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设监理协会冶未病协会

2015“治未病”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大会
核心提示:【17日—18日】会议详细日程会议日程大会架构1.开幕式,17日上午9:00-9:352.大会主报告,17日上午9:35-12:003.分论坛:治未病科室建设论坛,17日下午中医体检与健康评估论坛,17日下午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论坛,17日下午体质医学论坛,18日上午慢性病管理论坛,18日上午。4.国家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服务技术培训班,17日下午、18日上午5.国医大师唐祖宣中医学术思想报告,18日11:30-12:306.治未病发展研讨会(自由讨论),17日晚17:40-21:407.治未病服务展:展示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产品、设备等。开幕式9:00-9:10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会长杨建宇致辞9:10-9:20原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窦熙照致辞9:20-9:30浙江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致辞9:30-9:35公布第一批“治未病服务适宜技术(产品、设备)”候选名单大会主报告1、治未病与中医药健康服务政策解析主讲人:桑滨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2、从体病相关谈体质与治未病主讲人:盛增秀,全国名老中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顾问、在中国率先提倡建立“中医体质学说”3、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进展主讲人:郭清,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4、公立医院分级诊疗改革与对策主讲人:杨勇,杭州市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治未病科室建设论坛1.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2、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初探3、治未病科室的建设与发展策略4、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思路与经验总结5、综合医院“治未病”建设模式初探6、内容: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法治未病临床实践7、内容:打造创新型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一治未病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中医体检与健康评估论坛1、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2、亚健康与中医诊断3、亚健康之健康管理4、中医体检与健康服务5、预知,所以成功一红外检测技术在治未病中的应用6、中医健康状态评估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7、辨识心身促进健康一一五态心身辨识调心养身系统的应用8、云中医智能镜健康管理系统研制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论坛1、海福自动艾灸床在治未病中的应用2、负压经络调理仪作用原理及独特效果3、贝多芬失眠治疗仪4、“欣艾莎经络养生、艾灸理疗技术”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5、中成药在九种体质方面的应用6、芮皇驻社区,健康伴君行7、主动治未病,才能把衰老速度减下来8、内容:普云五行艾灸助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9、晶燊养生减肥技术中医治未病与健康服务技术培训班1、中医健康管理发展与实践2、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实践模式与探索3、高尿酸血症中医药防治4、内容:传承国医精粹惠及钢城百姓一鞍山市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作经验交流5、关口前移一探寻失眠的中医诊断与调治方案6、膏方在治未病中的应用7、中医药养生与保健8、中医埋线的临床应用9、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治未病服务中的作用10、中医药健康服务评估与干预技术介绍11、21世纪的音乐治疗与治未病12、体病相关中医治未病服务新模式13、蒙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14、内容:火龙灸的临床研究及应用15、内容:穴位贴敷在冬病夏治中的应用慢性病管理论坛1、慢病防治进家庭,民营中医院大有可为2、慢性便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3、中医肝之我见4、咨询和行为改变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作用5、艾经络美容灸有效解决面部衰老及过敏问题6、针灸作用机理探讨体质医学论坛1、中医体质干预的临床应用2、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体质健康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价研究3、治未病与体质4、基于体质医学构建“湿浊瘀毒”学说的内涵体系5、中医体质辨识在健康服务业中的应用6、体质状态与中医证侯关系的研究进展7、黄煌经方体质学说简介国医大师唐祖宣学术思想报告主讲人:唐祖宣,国医大师,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治未病发展研讨会(自由讨论)周小青,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杨志敏,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陈燕溪,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杨勇,杭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郑心,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刘松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
手机版扫描敬请点击微信图标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_新华网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1月16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期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传播“治未病”理念,总结完善服务模式及服务规范,探讨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推动“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加快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传播“治未病”理念,总结完善服务模式及服务规范,探讨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推动“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加快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我们将本次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治未病――维护提升健康状态”,这既与前两届论坛的主题一脉相承,又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并以期推进实践的深入。
&&&&在刚刚闭幕的今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陈竺部长强调:医改工作要考虑从疾病向健康医学模式转变。
&&& 把卫生工作的重点从治愈疾病转向维护和促进健康是应对全球性医疗危机、实行医学模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显示出当今社会正酝酿着医学目的的重大调整。
&&& 要解决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医学”(GOM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1996,11)。
&&&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 陶祖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
&&& 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就是“治未病”,健康的科学就应该是“治未病”的医学,但是放眼现在的医学,应该和我们现在的生命科学有更大的关系,生命科学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确实是健康的需求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人类也有个预言,就是21世纪是生命的世纪,到底生命科学能不能为现代关于健康的科学提供一个基础呢?
&&& 非传染性慢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的疾病,第二次卫生革命就是想征服这个疾病,可以说是以失败而流产。医源性和药源性的疾病猛增,导致了补充和替代医学流行。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导致了全球性医疗危机。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避这场危机。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学从人体功能状态入手构建了其“以人为核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成为国际上与“对抗医学”相对应的整体医学体系。学科发展的规律造就了中医学具有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先天”特色优势。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改革中,采取重大举措,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响应,形成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1年将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到2015年将初步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如何遵循中医“治未病”的发展规律,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创新发展机制,实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给中医药科技界,以及整个科技领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副院长
&&& 莫用元: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年)》及2009年工作计划关于“组织管理”工作要求及赋予的职责任务,我中心会同有关方面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后,提出了组建“治未病”战略联盟的构想,并于日,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昆仑―炎黄公司共同签署了创立“治未病”战略联盟的协议。&
&&& 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特定事业部门、职能部门、企业等机构,为达到发展事业、创造产业价值、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合作模式,核心是战略目标趋向的一体化或一致化。&&
&&& 上海市长宁区作为全国“治未病”工作试点区,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发展办公室的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建设发展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区域人群不断增强对“治未病”的正确认识,接受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队伍不断扩大,初步开创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新局面。
&&& 我们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大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加强政府引导,充分激活健康风险控制的社会需求,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 张 平: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局长
&&& 许志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
&&&&为了解“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开展了相关调查。根据有效调查的87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情况看,91.3%成立“治未病”中心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83.91%为一级临床科室,75.86%应用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的业务用房面积平均为1493.3O,并设置了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占13.09%)、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区域(占7.54%)、健康咨询及指导区域占(9.57%)、健康干预区域占(42.86%)。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在岗人员平均49.97人。其中医护人员29.32人,中医医护人员20.06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68.42%,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一定的专业人才保障。
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现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用废锂冶炼企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