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最新治疗美国最新药

您现在的位置: >
& 这几天,美国治疗帕金森有新突破?
这几天,美国治疗帕金森有新突破?
等级1:注册看看
最近,美国治疗帕金森有新突破 一直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绝症的帕金森病,最近又有了治疗上的新突破。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的Michael Kaplitt教授及其同事首次尝试以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病,针对11名男性与1名女性进行了这项名为“特洛伊木马式”疗法的试验性研究,并获得了重大进展。接受试验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了好转,他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Kaplitt教授课题组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这项研究结果,其论文发表在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上(Lancet :)。
鼓舞人心的CASE
59岁的Nathan Klein是被帕金森病病魔折磨的众多患者之一。Klein原先是纽约Port Washington的一名电视制作人,和其他患者一样,Klein不得不时常忍受着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不能、平衡失调等不适症状,以至最终达到无法自理生活的严重程度。他一度抱怨他的生活已被帕金森病折磨得“混乱不堪”。疾病损害了他的嗓音,使他无法正常地走路和活动,甚至他的双手连一只酒杯都无法握稳。
很幸运的是,2003年Klein成为了Kaplitt教授试验组的第一位接受基因治疗的志愿者。Kaplitt教授及其同事在其大脑目标区域植入了针对性的基因片段,以抑制大脑发出过度兴奋的神经冲动。术后,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现在,除了在走路起步时略有些颤抖外,Klein的其他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都奇迹般地消失了。Klein表示对这难以置信的效果感到非常兴奋,现在,他只需常规服用一些维持性的治疗药物即可。
基因植入,阻断帕金森病进展
整个试验阶段,Kaplitt教授共选择了11名男性与1名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主要是通过“深部脑刺激”手术,完成将一电极放置于脑部某一特定位置、使信号与该电极联系从而产生相应刺激的程序,形成一个正常的电路回路。此次Kaplitt教授的试验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外科手术一样,是为了阻断并抑制患者活动信号过分活跃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兴奋的原因就是脑部丢失了正常的递质DD γ-氨基丁酸(GABA)。基因治疗也是针对这一机制,促使患者大脑的GABA生成增加。因此,基因疗法的重点落在编码谷氨酸羧酶(GAD)的基因上。GAD是促进中枢神经递质(GABA)生成的酶,而GABA有助于控制神经细胞间的化学信号。
Kaplitt教授介绍说,他们实施的基因疗法原理是:将已失去致病能力的病毒作为载体,把GAD基因插入其中,由病毒载体将GAD基因送到患者大脑内的目标区域DD丘脑底核(STN),并促进该区域GABA的生成,起到减少兴奋性神经信号,同时增加抑制性信号、平衡大脑活动的作用。
实施基因治疗后,研究以3个月为一个随访观察时限,直至术后一年。3个月后,患者普遍反映一侧身体状况出现明显改善,颤抖、抽筋等症状减轻,症状减轻部位集中于植入基因的半侧大脑所控制的那一侧肢体。依据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分级,平均改善程度达到25?~30?,有些病人甚至恢复了65?。在术前未服药治疗的患者中,本次基因治疗的总改善率为24?;而在服药的患者中,基因治疗的改善效果稍高,约27?。症状改善多集中于患者的一侧躯体,是因为研究者更多地考虑了试验本身的安全性,将本次研究范围局限于控制一侧躯体的脑部控制电路范围。
在一年的观察期里,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副反应,而震颤、四肢强直、肌痉挛或行走困难的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改善。Kaplitt教授在文中提到,这12位患者都曾试过各种药物治疗,但帕金森病症状并未得到相应的显著改善。他解释说,现有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不能完全缓解病情,且药物也会引起诸如异动症等副反应。由此看来,基因治疗对缓解帕金森病症状的意义深远,可能成为未来神经科学的研究焦点。
接力棒的研究
利用基因疗法治疗帕金森病此前已有先例。早在今年4月,在一次大型会议上曾有研究报道提出了类似的试验方案,有意将某种基因通过特殊的方式输入患者大脑,也证实了该疗效的安全性和可预见的益处。在此之前的研究也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的丘脑底核部位出现活动过度的现象,阻挡讯号传回神经系统,因此妨碍了人体的运动控制。所以,这次基因治疗的试验设计方案也是基于该领域同行先前研究的基础。对此,Kaplitt教授感言:“我们不过是仅仅起步,还有不少大规模的试验需要继续完成。不过,这个初步的结果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在同一期《柳叶刀》杂志的评述中,温哥华Pacific帕金森病研究中心的Jon Stoessel教授称这项基因治疗研究走在了神经变性疾病治疗的前沿。他同时也发出了疑问:基因治疗是否肯定较原先的深部脑刺激手术更有效,对患者更有益?
Kaplitt教授希望最晚在今年年尾对基因治疗的疗效作一规范的临床分级。他同时指出了基因治疗最重要的内在优势:基因治疗不需像原先手术术式那样在患者体内装线源、电池一类的装置而引起异物感染,避免了在脑内植入新电源的风险,不用担心会有电节律的不一致。依据动物实验得出的研究结论,基因治疗的疗效可以维持数年。因此,Kaplitt教授认为,如果患者有机会选择接受深部脑刺激手术还是基因疗法治疗,他相信大部分人会愿意尝试接受基因治疗。
同行期待:更上一层楼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Karl Kieburtz博士虽未参与Kaplitt教授的研究工作,但对该领域的进展也颇为关注。他谨慎地指出,现在就肯定基因疗法可改善帕金森病症状还为时过早。先前也有些试验在研究初期得到了喜人的结论,但在之后更严格的试验中却失败了,所以,“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匹兹堡大学的J. Timothy Greenamyre医生对这一研究结果也非常感兴趣,他说从早期的相关动物研究和此次Kaplitt教授的试验结论中,他看到了“异常乐观”的前景。
确切地说,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还是一项试验性的治疗,本次研究更集中关注于过程的安全性而并非其疗效如何,而且同行学者们也一致认同,虽然该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现在就认为基因治疗绝对有效还为时过早。可喜的是,医学家们已从结果中看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曙光DD治愈帕金森病,将不再遥不可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主任医师
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您要举报的话题为这几天,美国治疗帕金森有新突破?需要填写以下信息
举报地址:
/pajinseng/79109.html
举报内容:
正确内容:
登录我的病友圈▎药明康德/报道
近日,来自John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在帕金森症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蛋白。这一成果发表在最近的《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对帮助了解该病的发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帕金森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该症的一个主要病理标志便是Lewy小体和Lewy神经突,后者产于患者大脑中,主要由于α-synuclein蛋白的异常聚集所致。一系列α-synuclein蛋白的突变被发现与家族型帕金森症的发生有关。然而,人们至今尚不清楚α-synuclein蛋白发生异常聚集并产生毒理的分子机制。
▲Lewy小体和Lewy神经突的形成过程
John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则揭示了在α-synuclein蛋白异常聚集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蛋白——非受体型的酪氨酸激酶c-Abl。
这一蛋白在帕金森症中的重要角色最初来自于对于患者遗体大脑样品的分析。研究者们发现,患者大脑中有着异常高水平的c-Abl酶活性。这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促使他们在小鼠模型中进一步研究了该蛋白的作用。结果显示,c-Abl的过高活性会加剧α-synuclein的异常聚集,并导致出现神经病变以及帕金森症的相关症状。
研究者们首先在小鼠中表达了人源的突变型α-synuclein蛋白hA53Tα-syn,后者上的定点突变A53T使得该蛋白倾向于异常聚集,进而导致小鼠发生神经病变和行为异常。不过,在敲除了编码c-Abl的基因后,这些表达hA53Tα-syn的小鼠中的α-synuclein蛋白聚集和相关症状便出现了显著减轻。相反,c-Abl的过表达则会加速上述状况的恶化。
▲α-synuclein
进一步的体外实验显示,c-Abl可导致α-synuclein上第39号位点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使得该蛋白更加倾向于聚集。与此相符的是,患者大脑样品中确实有着异常高的上述磷酸化的α-synuclein蛋白,尤其是在Lewy小体中。
这一发现说明,c-Abl在促使α-synuclein异常聚集并引发帕金森症的过程中很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也为帕金森症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通过抑制c-Abl的活性来延缓疾病进程,并对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目前已经有了现成的c-Abl抑制剂药物——尼罗替尼(nilotinib),后者由诺华开发,已在2007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系白血病,商品名为Tasigna。
“我们的下一步计划是,研究c-Abl所导致的α-synuclein磷酸化水平是否可作为衡量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文章的通讯作者Ted Dawson教授说道:“之前已经有迹象表明,c-Abl活性可能与帕金森症有关,而我们的研究最终对这一联系进行了证实。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已上市的c-Abl抑制剂药物。因此,我们很想进一步了解该药物是否可用于帕金森症的治疗,并作为开发其他疗法的起点。”
参考资料:
[1] Johns Hopkins researchers target Parkinson’s disease protein with FDA-approved oncology drug
[2] Activation of tyrosine kinase c-Abl contributes to α-synuclein–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3] FDA Approves Tasigna for Treatment of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ositiv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美国科学家发现治疗帕金森病的神药
美国科学家发现治疗帕金森病的神药
&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全身震颤并丧失行动能力,全球约有7至10万人受到该疾病的影响。多年以来,许多研究人员试图攻克帕金森病,然而来自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学者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真相:缓解帕金森病症状的药物一直就是我们常用的调味料、同时也是中药材的肉桂。
在一份药理学神经内分泌免疫杂志的相关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发现将肉桂喂食给实验室中的老鼠后,肉桂在老鼠体内代谢成了苯甲酸钠。然后进入啮齿动物的大脑,并阻止了帕金与DJ-1两种蛋白质的流失。这两种化合物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极为缺乏,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只要阻止帕金与DJ-1的流失,就可以减缓疾病的发展。
作为调味料,肉桂已经在世界各地流行了几个世纪,可以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安全的方法之一。因为人类已经吃了那么久都没事,如果能够通过临床认证并最终经人体试验得到证实,那将是治疗神经系统毁灭性疾病的一大进步。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医传世巨著《黄帝内经》中就已将本病列为颤症,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其中就有比较有名的补阳定定振方:将肉桂、附子、巴戟天、山萸肉、熟地黄、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赤芍、白芍、甘草、肉豆蔻、远志、柏子仁、生姜等按比例混合煎服即可有效治疗此症。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中药理论将最终逐渐被现代科技证实其存在的价值,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医药理论结晶也会逐渐的被西方世界所认可,在当前很多所谓知名专家学者将中医中药列为伪科学的大环境下,美国科学家的这一重大发现无疑给了这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PNAS:华裔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治疗新药物--《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32期
PNAS:华裔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治疗新药物
【摘要】:正近日,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激活脑部一种关键蛋白能够有效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同时他们还筛选出两种抗疟疾药物对与帕金森病有潜在治疗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能够导致病人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比如不能自如地移动手、胳膊和腿。帕金森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逐渐增加的国家里,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增加。目前全世界有大约
【关键词】:
【分类号】:R742.5【正文快照】:
近日,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现激活脑部一种关键蛋白能够有效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同时他们还筛选出两种抗疟疾药物对与帕金森病有潜在治疗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帕金森病是一种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焯霖;[J];新医学;2000年10期
张巍,雷征霖,孙秀兰,宋春莉;[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5期
刘萍,边强;[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4期
王建,刘焯霖;[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4期
覃艳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侯强,于长本;[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张巍,梁战华,雷征霖;[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庄立;[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刘泉开;[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02期
于嘉;[J];首都医药;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12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康婧;罗晓光;任艳;何志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李友海;田仰华;陈先文;汪凯;;[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李如奎;;[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杨晓军;李筱婷;;[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周文泉;于向东;;[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韩蓉蓉;范亚瑜;吴集雄;徐晓华;刘汉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欧阳荔莎;;[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干静;周明珠;刘振国;陈伟;陆丽霞;吴佳英;;[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史新冲;张祥松;易畅;;[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范又;[N];光明日报;2006年
罗刚;[N];健康报;2007年
蒋雨平;[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孙燕明;[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程守勤 蒋廷玉;[N];新华日报;2006年
杨锋;[N];医药经济报;2006年
李尤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刘卫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程守勤;[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敏;[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黄思菲;[D];复旦大学;2014年
郭素良;[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张久权;[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姜立刚;[D];吉林大学;2011年
陈颖源;[D];天津大学;2012年
张涛;[D];燕山大学;2012年
郭睿;[D];吉林大学;2013年
杨仕林;[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董宏利;[D];苏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婧;[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常崇旺;[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陈伏祥;[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韩薇;[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王倩;[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刘疏影;[D];复旦大学;2014年
徐睿鑫;[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李洋;[D];苏州大学;2015年
李玲;[D];苏州大学;2015年
程筱雨;[D];苏州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病的最新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