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劈时怎样可以让腿直不后弯腰后踢腿

& & & &&跆拳道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武技,实战中步法的灵活运用对保证充分发挥腿的威力、取得实战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腿法使用时多以后腿进攻,因此跆拳道的步法具有鲜明的特点,即重心落在两脚之间或偏于前脚,而且身体姿势大都以侧向站位,以便保护身体和下面要害部位和使后腿通过拧腰转髋发力,增加击打的力量和速度。前踢:初学者的第一个腿法;实战姿势的基本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髋关节向左旋转,双手握拳置于体侧;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当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时,关节向前送,向前顶,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达脚尖,整条腿至脚尖崩直。踢击后迅速放松,右腿沿原路线弹回,将右脚放置在左脚前面仍成实战姿势。 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小腿放松,要有弹性;往前送,高踢时往上送;小腿回收与前踢的速度一样快。主要攻击部位有面部,下颏,腹部,裆部。推踢:初学者的第二个腿法;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脚以髋关节为轴提膝前蹬,用右脚脚掌向前蹬推,力点在脚底,推力向正前方,踢击后右腿沿原路线弹回,将右脚放置在左脚前面仍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提膝后尽量收紧膝关节,膝盖尽量贴近胸口,脚尖勾起;重心略微往前压,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时候腿往前伸展,送髋;推的路线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胸腹部。横踢:跆拳道学员黄带的腿法,也跆拳道中最主要的实战腿法;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右脚屈膝上提,两拳置于胸前;左脚前脚掌碾地内旋,髋关节左转,左膝内扣;随即左脚掌继续内旋至180度,右腿膝关节向前抬至水平状态,小腿快速向左前横向踢出;击打目标后迅速放松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膝关节夹紧,向前提膝,尽量走直线;支撑脚外旋180度;髋关节往前顺,身体与大小腿成直线,支撑腿膝盖可以略微弯曲(一是可以增加稳定性;二是可以增加击打的延长度);严格注意击打的力点在正脚背;踝关节放松,击打的感觉是“面团”,&鞭梢”。横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头部,胸部,腹部和肋部。下劈: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脚。同时,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胸前;随即充分送髋,上提膝关节至胸部,右小腿以膝关节为轴向上伸直,将右腿伸直举于体前,右脚过头脚尖勾起。然后放松向下以右脚后跟快到击打目标时脚面崩平(同时腰部发力)下压击打,力量在空中快速爆发,右脚自然落地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距离一定要注意,不能过近;支撑脚要旋转180度,在发力时腿尽量往高,往头后举,要向上送髋而是尽量往前,重心往高起;脚放松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断;踝关节要放松。劈腿的主要攻击部位有头顶,脸部和锁骨。另外离合下劈是打近距离的,主要是贴靠时分开的一瞬间使用;外摆下劈是打远距离的,用的是脚底,如果近距离时用外摆下劈,可以用脚背击打;而在两者的距离之间是才前面说的下劈。侧踢:实战的基本姿势开始;右脚蹬地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提起,两手握 拳置于体侧;随即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旋转同时提膝,髋关节向左旋转,勾脚尖成为足刀,右腿以膝关节为轴向前踢出,右脚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线踢出,力点在足刀。发力后没起腿路线收腿,放松,重心落下(原处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起腿时大小腿,膝关节夹紧;踢出发力时头肩,腰,髋,膝,腿和踝成一直线;大小腿直线踢出,原路线收回。侧踢动作的主要攻击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头面部。勾踢:实战姿势开始。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髋关节为轴屈膝上提,两手握拳置于体侧;左脚以前脚掌为轴外旋180度,右腿以膝关节为轴继续向前上方伸成直线,顺势右脚的脚掌用力向右侧屈膝鞭打,顺鞭打之势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回原处,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提膝,伸直,右侧屈膝鞭打动作要连贯快速,没有停顿;击打点在体前偏右侧,以脚掌为击打点;左脚旋转支撑在保持平衡,踹击后迅速将腿收回。摆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是头面部和腹胸部。后踢:实战姿势开始。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时扣肩转头,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全在一起,左脚掌为轴内旋约90度,同时将右大小腿收紧并夹紧大腿,然后向后直线踢出,自然收腿转身成为新的实战姿势。后踢动作的主要攻击部位有膝部,腹部,裆部,胸部和头面部。后旋踢:实战姿势开始。两脚以两脚掌为轴均内旋约180度,身体随之右转约90度,两拳置于胸前。上体右转,与双腿拧成一定角度。右脚蹬地将蹬地的力量与上体拧转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继续向右后旋摆鞭打,同时上体向右转,带动右腿弧形摆至身体右侧,右腿屈膝回收;右脚落到右后成实战姿势。动作要领:转身旋转,踢腿连贯进行,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初学者可以理解为转身侧踢变勾踢;击打点应在正前方11点发力到1点后发力结束,呈水平弧线自然收回;屈膝起腿的旋转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转360度。后旋踢攻击的主要部位有面额和胸部。单腿连踢:同一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方法。这种技术也属于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双腿连踢:两条腿连续进行两次以上的进攻。这种技术同样属于跆拳道高难技术动作东正跆拳道(dongzheng2016)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随之2016年新年的到来,东正跆拳道自2009年创办,已在亳州成立了7年之久。期间分别在各跆拳道运动越来越普及,这项运动真的很适合孩子吗?跆拳道运动越来越普及,这项运动真的很适合孩子吗?跆拳道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武技,实战中步法的灵活运用对保证充分发挥腿的威力、取得实战的胜利。
随之2016年新年的到来,东正跆拳道自2009年创办,已在亳州成立了7年之久。期间分别在各跆拳道运动越来越普及,这项运动真的很适合孩子吗?跆拳道运动越来越普及,这项运动真的很适合孩子吗?跆拳道是一种以腿法为主的武技,实战中步法的灵活运用对保证充分发挥腿的威力、取得实战的胜利。
不管在哪种场合大家都信奉一句话:虎父无犬子,的确是很多成功人士的言谈举止都影响了下一代,让他们跆拳道的等级通过腰带的不同颜色来体现,此列表表示颜色所代表的等级。色带!dongzheng2016东正跆拳道素质教育培训,开设跆拳道训练、防身自卫术、空翻特技教学、教练员培训等。诚邀合作单位(学校、健身房、培训机构)热门文章最新文章dongzheng2016东正跆拳道素质教育培训,开设跆拳道训练、防身自卫术、空翻特技教学、教练员培训等。诚邀合作单位(学校、健身房、培训机构)一个双腿并紧绷直弯腰勉强能够着地面的成年人,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安全的劈叉,甚至是下腰,一字马?
想要练一身好柔韧,希望自己能劈叉,甚至是下腰和一字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什么窍门?
柔韧性训练需要较长的时间,武术里叫“耗腿”就是长时间的压腿,靠腿。才能把韧带拉开。你要是可以不弯腰,挺直身体,髋关节下,双掌触地,就差不多了。从压腿开始吧,慢慢的下叉,一个角度时间长一些,每天拉伸3~6小时.一般在1~2个月认真训练都是可以的。
速成别想了
,拉韧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然会受伤,好的办法就是每天晚上跑两圈,然后大踢腿,然后坚持压腿,估计的俩月,坚持坚持!!!
题主你要是信得过我,我就把三天成为柔术专家和半小时速成武术高手的方法一起教给你
题主,最短有多短? 3 天算么?或者两个月行么?不就是把韧带拉伤、撕裂么,要多短就可以有多短达到。柔润是一个长期把韧带拉开的过程,短时间内想要实现只有拉伤、拉断、或撕裂。
我今年39岁,一年前开始几乎每天压腿20分钟左右,现在只不过能做到双脚并拢直腿全手掌着地,竖叉还有一拳多距离到底的程度。拉筋不能盲目急于求成,容易伤筋,欲速则不达。
20岁学舞蹈还能拉筋劈叉下腰吗?
想想就好!
劈叉要安全,肯定要逐渐来的,每天力所能及的对着墙开劈,先把筋拉软。这种东西没有快捷的打开方式的。一定要循序渐进的~
最短時間 和 安全 這倆貌似是有衝突的吧……練柔韌是持久戰來的,如果題主你求快的話很容易會受傷,嗯,筋傷也是個持久戰(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你自己權衡好利弊就行喲~
当兵那会,先跑个五公里,然后练习劈叉,都是算硬拉。三个月也就能劈竖叉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太极剑的基本剑法,武术基本功--腿法_宇文网
当前位置: >
> 太极剑的基本剑法,武术基本功--腿法
太极剑的基本剑法,武术基本功--腿法
基本刀法基本刀法 一、腕花 预备姿势:两腿左右开立,左手插腰,右手右侧持刀,刀尖向上,目视右方。右手持刀以腕为轴,向前、向下经右臂内侧,向上、向前为内侧腕花。向前、向下经右臂外侧、向上、向前为外侧腕花动作要求:刀花要立圆,身体、右臂不要随刀转动。二、扎刀预备姿势:两腿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右手持刀藏于右侧,刀尖向前,左手体前推掌,目视前方。右手持刀由腰间向体前扎刀,高与肩平,左掌收于右臂内侧,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扎刀要直,臂与刀平,力点达于刀尖。三、缠头裹脑预备姿势:两腿分立,右手持刀于右后方,左掌推于体前。(一)右手持刀向左,左掌收于右胸前。(二)右臂上抬,刀经左臂外侧,刀尖向下。(三)上动刀不停,刀背贴身体背部绕行于右方,左掌向前、向左侧分掌。(四)右手持刀向右、向前、向左平扫至左肘侧,刀刃向左、刀尖向后,左掌向上至左上方亮掌。(五)右手持刀向右平扫,左掌直臂向左平分。(六)右手持刀,臂外旋上举,刀背后落贴背部向左肩绕行,左臂向下、向里收于右胸前。(七)右手持刀向前、向身体右后收回,左掌向体前推出,目视前方。还原成预备姿势动作要求:刀背贴身,缠裹要严,刀手配合协调。四、左右臂刀预备姿势:右腿支撑,左腿脚尖后点地,右手持刀于身体右侧,上臂上举,翘腕、仰刀,刀把向前、刀刃向上,左臂左侧平举,目视右方。(一)右手持刀,向下、经体前向左立圆抡臂,左臂屈肘收于右胸前,目视右方。(二)右臂上抬,身体稍右转,头上持刀,刀刃向上,刀尖向后。(三)身体右转,右手持刀向前、向下经身体右侧向后立圆抡臂;同时,左掌向前推出。(四)身体左转,右手持刀向上、向前停于身体右侧,左臂向下、向左平摆还原成预备姿势 动作要求:立抡成圆,劈刀立点在头部前上方.太极剑的基本剑法太极剑的剑法十分丰富,其动作名称不完全统一,但它们都是以击、刺、格、洗四类剑法为母剑。所谓击法,是指用剑刃的前端(剑锋)去点啄、敲击,如点剑、崩剑、击剑等剑法;刺法是指通过手臂的屈伸,用剑尖进攻对方,如各种方向或方式的刺剑;格法是指通过剑刃的滑动或剑的挥摆,其着力点形成一条直线或弧线,如带、抹、抽、撩、削等剑法。现将基本常用的太极剑法介绍如下:  (1) 刺剑&&以剑尖直对对方,手臂由屈到伸,与剑成一条直线,力达剑尖。持剑手心向上、向前平刺出为平刺剑;持剑虎口向上,剑成立剑为立刺剑。  (2) 劈剑&&立剑由上向下用力,力点作用于剑身,手臂与剑成一直线,抡剑时剑沿着身体左右两侧划绕一立圆,然后再向下劈。  (3) 点剑&&立剑用剑尖向前下捉腕点啄,手臂自然伸直,力达剑尖。  (4) 崩剑&&立剑用剑尖自下向前上、手腕下沉点啄,力达剑尖。  (5) 挂剑&&剑成立剑,手腕要扣,剑尖从前向下、向后,经过身体两侧成立圆挂出,力达剑身的前部平面,用来格开对方的进攻。剑紧贴身体。  (6) 撩剑&&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撩出,力达剑的前部。正撩剑,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剑贴身向前上弧线撩出;反撩剑,前臂内旋,其他均与正撩剑要求相同。  (7) 拦剑&&立剑斜向前上方托架,力点在剑刃的中后部。用以拦截对方的进攻。  (8) 云剑&&平剑在头前上方或头顶做平圆绕环,用来拨开对方的进攻,力点在剑刃上。 (9) 抹剑&&平剑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领带,弧形抽回,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剑刃。  (10) 截剑&&立剑或平剑切断和阻截对方的进攻,力在剑刃。  (11) 绞剑&&平剑使剑尖按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划立圆,其劲是个螺旋力,犹如螺丝钉的螺纹一样。  (12) 带剑&&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力点在剑身的剑刃上滑动。  (13) 抽剑&&立剑由前向后上方或后下方抽回,力点在剑身的剑刃上滑动。  (14) 扫剑&&平剑由左向右挥摆手臂与剑成一条直线,力点在剑刃。  (15) 架剑&&立剑向上托举,高过头部,用来格挡对方劈击进攻,力点在剑刃上。  (16) 挑剑&&立剑使剑尖由下向上挑起,力点在剑刃前端。  (17) 压剑&&平剑由右上向下按压,力点在剑身平面的中后部。  (18) 削剑&&自左下方向右上方斜击出,手心斜向上,剑尖略高于头,发劲时要转、要抖腕,力达剑身的前部。  (19) 推剑&&剑身竖直或横平,由内向外推出,力达剑刃的后部。常用于双方器械接触时,将对方推击出去。  (20) 腕花&&以腕关节为轴,使剑在臂的内侧或外侧绕立圆。主要使手腕灵活,可配合点、崩、撩、截等剑法使用。武术基本功--腿法-)压腿1.正压腿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动作说明: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上体向前下做振压动作(图6-2-10)。要点:直体向下振压,压至疼痛时,进行耗腿练习。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两腿不直。纠正方法:强调收胯、正髋,也可用手下压膝部。(2)上体不正。纠正方法;挺胸、立腰,被压腿异侧的肩、胸部前俯,双手抱住被压腿脚掌。教法提示:(1)集体压腿时,统一口令进行。压至疼痛时可停住不动。(2)压腿前先把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压腿后把被压腿屈膝抱在胸前,然后松开。可与控腿、搬腿、踢腿和摆腿练习交替进行。2.侧压腿预备姿势:同正压腿,唯侧对。动作说明:左脚跟搁在肋木上,脚尖勾紧,右臂上举,左掌附于右胸前,上体向左侧压振(图6-2-11)。要点:立腰、展髋,直体向侧下压振。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同正压腿(1)。(2)上体侧振时前屈。纠正方法:支撑腿脚尖外展,被压腿一侧髋尽量前送,向里掖左肩,右臂上举并向头后伸展。教法提示:同正压腿。3.后压腿预备姿势:同正压腿,唯背对。动作说明:左脚背搁在肋木上,脚面绷直。上体后屈并做振压动作(图6-2-12)。要点:挺胸,展髋,腰后屈。易犯错误:两腿不直。纠正方法:挺膝或同伴用手顶其被压腿膝部,另一手协助其上体后振。教法提示:同正压腿。4.仆步压腿预备姿势:开步站立。动作说明:右腿全蹲,左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两手分别抓握两脚外侧(图6-2-13)。要点:挺胸、立腰、沉髋,臀部尽量贴近地面。易犯错误:步幅太小,髋关节拉不开。纠正方法:逐步加大两脚距离。教法提示:仆步振压时,不要太猛,以免拉伤韧带。仆步与弓步交换练习。(二)搬腿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动作说明:右腿支撑,左腿向前上方举起,挺膝、脚外侧朝前;也可由同伴托住脚跟或膝部做正搬、侧搬和后搬练习(图6-2-14-1~6)。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正、侧、后压腿。(三)劈腿1.竖叉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动作说明: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左腿后侧着地,脚尖勾起;右腿内侧或前侧着地(图6-2-15)。要点:挺胸、立腰、沉髋、挺膝。易犯错误:两腿不成直线。纠正方法:在地上划一直线。教法提示:练习竖叉时,先做压腿、摆腿和踢腿等练习,以免韧带拉伤。2.横叉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动作说明: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腿内侧着地(图6-2-16)。要点、易犯错误、纠正动作、教法提示同竖叉。(四)直摆性腿法1.正踢腿预备姿势: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图6-2-17-1)。动作说明:左脚上步直立,右腿挺膝,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目向前平视(图6-2-17-2)。要点:挺胸、收腹、立腰。踢腿时,迅速收髋、收腹,脚尖勾起绷落,过腰后动作加快,要有寸劲。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俯身弯腰。纠正方法:收下颚、头上顶,直腰。(2)拔跟或送髋。纠正方法:降低踢腿高度,腿上踢时收髋,支撑腿全脚掌着地。(3)动作缓慢无力。纠正方法:按口令要求的速度踢。教法提示:(1)先练压腿,再练踢腿。(2)先踢低腿,适当放慢速度,然后按要点练习。(3)左、右交替的行进间踢腿。2.斜踢腿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说明:向异侧耳际猛踢,动作同正踢腿;目向前平视(图6-2-18)。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正踢腿。3.侧踢腿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说明:右脚上步,脚尖外展;左脚跟稍提起,身体略右转,两臂后举。随着,左腿勾脚向左耳际踢起,右臂上举亮掌,左臂立于右肩前;目向前平视(图6-2-19-1~2)要点:开髋、侧身、猛收腹。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同正踢腿第(1)、(3)。(2)侧身不够。纠正方法:支撑腿外展,异侧肩朝前。教法提示:同正踢腿。4.外摆腿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说明:右脚上步;左脚尖勾紧,向右侧上方踢起,经面前向左侧上方摆动,直腿落在右脚旁;目向前平视,可用掌在面前依次迎击脚面(图6-2-20-1~2)。要点:展髋,腿成扇形外摆,幅度要大。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同正踢腿的第(2)、(3)。(2)外摆幅度不够。纠正方法:外摆腿越过适当高度的障碍标志,体会外摆动作要求。教法提示:同正踢腿的(1)~(3)。5.里合腿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说明:同外摆腿,唯由外向内合(图6-2-21-1~2)。除要求合髋,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外摆腿。6.拍脚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图6-2-22-1)。动作说明:左脚上步;右腿挺膝、绷脚面向上猛力踢摆。同时右拳变掌,于前上方迎击右脚面;目向前平视(图6-2-22-2)。要点:收腹、立腰。踢腿高度过胸,击拍脚面要准确、响亮。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1)同正踢腿(1)。(2)击拍不响。纠正方法:脚面绷平,手掌并紧。教法提示:(1)先练原地单腿的拍脚,再练行进间的左右腿交替拍脚。(2)也可做用异侧手击拍脚面的&斜拍脚&练习。(五)屈伸性腿法1.弹腿预备姿势:同拍脚。动作说明: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尖(图6-2-23-1~2)。要点:收髋,弹击有寸劲,力达脚尖。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屈伸不明显,类似踢腿动作。纠正方法:强调收髋、屈膝后再弹出。(2)力点不明显。纠正方法:强调猛挺膝、绷脚尖。教法提示:(1)逐渐增加弹腿高度。(2)结合手法练习。2.蹬腿预备姿势:同弹腿。动作说明:同弹腿,唯脚尖勾起,力达脚跟(图6-2-24)。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弹腿。3.侧踹腿预备姿势:成插步(图6-2-25-1)。动作说明:右腿伸直支撑;左腿由屈到伸,脚尖里扣,用脚掌猛力踹出,高与腰平,上体倾斜;目视左侧方(图6一2-25-2)。要点:挺膝、开髋、猛踹,脚外侧朝上、力达脚掌。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脚尖朝上、成侧蹬腿。纠正方法:强调侧踹腿内旋后再踹出。(2)高度不够或收髋。纠正方法:上体倾斜;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做侧踹腿练习。教法提示:(1)逐步提高踹腿高度。(2)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做侧踹腿练习。(六)扫转性腿法&&伏地后扫腿预备姿势:成左弓步,两堂向前推出(图6-2-26-1)。动作说明:成右仆步,上体前俯,两掌撑地,左腿全蹲;右腿伸直,脚尖内扣,以左脚掌为轴贴地后扫一周(图6-2-26-2)。要点:转体、俯身、撑地、扫转要连贯协调,一气呵成。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向右转体、拧腰速度慢,以致旋转无力和腰腿动作脱节。纠正方法:多做高姿势的快速甩头、拧腰、扫腿动作的练习,体会扫腿动作的用力方法和连贯的要求。(2)手扶地的位置不对。纠正方法:强调上体右转,两掌在右腿内侧撑他。教法提示:(1)先体会以拧腰带动扫腿的旋转要求,然后再逐步增加后扫腿的速度和力量。(2)先做以左脚掌为轴向后旋转的练习,再逐渐降低重心,做完整的后扫腿练习。双节棍基本棍法12式1.纵横交错 夹棍起双棍上撩下劈,交*横扫下劈.立圆旋棍至反手握棍上撩,交*舞花下劈,夹棍收。此式用于迷惑敌人或伺机出击,并可协调身手。2.雷霆风暴 右手运棍右上撩,接左传360度双棍左右横扫,接左棍上撩至右转腾空360度旋风棍收。此式能保护全身不受攻击,并借助身体的腾空旋转加大攻击力度。3.比翼双飞 双手运棍上撩下劈,交*下劈,接双手但飞式旋转舞花夹棍收。此式用于保护体侧,训练全身的协调能力和控棍能力。4.双龙出海 双手运棍上撩,触臂反弹上撩,接上步流星赶月下劈.上撩.交*下劈,上撩至左右夹棍向正前方弹射回收。此式用于正面快速连续攻击,简捷实用。5.狂龙乱舞 左脚在前双手运棍上撩,交*下劈,上撩接正八字交*舞花下劈,上步交*舞花组成。此式用于迷惑敌人或伺机出击,并可协调身手。6.钟鼓齐鸣 双手叠棍起运棍上撩,腋下回棍上撩,右棍左下劈.右上撩,同时左手腋下回棍上撩 接右手腋下回棍左手上撩;左棍右下劈右棍上撩,上动不听左棍左上撩,右手腋下回棍 上撩 同时左手腋下回棍接左棍上撩.右棍左下劈;至右侧双棍下劈收。此式用于连续攻击地方中上盘,是正面进攻的杀招。7.开天辟地 右脚在前,双手运棍上撩下劈,上撩并腿,分腿下劈,借击腿之力反弹上撩,左腿上步夹棍收。此式主要用于迷惑敌人或伺机出击,撩击敌人裆部。8.天地方圆 双手运棍上撩下劈,交*,平圆旋转接反手握棍上撩,立圆旋转至正手握棍下劈上撩收。此式用于训练全身的协调能力和控棍能力。9.风卷残云 双手运棍上撩,交*舞花,借力反弹 接左转旋风劈,右转旋风劈收。此式主要用于连续攻击地方中上盘,是突破重围的杀招。10.风摆荷叶 双手运棍上撩,左右开合甩击 接左腿退步双棍右下劈,上步左下劈,错步右下劈,至左右交*横扫,错步横扫下劈夹棍收。此式威猛霸道,无懈可击,且能保护体侧,使敌人无正面进攻机会。11.龙腾虎跃 右手运棍上撩正舞花夹棍,左手运棍上撩正舞花夹棍,接右手运棍上撩正舞花 左转腾空旋风劈至双棍下劈收。此式富于变化,并借助上体的旋转加大攻击力度。12.回风舞柳 双手运棍上撩,左右开合甩击 接右转旋风棍,左转旋风棍收。此式能保护全身不受攻击,并借助身体的旋转加大攻击的力度。武术刀法基本功一. 刀的形成与演变 1. 原始时期的石刀 2. 夏商时期的青铜刀 3. 西周、战国时期的铜、锡合金的青铜刀 4. 汉代时期的铁刀 5. 唐代时期的仪刀、鄣刀、横刀和陌刀 6. 宋元时期的长柄刀和短柄刀 7. 明清时期的刀和刀法著作 8. 近现代时期的刀和刀术运动规律二. 刀术基本技法 1. 力劲势猛 2. 刀快法诈 3. 儇跳超距 4. 刀手配合刀术源流、技法 刀是古代武艺中专用于劈砍的一种武器,近、现代武术中常见的器械之一。 刀 的历史可追溯到很远很远。据考古学者对出土的石器测定,确认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制作和使用石刀了。从出土的各类石刀看,它们的 大小不同,长短不一,形状各异。原始人在制作石刀的同时又制作了陶刀等。他们利用这些刀防御猛兽的袭击,与兽搏斗和邻族争生存。可见,刀在原始社会既是劳 动工具又是自卫防身的武器。 夏代铸铜工艺已有一定的水平,那时制造的青铜刀大都是仿照石刀、骨刀、等制成。当时虽未脱离石刀等形状,但无疑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当时人们已基本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质,能按一定的比例来制造铜锡合金的青铜刀,样式也较多。 西 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刀的样式比以前更多,在绘画中也出现了一些以刀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此间,人们对冶炼刀的铜、锡比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铸造技术更趋精 湛。相传当时能制造出切玉如泥的&昆吾割玉刀&,以及削铁如泥的青铜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还出现了铁刀,无疑这是铸刀技术史上的又一次大 的飞跃。 到了汉代,刀逐渐代替成为战场上拼杀的重要武器。原因是汉代骑兵勃兴,战场上要想杀伤敌人,不是用剑向前推刺,而主要靠挥臂劈砍。同时,由于击打技术提高,需要有格架防守性能强的武器,对于这些,只有刀才适合。 三国时期,刀仍是作战的主要武器。制作技术也更精湛。 到了唐代,刀逐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唐代的刀,分为仪刀、鄣刀、横刀、陌刀。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的武器;横刀为兵士所佩,当时又叫佩刀;陌刀属于长刀类,步兵所持。 宋 元时期的刀,形状有了改进,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头刀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那些扁圆形的大环和鸟兽饰物等。这些长柄刀适宜实战,军中善使者 很多。元代以后,长柄刀在军中逐渐少用,用于作战的只有钩镰刀一种。名代多见为短柄刀,尤其是短柄长刀。在戚继光的军队中还流行着一种刃长,柄较一般短刀 长,便于双手握持的腰刀,这种刀和日本的倭刀相似,是明军在抗倭战斗中吸收了倭刀的优点而制成的。 明代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盛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刀术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出现了一些介绍刀法的著作。如程宗猷的《耕余剩技、单刀法选》,戚继光的《辛酉刀法》等。清代军队中流行着长柄刀和短柄刀两种。清代刀制,比以前各代繁杂而丰富。除军队中流行的一些刀以外,在民间和反帝反清的起义队伍中也流行着各种刀,涌现出不少使刀的人。 近、 现代国内流行的武术用刀,种类很多有大刀、单刀、双刀、九环刀、砍刀、苗刀、扑刀等等。这些刀尽管名称不一,但在构造上,大体都包括刃、背、尖、盘、柄五 个部分。刀的形状和种类不同,在用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各有个的规律。例如,属于长器械的大刀,在动作上要求背、刃分明:首先&大刀看刃&是劈,是抹, 是斩?都要清楚;其次,&手不离盘&。属短器械的单刀和双刀其运动规律是&单刀看手,双刀看走&。拳语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刀是要勇猛、快速、有力。 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干净利落;四要杨柳临风。&双刀看走&,是说练双刀时,刀法要与步法、身法协调,特别是步法要清楚、 利落。 刀术中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云、砍、崩、挑、点、抹等。其运动特点是勇猛、快速、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剽悍。刀术,在这里指的是单刀使用为主的的单刀刀术。武术的各种圈种与流派,一般都有各自的刀术,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的基本技法是比较一致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 力劲势猛:&短兵利在速进&,只有迅速靠近对方,才能发挥刀的作用。同时&刀之利利在砍&,劈砍是刀的主要方法,这需刚猛有力才能奏效。战斗的需要,器械的特点,为单刀规定了&刀术尚猛&的技法要求。(二) 刀 快法诈:古代决生死的技击搏杀,使人们总结出:&短见长,不可缓&的经验,因此练刀强调眼快手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靠近对手,由此达到&技短入长&的 目的。另外,&刀走黑&的说法,不仅是指刀法快疾、狠辣、刀下无情,还有刀法具有&秘密性&、&非法性&之解。&其用法,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 故长技每每常败于刀。&(《单刀法选》)(三) 儇跳超距:刀术在技击中为了达到&技短入长,倏忽纵横&,必须采用左右跳跃的方法。因此素有&短见长脚下忙&的要求,只有足利、善跃,在运动中掩饰进攻的意图,才能出其不意的发挥刀的特长,&儇跳超距&就是要求刀术运动,跳跃轻灵,步法快疾。(四) 刀 手配合:拳语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单刀看闲手&,刀术练习,特别讲究刀的运动须与不握刀的闲手密切配合。刀手配合,一是有助于身躯四肢在运动中 的和谐;二是有助于维持运动中的平衡;三是有助于刀法力量在运动中的发挥。这就是刀手配合的三点原则。缠头裹脑是刀术中十分重要的方法,运动时要求刀、 手、身协调配合紧密,刀背贴身,闲手的开合与刀的缠裹做到裹合缠开,这一动作才能显得紧凑无隙,具有攻防价值。刀术中的动作变化是很多的,如何做到刀、 手、配合紧密,需要根据不同的动作结构,运用这三点原则,使刀术动作做的和谐、衡稳、有力。武术基本功之揉功七仙形拳的柔软功是七仙形拳的基本功。它简单精炼,明白易懂。练拳如若未经柔软练习,血气不畅,关节不活,筋力微弱,涩滞不灵,其功夫必不能深进。柔软功夫专事舒展筋骨,灵活关节,活脉通络,流畅气血。有了柔软功作基础,便可渐入化境。  一、柔臂术  柔臂之术,柔软手臂,流畅血脉,强筋壮骨。此练习,可使双臂松长、柔绵、活泼、灵敏。  1.扭指术  里扭法和外扭法。练习时,一只手握拿另只手的单个手指或整个指掌,往里和往外渐加力握扭。练习手指关节之柔软度和强化手指之柔韧力。  2.活腕术  里活法和外活法。练习时.一只手捉拿另只手掌.往里和往外压迫活动手腕筋。  圆活法。练习时,单独活动手腕,作圆活运动。练习手腕关节之灵活度和强化手腕筋韧力。  3.弯肘术  以肘弯为支点,肘作弯曲扭转运动。练习肘关节之弯曲能度和强化肌筋。  4.旋肘术  以肘为支点,肘作旋转运动,正反皆练、增加肘关节肘的灵活度和使用能力。  5.开肘术  两臂从胸前开合扩臂,灵活臂根。  6.压臂术  手拉伸直高举。手掌放在一物体上,向里压迫臂根。  7.轮臂术  俗称轮胳膊。单轮法和双轮法。练习时,胳膊伸直.放松柔软,以肩为支点作圆活轮动;前后轮转不必用力,求其自然活泼,或单式或双轮。  初练之时,觉两手好似与臂脱节,两手血液骤增,膨胀感格当强烈,涨痛酸麻,观察两手掌颜色发红,此乃轮臂的必然现象。练久自消,而功自得,为用也甚大。另外也可在练习时后揉手掌,活泼气血以辅助。  8.通臂术  沉肩法:练习时,沉坠肩部,向下用力,使肩部松沉,柔软和强化肩部关节筋脉,反复练习,升降起伏,形如鸟之振翼。活肩法:此法肩部自行作圆活运动,背后两只琵琶骨,随之起伏。练习琵琶骨活如门扇,柔软如绵,灵韧松通。在七仙形柔软功夫中,极为重要,不可疏忽。  二、柔腰术  练拳之前.必先污问,柔软腰节,此乃拳术之基本功。腰僵力拙,不通不灵,不能达到高深境界,练技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柔腰之术,练学腰节极度灵活,使之血气流通,活泼舒畅,强化腰部骨质筋力,达到腰步合一的境界。  1.前屈腰  站立直身,向前向下屈压腰部,或双手楼紧双腿,以腰腹贴往腿的内部,脸部向腿逐渐压近,拉伸  腰筋。  2.后倒腰  直身站立,两手高举伸直、回合腰部筋节向后展伸,倒压腰部韧带。屈腰倒筋,练习腰部韧带,前后伸缩弹性,强化韧肌强度。  3.折腰法  向后倒腰,至于接地,凝住不动,成桥形。或双膝跪地,向后倒腰。拆压腰椎韧质,叠骨柔腰,手脚愈折愈近愈妙。  4.斜腰法  由正身向身体侧面左右斜伸,展压侧腰部.舒松腰节,柔活疏松。  5.旋腰法  两手臂伸直,配合腰部关节旋转一周,左右练习,圆活柔软,自然增力。  6.翻腰法  前翻腰:练习时,两手向前扑地,猛然翻转腾动腰部,悬空转动一周.前翻站起。后翻腰:此法乃两手向后同时接地,猛然折动腰节,后腾转空翻一周,后翻站起。  三、柔腿术  腿功之要,修长劲雄。各家拳功,均推崇腿功。抽筋拉腿为腿功之第一部基础,不活不顺,妄谈七仙腿技。  筋长一寸.劲长三分,由筋生力,筋强力足。由柔至刚,孕生刚劲,取决于腿之柔软。  1.活指术  活指法和活腕法。活动脚指,脚腕,使其通顺活泼,强化脚指脚腕力量。  2.提腿术  尽量提高膝部,同时用双手抱膝使大小腿贴近。锻炼膝部关节的灵活性。  3.转髋术  腹部即胯部。前后左右转动髋部,臀部也随之转动。使其圆活自然,提高出腿的灵活程度。此法用于腿功,最有大用,多多练习,受益必深。  4.压腿术  前压法。前伸手臂,脚尖或弯或直,手抓脚尖或垂放身侧.向前伸腰拉伸压迫腿部。  后压法。两腿极度伸开,前腿弯曲,后腿脚尖点地,身体向后运动,用力压迫腿筋。  侧压法。两腿左右极度伸开,前腿弯曲,一腿伸直,向下压迫腿筋。  高压法。置放高物,适宜高度,伸腿其上,慢慢加力下压,分正、侧、后压。  叉压法。压迫日久,可以扑地,是为有功。叉腿分坚叉与横叉两种姿态。  柔软功夫,以慢练为秘传修习门径。另外再加以快练辅助.上功更快。练习柔软功夫,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兴趣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弯腰时间长了直不起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