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学怎么进入状态读大二,就现在的状态来看,国内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的发展,对于应试教育已经感到厌倦,想要体

经典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篇一:浅谈中学生日常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
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
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
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就现在初中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理变化阶段,心理要求独立、自作主张,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小学升到初中又是从严格管教到逐渐向自觉自立管理的过渡阶段。现在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租住房屋学生增多,行为习惯差,抓学生养成教育,抓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又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可见,培养
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学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培养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为规范诗歌,日常行为规范歌、一日常规歌,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
中反复训练。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要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习惯养成中寻找乐趣,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如:从每节课课前谁最先放好书本,谁能迅速的拿出学习用品的比赛中激发兴趣。并且能体验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成功的愉悦,他们比赛的过程是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
(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必须具有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且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有自觉的行为习惯,要让其不自觉的做到学生的规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篇二:浅谈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学生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人获益终身;不良习惯,则像病患一样,使人受害终身。而今,大家都已意识到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而学生时代,应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面对国际竞争,更讲究公平公正,团结协作,既讲奉献又讲竞争规则,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地顺应时代。因此,强化养成教育,迫在眉睫。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1)教育中小学生要尊重人、关心人,要热情礼貌、平等待人。要同情和帮助有生理缺陷的人;不讽刺挖苦别人;不损伤别人的自尊心;更不要给别人起绰号等。
(2)教育中小学生要尊敬、孝敬父母,耐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在家里学会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
(3)教育中小学生要尊敬老师,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对老师要有礼貌。
(4)教育中小学生学会准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
2热爱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的体力、智力和品德发展的源泉。在当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劳动不仅能促进中小学生机体的发育和体力的增强,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成果和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思想品德,也是能陶冶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认知性和活动性课程,如植物课、栽培课,在学习必要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从种子的培育到栽种一盆花,经过学生从松土、浇水、施肥一系列的劳动,亲自观察植物生长经过的劳动实践培育出一盆鲜花,来装点我们的校园,那将是一堂多么好的培养劳动乐趣的实践课啊!
3遵纪守法的教育
俗话说的好: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遵守纪律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是使中小学生立规成习,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保证。教育学生懂得:只有今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4理想和志向教育
理想志向既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没有理想的人,谈不上什么素质。在进行理想与志向的教育中,要把理想志向教育与成才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与当前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为实现现代化而发奋学习的雄心壮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才过程中的升学与就业、成功与失败、环境与毅力等关系,树立“行行出状元,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观念,教育学生把自己造就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总之,对中小学生进行时间观念教育,懂得时间是限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珍惜时间。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合理使用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为一个人日后事业取得成就准备了重要条件。篇三: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克东二中 刘丹丹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学习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习习惯,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练习,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习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为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
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篇四:浅析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叶伟明
浅析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养成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事实上,落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今后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可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浅谈对当代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一、现阶段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造成原因
第一,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思想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独生子女居多,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面对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差;任性,以自我为我中心,很少去考虑他人感受;自私,缺乏谦让精神。
第二,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差。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取心不强,得过且过;学习不够刻苦,对学习上的问题缺乏钻研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同学之间欠缺合作与交流;上课精神不集中,讲小嘴,看闲书,课后沉迷电脑等等。
第三,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差。具体表现为:在学校,对于值日工作懒散,不负责任;乱丢乱扔现家严重,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意花钱,没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当代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普遍较差。具体表现为:纪律散漫,品行不良;粗言脏语,留怪异的发型,穿着奇装异服;吸烟,打架;上课时常迟到;说话不诚实,欺骗他人;在家与父母顶撞,斗气,不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等等。
以上四点是我从教以来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发现的普遍问题。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关。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的基础,所以家长一开始就应对自己的小孩有个规范性的管理和约束,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使他们一开始就能形成好的各种习惯。但事实上,很多家庭教育就是疏忽了对这些养成教育的培养,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出现诸多问题。
此外,学校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学校教育的力度不够,管理的范围面过窄,时间一长,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今后的栋梁之材,是可造之材,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存在极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加强当代中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现阶段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养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其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理养成。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条 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
2.行为规范养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折射出一个学生的道德修养。
3.学习能力养成。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
4.创新精神养成。这是心理养成的一个内容,但又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心理品质。&推陈出新&、&求异思维&、&化腐朽为
神奇&,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今教育的一项新鲜活泼的内容。
5.艺术兴趣养成。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三、当代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与注意事项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应明确养成教育的内容和专题性,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培养时都应做到这点。比如:
(一)对于学生的心理养成,可以(1)开展各种专题活动。组织成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意 志、情感、信念等。 (2)鼓励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其自我意识。
(二)对于行为习惯养成,可以(1)加强与社会司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上好法纪课,树立法 律观念,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2)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主要是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勤 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另外,在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想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注意几个事项:
1.要让学生认真去实践,不要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能深切体会;
2.对学生出现的养成教育问题,应及时处理,表现出重视,并加以引导;如果再犯,就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
3.作为教育者,要依身作则,言行必果,给学生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
4.家校教育要有机结合,统一思想,有问题双方及时反馈,做到不隐瞒、不庇护;
5.养成教育的培养要多元化,过于单一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说,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反复性的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教育任务。篇五: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初中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初中生不仅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是典型的“九零后”。
他们成长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他们
的生活,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正面或负面的
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情感容易动荡,不稳定,波动的
幅度很大,并且具有很强的体验性,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然而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报各科辅导班,特长班,希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够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却忘记了“先成才后成
人”的道理,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正确疏导学生的情绪。于是,如高分低能的现象,厌学弃学的现象,甚至学生人格都不健全
的情况都出现了。因此,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
康和奋发向上的学习心理、完美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理想对于处在心理断乳期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不仅重要而且必
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终身受益。
养成教育在中国并不是新鲜的说辞。在中国,养成教育其实源远
流长,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
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
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
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
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文明行
为习惯的养成,人就不可能做到全面发展,甚至阻碍个人在将来的进
一步发展。我讲一个小故事: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物管经理,前来面
试的人很多,考官在进门的必经之路上扔了两张废纸,不远的地方还
有一个纸篓。前来面试的人很多都是直接从废纸上跨了过去,然后在
考官面前扬扬洒洒地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和面试上以后的工作思路,
只有一个前来面试的年轻人将废纸捡起来扔到纸篓里以后才开始面
试,结果可想而知。这名年轻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而良好
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它就可以变成个人自动化的反应倾向和行为方
式,当然这种自动化得反应还体现在思维和情感上,这都使好的行为
习惯的养成者收益终生。
第二,初中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
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养成教育应根据人在不同成长阶段采用不同的针
对性的方法和策略。初中阶段的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也是开展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这
一阶段的特点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加速发展和变化。在这个阶段里学
生的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智力水平迅速提高,交往欲望强烈,情绪起
伏变化较大。当然,在这个加速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也最容易出现,比
如做事情以自我为中心、懒散叛逆、缺乏认真做事的持久性,对家长
和老师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服气,而一旦对一个事物感兴趣,又会投
入过多的精力沉溺其中,如网瘾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对学生
的行为给予正确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将是很难
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由于初一不开设物理课,我经常是从初二接班作为班主任。从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也发现,
我所接的班级往往是在初时学生行为习惯相对差一些的班级,
在初二要改变这一状况,不仅需要进一步开展养成教育,而且在方法
和策略上都要多下一些功夫,但效果却不如开始时开展养成教育
的效果明显。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初中阶段自始
至终地开展养成教育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也是教育促进的全面发
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作文推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湘ICP备号-1 CopyRight &
成就未来,请记住本站域名是【】的谐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学后学生状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