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看看这个药方治什么病:桂枝尖15g、苍术15g、陈皮15g、炙甘草5g、法半夏20g、云苓2

麻烦懂中医的帮忙看下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的?北柴胡12g 炒栀子10g陈皮10g 淡豆豉10g 煅瓦楞子15g法半夏12g麸炒枳壳12g干姜9g 桂枝15g 海螵蛸15g 黄连9g 黄芪20g 姜厚朴12g砂仁10g 生蒲10g生赭石20g石菖蒲20g旋复花12g制吴茱萸6g炙甘草1
麻烦懂中医的帮忙看下这个方子治疗什么的?北柴胡12g 炒栀子10g陈皮10g 淡豆豉10g 煅瓦楞子15g法半夏12g麸炒枳壳12g干姜9g 桂枝15g 海螵蛸15g 黄连9g 黄芪20g 姜厚朴12g砂仁10g 生蒲10g生赭石20g石菖蒲20g旋复花12g制吴茱萸6g炙甘草1 5
补充:胃疼胃酸,味苦,嘴里咸,感觉有一种反气,会涨疼,随着气体向上走,会鼻子呛疼,眼眶疼,嗓子小结疼,喝这个药可以吗
您好!此方是调理脾胃的。肝脾不和,脾胃虚寒,胃气上逆者可服此方。
其他回答 (3)
治疗胃疼的药方。
治胃气上逆
治疗胃病的。这个方子是经典方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中医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脉法药一体论(一)
脉法药一体论(一)
【老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按钮转发,与亲朋好友共分享脉法药一体论(一)(火神门讲座释文)前面第二讲我们主要讲脉,这一讲我们讲脉法药一体论。我们前面讲了扶阳医学的三个特殊脉象~紧脉、滞脉和劲脉。现在呢我们就以这三个脉象为主,从右手脉开始讲起,抓住几味常用的药,谈一谈脉法药的对应关系。我们讲立法呢,总体上还是分为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这几大类,所有病的治疗也同样遵循着桂枝法、附桂法、附子法、非附桂法这四个立法方向。临床中,我们根据脉象以及四诊的情况来确定大法。一是切脉有表证且阳虚时,用桂枝法;二是切脉是里证且阳虚时,用附子法;三是切脉表里皆阳虚时,用附子桂枝法;四是其他情况时,用非桂附法。关于立法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章节有非常详细的讲述,今天不多说。现在我们讲一些简单的脉药对应关系,更多内容以后再讲。一、右寸肺脉第一组:石菖蒲、法夏、西砂仁肺脉较常见的主要有两种脉:紧脉和滞脉,滞脉反映的是肺气不足,紧脉反映的是肺有寒。肺脉紧,我们就用石菖蒲,石菖蒲的应用指征就是肺脉紧,也就是在桂枝基本法里加石菖蒲20g。如:桂枝10~30、术15、草5~15、楂肉15~20(小茴20)、姜20~60。+石菖蒲20。肺脉弱、或滞带紧象,这就表明肺气不足而且有寒,我们用石菖蒲20+砂仁15+法半夏20,这三味药联合起来就是补肺气袪肺寒的。如:桂枝10~30、术15、草5~15、楂肉15~20(小茴20)、姜20~60。+石菖蒲20+砂仁15+法半夏20。肺脏有寒且肺气弱,可以选用石菖蒲+砂仁+法夏这三味药,这三味药的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肺气祛肺寒。因为法夏主要是降胃的,下面有肠,在先天同属于土,肠胃相连,合主消化。医圣仲景在《伤寒论》有云:胃中有燥屎五六枚,即有此意也,胃里不可能有燥屎,燥屎在肠里。况且从胃到大肠为水谷二道,用法夏解决了水谷二道肠胃的问题,大肠与肺相表里,其肺当然也可行治节之功,宣降与通调水道的功用即可恢复,所以在此处也可以把法半夏定为肺家之药。石菖蒲这味药可以开上焦膈间和膻中,卢太师说“石菖蒲通心窍而达重楼”,心窍即指心包和膻中,从膻中达重楼,故而开上膈也。文师太说其可以拉降相火,五行中最大的降就是肺的降,故而石菖蒲定为肺家之药。在这里给大家提醒一下,孕妇外感不可用石菖蒲,否则有流产之虞,一切开窍及破气药均不能用。孕妇外感,在膀胱脉不是很紧,肺脉有紧时,可用黄芪加砂仁取而代之,此寓温水止咳之意,这是取自卢太师妇科要诀之心法。西砂仁为什么可以放在右寸肺脉?因为肺主降,西砂仁的功用是纳五脏之气归肾,也是降,最关键是砂仁与石菖蒲、法夏三味药的联合使用可以袪肺寒,三味药联合定位在右寸肺脉上。砂仁品种有二种,一则西砂仁,外壳椭圆形,形长而纳降力强,可纳气归肾。二则是阳春砂,外壳圆形,可纳气于虚灵之中宫,走中焦,以健运脾胃。两者皆可降,只是降的力度有所差别。石菖蒲,砂仁,法半夏,这三位药都可降,正合水谷二道以宣降而行脾胃运化之意,故而将此三味药的联合使用定位于肺家,可增强肺气祛肺寒。这三味药联合使用可以祛肺寒,特别是外邪将尽之际常常使用此法,彭师把这个法称之为桂枝综合法。这三味药亦可选择而取舍用之,关键要看病患感受寒邪的深浅程度。例如,刚刚外感的时候就最好不用砂仁,因砂仁有收纳之能,恐使寒邪入里,此时只用法夏和石菖蒲即可。等到膀胱脉紧象不重的时候,外邪将尽之时再加砂仁,桂枝综合法就寓此意而立。现在我们谈一谈桂枝综合法的应用要点:1、凡风寒外邪将尽,但脉还浮紧,均可使用此法。2、如脉浮高血压者,可加天麻。贡术+楂肉+天麻相合,既可稳定血压又可以降压,脉浮主风(或外风或内风),天麻可祛外风镇内风。3、易汗者则用淫羊藿,贡术+淫羊藿可以调和阴阳,引太阳入太阴,防汗多伤阳。4、食差者可加炒大麦芽,大麦芽与楂肉配合,化积谷顽食。大麦芽+楂肉+西砂仁+甘草等配合,脾胃皆畅,运化四达。5、肌表有寒可加生陈皮,陈皮行气开郁,外通皮毛,内通网膜,通脾肺而舒肝。6、鼻子不适,鼻过敏,鼻窦炎患者可用石菖蒲+白辛夷,把肺气?起来的同时,就可以解决鼻子不适的问题,此药物配合也可以在附子法里运用。如:制附片80,贡术15,茯神15,法夏20,石菖蒲20+白辛荑20,白芷20,砂仁15,楂肉20,淫羊藿20,炙甘草15,生姜80;三付。考察肺脉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考察肺脉要与左尺膀胱脉同时考察。在桂枝基本法里,若仅仅只是肺脉紧,用石菖蒲+炒小茴;若肺脉与膀胱脉均紧,则用石菖蒲+南楂;这是区分南楂与炒茴香的脉象标准。比如但见外感鼻塞,流涕,发热,全身不适等症,其相通的膀胱脉也紧,膀胱脉紧反应的是太阳受寒,桂枝法里用南楂肉。膀胱脉不紧或紧象不重的,基本法里用炒茴香,就不用南楂了。此法这么简单,一个肺脉和一个膀胱脉,就这么配合起来了考察脉象和用药。我们再谈谈淫羊藿,在桂枝法中,淫羊藿这味药就是沟通阴阳的,具体定位就是引太阳入太阴。淫羊藿可以内通薄膜之纤维,外通皮毛之微阳,有引阳入阴,启阴交阳之能。具体的说,就是引太阳入太阴,一个手太阴肺,一个足太阴脾,太阴肺通调水道,太阴脾主运化水谷,母子相依相印,右关脉与右寸脉相引相通,水谷二道得其常,气血津精得以生成,故而淫羊藿这位药为沟通阴阳之要药,引太阳入太阴。用桂枝法驱邪将尽之时,我们在处方时常常加淫羊藿让患者再吃一付,其目的就是用淫羊藿来打开三阴之门。犹如北方人冬天烧的火炉,晚上睡觉的时候,填好煤,合好盖,早上起来,揭开炉盖,拿一根炉条自上而下捅一下,上下就透气了。淫羊藿就是这根炉条,把太阳到太阴再到冲脉一捅,火苗就出来了,这里的火苗就是命门火,故而卢太师曰:淫羊藿内通薄膜之纤维,外通皮毛之微阳,有引阳入阴,启阴交阳之能。用淫羊霍沟通阴阳之后,就可以加上附片往中焦和下焦去治了。第二组:陈皮、白芷、淫羊藿在我刚刚介入扶阳治疗的时候,陈皮、白芷、淫羊藿都是我桂枝标准法里的常用药。现在我们分别讲述这几味药的运用,我们先看看陈皮。肌表有寒可以用生陈皮,肺主皮毛,肌表有寒右寸肺脉也是紧的,所以可以用到陈皮。卢太师说“陈皮行气开郁,外通皮毛,内通网膜,通脾肺而舒肝。”所以陈皮是连接右寸肺与右关脾的药,也就是卢太师说的通脾肺,通脾肺就是通右关与右寸。特别是脾胃脉与肺脉都紧的时候,要用陈皮来通,碰到这样的病人可以直接把陈皮放进基本法里,同时陈皮还可以醒胃气。2007年我刚刚开始介入扶阳治疗的时候,陈皮就是我标准桂枝法的基本用药。没有明显外邪又不需要发汗,为什么要用陈皮?因为虽没外邪,但脾肺脉都紧,也就是右关右寸脉都有紧象。那么,右寸的这个紧,这个寒是从何而来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身肺有寒,所以肺脉紧。第二种情况是因为脾胃脉紧,从而波及到肺脉也紧,也就是说右关脉的紧象延伸到了右寸。为什么紧象会从右关延续到右寸呢?是因为寒邪外出,这个紧是陈疾,不是新感,我把这个紧称之为太阳证携带,往往在临床上摸到的是脾胃脉紧波及到肺脉也紧。这个时候我们就用老陈皮,不用生陈皮发汗,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老陈皮都可以,香味扑鼻,所以能“通脾肺而舒肝”(卢太师语),大家请看处方:初诊:2007年8月14日处方:桂枝尖15g、苍术15g、石菖蒲20g、南楂20g、广藿香15g、陈皮15g、砂仁15g、白叩15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二诊:2007年9月6日处方:广藿香15g、苍术15g、南楂20g、茯苓20g、法半夏20g、陈皮15g、石菖蒲20g、白叩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三诊:2007年9月13日处方:桂枝尖15g、苍术15g、茯苓15g、金钱草30g、车前子(另包)30g、陈皮15g、泽泻15g、海金沙(另包)30g、生黄柏15g、瞿麦20g、炙甘草5g、生姜30g。6付。四诊:2007年10月4日处方:广藿香15g、生白术15g、明天麻15g、陈皮15g、香白芷15g、白叩15g、硃茯神15g、砂仁15g、石菖蒲20g、生姜30g。6付。五诊:2007年10月11日(肝部不适备用方)处方:桂枝尖15g、生白术15g、广木香15g、南山楂15g、玄胡15g、郁金15g、陈皮15g、砂仁15g、佛手15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30g。大家看看,我开始治病的时候二个月都没有用到附片,都在用桂枝法或藿香法,都在拨太阳,从第六诊开始才用到附片,前面五诊都在为用附片做准备。前面五诊都用到了陈皮,所以我说陈皮是组成我的标准桂枝法的一味药,这个标准桂枝法的组成就是:桂枝尖、术、南楂、茯苓、白叩、陈皮、石菖蒲、炙甘草、生姜、(砂仁)。为什么是这个结构?膀胱脉紧用南楂;肺脉紧用石菖蒲;陈皮通脾肺而舒肝(右关脾胃脉波及到右寸肺脉也紧);白叩立中气(吃不下饭);茯苓利小便(小便少,腿肿,天气不能下而为雨);砂仁有明显外邪时不用(辟免引邪入里),无新感时再加进去。三诊是解决无法小便的问题,五诊解决肝区疼痛问题,大家看是不是这样。上面二诊和四诊均用了广藿香法(君药桂枝换成藿香),为什么不用桂枝尖?舌苔厚腻罩黄有郁热,而且肾脉无根,怕连根拨起,故用桂枝不宜,改用藿香。即使一诊、三诊和五诊,桂枝用量也只是15克,用量小,要慢慢地拨(太阳)。广藿香法是普遍意义上都可以用的法,在病人不发烧,而且又不符合桂枝法立法原则的前提下就用广藿香法。桂枝法的立法要遵循“一个纲领,三个禁忌,八个不可汗”的原则,这个原则我们会在“桂枝法阐释”的内容里再细讲。也就是说,在临床上如果无法判断能否用桂枝法,安全起见我们就用广藿香法。广藿香法就是将君药桂枝换成广藿香,可以不用姜,在辨别不清是真热假热的情况下,最好不用姜桂。比如,治疗病毒性流感之法就可以用广藿香立法,其基本组成是:广藿香20、茅术15,茯神15,法夏15,砂仁15,生楂肉20,天麻15,防风20,香白芷20,大麦芽20,石菖蒲20,炙甘草15。在这个法里,防风与茅术相合有有杀菌作用。楂肉与大麦芽配合可以助消化,肚子不好就可以加用大麦芽。由于流感往往走肺,所以用砂仁、法夏、石菖蒲三者配合提升肺气。楂肉、茅术与生姜相合可以协合营卫,增强人体抵抗力。防风与天麻相合可以祛除风邪,也有杀菌作用。楂肉、大麦芽与茅术三者相合还可以助肠胃,从内部增加功能从而祛流感。那么君药藿香的作用呢?卢太老师说藿香“香通脾胃,清洁尘氛,既通肺窍,又开膻中,能内能外,引膈间之秽浊外出皮毛,上通鼻孔,下出魄门,为分清分浊之能使。”这里讲的能内能外,指的是内健脾胃,外通皮毛,而且又能洁尘氛,通肺窍,藿香法正合桂枝汤立法之意。在“桂枝法阐释”里,我们会讲到桂枝汤其实是太阴在经的处方,听完那一讲,我们就会对藿香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讲不多说。白芷同样是芳香之品,卢太师说白芷“入肺通络,化清中之浊,分金土之郁,涤脏腑之秽” 。分金土之郁是什么意思?从脉象上看,右关与右寸脉都有郁滞,也就是扶阳医学的滞脉,白芷辛能通肺金,香能入脾土,所以叫做分金土之郁,可以调这个滞脉,而且土旺能生金,所以诸郁全解。涤脏腑之秽又是什么意思呢?涤脏腑之秽就是说白芷可以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都无所不到,这就叫做涤脏腑之秽,所以一切污秽都被清洁涤荡。我们在桂枝法,附子法,或者非桂附法里使用白芷,常常与葱白、姜、桂枝或附子合用,从而引皮腠之秽外出,引太和之气达水火交会之要地,如此上窍之昏浊即可清朗,内外之闭寒豁然顿开。其实,白芷的功用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把太和之气引向头!外感头痛可以用,头昏可以用,牙疼可以用,口腔溃疡可以用,鼻子不通可以用,脸上长籽籽可以用,嗓子不洁也同样可以用,等等。比如,上面的第四诊就用了白芷,把太和之气引向头,治我的头痛头昏,再看一遍处方:四诊:2007年10月4日处方:广藿香15g、生白术15g、明天麻15g、陈皮15g、香白芷15g、白叩15g、硃茯神15g、砂仁15g、石菖蒲20g、生姜30g。6付。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淫羊藿和陈皮这两味药的功用,卢太师说陈皮是“通脾达肺”,淫羊藿是“引太阳入太阴”。“通脾达肺”与“引太阳入太阴”有什么区别呢?“通脾达肺”是由内而外,脾是内肺是外,而且肺还主皮毛,所以“通脾达肺”就是由内而外。从脉象上来说,也就是由“右关”达“右寸”,指的是用陈皮把由内而外的道路弄通畅了,把右关到右寸的脉象沟通连接起来,这样寒邪就有了出路,才能够出得去。所以呀,在人体感受外邪之后,可以用生陈皮打开由太阴至太阳的路径,将外邪鼓荡出去。陈皮分为生陈皮和老陈皮,生陈皮可以与苍术配合发汗,使外邪由内而外一汗而解,这也是扶阳医学将苍术配加生陈皮称之为麻黄汤的原因。假如不用生陈皮,用老陈皮呢,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老陈皮,老陈皮就不会发汗,老陈皮除了通脾达肺的功用之外,主要是醒胃气的功用要强一些,因为老陈皮很香,芳香沁脾。按照文师太的说法,老陈皮可以作为桂枝基本法里的基本用药,可以与南山楂联合使用作为最基本的处方,一旦需要发汗的时候,把老陈皮换成生陈皮就可以了,这是文师太的用法。再来看看淫羊藿,淫羊藿的功用是“引太阳入太阴”,也就是说淫羊藿的作用力是由外而内的。太阳在外,太阴在内,由外而内就是引太阳入太阴。所以淫羊藿的作用正好与陈皮相反,陈皮由内而外,淫羊藿由外而内。因此,陈皮(特别是生陈皮)在桂枝法里用于刚刚感受外邪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由内而外的把外邪赶出去。而淫羊藿呢?用于外邪将尽的时候,外邪基本祛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由外而内的进行收藏,要引太阳入太阴,也就叫沟通阴阳,卢太师称之为引阳入阴。大家看看卢氏医案,用过桂枝法袪外邪之后,常常就加淫羊藿再吃一付。为什么?就是将这个“由内而外”的作用力调转头来,变成“由外而内”的收藏,这就是生陈皮与淫羊藿各自的用法。伤寒无汗用苍术加生陈皮发汗,伤风有汗用生白术加淫羊藿收汗,通过生陈皮和淫羊藿的转换运用,就能解决发汗与收汗的问题。第三组
广紫菀、浙贝母、桔梗现在我们来谈谈广紫菀和浙贝母,这两味药我们常常联合使用化痰止咳。咳嗽虽然都与肺有关,但究其咳嗽的本质还是不同的,常常有肺咳和肝咳两种情况。具体的说一是肺本身咳;二是肝气上逆引起的咳。肺本身咳呢一开始一定是泡沫痰,随后会出现稀痰,甚至会出现厚痰。而肝气上逆引起的咳呢,则是咳嗽少痰或是干咳无痰,这种咳就属于肝家之病引起的咳嗽了。通过学习扶阳禅的内证课程我们还能发现,右肝波及的是肺,左肝波及的是胃,胃气受伤则病人苔薄,甚至出现无苔,这是中医内证得出的结论。肝气上逆引起的咳嗽常常脉数带滑,这是因为人体感受外邪之后,阳气迎邪攻之,其脉必数。而滑脉呢,湿困,木克土,还是肝家惹的祸。肝气上逆引起的咳嗽可能还伴有发热,为什么会发热?因为肺里有了积液,肺有积液易产生炎症,有炎症当然就有可能发热。其原因是右肝波及了肺之后,金克不住木,从而导致肺的宣降失常,肺细胞膨胀之后蛋白容易渗出,因而容易细菌感染产生炎症。这是发热的主要原因,这时的右寸肺脉也一定是数滑带劲的。肺阳因肝波及损伤还会出现头痛,这是因为肺阳损伤之后从而波及到大肠,因为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头痛一般是痛在前额,属大肠经头痛,我们在临证时一定要细心把握,凡此种种肺家之病可能都与肝有关系。临床治疗咳嗽我们常用广紫菀+浙贝母+广陈皮配合使用,广紫菀有启菀陈之能,疏络润金之性,与广陈皮同用,调肺疏络,凡风痹痰痹可平,虚燥口干可清,也就是说但凡肺本身咳,广紫菀+广陈皮即可解。如果肝脉滞,肝引起的咳和痰同时存在,那么在桂枝法里,用茅术理脾,广皮疏肺,紫菀疏络润金,用浙贝母化肝引起的痰。生痰之源脾也,咳嗽之因肝也,储痰之器肺也,多管齐下,咳嗽及痰涎当然可消能化。为什么要用到浙贝母呢?卢太师说浙贝母为“舒肝郁之要品,凡虚咳烦躁,皆能用之” 。这句话说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浙贝母乃肝家之药,是解肝郁的药;二是说浙贝母可以治虚烦咳嗽,也就是能治肝引起的咳嗽。肝引起的咳有什么特点呢?刚刚已经讲了,一是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二是可能会出现大肠经头痛;三是可能会出现发热;四是木克土,湿困,脉滑数,尤其是右寸肺脉必滑数。只要符合上述其中的一个特征,都说明这个咳嗽逃脱不了与肝的干系,都要用到浙贝母。我们扶阳医学不仅仅只看症状,还要切脉,如果肝脉或紧、或滞、或逆、或劲之象,那这个咳不仅仅与肺有关,还与肝有关,自然就要用到浙贝母了。再看桔梗,桔梗专通要塞之地。得紫菀、广皮,疏肺开肺,行清道而咽嗌得利(咽乃咽喉,嗌乃肺部空廓之地,得桔梗均可通畅无阻)。得苏叶宣肺气、得葱白通脉道,膻中喉间之壅塞均得通。也就是说,用桔梗可以使咽喉与肺廓都能通畅。咽部及胸廓因痰壅塞,这时候的肺脉,脾胃脉均有滑象,而肝脉也会有一定的问题,或紧、或滞、或劲、或逆。桔梗利咽升提,用桔梗把药引至咽嗌,从而就可以清除清道之浊滞。大家都掏过耳朵吧?掏耳朵的工具叫做耳扒,耳扒可以将耳朵内的脏东西掏出去。桔梗就如同一个耳扒,但它掏的不是耳朵,它可以把咽部和胸廓缝隙中的污浊掏出去。请看下面的示例,分别说明了广紫菀、浙贝母,以及桔梗的用法:示例一:赵某,女,50岁,教师。日就诊。患者1月7日外感,现症见:偶尔咳嗽,咳而痰难以吐出,头不痛,3个月未来月经,白带带红比较多,约有一周,现在已经很少,小腹部与腰不痛,大便(次数)多而不畅,小便正常,睡眠尚好。舌苔:黄带白。脉诊:左手~轻取不浮不紧,沉取滞(带滑象)带紧,即滞滑带紧;肾脉弱、紧。右手~胃、脾、肺都带紧,肺脉紧带滞。辨析:第一方以治赤带为主,处方略;第二方以治痰咳为主。处方:制白附子75g(先煎2小时),生茅术(即苍术)15g,茯神15g,石菖蒲20g,桂枝尖30g,炒小茴香20g,广紫菀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广陈皮二颗,炙甘草15g,生姜75g。注1:吃2~3付之后,加淫羊藿20g,马兜铃15g,再吃2~3付。注2:若痰能咳出,就将制白附子改为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再去掉马兜铃、广紫菀。示例二:门某,服药之后,现症见:头出汗,口干,心前区闷胀,胃纳差,肝胆区隐痛,咳嗽无痰,颈部按痛后想吐,肿块按之有滑动。腰酸胀,脚还肿,大便如常,小便毫升之间,尿黄,尿糖(++++),血糖化验:14mmol/L。脉诊:左手~轻与沉取均滞,肾脉久取起来了,稍有缓象,还有点弱。右手~轻与左手一样,沉取肺微紧,脾滞短。辨析:目前外邪基本没有了,肺脉上还有一点外邪,而且湿气很重,先去肺中之邪。由于脾脉滞短而运化能力差,其关键在于阳气不足,脾阳来源于真火肾坎中一阳,而扶阳能助正的同时,还能祛邪化湿化痰。治用扶阳解表,祛邪化痰,继之健脾化湿去痰。处方: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浙贝母20g,桂枝尖30g,生山楂肉20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刺五加皮15g,石菖蒲20g。2付。注:吃2付后,去掉肺家药法半夏,石菖蒲;加公丁香20g,广郁金15g,川芎25g,元胡15g主治肝痛,再吃2付。示例三:广紫菀20g,苍术15g,白芷15g,石菖蒲20g,黄芩15g,茯苓15g,陈皮15g,法半夏20g,杏仁15g,木蝴蝶20g,苏子15g,桔梗15g,炙甘草5g。7付。第四组 白芥子、制南星、马兜铃白芥子气味辛温,是热药,以润化为主。什么叫以润化为主呢?通俗的说法就是可以把痰化成水。所以,卢太师说白芥子可以“豁痰中之水,行血中之凝,凡阴阳中有杂邪裹聚者皆可用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白芥子可以使痰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内通外达,专开结痰。注意,白芥子的功用是专开结痰,也就是说一切凝结之痰湿,可以用白芥子润化除之。另外,白芥子还用于误用广紫菀的补救治疗。举个例子,如果遇到一个人感受外邪,一身寒冷而且咳嗽,这个时候是不能用广紫菀的。为什么?因为广紫菀微辛微苦,一个辛,一个苦,辛苦而化阴,所以广紫菀有沉降之性,以助天气下降。所以呀,广紫菀是疏络润金的,是清虚燥口干的,广紫菀的应用指征是肺脉劲,全身发冷感受外邪的人不能用,用则引邪入里。也就是说,患者一旦感受外邪,全身发冷而咳嗽,这个时候肺脉是以紧象为主的,你去用有沉降之性的广紫菀润金,你去用助天气下降的广紫菀止咳,那当然就容易引邪入里了。一旦用了广紫菀,病人咳嗽虽然好了一些,但病人反而咳不出来了,邪已深入了。大家想想看临床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用广紫菀去止咳,咳嗽减轻了,但病人很不舒服,想咳咳不出来,严重的时候还会喘,非常难受。为什么?引邪入里了,误用广紫菀的结果。误用广紫菀怎么办?用白芥子补救,白芥子内通外达,专开结痰,用白芥子加南藿香进行补救。比如:桂枝尖,苍术,南藿香,白芥子,楂肉,法夏,石菖蒲,炙甘草,陈皮,生姜;用这个法就可以补救误用广紫菀导致的不良后果。大家或许会问,感受外邪全身发冷而咳嗽,正确的方法是用什么药止咳呢?第一步可以用我们刚刚讲的第一组药,用桂枝法固护营卫,只用桂枝加石菖蒲和法夏就可以了,去掉砂仁。为什么要去掉砂仁?因为砂仁是收纳的药,其功用是纳五脏之气归肾,同样会引邪入里。第二步加上附片用附桂法祛里寒,这个时候适情可以用到北细辛,葱白。第三步我们用扶阳医学的附子理中法,既扶肾阳护正气,又助脾之运化而止咳。按上述的次第治疗才是治咳嗽的正法,临床中呢,我们要时时刻刻固护到患者的正气,永远把扶阳护正放在第一位,什么叫扶阳医学?这才叫做扶阳医学。我们绝不能为了眼前疗效而不顾远期效果,把患者的正气伤了,饮鸩止渴,这就违背了扶阳医学的宗旨。现在我们讲制南星,卢太师说制南星“性刚烈入空窍,达膈膜,循网络,清澈三焦,荡涤肠脏。凡空窍中有尘氛瘀浊流而为疾,以此豁之。如清道中阻碍呼吸,哮喘气急,无论风寒湿所阻凝,皆能化之。”可见,制南星的功用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无痰不化。患者感受外邪全身发冷,咳或不咳,有痰,这时不能用广紫菀,除了可以用石菖蒲加法夏之外,还可以用制南星,比如:示例一:张某某,不咳而喉咙有痰,鼻塞,鼻腔有不适感,与昨天爬山后感冒有关。食纳好,两手麻好转,腰后有点酸胀,小腹与两腿感觉有点凉,大小便如常,睡眠每晚3~5小时,入睡好,但醒的早。脉诊:左手~不浮不紧,沉取滞(气),肾脉弱;右手~轻取微微紧,脾胃紧,肺也紧;整体脉带劲象,微微有弹指。辨析:从症状上看有感冒了,且右手脉轻取微微紧也是明证,而且脾胃肺都紧。左手肾脉弱而力不够,比以前好一点,还有一点滞的感觉,说明阳气升发还是不行。整体脉有一点脉弹指感,这是化燥的现象。目前调整方法首先开表化痰调理升降,其次益肾温阳为主。处方(第一方祛邪为主):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尖30g,山楂肉20g,石菖蒲20g,制南星15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80g,油厚朴15g。1付。那么,制南星与白芥子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白芥子专开结痰。制南星化深痰,痰很深,咳不出来就用制南星。还有一味药就是马兜铃,马兜铃可以除陈油,什么叫除陈油呢?很多地方的人都吃老腊肉,腊肉吃多了陈油就会聚积,痰就会粘在嗓子上咯不出来,这个时候就用马兜铃。在临床上,患者有陈痰或有深痰的时候,我们常用毛化红+马兜铃+制南星来化深痰除陈油,马兜铃与制南星也可以交替使用,主化陈痰和陈油。比如:示例二:桂枝30,贡术15,砂仁15,陈皮15,南楂15,陈皮15,茯苓15,毛化红15+马兜玲15+制南星20,炙甘草15,生姜60。制南星还可以与白芥子、马兜铃、杏仁同时并用。白芥子开结痰,制南星除深痰,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开膈;马兜铃解陈油,杏仁降气,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快肠。这四味药联合使用可以使中州决渎上下分消,肺气通畅,天空清廊,上窍得其清,呼吸皆成自然。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脉法药一体论(二)~右关脾胃脉。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扶阳修炼笔记》(节选)
——黄芪党参综合法
《扶阳修炼笔记》(节选)
——黄芪党参综合法
@火神门:此文根据火神门在“国际中医论坛微信群”和“会员精品班微信群”进行微信语音讲课释文而成,文章力求保持口语化风格,原汁原味,以期与广大喜爱扶阳医学的朋友们分享。
《扶阳修炼笔记》(节选)
——黄芪党参综合法
【微信语音释文】日~3月11日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呢,我继续利用微信语音与大家分享学习扶阳医学的体会。在我学习扶阳医学的过程中呢,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呢就是随证加减。比如,彭师教了我们桂枝基本法:桂枝,术,草,楂肉,姜。那么,在这个基本法的条件下呢,再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病情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体质等等,为病人再量身定制一个标准的桂枝法。什么叫标准的桂枝法呢?就是在一段时期以内,针对这个病人治疗而基本不变的一个法,在这个标准法的基础上,再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进行加减化裁。这就是我一开始呢,学习扶阳医学的方法,也就是随症加减。因为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也不懂切脉,也不会切,所以只能是按照病人不同的症状,在标准法上进行加减,这也是我学习扶阳医学的第一个阶段。
那么第二个阶段呢,就是凭脉处方。比如,脉象轻取紧且阳虚时用桂枝法;脉象沉取紧且阳虚时用附子法;脉象轻取沉取都紧时用附桂法,或者先用桂枝法后再用附子法;其他情况时,用非附桂法。跟随彭师学习了三年的扶阳脉法以后呢,在临床上也就有了抓手,在立法和处方的精确度和准确率上,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特别是大病难病和没见过、没治过的病,凭脉处方能够屡屡收到奇效。这是我学习扶阳医学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凭脉处方。
第三个阶段呢,就是医易互通。比如,桂枝尖为什么定位在山水蒙卦,为什么桂枝能引坎中之阳交于太阳;硃茯神为什么定位在地火明夷,为什么硃茯神能引离火交于坤土等等。在易理上,医理上融汇贯通,使自己的立法水平,处方水平更进一步的提高。这是我学习扶阳医学的第三个阶段。
过去我们在公众号上(FY0909CC)祥细讲解了藿香法,桂枝法,附桂法和附子法。今天呢,我想结合一个医案,同时再结合我闭关修炼的体悟,与大家详细谈谈非附桂法中的黄芪党参综合法,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学习成果。今后,我就用微信语音分享的方式,通过一个医案的讲解,能够把某一类的病总结出一个治疗规律,那我想大家就能在临床上更进一步,针对治某一类的大病就有了方向。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乳腺癌切除后癌细胞肝转移,并严重肝腹水案。病人自日初诊,至日,总共治疗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经西医检查,现在无任何肝癌指征,病人痊愈。下面呢,我就详细讲解这个医案,在这个医案的讲解中,重点讲解黄芪党参综合法。
张某某,女,50岁;日初诊
右侧乳腺癌切除后进行放化疗,三个月后病情转危再次住院,西医诊断为癌细胞肝转移(肝癌);腹水严重,全身浮肿;心率110次/分钟;腹大如鼓似十月怀胎,无法穿衣;血压正常;每天尿量200~300CC;舌苔全黑,脸呈黑色;夜不能眠,精神恍惚;肚皮插有引流导管;感觉热,有汗。
制附片80、炙甘草5、生姜80、人参20。3付。24小时小杯频饮。
同时,陈玉琴老师进行循经指压按摩。
【微信语言释文】
我们继续对上次讲的乳腺癌肝转移的那个医案啊,再进行一次详细的分析。现在我们看看上面这个处方,这个一诊的处方呢,当时就是为了救急,因为这个病人已经有了心衰的迹象了,所以就用四逆法,四逆加人参,救阳又救阴。我们扶阳医学在挽阳的时候,在救心衰脱阳的时候,就用这个方。为什么不用四逆加葱白呢?因为病人有汗,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四逆法的时候,有汗,四逆加人参;无汗,四逆加葱白。
二诊(日)
处方一(彭进):
制附片80(先煮二小时)、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石菖蒲20、炒小茴香20、炙甘草15、生姜60。2付。
同时,陈玉琴老师进行循经指压按摩。
处方二(彭进):
制附片80(先煮二小时)、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炒小茴香20、大腹皮20、马槟仁20、炙甘草15、生姜60。2付。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80+(桂枝法: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炒小茴香20、炙甘草15、生姜60)+大腹皮20+马槟仁20。2付。
【微信语音释文】
那么第二诊呢,是9月29号,是彭进大师兄处的方。这个二诊的第一方呢是附片加桂枝综合法,也就是附桂法,主要意图就是要拨通气行的道路。为什么不用桂枝法而使用附片加桂枝综合法呢?主要原因是这个病人病的比较重,不敢纯用桂枝法去拨,所以就加了附片而使用了附桂法。
这个二诊第一方呢,是治太阳寒水的,所以我也把它叫做太阳寒水之法。只要病人外邪未尽,整体脉呢还有些浮紧,也就是说太阳寒水这个大系统里还存在循环障碍,这时病人还脉浮,有紧,就要用这个太阳寒水之法去解决这个循环障碍。
因为,一旦太阳寒水这个天地的大系统里出现了障碍,这个水就循环不起来了,就会成为死水。体现在人体身上呢,就像现在这个病人的情况一样,不仅全身水肿了,而且还有严重的腹水,全身上下都是循环不起来的死水。那么呢在治疗上,我们首先要将这个病人太阳寒水的问题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才有助于下一步的治疗。
所以说呢,针对治疗这个病人的起始之法,也就是入手之法呢,就是要先拨通气行的道路,让太阳寒水循环起来,所以就用了这个附子加桂枝综合法。
所以上面的这个处方呢,主要就是治太阳的,治太阳其实也是治水,合起来就是治太阳寒水。针对这个腹水病人来说,就是要把她身上的死水积水腹水呢,重新循环起来,让身上的死水能够变成活水。
大家都知道的《伤寒论》里面有麻黄汤,桂枝汤,五苓散,大小青龙汤啊,越婢汤,这些方子呢,有的能让水上升,有的能让水下降。什么叫让水上升呢?就是发汗,就是让地气升而为云,比如说麻桂二方就能让人发汗;什么又叫让水下降呢?就是利小便,就是让天气下而为雨,比如说五苓散就能利小便等等。
现在来看看我们这个处方一,我们这个处方一使用了法夏,石菖蒲,还有砂仁,这三味药联合使用就是袪肺寒,升肺气的。那为什么可以升肺气呢?因为肺的主要的功能就是降,只要能把肺的肃降的功能恢复了,只要肺能够行使降的功能,那么肺气就旺了。这个法里面呢还用了茯苓,茯苓的作用就是利小便,小便就是雨。所以说呢,这个法呢既能上,使地气升而为云;又能下,使天气下而为雨。所以呀,这个法就叫综合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拨通气化道路。
我们再看看这个处方二,也是彭师兄处的方,我把它重新排了一下序,上面的那个方子呢,是他开的那个处方的原始的排序,这个方我给它重新排了一下序,就是附片加上桂枝法。附片用了80克,后面这个桂枝法呢,是当时准备给这个病人立的一个标准的桂枝法,就是:桂枝,白术,砂仁,茯苓,法半夏,茴香,炙甘草,姜。然后在这个附片加标准桂枝法的基础上,再加用大腹皮和马槟仁。
这个附子加桂枝法,再加上大腹皮和马槟仁的这个处方二呢,就是要化气行水,叫化气行水法。这个法呢,在我们上次讲课的时候已经说过了,比如大腹皮,大腹皮是行网膜之水的。一般情况下,当服用了这个大腹皮之后,如果腹水还没有退,再加马槟仁加强行水的力量。但是这个病人呢,因为距离我们比较远,去给她看一次病不容易,所以当时就把大腹皮和马槟仁一起上,一起把它加到这个方子里,就是形成了这样一个综合处方,化气行水的一个方。
那么在这个法里面呢,还可以随症加减一些药,比如说这个法里还可以加官桂,官桂呢我们前天讲了,它可以加强肠胃运行的功能,也有是助于减轻腹胀,消除腹水的。如果要是肝区有痛的话,还可以加元胡。官桂与元胡配合使用呢,就可以消除水气的凝聚,从而解除肝区的隐痛。因为这个病人没有肝痛嘛,所以这个方呢当时就没有加元胡。
这个处方二里的附片呢,就是壮火原,益水主的。当然这个法呢也可以加麦芽,卢太老师在药解里说,麦芽是肝之本谷嘛,是助肝气畅行的,所以处方二这个化气行水法里还可以加麦芽。
当然,这个法里也可以加菖蒲。因为,菖蒲加茯苓治一般的水肿就很有效,特别是治一般的水肿腿肿啦,菖蒲加茯苓放在桂枝法里面也是很有效的。这个处方二为什么没有加菖蒲?因为在第一方的时候用了菖蒲,这个病人肺的问题已经用处方一给解决了,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进行化气行水。顺便提一句,菖蒲的使用主要是看肺脉紧与不紧。
再就是这个方里面用了法夏,那么法夏呢它是降浊升清的,所以说不管有没有痰,都要加。这个时候,砂仁呢可以用阳春砂,最好不要用西砂仁。因为,西砂仁主要是纳气归肾的,这个时候病人不需要纳五脏之气归肾,在肝有病的时候,气是既纳不下去,也升不上来的。因为土和木都是媒婆,心肾相交呢需要土和木去穿针引线,俗话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病了,脾也就病了。所以呢,土和木都病了,媒婆不行了,心肾也就不能相交了。心肾不能相交,你用砂仁去纳下,你怎么纳的下去呢?
再一个就是附子和法夏的配合,大家都知道,附子和法夏呢是十八反,我们呢在临床中就经常这样用,照样用,不管它是十八反还是不反。
三诊(日)
制附片80(先煮二小时)、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炒小茴香20、大腹皮20、马槟仁20、青皮15、炙甘草15、生姜60。2~3付。
同时使用麝香、活癞蛤蟆肝脏、蟾酥,放病人肚脐包扎进行外治。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80+(桂枝法: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炒小茴香20、炙甘草15、生姜60)+(大腹皮20+马槟仁20)+青皮。
【微信语音释文】
第三诊呢,就是在上面的那个处方二的基础之上加了青皮。加青皮就是因为这个患者的脉呢,出现了师父说的那种隐忍之气。这种隐忍之气的脉呢,你说它象弦脉吧,它又不是标准的弦脉。你说它不是弦脉吧,又有一点像,似弦非弦。这个用嘴巴来讲这个脉像,实在是不太好讲,就只有在临床上啊,摸到这个脉的时候,才可以把它讲得清楚。
病人有这样一个隐忍之气的脉,逆而不流畅的脉,那么呢就在上方基础上加青皮,加青皮,就是要马上解决这个隐忍之气。如果这个隐忍之气不解决的话,时间长了,女性就会得乳腺癌啊,甚至肝癌啊,都有可能。当然,这个病人已经是乳腺癌术后肝转移了,说明这个隐忍之气已经很长时间,而且是经常出现这种脉象的。
这个三诊方子用了青皮,也用了小茴香,这两味药都可以治这个隐忍之气,治这个逆而不畅的脉。当然,也可以加佛手,佛手片,广木香等药来疏导这种隐忍之气。
我们看看第三诊的同时还用了一个外用法,就是把一个大癞蛤蟆的肝脏切下来以后,加上一些皮啊,蟾酥啊,再加上0.2克的麝香,放在病人的肚脐眼里,包扎起来。包扎完以后就不要再动它,这个病人包了三四天以后又抓了一只癞蛤蟆,又放了一点这个麝香,然后又包扎了一次。
这个外治效果挺明显,当天下午尿量就提高了,尿量从原来的每天两三百毫升,外治二小时之后就到800毫升了,然后增加到1200毫升,1800毫升,最后到2000毫升以上,三天时间基本上腹水就流光了,消退了。
我曾经问过一位老师,我说这个癞蛤蟆加蟾蜍的外治法,到底是怎么样起退腹水作用的?她是这样回答我的,他说呢,如果是肝脏的腹水,确诊是肝脏的腹水,就用癞蛤蟆的肝脏;如果是心脏心包引起的胸腹水,就把那个癞蛤蟆心脏切出来,然后放上麝香,放在病人肚脐上包扎起来就可以了。她还说呀,如果找不到癞蛤蟆的话呢,就用田地里的田螺,把田螺肉斩粹,斩粹以后和麝香一起放在肚脐眼上,然后包扎起来,治腹水的效果也很好。
那么,如果当时连田螺肉也找不到的话呢,可以到药店里买一盒苏合香,把那个苏合香的胶囊粉末与麝香混合起来,放在病人肚脐里面,也很有效果。当然,他讲的这个田螺肉和苏合香两个方法呢我没有用过,我用的就是这个癞蛤蟆加麝香,很管用,用了之后呢,这个病人的腹水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
四诊(号)
病状:小便带血,西医给予止血针治疗。
处方(赵君):
制附片90(先煮二小时)、炙甘草5、炮姜炭90、葱白三根。3付。24小时小杯频饮!
五诊(日)
制附片90(先煮二小时)、炙甘草5、炮姜90、人参20。3付。24小时小杯频饮!
【微信语音释文】
如果要是作为一般的医案,这个时候就可以写医案分享了,腹水怎么严重呀,然后现在肝腹水治好了,病人回家了,就这样了。但是这个病人呢,确确实实她的病并没有好,因为我们摸脉就知道她并没有脱离危险。
四诊和五诊这两个方子呢,也是一个救急的方。因为当时她又出问题了,腹水解决以后,病人又出现了血尿,病情又有一点反复,人也没精神。我和赵君师兄去的时候呢,赵君师兄很认真地为她切了脉,之后就给她处了四诊的这个方。上次在微信里有笔误,把炮姜炭少写了一个字,写成了炮姜。赵君师兄处了这个四诊的处方之后呢,我们就回了深圳,病人吃到第二副的时候,尿血就没有了,血尿就已经没有了。但是病人非常虚弱,又出汗,心率变快,还是出现了脱阳的症候。这个时候呢,我就给她又用了四逆汤,四逆汤加了人参进去,又给她处了三副。这是第五诊。
六诊(日)
制附片80(先煮二小时)、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炒小茴香20、大腹皮20、马槟仁20、青皮15、炙甘草15、生姜60,淫羊藿20。2付。
处方重新排序:
制附片80+(桂枝法:桂枝尖30、生贡术15、砂仁15、茯苓15、法半夏20、炒小茴香20、炙甘草15、生姜60)+(大腹皮20+马槟仁20)+青皮+淫羊藿20。
说明:尿量正常,加淫羊藿。
【微信语音释文】
第六诊呢,就是在三诊的那个处方的基础上加了淫羊藿,上面第三诊那个附子加化气行水的法里,然后又加了淫羊藿。我出的这个方呢,是当时彭进师兄留下来的,他说只要是尿量一出来,正常以后,就加淫羊藿。我曾经问过彭师兄,我说为什么尿不出来的时候不能用淫羊藿,尿多了之后才可以用呢?他说这个跟发汗是一样的,小便和汗是一样的,以前彭师父说过,无汗的时候是苍术加生陈皮,有法的时候是白术加淫羊藿。那么,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有尿的时候,尿多的时候呢,就可以用白术加淫羊藿。
当然,这个方子里加用淫羊藿不仅仅是为了调解尿量,还有沟通阴阳的用意。所以,在这个方子里面呢,就是在上面三诊的那个基础之上,加了20克的淫羊藿沟通阴阳,继续进行化气行水,大腹皮马槟仁也继续用。
七诊(日)
患者病情好转,肝腹水消退,腿基本消肿,可下床行走,精神尚好。
桂枝尖15g,苍术15g,法半夏20g,炒小茴香20g,茯苓15g,吴茱萸15g,南山楂20g,官桂15g,白芷15g,炙甘草5g,干姜30。7付。
【微信语音释文】
再看看第七诊,第七诊的时候呢,病人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精神还比较好,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医院里面溜达呢,腿也不肿了,肝腹水也没了。然后,为她摸脉以后呢,我就给她用了一个桂枝法。那么,这个桂枝法呢就干脆没有用砂仁,因为我刚刚讲了,就是肝气没有完全好的时候,用西砂仁去纳气归肾,效果也不大。这个七诊,用了桂枝尖15克,去慢慢地拨,拨什么呢?拨太阳呀。又加用了茴香啊,吴萸啊,官桂啊这些药,主要还是化气行水,而且治肝。因为病人膀胱脉紧,所以就加了南山楂。注意,膀胱脉紧与不紧,就是提示我们要不要用南楂的问题。
因为这个桂枝法里加用了官桂,彭师把它称作桂枝加官桂法。这个法呢,可以宽肠,可以调肝木,可以止痛,因为处方里有吴萸嘛,也可以止吐。加小茴香呢就可以疏肝理脾,官桂它本身就有疏肝调肝木的作用。
所以说,肝区有胀的感觉的时候呢,就加茴香,茴香和官桂配合起来就可以调肝,七诊处方里面用小茴香就是这个作用。所以呀,大家看看上面这几个方子,随时都在调肝气。如果要是肝脉紧的话那就是要加公丁,肝脉紧提示我们要加公丁。这个方里面同样还是用了法夏,不管是有痰无痰,是师父说的,都要加法夏,因为法夏呢它是降浊升清的。
八诊(日)
黄芪30g,潞党参30g,桂枝尖15g,苍术15g,广木香15g,法半夏20g,佛手15g,元胡15g,郁金15g,茯苓20g,砂仁15g,陈皮15g,熟枣仁15g,生姜20g。7付。
注:大腹皮15g,另包3付,先用。
【微信语音释文】
第八诊呢,就是过渡到了黄芪党参这个综合法里面来了,属于非附桂法中的一个法,也是今天我要与大家重点分享的一个法。这个病人呢,主要是靠这个法的加减变化治好的,所以呢希望大家一定要掌握。我呢,用最大力气,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并结合我的闭关体验,尽量把这个法讲透,讲好。
在这个八诊的综合法里面呢,我先为这个病人特别制定了一个黄芪党参法的基本结构。这个黄芪党参法的基本结构是根据病人当时的状况而制定的,我把这个基本结构称之为基本法,其构成就是:黄芪+潞党参(二君)、苍术、广木香、茯苓、砂仁、陈皮、姜、(桂枝尖)。
这个基本法里有桂枝,但为什么不叫桂枝法呢?因为桂枝不是君药,所以我们不叫桂枝法。轻取脉有紧的时候就用桂枝,脉不紧就不用。因为呢,脉不紧的时候就不需要引坎中之阳交于太阳。关于桂枝及其桂枝法的使用呢,大家可以参看火神门公众号上的那篇文章~《山水蒙》。
另外呢,这个基本法里也没用甘草,因为病人是肝腹水,多用甘草无益。甘草呢是本经里土性最厚的一味药,蓄水性很强,现在要把腹水排出去,为什么还要用甘草去挡住水的去路呢?所以呀,张仲景他老人家在五苓散这个治水的方子里也没用甘草。在下面的系列处方里,有很多方子我都没用甘草,即使有的处方用到了甘草,量也很小。
同时呢,在这个黄芪党参基本法的基础上还加了舒肝的药,即:广木香,佛手,元胡,郁金,又另包三付大腹皮先用。为什么先用三付大腹皮呢?因为当时病人肚子胀,用三副就可以完全解决,所以呢就另包三副先用,用完以后就不用了。
处方里还加用了熟枣仁,因为病人睡眠不好而且心率偏快,所以用了熟枣仁。熟枣仁会压慢心脏的心率,所以心率偏快的人才可以用,心率正常的话就最好不用,否则把心率压的过慢对病人不好。如果用了熟枣仁心率还是降不下来,那就说明呢病人的心肾都衰退了,熟枣仁就更要慎用了。
最后呢,在这个综合法里用黄芪党参作君药,也就是二个君药,就构成了第八诊的黄芪党参综合法。这个法也是几位师父传给我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效果是非常好的。特别是病人在大病初愈,阳气微复起来的时候,病人的脾胃是非常非常弱的,精神也很差。精神差,脾胃弱,那么这个时候呢,用黄芪党参法进行过渡,效果就比较好。这个法,文师经常用,卢太师在《卢氏医学临床心法》中的引精上营之法呢,也有这个黄芪党参法的意。
曾经跟文师到过黄芪的产地,我记得当时把那个黄芪上面用剪刀剪了,剪下来一点,然后用嘴啊把黄芪里面的水,吸了一口在嘴里,吸过以后咽下去,结果三天都不渴,都不需要再喝水。那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呀?说明这个黄芪它是直通黄泉啊,黄泉就是阴曹地府,地府就是黄泉,直通黄泉就是把九泉之下的水,把地底下的水,把少阴之地,坎中一阳的真水给吸出来了。所以呀我只吸了一口,三天都不会再渴,这个水就是真水,真正的水。
这个真水是养火的,是生火的,别人说水克火,我们说是水养火。什么样的水是克火的呢?五行中的水才是克火的,比如大河水,井水,自来水,雨水,这些水才是灭火克火的。而地底下的水,也就是土中的水,那可不是灭火克火的,正相反,它是养火的。为什么埋在土里的树能发芽,能生长呢?就是因为有这个地下水。这个地下水呢,在风水上称之为龙脉,有龙脉的地方才会有森林履盖大地,树木才会枝叶茂盛,而没有龙脉的地方则是一片焦土,一片老黄土。
比如大西北的黄土高坡就是这样的,在大西北,任由你怎样的去植树造林,树木还是长不出来呀,既使用五行里的水去灌溉,用后天之水去补先天真水,补进去的也很有限,树木的生命力也很弱,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呀,看风水找龙脉可不是迷信,不但不是迷信,反而是科学呢。
现在我们继续说黄芪党参法,卢铸之太老师说,黄芪能引坎水上达于颠顶。所以呀,黄芪引的坎水就是真水,是地下水,也就是海底的水。怎样理解呢?既然说黄芪能引坎水上达于巅顶,那么黄芪应该走的就是人体的中脉,只有中脉才是由海底直达巅顶的脉。密宗讲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脉。
中脉在脊髓的中间,由巅顶至海底,海底即肛门前的一片三角形地带,中医里叫做会阴穴,密宗又称之为生法宫,如果是女性的话,海底就是子宫。巅顶呢就是百会穴,学密宗的叫顶轮,也就是从额头的发际开始,往后横拼四指的距离处。从生理解剖的观点上来说呢,三脉是看不见的,只有在作静定的功夫时,气脉通了,自己才会见到它们。
2013年春节前的元月13日呢,我亲身体悟过中脉的气机发动,内视看见了中脉,这在我的闭关笔记里面有着非常详细的记录。这一天是我进行大闭关的第215天,当天傍晚五点多钟,我与往常一样,手持子午八卦连环诀,默念静心神咒,一边静坐,一边忏悔。
过了二十多分钟之后呢,腹腔内忽然自下而上生出一根直直的,有小手指般粗细的圆管形气脉,形状及轮廓呢都清晰可见。这根气脉由会阴向上啊,呈螺旋状一边旋转一边冉冉升起着,有点暖暖的感觉,结构是空心的,颜色呢是蓝色的。虽然我当时在闭眼静坐,但内视可以看到它,我在闭关笔记里呢,将这条圆管形的气脉称之为“中脉管”。
这根“中脉管”刚刚出现的时候啊,它的高度或者说它的长度呢,只有从会阴到肚脐那么个高度和长度,中脉刚刚发动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根“中脉管”在小腹内转呀转呀,一边旋转一边往上生长着,当它从海底会阴穴旋转生长到巅顶百会穴的时候呢,就将海底至巅顶完全连接起来了,整个人啊,从上到下好像安装了一根旋转着的中间轴。这根中间轴呢,旋转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也并不慢,转速非常均匀。
这时候的“中脉管”已经将百会和会阴连接起来了,如同从巅顶直接插入一根管子到会阴海底。这根管子就像黄芪一样啊,直入海底,直伸无屈且无旁支呀。所以呢,我在闭关笔记里呀,又将这根旋转着的“中脉管”,也就是我刚刚说的中间轴,直接称之为“黄芪中脉管”。
意象医学创始人许明堂教授还对我说呀,中脉通了之后呢,能够引坎水直达于巅顶,这还是中脉起动的初级阶段。最高境界呢,这条中脉由会阴旋转上升至百会之后呀,会从巅顶射向天空,穿过云层之后与太阳交会。然后呢,再由太阳缓缓回归至百会,最后归根于会阴。由会阴,至百会,再射向太阳的时候呢,感觉这股气流是暖暖的;由太阳,至百会,再归根于会阴的时候呢,感觉这股气流是凉凉的,这是他的亲身体验。
对于许教授的这个说法呢,我认为是可信的。02年的3月份呀,我随几位友人去嵩山少林拜会释永信大师,期间呢在少林寺的一个佛堂里看到一幅奇怪的画。这副画上面呢,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头顶中央长出一根长长的天线,直上云霄,与许教授的描述完全一致,所以说呀许教授的话是真实不虚的。而且呢,我认为画这幅画的人啊,也一定是个修炼到极高境界的修行人。不然的话,他怎么能画出这样的画呢?他怎么知道巅顶百会有根天线能通天呢?
我在2012年至2013年进行大闭关的时候,也经常出现中脉气机发动之后啊,与太阳进行交会的现象,但与许教授描述的那种境界相差甚远。我静坐时中脉气机发动之后呢,时而会从百会处升起一股气团,在巅顶之上五十公分左右的上方盘旋着,转动着。这股气团呢,尤如一个旋转着的太极法轮,由一根无形的线牵于百合,被百会穴吸引着。这个太极法轮在头顶的正上方,不偏不倚,不离不弃,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中脉气机发动之时呢,能够强烈感觉到太阳的光热和能量,通过这个太极法轮贯入体内,阳光雨露洒满全身。
我们第一期博士弟子班呢,有几位学员的孩子也在跟着我们练打坐,虽然练功时间不长,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孩子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静坐时就能出现全身剧烈震动,有的已经中脉起动,在巅顶上方出现了旋转着的太极法轮。更有一两个孩子已经可以看见经络,具有透视功能了。
我想啊,这些孩子一边练功,一边学医,将来一定会在中医历史上留下痕迹,甚至是可以铸造辉煌的。虽然我们几个老师的层次和境界有限,但如果这些孩子练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带不了了,还可以将这些孩子交给我们的师父,由我们的师父继续带。这也是我们的理想,孙永章主任就曾对我说呀,扶阳医学传承基地一定要为真正的中医播下一批种子,为这个社会和国家培养一批栋梁之材。
好了,修炼的事情我们不再深讲了,现在呢继续谈黄芪。卢太老师说,黄芪这味药呢能引坎水由海底直达巅顶,学瑜珈的把海底会阴穴呢又称之为灵蛇、灵热、灵能,人体的生命能量啊就深深埋藏在这个海底里面。所以呀,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黄芪,更不要小看了这个黄芪党参综合法呀。黄芪能够引坎水沿着会阴和百会这条中脉,一上一下、一消一息、一升一降激发出人体无限的生机,你们说这个黄芪历害不历害呢!
南怀瑾老师也说,婴儿幼小的时候,巅顶百会这个地方会扑通扑通的跳动,为什么会跳动呢?因为在巅顶封口以前呢属于先天范畴,那时婴儿是不会说话的,但表情却又非常丰富,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呀,那时的婴儿还处在形而上的境界,与过去的神的境界还没完全断了联系,也就是还没完全脱离先天的世界。所以呀,婴儿有时会看见成人看不见的东西,会莫名其妙的受惊吓,会哭闹。等到巅顶封口以后呢,婴儿就会说话了,这时婴儿就开始进入了后天的生命范畴,也就是形而下的世界了。
我们巅顶的百会穴呢,道家称为泥洹宫,密宗称为顶轮,虽然名称不同,其实都是有形的上窍,而上面讲的会阴穴呢,讲的海底轮呢,它是有形的下窍。婴儿刚生下来以后啊,这个时候巅顶上窍,也就是顶轮是没有封闭的,这个婴儿的神还与天地相通。上面顶轮一封掉,婴儿才开始说话,那就是后天生命的开始。上窍百会巅顶一闭呀,下窍会阴海底就打开啦,人就开始向下走了,男女的情欲也就慢慢的来了。
所以呀,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呢,都是从男女两性的下体延续下去而生生不息的,大家说是不是呢?那么修炼的人呢,修炼的人就是要修到把开了的下窍重新关闭,从海底窍开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到了炼气化神时的阶段呢,上窍就打开了,修密宗的就叫做开顶了。
所以呀,我们大家都要非常重视这个黄芪,都要严重关注这个综合法呀。我上次与大家做分享的时候已经说了,如果大病之人能够正常的服用这个法,服这个法期间三焦不堵,喝药很舒服,精神一天一天的好起来,那么这个病人就快有救了。为什么呀,因为黄芪可以引坎水上达于巅顶呀,而这个黄芪党参综合法呢,就是海底轮与顶轮的纽带,生命之机就沿着由海底至顶轮,就这么一上一下、一消一息、一升一降的运转不息呀。
最后呢,再次提醒大家,我为这个病人制定的黄芪党参标准法的基本结构是:黄芪+党参(二君)、术、广木香、茯苓、砂仁、陈皮、姜。大家看看在本医案随后的系列处方中,是不是所有法的变化和用药的化裁,都是在这个标准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得来的呢?加用附片就叫做附子黄芪党参法;加用杭巴戟菟丝子等填精药呢,就叫做黄芪党参填精法;加用佛手元胡郁金等舒肝药呢,就叫做黄芪党参舒肝法,等等。所以呀,学习中医说起来很难,但是说简单也很简单,只要弄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给病人用这个法,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进行法的转换就行了,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好,现在呢,我们按卢铸之太老师的扶阳思想,给这个黄芪党参标准法做一个方解:黄芪,引泉水由海底直达巅顶,凡清窍皆得其益,润筋骨肌腠,生脑生髓,神明之变化都成玄妙之态。
用潞党参滋化源,下达于运化,使脾肺相合,天地相通转否为泰,一切滞塞皆化为乌有。用砂仁纳内薄膜中之微阳,交于肾中之微阳,连袂而升,是为气血双举。贡术奠安脾土,挟黄芪迎水精达于四旁,化精为气,气成于上,化源于润下,滴滴归根。陈皮外通皮毛,内通网膜,通脾肺而舒肝,达重楼而开膈,与广木香相合行气开郁,全身之气皆得其畅。用茯苓阳行阴化,水湿得行,其功皆在利小便。生姜宣君火之神明与相火相接,上下交蒸,五脏得暖,正气乃可伏藏,是谓金木相调之意。此法之用,益肺源而生脾液,助坎水而乾金清,乃金生丽水并迎精上营合用之法也。
好了,黄芪党参的这个法呢我们先讲到这里,下面接着分析后面的处方,现在我们继续探讨第九诊和第十诊。这个第九和第十诊呢,是黄芪党参法的一个扩充,我们称之为黄芪党参填精法。
下期预吿:《扶阳修炼笔记》(节选)~黄芪党参填精法。
………………………………………………………………………………………
………………………………………………………………………………………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g有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