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家乡美 的对联演讲稿关于康定

人民日报关注:康定转运救灾物资_国际_贵阳网
&&&&&&>&&&&&正文
人民日报关注:康定转运救灾物资
摘要:26日上午,甘孜森林支队官兵与康定县林业局职工在木雅祖庆小学康定县物资发放点,装载高原棉帐篷60顶(240件/套),大米70袋,面粉50袋,蔬菜3吨,砖茶240余条,运往新都藏文中学,解决受灾学生生活困境。
26日上午,甘孜森林支队官兵与康定县林业局职工在木雅祖庆小学康定县物资发放点,装载高原棉帐篷60顶(240件/套),大米70袋,面粉50袋,蔬菜3吨,砖茶240余条,运往新都藏文中学,解决受灾学生生活困境。
责任编辑:
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领导审批等程序,...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称,在嘉润路,10多辆私家车长期 ...上世纪80年代边境作战中不幸负伤。目前注册成立了贵州黔 ...9月21日,本报“镜头对准死角”对蟠桃宫路段摊贩占道、摩...“明明是路口,居然把信号灯下方的慢车道当成了停车场! ...
9月21日,由韩东君、陈瑶、李兰迪、Mike主演的《无心法师...谈及生活中遇到郁闷的事,袁泉表示每个人都会有,要用积 ...活动接近尾声时,有粉丝想要上台被保安推搡,刘德华护粉 ...小布原订周末带全家人去伦敦旅行,但这个行程在19日临时 ...这部改编自真实案件“湄公河大案”的绝密金三角抓捕计划 ...
今日凌晨,西甲第5轮中,巴萨主场1-1战平马德里竞技,主 ...北京时间19时35分,2016足协杯半决赛次回合,广州富力主 ...国家队公布了备战世界杯预选赛十二强赛新一期名单。在这 ...上海大师赛正赛第三日的较量,马奎尔5-0横扫肖恩-墨菲。 ...上半场伤停补时阶段,法布雷加斯开出右侧角球,球门后点 ...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数据观群访系列活动第2期:人工智能的金融应用,将于9月22日(星期四)晚 20:00-21:30 开始,本期邀请嘉宾是PINTEC ...[]
近日,位于乌当区的贵阳火车东站站前广场建成,停车场建设完成过半。该站建筑面积9983.23平方米,设置6座站台,将引入沪昆高 ...[]新闻检索:
用原创音乐展现家乡美
――记本土音乐人赵爱民
  “二郎山哟,巍峨的山。二郎山哟,英雄的山。您讲述着昨天的故事,展示着明天的未来……”连日来,一首《再唱二郎山》原创歌曲在二郎山下飘荡,优美、婉转、激昂的旋律让人回到激情岁月,给人奋进,给予力量。这首激奋人心的歌曲,将成为省交通运输厅二郎山隧道管理处参加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举办的交通系统庆祝党的十八大文艺演出的节目。《再唱二郎山》歌曲作者之一就是石棉人赵爱民,目前,该歌正在排练中,试唱小样一出,就受到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的高度称赞。
  现年58岁的赵爱民,在原创音乐路上一走就近40年,他坚持走“根音乐、根元素”之路,创作出数百首地方特色明显、民间音乐元素浓厚的歌曲,有一批歌曲先后获得省市级原创音乐比赛大奖。近年来,赵爱民把30多首原创本土歌曲制成MTV传到网上,推广传唱,其中以大渡河号子为背景元素,以红军文化为主题的歌曲《安顺场》,网上点击率超过百万人次,达到了推介、宣传家乡的目标。
  “民族的、原生态的音乐,根植于生活、发展于生活,万变不离其宗,根正才能叶茂,这就是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魅力,无论如何变都不能没有根,我一直都在追求这种根音乐和根元素。这是创作积累之源。”打开原创音乐的话匣,赵爱民滔滔不绝地说,钟情原创音乐,一是想用动听的旋律,传递家乡之美。二是受启蒙老师熏陶,对信念的坚持,对音乐执着的追求。
  传承根音乐 找融入点
  14岁,赵爱民凭二胡技艺进入川矿大渡河文工团乐队,开始学习掌握多种器乐。1974年,中央音乐学院宋治平教授(笔名:冰河,歌曲《金瓶似小山》作者)被打成“黑帮”到四川石棉矿劳动,因是音乐专家,宋老师被请入川矿大渡河文工团指导音乐,赵爱民主动拜其为师,学习音乐创作。
  为汲取民间音乐精髓,赵爱民在创作路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音乐创作理论的同时,用走一路听一路的办法收集民歌,积累生话,学习技巧,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有了质的飞跃,逐步在市、省级文艺演出中频频获奖。
  尽管,赵爱民多次调动工作,但追求根文化、根音乐的信念一直没变。从川矿井下矿工到县文化馆,从文化馆到发电厂,研究、收集、整理民族音乐和地方文化,创作中,他把古老根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用富有浓厚地方特色音乐,展现当今家乡之美。
  赵爱民说,《歌唱二郎山》已流唱数十年,创作《再唱二郎山》有压力,并非易事。为创作好《再唱二郎山》,经过一番考虑,认为《再唱二郎山》,就是要达到发扬、继承二郎山精神的目的,歌曲采用注入天全民歌“阿得得”元素,体现根音乐元素的同时,注入现代音乐元素,体现新时代赋予二郎山新精神。基于这一思路,今年8月,赵爱民三进二郎山,几移其曲,完成旋律婉转优美,气势磅礴的《再唱二郎山》歌曲创作,歌曲小样一出,便受到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的高度称赞。
  用多种形式 传唱雅安
  赵爱民说,一首好听的歌曲,往往能把人带进意境,被深深陶醉,从而记住歌曲展现出的这个地方或区域,如《神奇的九寨》《康定情歌》等都达到宣传、推介最佳效应,为一个区域带来了较好的旅游经济。
  赵爱民也在为雅安对外宣传出力。为扩大对外宣影响,让更多人知道雅安这个美丽之地,赵爱民还将歌曲《大渡河 我的故乡》《青衣江》《安顺场》《美丽的雅安》《一沟沟流水留不住》《晏场 我美丽的家园》《蟹螺 我美丽的家乡》等一批本土原创歌曲,制作成MTV上网,目前,在网上流行的歌曲有30多首,那青山和绿水、鸟语花香的原生态画面,动听的旋律,吸人眼球,令人陶醉。
  雅安,不缺原创音乐人才,缺乏的是展示原创音乐的有效载体和推介平台。近年来,赵爱民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原创音乐比赛,硕果累累 ,先后有《大渡河,我的故乡》《蒙山小姑娘》《青衣江》《满园春色》等20多首歌曲在省市级原创音乐比赛中获奖,并有不少歌曲在相关刊物上发表,其中《青衣江》入选建国六十年中国原创精典歌曲500首之一。今年5月,赵爱民被邀担任央视“唱响中国”石棉分会场开场式指挥。
  采访中,赵爱民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在适当时候举办一次个人原创作品演唱会,邀请一些市内外知名歌手前来演唱,为唱响雅安出点力。
  记者 彭加权
北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A.本网(北纬网)稿件中“稿件来源”一项一律标注“北纬网”,本网以及雅安日报、雅安新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北纬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B.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纬网(包括雅安日报、雅安新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C.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电话:。
责任编辑:姜丽
【办理中】
【办理中】
【办理中】
【办理中】
【办理中】
Copyrigh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纬网 版权所有
&img src=&/c/1.gif?mpId=679&jsoff=1& _fcksavedurl=&/c/1.gif?mpId=679&jsoff=1& style=&border:0& alt=&& ignoreapd=&1& /&【家乡美】_汤灿-家乡美在线试听,歌词下载,免费无损下载,无损音乐下载,高品质音乐,发烧音乐下载-酷我音乐
下载歌曲需用酷我音乐客户端
该专辑其他歌曲
歌曲榜TOP10
0906直播间性感尤物,大胆秀身材!校史馆竞选演讲稿
校史馆竞选演讲稿
【竞选演讲稿】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校史馆解说词(详) 校史馆解说词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校史馆参观.进入校史馆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副对联,上联是“凡民俊秀皆入学”,下联是“天下大利必归农”,这是清政府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参加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的开学典礼上亲笔题写的,上联表达了他对教育的一种厚望,下联表达了他对振兴农业的一种期待。这副对联体现出他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农业振兴,要靠教育,要靠人才”。今天我们仍然为此而不懈努力。 这个校史馆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为两部分,西面是第一部分“百年薪火”,展示的是我们学校从创办到1985年之前的历史;东面是第二部分“世纪华章”,展示的是1985年至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大厅正面的八个大家“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它一直是我校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沙盘是我们学校的整体规划模型,占地24平方米。 校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占地面积近5平方公里,校园东部和北部是壮阔的南湖,校园南岸是野芷湖,北面这座山叫狮子山,三面环湖,背靠青山,是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校园建筑总面积近95万平方米,按功能布局划分为五大区域。位于校园中部的是基础教学区。东部是大学生公寓区。南部是大学科技园区。西南部是教工住宅区及配套服务区。位于校园北部的是山体保护区。主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我们现在所在的校史陈列馆在这里。 现在,让我们从第一部分“百年薪火”开始。 这是我校的历史沿革表,漫漫百年历史有着清晰地发展脉络。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请求设立湖北省农务学堂,并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湖北省农务学堂开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壮丽起点。这就是那份奏折的抄件。当时有许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其中包括罗振玉先生,他曾任湖北省农务学堂的监督(校长)。而另一位大家熟知的《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曾任学堂译授(翻译)。学堂还聘请了十几位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农学专家。学堂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当时学生在外籍教师指导下进行气象观测和蚕桑测验的实习报告。下排陈列的是反映我们学校重大历史变革的官方文件。 (农牧渔业部关于华中农学院改名为华中农业大学的批复) (这三个单体模型:一个是抱冰堂,它是湖北省农务学堂的主体建筑模型;一个是湖北省立农院宝积庵校址校门和主体建筑模型;还有一个是狮子山校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校门模型。)
1903年,张之洞按照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对湖北省农务学堂进行改制,并更名为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校址在武昌城北宝积庵。这是建设宝积庵校舍时所用的古砖(江夏县知县 邱芝芬承建 窑户李东恒)。在学堂的开学典礼上,张之洞勉励师生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办好学堂”。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变迁,六易校名。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会为大家一一介绍到。 1938年夏,抗日战火逼近武汉,学校被迫迁至湖北恩施五峰山,这是学校水陆两路西迁图。这些图片反映出当时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情况。 因五峰山附近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师生实习不便,学校从五峰迁往金子坝,这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日本兽医解剖器械。
1940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农学院.这是当时的院歌,歌词中“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华农学子。因此成为现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歌,我校的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就出自于此。 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词作者是时任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喻宜萱作曲。喻宜萱生于1909年,是我国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首唱者,她是当时公认的四大女高音之一,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首任系主任,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抗战时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音乐指导。1948年在湖北省立农学院广场公开演唱《康定情歌》,万人争睹,轰动武汉三镇。 这是她2006年元旦赠送我校的近照和签字。这是当年省立农学院校友会为筹集学术研究基金而举行的喻宜萱音乐会入场券。老人于2008年年初离开了人世。
(1945年,抗占胜利。湖北省立农学院迁回武昌宝积庵。 日,武汉解放。 1950年,更名为湖北省农学院。 管泽良、徐觉非先后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院长;更名湖北省农学院后,童世光任院长。) 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校另一支重要历史源流——武汉大学农学院。她筹建于1933年。这面墙展示的是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和知名学者的题词。其中有孙科(孙中山的独子)、孔祥熙(与蒋介石、宋子文、 陈果夫兄弟合称“四大家族”。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陈诚(时任湖北省国民政府主席)等。 这俩边的展板上展示的是当时学校文体活动的情况。(可根据自己理解加词) 这盏煤油灯是在狮子山建校工地上使用的。 这是用狮子山工地上挖出的日本炮弹制成的台灯。 这是用20世纪50年代教职工冬天办公用的火盆。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北省农学院和武汉大学农学院整体合并,以武昌宝积庵为校址,共同组建华中农学院。这是中南地区并入华中农学院的院校和系科一览表。这是当时的一组教学、生产和生活的图片。 1954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武汉,宝积庵校舍被淹。 经中央高教部和湖北省政府批准,最终定址于武昌南湖狮子山。 这是建校之初的狮子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师生员工住在简易工棚中,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建校活动,在荒山栽种树苗,在泥泞中铺出道路,在乱石间修建校舍。仅仅一年多时间,一座崭新的大学在荒山野地间拔地而起。 这是狮子山建校工地和建校劳动情况。 这是从宝积庵迁往狮子山的场景。 这是学校第一、二、三词党代会照片。 这张照片是学校的校门,拍摄于1960年,徐特立为学校题写校名“华中农学院”。 (著名书法家沈肇年为学校撰写的《华中农学院成就颂》。华中农学院校报和学报也在此创刊。 1954年的教职工荣获的抗洪奖状。 陈文新给毛泽东写的信。 “中国保尔”吴运铎为华中农学院题词。) 这是1963届学生毕业文凭;这是1964年录取通知书。这些是当时的教学科研设备。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曾一度停课。在长达十年浩劫中,广大师生忍辱负重,顶住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在各方面做出了成绩。 我校的易伯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类生态学家,当时他参加了武昌鱼的鉴定与命名。 下排陈列的是当时老师自己绘制的教学课件,当时的教学条件比较简陋,但可以看出课件制作的相当精美。右边是当时一位学生的,分为中英文两版,可以看到字迹相当工整,而且整个论文中没有一处涂改。 (这是文革期间我校重要科技成果,在1978年全国和全省科学大会上获得奖励。)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77年,学校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1979年被教育部、农业部列为首批全国重点院校;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位农学博士孟金陵,第一位果树学博士邓秀新。 学校的发展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这面墙上展示的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校的题词,这些领导人有国家主席李先念,国家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李先念主席和董必武主席的题词是原作。江主席的题词是复制品,真迹在学校档案馆保存)。 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接见我校教师以及来学校视察的情况。(陈耀邦部长来视察的照片。胡锦涛主席听张启发院士关于发展生物产业的报告。国务委员刘延东来校视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 1985年,华中农学院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从此掀开了这所百年老校新的篇章。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世纪华章”。 这一部分向大家展示的是我校1985年之后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 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直属划转教育部直属;2005年学校整体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行列。2008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悠悠百年史卷展开了一幅令人瞩目的华美篇章。 在这个展区展示的是我校110周年校庆的盛况。(薪火相传,院士心手相印及原件,校友林) (一)师资队伍建设 这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我校现有教授255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共5人,美国科学家外籍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2人。 (背面墙)这是我校的杰出科学家、知名学者及国家级专家。(5位院士,以及章文才,刘后利教授,“千人计划”傅振芳,阮一骏) (二)学科建设这是我校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进入80年代以来,学校对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相结合,学科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的发展格局。 我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6个。 根据美国数据库2010年数据,我校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前1%,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第28位。 这张图展示了我校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
(是20年前学校为了支持张启发等海外归国的年轻教师开展科研而调集的全校最好的仪器)在大家右后方的这台仪器就是我校生物技术中心1987年刚组建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可以看出当时的实验条件是非常简陋的,但到2004年该学科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前列。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三)科学研究 进入 80年代以来,学校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相结合,围绕国家目标,瞄准学科前沿,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取得累累硕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个一”的标志性成果(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 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我校被评为实施“863”计划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这张图表向大家展示的是1986年至2005年,我校通过省部级鉴定的112个新品种。我们看这里有几项代表性品种:这是转基因西红柿,是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的转基因品种。这是生物柴油,是从油菜里提取的环保型燃料;这是BT农药,无毒环保。这是享有盛名的“华农甜玉米”系列品种;这是我校专家研发的转基因棉花标本。(安全等级证书) 湖北省优质白猪,又称瘦肉猪,瘦肉含量非常高。
(四)教学改革 学校从80年代起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到90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 这是刘后利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是傅廷栋院士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是李守经教授主持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出版白皮书向全国推广; 学校大力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湖北省精品课程18门,这是部分精品课程网络课件截屏; (立项建设了实验教学中心24个,其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名师带头搞教改,院士教授上讲台”,这是傅廷栋和张启发两位院士为本科生讲课的情景。 校友区:陈耀邦-前国家农业部部长 甘霖—湖南省副省长 陈萌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王生铁,钱运录等 (五)人才培养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他是我校82届毕业生,他曾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我校一直秉承着百年的办学传统,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迄今为止,我校已经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这是经管土管学院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徐本禹,他志愿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当选CCTV“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 这是动科动医学院2000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赵福兵,他志愿服务鄂西山区,昏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被追授“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宣部把这两位作为突出典型在全国进行宣传。 这一位是我校园林院09级学生张瑜,他为救同伴不幸献出自己的生命,入选中国好人榜。
(六)重大典型 这块展板上是师生两代人,这是被誉为“中国柑桔之父”的章文才教授,他是我国果树学奠基人之一,是首届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这是他的学生邓秀新,他在柑桔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选育的一批优良品种在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覆盖面积达80%以上。 这是刘后利教授,他是我国“双低”油菜育种的开创者,他培养了一批杰出篇二:校史馆解说词黄? 冈? 职? 院? 校? 史? 馆? 解? 说? 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我是今天的讲解员某某。我们即将参观的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馆,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请跟我往里面走。在参观之前提醒大家:校史馆是我们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希望大家在观看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各项财产。?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是与共和国同行,走过了?65年的辉煌历程,65年春华秋实,喜育桃李十万,65年斗转星移,旧貌已换新颜。大家请往这边看。首先映入眼帘的这9个鲜红的大字就是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办学战略,我校在?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这样的办学战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而分列其两边的就是我校的校训了,我校在这样的校训精神指引下,已经形成了?以崇德为方向,以强能为目的,以务实为方法和手段,以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想。? 大家在理解完校训之后,请往上面看,这个圆形的图标就是我院额校徽了,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耐人寻味呢?整个校徽是以寓意着充满希望的绿色为底色,同时以黄冈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H和G为基本框架的,H在这里衍生成一条成才之路,是学院为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铺就的通向社会谋求发展的阳光大道,而在我们看到H中间这一横时,是不是感觉像是看到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呢?同时它也寓意着一本翻开的书,代表着全院师生正在追求知识,探求真理。看完这些请往这边看:?扬子江为我们欢快奔腾,大别山为我们引吭高歌。?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校的校歌了,我校校歌是由原任书记涂普生作词,胡耀武作曲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的,更值得黄职学子骄傲的是,我校校徽以及校歌在2008年1月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校歌、校徽、校训?展评颁奖大会上,均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学院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李先念、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来我校实习基地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以及省市级各级领导,也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那么这些就是各个时期各级领导视察我校时的留影以及题词了,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这幅题词了,因为它是原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程运铁所留下的,程运铁便是从我们黄职走出去的校友,是我们的骄傲。?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革命老区黄冈,黄冈可以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经过65年的洗礼,我们的学校才不断成长不断壮大,而它是如何历经沧桑的,不妨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校史沿革图了,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1949年到现在的2014年,我们的学校走过了65年的办学历程,前50年为中专办学,后15年为高职办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由黄冈财贸学校、黄冈农业学校、黄冈机电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1949年,刚刚获得解放的黄冈人才短缺,为了培养急需的经济管理干部,我们的黄冈财校在苏东坡曾经吟咏过大江东去的赤壁山上诞生了,而我们的农校和卫校则于1952年先后诞生于黄州,为了培养急需的农机人才,在黄梅的龙感湖又成立了我们的机电工程学校。三校的创建开创了黄冈的职业教育,但是由于文革的影响,在1969年都遭停办。三校在创建初期都有着停办复办、校址变迁、校名变更的共同经历,到了1973年至1974年,复校后的三校汇聚到了我们美丽的南湖,为黄冈职院的组建打下了基础,直到1999年,三校合并组建成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截止2010年6月,黄冈卫校也一并纳入,从此步入了高职办学的新征程。? 第二馆?风雨彩虹? 各位领导,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雨彩虹,谱写黄冈中职教育的华章。1949年,刚刚获得解放的黄冈百废待兴,人才短缺,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三校才得以诞生。我们农校的首任校长钟子恕还与我们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进行了合影。下面这些就是建校时的校貌和批文。? 这个展板展出的是三校在创建初期所开设的专业以及课程,大家可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上我们不难看出三校在创建初期,办学条件艰苦,教学条件简陋,但三校人始终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因此培养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就是当时毕业生的部分留影。三校师生除了日常的工作学习之外,还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文革的影响,三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南湖复校以后,办学条件极为艰苦,素有南湖办学?十难?之说,但是经过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学校的多方努力,才使得我们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同时面向黄冈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增设了社会急需的部分专业,这些就是当时新增设的专业以及课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进入了建康发展的快车道。到了八十年代末,我们的农校还有了自己的校办幼儿园,而我们财校的卫星接收设施也相对较为完善。同时,三校还主动适应市场,扩大办学规模,到了1999年底,三校建筑总面积就已超过了13万平方米,下面这些照片就反应了改革开放后学校获得发展的新风貌。改革开放后,给我们的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1979年的不足200人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1200多人的师资队伍,这些就是当时在任以及离任的高级职称人员名单。? 进入八十年代,三校在办好传统专业的同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开办社会急需的专业,以此来增强我们的教学研究以及教学管理,像我们农校的苏友萱副教授、万锡寿老师,财校的王家安老师等都为当时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学校还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外建有大批的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以此来保障我们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团体活动,发表论文有1000多篇,并且多篇获得省级以上的奖章。? 我们的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且经常对广大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这些就是三校党团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时的场景。在进入90年代,我们的三校抓住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评估契机,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壮大,截止1998年,三校先后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和全国农业系统A等一级学校,到了2010年六月,我们学校被财政部评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除此之外,我们三校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来增强我们的教学实力。在这一钟馆展出的是原三校历任领导一览表,中专办学取得的成就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第三馆 根深叶茂? 接下来即将进入的是根深叶茂,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铸造黄冈高职教育的辉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七月,是湖北省最早经教育部批建的高校之一,也是黄冈市的第一所高职院校,黄职的组建标志着黄冈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2000年10月18日,我们学校进行了挂牌庆典仪式,由于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飞速发展,这几个展板已经有所变动,由之前的系部改为了院部,这样的多院部,多单位的组织机构自然也离不开我们现任以及离任领导的辛勤奉献。? 我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初步建立起一支结构趋于合理,专兼结合,与学院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截止到2008年底,我校有专任教师593人,其中也不乏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以及省农技110首席专家、省级教学团队和多名楚天技能名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由最初的七个专业发展到现在超过54个专业,并且组建成了一批示范性专业,以这些专业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了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展板展示出的是我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重点建设的一批国家规划教材和省统编教材,依据多元化的原则,学院先后建立起多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高职教育基地,通过一些实践性教学和技能比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个展板展出的就是我校学生在校竞赛上的获奖情况,除此之外,我校的广大教师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才,取得了多项教学成果,其中有四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篇三:校史馆试讲材料 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到东北大学校史馆,我是东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讲解。 东北大学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光荣诞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际被迫流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培养万千学子,成为新中国冶金工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建设之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东大历史处处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2003年东北大学80年校庆之际成立东北大校史馆,现已成为东北大学爱国爱校教育基地。 校史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老东北大学时期,从1923年建校到1949年。第二个部分叫东北工学院时期,是从1950年到1992年,第三个部分是现代东北大学时期,从1993年到现在。 东大建筑: 东北大学各个时期的建筑:上边的部分是老东北大学时期的建筑,仿造柏林大学的规模,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十分考究。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仅有的四所大学之一。最后两幅是东北大学校办工厂的照片,可以修理火车的机车,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办工厂。中间的部分是东北工学院时期的建筑,坐落在南湖湖畔的东北工学院一样有着威严与生气。下面的部分是东北大学近期的建筑。这些建筑是东北大学的载体,同时也展现了东北大学发展、进步的历程。 历任领导: 下面我们看一下东北大学历任的主要领导,日,东北大学正式成立,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出任第一任校长。第三任校长是张学良,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颇有影响的人物,中共领导人对张学良老校长的生平业绩作了高度评价,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千古功臣”。他担任校长是从1928年8月到1937年1月,张学良掌校期间倾力推进东北大学发展壮大,开始了东北大学辉煌发展的时期。东北工学院的第一任院长靳树梁,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冶金专家,1955年当选为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的院士。东北大学后来由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第一任校长是蒋仲乐。东北大学的现任领导是党委书记孙家学,校长丁烈云。 我们的校训是“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首任校长王永江题的,后来在2003年时正式确定为校训。 旧校址模型: 这个玻璃柜里的沙盘就是我们老东大的校址模型,呈一尊坐佛形状,这也是人杰地灵的一块宝地,现在省政府院内,张学良当校长自己出资180万银元进行学校建设,是当时全国大学里面面积最大的。东大北陵旧址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理工大楼现在是辽宁省政府的办公大楼,图书馆是现辽宁省档案馆,原学生教职工宿舍是现在辽宁省军区。
东北大学初创阶段 创建初始: 我国近代历史中,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目标。日本帝国主义更是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对东北的丰富资源垂涎已久,早在明治初年就制定了以征服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它已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了我国东北所有地区,疯狂地进行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为了实施奴化教育,大张旗鼓开办各类学校。山河破碎,国难当头。1921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省长的张作霖,采纳代省长王永江和教育厅厅长谢荫昌“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的建议,决定联合吉、黑两省创办东北大学。日,东北大学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托,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光荣诞生。 日,奉天省议会表决通过“联合吉、黑两省创办东北大学”的议案;日,张作霖批准奉天省议会议案,其中张作霖省长的签名以这个黑色人形状的图形代替(相当他的印章);东北大学校章(仿制品真件现在东北师范大学)。 “静中自有天趣”是王永江校长的手迹。 张学良掌校: 1928年,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对东北大学的建设和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他任用贤能、广聘名师、创建新学科,捐资助学,东北大学很快发展成为当时国内一流大学。 这是老东北大学时期曾经用过的下水井盖,可以清晰地看见上面写着东北大学,1929的字样。这是张学良校长为东北大学校刊题字“急起直追”也表达了张学良校长对东北大学学生“自强以振兴东北”的期望。 广招名师: 这是1930年成立的东北大学委员会的成员,包括章士钊、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王卓然等著名教育家,为东大发展出谋划策。此外张学良还重金聘请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来东大任教,当时东北大学教授的工资是全国最高的,平均月薪达到360银元,清华大学教授也只有300银元。 创建新学科: 东北大学学科体系不断壮大,在1930年就已经拥有文、法、理、工、教、农6个学院,24个专业。东北大学创建国内高校第一个建筑系,1928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留美归来接受东北大学的聘请,共同执教东北大学建筑系。这是梁思成教授当时教学用的幻灯片,在教学中已经应用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学校还创立了国内第一个纺织系,边疆政治学系以及由张学良校长的夫人于凤至女士创立的女子专修科。这是东北大学毕业生王允贵的毕业证书,2001年王允贵的后人将它再次拿到张学良校长的面前,张校长激动的又在毕业证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校园文化:张学良校长鼎力支持东北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征集校徽,鼓励学生创建社团、办刊物、请名人讲座,校园文化蓬勃发展。1929年,张学良设奖征集东北大学新校徽,林徽因教授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选中。 发展体育: 当时中国人被外国人视为东亚病夫,张学良校长特别重视体育,以“健身强国、抵制外侮” 为核心思想发展体育。在东北大学体育场举行的第14届华北运动会,东北大学以140分的成绩获得团体第一名,东北大体育初露锋芒。在张学良资助下,东北大学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网球队,在体育赛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多次战胜国内外体育劲旅,扬校威、振国威,推动了我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东北大学篮球队曾转战上海,战胜了一直没有败过的美国海贼队。
重视实践: 东北大学历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行合一。张学良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宗旨,创建各种方式试验基地,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创办近代化企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们的校办工厂同样为各行业的需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作为实验之用,校办工厂还承担了大量的机械制造和修理工作。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是学生们在做实验,以及张学良校长等政要人士为校办工厂的题词。选派留学生: 东北大学十分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日东北大学第一届毕业典礼在理工大楼隆重举行,张学良校长宣布毕业考试第一名的学生全部由学校公费资助留学欧美。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被迫终止。后来很多派外的留学生学成后都回到祖国并在东北大学任教或工作,为自己的母校东北大学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男女同校: 张学良校长积极倡导男女平等,1928年东北大学第一次添招50名女生,实现了男女同校。 东大校歌: 校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东北大学校歌是中国两位文化巨匠刘半农,赵元任教授共同谱写,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校歌中“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已经成为东北大学师生永久的座右铭。 此时东北大学已经成为拥有一流教学设施、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环境,全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东北大学蓬勃发展之际,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夜之间东大蒙难,成为第一个惨遭日军侵略和严重破坏的高等学府。此后东北大学走上了抗日流亡办学的道路。篇四:深大校史馆解说词 深圳大学建校30周年办学成果展 解说词
(开场前言) 各位来宾:(可根据参观对象不同改换称呼) 大家好!欢迎莅临深圳大学建校30周年办学成果展现场。我是深圳大学XXX,很荣幸能够陪同大家一起观看展览。 正如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篇宏大叙事,深圳大学的成长则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一段精彩章节,我们的办学成果展既是对深圳大学建校30年以来办学经验和发展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深圳大学和深大人艰苦创业、锐意改革、跨越发展奋斗历程的真实呈现。现在就请大家跟随着我一起回顾深圳大学30年的成长故事。
(引领嘉宾走至展馆前厅) 这里播放的是我们深圳大学的宣传短片,生动呈现了深圳大学的成长历程。深圳大学是一所“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她的诞生因为一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她的成长依靠一个杰出的城市——深圳。自1983年建校,到如今,深圳大学已经走过了30年的峥嵘岁月。30年来,她风雨兼程,以办新型高水平大学为己任,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引人瞩目。大家可以驻足观看。棵树的造型。它的设计理念源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寓意,而且这是一棵抽象化的梧桐树。梧桐是凤凰栖息的地方,自古就有“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说法,这也隐喻着深大的建设和发展汇聚国内外名师,吸引优秀生源。接下来在展区里面,我们还将看到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树。这上面有很多等边的立方体,这些“方方正正”的立方体,象征着深圳大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引领嘉宾从左侧通道进入展厅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自强不息,其命维新 ——发展沿革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展区。我们的展览共分为十个主题版块,通过照片、图表、实物以及视频、电子相册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展现深圳大学的成长足迹。现在让我们从深圳大学的发展沿革开始,走近她,了解她。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刚刚创立,百业待兴,特区人高瞻远瞩,提出要创办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是年3月,市委市政府选址后海湾桂庙地段,划地1500亩,成立筹备委员会,创建深圳大学。由此,深圳大学应运而生,当年筹建、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深圳速度”。 (指版面1-1小平同志照片,重点介绍)这是1984年1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的照片。当时经过南山粤海门,陪同的市委领导告诉小平同志,说这是深圳大学的校园,春季动土,秋季入学。小平同志听后,特别嘱托“要办好深圳大学”。这一年年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同志带着深大秋季开学的录像到北京向小平同志汇报时,小平同志赞叹:这就是深圳速度! 深大初创,名校援建,名师云集。当时北大援建中文、外语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学科,学者汤一介、计算机专家杨金标等一批知名学者、专家也齐聚深大。 20世纪90年代,深圳大学着手建立规范的大学本科教学体系,开始从单纯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转型。进入21世纪,深大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向建设高水平大学迈进。95年,深大顺利通过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96年,深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07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植根特区沃土的深大,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办新型大学。创立之初,深大就率先在国内实行了毕业生不包分配和推荐就业的制度、收费制度、奖学金制度、学分制制度、勤工俭学制度等,并率先在后勤部门推行社会化管理,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深大积极抓住各个关键环节和焦点问题推进改革, 成效显著。寓意,主要是重点体现深大作为“窗口大学”的特色。“窗口”的底纹也一律使用深大校园的风光,让观展的人可以透过“窗口”看到深大。 第二部分
有教无类,陶铸新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所以,接下来第二部分是深圳大学的人才培养情况。深圳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继续教育。 建校30年,深大的办学规模实现了由建校规划4000人到实际在校生3.2万余人的快速发展。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分类教育,实行八年弹性学制、免修制、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教
深圳大学一直努力探索大众化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主要有小型化、研究型的学院模式、精选班模式、实验室模式、学术型模式和国际化模式。深圳大学重视素质教育,建立了素质教育体系,设计了德育、人文、心理等素质教育课程,开展了普通话、英语口语等素质教育测试,建立了军训基地、艺
深圳大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视。学校每年开设创业指导课程,立项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出资创办大学生创业园,举办特色创业教育活动创业教育的一些情况。其中,2009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的创业园,从首批学生企业入驻园区到现在,多家创业园学生企业在各类创新比赛中获得嘉奖和资金支持,发展势头良好。 深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同步,教育规模从1985年的两个学科、不足10人,到今天的多学科齐头并进,在校研究生突破6000人大关。学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可是说是多元开放、兼容并包。培养的研究生上手快、适应性强。深圳大学成人教育曾被誉为“深圳大学的另一半”。深大成教学院于学校同期创办,为深圳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征深大30年来硕果累累的成就。这些刻字的方体,象征着深圳大学“文化的果实”,方体上所刻的字,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视野开阔,注重实际,热衷创新,崇尚竞争”,“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等等。在我们的上方,还有一些“鹏鸟”的造型,他们在天空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学术为本,开拓创新——科学研究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深圳大学的科研情况。深圳大学坚持科研强校,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积极融入区域产政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近年来,无论是自然科学类还是人文社科类的科研项目,项目和经费都在持续增加,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科研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牛憨笨院士、倪嘉缵院士、陈国良院士、李景镇教授研究团队等负责的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产出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深圳大学重视应用研究,以新兴产业为导向,贴近社会需求,紧紧围绕深圳特区和珠三角的产业深大参展高交会的情况,此外,深大也是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指版面3-9表表格)这是我校的一些重要咨成果。 第四部分
深耕细作,固本强基——学科建设 展览的第四部分是学科建设情况。学科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深圳大学坚持学科兴校,以“强化基础学科,支持新兴学科,扶持优势学科,重视交叉学科”为原则,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学科实力。经过建设发展,学校目前有文、史、哲、经、管、法等11个学科门类,建有理论经济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批省级重点学科,逐步形成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格局。专业建设方面,成果丰硕:目前建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有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和9个省级名牌专业,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此外,学校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
引进培养,凝聚队伍——师资队伍 接下来是深圳大学的师资情况。师资队伍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关键要素。深圳大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和培养“两手抓”,深入推进人事改革,努力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2010年10月,深圳大学正式实施《深圳大学人事改革方案》,基本建立以聘任制为核心的新的人事制度。2011年以来,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支持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目前,学校已经凝聚了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教育背景多元并具有国际化背景、创新思维活跃、科研能力强、教 这是评出的深圳大学首届优秀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
精心规划,保障有力——办学条件 展览的第六部分主要是介绍深圳大学的办学条件。1983年,深圳大学选址深圳湾畔。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的建筑设计师,精心规划了校园首期工程。1984年,仅用不到7个月的时间,一座实用舒适的现代化校园便出现在与香港隔海相望的粤海门。当年,作为深圳市“八大文化工程”之一的深大首期工程,被评为深圳市1984年“十大新闻”之一,校园规划被评为全国高校最佳校园规划。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美丽的“荔园”被称为中国十大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深大现在拥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平方公里。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坐落于后海湾的老校区,她的美丽芳容,相信大家也有目共睹。新校区位于西丽大篇五: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沧桑砥砺百十载 薪火传承谱新篇 ——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1.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参观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 2.巍巍文通塔,悠悠运河水,是我们淮安中学的标志。我们面对着的屏幕,我们头顶上的灯,我们脚下的河,都是它的体现。大家右手位置是我们校史馆的“前言”和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曹卫星省长、胡金波厅长等多位领导都对我校给予了关照和指导。 4.这里的浮雕、历任校长显示了我校百年办学的轨迹。我校主要由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安县中学这三脉传承汇聚而来。这是我们的校史沿革表,这是我们的历任校长。 5.这是我们学校的起源-淮安府中学堂(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安府中学堂 注意:杨锡绂(fú) 对联: 花暖莺捎蜨(dié 同 蝶),溪喧獭趂(chèn 同 趁 )鱼。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 大概意思:春暖花开,黄莺蝴蝶齐飞; 小溪潺潺,水獭追着鱼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 江苏省立第九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李更生为办学兴教,不惜变卖家产,将住所改为教室。毛泽东称赞他“毁家办学,高风亮节”。(指示边上的牌子)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这是显示省立淮安中学基本面貌的沙盘,是根据有关资料和老校友的回忆制成的。 淮安县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阜联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当时教材奇缺,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战报新闻稿和领导同志的。 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补充:这里陈列的《淮安县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汇编》一书,收录了新政府以校长谭稚成和副校长汪育才名义发布的《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招生简章》,它明确省立淮安中学和县立淮安中学的学生都到二联中登记入学。 淮安县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淮安市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江苏省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 6.世纪腾飞部分主要讲的是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阶段的情况。分新校区建设、科学管理、高效教学、校本科研、塑造灵魂五大部分。 关于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占地326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餐厅等,或用我们淮安区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号来命名,或以学校前身的书院名来命名,历史感厚重,文化内涵丰富。 关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部分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三块,我们请来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开讲座铸师魂,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练师能。 关于高效教学:我校始终坚持在提高教学效益上做文章,近年来,高效课堂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结出了丰硕成果。学校被评为区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淮安日报》整版报道了我校高效课堂创建经验,学科竞赛、高考等捷报频传。 关于校本科研: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论文发表数量连年攀升,课题研究层次高、效果好,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关于塑造灵魂部分:塑造灵魂部分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我校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这项活动被《德育报》《新华日报》多次广泛报道,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块德育品牌。二是“自我管理,锻造杰出青少年”活动,这项得到温家宝同志批示和支持的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三是校园文化展示,我们的校园活动、校园社团、校园刊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的荷韵文学社被“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吸收为联盟会员,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示范点”。富有新意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师生灵魂起到了重要作用。 7.110年来,淮安中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100位校友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母校成就了校友,广大校友也不忘母校的教育之恩,尽己所能反哺母校,这里的树形灯柱记录了他们赠送给母校的部分礼物和资助母校学子的部分活动。 顶天立地的大树是在辛勤园丁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家左手边的照片显示了我们的名师风采。 8.现在大家来到的是未来厅。北面是对外交流的情况,南面是学校获得的重要荣誉,东面是放映区,西面是我们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9.(读后记)光阴荏苒,薪火传承,校史展览馆呈现了淮安中学生命延续的脉络。我们不会忘记各级领导的热情关怀,不会忘记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不会忘记四方校友的拳拳反哺。无论是奖杯、奖状,还是图表、照片,都将激励我们高擎创一流教育之大旗,肩负继往开来之重任,同心共进,再创辉煌! 10.感谢各位来宾的参观指导。各位如果有需要表达的心意,请在此留下墨宝!谢谢!相关热词搜索:
[校史馆竞选演讲稿]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竞选演讲稿】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国美家乡美演讲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