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南宁市大学东路87号新希望

招聘岗位:
一、前台文员&& 1名
岗位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身高158㎝以上,普通话标准,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细心,有责任心,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性格开朗热情,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有学生会或社团服务经验优先。
二:人事专员&& 1名
岗位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对数字敏感,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综合能力强,有学生会或社团服务经验优先。
三、运营/楼面专员&&&& 5名
岗位要求:
& 市场营销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较强的协调沟通技巧,有商场运营管理实习经验优先考虑。
职位专业分类:
相关专业最新招聘信息
热门招聘信息
     
     
名企校园招聘南宁文明网
阳光政策重燃失业人员生活新希望
来源:南宁文明网 &&
  让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是南宁市委、市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2013年,南宁市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为不同就业群体保驾护航,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今年1至10月,南宁市城镇新增就业79650万人。
社会各群体通过政府主办的招聘会实现就业再就业
  专场招聘会情暖零就业家庭
  日,南宁市2013年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友爱广场举行。机械工、电焊工、保安、司机、保洁员、收银员、送货员……1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的3500多个就业岗位,静候大龄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挑选,当天达成就业意向623人。
  近年来,南宁市每年都为就业困难人员举办“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开展了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送补贴等“五送”活动,充分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就业困难家庭,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新增失业人员进行一次普遍的入户走访。期间,全市举办了15场就业困难人员援助专场招聘会,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户数,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14人实现,许多人打开了就业的新天地,找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求职者梁女士,由于腿脚不方便,加上年龄偏大,就业存在很大的困难。让人欣喜的是,像梁女士一样因年龄偏大导致就业困难的市民,以后找工作不用发愁了。因为南宁市从今年5月起,每月中旬定期在南宁市人才市场举办公益性岗位专场招聘会,缓解“40”“50”困难人群的就业难题。
  如今,已举办6期公益性岗位专场招聘会,提供司机、保安、保洁等后勤服务岗位600余个,共有2000多名求职者进场应聘,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800余人次;目前,南宁市共有公益性岗位人员999人,其中月,新增510人。
  多措并举为高校毕业生引路指航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攀升,南宁市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被南宁市列入就业工作的首位。
  南宁市今年约有3.2万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约8000人。加上历年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广西除首府外的13个城市和全国各地来南宁寻找个人发展机会的大学毕业生(这方面的具体人数统计,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很大的难度),使得首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南宁市今年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是打造复合招聘模式,突出公共就业专项品牌服务活动。以公益专项活动为重点,打造“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大型双选会+毕业生网络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的复合招聘模式。截至10月底,提供近4万多个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岗位,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与此同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创业政策。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享受到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资金补助、融资担保扶持、行政规费减免和项目安排等系列优惠政策。
  2012年底,走出校门和同学共同创业的小肖想注册一家公司,却因种种原因搁浅,一些合作伙伴也相继离去。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依靠政府出台的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不仅得到政府提供的3万元扶持资金,享受税收、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得到了相关部门无微不至的帮助。
  把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
  今年2月27日上午,南宁市西乡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数十家企业,到坛洛镇举办招聘会,直接将2000余个岗位送到村民的“家门口”。400多人到场应聘,近百人现场与用工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
  这只是南宁市开展“春风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五象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南宁积极为各类企业搭建劳动用工对接平台,引导城乡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劳动用工服务。“春风行动”活动期间,全市共发放“春风卡”等宣传材料19万册;组织了98专场招聘会,共收集到各类用工企业273家,提供就业岗位近4.4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3.9万人次,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就业3.64万人。
  “现在直接就能在村里了解招工信息,不用跑到外地找工作,省钱又省心!村里的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作用可大了!”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里丹村云羊庄的韦美利说起今年返乡过年期间,轻松通过本村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找到满意工作的事,还难掩心中的喜悦。
  去年,南宁市把建设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列入20件“为民办实事”任务,投入1000多万元在全市125个乡镇(街道)、346个社区及100个重点行政村开通公共就业基层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了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信息系统联网互通。今年南宁市决定继续新建200个重点行政村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纳入2013年全市2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如今,全市城镇劳动者15分钟内和农村劳动者30分钟内就能够获取公共就业信息服务。通过基层平台网络,求职者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自由地在网上获取招聘信息,形成“春风行动”天天有,有效快速实现供求匹配,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形式多样服务企业用工
  近年来南宁市引进不少重大项目,对吸纳劳动力起到积极作用,富士康、丰达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为服务好企业用工,南宁市人社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用工第一手材料,了解企业用工缺口情况及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办法,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积极落实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为依托,通过开辟招聘绿色通道、与区内外人力资源市场紧密合作、引导返乡劳动力本地就业、发动各类民营职介机构和培训机构开展招募等措施,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今年4月—8月已配合富士康招募员工1325人。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服务网络系统,为企业招募更多员工;会同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加大全市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如指导开展家庭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等,为企业提供和储备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积极指导开展“专场招聘会”、“一站式推荐岗位”、“送岗下乡”等活动,努力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同时,协调指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建立健全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企业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用工计划、技术工培训计划和岗位培训计划,缓解求职者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南宁晚报记者 史小辉 通讯员 农健)
主办单位:南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宁日报多媒体数字报文章
& & & & & & & & & & & &
南宁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闻搜索:
第1版:要闻
&&&&&&&&&&
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启用 本报记者 孟振兴 冯晓华 尹海明
本报记者 孟振兴
尹海明 新航站,新希望。9月25日,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正式启用,南宁“门户”实现新提升。昨天,本报记者采访社会各界人士,他们言语之间满怀着对旧航站区的依依不舍和对新航站区的殷切期望,他们高度评价新航站区的启用,认为南宁航空将迎来“新起飞”,南宁发展进入“快时代”。 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 “有了新航站区的保障,我们将考虑开通更多的航线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需求。” 南航广西分公司飞行部副书记潘鹰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据潘鹰介绍,目前南航广西分公司在南宁机场共有飞机18架、航线34条,航线通达全国各地。随着南宁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机场旅客的吞吐量急剧上升,旧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如今年,南航在国内航线新开通了哈尔滨、兰州等航线,国际航线新开通了新加坡、曼谷的航线。未来,我们计划开通更多面向东北、西北以及东南亚的航线。” “新机场的启用,就航空公司而言,服务水平将有明显提升。”潘鹰说,南航有了自己独立的值机岛,16个柜台运转效率更高;新机场的停机位达50个,有32座廊桥,飞机的靠桥率从30%上升到85%,乘客基本不需要乘坐摆渡车,出行更加方便。 有助于密切与东盟的联系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业务部业务经理黄湘婷说:“我们了解到,新航站区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容纳更多的客流,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随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步伐的加快,黄湘婷工作的部门每年都要接待大批来自东盟各国的外宾,“我已经迫不及待要去‘围观’新航站楼,告诉外国朋友这里的变化”。 “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启用,将进一步巩固首府南宁在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有了更好的基础和硬件条件。”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教授黄兴球说,新航站区具有更大的旅客吞吐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南宁(广西)与世界特别是东盟各国的联系,为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搭建更好的平台。“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新航站区的启用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有了更加便捷的交通,今后到东盟国家旅游更方便了。”黄兴球说。 见证了南宁的发展变化 作为见证者之一,南宁摄影家协会主席郭小平在吴圩旧机场留下了太多美好或者尴尬的印象。昨天,他向记者讲述了对南宁机场的点点回忆。 郭小平1974年始在《南宁日报》从事摄影工作,南宁机场的变迁也是他记录的重点。郭小平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南宁吴圩机场就是一个塔楼,每天只有两三个航班,几乎没有晚上的航班,就连买飞机票也要开证明。“这是吴圩机场改扩建时的模样,这张照片拍摄于1995年。”郭小平指着一张照片告诉记者。从照片上看,当时吴圩机场规模小,但已有现在旧机场的模样。 1994年12月,南宁决定对机场进行新建、扩建。这座在当时很有前瞻性且服务设施及功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候机楼,却在10年的时间里便达到了饱和。9月25日,随着最后一架航班飞离吴圩国际机场,标志着吴圩旧机场正式谢幕。“我要继续用我的镜头拍摄新航站区,记录南宁的变迁与发展。”郭小平说。 《南宁日报》摄影记者周家志从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建设伊始就一直关注其建设进展。昨天看着新航站区正式建成启用,周家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着T2航站楼的点点滴滴。“旧机场规模小、功能少、停机位也不够多,新机场大气多了,候机区面积很大,方便旅客乘机。”周家志说。
主办:中共南宁市委&承办:南宁日报社
新闻热线:&广告热线:
地址:南宁市云景路28号南宁新闻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宁市大学东路176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