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神戳中学术乱象"戳穿了多少学术乱象

教授横飞与学术乱象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教授横飞与学术乱象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目​前​关​于​国​内​的​大​学​教​育​与​学​术​圈​子​有​很​多​议​论​,​比​如​高​校​评​估​的​造​假​与​走​过​场​,​比​如​职​称​评​选​的​恶​意​竞​争​,​比​如​项​目​申​报​的​暗​箱​操​作​,​比​如​教​授​分​级​的​官​本​位​倾​向​,​比​如​学​术​成​果​的​量​化​考​核​所​引​发​的​论​文​抄​袭​、​著​作​拼​凑​,​以​及​学​术​刊​物​大​肆​索​要​版​面​费​和​学​术​出​版​机​构​随​意​买​卖​书​号​等​,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论文大神”5年发表800篇文章 承认全是抄的
关键字:&论文大神董鹏抄袭
据成都商报9月8日报道,2011年起,一位叫董鹏的人,5年里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这些文章涵盖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学、美学理论、古代文学、心理学、电影戏剧等诸多领域,其人可谓“论文大神”。 但经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论文大神”还有另一副面孔——他通过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胡乱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就这样在上百种学报学刊上发表署名文章,而且还一稿多投。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说服董鹏接受采访,他承认自己的抄袭行为并一个劲道歉。他坦承自己没上过大学,更无博士学历,诸多合作者也是他乱写上去的。
今年5月,《中国自动识别》杂志对董鹏进行报道,文章称其为物流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至于他的真实身份,成都商报调查发现,董鹏曾是一家普通公司的跟单员,他自称现已离职待业。至于抄袭目的,他称最初只是奔着提高个人知名度而去的……
曾是一公司职员
并非高管、战略顾问、首席研究员
8月26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获悉,此前董鹏确在该公司上过班,“不过,他已在2015年离职。董鹏在我们这里上了近十年班。他并非我们这里的高管、战略顾问或者首席研究员,只是我们这里的一名跟单员。”卡莱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对董鹏并无学术方面要求,“对他发表论文的事情,我们不知情。不过,此前曾有人给我们打来电话核实论文抄袭一事。”
我没上过大学,也不是博士
抄袭本为出名,找个好工作
经过多次沟通后,董鹏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采访。
成都商报:根据媒体报道,你自称200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在一篇论文中,你自称是博士,你的真实学历究竟是什么?
董鹏:我没有在西北大学上过学,也没有上过大学。我也不是什么博士。我就没有什么学历。
成都商报:论文中,你的供职单位包括卡斯塔集团、AIP集团、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你的真实身份和职业是什么?
董鹏:我确实在卡莱公司上过班。但现在我已经失业,没有工作了。卡斯塔集团、AIP集团都是我虚构的。
成都商报:你论文中出现的包括吉林大学博士后贾联哲等多名合作者,你和他们真有过合作吗?
董鹏:那是我的错,我乱写的。
成都商报:你怎么开始写这些文章?怎么又抄袭别人呢?
董鹏:最开始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分享。当时主要撰写了一些管理类文章。对于部分文章中存在抄袭或者说来源问题,我不想再说了。但我愿意向徐剑华教授,还有被我抄袭的每一个人真诚道歉。
成都商报:发这些论文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董鹏:最开始发论文时,我只是希望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但没想到很快就走偏了。自古名利不分家嘛,我原本以为有了知名度就可以找个好点的工作。刚开始我还给一些杂志社交了版面费。最近一两年名气大了,就不用交版面费了。大多数学术期刊实际上是没稿费的,我也没有拿这些论文去评职称。我现在是一名失业人员,在家待业了,有什么好处呢?总之,我以后真不敢这样做了。我再次向公众道歉并诚恳接受社会监督。
老教授打假
董鹏抄袭行为浮出水面……
自从发现自己的论文被抄袭后,72岁老教授徐剑华开始了一场与抄袭者的角力。
2015年第7期《中国船检》杂志上,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发表了一篇名为《大船功过谁与评说》论文。今年1月,他发现该文被一个名叫董鹏的人抄袭,并冠以《集装箱船大型化是与非》《集装箱大型化的幕后推手与发展趋势》等名,先后发表在《中国港口》《中国对外贸易》等至少5种以上专业期刊。抄袭文章部分为董鹏独立署名,部分为董鹏、胡培新、季伟等联合署名。“经比对,董鹏所发表的文章,分别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篇幅与我的文章雷同。”徐表示。
成都商报记者将《大船功过谁与评说》与《集装箱船大型化是与非》进行比对,发现董文1300多字完全与徐文一样,雷同文字占董文字数比例超过30%。徐剑华随后开始了“学术打假”,他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秘密,董鹏通过虚构、篡改科研项目,虚构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院校博士、博士后“合作”,大量抄袭发表文章。
董鹏发表作品与被抄袭作品(部分)
发表作品:《如何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
作者:董鹏(中益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发表刊物:《供电企业管理》2016年第6期
被抄作品:《国有企业应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
作者:陈甫林(凉山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党委书记)
发表刊物:《新城乡》2016年第3期
发表作品:《日本电影现实主义美学之探讨》
作者:董鹏(顺达咨询有限公司)
发表刊物:《传媒》2016年第7期
被抄作品:《新世纪以来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
作者:金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发表刊物:《当代电影》2016年第3期
原标题:文章是抄的 身份是假的 没读过大学 起底“论文大神”
来源: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何书睿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论文大神”暴露多少学术乱象
“论文大神”暴露多少学术乱象
“论文大神”暴露多少学术乱象:
  中国江苏网9月9日讯& 被称为“论文大神”的董鹏,5年内在一些行业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涵盖现代物流、产业经济学、美学理论、古代文学等诸多领域。但记者调查发现,他还有另一副面孔——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
  胡乱弄上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抄袭他人文章,“论文大神”竟可以在上百种学报学刊上发表署名文章,真是匪夷所思!如今,其真面目已被揭露,但是,追问和反思不应该停止,全身透着“假”的“论文大神”,究竟戳穿了多少学术乱象?
  首先,暴露出学术评价机制的错乱,对于学术的评价,不依质量论成败,依据的要么是论文发布者的学术地位、显赫身份,要么是金钱。“论文大神”之所以能够大量发表论文,就源于其在署名时大量杜撰显赫的合作者,以及编织一系列头衔和名号。
  其次,戳穿了学术造假普遍化的现实。通过一番剽窃、流水线作业,竟然可以在国内不少学术刊物大量发表论文,足见期刊对学术造假早已见怪不怪。
  最后,因为72岁的老教授徐剑华执着打假,才让“论文大神”的神话得以戳破,也从另一个方面戳穿了这样一个现实:“论文大神”身上处处透着虚假,我们的学术却毫无自我纠正能力!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女生佩佩(化名)的青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19岁生日的前两天。去年5月5日晚,佩佩和同校4名同学一起宵夜,大家共饮了8瓶白酒(每瓶2.5两)。佩佩醉酒。3名男同学将其抬入酒店,同学王某一人留下。...
看电影不买票,只需1分钱,就可在视频网站享受7天高级会员服务。这样的宣传你不陌生吧?不过你可能不知道,7天之后,视频网站竟会自动续费,甚至长时间都不会告知消费者。...
强调“郭美美事件”给公益事业造成极大的信誉问题,而且“背后有推手。”...
借公司招聘模特之机,“面试官”杨某与前来应聘的未满14岁的白某发生性关系,昨天上午,杨某因强奸罪被一中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6年。...
近日,很多网友都被一条朋友圈刷屏了,那就是武汉大学的一位前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王敏学的约炮事件。...
还记得四川美术学院2014年毕业作品展上的网红“大黄灯”吗?时隔两年,一只海草绿的“独角长颈鹿”接棒,被观众认为极可能成为下一任网红艺术品。今(3)日,“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在川美大学城校区美术...国内学术乱象调查
国内学术乱象调查
创造是学术的生命,离开了个人的独到创造,学术就丧失了它的魅力、它的灵魂、它存在的价值。      学术乃天下公器。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辽宁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及一些研究机构频频爆出学术论文抄袭丑闻。教育部亦无奈承认学术不端已非个别现象。学术不端挑战的是科学的根本精神和学界的道德规范。      抄袭剽窃蔚然成风   2010年3月底,广东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两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反映,他们利用一款反抄袭软件,意外发现了一起“连环抄袭案”: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在20多年的时间里,遭到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而这些抄袭完成的论文又被多个单位的许多医生反复抄袭过,涉嫌抄袭的医生总计达70多人。此事在网络流传后,网友们称之为“史上最牛抄袭门”。    中青报记者随后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涉嫌抄袭者多数未接受采访,接受采访的也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虚与委蛇,唯一一位承认抄袭的医生表示,自己在投稿时会找一些边远地方的刊物,通常随便寄过去就能发。最令人惊讶的是,连被抄袭的医生也对同行的抄袭行为表示理解,说“这个问题是体制造成的”。   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多年致力于反对学术不端,他主持的“学术批评网”成为民间反学术不端的重要阵地。在他看来,上述事件并不见得有多“牛”,类似这样被反复抄袭的论文应该有许许多多。“学术批评网”上列举的学术不端事件,涉及到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众多国内顶尖高校,也涉及到校长、院长甚至两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原教授陈国生,经常对学生夸口,说每天不写七八千字就不爽。北京某高校一位刑法学教授,每周都要发表一篇论文。某经济学院副院长一年申报的“科研成果”竟多达1300万字!一些年龄不大的青年学者也动辄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甚至有逾千篇的。而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钟敬文教授生前曾说,他活到99岁,也就写了三五篇像样的论文。   2002年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铭铭的剽窃事件,在杨玉圣看来极具象征意义。王的《想象的异邦》一书中有整整一章一字不差地剽窃自他翻译的哈维兰《当代人类学》。事件曝光后,竟有不少国内知名学者为其找各种理由辩护,南京大学甚至有人放话,说北大如果不要王铭铭,我们南大要他。杨玉圣接受采访时说,这一事件充分说明有的大学已经是“抄袭大本营”“复印大本营”,学术不端已经到了“法不责众”的地步。   抄袭剽窃的现象在高校已经“蔚然成风”,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说,在某高校开展专题调研时,该校政治系自己统计显示:“教授抄袭占30%,副教授抄袭占50%,博士抄袭占70%,还有老师抄学生的。”   武汉信息管理学院的沈阳副教授2009年研发的“ROST反剽窃系统”软件,目前已在全国20多所高校院系和100多家期刊社使用。沈阳曾检测一所部属高校学生和教师的自由命题论文,783篇论文中,涉嫌抄袭者过半。全文剽窃的论文有161篇,占20.4%;段落剽窃256篇,占33.2%。他对一所重点院校的450名本科生进行了“剽窃行为的自我评估”调查。认为自己“经常”剽窃的学生占到了32.84%,还有46.15%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多”剽窃。   他的“ROST”软件去年曾在一些高校引发“地震”,有的毕业班30%的学生因为论文被查出抄袭而不能获得学位。但现在已有反检测的方法甚至软件在网上流传,“每段抄袭不超过两百字就算过关,只要改成199个字就成”。“ROST”软件目前只检测学生未检测过教师,沈阳说,如果将教师抄袭的情况全部揭露出来,“不亚于一场政治运动”。      论文黑市与学术泡沫产业链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蒋寅教授陆续在报刊发表过不少批判学术不端的文章。2006年,他承担院青年社科研究中心委托的上级交办课题“根治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路与对策”,最后完成4万字的调研报告。在这项研究中,蒋寅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不是个人行为,而形成了产业链、食物链,有关各方都从这些产业链中谋取不当利益。   一些网站瞄准国内高等教育和官本位学术的“中国特色”,通过网络经营起了“论文代理”,其中纯粹以代写、代发论文为营利手段的“枪手”网站不下1000家。如“易起论文网”“全程论文网”“中国职称论文网”“蜂朝网”……从实习报告到学位论文、职称论文、MBA课程论文一应俱全。客户只要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告知对论文的要求,网站就找签约的枪手照章订制,收费元。这些网站都买通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据说核心期刊编辑约2000元),保证论文能够发表,从而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论文黑市利益链。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人需要论文呢?因为各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都有发表成果的业绩考核指标,而且采用“生产大队记工分”的方式。比如北京市社科院,规定研究员每年要达到50分,副研究员30分;专著每万字算3分,权威期刊论文每篇30分,核心期刊论文每篇10分。达不到就扣工资,超过也不能攒着留到下一年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哀叹:“大学不是养鸡场。”而在这样的“养鸡场”里,“鸡”不仅要下蛋,还要数着日子下,每年绝不能少下,也不能多下,今年多下了,明年便没蛋可下了。   除了高校教师和学者,现在各行各业的人晋升职称都需要论文,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也包括医生、编辑、图书馆员、机关干部,甚至研究生。南京大学几年前规定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否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也就无法毕业。这一谬种流传,全国风行。即使全国的“核心期刊”尽数发表研究生论文,版面也根本不够,对研究生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著名学者易中天多次炮轰“研究生必须发论文”:研究生才读了几本书,就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不抄袭剽窃他怎么办,这不是“逼良为娼”吗?   蒋寅指出,现在已经形成了学术期刊左右学术界的风向了,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评价科研成果只认“核心期刊”,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直接与工资、津贴、奖金、职称、待遇、课题挂钩。北大规定,谁要是在《自然》和《科学》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一篇论文,奖励100万元。“转载”也被许多单位作为重要评价,且有奖励。《新华文摘》本是一种综合类文摘期刊,与学术无关,但许多高校将它的转载、摘录定为最高的学术评价,被它转载的论文比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奖励还高。   高校为排名竞争,无不悬重赏以鼓励学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刊物为获得物质奖励,也无不挖空心思追求转载率。转载率不光与刊物的社会评价值挂钩,更与编辑的奖金挂钩。为提高转载摘引率,刊物一头攻作者,找院士、博导和学术名流约稿;一头又攻文摘、转载报刊,谋求本刊论文的转载。“作者——刊物——转载——评价——奖励”的“学术出版食物链”由此形成,在利益的再分配中滋生学术腐败,助长了不良学风。   在这种“全民学术”的氛围下,毫无创新的低水平重复造成学术泡沫泛滥成灾。武汉大学文学院王兆鹏教授发现,只有寥寥三四十首词作的李清照,研究论文竟有一千几百篇;苏轼研究从1997年到2001年五年内发表575篇论文,研究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的论文据不完全统计有八十多篇,《红楼梦》的论文更是不计其数,起码按每年百篇以上的速度增长。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却乏善可陈,绝大多数是“照葫芦画瓢”。各类中国文学史已有1600多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材有500多种,大都是“一个鸡下的蛋”,似曾相识。
学术论文数量空前激增,质最却令人齿冷。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的年增长率已达18%,2005年发表科技论文逾15万篇,在美国、英国和日本之后列世界第4位,但单篇论文平均引文数却只有3次,居世界第124位。1993年到2003年的国际科学引文检索排名,各学科被引证最多的20篇论文中,没有中国学者的论文;在前100篇中,中国学者的论文只有两篇;在前1000篇中,只有4篇。   如此巨大的学术泡沫,浪费了大量财力。仅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国各级政府每年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包括约50万人的“人头费”、基建办公科研费、各种基金奖金费等等),所拉动的上下游产业效益在3000亿至4000亿左右。减去产生教育效益、具有学术价值的部分,至少一半的成果产出属学术泡沫。青岛社科院王曾宪研究员指出,我国围绕着“泡沫学术”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产业链”,养活着学术界、学术期刊出版界和高教系统众多的“寄生虫”。      学术乱象的制度根源   在蒋寅看来,如果将学术不端仅仅看作是个人行为而忽视其背后的体制原因,仅仅指责造假者的道德品质而回避众多造假行为背后的权力背景和利益驱动,那么,反对学术不端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扬汤止沸。    目前学术评估体系僵化,对学者的要求不切实际,而且过于量化。大概只有中国高校,晋升职称以学术著作及其数量为唯一标准。上世纪90年代,学者出书还很难,常常要“自费”,而现在,系主任、院长、校长比学者本人还着急,恨不得把学者写出来的每个字都赶紧发表赶紧出书,将科研经费大量“补贴”给期刊社、出版社。因为教育主管部门不断放出各种各样的甜头让大学去竞争,除了常规的博硕士学位点,还有什么211工程、百所重点大学、重点学科、文科基地、研究中心,大学为了应付各种评估,只好不断给教师加码。量化评估本来是为了奖优罚劣,如今却造成泛滥成灾的弄虚作假。   除了量化评估,不适当的奖励方式也造成片面追求学术数量、争当学术明星的风气。除了发表论文有各种“档次”的奖励外,清华大学甚至将上“凤凰卫视”列为教师业绩奖励的一项内容,谁的上镜率高,谁就被视为优秀学者,“孔子”成了“戏子”,学术斯文扫地。    目前学术界的犯规成本,也低到了毫无威慑力的地步。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沈履伟剽窃案被揭露后,沈以损害名誉罪起诉揭露其剽窃行为的天津市语言学会,居然被天津市河西区法院一审判胜诉。杨玉圣组织发起专家学者开研讨会,媒体频频予以曝光,二审最终判决沈败诉。在媒体频频曝光的大量抄袭、剽窃案中,除了很少的几个人被取消学位、职称和职务外,很少听到当事人被降职甚至革去教职或主动辞职的,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事人依然稳坐在名校的大学教授的位置上。现在一些造假者已经对舆论监督不闻不问,只要保持沉默,就可以无关痛痒,不了了之。   韩国发表干细胞论文造假的黄宇熙教授,曾是韩国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被尊称为“国宝”,一经曝光,必须辞去教职,离开大学。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巴尔的摩教授因为一篇论文被指有假数据,尽管那篇论文他只是挂名,也不得不引咎辞去校长职务。相比而言,我国对学术不端的处罚偏轻,同时又处罚得很少,如此下去,日益泛滥的学术不端行为将如何遏止?   (本文对蒋寅、杨玉圣等学者的文章多有摘引,谨此致谢!)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论文大神”是学术审查的耻辱_凤凰财经
“论文大神”是学术审查的耻辱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术论文的刊发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对作者的真实身份、科研项目的真实性、论文的原创性等进行严格审核。可为什么董鹏抄袭的论文能够顺利登上100多家学报学刊,他虚构、篡改的国家科研项目、职称职务也能够顺利过审?显然,这个过程中,审查机制形同虚设。董鹏的骗术屡屡得逞简直是学术审查机制的耻辱。
一些学术期刊以收取版面费为生,论文发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发表论文给钱就可以,导致审查机制形同虚设。据报道,一位叫董鹏的人,5年里在一些报刊和学报学刊发表约800篇文章,大多数为论文,涵盖物流、产业经济学、美学理论等多个领域,身份也在物流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战略研究员中间转换。但经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举报后,“论文大神”呈现出了另一面:他通过伪造各种高大上的身份,虚构、篡改国家级科研项目,再胡乱弄上一些显赫的论文合作者,就这样在上百种学报学刊上发表署名文章,而且还一稿多投。学术论文的刊发有着严格的流程,要求对作者的真实身份、科研项目的真实性、论文的原创性等进行严格审核。可为什么董鹏抄袭的论文能够顺利登上100多家学报学刊,他虚构、篡改的国家科研项目、职称职务也能够顺利过审?显然,这个过程中,审查机制形同虚设。董鹏的骗术屡屡得逞简直是学术审查机制的耻辱。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或许在于,即使这些学术期刊没有收取董鹏的版面费,但长期以来,一些学术期刊以收取版面费为生,论文发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发表论文给钱就可以,审查机制早就不起作用了。面对董鹏这种“承担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专家”,审稿人哪还会去尽审核的责任。而最无奈的是,面对董鹏这样的“论文大神”,正常的追责机制也拿他没办法。他不是高校教师,也不是科研人员,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规范管不到他。徐剑华教授只能一家家地给学术期刊编辑部写信,揭露董鹏的不端行为。但这种个体举报式的揭露方式未免成本太高、偶然性太大,效率堪忧。如果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得不到改进,连对作者真实身份、论文的原创性等最基本的审核责任都无法尽到,又或许一些所谓的学术期刊早就沦为了纯粹的论文发表机构,跟学术八竿子打不着,就算徐剑华教授给5000多家学术期刊去信,5000多家期刊都把董鹏拉入了黑名单,又能怎么样呢?没有风清气正的学术论文发表环境,即便曝光了一个董鹏,也还是会出现下一个“董鹏”。□杨三喜(媒体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974610
播放数:2502710
播放数:1102200
播放数:5808920
下面哪种酸,人在品尝时不是酸味的??
恭喜答对,2秒后解锁!
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一项
很遗憾答错,请再试一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戳穿姐姐的骚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