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40、生地20 ,丹皮20、川芎15、防风30、白蒺藜20、白僵蚕美容10、白鲜皮20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治疗盆腔炎经验方 方一: 当归9,川芎6,川断15,寄生10,元参15,麦冬10,黄芩10,生地15,赤白芍15,半枝莲30,香附10,三棱6,莪术10,甘草6,公英15,黄柏10. 方二: 当归9,川芎6,元参15,麦冬10,炒艾叶6,炒小茴香6,海螵蛸15,芡实20,黄柏15,炒芥穗9,苍术10,生白术15,生山药10,甘草6,三棱6,莪术10,香附10,鸡血藤30。 方三: 香附10,木香6,生地15,海螵蛸15,黄柏9,三棱6,莪术10,鸡血藤30,丹参15,赤白芍15,黄芩10,栀子9,苍术10,炒芥穗9,甘草6,川楝子15。 方四: 木香6,香附10,三棱6,莪术10,川楝子10,赤白芍15,炒黄芩12,黄柏10,元胡6,元参15,麦冬12,甘草6,苍术9,白术15,生山药15,炒芥穗9。 方五: 当归9,元参15,麦冬10,炒艾叶6,香附10,木香6,陈皮9,白芍15,山萸6,枸杞子10,山药15,海螵蛸15,苍术10,黄柏10,公英15,川楝子10。 方六: 焦山仙10,陈皮9,木香6,炒杜仲9,川断15,寄生10,炒黄芩9,白术10,茯苓10,炒艾叶6,炒扁豆10,补骨脂15,炒山药10。老中医&li_& 16:39:10治跌打内伤秘方(无外伤出血的)百发百中 基本方:当归8克,泽泻8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丹皮15克,川芎15克,苏木15克。 再加引经药:头部加蒿本5克;手部加桂枝5克;胸部加桔梗5克;腰部加杜仲5克;下部加牛七5克。 酒煎服老中医&li_& 16:40:33皮科用方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8公英30地丁15黄芩9黄柏9栀子9生地15丹皮15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 ’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土苓30炒槐米15生地21 丹皮15赤芍2l紫草15 连翘15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黄芩9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防风9牛蒡子9生地15丹皮15当归9连翘15苦参9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防风9当归15白芍15生地15川芎15刺蒺黎9 黄芪15首乌21 蝉衣9僵蚕9 地肤子21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茯苓9 香附9僵蚕9桑叶15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茯苓15泽泻9当归9川芎9丹参21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8.白癜饮:热地15首乌15沙苑子15补骨脂10旱莲草10枸杞子10白蒺藜15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三棱10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桃仁15 地骨皮15红花15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l半枝莲21山豆根15苦参10紫草12茜草12 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白鲜皮21 蝉蜕10甘草10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1半枝莲21山豆根15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桃仁10红花10三棱12莪术12白鲜皮21乌梢蛇10蝉蜕10甘草6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连翘15黄芩15山栀10生地15丹皮15赤芍15紫草10生石膏15苦参10浮萍12菊花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苦参10薄荷10甘草6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连翘15黄芩15生地15丹皮15赤芍15丹参15当归15川芎12苦参10白芷15白鲜皮18浮萍12荆芥10防风10白蒺藜12蝉蜕10甘草615、3号消风汤(养血疏风汤)黄芪21双花15连翘15黄芩12当归15丹参21赤芍21炒白芍2l川芎10白芷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荆芥10蝉蜕10甘草616、清热止痛汤(消疹止痛汤)柴胡10双花21板蓝根21龙胆草12黄芩15 山栀10丹皮15紫草12薏苡仁30车前子12(包)川楝子12元胡12川芎10白芷15细辛3白芍21甘草617、生发消风汤(除湿生发汤)双花15黄芩15菊花15羌活12白鲜皮21苍术12薏苡仁30泽泻18茯苓18菟丝子15女贞子15白芷15旱莲草10甘草618、除癣止痒洗药(除癣止痒洗药)藿香21生大黄21黄精21明矾21百部21川椒21苦参21白鲜皮2119、清热消痤汤双花21公英21黄芩15山栀10菊花15薏仁30大贝12半夏10夏枯草12枇把叶12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皂刺12 甘草620、滋肾清肝汤:双花21连翘15黄柏9知母9女贞子12旱莲草12元参12柴胡9当归12黄芩9陈皮9云苓12甘草921、四重汤:灵磁石30代赭石30牡蛎30石决明3022、清热化瘀汤:忍冬藤花各30赤小豆30泽兰9牛膝9赤芍15黄柏9生地30公英30甘草923、从阴引阳汤:生麻黄15桂枝15当归12白芍9生地15何首乌30怀牛膝30乌梢蛇12炙鳖甲9制山甲9蜈蚣2条蛇衣3莪术12霜桑叶15紫草30双花30土苓21甘草924、荊防蒺藜汤:荆芥9防风9白蒺藜30蝉衣12当归12川芎9炒枳壳9麻黄9白术9赤芍15黄芩15甘草925、小儿化湿汤:陈皮3苍白术各6泽泻6云苓9滑石12炒莱服子9焦槟榔9鸡内金15生地6丹皮6黄芩926、三妙加味除湿汤:萆薢9川牛膝9黄柏9黄芩15双花21土茯苓21滑石30泽泻15车前子15陈皮927、四重金钩汤:忍冬藤花各30当归12川芎9白芍15鸡血藤30钩藤后下9白僵蚕9苡仁30四重汤甘草928、露蜂房汤:大青叶15板蓝根30紫草30苡仁30蜂房9羌活9防风9甘草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实用的中药方子',
blogAbstract:'&治疗盆腔炎经验方 方一: 当归9,川芎6,川断15,寄生10,元参15,麦冬10,黄芩10,生地15,赤白芍15,半枝莲30,香附10,三棱6,莪术10,甘草6,公英15,黄柏10. 方二: 当归9,川芎6,元参15,麦冬10,炒艾叶6,炒小茴香6,海螵蛸15,芡实20,黄柏15,炒芥穗9,苍术10,生白术15,生山药10,甘草6,三棱6,莪术10,香附10,鸡血藤30。 方三: 香附10,木香6,生地15,海螵蛸15,黄柏9,三棱6,莪术10,鸡血藤30,丹参15,赤白芍15,黄芩10,栀子9,苍术10,炒芥穗9,甘草6,川楝子15。 ',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桔梗30克白鲜皮60当归25白芍25生地黄30熟地黄30赤芍20.....
桔梗30克白鲜皮60当归25白芍25生地...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桔梗30克白鲜皮60当归25白芍25生地黄30熟地黄30赤芍20川芎20白僵蚕10全蝎10乌蛸蛇10桑白皮10丹参5黄芪20丹皮10桃仁10红花5柴胡10土茯苓10菝葜10。请问专家这个方子是治疗什么的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422
问题分析: 你好
这是一个组方,不是治疗一个病证的,可以活血通络理气补血意见建议:建议你详细说明病症让医生看看,你说的药物用量很大,是经验医生开的方子吗
问桔梗30克白鲜皮60当归25白芍25生地黄30熟地黄30赤芍20...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高血压、心脏病
&&已帮助用户:14604
问题分析:具体请就诊后谨遵医嘱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服药 ,意见建议:议早点就医,这样有助于对你的疾病有个明确的诊断,如有问题可再留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您健建康.
问近日来,口苦口臭,舌苔稍厚有齿痕,多梦,尿黄,月经...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161353
病情分析: 你好;出现这种症状你应检查肝胆.做b超检查,是否有胆囊炎.或做两对半及丙肝检查是否有肝炎和做胃镜检查是否是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可能.平常不要喝酒.另外你如睡觉打鼾也可能导致这种感觉。
问露蜂房,全蝎,山慈菇,白僵蚕,蟾蜍皮一起用有什么作...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内科,高血压,外感,消化,神经
&&已帮助用户:2787
病情分析: 这些是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最多用于癌症一类的疾病。意见建议:如果真的是癌症,不要自行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伤正气。
问露蜂房全蝎山慈菇白僵蚕蟾蜍皮一起可用吗喷门癌晚期食...
职称:护士
专长:肛门闭锁,肛瘘,肛裂
&&已帮助用户:18637
病情分析:贲门癌的恶性程度高,早起不易发现。从你提供的资料看,你爷爷属于胃底贲门癌,属于腺癌。可以先化疗后,在考虑手术治疗。意见建议:老年人手术方式:可以考虑经腹部手术为好,创伤小,恢复快。当然要排除有无肝脏转移,胰腺转移等问题。
问吃了含全蝎的中药,大概吃了10来天,后面
职称:二级营养师
专长:维生素A过多病,恶性营养不良病
&&已帮助用户:0
你好,吃了含全蝎的中药怀孕很可能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你的情况建议慎重考虑比较好。如果想继续怀孕,建议你在孕15—20周做唐氏筛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有问题及时对症处理就可以了。
问皮肤暗淡、有点黄然后用中药白僵蚕、白茯苓、白芷、白...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23004
病情分析:这个多是因为肾虚造成的。可以服食桂附地黄丸调理。以及可以用新鲜江豆100克,加水煮烂加食盐少许 可以多吃猪腰、羊肾、虾仁、羊肉、贝壳类意见建议:肾虚症除一些肾虚常用药外,可以在饮食方面进行辅助治疗,平时需要常吃一些补肾食品。比如:动物肾脏、虾、海参、骨髓、黑芝麻、樱桃、桑椹、山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补肾功效。也可以用六味地黄丸,金贵气肾丸等药物来补肾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蝎子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各位高手,请帮忙看这副中药是干什么用的呢,开的怎么样?吃了对身体有什么作用?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各位高手,请帮忙看这副中药是干什么用的呢,开的怎么样?吃了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各位高手,请帮忙看这副中药是干什么用的呢,开的怎么样?川芎20 赤芍30 当归20 生地30 连翘30 地骨皮20 蝉蜕10 白僵蚕10 土茯苓30 桂枝8 地肤子30 全蝎10 柴胡20 丹皮20 金银花30 荆芥10 防风10 甘草10
这方剂配伍不合理,药量太大且清热解毒功效太强,方剂本意是用于治疗血热证之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疾患。此方以生地连翘金银花地肤子为君药滋阴清热,消疮泻火之用,辅以补血活血之当归川弓,又加搜风剃络之虫药全蝎,看似全了实际配伍不合理。一清热药忌与活血药同用;二解毒药忌与虫药同用;三生地连翘土茯苓用量过大。上述药方有脾胃虚寒、阳虚脉缓者禁用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是治疗血虚风热造成的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病的。
中药主要祛风,治血风\头风\皮肤之风\内风\血热.
是皮肤科的方子吧?可以吃的!!没毒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荨麻疹的治疗法&&
10:55:40& 浏览次数:51509次& 回复次数:47次
昨晚儿子从学校打电话说自己生了荨麻针,一抠红肿一大片,很痒难受,儿子已受我影响,一般不用西药,但这次太难受,只得在校医处拿了西药,但不知药名,说是有冲剂有白片。可怜的儿子。说起这荨麻疹我深有感触,从小我就患有这可恶的荨麻疹,根本没有过敏原,应该是体质差的缘故,以前满身都是我抓的疤痕,很影响美观,这还不算什么,最痛苦的是因瘙痒不能入睡,精神状态差,一年最少会大规模发2次,真是痛苦不堪!后来身体逐渐好了以后,荨麻疹就没再范过了。儿子昨年秋天长过一次,当时在家,我用刮痧、拔罐给解决的。这次算第二次,我决定从根本上给他解决,就像解决他鼻炎问题一样,不针对皮肤,先考虑脏腑问题。
<p id="rate_1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很给力!&人气 + 1
" class="mtn mbn">
对儿子荨麻疹的分析:从小就易感冒,后来发展为慢性鼻炎,这些其实都是肺的问题,应该为肺气不足,肺主皮毛,肺气不足使人体营卫之气不足,一受风邪,表皮不固,便从皮肤发出,儿子有遇热更痒之像,表明血热(小孩本来阳气较重)。治疗:从补肺气达到固表,还需辅助凉血。
发一些在网上搜的治疗法子
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具有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的特点。
& &具体方法是:取蝉蜕3克,洗净、晒干,炒焦后研末、过筛,用蜂蜜6克调和为丸,每丸重约9克,每日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一般2~3天皮损逐渐消退;15~20天可防止复发。
  蝉蜕性味甘、寒,入肝、肺两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咽痛音哑、目赤翳障、惊痫夜啼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蝉蜕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蝉蜕治风热型荨麻疹 疗效确切
  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具有瘙痒性风团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的特点。中医认为,肺主皮毛,皮肤疾病常从肺论治,加之荨麻疹发病常与外感风邪有关,所以,蝉蜕对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皮疹色赤,遇热加剧,得冷则减,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不适用于遇冷加重或冬季易发的风寒型荨麻疹。
  一般来说,蝉蜕的常用量为3~6克,可入煎剂,也可研末冲服。
  下面介绍一个可作为轻型荨麻疹辅助治疗的验方,具体方法是:黄芪9克,防风6克,甘草3克,水煎服,或泡茶喝。具有益气固表、祛风止痒、抗过敏的功效。
& & 寒冷性荨麻疹方剂:中药治疗可选用麻黄汤加减(麻黄3克,杏仁4.5克,干姜3克,浮萍3克,白鲜皮15克,陈皮9克,牡丹皮9克,白僵蚕9克,丹参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 &荨麻疹祛风通络法:适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
中医辩证论治:
& &&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 & 荆防方
& & 【药物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 & 【方剂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 &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 & 麻黄方
& & 【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 & 【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 &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 &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 & 中药药方:
& &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 & 中药方剂(一)
& &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 &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 & 【方名】多皮饮。
& &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出处】赵炳南方。
& & 中药方剂(二)
& &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 &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 & 【方名】麻黄方。
& &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 【出处】赵炳南方。
& & 中药方剂(三)
& & 【辨证】脾虚兼风。
& &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 & 【方名】荨麻疹汤。
& &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 【出处】屈舒信方。
& & 中药方剂(四)
& &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 &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 & 【方名】加减当归饮。
& &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出处】俞长荣方。
& & 中药方剂(五)
& &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 &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 &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 &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 &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 & 另外中医疗法:
& & 1、活血祛风法:适用病人舌质暗紫,有瘀斑及血瘀症状,并不易分辨风寒及风热症状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根据辨证不同又可分为:
& & (1) 活血辛凉透表法:适于有风热症状者。
& &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辛凉解表药,常用: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
& & (2) 活血辛湿透表法:适于有风寒症状者。可用永安止痒汤。
& & (3) 活血湿阳法:并用于湿寒型及大多数皮肤划痕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0克,桂皮或肉桂10克;血府逐瘀汤加金匮肾气丸,每日两丸。
& & (4) 活血健脾法:适于有脾虚腹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参苓白术散。
& & (5) 活血固表法:适用于易汗出,汗后发生风团,相当于部分胆碱型荨麻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玉屏风散。
& & 2、清热疏风法:用凉血消风汤。
& & 3、凉血祛风法:用凉血消风汤。
& & 4、祛风通络法:适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
& & 5、健脾理湿法:适用于舌苔白腻,胸脘满闷,或有溏泻者。可用加减胃苓汤。
& & 6、散寒化饮法:兼有慢性气管炎者。可用加减小青龙汤。
& & 7、其他治法:个别是病人根据不同辩证,采用不同方药,且体有五味消毒饮、麻桂各半汤、湿热方、消风散及寒湿方等。
接上,呵呵,可能有重复的方子。
& & 葱白(切碎)35条。风寒型加荆芥10g,甘草3g;风热型加大青叶、连翘各15g。每日1剂,以葱白15条煎药内服。同时外用葱白20条水煎局部湿敷。
& & 本方有通阳解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100例,结果全部治愈,其中用药1天而愈者23例,2天32例,3天28例,4天12例,5~8天5例。随访初次发病复发的有2例,反复发病复发的有5例。
& & 2.消疹汤
& & 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g,厚朴6~9g,陈皮6g,甘草5g,丹皮10~12g。痒甚者加蛇蜕、苦参、徐长卿各10g;脘腹痛甚者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g;疹红赤或咽红赤者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清热祛湿,运脾和中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胃肠型荨麻疹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其中5例无复发;1例因饮食不慎有轻度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 & 3.葛根汤
& & 葛根12g,麻黄、生姜各6~9g,桂枝、甘草、白芍各6g,大枣4~6枚。若无汗或口渴者加知母;有汗口渴者加石膏、西洋参(或沙参)、天花粉;汗出而口不渴者,此属阳明中风,加重桂枝用量;疹团片大且色淡,舌质不红者,此为气虚,无力鼓邪外出,加高丽参(或重用党参)、陈皮;周身瘙痒剧烈难忍,脉浮紧者,加大葛根、麻黄用量,再加蝉蜕、白鲜皮、玄参、生黄芪;若瘙痒昼轻夜重,脉沉细而数,舌红无苔者,加生地、丹皮或再加少许阿胶(烊化冲服)、鸡子黄均可;若病程迁延月余不瘥者,加炙黄芪、党参、丹参等。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解肌发表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51例,其中急性者46例,经服药1~7天后全部治愈;5例慢性者用药5~10天后全部治愈。均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 & 4.荆防汤
& & 荆芥、防风、黄芩、黄柏、连翘各10g,升麻3g,生石膏30g,蝉蜕8g,白鲜皮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清热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69例,结果痊愈56例,好转12例。
& & 5.紫银汤
& & 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g,连翘、生地各12g,防风、苏叶、白蒺藜、蝉衣、白鲜皮、荆芥、赤芍、甘草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急性荨麻疹126例,结果痊愈123例。
& & 6.消痒汤
& & 生黄芪15g,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防风、荆芥各9g,菟丝子、潼蒺藜、白蒺藜、僵蚕各12g,蝉蜕7g,苦参13g。气虚风寒型,去苦参,加党参、蛇床子、蜈蚣;血虚风热型,去黄芪、菟丝子,加生地、黄芩、连翘、地肤子、浮萍、全蝎;胃肠实热型,去黄芪、熟地、潼蒺藜、白蒺藜
菟丝子,加生大黄、薄荷、芒硝、黄连、地肤子、浮萍;气血两虚型,去苦参,加何首乌、生地、乌梢蛇、白术、蛇床子;冲任不调型,去苦参,加肉苁蓉、仙茅、夜交藤、珍珠母、蛇床子、乌梢蛇;心脾两虚型,去黄芪、潼蒺藜、白蒺藜、菟丝子,加麦冬、枣仁、夜交藤、桂圆肉、焦山栀、浮萍。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多例,均获良效。
& & 7.保安汤
& & 苍术、防风、当归、黄芪各9~15g,麻黄、川乌(先煎)、草乌(先煎)各3~9g,羌活、荆芥各9~12g,细辛3~5g,艾叶、川芎各6~9g,全蝎3~12g,甘草4g。腹部冷痛酌加高良姜、制附子、丁香;头痛鼻塞酌加辛夷、白芷、藿香;关节冷痛,四肢不温者加桂枝、制附子、桑枝。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益气活血,祛风除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冷性荨麻疹多例,结果疗效满意。
& & 8.当归拈痛汤
& & 当归12g,羌活、升麻、甘草各6g,防风、白术、苍术、黄芩、猪苓、泽泻各10g,葛根、党参、茵陈各15g,苦参30g。热重加金银花12g,蒲公英15g;湿重加薏苡仁20g,车前子12g,竹叶10g;有积滞者加大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消肿散结,宣通经脉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15例,结果痊愈11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
& & 9.地肤白鲜汤
& & 地肤子30g,白鲜皮、荆芥、秦艽各15g,土茯苓20g,防风、蝉蜕、浮萍各10g。偏风热者加牛蒡子10g,连翘15g;偏风寒者加艾叶3g,桂枝10g,麻黄6g;营卫不和者加桂枝10g,芍药12g;内热甚者加栀子10g,生石膏30g;痒甚者加白蒺藜10g;丘疹红肿者加大腹皮、桑白皮各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清热利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154例,结果痊愈115例,显效28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4%。服药最少6剂,最多30剂,平均10剂。
& & 10.扶正祛湿汤
& & 党参15g,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全蝎、蝉蜕、薄荷、柴胡各10g,当归、胡麻(捣碎)各12g,甘草6g。风热甚者去羌活、独活,以丹皮易川芎,加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气血两虚者重用黄芪,加生地、白芍。
& &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儿童酌减。
& & 本方有扶正解表,散风祛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5例。平均用药17.2剂。
& & 11.二蛇驱风汤
& & 乌梢蛇、当归、防风、僵蚕、赤芍、丹皮、黄芩、苍术各10g,丹参、金银花、生地各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煎汁外洗,每日1~2次。
& & 同时另取白花蛇1条,焙黄研末,每次1.5g,每日2次吞服。荨麻疹消退后,去白花蛇,再服药3剂以善后。
& & 本方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顽固性荨麻疹40例,结果全部治愈。疹块消退时间平均为3.5天,止痒时间平均为2.5天。其中20例跟踪随访2年,仅1例复发。
& & 12.桂枝麻黄汤
& & 桂枝、白芍、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上方药量以桂枝汤&&2份,麻黄汤l份为度。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剂为1疗程。
& & 本方有疏风通络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顽固性荨麻疹&&6例,一般均在服药2剂后皮疹消退。
& & 13.祛风二乌汤
&&乌梅20g,乌梢蛇12g,夜交藤30g,苏木5g,防风、生甘草各10g。风寒者加制草乌、川桂枝;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血热者加生地、丹皮、凌霄花;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川芎;血虚风燥者加当归、黄芪、党参、制首乌;冲任不调者加柴胡、当归、仙灵脾、仙茅。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养心安神,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皮肤划痕症(人工性荨麻疹)95例,结果痊愈43例,显效34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8%。痊愈的43例中,用药5剂者21例,10剂者22例。
& & 14.变通阳和汤
& & 麻黄、炮姜各5g,白芥子、红花各lOg,熟地黄、桂枝各2g,鹿角霜、荆芥、防风各15g,黄芪18g,炙甘草6g。腰酸冷痛,形寒肢冷者加制附片10g,狗脊15g;四肢末节青紫者加桑枝lOg,丹参12g;瘙痒较重者加乌梢蛇15g,全蝎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温卫散寒,养血益气,祛风消疹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寒冷性荨麻疹50例,结果痊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
& & 15.九味羌活汤
& & 羌活、生地黄各10g,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g,北细辛1.5g,生姜2片,葱白头3枚。无寒热者,去生姜、葱白头;风热者,去北细辛;因药物反应者,重用甘草8g,绿豆30g;寄生虫(蛔虫)引起者,加槟榔、乌梅肉各10g;反复发作者,加净蝉衣、浮萍草、地肤子。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急性荨麻疹152例,结果:119例服药3剂痊愈,15例服药5剂痊愈,10例服药7剂痊愈;6例反复发作者服药10剂症状好转,间有发作,然再服此方仍有效;无效2例。
& & 16.益气固表汤
& & 北黄芪、牡蛎各25g,防风、白术、鱼腥草、茯苓、蒺藜、酸枣仁、乌梅各15g,白芍、山楂各18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益气固表,收敛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配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
& & 17.十全大补汤
& & 黄芪、地肤子各30g,肉桂、附子各6g,党参、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各12g,熟地15g,川芎、乌梢蛇、炙甘草各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益气补血,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22例,结果均获痊愈。
& & 18.乌蛇祛风汤
& & 乌梢蛇15g,黄芪20g,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刘寄奴各10g,白术、防风、荆芥穗、苦参、蜂房各6g,雄黄2g。偏寒邪重用荆芥穗,加桂枝10g;偏热邪加牛蒡子:夏枯草各10g;偏湿邪加苍术、羌活各12g;胀痛恶心加白芍30g,半夏10g,甘草6g;喉头水肿用生地30g,加射干、葶苈子各10g;情绪易激动加龙胆草10g,合欢皮30g;瘙痒难忍加地肤子、蛇床子各12g,白鲜皮15g。
& &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分次温服,第三次药液熏洗皮肤。
& & 本方有清热解毒,养阴活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老年慢性荨麻疹多例,结果效果较好。
& & 19.玉龙紫苦汤
& & 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土白术各30g,防风、紫草、苦参各10g,地肤子12g,蝉蜕6g,甘草9g。兼热者加生石膏、白鲜皮;兼寒者加细辛、浮萍草;兼血热夹瘀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物过敏者重用甘草、绿豆各30g;寄生虫引起者加槟榔、乌梅各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敛阴,驱风燥湿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顽固性荨麻疹有良效。
& & 20.麻黄参芍汤
& &炙麻黄10g,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g,白芍、代赭石、制首乌各20g,麦冬、党参、黄芪、当归各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散寒,益气养血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3例,结果痊愈49例,总有效率为92%。
& & 21.浮萍蝉防汤
& & 浮萍、蝉蜕、防风各20g,白鲜皮、胡麻仁各15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结果痊愈48例。
& & 22.凌霄花合剂
& & 凌霄30g,土茯苓20g,栀子、金银花各12g,蝉蜕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祛风解毒,除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有良效。
& & 23.加味胡麻散
& & 胡麻、何首乌、苦参、威灵仙、荆芥、甘草各适量。寒甚加桂枝、鹿角霜;痒甚加刺蒺藜、乌梢蛇、僵蚕;卫阳不固加生黄芪、防风、白术;气血两虚加党参、当归、生黄芪;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珍珠母、牡蛎;冲任不调加仙茅、仙灵脾。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 & 本方有养血祛风,散寒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寒冷型荨麻疹120例,结果痊愈10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6%。治愈时间最短3天,最长15天,平均8天。
& & 24.中西抗荨丸
& & 生地、当归、赤芍、首乌、白芍、黄芪、荆芥穗、刺蒺藜、防风、白鲜皮、浮萍、蝉蜕及安泰乐、赛庚啶、维丁钙片。上药各等份混合研末,过100目筛后用蜂蜜调制成丸,每丸重3g。每次服1丸,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 &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荨麻疹320例,结果痊愈29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27%。
古今秘验方
& & (1)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桔梗、甘草、薄荷、连翘、芦根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温病条辨》,有疏风清热之功。适用于风热型瘾疹。
& & (2)当归饮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外科正宗》,有养血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瘾疹属于血虚风燥者。
& & (3)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各等份。上药共为细末,每服9g,每日2~3次,或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有清热解毒透疹之功。适用于瘾疹。
& & (4)四物消风汤:生地黄、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薄荷、独活、柴胡、红枣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养血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瘾疹属于血虚风燥者。
& & (5)荆防败毒散:防风、柴胡、前胡、荆芥、羌活、独活、枳壳、炒桔梗、茯苓、川芎、甘草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医学正传》,有疏风散寒之功。适用于风寒型瘾疹。
& & (6)防风通圣丸: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山栀、酒蒸大黄、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12g,每天2~3次。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出自《宣明论方》,有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化湿解毒之功。适用于瘾疹。
& & (7)丹栀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丹皮、栀子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薛氏医案》,有清肝解郁之功。适用于瘾疹属肝郁化火者。
& & 8)人参消风汤:川芎、甘草、荆芥穗、羌活、防风、僵蚕、茯苓、蝉蜕、藿香叶、人参各60g,厚朴、陈皮各15g。上药为末,每服6g,茶水送服。本方出自《卫生宝鉴》,有益气养血,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 & (9)麻黄蝉衣汤:麻黄、蝉蜕、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适量。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紫苏;大便干结者大黄加量;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枣仁、瓜萎;大便溏者首剂后去大黄,加丹皮;恶心、呕吐腹痛者加厚朴、枳实、建曲;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石斛。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有消炎,脱敏,止痒之功。适用于荨麻疹。
& & (1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甘草、生姜、大枣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本方出自《伤寒论》,有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荨麻疹。
& & (11)驱疹汤:白鲜皮30g,生地、槐花各24g,苦参15g,蝉衣、丹皮各12g,赤芍、防风、地龙各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9剂为1疗程。有凉血,疏风,祛湿之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 & (12)过敏煎:防风6g,生黄芪、生乌梅、制首乌各15g,地肤子、地龙、丹皮、甘草各10g。疹色鲜红,遇热则甚加生地、蝉衣;遇冷即收加桂枝、制附子等;伴腹痛、腹泻加广木香、生薏苡仁;气虚卫弱者,生黄芪增至30g,加白术;皮肤划痕试验阳性,乌梅增至30g,防风增至15g,甘草增至12g;伴胸闷气急加桔梗、生杏仁;经前必发者加仙灵脾、当归;久延不愈者地龙增至20g,首乌增至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祛风除湿,益气养阴之功。适用于荨麻疹。
& & (13)荆桂汤:荆芥、防风、川羌活、干姜皮、土茯苓各15g,桂枝、地肤子各20g,威灵仙、蝉蜕、赤芍、川芎、柴胡各9g。表虚加黄芪;头痛加白芷;易出汗,遇风即起加龙骨、牡蛎;顽固不愈加熟附块。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祛风解表,活血通络之功。适用于寒冷性荨麻疹。
& & (14)五虫汤:全蝎3g,蜈蚣2条,僵蚕、地龙、桂枝、防风、生姜各10g,蝉蜕、麻绒各5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通络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 & (15)消顽汤:熟地、当归、白芍各20g,黄芪、何首乌各30g,川芎、白蒺藜、荆芥、防风各12g,蝉蜕、甘草各10g。剧痒,低热,遇热加重,苔白腻、脉浮数者加黄芩10g,苦参15g;如身体素质虚,遇冷风即加重,脉浮、舌淡苔薄白者加桂枝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补气生血,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荨麻疹。
& & (16)多皮饮: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g,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鲜冬瓜皮、扁豆皮各15g,干姜皮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有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1.夜藤合洗剂
& & 夜交藤200g,苍耳子、白蒺藜各100g,白鲜皮、蛇床子各50g,蝉衣20g。上药加水500ml,煮沸20分钟,先熏后洗。每剂药可用3~5次。
& & 本方有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30余例,一般熏洗2小时全身疹块消失,近期效果显著。
& & 2.茵地柏草液
& & 茵陈、地肤子各30g,黄柏15g,甘草12g。上药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待温,浴洗全身,每日1剂,7剂为1疗程。
& & 本方有燥湿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86例,结果均获痊愈。用药时问1~7天。
& & 3.碧桃酒
& & 鲜嫩桃叶、胆矾、薄荷冰、冰片、鱼腥草、75%乙醇各适量。将鲜桃叶洗净,切碎,加入胆矾粉末,按渗漉法操作贮取渗出液1000ml,溶入薄荷冰、冰片,过滤,瓶贮即得。每用少许,以棉球蘸药,涂敷患处,每日5~7次,以愈为度。
& & 本方出自《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有祛风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荨麻疹有良效。
& & 4.浴汤方
& & 盐、鸡毛各适量。以水适量,煮盐作汤,鸡毛灰煮汤中,待冷暖适宜外洗浴。
& &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有祛风消肿之功。适用于产后中风流肿(较严重的荨麻疹或其他皮肤过敏性疾病)。
& & 5.拔罐法
& & 患者平卧,常规消毒神阙穴,用快速闪火法,迅速将火罐扣在神阙穴上,5~10分钟拔1次,连续拔3次。每日治疗1次。拔罐局部瘀血越显著,或起水泡者,效果越佳。若起水泡者,用消毒针头挑破,涂以甲紫药水,用消毒纱布固定,防止感染。
& &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30例,结果痊愈21例,其中急性19例,慢性2例;显效8例,其中急性4例,慢性4例;无效1例为慢性患者。
&&系列单验方
& & (1)鸡冠花(或根、叶)、苍耳草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浴患处。
& & (2)苦参、甘草各30g,皮硝15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患处。
& & (3)蝉蜕、白矾、地肤子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患处。
& & (4)苍耳子15g,海桐皮18g,樟木3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以愈为度。
& & (5)老棕树叶、枫树球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浴患处。
& & (6)蛇床子、白矾各30g,小叶杨树叶6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外洗患处。
& & (7)桉树叶、苦楝树叶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8)冬瓜皮、紫背浮萍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9)槐角、苍耳子各9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10)紫背浮萍30g,木防己、桑叶各15g。将上药共用水煎,取浓汁,外涂患处。
& & (11)荆芥、防风、食盐各15g,艾叶、蒜薹尖、地肤子各3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12)鲜水菖蒲(全草)1000g,苦参3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浴患处,每晚1次。
& & (13)苦参30g,艾叶、路路通各15g,生姜12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洗患处。
& & (14)防风、荆芥、老鹤草、金银花、蛇床子各2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15)艾叶50g,地肤子、白鲜皮、脂麻梗各25g,花椒15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16)凤眼草100g,地肤子50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17)百部、苦参各15g,雄黄6g,硼砂9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18)小麦麸1000g,鲜桃叶350g,醋250ml。将麦麸、桃叶加醋拌匀,放人锅内炒至热黏为度(不能炒干),乘热揉搓患处。
& & (19)紫荆树皮、苦参各60g,艾叶10g,食盐3g。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 & (20)野胡萝卜(全草)、苍耳子、白蒺藜、食盐各适量。将上药共用水煎汤,熏洗患处。
穴位经络治疗:
& & 患者平卧,常规消毒神阙穴,用快速闪火法,迅速将火罐扣在神阙穴上,5~10分钟拔1次,连续拔3次。每日治疗1次。拔罐局部瘀血越显著,或起水泡者,效果越佳。若起水泡者,用消毒针头挑破,涂以甲紫药水,用消毒纱布固定,防止感染。
& &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30例,结果痊愈21例,其中急性19例,慢性2例;显效8例,其中急性4例,慢性4例;无效1例为慢性患者。
& & 2.放血法
& & 取穴大椎、血海。疹发上肢加曲池;疹发下肢加风市、委中;疹发背部加膈俞、风门。操作:先在穴位的局部按揉,使其达到红润充血,常规消毒,然后用三棱针点刺,当血溢出,速用闪火法将玻璃火罐吸附在穴位上,并左右旋转,使出血量增加,留罐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休息3天后再进行下1疗程。
& &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15例,结果:2次治愈4例,7次治愈7例,10次治愈3例,15次治愈1例。3年后随访均未见复发。
& & 3.穴注法
& & 取耳穴双侧内分泌,双侧荨麻疹区(位于耳郭指、腕两穴之间并偏耳轮一侧)。操作:患者取坐位,先用毫针柄在双侧耳荨麻疹及内分泌区探寻压痛敏感点,然后用碘酊和酒精分别依次消毒皮肤,随即用5ml注射器接小号注射针头将药液(选用市售1ml含10mg之扑尔敏注射液,以2ml注射用水稀释即成),注入探得压痛敏感点。每穴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皮肤成一小皮丘即可,注意不可刺穿耳壳。每日注射1次。
& &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急慢性荨麻疹24例,结果:痊愈19例,其中经注射1~2次治愈者9例,3~5次治愈者10例;明显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6%。治疗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 & 4.针刺法
& & 选取体穴神道透至阳,血海,三阴交,大椎透身柱,曲池。耳穴内分泌区。操作:神道透至阳和大椎透身柱,用直径0.9mm、长125mm针,留针2小时,耳针留针1小时,其余各穴用强刺激法不留针。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需作第二疗程时,间隔停针3天。
& &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荨麻疹125例,结果痊愈119例,无效6例。
& & 5.背部走罐法
& & 让病人俯卧,将其背部用纱布蘸温水擦湿,选2号玻璃罐,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大椎穴处,然后手握罐身,沿督脉及膀胱经在背部的走向上下往返移动,至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为止。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治疗不超过5次。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
& & 有报道运用本法治疗急性荨麻疹24例,年龄21~30岁。结果痊愈18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7%。
我也曾经在肚脐上给他拔过罐,没喝过青蒿煮的茶,这次去中药房买点青蒿。谢谢
是啊,有道理!
是啊,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身体整体素质,使人体阴阳五行平和,才是治本啊!看来我的任务还很艰巨,不过为了儿子,这不算什么。
好的,谢谢!
本帖最后由 竹韵筱筱 于
09:56 编辑
昨晚儿子又打电话回来说:“妈妈,校医那药治标不治本啊”,我说:“是什么药啊?”,“冲剂是中成药,白片每天只能吃一片,一到下午就开始发痒,晚上全身都是肿的,痒得很”“那你什么时候吃的药”“冲剂一天三次,白片药刚吃,还没起效”“妈妈给你带的薄衣裤换上了吗?”“没有”“我晕啊,这么热,你还穿你们多?明天必须穿薄的”“妈妈,为什么我会起荨麻疹啊?”“因为你现在学习紧张,运动少,身体素质不好,抵抗力下降,你穿多了,将热积在体内,稍受风邪,热毒从皮肤出来的原因”,“哦”“你要多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哈”“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药物组成】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出处】《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第262条曰:“伤寒,热瘀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药方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剂量: 5剂)   方解:麻黄、杏仁、生姜意在辛温宣发,解表散邪;连翘、梓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热解毒;甘草、大枣甘平和中,其药物组合成为共奏辛温解表散邪,解 热祛湿之效。阳黄为湿热侵袭机体,兼有外感证时应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既可散外邪又可内清湿热。   主治:湿热蕴郁于内,外阻经络肌肤之病候。
儿子上周六早上突然上吐下泄,主要原因是受了寒凉,晚上我在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艾灸20分钟,当天晚上不再吐泻,本周气温升高,特别下午温度较高,教室人多,下午、晚上温度更高,他却未减衣服,所以到了下午和晚上,瘙痒加重。此方应该对症,只是没有成药,儿子在学校服用不方便。
目前准备了:拔罐器、刮痧板、经络刷、青篙、防风通圣丸、玉屏风散冲剂。明天到学校见了面,再决定治疗方法。
谢谢,可惜小孩学习任务重,平日连正常运动都很少,别说学太极了,关键是他不会学,叫他打打球还可能。我只有多给他按摩太渊穴、云门穴、中府穴来补肺气了。
我家孩子鼻炎属寒凉性,他每天早上清涕不断、喷嚏很多,我主要用艾灸,重点艾灸:大椎、身柱、有时会在背部几个俞穴拔罐,调理五脏。最关键你要教会孩子自己取涕,儿子在学校只要受了风寒会自己马上取涕,有时半夜蹬被子被冷醒,流涕,他也会自己马上取涕、及时排寒。
儿子主要四肢痒,今天中午把儿子接在车上,给他在腿上胆经,用经络刷刷后,在风市穴拔罐,并在肚脐闪罐,还带了青蒿煮的茶,叫他下午喝。今晚再进行全面调理。
太高兴了,中午这么简单的治疗,下午到现在都没再发痒,现在儿子在洗澡,洗完后准备背部、手臂、腿,用经络刷刷经络,再拔罐。
发表回应...
最新话题...
发表于: 14:06
发表于: 09:22
发表于: 20:09
发表于: 18:17
发表于: 10:47
发表于: 21:17
发表于: 14:49
发表于: 14:10
发表于: 13:48
发表于: 08:45
Copyright&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03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僵蚕治疗喉原性咳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