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热原具有耐热性以下哪些特点 a.耐热性 b.滤过性 c.水溶性 d.不挥发性

  1.热原的基本性质包括( ABCDE )
  A耐热性   B滤过性  C水溶性   D不挥发性  E被吸附性
  2纯化水常作为( ABDE )
  A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  B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
  C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D中药注射剂灭菌制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
  E中药滴眼液灭菌制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
  注解:注射用水系指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制药用水(或采用近代发展起来的反渗透法制备),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亦可作为滴眼剂配制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过灭菌所得的制药用水,主要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
  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纯化水系指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制药用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亦用作非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3.中药注射用原料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主要有( ABCDE )
  A蒸馏法   B萃取法 C酸碱沉淀法   D大孔树脂吸附法  E超滤法
  注解:根据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中药注射用原料的提取和纯化主要有以下方法:①蒸馏法;②水醇法和醇水法;③萃取法;④酸碱沉淀法;⑤大孔树脂吸附法;⑤超滤法。
  4.注射剂中常采用的去除鞣质的方法有(ABE )
  A胶醇法   B醇溶液调PH法  C萃取法   D蒸馏法 E聚酰胺吸附法
  注解:常采用的去鞣质的方法有根据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中药注射用原料的提取和纯化主要有以下方法:①改良明胶法(胶醇法)。②醇溶液调pH法。③聚酸胺吸附法。利用聚酸胺分子内存在的酰胺键,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氢键而吸附,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
  5.注射容器的质量要求有( ABCD )
  A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与砂粒  B具有低的膨胀系数和优良的耐热性
  C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D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E熔点较高
  6安瓿的质量检查包括( ABDE)
  A外观   B耐热  C容积   D耐酸  E耐碱
  7.安瓿的的处理工序( ABCDE )
  A圆口   B切割  C洗涤   D干燥  E灭菌
试题来源:[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得本题库手机版详情咨询
  8.用于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的安瓿需( ABC )
  A200℃以上干热灭菌45min   B180℃以上干热灭菌1.5h
  C170℃干热灭菌2h D160℃干热灭菌1.5h   E150℃干热灭菌2h
  9.注射剂配液宜选用( ACE )
  A不锈钢用具   B碱性硬质玻璃  C耐酸碱的陶瓷器具   D铝制品  E无毒聚乙烯塑料用具
  10.可用于滤过除菌的是(CD)
  AG4垂熔玻璃滤器    B0.45&m的微孔滤膜   CG6垂熔玻璃滤器
  D0.22&m以下的微孔滤膜   EG3垂熔玻璃滤器
  11.关于注射液的滤过描述正确的是( BE )
  A一般大量药液采用减压过滤,少量采用加压滤过 B加压过滤滤层不易松动
  C减压过滤压力稳定,滤速快  D加压过滤外界空气易漏入滤过系统  E先粗滤后精滤
  12注射剂中防治药物氧化的附加剂有(CD )
  A磷酸盐 B硫柳汞  C依地酸二钠 D硫脲  E苯甲醇
  13.引起中药注射剂刺激的原因有(ABDE )
  A有效成分本身有刺激性   B鞣质较多  C钾离子较少   DPH不适宜  E药液渗透压不当
  注解:引起中药注射剂的刺激性的原因大致有
  (1)有效成分本身具有刺激性,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采用降低药物浓度、调节pH、酌加止痛剂等方法来解决。
  (2)含有多量杂质 鞣质、钾离子等杂质是引起中药注射剂疼痛的主要原因。
  (3)药液渗透压和PH不适宜 可刺激局部而引起疼痛,应注意调节。
  14.关于中药注射剂澄清度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BCE )
  A以有效部位配置的注射液澄清度较好  B杂质未除尽导致注射剂不澄清
  CPH调节不当产生沉淀  D注射剂灭菌后PH升高产生沉淀  E有效成分水溶性较小产生沉淀
  注解:中药注射剂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之一
  澄明度问题系中药注射剂在灭菌后或在贮藏过程中产生沉淀或乳光等现象。
  (1)杂质本除尽。一般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配制的注射液,澄明度较好。而在药材总提取物配制的注射液中以胶体状态存在的一些大分子杂质未能被最大限度地除去,当温度、pH等发生变化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导致注射剂不澄明。注射液产生乳光多因含有某些水溶性较差的成分或遇光及空气易被氧化聚合的成分引起。
  (2)pH不适 中药注射液所含成分的溶解性与溶液的pH密切相关。若pH调节不当或注射剂灭菌后PH下降,均易产生沉淀。
  (3)有效成分的水溶性小 除静脉和脊椎腔给药的注射液外,可酌情添加增溶剂。助溶剂或采取其他方法增加水溶性较小有效成分的溶解性。
  15.药注射剂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ABCD )
  A沉淀问题   B乳光问题  C刺激性问题   D疗效不稳定  E使用不方便
  16易水解的药物宜制成( CD )
  A注射剂   B大输液  C注射用无菌粉末   D混悬型注射剂 E乳浊型注射剂
  17对注射用无菌粉末描述正确的是( ABCD )
  A简称粉针剂 B对热不稳定或易水解的药物宜制成此剂型  C按无菌操作法操作
  D为无菌的干燥粉末或海绵状物  E只能通过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来制备
  注解:注射用无菌粉末简称粉针剂,系指将某些对热不稳定或容易水解的药物按无菌操作法制成的供注射用的无菌干燥粉末或海绵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供注射用。
  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制备: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系将符合注射用要求的药物粉末,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分装于洁净无菌的容器中,密封而成;无菌水溶液冷冻干燥法,系将滤过除菌的药液,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按剂量分装于注射容器中,经冷冻干燥,得干燥粉末或海绵状物。
  18制成混悬型注射剂的药物有( ABCD )
  A不溶性固体药物 B水溶液中不稳定需制成水不溶性衍生物  C需在体内定向分布
  D需在体内发挥长效作用  E需为机体提供营养的
  19影响滴眼液药物疗效的因素有(BCDE )
  A表面张力愈大,使药物易于渗入 B增加粘度有利于吸收 C滴眼液的PH影响药物的吸收
  D滴药次数和每次滴眼的滴数  E滴眼液的刺激性
  注解:影响滴眼液药物疗效的因素主要有:
  (1)每次滴眼的滴数或滴药次数。 (2)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可能影响药效,亦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
  (3)滴眼液的PH及药物的pKa。
  (4)刺激性。眼用制剂的刺激性,不仅给眼部带来不适,而且使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增加了药物从外周血管的消除,并使泪液增加而稀释药物,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利用而降低药效。
  (5)表面张力。滴眼剂的表面张力愈小,越有利于滴眼液与泪液的混合,也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使药物易于渗入。
  (6)粘度。增加粘度可使滴眼液中药物与角膜接触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吸收。
  20下列对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BD )
  A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B热原为由磷脂、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
  C磷脂是热原的主要活性成分
  D热原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且致热活性最强 E活的细菌并不能将热原排出体外首页 1
【】【】【】【】
本套书编者为国内知名药学院校资深教师,连续多年承担执业药师考前培训工作.编者悉心..
定价:¥39.00 优惠价:¥39.00&&本书是根据新大纲和新指南内容编写的考前冲刺用书。参与本书编写的均为中国药科大学..
定价:¥18.00 优惠价:¥18.00&&
执业药师考试宝典软件名称版本试题数免费下载
9.8 22962道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执业西药师药剂学习题:第八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执业西药师药剂学习题:第八章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E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A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D
B.生物激素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D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
E.离子交换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E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18.醇溶液中除鞣质pH值应调至D
B.不超过6
19.水醇法提取精制中药溶液时,不易除去的杂质是B
20.挥发油注射液配制时常加入适量的氯化钠,目的是C
C.调整渗透压
E.调节pH值
21.中药有效成分为挥发性成分时,应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A.水蒸气蒸馏法
22.要求注射剂必须等渗的给药途径是A
A.脊椎腔注射
B.穴位注射
C.静脉注射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23.配制中药注射剂常用的增溶剂是(
A.吐温―20
B.吐温―60
C.吐温―80
D.司盘―80
E.司盘―60
24.在配制中药注射剂时常将药液进行热处理冷藏,目的是B
A.除去热原
B.除去杂质
C.除去细菌
D.除去氧气
25.下列能溶血的输液是A
A.1%葡萄糖注射液
B.10%葡萄糖注射液
C.20%葡萄糖注射液
D.25%葡萄糖注射液
E.50%葡萄糖注射液
2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液标示量为2ml的易流动液体增加的装量为D
27.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空安瓶应选用的灭菌方法是B
A.紫外线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火焰灭菌法
D.湿热灭菌法
E.煮沸灭菌法
28.《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注射液标示量为2ml的粘稠液体增加的装量为C
29.输液剂的灭菌通常采用D
A.紫外线灭菌法
B.干热空气灭菌法
C.火焰灭菌法
D.热压灭菌法
E.煮沸灭菌法
30.一般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不应超过E
31.一般1~5ml的中药注射剂灭菌多采用A
A.流通蒸汽灭菌100℃,30min
B.流通蒸汽灭菌100℃,45min
C.热压灭菌115℃,45min
D.热压灭菌121℃,45min
E.低温间歇灭菌
32.一般10~20ml的中药注射剂灭菌多采用B
A.流通蒸汽灭菌100℃,30min
B.流通蒸汽灭菌100℃,45min
C.热压灭菌115℃,45min
D.热压灭菌121℃,45min
E.低温间歇灭菌
33.输液剂中不得含有A
D.渗透压调节剂
E.pH调节剂
34.混悬液型注射剂必须严格控制药物颗粒大小, 99%的颗粒应直径应在C
A.1μm以下
B.1μm以上
C.2μm以下
D.2μm以上
E.3μm以下
35.混悬液型注射剂必须严格控制药物颗粒大小,供一般注射者,颗粒应小于15μm,15~20μm颗粒应不超过C
36.在精制中药提取液时,加入明胶的目的是除去B
37.蒸馏水器上的隔沫装置的作用是防止D
A.蒸汽逸散
C.蒸馏速度过快
D.带入热原
E.带入废气
38.可制备注射用水和洗涤容器用的水是E
39.下列可除去鞣质的方法是D
D.聚酰胺吸附法
40.在注射剂里加亚硫酸钠的目的是防止D
41.下列属于等渗的葡萄糖溶液是B
42.中药注射剂中加入枸橼酸的目的是B
A.防止水解
B.调节pH值
C.延缓吸收
D.防止氧化
E.调节渗透压
43.精滤中药注射液宜选用A
A.微孔滤膜滤器
B.1号垂熔滤器
C.2号垂熔滤器
44.下列各氯化钠注射液中,为等渗浓度是A
45.中药注射剂中加入苯甲醇的目的是C
A.稳定成分
C.止痛与抑菌
D.防止氧化
E.使药效物质均匀分散
46.注射剂的pH值要求一般控制在A
A.4.0~9.0
B.4.0~8.0
C.5.0~9.0
D.6.0~9.0
47.下列不属于注射用水质量检查项目的是E
A.硝酸盐检查
B.易氧化物检查
C.氯化物物检查
D.重金属检查
E.刺激性检查
48.下列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C.被吸附性
49.小剂量注射剂与输液剂的区别之一是D
A.钾离子不能超标
B.要调节渗透压
C.灌封后立即灭菌
D.可加抑菌剂、止痛剂
E.刺激性检查
50.处理安瓿的工序是E
A.切割→圆口→洗涤→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B.洗涤→切割→圆口→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C.切割→洗涤→圆口→灌水蒸煮→干燥与灭菌
D.灌水蒸煮→切割→洗涤→圆口→干燥与灭菌
E.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与灭菌
A.静脉注射
B.脊椎腔注射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51.用于皮试或临床疾病诊断,剂量在0.2ml以下E
52.等渗又等张水溶液,不得加抑菌剂,剂量在10ml以下B
53.可为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及中药注射液,剂量在5ml以下C
54.多为水溶液,也可为O/W型乳浊液,剂量在50ml~数千mlA
55.主要为水溶液,不含刺激性药物,剂量在1~2mlD
A.250℃,半小时以上
B.160~170℃,2~4h
C.100℃,45min
D.60~80℃,1h
E.115℃,30min,表压68.65kPa
56.活性炭灭菌用B
57.破坏热原用A
58.热压灭菌用E
59.肌肉注射灭菌用C
60.玻璃安瓿灭菌用B
D.1%~2%苯甲醇
E.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
61.能使注射剂中的药物缓慢释放和吸收,而延长其作用的应为C
62.乳浊液型注射剂,常选用的天然乳化剂应为B
63.滴眼剂中,常选用的pH调节剂应为E
64.当归注射剂中加入的局部止痛剂应为D
65.注射剂中常用于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应为A
A.0.5%~1%
B.0.1%~1%
C.0.01%~0.5%
D.0.1%~0.5%
E.0.01%~0.5%
活性炭用量
66.输液剂配制时除杂质C
67.一般注射液脱色B
68.用于注射用油脱色A
69.除去注射剂中热原D
A.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
B.帮助混悬的附加剂
C.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
D.防止氧化的附加剂
E.抑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
70.聚氧乙烯蓖麻油A
71.甲基纤维素B
72.维生素CD
73.苯甲醇E
A.1%鸡蛋清的生理盐水
B.30%磺基水杨酸试液
D.3%氯化钙试液
74.鞣质检查A
75.蛋白质检查B
76.树脂检查C
77.草酸盐检查D
A.必须等张
B.必须等渗,尽量等张
C.等渗即可,不必等张
D.0.5~3个等渗浓度,不必等张
E.不用等渗,也不用等张
78.脊椎腔注射A
79.肌内注射D
80.皮肤注射C
81.静脉注射B
A.等渗溶液
B.等张溶液
C.等渗并等张溶液
D.等渗不等张溶液
E.不等渗也不等张溶液
82.渗透压与血浆相等A
83.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B
84.溶液中溶质质点不能透过红细胞细胞膜C
85.溶液中溶质质点能自由通过红细胞细胞膜D
二、名词解释
1.注射剂俗称针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2.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
3.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4.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制得的水。
5.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及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
6.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7.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8.鲎试剂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的无菌冷冻干燥品。鲎试剂能与微量细菌内毒素可形成凝胶。
9.滴眼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制成供滴眼用的水性、油性澄明溶液、混悬液或乳剂。
10.混悬液型注射液是指不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于液体分散媒中制成的可供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剂。
五、简答题
1.简述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几类及给药途径有哪些。
答: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固体粉末型注射剂。给药途径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穴位注射等。
2.简述热原的含义、组成及基本性质。
答: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和人体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亦称内毒素),其性质具有水溶性、耐热性、滤过性、不挥发性,以及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所破坏。
3.简述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答:制备中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药学专业知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来源:应届毕业生培训网分类:药学咨询师时间:编辑:少芬 已有人查看
  一、最佳选择题
  1.灭菌与无菌制剂不包括
  A.注射剂B.植入剂
  C.冲洗剂D.喷雾剂
  E.用于外伤、烧伤用的软膏剂
  2.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注射剂的类型是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胶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液型注射剂
  3.水难溶性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固体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的类型是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4.对于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的类型是
  A.注射用无菌粉末
  B.溶液型注射剂
  C.混悬型注射剂
  D.乳剂型注射剂
  E.溶胶型注射剂
  5.关于注射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E.使用方便
  6.一般注射液的pH应为
  A.3~8B.3~10
  C.4~9D.5~10
  E.4~11
  7.《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
  A.无热原的蒸馏水
  B.蒸馏水
  C.灭菌蒸馏水
  D.去离子水
  E.反渗透法制备的水
  8.关于常用制药用水的错误表述是
  A.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
  B.纯化水中不含有任何附加剂
  C.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D.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
  E.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
  9.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剂是
  A.纯化水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0.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A.纯化水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11.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
  A.酸碱度B.热原
  C.氯化物D.氨
  E.硫酸盐
  12.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注射用水B.灭菌蒸馏水
  C.去离子水D.灭菌注射用水
  E.蒸馏水
  13.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致热能力最强的是䓬兰阳性杆菌所
  产生的热原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14.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
  A.核糖核酸B.胆固醇
  C.脂多糖D.蛋白质
  E.磷脂
  15.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被高温破坏
  B.具有水溶性
  C.具有挥发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易被吸附
  16.热原的除去方法不包括
  A.高温法B.酸碱法
  C.吸附法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17.注射用的针筒或其他玻璃器皿除热原可采用
  A.高温法B.酸碱法
  C.吸附法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18.配制注射液时除热原可采用
  A.高温法B.酸碱法
  C.吸附法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19.关于热原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耐热性
  B.具有滤过性
  C.具有水溶性
  D.具有不挥发性
  E.具有被氧化性
  20.不能除去热原的方法是
  A.高温法B.酸碱法
  C.冷冻干燥法D.吸附法
  E.反渗透法
  21.关于热原污染途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注射用水中带入
  B.从原辅料中带入
  C.从容器、管道和设备带入
  D.药物分解产生
  E.制备过程中污染
  22.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l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在250℃加热30~ 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3.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热原是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
  B.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䓬兰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
  C.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D.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E.蛋白质是内毒素的致热中心
  24.制备易氧化药物注射剂应加入的抗氧剂是
  A.碳酸氢钠B.焦亚硫酸钠
  C.氯化钠D.依地酸钠
  E.构橼酸钠
  25.制备注射剂应加入的等渗调节剂是
  A.碳酸氢钠B.氯化钠
  C.焦亚硫酸钠D.枸橼酸钠
  E.依地酸钠
  26.制备易氧化药物注射剂应加入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是
  A.碳酸氢钠B.氯化钠
  C.焦亚硫酸钠D.枸橼酸钠
  E.依地酸钠
  27.下述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
  A.加入助溶剂
  B.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助悬剂
  28.溶剂的极性直接影响药物的
  A.溶解度B.稳定性
  C.润湿性D.溶解速度
  E.保湿性
  29.有关溶解度的正确表述是
  A.溶解度系指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B.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药物的最大量
  C.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水中溶解药物的量
  D.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溶解药物的量
  E.溶解度系指在一定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药物的量
  30.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极性B.溶剂
  C.温度D.药物的颜色
  E.药物的晶型
  31.配制药物溶液时,将溶媒加热,搅拌的目的是增加药物的
  A.溶解度B.稳定性
  C.润湿性D.溶解速度
  E.保湿性
  32.咖啡因在苯甲酸钠的存在下溶解度由1: 50增至1:1是由于
  A.增溶B.防腐
  C.乳化D.助悬
  E.助溶
  33.苯巴比妥在90%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最大,90%的乙醇溶液是
  A.助溶剂B.增溶剂
  C.消毒剂D.极性溶剂
  E.潜溶剂
  34.制备难溶性药物溶液时,加入吐温的作用是
  A.助溶剂B.增溶剂
  C.乳化剂D.分散剂
  E.潜溶剂
  35.制备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
  A.制成盐类B.制成酯类
  C.加增溶剂D.加助溶剂
  E.采用复合溶剂
  36.关于注射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药效迅速B.剂量准确
  C.使用方便D.作用可靠
  E.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7.下列给药途径中,一次注射量应在0.2ml以下的是
  A.静脉注射B.脊椎腔注射
  C.肌内注射D.皮内注射
  E.皮下注射
  38.注射剂的优点不包括
  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
  E.可产生定向作用
  39.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
  A.无菌
  B.无热原
  C.无色
  D.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E.pH与血液相等或接近
  40.只能肌内注射给药的是
  A.低分子溶液型注射剂
  B.高分子溶液型注射剂
  C.乳剂型注射剂
  D.混悬型注射剂
  E.注射用冻于粉针剂
  41.可用于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是
  A.阿拉伯胶
  B.西黄蓍胶
  C.豆磷脂
  D.脂肪酸山梨坦
  E.十二烷基硫酸钠
  42.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B.腹腔注射
  C.肌内注射D.口服给药
  E.肺部给药
  43.关于纯化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作为制备中药注射剂时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B.可作为制备中药滴眼剂时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
  C.可作为配制口服制剂的溶剂
  D.可作为配制外用制剂的溶剂
  E.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
  44.在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不可加入的辅料是
  A.依地酸二钠B.碳酸氢钠
  C.亚硫酸氢钠D.羟苯乙酯
  E.注射用水
  45.制备VC注射液时应通入气体驱氧,最佳选择的气体为
  A.氢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环氧乙烷
  E.氯气
  46.对维生素C注射液错误的表述是
  A.可采用亚硫酸氢钠作抗氧剂
  B.处方中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使成偏碱性,避免肌内注射时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金属离子,增加维生素C稳定性
  D.配制时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饱和
  E.采用l00℃流通蒸气15min灭菌
  47.关于输液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输液中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B.输液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这三项,更应特别注意
  C.渗透压可为等渗或低渗
  D.输液的滤过,精滤目前多采用微孔滤膜
  E.输液pH在4~9范围
  48.关于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B.除无菌外还必须无热原
  C.渗透压应为等渗或偏高渗
  D.为保证无菌,需添加抑菌剂
  E.澄明度应符合要求
  49.关于血浆代用液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代用液在有机体内有代替全血的作用
  B.代血浆应不妨碍血型试验
  C.不妨碍红血球的携氧功能
  D.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可保留较长时间,易被机体吸收
  E.不得在脏器组织中蓄积
  50.凡是对热敏感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适合采用哪种制法制备注射剂
  A.灭菌溶剂结晶法制成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B.冷冻干燥制成的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
  C.喷雾干燥法制得的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
  D.无菌操作制备的溶液型注射剂
  E.低温灭菌制备的溶液型注射剂
  51.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中,与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同的是
  A.有一定的pH B.与泪液等渗
  C.无菌D.澄明度符合要求
  E.无热原
  52.有关滴眼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为5.0~9.0
相关文章推荐:
看了本课程的人还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耐热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