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灸针灸丰胸大概多少钱钱?哪里学比较靠谱?

针灸初学者如何练指力?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练好?
针推专业在读,腧穴已学,还没学刺法灸法。本人女生,担心指力不够,想提前练一下。
按时间排序
以下内容摘自国医大师贺普仁主编的《贺普仁针灸传心录》贺氏针灸手法犹如蜻蜓点水,进针无痛且针感犹如潮起,渐至隆盛至减弱。经过针治后病人皆有痛苦消失、轻松自如之感,痛苦小而疗效好。练针先练指针刺手法是针灸治疗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左手循按揉切腧穴,右手为刺手是针灸法中的重要手法。疗效好坏皆在于两手手法及功力。且主要功力又在于拇指、中指及食指,其运力在于指节,并借助腕臂之力、甚至运动全身之力于指端,才能使针体轻了无痛。所以必须先将拇、中、食三指练出一番好功力,方能在临床施术中获得良效。练此功夫宜两手同时练习,若单习一手三指,则不能随心所欲左右手同时进针。指力努劲与针刺手法有密切之关系,不学针灸则已,欲学针灸必须练习手指努劲,仅就拇、中、食三指而言,其中拇、食指为主,中指为辅,只要把拇、食指功力练好,其功成矣。练指功有四步:第一步,二指禅。贺老自幼练习八卦掌,在此基础上练习二指禅功,练习此法,首先站立于桌案之前站稳,吸气使气下沉入丹田,然后两手臂向前抬起伸直,随之弯腰向前,双手拇指指腹搭桌案边上,自觉丹田之气上贯两肩、臂、肘、腕乃至指端。初练时必觉甚为费力,不能耐久,此时可调换食指,按于桌案边上,如此交替习之,练习日久之后,则不觉其苦,至此可以增加练习时间,一般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初练时每次5分钟,每日1~2次。根据习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以后每日练习时间可增至15分钟。大约100天后即可取得功效。入门后不可间断,仍需平日习之,大约习3年后可大有成就。第二步,顶指法。初练时空手习之,紧并中、食两指,屈成钩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两指之间,使三指尖相顶,紧紧扣牢,虎口成圆形,猛力扣5分钟,每日有空即练,不限次数。第三步,夹木锥。此法用2个小木锥,夹于右手拇、食、中指指肚之间紧捏之,木锥长约3寸,粗约1寸,根粗尖细,以花梨紫檀质地坚硬为佳。每日有暇则练,半年功可成矣。练习以上诸法不仅有助于提高针灸疗效,对强健身体也有裨益。第四步,捻线法。练习捻线法不用任何工具,具体做法是,拇、食、中指指肚紧贴,虎口呈三角形,三指肚相贴之处,以三指的第一节为限,指肚相贴之后,乃贯全臂之力于指,拇指徐徐向前捻若干次,然后拇指再向后捻转若干次,其捻转数前后相等。每日不限次数,有暇即练,非常便利。练针须练气贺老针法是将针灸、气功融为一体的方法。他常说:“搞针灸不练气功,等于医生白费劲,病人白受苦。”针灸医生指功不可不练,而坐功又不可不行,初行功时,应谨守规矩,调息坐功时,正其心身,巍然竖直,胸硬腰挺,不可伛偻,左腿抱右腿(即盘腿打坐),两手翻置于膝上,眼观鼻,鼻观心,徐事吐纳,由浅入深。先徐徐将胸中之浊气吐出,再吸入新鲜空气,初期微细,采天地之灵秀,取日月之精华,吐胸中之恶浊,纳自然界之清气。每吸一口全部由精神吸入,由胸中经过然后纳入丹田,丹田即气海,在脐之下小腹之上。初练时气随入随出,不能收留,坚持打坐终能存于丹田,气满而道成。针灸者以有形的练习之功,加无形调息之气,用于针刺则能事半功倍。将武术气功运用于针灸学之中,更是中国针灸有史以来的一大亮点。
南方醫針灸推拿小碩來強答,其實我從本科到現在學了7年針灸,也不算強答了吧。正題。看了大家的答案我覺得大家都說的挺全面的了我說說我們當時老師是怎麼讓我們學的吧首先功法課的練習肯定是必須的,太極、少林內功和易筋經,然後就是俯臥撐的練習。當然要聯繫五指俯臥撐哦。其次及時對針灸針的持針,針灸針細,拇食兩指捏持針柄在剛開始很不好發力,甚至會覺得捏緊針都好難,因為真的很容易彎,尤其是0.25的針灸更容易了,所以這個建議用棉墊練習,但是我們當時發現用小包的紙巾聯繫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儘量用比較好的牌子,會厚實一點,我們一般都是用某柔。反正上課的時候一邊聽講一邊練,一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吧,可以做到一針到底,當然是用30的針,25確實太軟了。最後就是實操啦,扎什麽都沒有扎大活人練習好,因為最終還是扎人的,同學之間組隊,你扎我多少針我還你多少針練習,這個跑不掉的的啦。其實很多說在自己身上練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對自己實在下不了手,再說了,每個人的皮膚肌肉情況都不一樣,針下的感覺差異很大,多扎一些人總是好的。歸根到底就是多聯繫,沒有別的辦法咯~~
学长给你个小意见吧。多扎人,你班上肯定有很多同学,每个同学都有两个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承山,手三里。每个人一针,只要你是用心的练,是不可能练不出手感的。
以下是方舟子的科普文章《以下是方舟子的科普文章《令人困惑的针灸》:  1971年7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为中美关系的解冻做准备。随团采访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詹姆斯·雷斯顿得了急性阑尾炎,经药物麻醉后做了阑尾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又接受了20分钟的针灸治疗缓解疼痛,据其自述效果非常好。  这种奇特的疗法让基辛格大感兴趣,在全世界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地提及此事。雷斯顿在7月26日的《纽约时报》上撰文介绍他的这段奇遇。这个故事被辗转叙述,传成了雷斯顿靠针灸麻醉做了手术。  随着尼克松访华蜂拥而至的西方记者、学者、医生们都想亲睹针灸麻醉的奇观。在针灸麻醉下做开膛剖腹的手术在当时成了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医疗革命的政治表演。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中,甚至记录了通过针灸麻醉对一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  这股国际针灸热虽然只持续了几年,却帮助针灸这种古老的东方医术作为一种补充疗法在西方民间站稳了脚跟。但对大多数西方医生来说,他们所受到的专业训练使他们不会轻信一种神奇的疗法,首先会怀疑其中是否有诈。这种怀疑并非毫无道理。我大学时代的一个老师当时也参加了针灸麻醉的示范,据她说,在示范之前会预先挑选那些比较能接受心理暗示、忍受疼痛的病人,而且叮嘱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务必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不要喊疼。  尽管针灸的作用没有像当初宣传的那么奇妙,针灸的某些疗效,却是可以在西方医院重复出来的,显然不能简单地归为欺诈。即便如此,一个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人,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其实际疗效。  现代医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是知道许多病人的病情,可以不经治疗或经过假治疗获得好转甚至痊愈。因此,要确定一种疗法的疗效,必须进行随机的、有对照的、双盲的临床试验:把病人随机地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治疗,一组进行假治疗,而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谁属于哪一组,最后再比较两组的疗效。  但是要对针灸进行双盲试验却难以做到。试验新药时,可以让对照组病人吃在外观上和新药相同的假药以瞒过病人和医生,但是要让病人不知道他们是否在接受针灸治疗却不容易。一种解决办法是使用“假入针”,在不让病人看到的情况下只让针接触皮肤而没有扎入,另一种做法是“假扎穴”,故意把针扎偏(不扎在穴位上)。但是这些做法都无法瞒过扎针的医生,只能做到单盲。而且,在针灸时,往往要通过询问病人是否有酸麻胀痛的“得气”之感,才能确定是否扎准穴位。这种必须的相互交流使得要进行双盲试验更加困难。  因此,很难像验证新药那样严格地验证针灸的疗效,使得不同的临床试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针灸的镇痛效果。例如,美国一项针对570名关节炎患者的研究表明,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其缓解疼痛的效果明显好于接受假入针治疗的病人。但是,德国两项分别针对300余名和900多名偏头痛患者的研究却表明,针灸和假扎穴的镇痛效果一样好,与使用镇痛药一样有效,但和是否扎对了穴位没有关系。  有许多实验表明,针灸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的神经肽,有强烈的麻醉、镇痛作用。如果往动物体内注射内啡肽抑制剂,再对动物进行针灸就起不到镇痛的作用。内啡肽还有调节心血管的功能,这可以解释为何针灸对治疗某些心血管疾病似乎也有疗效。  我们现在有办法直接观察到大脑的活动状态,因此可以实时观察针灸的效果。英国一项研究表明,针灸、假入针(病人不知情)和不入针(病人知情)都能使关节炎病人大脑中与内啡肽有关的部位变得活跃,但是在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中,大脑还有一个被称为脑岛的部位变得活跃。遗憾的是这个实验没有试验假扎穴的情况,目前也不清楚脑岛与镇痛会有什么关系。  针灸还有许多谜团有待破解,但是有两点已比较清楚:针灸很可能对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对镇痛,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像传说的那么神奇,穴位也不那么重要;针灸是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其他未知系统发挥作用。
毛巾引体向上
本人80kg,表示可以用六根手指扒在立面上做十几个标准引体向上,我觉得我是平时混健身房爪哑铃慢慢练出来的,没太注意手指。
有说俯卧撑的,其实绝大多数女孩子都做不到(我连一个都做不了,知乎上强调女孩子要健身塑型的可以尽情鄙视我→_→)非针灸专业,不过学过一年,目前针灸科实习,我们初学针灸时曾经用过卫生纸卷,又硬又滞,很难扎进去,亲测不好用,后来用矿泉水瓶,先扎水瓶腹部,这一带比较薄,等做到下手就能进针,再去扎水瓶上部,这一带比较厚,能做到非常利落的进针拔针之后,基本上扎进皮肤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你就可以一手拿针,对着你的同学邪魅一笑,……………………针灸最重要的还是练手,不在自(nan)己(peng)的(you)身上反反复复练习过,你又怎么会有勇气和经验给患者针灸呢?
人一个姑娘,你们让人做手指俯卧撑,你们真行啊也因为是姑娘,所以一些会引起手指变粗变形的我就不说了1,盘泥球,拿黄泥捏成的团子放手里捏,等习惯这个重量了,就再黏一点黄泥。2,抓坛,五根手指张开,扣住酒坛的口。习惯了就慢慢加水这是打熬筋骨,下面讲一些内功的事1,你要想象掌心有一个口子在往外通风,你要用掌心的肌肉把这个口子得堵住。其实上面的两个训练就做到了这个感觉,以前的老头喜欢手上拿两个铁球,也是因为这个。你练的时候不一定真要用力,保持有这个感觉就行。然后一个简单的沉丹田的方法,就说按我刚说的那样把手张开,举起来,自然就气沉丹田了
手揉核桃,进阶用那种一个大概直径5CM的大理石球。平时以五指轻敲桌面。以指拔牛筋。
上面说的好多答案都不失为很好很有效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多练习,多找真人练习(在已经知道如何进针的情况下)。比如在校学生,总会有社团出去的义诊,去了一些边远的农村,这些老大爷老大妈会特别乐意让我们这些小医生练练手,这个时候你就要大胆的去试,不要辜负了大爷大妈的一片好心。还有,建议三指进针法。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肚抵住针身,有一点你要知道,针身并不是完全直的,你需要让针身弯的弧度抵在你的中指指肚上,也样才好发力,针不会晃动,然后快去透过皮层。
做俯卧撑?这么夸张啊!我以前上学时,老师让我们用纸巾,厚厚的叠在一起,砸紧砸实,表面盖上牛皮纸,然后用绳子扎紧就可以了。这样做出来的纸包几乎象砖头那么硬,用力不对,针肯定会弯。其实扎人,并没有这么难进针的。
看过无数练针的方法,个人认为最好的是承淡安先生的方法。一摞粗纸,悬挂于与肩等高处,捻转进针不按压。每分钟捻转200下以上(拇指指腹与食中指指腹捻针而非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捻针)。可同时练习指力,灵活度以及悬臂力。亦可在练习之时注意调气。另外还有一种徒手练针法,姆食指指腹相互用力来回搓,其实就是捻针的动作改成用力的慢动作,能搓动20个来回以上者方为入门。搓时一定要用最大力度。
【转载】 针灸入门练习秘诀
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和运用针灸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教学环节和临床实践中,练针却被作为次要内容而忽视。笔者有感于此,在收集、学习前人有关练针方法的基础上,撰写此文,为学针者提供便利,并与同道共勉。
  关于练针,历代医家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一些精辟的见解,笔者试作归纳为四,即: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  
  1 练心意
  练针中的心意是指习者对针感的体验和毫针的控制。众所周知,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人体的感觉和运动,当心意高度集中在指端、针尖时,指感最敏锐,指力最强,手指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最好,病人也最易得气。因此,练针首先要练心意。
  《内经》极为重视用针时医者的心意,称其为"治神",并将其作为针刺治病的要则,针灸医生的首务。主张"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并指出用针时如果忽视"治神",就可能出现"精神不专,志意不理",造成"神气不相随,入针气不至"的不良后果。这实际上就强调了练心意的重要性并向习针者提出了练心意的要求。   练心意的方法很多,如蔺云桂先生在《针法灸法图解》一书中提出了准确度练针法和指感练习法。前者是由同一点进针刺向棉垫中不同位置的黄豆、绿豆的练习;后者是刺置于棉垫中不同层次的、直径4cm以内的牛皮纸片、毛边纸片,并探明其所在的层次、大小及形状,如圆形、正方形、多边形等。二者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练心意关键是在练针时思想集中,凝神于指端、针尖,细心体察针下感觉,同时提高手脑协调、控制毫针的能力和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即"必一其神,令志在针"(《灵枢·终始》)。只有平时在练心意方面多下功夫,临床用针时,才可精神安详,心无外慕,将自身的精、气、神灌注于针下,并能辨气之变,以意行气,令补泻无误,取得良好的疗效。
  2 练指力
  指力,不仅指手指力的强度,更重要的是操作者控制毫针的能力,将有限的指力控制和集中在针尖上,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能。从广义上说,指力包括了掌力、腕力、臂力,甚至全身气力和意念的协调。这种力量是一种"巧力",应当"强而不猛,迅而不躁,轻而不漂,和而不滞"(魏凌云《针灸科学与技术》)。
  毫针,针体细而软,如果没有相当的指力,很难顺利进针,随意运针,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或使补泻手法失败。同时许多研究也表明:指力的大小与得气、针刺感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直接影响着针刺疗效。有适当的指力,才能持针端正,进出自如,易于得气、守气。所以,《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称"巧妙元机在指头"。《素问·宝命全形论》对用针者提出,要做到"手如握虎",可见其对指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练针先练指",指力练习是练习针法的前提。
  事实上,老一辈针灸专家都特别重视指力练习。如果细心观察针灸名医之手,可以发现其刺手"合谷"部肌肉往往异常丰厚,有的甚至成为一个近似核桃样隆起,所以他们针刺时的功力要比普通医生大得多。
  均匀而果断的指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切实掌握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徒手练习与实针练习相结合。
  2.1 徒手练习
  (1)五指自然分开,指腹按压在桌面上(或书本上,或小沙袋上),向前、后、左、右做推、揉、按、压的动作,以此来锻炼手指和手腕的力量,亦可同法单练拇、食二指。
  (2)经常搓念拇、食二指(又称捻线法)。
  (3)颤动手腕,或拇、食、中指捏紧,上下捣动。
  贺普仁的"二指禅"功将练运气与练指力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是:稳立桌前,吸气沉入丹田,两臂前抬伸直,俯腰使双手拇指指腹搭于桌边,令丹田之气上贯肩,循臂、肘、腕至拇指端,若拇指疲累,可调换食指同法练习。初每次练习5分钟,逐渐增至15分钟,每日1~2次,坚持3年,可有大的成效。
  此外,还可用健身球。   徒手练习可利用各种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
  2.2 实针练习
  (1)掌握正确的持针法。实针练习指力应从正确持针开始。持针的方法有两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持针身法、双手持针法等,习者可据针具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方法。其中三指持针法临床最常用,方法是以拇、食、中三指末节指腹捏持针柄。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注意持针姿势宜稳健不宜紧握,应保持针体端直坚挺,以免用针时重滞不活或指力不达。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
  (2)虚拟练习。持针,在空中向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横向、斜向、直向反复进退,以锻炼手腕的翻转灵活,以及持针向几个方向进针的速度。
  (3)实物练习。持针,使针尖垂直抵在模拟物上,悬腕,不要有依托;用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要求捻转角度均匀,针体不左右摆动;再逐渐施加一定压力。如此反复练习,直到针体可垂直刺入模拟物,针体不弯、不摇摆,进退深浅自如时,说明指力已足,可进行下一步针刺手法练习了。
  练指力时注意:①姿势。练指力的体位有站位、坐位两种,无论哪种体位,均要注意保持悬臂、肘、腕,不要有依托。②左右手并重(徒手或实针)练习,使两上肢活动力量平衡。③选择适当模拟物。模拟物的质地以接近人体为宜,如棉团(扎紧)、软纸垫、泡沫塑料、软木、橡皮、瓜果(广柑、西瓜皮、苹果)等。④循序渐进。先练1~2寸短针,有一定指力并达一定熟练程度后,再练3~4寸长针。⑤全神贯注地练习,令指、掌、腕、臂之力相协调。
  现代针灸家彭静山提出了一组以轻刺为基础的"水面练针法",简便易行,不失为锻炼手指和掌、腕、臂力功夫协调的一种好方法。具体操作分四步:①置棋子(木质)于水面,令其平稳,持针垂直刺棋子,要求刺入棋子某处,仅见水微动而棋子原位不变。②置塑料瓶盖于水面,令其平稳,刺法如上,以瓶盖不翻转沉下,水面微动而位置不变为度。③轻刺海绵,刺法如上,以其平稳不动或仅微颤为度。④轻刺水果,以既不刺破果皮,又不使其移动为度,通过这些方法,达到集中和控制指力的目的。  
  3 练手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治病,其根本在于调气,而调气的手段主要是手法,可见手法的重要性。对于《内经》中的针刺手法,后世医家又不断地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具体的手法已不下几百种。但概括起来,针刺手法主要分为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进针出针法几大类。本文主要介绍基本手法的练习方法。
  (1)捻转法练习。持针刺入模拟物后,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与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在原处来回捻转。练习时角度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逐渐达到每分钟150次以上。角度无论大小,速度无论快慢,都要达到均匀、自如。同时还应刻意进行双手行针的练习,以便临床持续运针时应用。
  (2)提插法练习。持针刺入模拟物后,在原处上下提插,要求针身垂直,提插幅度均衡,一般在3~5分为宜,频率由慢到快。
  (3)捣刺法练习,该法是提插法的延续和加强。用拇、食二指持针柄,中指贴扶针根,利用腕部弹力,较大幅度地提插。要求插时用力大、速度快,但针体不能出现侧弯。
  (4)捣颤法(雀啄法)练习。捣颤法是在进针原位不断捣动,犹如鸟雀啄食的一种小幅度快速提插法。操作时手指持针,以腕关节微微震颤而捣动之,每分钟达150~200次。此针法有良好的催气、导气、加强针感作用,故宜特别练之。
  在上述基本手法练习达到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练习进、出针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并逐渐由模拟物练习过渡到自身试针,可选取腿部或肘臂部穴位,实际体会针感。
  针刺手法的练习其实是无止境的,除了模拟物上的练习,在临床治疗时还应根据病情实践不同手法,并随时用心体察与记录其效果,日积月累,使技艺不断进步。  
  4 练运气
  运气,是指医生在针刺时自身气机的调理,即运丹田之气,贯注指端,使气达所欲之处,从而大大增强得气作用,提高疗效。
  练运气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强健医者体质并使丹田之气充实;二是使医者精神易于集中并能以意引气,灌注掌指。古今善针者皆主张练运气,有"练针先练身,练气后运针"之说。
  练习运气之法,首推气功。气功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好地驾驭形体,增进人的固有机能,激发调动人体的潜在力量,以使生命更加充满活力的锻炼方法。许多著名针灸家指出,练习气功,增强本身的元气,调心宁神,内气外发,意气相随,是针灸医师的一项基本功。气功练功的方法可分为静功、动功两大类。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运用松、静、守、息等方法,着重身体内部的锻炼;动功是采取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方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练气功要注意把握三个要领,即调节呼吸(调息)、动作(调身)、意念(调心)结合。通过气功锻炼,掌握意、气、力三者的密切关系,以身注掌、以掌注指,推进掌指力量。久而久之,掌指自有功夫,则临床时运用自如,可显著提高针刺疗效。
  太极拳也是练运气的一种好方法,它虽为拳术,但其原理有与气功相似之处,也要调心、调神、调意。练拳时讲究意到、气到、力到,打拳与意识结合,与呼吸配合。动作刚柔相济,动中求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令肢体灵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故长期习之,必然精神充沛,内气贯足,对从事针灸大有裨益。
  练运气的方法还有很多,象古代的华佗五禽戏、现代的辽宁彭静山练臂运掌法、甘肃郑魁山关节练习法、北京贺普仁练八卦掌法、山东焦勉斋运掌八法等,都有助于运气的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练针与练字、绘画有一定的相通,都是内气与指、腕、臂的结合。因此,如果练针者适当练字绘画,经常行笔运气,可能触类旁通,有助于练针和临床用针。而且作字作画,可以怡养情志,对于从事针灸也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练针实为针灸医师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不仅初学者必须强化,即使对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也至关重要。练心意、练指力、练手法、练运气是掌握针刺手技的必要方法。常言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要练好针,关键在坚持不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刻苦加用心是学习和运用毫针的成功之道。我们应汲取前人之长,并注意在自己的实践中体会、摸索、创造,从而掌握扎实的针灸基本功。
个人虽然没有按照上述的方法练习,但是每天都有扎塑料瓶盖,因为手容易出汗,所以相对别人扎针更加的不易,需要更强的指力和更快的进针速度,否则针具滑脱,病人就会叫苦不迭,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虎口处肌肉,已经有半个鹌鹑蛋大小。上图这是平常的状态。这是平常的状态。这是用力开起来的样子。其实还是很渣。这是用力开起来的样子。其实还是很渣。另外上面回答所说的坐俯卧撑,刚刚开始,就不要直接做标准俯卧撑,会吃不消,按照囚徒健身的方法,循序渐进,一点点的做,最后才是标准俯卧撑,五指俯卧撑,三指俯卧撑等。由于图片太多,个人放出囚徒健身链接。 若失效,请私信。
不请自来。有师承和家学,本人从事针推相关工作超过十年,说说我的经验。原则:针灸对指力和灵活性同样有要求,不能偏废。方法:用鹰爪桩和指俯卧撑练习力度,用环膝绕手法练习灵活度。练习指力,可以尝试用手指撑地,做俯卧撑。但对于女生或者初学者有挑战,可以从站桩开始,练习鹰爪桩。全身放松,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平宽。展开双臂,自然伸直,手指稍曲,自然气感强烈。要点是放松自然,意守丹田,保持正念,每日一刻钟。约一个月后,就可以做五指俯卧撑了。然后可以把五指减少为三指。我少年时练习了大约半年,就可以用三指做俯卧撑。这个技能学会后难以退转,现在仍然可以用三指做十个以上的俯卧撑。灵活性可以练习环膝绕手。可以坐下来,将双腿自然打开,把右手扣在右腿的膝盖上。将大拇指伸直,作为定位,其余的四指围绕膝盖,做顺时针的旋转。左手也可以这样做,但左手是逆时针转动。开始主要练习右手,练习半个小时以上才有效果。注意肩膀要放松,要自然下沉。因为膝盖是圆球形的,所以环膝绕手这个动作可以培养对圆运动的觉知力。功效:我还要强调的是,凡针灸有成者,皆会“行气”。通过桩法练习,医者的气感会很强。笔者曾在法国行医,接触的西方人大多体型粗壮,深感指力的作用不可小看。
指力没啥好说的,练。初学的话持针的方法很重要,我个人三指持针,针头露出数分,大指二指为主捏住,中指辅助稳定,押手找准穴位,腕部指头配合发力便可进针。有的大夫喜欢二指持针,我个人觉得不够稳定,尤其是初学容易出现滑针折针,扎不进去等现象。练习材质的话,建议找带猪皮的猪肉,个人觉得相对贴近人体。当然能在人身上练习最是极好的。另外看到的答案想说一句,人体的皮肤不硬,一般情况是很好进针,可是凡事总有特殊。原来就曾经遇上几例,常年干搬运工的,腰肌劳损,腰突,肌肉痉挛,扎针的时候肌肉层硬的和木板一样,一点不夸张,到了肌肉层根本刺不进去,当然那时候我自己的指力也比较有限。所以还真是得练,慢慢找感觉吧。
其实并不只有指力,还有灵活度。单纯力量的练法是楼上说的手指做俯卧撑。还可以在针包上面练习,其他的不练就练进针还有提插捻转。其实指力的练习不需要拘泥于形式,公园老大爷手里面转的石球既能练指力还能练灵活性(还能当暗器防身#^_^#),还有可以把玩佛珠,一个个数。还有五禽戏的虎爪也可以多做做。总之不必拘泥形式,贵在坚持。就酱~
大四针推学长处女答给同门学妹了指力大小只是行针的一个影响因素,并不是主要因素。针刺主要是渗透力,而且扎针也不要求你扎多硬,人的皮肤有多硬?关键在于渗透进去。疼痛的感知是源于真皮层下的痛觉感受器,所以只要针刺时快速穿过真皮层,人就不会有太大的痛感。如果没有一次穿过,一直停留在皮层捣鼓,患者会觉得非常疼!!!所以进针一定要快!准!稳!给你提供一个练习方法,找个脸盆(不漏水),装水三分之二的水差不多了,在水面上放象棋(木质比较好),然后拿直径0.25mm(练针一定用细的)左右的毫针,持针方法我就不说了,大同小异自己选择,准备好之后,定神,守气,一次性把象棋扎到水面下去,注意保持针一定不能弯。刚开始可能没那么成功,慢慢来。扎多了就会感觉到针刺的快、准、稳的奥妙了。当你能把象棋扎下去之后,再把象棋换成梨、小苹果、大苹果、火龙果、人参果......................祝题主早日成为针灸大师!振兴我国医!
我们老师建议的是用纸巾捆紧来扎着练
当初我念书的时候老师要求男生做标准的俯卧撑,练到后来尽量用手指撑着做。女生的话就对着墙,用手指撑着做俯卧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灸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