”不太合适,显得有点( ) ,但如果是“沉潜把玩”呢?其实,读书做学问,目的性太强,很难达到痛快淋漓、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一点,学问与游戏之道是( )的,缺乏足够的好奇心、求知欲、距离感,反而做不好。按照今日不少人的“学者”标准,恐怕传统中国读书人,全都是业余性质——可那种“爱美的”读书人,自有( )之处。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浮 相近 可叹 B.轻佻 相通 可爱  C.轻慢 相似 可敬 D.轻视 相仿 可赞  4.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记》( )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 )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 )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充斥 符合 金玉良言 B.风靡 印证 字字珠玑  C.风行 满足 老少咸宜 D.充塞 引发 家喻户晓  5.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也是世界上唯一会运用逻辑推理的生物。环环相扣,( )的逻辑推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思考、研究和决策。在二战前著名的德国国会纵火案中,季米特洛夫的无罪辩护,就是利用自己娴熟的法律知识和( )的逻辑推理,驳倒了法西斯分子的诬陷栽赃,使法官不得不当庭宣判无罪释放。但错误的逻辑推理也常常可以使人陷入诡辩荒唐的( )。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维缜密 不容辩驳 泥潭 B.严丝合缝 毋庸置疑 泥沼  C.层层递进 不容置喙 泥塘 D.举一反三 无懈可击 泥淖
语句表达   1.以下四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通知工作人员。  B.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做好准备。  C.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安静。  D.告诉他,我们要阅读材料,请他立即过来。  2.可以替换划线部分的词语是( )。  美国试图通过解决流动性危机来解决支付性危机无异于抱薪救火,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债务危机,这种救助力度越大,危机扩散幅度就越深,持续时间也越长。  A.杯水车薪 B.扬汤止沸 C.火上加油 D.剜肉补疮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蠢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味同嚼蜡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磬石 盛名之下 其实难负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C.当中国女排捧回冠军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常识应用能力  本部分均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全部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有人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B.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法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D.揭示了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属于外因论
片段阅读  1.北京天坛祈年殿、圜丘的各层组排,均是以天阳之数“九”及其倍数呈扇环形展开的,即由内层至外层分别为九、一十八、三十六……这个天阳之数“九”来源于《易经》乾卦的“九”,如《易经·乾》“上九,亢龙有悔”,即言“九”为阳数之极,此时为阳之亢极。神圣的祈年大殿用“九”及其倍数排列,寓含着崇尚天阳的信息,这是《易经》符号学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古代建筑体现着功用、审美的特点  B.我国古代建筑蕴藏着一种数字符号信息  C.《易经》与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符号信息  D.我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暗含符号信息  2.近年来,全球纸价持续上涨。据分析,纸浆的价格会越来越高,而出于环保的原因,全球的纸浆生产能力却在减弱。油价的上涨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而据预测,这一上涨趋势并不会在短期内逆转。当纸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必然反映到书价上。即使不考虑买书人会因为额外支出而减少购买,增加的占用资金也会令书店的经营风险增加。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书价必然上涨的诸多原因  B.分析未来图书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C.揭示能源问题与图书行业的关系  D.预测图书零售业将面临经营困境  3.加拿大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A.什么是“威廉斯综合症”  B.7号染色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C.“威廉斯综合症”的典型病例  D.基因失序与天才  4.设计美术馆向来是建筑师莫大的机遇,他们会因此得到可以尽情施展最炫目华彩技法的舞台。而在梵·高美术馆,从最初设计草图的里特维尔德,到负责设计配楼的黑川纪章,再加上为他们拾遗补缺的凡·古尔,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非常低调内敛的姿态,绝无半分喧宾夺主的企图。是不是该猜测,他们面对着如此特殊的对象,都明了自己的使命就是不要用华丽去玷污了梵·高?就把绚丽全都留给画笔下那如焰火般旋转的星空吧!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说明梵·高具有璀璨的艺术成就  B.探讨梵·高美术馆风格朴素的缘由  C.点评三位建筑师独特的设计风格  D.分析梵·高美术馆统一风格形成的背景  5.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和技术的领域,它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因为这些物质产品和技术发明,还体现了创造者、发明者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他们作为某一文化共同体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的濡染和教育。而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物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因而也就使其成为文化整体的代表而传播并发生影响。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来自于文化传统  B.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也能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  C.不同文化中共有的文化传统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传播  D.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是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展的
天猫超市,惠聚优质品牌,生鲜水果,进口零食,酒品饮料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实惠到家!天猫超市-让生活更简单!
文章阅读   “蚁族”这一新生名词迅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语词,因为他隐喻了社会的变革发展中正在形成的重要问题,即教育在个人的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所具有的效用与价值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平等开放与普适化的教育是社会个体成员获取社会地位与资源,获得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青年学生通过接受教育,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与才干等人力资本,使自己在职业变迁、居住迁移、身份地位的改变等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等社会。然而现如今“蚁族”的出现和蔓延,或明或暗地表述了另一种事实与逻辑,它反映了在当今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的过程中,(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短路与断线。)  在现代社会中,相对于金钱财富、权势身份以及关系网络,教育更有助于开放平等的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也是社会中间阶层得以形成壮大的重要条件。但是教育的这些效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相比而言,钱财、权势和关系的向上流动效用,(依赖于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需求与交换,靠的是在这样的需求与交换基础上所形成的市场。【①】存在着交换的可能,形成了这样的市场,他们【②】可能推动向上的流动与地位资源的获得,【③】这样的一个市场缺少合理的规则和公正的秩序。)  但教育效用的实现则不仅需要有体现教育价值和人力资本的市场,更需要有维护与保障市场公正的规则与机制。这些规则与机制包括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完善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缺少了这些,教育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将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竞争力,教育所产生的收入回报也将难以得到稳定的增加和提高,最终教育的向上流动和地位获得的功能效用将难免大打折扣。那么,在不断的社会流动与阶层重构的过程中,教育所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和构建社会理想与价值的功效和作用无疑将黯然失色,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也终将难以成为支撑起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和坚实的社会力量,对此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与清醒的认识,在改进教育体制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地完善和健全相关各方面的市场与社会的规则和机制。  1.“蚁族”一词所用修辞方法与下面哪个词语相同?  A.白领 B.蜗居 C.宅男 D.房奴  2.文中第三自然段,括号句子中【 】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只有 才 何况 B.即使 也 况且  C.如果 就 尽管 D.只要 就 哪怕  3.根据上文蚁族的出现最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  A.社会上人们之间需求与交换的市场缺少合理规则  B.社会流动与阶层重构难以进行  C.教育所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的作用减弱  D.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难以支撑起社会  4.不属于“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短路与断线”这句话所表达的信息的是( )。  A.很多人要实现在社会流动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目标,必须通过受教育来实施  B.教育的平等开放与普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现了断层  C.蚁族的出现使得由教育改变社会命运的常规道路出现许多不确定性  D.教育的向上流动和地位获得的功能效用将大打折扣  5.文章第四自然段中出现的“对此”,其中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  A.教育缺少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  B.教育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的功效  C.改进教育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  D.教育的价值和新兴知识阶层的作用未得到实现
2. C.【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根据《行政监察法》第39 条规定,对监察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监察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本题中对孙某作出记大过处分决定的是该市监察局,因此应当向该市监察局申请行政复议,所以选择C 选项。 3. 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另外,上海世博会还有五个副主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上海世博会副主题之一的是(
)。A.城市文化的传承
B.城市经济的繁荣C.城市科技的创新
D.城市和乡村的互动3.A. 【解析】上海世博会的五个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城市文化的传承”并不是这次世博会的副主题之一。故答案为A。 4. 随着美国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加深,一些西方国家再次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人民币汇率问题又一次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 美元兑换6.91 元人民币变为1 美元兑换6.83 元人民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人民币汇率升高
②外汇汇率升高③人民币汇率跌落
④外汇汇率跌落A. ②③ B. ①②C. ①④ D. ②④4.C.【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人民币汇率就是一单位人民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比率。1 美元兑换6.91元人民币变为1 美元兑换6.83 元人民币意味着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所以选择C选项。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B. 世界上最大的湖是苏必利尔湖C.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D. 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是南非5. B.【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常识。A 选项:马来群岛称东南亚岛屿区,也叫南洋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群,它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辽阔的海域上,由印尼17,000 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 个岛屿组成。B 选项:里海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苏必利尔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中最大的一座,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湖泊,也是世界上第一大淡水湖。6.“东施效颦”原比喻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现泛指模仿者的愚蠢可笑。这一成语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红楼梦》6. B.【解析】“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原文是: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故本题答案为B。7.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公文密级的标注位置应当在文件眉首部分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C.发文字号左侧
D.发文字号右侧7. B.【解析】党和国家机关公文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标志秘密等级顶格表示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故B选项正确。8.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德国B.薄伽丘——《十日谈》——意大利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法国D.都德——《柏林之围》——德国8. D.【解析】阿尔封斯·都德是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D项国别错误。故答案为D。9.下列关于货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币的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C.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D.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9. C.【解析】货币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货币量就越少;流通速度越慢,所需货币量就越多。C项说法错误,故选C。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B. 中国领土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乌恰县C. 天安门广场的降旗时间是北京时间19:00D. 目前太阳系有8 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10.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北京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太阳出没时间表确定。太阳上缘露出地平线,下缘离开地平线为升旗时间,下缘落入地平线开始至上缘消失为降旗时间,故C项的说法错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D 项,在2006 年8 月24 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 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 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 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所以选择C 选项。
1.中国人的历史知识,多半儿是从“讲史”中得来,有本事、有耐心抱着二十四史读下来的,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寥若晨星 B.历历可数 C.孤鸾寡鹤 D.光前绝后 2.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12月19日起,我省北部、西部以及中南大部分地区受高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影响,形成今冬第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 B.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细致,但却是我们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 C.这个地区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增加智力投资,改变了落后局面,贫困面减少了三倍以上。 D.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3.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两个朋友送的小福娃使他非常高兴。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这批进口的种子保管没问题,我们的工作绝对是一流的。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4.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最初都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只是后来,在我们经历了许多物事之后,我们的种种体验就像一张柔韧而尖锐的犁铧一样,将我们的生命一点一点地开垦出来。被开垦的土地从此便不再是一片不毛之地,我们所有的体验都会在不同的时间里,将根须扎进我们生命的深处疯狂地生长,这些生长的植物中有清丽高贵也有瑕疵世俗。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验依附并丰富着生命 B.人生应该努力获取多种体验 C.人生经历种种滋味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D.生命底色纯洁无瑕 根据下文回答5-9题: 1988年,一位爱好飞蛾的美国医生,发表了一篇科学论文,论述了夜晚的灯光是如何影响飞蛾的。这是一篇很普通的文章,但在当时,这也是一篇最明确地指出人造光会对动物产生危害的文章,一些针对人造光与动物关系的研究由此产生了。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海岸,城市的灯光曾造成刚破壳而出的小海龟迷路,使一些小海龟忽然爬向错误的方向,引导小海龟踏上了死亡之途。在很多场合下,即使动物们不直接暴露于灯光之下,它们也难以摆脱光污染的伤害,城区里的灯光会通过云层反射下来,使夜空处在非自然的光亮下,科学家们称这种情形为天空赤热。 最早指出天空赤热危害的是天文学家,因为这种光现象极大阻碍了他们对星空的观测。佛罗里达的科学家迈克尔·萨曼认为,钠灯也许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光源。钠灯释放一种特殊的黄色波长,天文观测时,这种光波对观测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对海龟和飞蛾之类的动物也不会造成伤害。萨曼说,海龟也许根本看不见钠灯,即使看见了,这种频率的光波也不会对它们的方向判断造成混乱。 然而,钠灯并不是万用良方。对于有些动物而言,钠灯的黄色光波和其他灯光的光波并无差异,有时甚至比传统的灯光显得更糟。突然暴露于灯光中的青蛙会延缓它们的进食和生殖行为,在黄光和红光下,火蜥蜴甚至无法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灯光的照射使水生无脊椎动物在夜间的活动量减少,其后果就是减少了这些无脊椎动物对藻类的消耗,造成藻类的恶性繁殖,水质下降。灯光还可能对鸟类的磁场定位系统造成扰乱,使这些鸟儿时常迷失在电视塔的附近。灯光可以削弱飞蛾的防御反应,使飞蛾在遇到危险时失去逃跑能力。 是那些有能力适应人造光的动物,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也不得不付出生物学的代价:某些异常的品质受到奖赏,______在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它们______变得不适应了。从逻辑上说,这样的进化选择将导致动物渐渐适应永恒的光照环境,并进化一些新的品质,它明显不同于在黑暗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假若让正常状态下和非正常状态下的这种动物交配繁衍,那将给这种动物带来灭绝的危险。 也许,我们的确到了找回那片失落星空的时候了。 5.下列对“天空赤热”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天空赤热是能够伤害到不直接暴露于灯光之下的动物的一种污染现象 B.天空赤热是人造光通过云层反射下来,使夜空处在非自然的光亮下,进而对动物和星空等产生危害的一种光污染情形 C.天空赤热是一种由天文学家最早指出的极大地妨碍星空观测的光现象 D.天空赤热是一种连暂时能适应人造光的动物都难逃其害的光污染情形 6. 不属于迈克尔·萨曼将钠灯视为城市新光源理由的一项是: A.传统的灯光会对动物和天文观测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B. 钠灯释放的特殊的黄色光波对天文观测的影响相对较小 C.钠灯释放一种特殊的黄色波长,不会对海龟和飞蛾之类的动物造成伤害 D. 钠灯的光波不会对海龟的方向判断造成混乱 7.对文中加点的“非正常状态下的这种动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某些异常的品质受到奖赏,对正常的自然状态反而不适应的动物 B.主要指在非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即黑暗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 C.在进化中选择了那些能够适应人造光的异常品质,从而与在黑暗环境中生存的野生动物有明显不同的动物 D.进化出一些新品质,渐渐适应了永恒的光照环境的动物 8.下列有关光污染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光污染的研究是从1988年开始的 B.人造光既减少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活动量,又造成水藻的恶性繁殖,水质下降 C.鸟类时常迷失在电视塔附近,可能是因为灯光扰乱了它们的磁场定位系统 D.灯光可以使飞蛾丧失防御能力,在遇到危险时不知道逃跑 9.根据文意,第5自然段中横杠上的连词,依次是: A.虽然
仍然 C.尽管
却 10.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肺部,特别是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还会被吸收到人体血液和淋巴液中。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A.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B.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C.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D.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整数的问题 整数是最基本的数,它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中、小学生的数学竞赛中,有关整数的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除了从课本上学习整数知识以外,还必须通过课外活动来补充一些整数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两位、三位或者更多位的整数,有时要用下面的方法来表示:   49=4×10+9,   235=2×100+3×10+5,   00+6×10+4,   …………………      就是    一、整除   整除是整数问题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果整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整数且余数为0,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b整除a,记作b丨a.此时,b是a的一个因数(约数),a是b的倍数.   1.整除的性质   性质1 如果a和b都能被m整除,那么a+b,a-b也都能被m整除(这里设a&b).   例如:3丨18,3丨12,那么3丨(18+12),3丨(18-12).   性质2 如果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那么a能被c整除。   例如: 3丨6,6丨24,那么3丨24.   性质3 如果a能同时被m、n整除,那么a也一定   能被m和n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例如:6丨36,9丨26,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18丨36.   如果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那么它们称为互质的.   例如:7与50是互质的,18与91是互质的.   性质4 整数a,能分别被b和c整除,如果b与c互质,那么a能被b×c整除.   例如:72能分别被3和4整除,由3与4互质,72   能被3与4的乘积12整除.   性质4中,“两数互质”这一条件是必不可少的.72分别能被6和8整除,但不能被乘积48整除,这就是因为6与8不互质,6与8的最大公约数是2.   性质4可以说是性质3的特殊情形.因为b与c互   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b×c.事实上,根据性质4,我们常常运用如下解题思路:   要使a被b×c整除,如果b与c互质,就可以分别考虑,a被b整除与a被c整除.   能被2,3,4,5,8,9,11整除的数都是有特征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讲到的一些特征来判断许多数的整除问题.   2.数的整除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是偶数,那么它必能被2整除.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0或5,那么它必能被5整除.   (3)能被3(或9)整除的数的特征:   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或9)整除,那么它必能被3(或9)整除.   (4)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   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那么它必能被4(或25)整除.   (5)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的特征:   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它必能被8(或125)整除.   (6)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   如果一个整数的奇数位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数字之和的差(大减小)能被11整除,那么它必能被11整除.
  是什么数字?   解:18=2×9,并且2与9互质,根据前面的性质4,可以分别考虑被2和9整除.   要被2整除,b只能是0,2,4,6,8.   再考虑被9整除,四个数字的和就要被9整除,已有7+4=11.   如果 b=0,只有 a=7,此数是 7740;   如果b=2,只有a=5,此数是7542;   如果b=4,只有a=3,此数是 7344;   如果 b=6,只有 a=1,此数是 7146;   如果b=8,只有a=8,此数是7848.   因此其中最小数是7146.   根据不同的取值,分情况进行讨论,是解决整数问题常用办法,例1就是一个典型.   例2 一本老账本上记着:72只桶,共□67.9□元,其中□处是被虫蛀掉的数字,请把这笔账补上.   解:把□67.9□写成整数679,它应被72整除.72=9×8,9与8又互质.按照前面的性质4,只要分别考虑679被8和被9整除.从被8整除的特征,79要被8整除,因此b=2.从6792能被9整除,按照被9整除特征,各位数字之和+24能被9整除,因此a=3.   这笔帐是367.92元.   例3 在1,2,3,4,5,6六个数字中选出尽可能多的不同数字组成一个数(有些数字可以重复出现),使得能被组成它的每一个数字整除,并且组成的数要尽可能小.   解:如果选数字5,组成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就必须是5,这样就不能被偶数2,4,6整除,也就是不能选2,4,6.为了要选的不同数字尽可能多,我们只能不选5,而选其他五个数字1,2,3,4,6.1+2+3+4+6=16,为了能整除3和6,所用的数字之和要能被3整除,只能再添上一个2,16+2=18能被3整除.为了尽可能小,又要考虑到最后两位数能被4整除.组成的数是   122364.   例4 四位数7□4□能被55整除,求出所有这样的四位数.   解:55=5×11,5与11互质,可以分别考虑被5与11整除.   要被5整除,个位数只能是0或5.   再考虑被11整除.   (7+4)-(百位数字+0)要能被11整除,百位数字只能是0,所得四位数是7040.   (7+4)-(百位数字+5)要能被11整除,百位数字只能是6(零能被所有不等于零的整数整除),所得四位数是7645.   满足条件的四位数只有两个:.   例5 一个七位数的各位数字互不相同,并且它能被11整除,这样的数中,最大的是哪一个?      ,要使它被11整除,要满足   (9+7+5+b)-(8+6+a)=(21+b)-(14+a)   能被11整除,也就是7+b-a要能被11整除,但是a与b只能是0,1,2,3,4中的两个数,只有b=4,a=0,满足条件的最大七位数是9876504.   再介绍另一种解法.   先用各位数字均不相同的最大的七位数除以11(参见下页除式).   要满足题目的条件,这个数是,或者再减去11的倍数中的一个数,使最后两位数字是0,1,2,3,4中的两个数字.
  43-6=37,37-11=26,26-11=15,15-11=4,因此这个数是9876504.   思考题:如果要求满足条件的数最小,应如何去求,是哪一个数呢?   (答:1023495)   例6 某个七位数1993□□□能被2,3,4,5,6,7,8,9都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是多少?   与上例题一样,有两种解法.   解一:从整除特征考虑.   这个七位数的最后一位数字显然是0.   另外,只要再分别考虑它能被9,8,7整除.   1+9+9+3=22,要被9整除,十位与百位的数字和是5或14,要被8整除,最后三位组成的三位数要能被8整除,因此只可能是下面三个数:   90,   其中只有199320能被7整除,因此所求的三位数是320.   解二:直接用除式来考虑.   2,3,4,5,6,7,8,9的最小公倍数是2520,这个七位数要被2520整除.   现在用20来除,具体的除式如下:
  因为 =320,所以=1993320能被2520整除.
二、分解质因数   一个整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就称为质数(也叫素数).例如,2,5,7,101,….一个整数除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就称为合数.例如,4,12,99,501,….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恰好只有两个约数的整数是质数,至少有3个约数的整数是合数,1只有一个约数,也就是它本身.   质数中只有一个偶数,就是2,其他质数都是奇数.但是奇数不一定是质数,例如,15,33,….   例9 ○+(□+△)=209.   在○、□、△中各填一个质数,使上面算式成立.   解:209可以写成两个质数的乘积,即   209=11×19.   不论○中填11或19,□+△一定是奇数,那么□与△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偶质数只有2,不妨假定△内填2.当○填19,□要填9,9不是质数,因此○填11,而□填17.   这个算式是 11×(17+2)=209,   11×(2+17)= 209.   解例9的首要一步是把209分解成两个质数的乘积.把一个整数分解成若干个整数的乘积,特别是一些质数的乘积,是解决整数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这也是这一节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整数的因数中,为质数的因数叫做这个整数的质因数,例如,2,3,7,都是42的质因数,6,14也是42的因数,但不是质因数.   任何一个合数,如果不考虑因数的顺序,都可以唯一地表示成质因数乘积的形式,例如   360=2×2×2×3×3×5.   还可以写成360=23×32×5.   这里23表示3个2相乘,32表示2个3相乘.在23中,3称为2的指数,读作2的3次方,在32中,2称为3的指数,读作3的2次方.   例10 有四个学生,他们的年龄恰好是一个比一个大1岁,而他们的年龄的乘积是5040,那么,他们的年龄各是多少?   解:我们先把5040分解质因数   ×5×7.   再把这些质因数凑成四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   24×32×5×7=7×8×9×10.   所以,这四名学生的年龄分别是7岁、8岁、9岁和10岁.   利用合数的质因数分解式,不难求出该数的约数个数(包括1和它本身).为寻求一般方法,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知道24的约数有8个:1,2,3,4,6,8,12,24.对于较大的数,如果一个一个地去找它的约数,将是很麻烦的事.   因为24=23×3,所以24的约数是23的约数(1,2,22,23)与3的约数(1,3)之间的两两乘积.   1×1,1×3,2×1,2×3,22×1,22×3,23×1,23×3.   这里有4×2=8个,即 (3+1)×(1+1)个,即对于24=23×3中的23,有(3+1)种选择:1,2,22,23,对于3有(1+1)种选择.因此共有(3+1)×(1+1)种选择.   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到一般情形,例如,   144=24×32.   因此144的约数个数是(4+1)×(2+1)=15(个).
鉴于有的题型是有图片,大家可以到上面的网站去找题,很多的。
例11 在100至150之间,找出约数个数是8的所有整数.   解:有8=7+1; 8=(3+1)×(1+1)两种情况.   (1)27=128,符合要求,   37&#,所以不再有其他7次方的数符合要求.   (2)23=8,   8×13=104, 8×17=136,符合要求.   33=27;   只有27×5=135符合要求.   53=135,它乘以任何质数都大于150,因此共有4个数合要求:128,104,135,136.   利用质因数的分解可以求出若干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先把它们各自进行质因数分解,例如   720=24×32×5,168=23×3×7.   那么每个公共质因数的最低指数次方的乘积就是最大公约数,上面两个整数都含有质因数2,较低指数次方是23,类似地都含有3,因此720与168的最大公约数是   23×3= 24.   在求最小公倍数时,很明显每个质因数的最高指数次方的乘积是最小公倍数.请注意720中有5,而168中无5,可以认为较高指数次方是51=5.720与168的最小公倍数是   24×32×5×7=5040.   例12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最大公约数是30,已知其中一个数是90,另一个数是多少?   解:180=22×32×5,   30=2×3×5.   对同一质因数来说,最小公倍数是在两数中取次数较高的,而最大公约数是在两数中取次数较低的,从22与2就知道,一数中含22,另一数中含2;从32与3就知道,一数中含32,另一数中含3,从一数是   90=2×32×5.   就知道另一数是   22×3×5=60.   还有一种解法:   另一数一定是最大公约数30的整数倍,也就是在下面这些数中去找   30, 60, 90, 120,….   这就需要逐一检验,与90的最小公倍数是否是180,最大公约数是否是30.现在碰巧第二个数60就是.逐一去检验,有时会较费力.   例13 有一种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分子与分母的乘积都是420.如果把所有这样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第三个分数是多少?   解:把420分解质因数   420=2×2×3×5×7.   为了保证分子、分母不能约分(否则约分后,分子与分母的乘积不再是420了),相同质因数(上面分解中的2),要么都在分子,要么都在分母,并且分子应小于分母.分子从小到大排列是   1,3,4,5,7,12,15,20.   分子再大就要超过分母了,它们相应的分数是         两个整数,如果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就称这两个数是互质的.   例13实质上是把420分解成两个互质的整数.   利用质因数分解,把一个整数分解成若干个整数的乘积,是非常基本又是很有用的方法,再举三个例题.
【解】打“?”的这面上写着“3”。   【例4】德国队、意大利队、荷兰队进行一次足球比赛,每队与另两支队各赛一场。已知:(1)意大利队总进球数是0,并且有一场打了平局;(2)荷兰队总进球数是1,总失球数是2,并且该队恰好胜了一场。按规则: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问德国队得了__分。   【分析】由条件(2)知,荷兰队胜了一场,而不进球是不可能胜的,但它的总进球数只有1,说明这场比赛它以1∶0取胜。又因为它总失球数2,所以另一场比赛以0∶2输了。再由条件(1)知:以2∶0赢荷兰队的不可能是意大利队(因为意大利队没有进球),只可能是德国队(记2分)。既然荷兰队输给德国队,那么它胜的一场一定是对意大利队,而且比分为1∶0。德、意两队以0∶0踢平(各记1分)。   【解】德国队得了3分。  【例5】某楼住着4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最大的10岁,最小的4岁。最大的男孩比最小的女孩大4岁,最大的女孩比最小的男孩也大4岁。最大的男孩多少岁?   【分析】最大的孩子(10岁的)不是男孩,就是女孩。如果10岁的孩子是男孩,那么,根据题意,最小的女孩是6岁(6=10-4),从而,最小的男孩是4岁,再根据题意,最大的女孩是8岁(8=4+4)。这就是说,4个女孩最小的6岁,最大的8岁,其中必有两个女孩同岁,但这与已知条件“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矛盾。所以10岁的孩子不是男孩,而是女孩。最小(4岁)的孩子也是女孩。   【解】最大的男孩是4+4=8(岁)。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用了这样的性质:如果4个自然数只能取三种不同的值,那么其中必定有两个数相等。   【例6】一次象棋比赛共有10名选手参加,他们分别来自甲、乙、丙三个队,每个选手都与其余9名选手各赛1盘,每盘棋的胜者得1分,负者得0分,平局双方各得0.5分。结果,甲队选手平均得4.5分,乙队选手平均得3.6分,丙队选手平均得9分。那么,甲、乙、丙三队参加比赛的选手人数各多少?   【分析】这次比赛共需比9+8+7+……+2+1=45(盘)。因为每盘比赛双方得分的和都是1分(1+0=1或0.5×2=1),所以10名选手的总得分为1×45=45(分)。每个队的得分不是整数,就是“a.5”这样的小数。由于乙队选手平均得3.6分,3.6的整数倍不可能是“a.5”这样的小数。所以,乙队的总得分是18或36。但36÷3.6=10,而三个队一共才10名选手(矛盾)。所以,乙队的总分是18分,有选手18÷3.6=5(名)。甲、丙两队共有5名选手。   由于丙队的平均分是9分,这个队总分只可能是9分、18分(不可能是27分。因为27+18=45,甲队选手总得分为0分),丙队选手人数相应为1名、2名,甲队选手人数相应为4名、3名,经试验,甲队4名选手,丙队1名选手。   【例7】将1~8这8个自然数分成两组,每组四个数,并使两组数之和相等。从A组拿一个数到B组后,B组的数之和将是A组剩下三个数之和的2倍;从B组拿一个数到A组后,B组剩下的三个数之和是A组五个数之
  【分析】1~8这8个数之和为36,分成的两组每组4个数之和为36÷2=18。第一次拿数后,A组剩下三数的和为36÷(1+2)=12,拿出
接下去推就容易了,只要把剩下的1、2、4、5、7、8分成两组,其中A组另三个数之和为18-6=12。   【解】A组:1,4,6,7;B组:2,3,5,8。   教练员提示语   在运用试验法(排除法)时,应想办法使试验的次数尽可能少些,这就需要用足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并有意识地寻找别的限制条件。如例2中“0.5的整数倍不是整数,就是小数部分为0.5的带小数”,“3.6的整数倍不可能是a.5这种形式”等。另外,像例2、例3中“总分45分”、“共10名选手”、“A组剩下三数之和为12”等,都是推理的重要根据。 逻辑推理问题。解这类题通常要借助于表格。
【例8】五封信,信封完全相同,里面分别夹着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卡片。现在把它们按顺序排成一行,让A、B、C、D、E五人猜每只信封内所装卡片的颜色。   A猜:第2封内是紫色,第3封是黄**猜:第2封内是蓝色,第4封是红色;   C猜:第1封内是红色,第5封是白色;   D猜:第3封内是蓝色,第4封是白色;   E猜:第2封内是黄色,第5封是紫色。   然后,拆开信封一看,每人都猜对一种颜色,而且每封都有一人猜中。请你根据这些条件,再猜猜,每封信中夹什么颜色的卡片?   【分析】把已知条件简明地记录在表格中(如图27-1)。选择其中一只信封作为“突破口”。比如第3封,A猜的是黄色,D猜的却是蓝色。由已知条件,这只信封内的卡片不是蓝色,就是黄色。假如第3封是蓝色,那么逐步推理可导出矛盾:白色卡片没人猜对,见图27-1,“白”这栏下面 5(×)、4(×)。这说明假设不正确,第3封内应是黄色。由此推出其它各封内的颜色
例9 某次考试,21位男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2分,19位女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7分,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有两种求法:   方法1   男同学的总分数 82×21=1722,   女同学的总分数 87×19=1653,   全体同学的总分数 75,   全体同学的人数 21+19=40,   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375.   方法2   以男同学的平均成绩82分作为计算的基数,女同学每人平均多(87-82)=5(分),19人多了5×19=95(分),现在平均分摊给全体40人.   因此,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   82+(87-82)×19÷40   =82+95÷40   =84.375(分).   注意 从部分的平均数,来求全体的平均数,不能简单地把部分平均数再进行求平均,如例9,(82+87)÷2=83.5,它不是全体的平均成绩.这一基本概念,大家必须弄清楚.
例10 甲班52人,乙班48人.语文考试中,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8分,乙班的平均成绩要比甲班的平均成绩高5分.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   解:两个班的全体人数是   52+48=100(人).   他们的分数总和是   78×100=7800(分).   以甲班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基数,乙班每人平均多了5分,如果乙班的分数总和少了5×48=240(分),乙班的平均成绩就与甲班的一样,因此甲班的平均成绩是   ()÷100=75.6(分).   乙班的平均成绩是   75.6+5=80.6(分).   例11 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人数的一半,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解:题目没有告诉我们女同学或男同学有多少人,怎么办?   设全体女同学是1组人,那么男同学就是2组人.   女同学的体重总和: 35×1组人数.   男同学的体重总和: 41×2组人数.   全体总人数:(1+2)组人数.   全体同学平均体重是   (35×1+41×2)÷(1+2)=39(千克).   上面算式中每一项都有“组人数”,因此可以约掉.实际上和“1个女同学与2个男同学”的情形一样.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以女同学体重为基数,2组人每人都多(41-35)千克,平摊给(2+1)组人,因此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是   35+(41-35)×2÷(2+1)=39(千克).
例15 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A与B的平均数是42;B,C,D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那么B是多少?   解: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   (A+B+C+D)÷4   =(A+B)÷4+(C+D)÷4   =[(A+B)÷2+(C+D)+2]÷2.   这说明A与B的平均数,C与D的平均数,两者的再平均,就是四个数的平均数.   因此,C与D的平均数是   38×2-42=34.   题目已给出B,C,D三个数的平均数36,B是   34+(36-34)×3=40.   还有一个解法:   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B,C,D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还是按照例3中的计算,A是   36+(38-36)×4=44.   己知A与B的平均数是42,因此B是   42×2-44=40.   注意 知道若干个数的平均数,也就是知道了它们的和,已知A,B,C,D四个数的和,又已知其中三个数B,C,D的和,自然能求出(做一次减法)第四个数A.又已知A与B的和,就很容易求出B,这就是例15的实质.
例16 某次考试,A,B,C,D,E五人的成绩统计如下:   A,B,C,D的平均分 75分.   A,C,D,E的平均分 70分.   A,D,E的平均分 60分.   B,D的平均分 65分.   求A得了多少分.   解:由A,C,D,E四人平均分和A,D,E三人平均分,按照例3的方法,就可求出C的得分:   60+(70-60)×4=100(分).   由A,B,C,D四人平均分和B,D两人平均分,按照例15,可以求出A与C平均分:   75×2-65=85(分).   上面已算出C得100分,因此A得   85×2-100=70(分).   例17 某次考试,小英等7人的平均分是78分,其中最高得分是97分,最低得分是64分,小英得了88分,余下的4个人中有3个人得了相同的分数.分数各不相同的5个人的平均分是80分,其中还有一位同学与别人的得分都不同,他的得分是多少分?   解:7个人的分数总和是   78×7=546(分).   分数各不相同的5个人平均分是80分,那么另2位分数相同的同学每人得分是   (546-80×5)÷2=73(分).   这位与别人的得分都不相同的同学,他的得分是   546-97-64-88-73×3=78(分).   例18 A,B,C,D四个数,两两配对可以配成六对,先请你想一想,是怎样配对的.这六对数的平均数分别是   12,13,15,17,19,20.   原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解:每一个数与其他三个数可以配成三对,因此在上面六个平均数中,每个数都要被计算3次,每次计算中都用一个数的一半.因此,这六个平均数之和是A+B+C+D的3倍的一半.   那么A,B,C,D的平均数是   (12+13+5+17+19+20)×2÷3÷4   =96×2÷3÷4   =16.   还有另一种解法:   原四个数中,最小的两个数之和应是12×2,最大的两个数之和应是20×2.因此四数的平均数是   (12×2+20×2)÷4=16.   请大家思考,是否可以求出A,B,C,D四个数
年龄问题   解年龄问题,一般要抓住以下三条规律:   (1)不论在哪一年,两个人的年龄差总是确定不变的;   (2)随着时间向前(过去)或向后(将来)推移,两个人或两个以上人的年龄一定减少或增加相等的数量;   (3)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一定会改变。 【例1】妈妈今年 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几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5倍?   【分析】无论在哪一年,妈妈和女儿的年龄总是相差   43-11=32(岁)   当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时,女儿的年龄为   (43-11)÷(3-1)=16(岁)   16-11=5(岁)   说明那时是在5年后。   同样道理,由   11-(43-11)÷(5-1)=3(年)   可知,妈妈年龄是女儿的5倍是在3年前。   【例2】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年前,父亲和女儿年龄的和是49岁。父亲、女儿今年各是多少岁?   【分析】从3年前到今年,父亲、女儿都长了3岁,他们今年的年龄之和为   49+3×2=55(岁)   由“55 ÷(4+1)”可算出女儿今年11岁,从而,父亲今年44岁。
逻辑解题套路精析I 逻辑备考的原则是“化繁为简,思维至上,以不变应万变”。为此,本章的套路精析概括了所有逻辑考题的解题思路。不管今后的考题怎么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其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都逃不脱本章所归类剖析的内容。我们确信,这些解题套路将是逻辑考试高分突破的真正秘诀,如果考生能熟练掌握,在遇到同类问题时,一定有助于尽快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答案。 特别要指出的,本章“解题套路精析”每一类题型及其各种解题思路都是分解动作,目的是为了训练大家的解题感觉,如果感觉已形成并已熟练掌握了,那么在正式解题时就应一气呵成,而不用拘泥于具体是哪种思路了。其实逻辑题的推理过程最重要,要从繁复的叙述中看清事物间的推理关系,推理过程清楚了,什么题型都好说,很多题型是相通的。   一、假设   逻辑考题由段落、问题目的以及五个选项组成。一般而言,段落陈述论点,论点一般由论据(或前提)和结论组成。论点的结构与解答逻辑考题关系密切。在整个逻辑考题中,假设、支持、反对、评价多是围绕论点与论据设置问题。因此,在解答逻辑题时,应带有目的去读段落,这目的就是论据(或前提)和结论。而两者比较,结论比论据(或前提)更重要。   假设、支持、反对、评价这四种题型在整个逻辑推理题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支持、反对与评价这三种题型的答案方向多是针对段落推理的隐含假设,再加上归纳题型的推理题有时就是隐含假设,所以假设在逻辑推理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假设题型主要表现形式有:   (1)加上一个条件就变成了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推理,比如题目中问到“上面的逻辑前提是哪个?”“再加上什么条件能够得出结论”;   (2)题干给出前提和结论,然后提问你假设是什么?或者要你提出正面的事实或有利于假设的说明,则加强论点,否则削弱论点。比如问到“上文的说法基于以下那一个假设?”“上述结论中隐含着下列哪项假设?”“上述议论中假设了下列哪项前提?”   (3)以题干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能推出题干的前提。或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前提,才能使题干中的推理成为逻辑上有效的推理? 由于这种题型是题干推理中的前提不足够充分以推出结论,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适的前提,去补充原前提或论据,从而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或有利于提高推理的证据支持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做这类题的基本思路是紧扣结论,简化推理过程,从因果关系上考虑,从前提到结论,中间一定有适当的假设,寻找断路或是因为“显然”而省略掉的论述,也就是要“搭桥”,很多时候凭语感或常识就可以找到所要问的隐含的前提。 下面给出假设的具体含义:   1、假设是使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   2、若一个推理在没有某一条件时,这个推理就必然不成立,那么这个条件就是段落推理的一个假设。若A是B的一个必要条件,那么非A→非B。   由于假设仅仅是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找到了推理的一个假设,并不能够肯定段落推理必然成立。我们只有找到了推理成立的所有必要条件,才能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推理才能够成立。不过,在考试时,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使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尽管不能保证推理一定正确,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所以就做对了“假设”的题目。请认真体会下面这个例子:   -王教授说:“总的说来,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这种情况十分明显,因为我的学生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上面的结论是由下列哪个假设得出的?   A.现在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增加,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工俭学来自己养活自己了。   B.尽管家境有了改善,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的全面能力。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起来了。   E.学校安排的勤工俭学报酬相对越来越低,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本题的逻辑主线是“越来越少的王教授的学生要求勤工俭学”,就推出“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我们发现,本题推理的前提对象与结论讨论的对象属性并不完全一样,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差异,即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明显的跳跃:做勤工俭学的少就必然家庭困难有了改观吗?因此段落推理成立需要依赖选项(C)这个假设“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重要标志”,即选项(C)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一个跳跃连了起来,所以(C)正确。   其实,本题推理的成立还依赖两个假设,即①王教授教的学生是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②王教授教的学生是整个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代表。在这三个假设的共同作用下,本题推理必然成立。但由于“答案不需要充分性”,我们只需要找出(C),就是找到了一个假设,所以(C)就是正确答案,但正是由于我们仅仅只是找到了推理成立的一个假设,所以我们说假设题型(包括支持、反对、评价)的段落推理是“有待评价的推理”。
那么,如何来排除不是假设的选项呢?我们可以加入否定来判断。根据假设的定义,若某条件是推理成立所做的假设,那么没有这个条件,推理必不成立。如果某备选项加入否定以后,对段落推理不起作任何作用,推理仍然可以成立,那么该备选项必然不是一个假设。请看下面这个例题:   -据最近的统计,在需要同等学历的十个不同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五年前排列第九,而目前上升到第六;另外,目前教师的平均工资是其它上述职业的平均工资的86%,而五年前只是55%。因此,教师工资相对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相对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I.近五年来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稳定。   II.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中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差别是很悬殊的。   III.学历是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   IV.工资是实际收入的主要部分。   A.仅I、III。   B.仅II、IV。   C.仅III。   D.仅IV。   E.仅III、IV。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D   什么是假设?就是把待选的选项取否定后放到段落中去,能使段落推理不成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I.并不是需要假设的,即如果近五年来的通货膨胀率不稳定,也不影响题干段落推理的成立。   II.并不是需要假设的,即如果教师中的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差别不大,也不影响题干段落推理的成立。   Ⅲ并不是需要假设的,即如果学历并不是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不影响题干段落推理的成立。(题干只是对同等学历的十个职业的收入作比较而已,并不隐含学历是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也许职称职位的作用更大)   IV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工资如果不是实际收入的主要部分,则即使教师工资相对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师的相对生活水平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
(一)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本质联系   若题干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明显的跳跃,那么,这个段落推理成立所隐含的一个假设是前提的讨论对象与结论的讨论对象是有本质联系的,这就是所谓的“搭桥”。请体会如下推理:   “科学是真理,因此,科学是不怕批评的。”   我们发现前提的探讨对象是“真理”,而结论的探讨对象是“不怕批评的”,它们之间有差异,因此这个推理要成立,必须要求前提与结论之间是有本质联系,即需“真理是不怕批评的”这一假设。反之,若没有这个假设,则段落推理必然不成立。   因此,当假设思路为“前提与结论之间有本质联系”时,主要是寻找段落推理的核心关键词,且用此核心关键词来定位选项。   -某年,国内某电视台在综合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各项奖金的获得者的消息后,做了以下评论:今年又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看来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以上评论中所得出的结论最可能把以下哪项断定作为隐含的前提?   A.中国在物理学等理科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B.中国的人文科学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历史基础,目前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不正常的。   C.诺贝尔奖是衡量一个国家某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D.诺贝尔奖的评比在原则上对各人种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E.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各国的文化传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题干的逻辑主线是“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选项C就类似一个三段式推论的前提,如果没有隐含C,那么,就无法得出题干结论。其他的选项均不是题干推论所必须假设的,其中选项D还对题干推论有质疑。   -人类学家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死后复生的信念。在发掘出的那个时代的古墓中,死者的身边有衣服、饰物和武器等陪葬物,这是最早的关于人类具有死后复生信念的证据。   以下哪项,是上述议论所假定的?   A.死者身边的陪葬物是死者生前所使用过的。   B.死后复生是大多数宗教信仰的核心信念。   C.宗教信仰是大多数古代文明社会的特征。   D.放置陪葬物是后人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与崇敬。   E.陪葬物是为了死者在复生后使用而准备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题干的逻辑主线是“旧石器时代就有了陪葬物→旧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死后复生的信念”,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E项是题干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陪葬物的安放是出于其他目的,那么就不能把死者身边的这些陪葬物作为人类具有死后复生信念的证据。其余各项均不是必须假设的。
-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洲市放映了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八百万元。这一次滨洲市又引进了《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放映10天,一千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   根据上文包括的信息,分析以上推断最可能隐含了以下哪项假设?   A.滨洲市很多人因为映期时间短都没有看上《廊桥遗梦》,这一次可以得到补偿。   B.这一次各影剧院普遍更新了设备,音响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善。   C.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率、票价等非常类似。   D.连续放映10天是以往比较少见的映期安排,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E.灾难片加上爱情片,《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是巨大的。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题干的逻辑主线是“《廊桥遗梦》票房收入好→《泰坦尼克号》票房收入好”,其推理成立的假设就是要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C项是题干的推断最可能假设的。否则,如果两部影片在上座率、票价方面有明显差异,题干对《泰坦尼克号》的预计显然缺乏说服力。其余选项作为答案均不恰当。   要在两样东西或是两种方法间类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者之间具有可类比类推性。这也是一个常考的考点,对于本题来说,映期上可以类比,剩下的就是票价和上座率了,这些指标的综合就是一部影片的票房。
(二)推论可行或有意义   若能使一个推论可行或有意义,那么这样的假定就是段落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因为若推论根本就不可行或没有实际意义,那么段落推理必然不成立,所以这个假定是假设。   请体会这个例子:某企业为减人增效,决定把最无价值的员工精简掉。   本题推理为“为达到一个目的而提出一个方法”,这个推理若想成立,那么依赖的假设是“该企业能够辨别员工是否有价值”,即“推论可行”。若这个学校不能辨别员工是否有价值,那么就不可能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所以“推论可行或有意义”是推理成立的一个很好的假设。   同时,我们知道,若A是B的一个必要条件,可表示为B→A,那么其逆否命题为“非A→非B”且与原命题等价。换句话说,由于假设是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若我们能得出“非A→非B”,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A是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即“非A→非B”是段落推理成立所依赖的一个假设。   -心脏的搏动引起血液循环。对同一个人,心率越快,单位时间进入循环的血液量越多。血液中的红血球运输氧气。一般地说,一个人单位时间通过血液循环获得的氧气越多,他的体能及其发挥就越佳。因此,为了提高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竞技水平,应该加强他们在高海拔地区的训练,因为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内每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红血球数量,要高于在低海拔地区。   以下哪项是题干的论证必须假设的?   A.海拔的高低对运动员的心率不发生影响。   B.不同运动员的心率基本相同。   C.运动员的心率比普通人慢。   D.在高海拔地区训练能使运动员的心率加快。   E.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的心率不低于在低海拔地区。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E。   E项是题干的论证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事实上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的心率低于在低海拔地区,那么即使在高海拔地区,人体内每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红血球数量,要高于在低海拔地区,但由于心率较慢,单位时间进入循环的轿液量较少,因而单位时间里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白血球并不见得就多,因而通过血液循环获得的氧气并不见得就多,因而在高海拔地区训练的运动员的体能及其发挥并不能较佳。   A项的断定过强,不是题干的论证必须假设的。假如,如果事实上海拔越高,运动员的心率越快,即A项的断定不成立,但题干的论证并不因此不成立。   D项能加强题干的论证,但同样不是题干的论证必须假设的。   其余各项均不是题干的论证必须假设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要推开我不要扔下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