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医院肿瘤科有冷冻治疗扁平疣的医院消融治疗

国产新型肿瘤冷冻消融系统(靶向刀)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举行--上海频道--人民网
国产新型肿瘤冷冻消融系统(靶向刀)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举行
&&&&来源:&&&&&
9月24日,由上海市科协学术部、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主办,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承办的“国产新型肿瘤冷冻消融系统(靶向刀?)临床应用研讨会”在沪举行。
会议由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副会长程东主持。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秘书长王正良在会上介绍了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的情况。研讨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七科武清主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内镜中心孙加源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许立超主任分别进行发言。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曹传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孟志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治疗科王成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体检中心王雪松、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肿瘤科王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放射介入科王忠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介入影像科吴春根、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肿瘤科吴学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翟博、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科赵洪、上海市胸科医院内镜中心郑筱轩等专家针对靶向刀?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议,一致认为其整体水平接近、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部分性能具有领先水平;临床初步应用反应良好,可满足临床手术要求;工作气源廉价易得,系统使用维修便捷,适用于二三线城市及边远地区普及应用。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赵庆孝博士着重介绍了靶向刀?系统及公司发展情况,公司由留美学者常兆华博士创建,致力于在肿瘤治疗医学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者之一。2014年12月,公司自主研发、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低温冷冻治疗系统(靶向刀?)获批国药局注册证。(吴超)
(责编:潘华、韩庆)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01版 头版
02版 新闻 背景
03版 新闻 焦点
04版 生活 饮食
05版 生活 饮食
06版 生活 时尚
07版 生活 心理
08版 生活 中医
09版 生活 两性
10版 生活 健身
11版 老人
12版 婴幼
13版 女性
14版 医药 药械
15版 名医 医院
16版 疾病防治 心脑血管
17版 疾病防治 癌症
18版 疾病防治 糖尿病
19版 健康文摘
20版 健康悦读
21版 服务 活动
22版 服务 互动
23版 新闻 综合
24版 新闻 调查牛立志:肿瘤冷冻治疗6000余例_新浪新闻
  ■编者按
  天河区连续2年评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给予他们重奖,支持人才发展。并且通过支持以新一代孵化器、创新微空间为代表的平台建设,以及创新文化的培育等,力求从更多元的层面塑造更适宜人才发展的环境,从而提升天河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天河在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天河区走访,与今年评选出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深入对话,解密他们创业的故事和创新的举措,以期对当下的创业者提供新鲜生动的案例启发、有章可循的路径指南。敬请垂注。
  牛立志,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国际冷冻中心首席专家,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成就突出。其治疗的病人年龄跨度从4岁小孩至94岁老人,从国外卫生部长、明星到普通百姓,牛立志以其精湛的技术被病人誉为“天下第一刀”。
  牛立志14年在民营医院不懈坚守、锐意进取,完成肿瘤冷冻治疗6000余例,创世界最高例数;他完成不可切除性肝癌的冷冻治疗成果研究,并获得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他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成为首位登上国际肺癌学术会议演讲冷冻治疗的中国专家。天河区2014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考察组认为,牛立志医术高超,是天河民营医院的代表人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成希
  实习生 任俊锰 肖诗浩 柳佳路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引入冷冻技术 成国内癌症治疗先锋
  牛立志博士毕业以后就分配到南方医院,在胸外科工作了7年。当他看到专家徐克成创办了这个新型民营医院后,就毅然跳槽加入。牛立志说:“办私立医院的商人很多,但这个医院是专家徐克成来办的,他很注重学术,我去那里主要是想做一番事业。”
  2002年初,牛立志来到了当时只是承包了新海医院肿瘤科的这家医院,担任肿瘤科主任。一年以后,因肿瘤治疗中心成绩显著,被广东省卫生厅审批升格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说,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发展自己的特色,复大是一家小型的民营肿瘤专科医院,投入小、起步晚。特别是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国有三甲医院众多,一个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比较优势的民资医院要想杀出重围,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牛立志看来,有影响力的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特色医疗的诸多要素中,最要紧的是技术。建院之初,复大肿瘤医院就把诊疗重点定为中晚期肿瘤病人。为此,该院把肿瘤冷冻消融技术当作“拳头产品”来打造。
  该院刚引入冷冻技术的时候,冷冻治疗在国内还根本进不了肿瘤治疗“主流”。在复大医院,一些被“判了死刑”、几近绝望的肿瘤病人通过冷冻治疗,带瘤生存了几个月乃至数年。同时,该院也实现了冷冻治疗肿瘤例数世界第一,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心脏心包肿瘤和胰腺癌成功率名列前茅的华丽转身,并在2010年年底被卫生部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复大医院现在拥有6台冷冻系统,在牛立志领导下,该院不仅提供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还重点开展以冷冻消融(CRA)、肿瘤微血管介入(CMI)、联合免疫治疗(CIC)和个体化应用(P)为主导的“3C+P”治疗模式,使70%以上进展期癌症患者延续了生命;首创经皮冷冻胰腺癌,进展期患者一年生存率63%,不少患者已健存6年以上,并因此在日本、俄罗斯和奥地利多次获大奖。
  精湛技术吸引外国卫生部长也来看病
  相对公立医院主要面对国内民众,复大医院的第二个选择是拓展海外市场,主要吸引国外病人前来治疗,以此提高中国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牛立志介绍,复大医院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中东地区、泰国和越南等都设有办事处。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讲座的形式介绍抗癌知识,同时也将复大医院介绍给大家。目前,该院70%的病人是外国人,巨大的国际市场,不仅为医院生存创造了经济基础,也为发展带来了机遇。
  广东省侨办曾举行了一个救助活动,当时一身患癌症的马来西亚人放弃治疗,但是在牛立志等复大医生的努力下,这名病人恢复了健康。印度尼西亚的卫生部长恩当女士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她首选了复大医院,而她本人是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被中国前任卫生部长陈竺评价为“中国的骄傲”、“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外国的医学部长到中国来看病,其实是给中国人长脸。”在牛立志看来,大多数国外病人的经济条件很好,他们往往是寻求新的治疗技术,而不希望采取化疗等传统手段。作为复大的医生,这相当于代表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这沉甸甸的使命感,一直深植于每一个复大人的心中。
  牛立志说,中国的医疗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国际交流的能力有限,服务语言也成为瓶颈。复大医院就提供了深度服务和延伸服务,对有需要的病人,该院都会提供接机服务;医院还设有近20名翻译人员,提供阿拉伯语、泰语、越南语和印尼语翻译服务。在病床设置方面,该院专门购置了适合欧美病人使用的加厚床垫。为了照顾不同的饮食需求,医院在食堂里单设了印尼、阿拉伯餐厅,并聘请当地人担任厨师。
  牛立志介绍,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完成在院的治疗过程并不等于治疗的终结,还需要跟踪随访。医院在国外建立的办事处,还负责对回国后的病人进行跟踪治疗,并及时反馈治疗信息,这样的跟踪有时他也会亲自去做。
  病历共享 医疗信息化是大方向
  尽管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对于复大医院模式的推广前景,牛立志表示,“其实我们还很弱小”。他认为,从医学的发展规律来看,私立医院一定要达到很大的规模,在社会上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有效的竞争,公立医院也才能真正从本质上为病患服务。只有竞争才能创造公平。政府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要以为私立医院都是坑蒙拐骗,因为美国最好的医院都是私立医院,只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培植真正的私立医院。
  因为在中国体制下,医生是不流动的。“其实医生应该被当成自由的职业人。”牛立志说,“如果他不流动的话,其他年轻的医生就没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就会陷入畸形的模式,结果就是,中国的大医院的水平就像欧美,小医院的水平就像非洲的水平。所以,从体制上建立人力的流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技术水平。现在中国的医生每天都非常忙、非常累,他们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做科研呢?”
  在国际医学会议上,中国医生的声音很少。牛立志认为真正的医生一定是要做科研的,不然永远不会有提高。医生服务的病人越多,就可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发现问题后,一定要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这个问题永远都存在。当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医生更加重视研究,在国际上的医学影响力也在慢慢提升。
  牛立志称,事实上,中国的医生做研究,因为样本数量大,因此更具有优势,国外很多医生非常羡慕中国医学研究的这一优势。不过,虽然中国很多医生都有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病人,但是医生之间互相协作较弱,而国外的医生拥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愿意把自己治疗病人的病历共享。因此,很多医院共同拥有着统一的数据库。对比之下,中国医院仍然习惯于闭门造车,少有互相的支持,缺乏这种共享的大数据精神。其实,这也是医疗的信息化问题,这是未来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必将会改变很多的医疗模式。
  他强调,复大医院非常重视大数据的构建和收集,他们所收集的数据包括病人病历、治疗过程、术后回访等,“它是病人一生的情况”。比如,乳腺癌这个问题,“这么大切、这么小切,人家有数据才得知原来是一样的,中国只管切切切,不管之后怎么样”。
  对此,牛立志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医院能够创新,在国际上能提高中国医学的地位。”
  ■对话
  “创新创业氛围
  是天河优秀基因”
  南方日报:就医学来说,政府应该怎么给予政策才能让最新的医学快速发展?
  牛立志:首先政府对新技术要有一个判断,如果对未来发展确实有好处的技术,就要早一点开展。解决怎么来判断的问题,就需要专业的水平,我们的政府往往缺乏一个专家的讨论,所以要有一个透明的机制让更多的声音可以表达出来。
  南方日报:您怎么评价天河这种创新创业的氛围?
  牛立志:天河区具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是由于区领导的重视,现在国家在提“创新驱动”,区领导在未来很长时期肯定会依然重视这一块,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奖项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也是天河区自身的建区基因,正是这个优秀的基因,使得天河区建区30年的现在,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种氛围,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使我们敢于放手去做,勇于试错,这样更能推动复大肿瘤医学的发展,我相信,对于其他各行各业都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南方日报:你怎么评价天河这种创新创业的氛围,包括给了你哪些帮助?
  牛立志:天河区的创新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而创新创业氛围使天河自身成为整个广州的一个创新和财富创造的基地。天河的领导都很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才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对复大来说,天河区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包括申请基金,经费等。  (原标题:牛立志:肿瘤冷冻治疗6000余例)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新闻联播》不是神,庇护不了任何官员,只要被专访一次,上镜官员就可以为所欲为。按照这个逻辑,周永康、徐才厚和薄熙来们,岂不是早该安然无恙了?这些曾经的联播“常客”们,也不会傻到把上过《新闻联播》节目当作开脱自己的借口。
郭敬明野蛮生长,以少年作家而成功少年而少年导演而少年富豪,成为中国少年的偶像。南方周末曾经三观很正,却把他列为“中国梦的践行者”,一度使我惊诧。抄袭犯的中国梦是通过挺住和无耻实现的,彼时南方周末所理解的中国梦也就是郭敬明口口声声宣示的“成功”。
“医托”本是医疗领域中的不正常现象,与其说是医疗机构激烈竞争下的产物,倒不如说是不正当竞争下的滋生的“怪胎”,即便医疗机构间的竞争确实使得“医托”生意愈发红火,也完全属于歪打正着并进一步暴露了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与外部协调方面的漏洞与不足。
国内漫游费是我国运营商历史上内部区域分割的产物,而如今,从技术层面来说,国内漫游费成本已几乎为零。既然已没有了收取漫游费的客观基础,运营商再收费,则属于“人为收费”、乱收费。对此,作为行业监管部门,岂能熟视无睹,听任三大运营商任性剥夺消费者利益?所在位置:
Other information
挑战不可能――东院肿瘤科成功开展小肝癌射频消融根治治疗
新闻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02:13 
  近日我院收治一例62岁的II期肝癌(2.2cm*1.9cm)男性患者,经肿瘤科、外科及放射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因有严重基础肺病及其它因素,拒绝外科手术,遂转入肿瘤科保守治疗。  肿瘤科田福华主任率团队反复讨论后认为,根据最新国内外肝癌诊疗指南,这样的小肝癌可通过肝移植、肝切除术及局部消融根治,保守治疗会错失治愈机会延误患者的病情;既然肝移植不可及,外科手术又不接受,在与患者及家属反复耐心沟通后,其同意选择射频消融治疗。但新的问题出来了,肿块距膈顶仅1cm距离,为消融治疗的相对禁忌症,因射频消融温度为90-100℃,极有可能灼伤膈肌引起严重并发症,也有膈顶部肝癌消融引起胸腹腔瘘的报道。田主任主持肿瘤科再次全科讨论后,决定创新微创手术方式,挑战不可能:  日下午,肿瘤科团队消融前在膈下注射2000ml无菌生理盐水形成约2cm厚的人工腹水,术前用真空气压垫塑成特殊体位确保人工腹水局限在膈下,消融前后用超声造影实时评估消融效果,最终在CT引导下对肿瘤病灶成功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超声造影证实肿瘤病灶灭活彻底;患者术中术后均无明显不适,拟两日后出院。  肿瘤科团队创新微创治疗术式,变不可能为可能,成功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手术创伤很小,康复快,费用少。图:消融治疗中,消融温度非常稳定图:人工腹水前CT图图:做成人工腹水及消融中CT图 上一篇:没有了-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牛立志:肿瘤冷冻治疗6000余例
来源:作者:成希
牛立志认为,医院之间互相协作,共同拥有统一的病人病历数据库,会让诊断和医治更有效。
  牛立志认为,医院之间互相协作,共同拥有统一的病人病历数据库,会让诊断和医治更有效。
  ■编者按
  天河区连续2年评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给予他们重奖,支持人才发展。并且通过支持以新一代孵化器、创新微空间为代表的平台建设,以及创新文化的培育等,力求从更多元的层面塑造更适宜人才发展的环境,从而提升天河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天河在驱动发展战略中走在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天河区走访,与今年评选出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深入对话,解密他们创业的故事和创新的举措,以期对当下的创业者提供新鲜生动的案例启发、有章可循的路径指南。敬请垂注。
  牛立志,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国际冷冻中心首席专家,在冷冻治疗肿瘤方面成就突出。其治疗的病人年龄跨度从4岁小孩至94岁老人,从国外卫生部长、明星到普通百姓,牛立志以其精湛的技术被病人誉为“天下第一刀”。
  牛立志14年在民营医院不懈坚守、锐意进取,完成肿瘤冷冻治疗6000余例,创世界最高例数;他完成不可切除性肝癌的冷冻治疗成果研究,并获得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他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成为首位登上国际肺癌学术会议演讲冷冻治疗的中国专家。天河区2014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考察组认为,牛立志医术高超,是天河民营医院的代表人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成希
  实习生 任俊锰 肖诗浩 柳佳路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引入冷冻技术 成国内癌症治疗先锋
  牛立志博士毕业以后就分配到南方医院,在胸外科工作了7年。当他看到专家徐克成创办了这个新型民营医院后,就毅然跳槽加入。牛立志说:“办私立医院的商人很多,但这个医院是专家徐克成来办的,他很注重学术,我去那里主要是想做一番事业。”
  2002年初,牛立志来到了当时只是承包了新海医院肿瘤科的这家医院,担任肿瘤科主任。一年以后,因肿瘤治疗中心成绩显著,被广东省卫生厅审批升格为广州复大肿瘤医院。牛立志说,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怎样发展自己的特色,复大是一家小型的民营肿瘤专科医院,投入小、起步晚。特别是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国有三甲医院众多,一个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比较优势的民资医院要想杀出重围,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在牛立志看来,有影响力的医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在特色医疗的诸多要素中,最要紧的是技术。建院之初,复大肿瘤医院就把诊疗重点定为中晚期肿瘤病人。为此,该院把肿瘤冷冻消融技术当作“拳头产品”来打造。
  该院刚引入冷冻技术的时候,冷冻治疗在国内还根本进不了肿瘤治疗“主流”。在复大医院,一些被“判了死刑”、几近绝望的肿瘤病人通过冷冻治疗,带瘤生存了几个月乃至数年。同时,该院也实现了冷冻治疗肿瘤例数世界第一,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心脏心包肿瘤和胰腺癌成功率名列前茅的华丽转身,并在2010年年底被卫生部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复大医院现在拥有6台冷冻系统,在牛立志领导下,该院不仅提供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还重点开展以冷冻消融(CRA)、肿瘤微血管介入(CMI)、联合免疫治疗(CIC)和个体化应用(P)为主导的“3C+P”治疗模式,使70%以上进展期癌症患者延续了生命;首创经皮冷冻胰腺癌,进展期患者一年生存率63%,不少患者已健存6年以上,并因此在日本、俄罗斯和奥地利多次获大奖。
  精湛技术吸引外国卫生部长也来看病
  相对公立医院主要面对国内民众,复大医院的第二个选择是拓展海外市场,主要吸引国外病人前来治疗,以此提高中国医疗在国际上的地位。牛立志介绍,复大医院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中东地区、泰国和越南等都设有办事处。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讲座的形式介绍抗癌知识,同时也将复大医院介绍给大家。目前,该院70%的病人是外国人,巨大的国际市场,不仅为医院生存创造了经济基础,也为发展带来了机遇。
  广东省侨办曾举行了一个救助活动,当时一身患癌症的马来西亚人放弃治疗,但是在牛立志等复大医生的努力下,这名病人恢复了健康。印度尼西亚的卫生部长恩当女士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她首选了复大医院,而她本人是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被中国前任卫生部长陈竺评价为“中国的骄傲”、“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外国的医学部长到中国来看病,其实是给中国人长脸。”在牛立志看来,大多数国外病人的经济条件很好,他们往往是寻求新的治疗技术,而不希望采取化疗等传统手段。作为复大的医生,这相当于代表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这沉甸甸的使命感,一直深植于每一个复大人的心中。
  牛立志说,中国的医疗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是国际交流的能力有限,服务语言也成为瓶颈。复大医院就提供了深度服务和延伸服务,对有需要的病人,该院都会提供接机服务;医院还设有近20名翻译人员,提供阿拉伯语、泰语、越南语和印尼语翻译服务。在病床设置方面,该院专门购置了适合欧美病人使用的加厚床垫。为了照顾不同的饮食需求,医院在食堂里单设了印尼、阿拉伯餐厅,并聘请当地人担任厨师。
  牛立志介绍,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完成在院的治疗过程并不等于治疗的终结,还需要跟踪随访。医院在国外建立的办事处,还负责对回国后的病人进行跟踪治疗,并及时反馈治疗信息,这样的跟踪有时他也会亲自去做。
  病历共享 医疗信息化是大方向
  尽管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对于复大医院模式的推广前景,牛立志表示,“其实我们还很弱小”。他认为,从医学的发展规律来看,私立医院一定要达到很大的规模,在社会上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有效的竞争,公立医院也才能真正从本质上为病患服务。只有竞争才能创造公平。政府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要以为私立医院都是坑蒙拐骗,因为美国最好的医院都是私立医院,只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培植真正的私立医院。
  因为在中国体制下,医生是不流动的。“其实医生应该被当成自由的职业人。”牛立志说,“如果他不流动的话,其他年轻的医生就没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就会陷入畸形的模式,结果就是,中国的大医院的水平就像欧美,小医院的水平就像非洲的水平。所以,从体制上建立人力的流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技术水平。现在中国的医生每天都非常忙、非常累,他们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做科研呢?”
  在国际医学会议上,中国医生的声音很少。牛立志认为真正的医生一定是要做科研的,不然永远不会有提高。医生服务的病人越多,就可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发现问题后,一定要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这个问题永远都存在。当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医生更加重视研究,在国际上的医学影响力也在慢慢提升。
  牛立志称,事实上,中国的医生做研究,因为样本数量大,因此更具有优势,国外很多医生非常羡慕中国医学研究的这一优势。不过,虽然中国很多医生都有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病人,但是医生之间互相协作较弱,而国外的医生拥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愿意把自己治疗病人的病历共享。因此,很多医院共同拥有着统一的数据库。对比之下,中国医院仍然习惯于闭门造车,少有互相的支持,缺乏这种共享的大数据精神。其实,这也是医疗的信息化问题,这是未来医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必将会改变很多的医疗模式。
  他强调,复大医院非常重视大数据的构建和收集,他们所收集的数据包括病人病历、治疗过程、术后回访等,“它是病人一生的情况”。比如,乳腺癌这个问题,“这么大切、这么小切,人家有数据才得知原来是一样的,中国只管切切切,不管之后怎么样”。
  对此,牛立志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医院能够创新,在国际上能提高中国医学的地位。”
  ■对话
  “创新创业氛围
  是天河优秀基因”
  南方日报:就医学来说,政府应该怎么给予政策才能让最新的医学快速发展?
  牛立志:首先政府对新技术要有一个判断,如果对未来发展确实有好处的技术,就要早一点开展。解决怎么来判断的问题,就需要专业的水平,我们的政府往往缺乏一个专家的讨论,所以要有一个透明的机制让更多的声音可以表达出来。
  南方日报:您怎么评价天河这种创新创业的氛围?
  牛立志:天河区具有非常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是由于区领导的重视,现在国家在提“创新驱动”,区领导在未来很长时期肯定会依然重视这一块,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奖项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也是天河区自身的建区基因,正是这个优秀的基因,使得天河区建区30年的现在,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种氛围,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使我们敢于放手去做,勇于试错,这样更能推动复大肿瘤医学的发展,我相信,对于其他各行各业都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南方日报:你怎么评价天河这种创新创业的氛围,包括给了你哪些帮助?
  牛立志:天河区的创新环境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而创新创业氛围使天河自身成为整个广州的一个创新和财富创造的基地。天河的领导都很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才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对复大来说,天河区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包括申请基金,经费等。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李能忠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冷冻消融肿瘤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