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尽其所能亡,月无亡尽其所能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什么意思

《论语19·0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_论语汇-爱微帮
&& &&& 《论语19·0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晨读内容】19·0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导读学者】王心竹: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 教授&于闽梅: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 教授&【义工老师】轮值理事:任大援晨读主持人: &邓晓颺 &陈志雄内容分享义工:丁宁、王孟韩、王莉、任殷&、杜英、苗士赢、崔圣、黄龙、楼一家【吟诵】刘兰 朱立新 律文彬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 &月^無忘其所能 &可謂好學^也已矣 &注:^入声字短读;*关键字重读;~强调或语气长读。【晨读笔记】邓晓颺:孔曆 二千五百六十七年 夏曆 丙申年五月二十八 日星期六于敏梅:今天讲的是呼应《为政 11》的“温故而知新”日知其所亡,即为温故错了,即为知新月无忘其所能,即为温知温故陈志雄:《学记》云:“故君子之於学也,藏焉,习焉,息焉,游焉。”是日日所习也。言学者以此时诵习所学篇简之文,及礼乐之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所以为说怿也。《论语注疏》于敏梅:好学者日新而月不失陈志雄:于老师说的对,论语注疏在注解学而篇首章时正是引用了这句话。日有新知于敏梅:月有月考子夏是两汉经学的开创者,深得孔子为学之道为学之道每天都学习新知识,每月都总结复习当月所学讲的是学习的方法陈志雄:“日知其所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于敏梅:怎么样做到每月都不忘记当月所学呢,所以现在学校都有“月考”[偷笑]陈志雄:讲为学之道就是在劝学于敏梅:是的[强]陈志雄:应试教育的“月考”是一种绑扎在人身上的负担[呲牙]微尘:因为很多人不能自觉学习,用考来督促一下,也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学习,考就可以休矣于敏梅:子夏的后半句其实也是一种“自考”[偷笑]微尘:生活中很多东西的存在都是因为人的不能主动自觉自律,因而他律于敏梅:每月自考一下也是生活和学习的小总结陈志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善于不断学习、温习,是以君子终日乾乾,健进不息。微尘:对,能做到自考就好了。陈志雄:当然此学不单单是现在意义上的知识之学。微尘:好像能自考的人不是很多[偷笑]陈志雄:自考好[强]微尘:德学日新,日日自新陈志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于敏梅:子夏在孔子温故知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为学的具体方法:每月自考一下。群里好妈妈们在给孩子讲《论语》时今天这条很好用陈志雄:是的,很管用的一句话。麦哨:这就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雏形于敏梅:被子夏提早发现了[偷笑]陈志雄: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修养工夫”的语境上来讲,“日知其所无”是不是对应“致知、涵养”;“月无忘其所能”对应着“操持、把守”。崔圣:学子们要感谢子夏[强][抱拳]麦哨:温故知新的第一个量化管理模型楼一家:亡,所未知也。能,所已知也。君子之于学也,日进而无疆,月久而终不忘。陈志雄:这里讲到“好学”,孔子就曾夸颜回“好学”,可以对应着看。日进而无疆[强]楼一家:所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盖古之学者,心常兢兢乎此。所谓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惟在随时检察省记,而后能有诸心:知者,心知之;无忘者,心识之;好学者,心好也。诗曰:日就月将,学友缉熙于光明。言心之继续而不息也。于敏梅:颜回是老弟子中好学者,子夏是新弟子中好学者,不在一个层面楼一家:(唐文治(四书大義》))于敏梅:知识者,日知月识麦哨:@于闽梅
于教授透彻[强][强]颜子,子夏,学习的性质不同陈志雄:颜回是早期弟子于敏梅:是的,早期弟子,偏向于质,后期弟子,偏向于文但孔子说过“吾从先进”,对早期弟子更推崇陈志雄:子夏确实偏文,这点很重要。于敏梅:颜回被列在“道德”中最好的,子夏被列在“文学”中最好的孔子自己的算法陈志雄:孔门四科刘国庆: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学习方法的讨论。最有名的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基本上覆盖了完整的人格养成过程,“吾道一以贯之”,突出了求一的即追求整体性,普遍性的过程。对比古希腊的学问偏在求知,一神教重在守经,可以看到儒学在教育上是遥遥领先的。即使是今天,在西方,教育由宗教教育和制式的国民教育共同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在中国只有制式教育,人格养成已经随着废除读经而废除了,这不能不说是造成今天道德沦丧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張弛弘弢:君子之學,當日進而無疆。日知所無,此孔子博文之教。月無忘其所能,此孔子約禮之教。亦顏子所謂“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故日知所無則學進,月無忘所能也德立。如是相引而長,斯能擇善而固擇之,深造而自得之矣。子夏此章言好學,亦知、德兼言。&—— 錢穆日知月识,古人學習理論的最高成就。《日知錄》書名之由來。學習,非一蹴之功,當日積月蓄,才或豁然貫通,卓然而立。&另:孫欽善教授認為子夏此章只就“修業”言,未及“進德”說,是片面的,並舉“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例證。 竊以為,此說不妥,當錢解為胜。&于敏梅:今天教育的确问题在于:不重视人格养成。钱解好[玫瑰]張弛弘弢:@刘国庆
“博學之,審問……” 不在《論語》 在《中庸》&刘国庆:应该说,儒门以艺术(诗,乐),历史(书,春秋),智(周易)为支撑,以行为(礼)为实践的综合过程,通过重复(习)养成人格这种教学体系,在全球的文化体中绝无仅有,甚至可以说是我国文化绵延至今不绝的核心要素之一,蔡元培废止读经,希望以德式大学教育为主干,但以美育代宗教,以进德会作为道德提升的机制,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道德人格养成问题的困难和重要,但明显没有解决问题。原因是在儒家道德人格养成的五位一体(艺史智礼习)整体中,礼起到了核心和枢纽的作用,但在西式大学中,礼荡然无存,而且,西式大学是科系式的,没有人格的整体性。五四运动的激进学生,就是人格培养失败的证明。到五三年院系调整,文理分科,更带来了凡受高等教育者,均在心智上被横切一道,心灵涂炭,莫此为甚。七九以后,虽回复高考,大学走向综合化,但经过近三十年的宰制,虽科系具备,奈精神无存。改造、重建教育系统,仍然是我们今天的任务。張弛弘弢:日就月將,當進德修業,“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啊!&中國教育的失敗,在於(過度)學習西方。—— 錢穆刘国庆:钱穆等先生在香港成立东亚书院,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应该说也是认为儒门的教育传统在今日仍有发扬光大,贡献于全球教育的价值。后来又办新亚中学,新亚研究院,似乎也是全面改造民国蔡氏体系的尝试。張弛弘弢:@刘国庆
劉兄的梳理挺好啊!華族基因以“合”生,西人大腦以“分”立。五四以降,以分育合,致我輩人格分裂。 (此觀點容易遭拍磚,我謹慎發出。[调皮])刘国庆:@張弛弘弢 个人以为不论中西,人格的一致(一以贯之)都是非常重要的。发源于西方的人格心理学,核心论题是人格integrity,也是我们的“直”,“一”。張弛弘弢:@刘国庆 劉兄, 出路有啊! 需先“正名”。實事求是,大學都改成學院,從清華北大開始改,學院都改城學校……中學 小學 幼學。如今,遭產業化(估計是世界獨創)糟蹋後,又瘋狂並校,這是教育大躍進啊! 再並,再大,充其量一丐幫幫主。[呲牙] 不能日新,只重折騰,教育之霍亂。張弛弘弢:@刘国庆 是的 中西是可以合璧的,問題在於“過度”,過猶不及。刘国庆:都说解鈴还得系铃人,我却觉得回到夫子办私学的路子上崔圣:不是哪个部门、个人,是初心,是立国思想!指导立国思想的理论核心是什么?曾经不破不立,破了!也立了!现在再一次“不破不立”?那指导思想又是什么?谁来确定?可以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張弛弘弢:@刘国庆 從您企業內部培訓開始? 不過, 經典傳承 加 企業內部培訓 總感覺是怪胎。[调皮]刘国庆:@張弛弘弢 儒学要想在今天发展,不进企业哪里行么?張弛弘弢 :博導做老闆,老闆當教授。無可無不可?有一點,是明確的: 經典的傳承,能得到有識之士的老闆的資助,我樂見。刘国庆:工业、商业是为人创造价值的事业,乃民生之本。儒学不理解商业本质,是中国历史的一大问题,今天我们也得突破。儒学与工商业的结合,才能为儒学开创一个远离庙堂,进入社会,独立自主的未来。如果各位老师愿意班儒商学堂,算我一个啊@張弛弘弢 (北京) 張弛弘弢:去兵,去食,民無信不立。 在“信”這個問題上,儒、商一致。人之所需要即為儒。人 + 需 = 儒 這是一著名的偽國學應用(根本沒有這個專業)大師講的。 有道理?馬震宇:废止读经就是废止人格教育吗?说废止就废止,好强的力量。[惊讶]張弛弘弢:這種文化現象,一是源於使命感,一是源於愛心。 @馬震宇(北京) 我說的對不?馬震宇:高度正确。張弛弘弢:孔夫子(《論語》) 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整體人格,廢除讀經(定包括《論語》啊) 不就是廢除了我們的人格教育嗎? (嚴謹點,可以加上“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撲朔迷離的修飾字眼。)@馬震宇
我說的對不?馬震宇:人格教育不是一部书决定的,《论语》没写出时咱就没有人格教育?刘国庆:@馬震宇 有。不系统,所以效果有限。張弛弘弢: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論語》也是讀前五經的心得啊!李耐儒:@張弛弘弢 很对,需要修饰限定。[调皮]@馬震宇(北京) 论语是否可以视为古圣先贤君子人格教育的总结。張弛弘弢:@李耐儒 對!是總結和心得。 不過,這個總結和心得可不一般啊! 承上啟下。太關鍵,太重要!馬震宇:@李耐儒 但不全部。孟子 道德经 诗经 等等。。。張弛弘弢:《孟子》是解釋《論語》的。老子(《道德經》)是孔夫子的博士生導師[调皮]皆承上啟下馬震宇:读书 学习 不排队 不起强调优先顺序。儿童,不言之教;成年人多读书 多历事。崔圣:在孔子之前,华夏文明已经发达,伏羲到炎黄、颛顼、帝喾、尧舜,已经初步形成华夏文化及其主流人格。只是到夏商家天下进入奴隶社会,人格发生变化,文化亦多样化。西周时期敬天保民,德仁广施。但亦形成多元文化,有怪力乱神充斥。孔子删、著、教,保留了孔学思想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去除了孔子认为怪力乱神部分,其它的少有流传而失佚。刘国庆:夏商家天下是奴隶社会似乎根据不足崔圣:中国历史一般这么认为。文德政:中国的奴隶社会不同于西方的奴隶 是不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二等公民[憨笑] 国民与国人的区别?崔圣:不是奴隶有其定义简单说,就是不具备独立的政治人格,依附于他人。那时奴隶可以换五束丝,五个奴隶可以换一匹马。现在不行。刘国庆:@崔圣
并不是奴隶可以交易就是奴隶社会比如,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奴隶是可以交易的,但我们并不认为美国南方是奴隶社会。主要看这种制度是否在社会上占了主导地位崔圣:是的比如说中国奴隶制到春秋为止,但奴隶现象并没有结束。刘国庆:从西周情况来看,奴隶制似乎不占主体,我觉得定性为奴隶社会是偏的。崔圣:西周开始奴隶得到人格重视,比如不用奴隶陪葬。亦可授田。但在政治体制上,为奴隶制。刘国庆:我个人觉得,西周是典型的封建制崔圣:我觉得是可以分开讨论的宗法制度为基本形式的封建制度是西周的基本制度。但在对待历史遗留的奴隶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参考资料&——资料编纂:刘祥柏&研究员【論語譯註】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譯文]子夏説:“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複習所已能的,可以説是好學了。”【讀音與詞義補充】亡,讀wú。【論語集註】亡,讀作無。好,去聲。[表情]亡,無也。謂己之所未有。尹氏曰:「好學者日新而不失。」【論語注疏】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孔曰:「日知其所未聞。」)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疏「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表情]正義曰:此章勸學也。亡,無也。舊無聞者當學之,使日知其所未聞。舊已能者當溫尋之,使月無忘也。能如此者,可以謂之好學。【論語全譯】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评析]&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点击&阅读原文&,访问【论语汇】网站&。 & & &↓↓↓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共读论语 同说汉语 各言尔志 和而不同 做当代士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语》选读课后练习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您查找的资源存在问题,因而无法显示。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夏说,可说是好学了:“每天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每月能不忘了所已能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子夏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chinaconfucius,你可以看看这个网址上有
翻译: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理解: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
【译文】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尽我所能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