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接触网定位器坡度定义正定位时仪器应该放在哪个方向

请问高手们,接触网拉出值的正负分别是表示向哪个方向拉的比如说一个定位拉出值未-200,那是什么意思呢
黑岩の爱0457
接触线拉向支柱侧的定位方式称为正定位,反之为反定位,反定位一般用于曲线内侧支柱或直线区段“之”字值方向与支柱位置相反的地方,你说的就是反定位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接触网专用检修设备
&&&>>>&&>>>&
接触网专用检修设备&&下的更多分类
上一页1上一页1/22/2
联 系 人:陈涛 联系电话:010--
传真电话:010-
移动电话:
Copyright@ &
北京宇成伟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理论升级三考试卷答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理论升级三考试卷答案
导读: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理论升级三考试卷答案,部门: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考试日期______,7、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和联络线的接触线高度为5300米高速铁路正线接触网支柱侧面,客运专线正线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1.6米武广客专正线接触网采用的是全补偿弹性链型,跨距小于等于40米武广高速铁路的绝缘和非绝缘锚段关节一般都采用五跨关节吊住梁的锈,1、高速铁路是指运行速度达到(
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理论升级三考试卷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部门: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
7、 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和联络线的接触线高度为5300米 高速铁路正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在一般路基区段应不小于3.0米。 客运专线正线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1.6米 武广客专正线接触网采用的是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方式,跨距小于等于40米 武广高速铁路的绝缘和非绝缘锚段关节一般都采用五跨关节 吊住梁的锈蚀面积不超过20%
100mm, 困难值大于等于75mm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请将下列各题中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高速铁路是指运行速度达到(
)km/h及以上的铁路线路。B
2、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
)个跨距,在同一组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
)条股道。A
3、中断工作连续(
)个月以上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应在上岗前进行安全等级考试。B
A、3; B、6;
4、客运专线接触网巡视原则上采用(
)巡视方式。C
B、登机车;
C、作业车上;
D、以上都是
5、厢内观察巡视时,可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作业车运行速度不大于(
)公里/小时,人员不得出车厢。B
6、武广客专进出站设置信号机,信号机常态为(D)。
7、武广客专与既有线比较采用(B)缓和曲线。
D 可长可短
8、武广客运专线最大的道岔辙岔号数是(D)。
9、动车组受电弓静态抬升力为(A)。
10、高速接触网设备质量检测方式主要有(A)两种。
A、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
B、人工检测和机械化检测;
C、昼间检测和夜间检测;
D、人工巡视和检测车检测
11、限位定位器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 B )倍的要求。
12、客专隧道外采用预留穿孔式腕臂底座,上腕臂底座安装高度一般为( C )米。
13、客专隧道外支柱上下腕臂底座间距为(
14、正定位时定位管定位环在腕臂斜支撑(
15、所有下锚连接零件(绝缘子侧)的螺栓穿向都由田野侧穿向线路侧,螺帽在( A )。
A、线路侧;
B、田野侧;
16、支柱基础螺栓外露标准为:桥面螺栓外露(
17、除有特别规定外,顺线路水平螺栓统一穿向( C )方向。
D、以上都不对
18、AT供电方式是利用(
)对接触网间接供电,以减小对通信线路的干扰并提高接触网末端电压。C
A、吸流变压器;
B、扼流变压器;
C、自耦变压器;
19、对于长大桥梁区段的抢修,在作业车不能到的达故障点,应采用( A )抢修。
A、车梯和梯子;
20、变电所馈线电缆故障时应甩开故障电缆,采取通过( B )进行环供,同时调整保护定值,限制列车对数。
A、备用回路;
B、分区亭;
C、开闭所;
二、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计40分)
1、作业平台上巡视时应不少于两人,其中1名作业人员的安全等
级不低于三级。(×)
2、绝缘工具的机械强度试验应在组装状态下进行。(√)
3、每次作业一名工作领导人只能接受一张工作票。(×)
4、凡在距离地面2.5m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空作业。(×)
5、根据承力索、接触线铅垂线间的距离合理选用电连接线在承力索、接触线间的安装形状,承力索、接触线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00mm时采用“S”型连接的方式,大于1000mm时采用“C”型连接。(×)
6、横向电连接的间距以设计要求为准,允许偏差±300mm。(√)
7、不同作业组分别作业时,允许共用行车防护人员。(×)
8、客专铁路不采用手信号降弓方式。(√)
9、客专接触网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600mm。(√)
10、远离作业是指距带电部分2米及其以外的高空作业和较复杂的地面作业。(×)
11、接触网安装施工用力矩扳手连接螺栓时应逐个循环拧紧。(√ )
12、鉴定的范围应包括所有的接触网设备,但正在实施集中修的设备可不作鉴定。(×)
13、各单位开始参加接触网远离作业的人员,应在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和安全等级考试。(
14、开口销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钉帽在上。(√)
15、上部安装及悬挂调整时不得给接触线施加外力,严禁踩踏接触线,凡接触线上安装的各类线夹必须一次安装到位。(√)
16、如右图1所示,②是指定位器,每个螺母的
力矩M为44 N〃m。(
17、如右图1所示,⑦+⑧+⑨的组合成为腕臂旋
转组件,其中⑨是旋转接头,⑨是双耳套筒,每
个螺丝(M1)的力矩为75 N〃m,螺母(M2)的力矩
为50 N〃m。(
18、如右图1所示,13是定位管斜拉线。(
19、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管理部门交付电子版的资料应有设备试验报告。(
20、客专接触网故障初步判断和查找主要根据接触网故障测量装置提供的数据和其它各方面汇报相关信息进行。(
三、简答题(2道题,每题5分,共10分)
1、高速铁路接触网电连接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哪几种
(1)横向电连接。(2)股道电连接。(3)道岔电连接。(4)锚段关节电连接。(5)隔离开关电连接。(6)避雷器电连接。
2、高速铁路接触网附加导线有哪几种?
答:(1)供电线;(2)捷接线;(3)并联线;(4)加强线;(5)回流线;(6)正馈线;(7)保护线;(8)架空地线。
四、综合题(2道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测量和检调单开线岔始触区的方法和步骤。
答:测量调整两支均为工作支侧:(1)线坠挂于正线测量距侧线线路中心的距离,调整线坠位置至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距离为500 mm和800 mm,看正线接触线在此范围内有无线夹,如有线夹,判断其距侧线线路中心的距离是接近500 mm还是800 mm,接近500 mm则向线岔侧调整,至到小于500 mm,接近800 mm则向线岔反方向调整:直至大于800 mm。(2)线坠挂于侧线测量距正线线路中心的距离,调整线坠位置至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距离为500 mm和800 mm,看侧线接触线在此范围内有无线夹,如有线夹,按上述方法进行调整。测量调整其中一支为非工作支侧:线坠挂于侧线测量距正线线路中心的距离,调整线坠位置至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距离为500 mm和800mm,看侧线接触线在此范围内有无线夹,如有线夹,按上述方法进行调整。
2、昼问巡视观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答:(1)有无侵入限界、妨碍机车车辆运行的障碍;(2)各种线索(包括供电线、回流线、正馈线、保护线、加强线、捷接线、吸上线和软横跨的线索等零部件等有无烧伤和损坏;(3)补偿装置有无损坏,动作是否灵活;(4)绝缘部件(包括避雷器)有无破损和闪络:(5)吸上线及下部地线的连接是否良好;(6)支柱有无破损或变形;(7)限界门、安全挡板或网栅、各种标志是否齐全、完整;(8)有无因塌方、落石、山洪水害、爆破作业等损伤接触网危及供电和行车安全的现象。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资格考试、办公文档、党团工作、人文社科、文档下载以及高速铁路接触网工理论升级三考试卷答案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5.1一般规定
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
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
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支柱装配计算应采用《支柱装配、软横跨、吊弦预配计算》软件计算。支柱装配的预配应在预配车间的专用预配台具上进行。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测,确保预配正确。
5.1.7整体吊弦的长度计算应采用《支柱装配、软横跨、吊弦预配计算》软件计算。整体吊弦的下料、测量、制作应采用整体吊弦制作综合装置,载流环应分别位于主线的两侧,压接应采用恒压力控制的接触网液压压力机。
5.1.8整体吊弦安装位置的测量应从悬挂点向跨中,偏差积累在跨中。承力索、接触线经超拉后吊弦应竖直安装,未经超拉应按计算偏差安装。
5.1.9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5.1.10先安装绝缘锚段关节的工作支部分的整体吊弦,后进行非工作支部分的调整。非工作支调整时,在悬挂点两边采用临时铁线悬吊,再将定位装置调整到位。中性段锚段的绝缘子串安装应从硬锚端向补偿端进行。
5.1.11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采用2500V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试验和导通试验。送电开通的前一天,应按调度命令进行绝缘测试。
5.2.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现行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规定。
5.2.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50 m3混凝土或每个小站一组混凝土试块(每组三块),大于500 m3的车站每100m3混凝土一组试块。拉线基础每一车站、区间一组混凝土试块。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数量不少于一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查阅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试验报告。
5.2.3基础、拉线基础位置、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软、硬横跨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软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3&,硬横跨施工偏差不应大于2&。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2.4同一组软、硬横跨的杯形基础底面及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 m m。同组硬横跨两杯形基础杯底中心间距允许偏差为&50 m m。硬横跨两实心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 m m且每个杯形基础、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水准仪、钢卷尺测量检查。监理单位平等检验。
5.2.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 m m,低于相邻轨面200~600 m m;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顶面应高于站台面100 m m,允许偏差&30 m m。拉线基础高出路肩面100 m m,施工偏差&20m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5.2.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7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水面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内沿的距离不小于100 m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2.8腕臂柱杯形基础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3&。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2.9腕臂柱杯形基础杯底中心至线路中心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00 m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卷尺测量检查。
5.2.11杯形基础外形尺寸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
5.3.1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全部检查隧道下锚埋入杆、拉线锚栓,抽检桥钢柱和隧道定位埋入杆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3.2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300组锚栓、埋入杆作一组试块,数量不足300作一组。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抽数量不少于一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试验报告。
5.3.3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20%。
检验方法:查阅出厂证明、合格证。
5.3.4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不小于设计值。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20%。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进行锚栓抗拔力抽检试验。
5.3.5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 m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丁字尺、钢卷尺测量检查。
5.3.6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7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7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8桥钢柱预留基础顶面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 m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丁字尺、钢卷尺测量。
5.3.9桥钢柱预埋螺栓顺线路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垂直线路方向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两个方向的允许偏差均不大于3&。螺栓呈竖直状态,螺栓外露长度、螺栓间距应符合表5.2.7的规定。基础螺栓预埋顶部向下300 m m应采用一级热镀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4混凝土支柱
5.4.1混凝土支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TB/T 2286)或《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接触网支柱》(TB/T 2287)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10%。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4.2横卧板、底板、锚板、坠砣的进场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坑压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的,不应低于C15;
2 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外表光洁平整,无破损、掉角、裂纹等缺陷;
4 横卧板T形螺栓,锚板U形螺栓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坠砣每个重量误差应不大于&2%。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查10%。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4.3混凝土支柱、横卧板、底板(底盘)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及横卧板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法兰式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连接应牢固可靠,螺栓坚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用力矩扳手检测。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4.4混凝土支柱侧面限界、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4-1和表5.4.4-2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丁字尺和卷尺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4.5混凝土腕臂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大于于3%;软横跨柱的轴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允许偏差不大于3%;接触网支柱承载后的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5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4.6横腹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承载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柱表面平整,无脱落等缺陷。
2 支柱翼缘局部破损露筋1~2根可修补使用,露筋3~4根修补后降一级使用,露筋长度大于400mm或露筋大于4根的不得使用。
3 支柱横腹板破损露筋的修补后使用。
4 支柱翼缘与横腹杆结合处裂纹及腹板裂纹宽度均不得超过0.3 m m。
5 支柱翼缘不得有裂纹,但网状裂纹、龟纹、水纹等不在此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刻度放大镜观测。
5.4.7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承载后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柱表面光洁平整,无混凝土脱落和露筋现象。
2 横向裂纹宽度应不大于0.2mm,长度不大于1/3周长。
3 纵向裂纹宽度小于0.2mm可不进行修补,纵向裂纹宽度在0.2~1mm之间,修补完好可使用。宽度大于1mm的支柱不得使用。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刻度放大镜观测。
5.4.8直理支柱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底板、横卧板应无裂纹破损、掉角现象,横卧板与支柱密贴、U形、T形螺栓连接牢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4.9杯形基础内的支柱回填整正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地段支柱和高填方地段的支柱砌石应符合设计要求,片石挤砌紧密,砂浆饱满,堆砌整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5.1格构及实腹式钢柱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来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钢柱》(TB/T 2921)及其他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10%。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5.2钢柱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5.3格构及实腹式钢柱侧面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钢柱承载后应直立或向受力反侧略有倾斜,施工允许偏差符合表5.5.3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用丁字尺、水平尺、卷尺、线坠或支柱倾斜测量仪测量检查。
5.5.4桥钢柱(格构及实腹式)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软横跨两根钢柱中心连线均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30。同一组硬横梁两钢柱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施工允许偏差&2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5.5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 mm&100 mm,片数不应超过3片,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应坚固密贴,中间无垫片,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联结平面不垂直度不应大于H/1000。连接螺栓坚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用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6基础帽
5.6.1基础帽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值,基础帽应将基础地脚螺栓和钢柱底座及混凝土柱法兰盘部分全部遮盖。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查30%。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5.7地线、接地极
5.7.1接触网支柱、隧道埋入杆件均应按设计要求接地。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如桥栏杆、水鹤、**防护栅等)及隔离开头、避雷器、吸流变压器、附加导线远离铁路的支柱及行人多的地方和站台上的支柱、架空地线两端下锚处等均应按设计要求接地极。接地线地面部分涂防锈漆,地下部分涂防腐油,连接牢固可靠,连接处除锈,涂电力复合脂。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表5.7.1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实测。监理单位查阅接地极埋设隐蔽工程记录。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7.2各种接地极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棒应离开地下电缆。避雷器的接地极距通信电缆不应小于3m,在地形受限时,应加绝缘保护,但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 m,接地引线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 m,交叉角度为9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7.3接触网支柱接地线平直,无明显弯曲,防锈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埋入地下部分不小于100 m m。隧道内地线与隧道壁、拱顶密贴,防腐漆无脱落和漏涂现象。镀锌地线的镀层应完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7.4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不应小于0.6 m,地面部分涂防锈漆,连接处应除锈涂电力复合脂,连接牢固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8.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品、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8.2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按设计要求施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8.3锚板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8.4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基础下锚拉线环环中心距锚柱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00 m m。拉线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的允许偏差为+100 m m,且应符合侧面限界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3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8.5拉线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断股、松股和接头,两条拉线受力应均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8.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镀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回头绑扎牢固。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8.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8.7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8.8下锚拉线环应采用二级热镀锌防腐处理,其相对支柱的朝向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9软横跨
5.9.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外观质量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镀锌钢绞线、镀铝锌钢绞线不得有断股、交叉、折叠、硬弯、松散等缺陷;如有缺陷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2 镀锌钢绞线表面镀锌良好,不得锈蚀;
3 镀铝锌钢绞线镀层良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9.2绝缘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玻璃绝缘子》(TB/T 2076)、《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玻璃绝缘子》(TB/T 280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用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TB/T 3068)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监理单位平行检验抽取数量不少于施工单位抽检的10%。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质量证明书、进行外观检查和复验,绝缘子交流耐压试验,可按每批产品抽样5%,但每次试验数量不少于50只,若不合格率在20%以上,则必须100%进行试验,将不合格的剔出。监理单位检查复验报告或平行检验。
5.9.3固定角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横向承力索至上部固定索最短吊弦处距离为400~600 m m,简单悬挂的软横跨承力索与定位索的最小距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偏差&100 m m,软横跨受力后,固定索及定位索应水平,允许有轻微负弛度。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9.4横向承力承及上、下部固定索不得有接头,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双横承力索的软横跨,两根承力索应平行,受力均匀,V形联板无偏斜。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力矩扳手测量。
5.9.5半斜链形悬挂软横跨的直吊弦在直线区段应在线路中心,曲线区段与接触线(拉出值)在同一垂面内。直链形悬挂承力索与接触线应在同一垂面内,调整螺栓螺丝外露长度应为20 m m的规定,软横跨固定索受力均匀。钢绞线和螺纹外露部分涂油防腐,电分段的绝缘子在同一垂面内。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9.6软横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9.6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5.10硬横梁
5.10.1硬横梁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硬横跨技术条件》(TB/T 2920)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10.2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硬横梁呈水平状态,梁的挠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0.2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力矩扳手测量。
5.11支柱装配
5.11.1金具、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气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 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
2 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
3 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应平滑、平整;并应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
4 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属零件,均采取防腐措施。凡经热镀锌的零件,锌层均匀,无锌均匀,无锌层剥落、漏镀、锈蚀现象;
5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并具有防缓措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11.2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的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得大副教授计算值。腕臂无弯曲,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尺量、测杆、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1.3简单悬挂的单腕臂安装位置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宜水平安装,允许偏差&20mm。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温度变化时的偏移不应大于计算值。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杆、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1.4双线路腕臂安装高度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无下俯。允许偏差0~10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1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用手矩扳手测量检查。
5.11.5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为+30mm;定位管的状态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杆、坡度尺测量检查。
5.11.6底座与支柱密贴,底座槽钢(或角钢)呈水平。腕臂各部件处在同一垂面内(不包括定位装置)。顶端管帽封堵良好,螺纹外露部分均漆防腐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2隧道内悬挂及跨线建筑物
5.12.1器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5.9.1条、第5.9.2条及第5.11.1条的规定。
5.12.2隧道内悬挂装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各部件连接牢固可靠,坚固力矩应符合要求,可调部件应有调节余地。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2.3隧道内悬挂带电部分与隧道壁、接触悬挂与跨线建筑物的空气绝缘距离不应小于表5.12.3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5.12.4隧道内立柱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倾斜度不得大于1&。旋转腕臂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第5.11节的有关规定。螺纹外露部分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测杆、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2.5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定位管伸出支持器的长度为30~80 m m,定位管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定位管的倾斜度应保证支持器处导线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塞尺测量检查。
5.13上承桥支柱装配
5.13.1上承钢梁桥上的旋转腕臂安装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5.11.1~5.11.5条的有关规定。
5.13.2上承钢梁桥上的旋转腕臂安装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5.11.6条的有关规定。
5.14定位器及定位装置
5.14.1器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5.11.1条的规定。
5.14.2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庆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大于18&。定位器倾斜度应保证定位线夹处导线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限位定位器的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塞尺测量检查。
5.14.3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定位管应水平,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应在50~80mm范围内,定位线夹处的导线庆与轨面平行。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可自由移动,不卡滞,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螺栓紧固力矩值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4.4定位器各部螺栓坚固牢靠,螺纹外露部分涂防腐油防腐(不锈钢除外),软定位器回头统一顺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力矩扳手测量。
5.14.5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应水平,稍有上抬,定位管理的斜拉线顺直,定位管处露部分大于1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15承力索架设
5.15.1线材运达现场的质量检验除符合第5.9.1条外,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铜、铜合金及铜包钢绞线、镀铝锌钢芯铝绞线不得有断股、交叉、折叠、硬弯、松散等缺陷;如有缺陷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2 铜、铜合金及铜包钢绞线、镀铝锌钢芯铝绞线不得有腐蚀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15.2承力索的线材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镀锌钢绞线、镀铝锌钢绞线镀层良好。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5.3承力索每个锚段内接头数:正线不超过1个,站线不超过2个(不含锚支上的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m,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不应小于2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14.4承力索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绞线和铜绞线在楔形线夹内的回头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5.8.7条中的规定。半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15.5张力补偿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绳应无磨支柱和拉线现象,坠砣完整无损。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6接触线架设
5.16.1线材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铜接触线》(TB/T 2810)、《铜合金接触线》(TB/T 2821)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16.2 120km/h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站线接触线在一个锚段内允许有一个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应小于150m,接头悬挂点距离不应小于2 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16.3接触线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线夹处应平滑不打弓,螺栓坚固力矩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力矩扳手、冷滑车检测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16.4站场正线及重要线的接触线应在下方,侧线及次要线的接触线应在上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6.5张力补偿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绳应无磨支柱或拉线现象,坠砣完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7中心锚结
5.17.1器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5.15.1条的规定。
5.17.2中心锚结应安装在设计指定位置上,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不得有接触线接头。直线区段的中心锚结线夹端正,曲线区段中心锚线应与接触线倾斜度相一致中心锚结线夹应牢固可靠,螺栓坚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5.17.3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量检查。
5.17.4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的弛度小于或等于所在跨距承力索的弛度,全补偿、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张力相等,接触线中心锚结线高度比相邻吊弦点高出20~60 mm。安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镀锌钢绞线的承力索中心锚结辅助绳和接触线中心锚结应均涂防腐油防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测杆测量检查。
5.17.5弹性简单悬挂中心锚结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绳的弛度应满足;在最高温度时,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于两边悬挂点50 mm。在最低温度时平腕臂抬头不得大于50 mm。采用镀锌钢绞线的中心锚结绳应涂防腐油防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18吊弦及吊索
5.18.1器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5.15.1条的规定。
5.18.2环节吊弦固定形式、安装位置及线夹固定螺栓坚固力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不应超过&200 mm吊弦线夹直线区段应端正,曲线区段线夹庆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8.3半补偿链形悬挂的环节吊弦在平均温度时顺线方向应垂直安装,在顺线路方向对垂直线偏移角不应大于30&,横线路方向对垂直线的偏角不应大于20&。全补偿链形悬挂的环节吊弦在顺线方向承力索和接触线采用同材质时,垂直安装;不同材质时,应按设计要求计算的偏移值安装。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5.18.4整体吊弦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在&100mm范围内,长度偏差应在&2mm以内。吊弦应无散股和断股现象。线夹连接螺栓坚固力矩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尺量、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8.5平均温度时整体吊弦顺线路方向垂直安装,温度变化时,顺线路的偏移量:承力索、接触线材质不同时,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接触线采用同一材质时,在任何温度下均垂直安装,直线区段吊弦线夹应端正、牢固,曲线区段吊弦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
5.18.6吊索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吊索以索座为中心,两侧平分,允许偏差&100mm,两端受力均匀。悬挂点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0 mm。吊索座、高吊索座受力方向正确,直线区段吊索线夹端正、牢固,曲线地段吊索线夹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螺栓坚固力矩应符合要求。采用镀锌钢绞线的吊索及螺栓螺纹部分涂油防腐。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检验方法:观察、测杆、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18.7环节吊弦临时固定端的回头均匀迂回。站场内各股道同类悬挂的吊弦宜在同一断面内。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8.8整体可调吊弦回头统一,复线区段上、下行平行时吊弦应在同一断面内。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19接触悬挂
5.19.1接触悬挂空气绝缘不得小于表5.12.3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19.2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 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 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 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 mm。
2 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 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 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 mm。
3 悬挂点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0 mm。接触线工作高度变化时,其变化率不大于:一般区段2&,困难区段4&。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杆测量检查。
5.19.3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弛度应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弹性简单悬挂同一吊索两吊索线夹处接触线距轨面连线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等高,且相互偏差不应大于&2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杆测量检查。
5.19.4接触线拉现值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0 mm。在任何情况下其导线偏移值(相对于受电弓中心)不宜大于40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测杆测量或冷滑车测量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验。
5.19.5电分段锚段关节内两接触线间接触悬挂其他各带电积分的绝缘蹁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 mm,四跨关节中心柱、五跨关节两中心转换柱跨中间两接触线应等高,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杆测量检查。
5.19.6电不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支柱处、两接触线间垂直,水平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三跨关节两转换柱跨中间、四跨关节中心柱、五跨关节两中心转换柱跨蹭两接触线应等高,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杆测量检查。
5.19.7会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线跨中预留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杆测量检查。
5.19.8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不庆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5.20补偿装置
5.20.1承力索、接触线在补偿器处的额定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器重量的偏差为额定重量的&2%(坠砣串重量包括坠砣杆,坠砣抱箍及连接的楔形线夹重量),限制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传动灵活,砣串无卡滞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称重、手推坠砣串观察检查。
5.20.2张力补偿器的调整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坠砣距地面偏差不大于&200 mm,在任何情况下距地面不得小于200 mm。坠砣完整、码放整齐、表面光洁,连接螺栓坚固,螺栓外露部分涂防腐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5.21电连接线
5.21.1电连接线所用材质、线夹规格型号及安装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长度。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1.2电连接线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500 mm,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5.21.3铜线夹与铝线夹或铝线夹与铜线夹连接时,应按设计要求在线夹与线夹接触面缠绕铜铝过渡板,不得直接连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1.4电连接线与线夹接触应良好,并涂电力复合脂,电连接线夹应端正牢固,螺栓坚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用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21.5多股道的电连接线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正线或重要线。平均温度时,全补偿承力索、接触线采用同材质时应垂直安装;不同材质时按吊弦计算偏移值安装;半补偿链形悬挂同吊弦安装;电连接线不应有断股和松股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5.22.1线岔运达现场庆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 2075)及其他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22.2单开道岔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道岔定位柱及拉出值应保证两接触线并叉点位于设计规定范围内。两工作支拉出值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450mm,侧线接触线应高出正线接触线10~20 mm。非支抬高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无交叉布置方式时,定位点处侧线接触线高茺庆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测杆测量、线坠测量检查。
5.22.3复式交分道岔采用交叉布置方式时,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对称中心轴正上方,交叉渡线、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两渡线中心线交点正上方时,且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重要线)的接触线10~20 mm,非支抬高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复式交分和交叉渡线的交叉点允许横、纵向偏差均为5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尺量、测杆测量、线坠测量检查。
5.22.4在直侧股线间距800 mm处,两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的同一侧,线岔始触区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测杆测量、观察检查。
5.23隔离开头及负荷开头
5.23.1隔离开头及负荷开头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23.2隔离开头安装位置、型号及各部尺寸、绝缘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连接牢固可靠。各转动部分灵活,双极开头应同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操作检查。
5.23.3操作机构传动操作应轻便灵活,机构的分、合闸指示与开头的实际分、合位置应一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操作检查。
5.23.4具有引弧触头的隔离开头,主触头和引弧触头开、合顺序正确,带接地刀闸的隔离开头接地刀闸与主触头间的机械闭锁应准确、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操作检查。
5.23.5隔离开头触头接触紧密,用0.05mm&10mm塞尺检查,对于线接触应塞不进去;对于面接触宽度为50mm及以下者,塞入深度不大于4mm,接触宽度为60mm及以上者,塞入深度不大于6mm。合闸后触头相对位置、备用行程、分闸状态时触头间净距或拉开角度、符合产品技术规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3.5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塞尺测量检查。
5.23.6开头引线连接正确牢固,在任何情况下均满足带电距离要求,并预留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长度。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23.7开头托架呈水平状态,瓷柱垂直,操作机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并符合设计要求,传动杆垂直与操作机构轴线一致,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导电部分触头表面平整清洁,并涂有中性凡士林油。设备接线端子连接接触面涂有电力复合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3.8操作机构距地面高度的施工允许偏差为&1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4避雷器
5.24.1避雷器运达现场庆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24.2避雷器安装位置、规格、型号、引线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引线连接正确牢固,并预留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位移长度。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试验检查。
5.24.3管型避雷器的闭口端固定,开口端朝下,喷气口应畅通,喷气孔正前方不得有任何障碍物;隔离间隙电极棒安装牢固,隔离距离及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或实测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24.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或实测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24.5肩架呈水平状态,两极棒水平,并在一条直线上,引线连接外加应力不超过端子本身所承受的应力,连接处涂电力复合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4.5的要求。
5.24.6管型避雷器肩架安装应水平,施工偏差不应大于5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24.7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竖直,支架水平,连接牢固可靠,吸流变压器两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两组平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5吸流变压器
5.25.1吸流变压器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吸流变压器技术条件》(TB/T 2885)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5.25.2吸流变压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吸流变压器应水平,吸流变压器与台架连接牢固、平稳。绝缘油符合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力矩扳手测量;查阅施工设计图、试验报告。
5.25.3吸流变压器引线连接正确、牢靠,接线端子、引线线夹接触面涂电力复合脂,各引线之间及引线与接地体间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25.4吸流变压器零部件完整,无锈蚀,密封良好,吸流器内的干燥剂应干燥。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6分段、分相绝缘器
5.26.1分段、分相绝缘器运达现场应对其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铁道行业标准《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分相绝缘器》(TB/T 3037)或《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分相绝缘器》(TB/T 3037)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质量证明书,外观按品种、牌号、批号抽检。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书和进行外观检查。
2.26.2分段、分相绝缘器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牢固可靠,与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分段、分相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与轨面边线平行,受电弓通过时应平滑无打弓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查阅施工设计图,力矩扳手、冷滑车测试。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2.26.3分段、分相绝缘两端接触线高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平均温度时承力索的绝缘子应在绝缘器件的正上方。放电间隙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杆测量、尺量检查。
5.26.4安装分段、分相绝缘器安装后应保持原有锚段的张力及补偿距地面的原有高度。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6.5自动过分相装置(含锚段关节调整),绝缘锚段关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庆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 mm。五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跨距内两接触线应等高,且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抬升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26.6自动过分相装置分段处的绝缘子串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 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中心应对齐,允许偏差为&30 mm。分相中性区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26.7自动过分相装置的地面传感器的横向位置和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1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27附加导线
5.27.1线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5.9.1条的规定。电缆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查阅工厂技术文件。
5.27.2附加导线弛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为+5%~2.5%,悬式绝缘子串悬挂角度过大时应倒装。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监理单位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施工、监理单位观察、测杆测量检查。
5.27.3附加导线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的通航河流及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不得有接头。一个耐张段内接头,断股补强处数不超过:500m时为1个,1000m及以下为2个,1000m以上为3个,接头位置距悬挂点不小于500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4并沟线夹、电连接线夹等作为电连接线线夹时,连接处导线不得包缠铝包带。并沟线夹、电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面平整光洁,并涂有一层电力复合脂,连接应密贴牢固,螺栓坚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力矩扳手测量检查。
5.27.5附加导线对地面及相互间距离不应小于表5.27.5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查不少于10%。
检验方法:实测检查。
5.27.6附加导线肩架与支柱密贴,坚固牢靠,肩架呈水平状态施工允许偏差应不大于50 mm。导线在针式绝缘子上的固定正确、牢固、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7电缆钢索托架安装牢固,钢索规格型号及长力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悬挂点间距符合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7.8电缆接头所用的电缆附件规格与电缆一致,主要性能符合《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性能要求》的规定。电缆的耐压试验、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等技术指标符合《电气化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中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查阅工厂技术文件及电缆试验报告。
5.27.9电缆终端头的固定方式,接地电阻及带电距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试验、力矩扳手测量检查,监理单位查阅试验报告。
5.28吸上线
5.28.1吸上线材进场的质量检验应符合第5.27.1条的规定。
5.28.2吸上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吸上线与回流线,吸上线与轭流线圈中点连接及无轨道电路区段吸上线与钢轨连接应牢固可靠,并符合本标准第5.27.5条中的有关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力矩扳手检查。
5.28.3当设计无要求时吸上线采用扁钢连接,且应搭接封闭电焊,吸上线扁钢与设备线夹连接处应挂锡处理。埋入地下的扁钢涂沥青或防腐油,地上部分除锈涂防锈漆。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28.4吸上级采用电缆连接时,应符合本标准第5.27.4条中的有关规定,电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监理单位旁站监理。
5.29标志牌、支柱号码
5.29.1&高压危险&标志牌安装在电气设备及行人较多的支柱上,设置高度距地面1.6~2.0m,标志牌面采用反光膜,为白底黑字、黑框,红闪电。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29.2&安全作业区&、&断&、&合&、&禁止双弓&、&接触网终点&预告标面采用反光膜,为白底、黑框、黑字,设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埋设牢固可靠,在任何情况下,便于t望,并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29.3标志牌字迹清楚、醒目,其逆反射系数应在Ⅳ级及以上。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9.4支柱号码采用反光号码牌,牌面不采用反光膜,白底黑字阿拉伯字码制作,且质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9.5按线路公里标的方向区间和站场分别编号,车站两端锚段关节处支柱应编入车站,复线区段下行侧支柱编为单数,上行侧编为双数,若号码位数达不到该区间或站场最大数字时,以&0&补充前面空位。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9.6回流线、牵引线、供电线、货线、专用线等支柱均应在号码前加上&回&、&牵&、&供&、&货&、&专&等字样。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9.7吸流变压器台支柱号码前加&B&字样,且各分局管段应分别编号。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检30%。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0支柱防护、限界门
5.30.1机动车辆活动场所及货物站台上的支柱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5.30.2限界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限制高度不得大于4.5m,支柱受力后应直立并略有外倾。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测杆、线坠测量检查。
5.30.3支柱防护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整体成形,坚固可靠。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30.4限界门下拉索(杆)呈水平状态,限高标志面采用反光膜,字迹清晰醒目,其逆反身系数庆在Ⅳ级及以上。支柱及防护桩涂黑白相间油漆均匀,无脱落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1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
5.31.1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前,应对影响安全运营的路内、外电力线路,建筑物及树木进行全面检查,并庆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力线跨越接触网时,距接触网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2 距越接触网的立交桥及构筑物防护栅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接地良好。
3 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距离,水平不应小于3.5 m,垂直不应大于3.0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5.31.2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前,应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查尺,对接触网进行检测。检查尺应按时设计给定的营业电力机车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和最大摆动量或按v&120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0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00mm,120km/h&v&160 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20 mm,左右最大摆动量250 mm制作,支持装置及定位装置任何部位均应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以外。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试检查。
5.31.3拉出值最大不应大于400 mm,接触线线面正确,无弯曲、碰弓、脱弓现象。常速冷滑无不允许的硬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冷滑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5.31.4受电弓在正常情况下距接地体瞬时间隙不应小于200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 m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尺量、冷滑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5.31.5吊弦线夹、定位线夹、接触线接头线夹、中心锚结线夹、电连接线夹、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线岔等无碰弓现象和不允许的硬点。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冷滑车检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5.31.6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好。接触网送电后,各供电臂始、终端确保有电。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各供电臂。监理单位抽检不少于10%。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用2500V兆欧表测试;用35KV高压验电器验电或在分区所控制盘观察。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该篇范文(全文共有26107个字)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香当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每一篇范文均为原创WORD文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阅读与下载全文:
点此阅读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
点此下载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
上篇:下篇:
今日新增会员:261
今日新增文档:46
本站热门范文推荐
香当网常见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触网定位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