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第二中学三完小至龙溪中学多远

湖南永州蓝山县有哪几个中学```我要全!````_百度知道
湖南永州蓝山县有哪几个中学```我要全!````
我要全部中学的名字
提问者采纳
差不多都在这了蓝山县土市中学蓝山县城关中学蓝山县大麻中学蓝山县太坪中学蓝山县所城中学蓝山县新圩中学蓝山县早禾中学蓝山县楠市中学蓝山县毛俊中学蓝山县民族中学蓝山县洪观中学蓝山县火市中学蓝山县田心中学蓝山县祠市中学蓝山县竹市中学蓝山县第一中学蓝山县第三中学蓝山县第二中学蓝山县辅仁中学蓝山县龙溪中学拜托赶紧把分给我吧,费了那么大力气,其他人的回答肯定是参照我的。真不容易!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湖南永州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湖南永州蓝山县中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凡人小事&&灵武县城完小与灵武中学的回忆
&&&&&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平凡孕育着伟大&。哲学教科书在讲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时,也强调:&个别包含着一般&。我在这里回忆的虽然是上世纪、年代的几件&凡人小事&&&而且还是以一位&少不更世&的少年的眼光所得的观察&&但我认为,它对研究那个己经逝去的年代和建设新的未来仍有意义。
&&&&& 我回忆的几件凡人小事,都发生在年之间的灵武。因为灵武是我的故乡。我不但出生在那里,而且还在那里上完了小学和初中,度过了我最宝贵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因此,那里留有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 我是岁时才上小学的。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叫灵武县城完小,年,灵武中学成立,灵武县城完小和灵武中学曾实行过&个时期的&一条龙教学&,因此,我的回忆常常把这两所学校联系了起来。
第一件&凡人小事&:沙永清、刘茂华暨课外阅读与作文
&&&&& 小学年级以前,我不但不会写作文,就是连&句完整的话也不会写。每次&写话&课我都很着急。有&次,学校组织了&次&偷营&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回来后交一篇作文。我交的作文很简短,只写了几行字,说是我们到北门外沙枣树林玩偷营游戏,耍得很快乐,便没有词了。这时,老师给我们念了&篇高年级同学的作文。这篇作文是一位叫冯登辉的同学写的。他同我都是一个生产队的人,家也住得很近,是我的邻居。他的父辈及兄长都是本地著名的皮影艺人,人称&冯灯影子&。可能是从小受家庭文化的影响,冯登辉的作文成绩一直很突出。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师拿到各个年级做为范文宣读。以前,我也曾听老师宣读过他的几篇作文,但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在感觉&好&以外,并未受到更多启发。这次就不同了,由于我们参加的是同一个活动,经历的是同&件事情,对他作文中的描写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受益颇多。听完老师的宣读以后,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冯登辉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写出;到了关键场景,他又按方位顺序,从东写到西,从南写到北;写到人物的时候,他又是以人物为顺序,一个人一个人地逐个描写和叙述,先写他的姓名,再写他的外貌,后写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有条不紊,具体而生动!当时,我就&啊哟&了一声:&原来是这样!&所谓&恍然大悟&不过如此!
&&&&&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作文要想有话可说,就得&具体&;要想具体,就得仔细观察,写作时还要自己提出问题再予回答。我也明白了:作文要想段落分明、层次清楚,描写和叙述时就得有&顺序&;&顺序&,可以是以时间为先后,也可以是以方位为先后,也可以是以人物、事件&&为先后,总之,要说完一件再说另一件,不要东拉西扯,八面不沾边。从这以后,我不但能&写话&,而且也能写作文了。记得我第一篇被老师当作&范文&宣读的作文是《游西湖》。老师说,这篇游西湖?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还有&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描写。老师当时夸得最多的,是我文中写&叨鱼郎&的那一段:不但写了叨鱼郎飞翔的姿态、俯冲的迅速、回升的昂扬,而且还写了叨鱼郎口中的捕获物──一条挣扎着的小鱼以及叨鱼郎在空中吃鱼的得意!
&&&&& 到了小学四年级,北京回民学院分来了几位毕业生,有沙永清、刘茂华等,当时给我们班当班主任的是刘茂华。她看到我们的课余生活不是&斗鸡&、&跳鳖&,就是晒太阳、挤暖暖,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便特别鼓励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她说,北京的小学生都订阅了中国少年报,有零钱就买课外书籍读,这样,知识才能丰富起来,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她还用自己的钱给我们班订阅了一份中国少年报,常常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同学读报纸。对于我班喜欢看课外书籍的同学,她总是利用&切机会予以表彰。有&次,一位叫李杰的同学上课时偷偷看一本小人书连环画,被刘老师发现了,她并没有象有些老师那样,对李杰大加训斥,而是亲切地对李杰讲:&喜欢看书是好习惯,只是看书的时间和场合不对。书先让老师帮你保管起来,下课后再还给你&&&从此,我们班的同学掀起了读课外书籍的热潮。那时,同学手中和学校里并没有多少书籍,能找到的书籍很快就被我们读完了。于是,刘老师又帮我们与县文化馆那时灵武还没有图书馆联系,帮我们办了&张借书证。记得,我平均三天可读完一部长篇小说,印象最深的有:《燃烧的土地》、《三千里江山》、《春种秋收》、《空山不见人》、《一件积案》、《铜墙铁壁》、《保卫延安》、《青春之歌》、《红日》、《三里湾》、《在田野上前进》、《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以及苏联小说《铁流》、《毁灭》、《真正的人》、《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得河的春天》、《静静的顿河》、《女农艺师》等等。&&有些书,如《青春之歌》、《红日》、《红岩》,我还作了读书笔记,有些章节我还能背诵。但对话剧剧本则不会读,也不喜欢读。有&次,我从灵武文化馆的图书目录上看到了一本叫《万水千山》的书,便借出来,拿回家一看,是陈其通写的话剧本,连读都没读,就又拿回去更换。当时,图书管理员就问我:&这是本好书,你读完了吗?&&我撒了个谎说:&读完了。&图书管理员又问:&那你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好不好?&我便说:&这是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个剧本。北京人艺演出过,蓝马是主演&&&这位图书管理员惊讶地说:&你读得这样快?&于是,便又为我换了一本。其实,我只是看了标题、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和内容简介。不过,从这以后,我得了个经验:不管什么书,只要从我手里过,首先必须要记得书名、作者姓名和出版单位,正文读不读可根据时间和爱好,但书前面的内容简介无论如何也要读。后来,我又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晦庵&唐弢)的《书话》,便又加了&条:记住版本。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由于大量地读书,到了五年级和六年级,我就可以写万字文了。
&&&&& 我的第一篇万字文叫《在田野上前进》,是小学六年级时,在沙永清老师的指导下,用了两节作文课加一节课外活动完成的。这时因为读的书多了,脑子里装的故事和词汇都很多,所以写起来并不费力。而且这时我还写了生平第一首&旧体诗&:&东方鱼肚白,西湖鸭头青。农夫挥鞭处,红日正东升!&老师说这首诗的韵虽然不对青、升不是同韵,但很有意味。
&&&&& 说到沙永清老师,我想多提几句:不管他如今与别人有什么样的恩怨,但他确实是我那时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之&。他从北京到灵武教书时不满岁。因为他的年纪小,初次离开大城市来到荒僻的灵武,什么都不习惯,难免想家。但,那个时候的政治运动多,不允许想家。与沙老师同来的还有&位姓陈的老师,就因为想家被打成了右派,这使沙老师很震撼,也使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学生感到恐惧。到灵武的第一年,沙老师没有给我们教课,只听有的人说他分不清麦苗和韭菜,便有点小瞧他。到了五年级,他给我们当班主任,教我们语文、算术和音乐,我们这才发现:沙老师是一个很敬业、很自律、很有本事的人。他教语文,很注意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当时,我们对普通话、北京话和东北话分不清楚。沙老师说,这三种话有区别:北京话、东北话如同宁夏话一样,都是方言,而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为了让我们对这几种方言与普通话有实在的了解,他还把几个北京移民同学和东北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朗读同&篇课文,然后再让我们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播音。这样一听,便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原来,在我们学校里教书的几位北京籍的老师,只有沙老师&人是讲普通话,其他人讲的都是北京方言。沙老师特别喜欢朗读和讲故事,也注意培养我们的朗读和讲故事的能力。他朗读课文和讲故事的声音、语调,颇似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播音员孙敬修:形象、生动、有趣、吸引人;他教算术,要简不繁,每节课只讲分钟,余下的时间当堂做作业。他给我们定制的作业本是活页的:有页码顺序,但并未装订,每节课发&页或两页、三页,主要根据习题多少而定。他给我们规定,写错了,不准撕纸,也不准胡乱涂抹,只能用直尺或三角尺在错误的部分划一条直线,下课时,将作业交给老师批改,到下一节课再发给学生。一学期结束时,由老师收回加上封面,统&装订成册,便是&本崭新的本子,既可复习用,又可留作纪念。所以,我们那个时候的作业本干净、整洁、不缺页,而且也养成了节约纸张的习惯。沙老师的手风琴拉得特别好,他对男女声表演唱很有研究。他在音乐课上,不但教了我们好多好歌,而且还为我们排练了许多大合唱、小合唱和表演唱。记得最清楚、影响最大的两个节目是《潘振声儿童歌曲大联唱》和表演唱《小拜年》、《胖嫂走娘家》,这几个节目,不但唱红了校园,也唱红了灵武城!有&次,是个星期天,我到校园里玩,想看看沙老师──沙老师是北京人,在宁夏无亲无故,&定很孤独──那天,他的门开着,但人却不在,我看到他屋子里摆放的一架脚踏风琴上放着一张开纸,那是一封尚未写完的给他父母的信,他在信中说,灵武有美丽的西湖,有雄伟的高庙,还有神奇的镇河塔,并讲述了关于西湖、镇河塔、高庙的民间故事──&镇河塔&之名,我是在这时候才知道的,这以前,我只知道灵武的塔叫&东塔&──他尽说灵武好的&面,很明显,他是在尽力安慰时刻挂念他的父母。看完沙老师以乐观的笔调写的这封信,再看看校园里一棵摇曳的柳树,我的鼻子酸酸的&&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忽然萌生了要写写沙老师的念头,而且把他与插到哪儿都能生根的杨柳联系了起来。后来,当我到北京读书时,也常有乡关之思,每次拿起笔来给我的父母写信,眼前便会浮现沙老师那封未写完的信──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写信报喜不报忧──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间真情啊!而我的《柳下驰思》与《杨柳》两篇散文便是在那个时候写成的。
&&&&& 1959年,我考入刚成立不久的灵武中学。创办初期的灵武中学,虽然教学设备并不齐全,但师资力量却非常强大,按当时杭行笔名罗飞,著名诗人老师的说法及我后来的调查,这样的师资力量在全国也是&流的。我曾经在吴忠中学读过高中,后来也到北京的不少中学搞过&教育革命&调查,我得出的结论与杭行老师的评价相同:首先,初创时的灵中教师,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比例大,而且大多是北京、上海、四川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第二,因各种政治运动发配到宁夏基层的知识人才,正赶上灵武中学创办,因而全被分配到灵中教书。记得学校里当时有名的教师有:戴恒道,他是上海著名的医学专家,下放到灵武医院工作,与灵武中学关系密切,常被请来讲课、作报告;杭行,他是著名诗人,笔名罗飞,因为胡风问题而被发配至灵武;朱家侠,人民日报记者,后下放至灵武;王朝祥,川大历史系毕业,宁夏日报记者,后被下放灵武中学教书;常晓,曾是八路军随军记者解放后转业教书,写过不少剧本;陈忠愚,我虽不知他毕业于何校何系,但按杭行老师的说法,把他放到上海的大学当讲师,也是&呱呱叫&的好讲师;李志卿,又名李志清,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来成了宁夏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金昌和,音乐教师,器乐、声乐和普曲都有相当的水平,而且在解放前就已以创作歌曲闻名;乔志刚、张读孝、马昌其,被称为灵武中学的&三架马车&,是灵武中学的生力军;还有李雨村,朱国璧、苏醒、戴洁&夫妇、陶承志、丁再诚,以及后来的朱水泉、林茂生、张天&&等等,在宁夏教育界很有知名度。
&&&&& 灵武中学虽然是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但她的信息一点也不比外地学校落后。由于它的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带来了各地的先进经验和有益信息。比如,创造浓厚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就是初创期灵武中学的一个有益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关于这一点,我将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予以介绍。
&&&&& 当时,灵武中学语文教研组的力量最强,因而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也最大。记得我是年夏季考入灵武中学的。那年一入校,就看到两期大型墙报,上面刊登的全是学生创作的诗文和漫画。印象最深的是袁黎明比我高一级或两级的学生写的一首大跃进诗歌:&公社力量大无边,打的粮食堆成山:飞机来了绕个弯,火箭来了碰掉个尖。&&&印象最深的一幅漫画是:&头放在磅秤上的大肥猪,看着高高撬起的称杆和法码张嘴大笑&&
&&&&& 当时,我的作文成绩是比较突出的,却写不出这样夸张的、极富浪漫主义气息的大跃进诗歌来。但是,我写过一篇《挑灯夜战》,是反映生产队社员大搞积肥运动的,获得老师好评,被推荐为&范文&,刊登在语文教研组创办的《作文选萃》上。我还写过&首长诗,当时的语文老师索文惠说&更像散文&,于是,我从此以后再不写诗,尤其不写自由体诗。初中时还写过一篇《镇河塔记》及大量的散文诗,如《蓖麻赞》、《绿色的画笔》、《朝霞》等。这几篇作文后来都发表在《朔方》的前身《宁夏文艺》及宁夏日报副刊上。
&&&&& 关于作文,还有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是陈忠愚老师的评论。陈老师本来是教几何的,但他的知识面却相当丰富。有&次,他在语文教研组创办的《作文选萃》上发表了一篇读学生作文有感的文章,他在文中引用了一幅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对联:&眉先生,胡后生,后生倒比先生长;鼻孔子,眼珠子,珠(朱)子反在孔子上。&他解释说,学习如积薪,又如砌墙,后来者居上。我们感到既新鲜、又生动。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 在灵中时,两周一次作文课,那是雷打不动的。老师对作文课的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作文也批改得认真。一般是用约分钟的时间对上&次作文进行讲评,讲评的方法是先总结本次作文的优缺点,即把学生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好文章、好句子、好段落──找出,例举于黑板,然后再把学生作文中有代表性的&跑题&作文和错别字、病句──找出,也例举于黑板,让同学们比较对照,加深记忆。最后是念学生范文并加以点评。剩下的时间用来对新的作文题进行审读,并要求每位同学写出提纲。写作是后半堂及下一节课的事,有时,有的同学当堂写不完,也允许他们课后补交。老师改得认真、及时,同学们也学得认真、交得及时。我在灵武中学三年,还未遇到有哪位老师因故减去&节作文课的现象。也未遇到有哪位同学无故不交作文的。???
?第二件&凡人小事&:李志清与&双反&?
&&&&& 李志清,又名李志卿,河南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据说,当年毕业曾留校当过助教,后又分配至灵武中学教授历史。
&&&&&李志卿性格孤傲,脾气倔强。分到草创的灵武中学教初中和县城完小六年级历史,确实是大材小用。因此,对他的不合群和满腹牢骚,我都能以&理解&的心态看待。我第一次听他的课,是在小学六年级。那天,他带着一头浓浓的黑且卷的头发和满脸的络腮胡子走进了教室。他把教案和粉笔盒朝讲桌上一放,用很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下同学,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五四运动&几个字。他回过身来的时候,粉笔仍拿在手里,高昂着头,不看教案,也不看同学,只是看着教室的后墙,许久不说话。&&同学们正被他的威严和无语震慑得鸦雀无声时,忽然,他自问自答了&句:&中国是谁的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而不是他外国人的中国!&&&讲完这句话,他这才对大家看了&眼,有板有眼、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意义&&??这就是李志卿给我讲的第一节课上的第一句话。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世事沧桑,很多事情都忘却了,李老师已经成了故人,但他的这句话却让我记了一辈子。
&&&&& 后来,我升入灵武中学,李仍教我们历史&&
&&&&& 1959年、年、年,正是大跃进、特大跃进和持续大跃进的年月,&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也是天灾人祸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在那种形势下,新创办的灵武中学一方面掀起了&持续跃进&和&教育革命&的高潮;另一方面,学生、老师为如何渡过&低标准、瓜菜代&的日子而苦煎苦熬。记得,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每个人嘴里喊的是&大跃进&和&持续大跃进&的口号,可装束都怪怪的:人们的制服口袋里总是装着&把吃饭的小汤匙,而手里老拿着一个打饭的塘瓷盆子。见了面,人们最爱交流的信息是:某某植物的叶子也能吃、某某地方的田野里还有剩余的白菜根、某某地方又饿死人了&&
&&&&& 为了大跃进,每个教研组和教师都要制定跃进计划,学生也积极配合。可是,有些课程可以跃进,有些课程根本不能跃进。比如数理化,打不好基础,便跃而不进。文科相对好&点,记得,我们当时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完了&个学期的俄语课程,全校统考时,我还获得分的高分。由于是&跃进&、&教育革命&,大家都显得比较忙,但只有李志卿显得很悠闲,无所事事,每天都到街上转一圈,或者到西湖钓鱼。他每次从街上回来,总带来一些新的、不幸的消息,然后,便利用上课前的一两分钟传达给我们。那时,他同我们一样未能免俗,进教室向我们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天,&&公社又饿死了两个人&&&。这样,说的多了,难免传到学校领导那儿去。那时,又正逢&双反&反坏人坏事,于是,他便被盯上了。有一次,李志卿与李雨村老师又去钓鱼。运气还算不错,他们钓到了一只乌龟。中午吃饭时,为了省事,他们便把钓鱼竿和乌龟都藏到&个芦苇丛中,准备下午接着钓。谁知下午&瞧,不但上午钓的乌龟不见了,连钓鱼竿也不翼而飞。李志卿便气愤地骂了&句:&宁夏人尽是贼!&揭发者如此说,于是,便惹来大祸──有关部门便在学校招集全校师生大会,对李志卿进行揭发批斗,并当场用绳子将其捆绑起来,宣布&无限期劳教&。我记得当时拿绳子的人十分凶猛,他们用绳子紧勒李老师的脖子,李被勒得当场昏死过去,场面十分怕人。
&&&&& 一年后,李老师被平反释放。那天,他身穿一件中式棉袄,脸色浮肿,带着满脸络腮胡子,走进了县城唯一一家理发馆。当时,我班同学李有正在那里理发,看到李老师走了进来,便在吃惊之余打招呼说:&李老师,你可到出来了?&&可到&是宁夏方言,含有&出乎意料&和&怎么这么快&的意思。李老师把眼睛&瞪:&嗯?你嫌我出来得快了?早了?&李有赶紧说:&不是,不是&&&
&&&&& 自此之后,年,我离开了灵武中学,再未见过李老师的面。只听说他被平反后,调到自治区考古研究所或者是博物馆去了,他的脾气仍然很倔,生活状况也不很好。但他关于西夏研究的几篇论文我拜读过。本打算找个机会去拜访他,不幸的是,他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 李老师终生未婚。有个女朋友是中宁农民,曾给考古队烧过饭。他去世后,由这位女友料理后事。据说,他的所有藏书和资料都被这位不识字的女友当作废旧廉价处理了。
第三件&凡人小事&:王朝祥语文教研组)与素质教育
&&&&& 王朝祥,四川什邡人。解放初参军,曾入朝作过战。复员后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宁夏日报当记者,笔名王諐。1960年下放灵武中学教语文。是我初二、初三班主任,灵武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 王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三点:&是他的敬业精神,二是他的处世方法,三是他的正直的品格。他曾给我讲起过他的记者生涯。说他当记者时,因为采访常常误了吃饭,因此落了个严重的胃溃疡。这是他不得不离开记者行业的其中之一因。有&次出去采访,一天没有吃饭,饿得头昏眼花──那时,交通不便,赶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为了赶上班车,他只得饿着肚子上路。谁知一出门,&脚踩到&个深坑里。当时,他脖子上还挂着一架照相机。为了保护照相机不被摔坏,他赶紧用一只手将相机紧紧捂住&&相机保住了,但他的手臂却受了重伤&&?当时我就想,假如我将来能成为&名记者,也要象王老师那样敬业,像爱护生命那样爱护自己的战斗武器。
&&&&& 当然,王老师的敬业精神还表现在教书育人上。他对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热爱,对学生极为关心。他不但认认真真教书,而且还勤勤恳恳育人。他对备课、写教案非常认真。他常说:&我给你们讲一节课,起码得用三节课的时间来准备。&他还说:&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须得有一桶水的储备。&每次上课,都见他拿着&本厚重而又整齐的教案夹。他说,&其实,我讲课完全可以不拿教案,但是,我是&教师&,教师,就得言传身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言&,而且还在于&行&。&
&&&&& 王老师说,做为一名教师,首先是要有知识和学问。其次是要会&教&&。一般来说,凡是能取得中学教师资格的人,他的知识和学问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会不会&教&,这就不好说了。他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他给我们讲过一个&点石成金&的故事。说有一个人,他有点石成金的本领。穷人常寻求他的帮助。其中有&个穷人直截了当地向他提出请求:与其你把石头点成金给我们,还不如把你的手指头给我们,那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再受穷了。王老师说,当教师的,最好是把能&点石成金&的手指头给你们。也就是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你们。我就是要培养、或者说是训练你们三种本领:第一是阅读和自学的本领;第二是速记的本领;第三是写作、或者说是表达自己意见的本领。这三种本领就是能够捕鱼的&渔&,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为什么要教会、或者训练你们的阅读和自学的本领呢?因为到了高中,尤其是大学,老师讲得越来越少,那时的学习主要是靠你们自学。谁的阅读能力强,谁的自学能力就强;谁的自学能力强,谁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再说了,读书是一种终生的旅行、终生的事业。人的一生,有老师指导的时间和机会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得靠自学。只有具备阅读和自学能力的人,才能坚持终身学习,终身受益。为什么要培养和训练你们的速记本领呢?因为到了高中,尤其是大学,老师的板书会越来越少,老师的讲课方式基本上是讲座式、报告式。你们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学会记笔记,而且必须是速记,记得越快越好、越多越好。速记的本领不能等到大学再训练,而是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为什么要培养和训练你们的写作能力呢?因为到了大学或者社会上,你们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就要靠论文来表达。如果你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不强,有了经验和成果不能正确表达,那就会影响你们的一生!
&&&&& 为了培养和训练我们的这三种能力,王老师想了好多办法。首先,他把自己的教案写得又多又细。他说:&我的教案不是简单地照抄教学参考书上的东西,而是揉进了我个人的学习心得,是一种再创造。其目的,&是为了你们便于纪录,二是为了你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三是在理解课文之外,再给你们&些课文中没有、却与课文有联系的新的知识,比如课本上已出现过的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课本上已有但涉及不深的语言、文学知识等等。&第二,讲课尽可能不板书。他说:&这主要是为了锻炼你们的听课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考验你们对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巩固程度。实在听不明白的文言及过去没有出现过的新词汇、新知识才采用板书的方式加深印象。&第三,用浓重的知识氛围布置教室,并经常召开读书报告会。王老师说:&读书需要环境和氛围。学校不是工厂,不是军队,不是农业社和人民公社,不需要摆放那么多锤子、镰刀和枪杆。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读书的地方就得有读书的氛围。学校里应该到处都是书、都是读书的人,讲的话、做的事都应该与读书有关。&&为营造这种氛围,他亲自选择了不少名人名言,并亲自用毛笔书写好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如高尔基的&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巴尔扎克的&问号是开启任何&门科学的钥匙。&&弥尔顿的&书籍绝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它包含着生命的结晶,也包含着像他们的子孙后代一样活生生的灵魂;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小瓶子,里面储存着那些撰写它们的活着的智者最纯粹的结晶和精华。&徐迟的&凡是能开的花都让它开放,凡是能唱的鸟都让它歌唱&&&等等。他还说:&一个人读了&本书,仅仅是&本书而已。但是,如果全班每人读了一本书,又能通过读书报告会的方式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那对每个人来说,其收获就不仅仅是&本书了。&&那时,我们班常常开读书报告会,有时,学校也召开全校范围的讲座或报告会。记得我个人被王老师指定做&读书报告&的有两本书,一本是《王若飞在狱中》,另&本就是《红岩》。也因为我做了这两本书的&读书报告&,所以至今对该书的重点章节、重点人物、重点场景、重大事件甚至重点细节和词汇都记忆犹新。
&&&&& 王老师还利用他当全校语文教研组组长的方便,组织语文教研组的老师轮流给全校学生做学术报告。当时,记得最清楚、对我影响最大的学术报告有三场:一场是朱家侠的《纪念唐代诗人杜甫逝世1190年》;一场是王朝祥的《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屈原诞辰2300周年》;还有一场是朱水泉的《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这三场报告会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
&&&&& 朱家侠讲杜甫,除了讲杜甫的生平外,重点分析了杜甫的一首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说,这首诗是&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后写的。诗人睹物生情,触景生情,句句写悲伤,却无一个&悲&字或&伤&字出现。他指着提前已书写在黑板上的这首诗说:&&国破山河在&──悲伤;&城春草木深&──还悲伤;&感时花溅泪&──悲伤;&恨别鸟惊心&──更悲伤!&&&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讲演的神情:手中的教鞭指着黑板,眼睛却望着遥远的天空,说话一字一顿,语调抑扬顿挫&&?这样,杜甫这个人、这首诗以及沉郁、含蓄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便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中。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打算写旧体诗词的时候,朱家侠讲的那个杜甫、那首诗及那种艺术风格便呈现在我的眼前&&
&&&&& 王朝祥老师讲的屈原,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一个具有忠诚、正直和&清洁&精神的人格完美的政治家。我记得很清楚,王老师用他那略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说道:&屈原是历史的屈原,也是现实的屈原;屈原是中国的屈原,也是世界的屈原!虽然屈原去世已有2200多年,但是直到今天,他不但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而且也活在世界人民的心里&&。&也就是在那个报告会上,我从王老师的讲解中了解到,中国的诗人屈原与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作家和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古巴的诗人何塞.马蒂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还是在那个报告会上,我认识了一个&濯&字,记住了&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由于这次报告会的影响,此后,我对关于屈原的戏曲、电影以及研究文章特别留心。那时,我家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每个月都有三天揭不开锅。即便在那种情况下,我还用从牙缝里扣出的钱购买了一本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直珍藏到今天&&而屈原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我在春天饮用着木兰花上的清露,我在秋天餐食着菊花瓣上的红霜,只要我的精神是美满而又加顽健,我就是长久地面黄肌瘦呵又有何妨──郭沫若译)?&&&也成了我的座右铭,菊花和兰花也成了我最喜爱的花!后来有人奇怪地问我:&你为什么没有把人们非常熟悉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而求索&当成座右铭,而把那几句别人根本不熟悉的诗句当成座右铭了呢?&我回想了一下,可能是我当时正在饿肚子,确实面黄肌瘦(即所谓&顑颔&),并得了一个雅号&瘦羊&,再加上当时的口号是&低标准,瓜莱代&,正与那几句诗意相符的缘故。再不,就是缺少雄心壮志吧?
&&&&& 朱水泉讲的《魏晋风度与竹林七贤》对我影响也很大。记得那时朱老师刚大学毕业,与林茂生一齐由北京师大分配到灵武中学教书,尚缺少教学经验。面对着全校300多名学生,他还真有点紧张。加上他当时患有淋巴结核,身体很虚弱,因此声音轻细而颤抖。但他讲的几则故事我却印象深刻。比如刘伶的&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嵇康的《与山涛绝交书》和&最后的绝响&;阮藉的&不拘礼教,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等,我至今还记得&些。尤其是受这次讲座的影响,我竟然喜欢上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其作家。而且从那时突然萌生出一个决定:今生要当个&社会贤达&&&??????为了培养和训练我们的&三种能力&,王朝祥老师真是费尽了心机。他常利用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给我们讲一些故事,以开导和启发我们。为了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他要求同学们回答问题必须到讲台上来。他说,在没人处讲话流利不算真本事,只有在大庭广众中讲话从容不迫,那才是真本事。他又给我们讲了古今中外一些著名人物训练自己讲演能力的故事。他说周总理和王若飞都是著名的演说家,但他们的演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他要求我们每天早晨面对着城墙或者树木、庄稼,高声朗诵课文,先把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当作有生命的听众,锻炼自己的胆量,然后再到课堂上面对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那时,我们都有个坏毛病,就是回答问题时老爱加一些习惯性口语,比如&这个&&那个&&嗯&&等等。王老师要求我们绝对不许有这种习惯性口语。他说:&假如你还没有思考好,你就直接说&我还没有想好,等我想好了再回答&,那我就会让你坐下;假如你回答了上句,想不起来下句,你就先停顿一下,等想好了再说下一句。千万不要用&嗯&&这个&作为思考问题的&前置&,也不要用&嗯&、&这个&作为两句中间的连结。说话时加这些习惯性口语是最不好的习惯!是语病!&果然,经过两年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我们班的同学大都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终生受益。尤其是我,收获更大。记得在这以前,我的心理素质不好,胆怯,怕场面。只要听到老师让我发言,或者自己想到要发言时,就紧张得心跳气喘,胳肢窝里出冷汗。但经过初中几年的训练,我发言不但不紧张,而且还能代表老师站在讲台上主持班会,说话由过去的颠三倒四变得有板有眼、有条不紊,而且也无不良的习惯性口语。
&&&&& 王老师不但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例子教育、启发我们,也用我们身边常能看到的人和事教育启发我们。比如当时学校有位俄语教师毛老师(恕我不敬,把他的名字忘记了),口语能力非常好,据说曾是某高等院校的俄语教师,因中苏交恶,他失去了大学的工作,到灵武中学教书。按我们的想法,他的俄语水平那样高,教我们这些初中生绰绰有余。但毛老师却不这样想,他说&数学不离手要算呢,俄语不离口要念呢&!他每天很早就起床,一个人站在灵武城墙上或者是学校的操场上高声朗诵俄语报刊和书籍,从不间断。王老师就用毛老师的榜样,教育我们,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没有一夜寒彻骨,哪得梅花喷喷香!&?再比如有个叫杨积福的同学,曾经是灵武最优秀的学生干部,深得老师喜爱。他考入吴忠师范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与那里的老师关系不好,后被校方给予&记过&处分。消息传来,我们都很震惊。王老师就用这个典型启发我们。他对我们说:这看起来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一辈子不摔跟头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要早摔跟头、摔小跟头、早吸取教训。否则,等到你们将来成人了、工作了再摔跟头,那就有点晚了,可能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了,那可就惨了。然后,他给我们讲了&塞翁失马&的故事。并开玩笑说:趁现在年纪小赶快犯错误,赶快吸取教训。想不到,杨积福的教训后来在我身上也发生了。1962年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灵武不办高中了,我们考入吴忠中学读书。由于离家远,两校老师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很不相同,我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常想家,想灵中的老师和同学,再加上有病而无钱就医,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于是便与吴中的班主任、校方发生严重对立,最后也得了一个记过处分。王老师知道后,就把我找去开导说:&这对你是好事。你在灵武时太顺了。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不摔跟头是学不会的。记住,&胳膊拧不过大腿&,&鸡蛋碰不过石头&,吸取教训,将来绝对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我记住了他的话。后来我确实再没有犯过&胳膊拧大腿&、&鸡蛋碰石头&的错误。我庆幸自己在少年时期即有了教训,否则,照我的这种脾气和性格,真不知道能不能安全度过&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暨那&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红色恐怖&时代。
第四件&凡人小事&:金昌和与&勤工俭学&
&&&&& 金昌和,四川人,音乐教师。但他多才多艺,对化学、化工、历史、地理也很在行。是当时灵武中学&勤工俭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主办的灵武中学化工厂实际上是酱油厂,是当时灵武唯一生产食用酱油的厂家,而且在我的生命史中,与我关系重大。
&&&&& 当我还在灵武县城小学读书时,就非常喜爱音乐唱歌和图画课。可惜的是当时的小学并没有专职的音乐和图画老师。即使这样,我在小学年级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上自学,学会了识简谱。那时,我常站在新华书店的书架旁,拿起一本歌曲集,用心默唱那些早已熟悉的和不熟悉的简谱和歌词,一读就是半天。终于到小学年级时,我自己悄悄谱了两首歌曲:一首是骆宾王的《鹅》,另一首是《金亮亮的太阳》。那时,我就知道灵武中学有一个叫金昌和的专职音乐老师,课讲得非常好,歌也唱得非常好。在当时的灵武县城,其演奏二胡和唱歌的水平非常专业,无人能出其右。等到我升入中学,上了他的第一节音乐课,更觉得非同凡响。
&&&&& 那天,他给我们讲的是&音乐与唱歌&。但他并没有从什么是音乐、什么是唱歌及两者的异同讲起,而是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年,一个冬天的早晨,有一位叫李有源的陕北农民,迎着东方满天的霞光劳动,忽然,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边的山峦破云而出,立刻,它的光辉照亮了身前身后的大地山川,&&这&景象使这个农民激动不已,一下子激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一首伟大的歌词从此诞生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
&&&&& 金老师讲这个故事的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当他讲到&东方红&三个字时,&562-&的旋律便轻轻地从他那低沉而与胸腔共鸣的喉部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地飘逸而出&&他的手以及整个身体,配合着那首歌的旋律和节奏,也在轻轻地、由低到高、由此及彼地动&&。金老师讲得出神入化、物我两忘,我们也听得身临其境、如醉如痴。本来,我们对《东方红》这首歌有很多不甚理解的地方。但经过这次金老师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我们不但理解了它的旋律与歌词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而且更在脑海里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满天红霞的早晨和&轮正在冉冉升起的太阳。什么叫&茅塞顿开&?什么叫&豁然开朗&?这,就叫&茅塞顿开&!这,就叫&豁然开朗&!那时,我&下子明白了:原来,音乐就是这样起源于生活;原来,音乐就是这样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原来,民歌在民族音乐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 由于第一节课的好感,我们对金老师所有的课都喜爱。他当时还带学校的业余文工团、乐队和勤工俭学。我被金老师选到学校乐队去了。他说我的手指细而长,适合拉小提琴。那时,我们初学的乐曲是《田园春色》,这个曲子旋律简洁而优雅,节奏也不快,非常适合初学者演奏。由于我在小学时还有一点拉二胡的基础,加上我对小提琴也很喜爱,学得也勤奋,大概两个星期后,就能登台表演了。当然,演奏的主力是金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我算是滥竽充数。稍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舞曲。因为那时候县上的干部兴跳交谊舞,一般周末都有舞会,我们这支乐队便成了当然的伴奏。不过后来我终于放弃了音乐和美术,因为我家太穷了:每个学期连毛分钱的课本费都交不起,哪有余钱买乐器、买颜料、买图画纸呀!当时,有位老师对我说:&一只手不能同时抓住两只兔子&;我父亲也把音乐和美术当作是&耍&,便劝我说:&我们穷,学些能过光阴的正经本事就行了&&&这样,我便辜负了金老师的期望,最终放弃了音乐和美术。同样的原因,我当时放弃的还有珠算和毛笔字&书法。
&&&&& 虽然我没有把金老师的音乐课坚持学到底,但金老师的&勤工俭学&和化工厂却救了我的命。年、年,那是&三年困难时期&最难熬的岁月。我们家确确实实没有一点存粮。当时,生产队名义上说是给每人每月定量供应斤粮食,但实际上,经过层层盘剥,能吃到嘴里的不过七八斤,而且一点油水也没有,我家的人全部浮肿,我爷爷就是那年饿死的。我自己也浑身浮肿,没有一点力气,连眼睛也睁不开。有&次,我母亲让我拿一只罐头盒去井里打点水,我把那只小小的罐头盒放到井里,却怎么也没有力气把它从井里提起来,只好瘫倒在井沿上,任凭罐头盒往下沉&&当时,我曾绝望地想:这样的日子如果再延长一个月,估计我肯定熬不过去了,死神离我及我的家人不远了&&??
&&&&&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天,金老师突然把我叫到他的宿舍。他从&只架在火炉上的铝合金锅里拿出两块东西,给了我,说:&这是我刚刚实验成功的&人造肉精&,你把它吃了吧!&要知道,这在当时,是比黄金还珍贵的救命粮啊!我拿着这两块被叫做&人造肉精&的东西,仿佛拿着两颗刚从太上老君那里取出的百炼金丹,我衰弱的生命里只有感激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还说了一句:&你到化工厂来吧。&所谓化工厂,其实就是酱油厂。当时,灵武县城只有这一家酱油生产企业。生产酱油需用豆饼及豆渣,而这在当时也是控制很严的紧俏物资。金老师安排我到学校化工厂劳动,实质上是给我找了&个能吃饱肚子的地方,这也是当时唯一能救命的地方。我不记得金老师还找了哪些同学到这里劳动,我只记得每次劳动时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不知道这是金老师有意的安排,还是确实只需要我一人当班即可?总之,在我当班的时候,化工厂便没有其他人。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在劳动的时候,可以偷偷抓几把豆渣往嘴里塞而无人发现!这可是大恩哪!金老师不但让我在开学时到化工厂劳动,而且放假后,仍然让我到化工厂劳动&&就这样,我的浮肿病渐趋康复,并平安地度过了我人生历史上最困难的、年&&
&&&&& 金昌和老师早年即投身革命,以少年之躯扛社会大任,既有功劳,也有苦劳。但不幸的是,在那个荒谬的年代,人妖颠倒,是非混淆,他所参加的革命组织被诬为反革命组织,他本人也被诬为反革命,历遭劫难。每念及此,不胜感慨!所幸,如今终于乌云散尽,金老师的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他的身体仍十分顽健。这是生活对好人的补偿。我祝福他!???????????????????????
第五件&凡人小事&:乔志刚与&三驾马车&
&&&&& 乔志刚,山西人。山西大学生物系毕业。年,我升入灵武中学,他是我的首任班主任。
&&&&& 其实,我知道乔老师其人,并不是在到了灵武中学之后,而是在小学阶段就已见过他了。那是有&次,县上召开群众大会,灵武中学和县城完小的师生都参加了。我们忽然发现在灵武中学学生队列的旁边站着一个身材高挑、皮肤白晰、年轻英俊、仪表堂堂的男教师。他,大约&米八的个头,不胖也不瘦,穿&身蓝卡几制服,非常合体,也非常得体;浓而黑的头发,梳成钭背状,配合着楞角分明的脸庞,从侧面看去,活像美术老师用心勾画出的&个幽雅的问号,青春而潇洒;他的两手总是插在两边的裤兜里一只脚成稍息状,虽静止不动,却风度翩翩。那时,我们便被乔老师美好的贵族气质和风度征服了。我们都说,乔老师是我们当时所见到的全灵武县最漂亮的美男子。不过,我现在还要加上&句,乔老师是多年来,我所见过的最漂亮、最稳健、最有风度、最有气质的青年男子!多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也见过不少人,但在外形和气质上能超过乔老师的,尚未遇到。
&&&&& 乔老师给我们带班的时候,在性格上已略显忧郁。他不大爱说话,也很少笑容,更无手舞足蹈之举。其原因,我猜测是与当时的政治运动、政治气候有关。因为在这之前,灵武县教育界曾开展过整风学习。乔老师因与当时的教导主任马昌其、体育教师张读孝关系较好,便被打成&小集团&。年秋季开学以后,我们还看到一幅关于他的漫画,那是&期残存的墙报,上面画着三匹马拉&辆车立在悬崖上,画题叫&悬崖勒马&,每匹马身上都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其中&匹马上写着&乔志刚&三个字。不过,这幅漫画并没能搞臭这&三驾马车&&。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他们三人的形象早已牢牢地树立起来了:在我们没有入校前就已从高&级同学的口中多次听到对他们三人的夸赞之词,而且也亲眼目睹过他们的风采。我们根本不相信那幅漫画的煽动和宣传。等我们入校后,乔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朝夕与我们相处,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为人。乔老师是属于那种很少开口、一旦开口便掷地有声的人。他的工作方法是培养班、团干部,抓班、团干部,通过班、团干部把他的管理意图贯彻下去。当时,他常把我们召集到他的宿舍兼办公室开会,研究布置工作。他说:中学与小学不同。小学是老师包办一切;中学有学生会和共青团组织。老师的责任就是培养和指导学生干部大胆开展工作,贯彻学校党团组织的意图,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那时,灵武人民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全县没有&个浴池,我们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不刷牙、不洗脸、不洗脚、不洗头、不洗澡。有些同学虽然刷牙,却只刷外侧不刷里侧;虽然洗脸,却只洗耳根以前部分不洗耳根以后部分,特别是不洗脖子。乔老师结合他的生物课,在给我们讲生理卫生常识时就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他说:宁夏人洗脸时特别注意搓洗两颊尤其是眼区部分,这个习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宁夏风沙多,这两个部位最容易受到风沙的侵害和污染。但是,长期不洗脖子却不是好习惯。不洗脖子的坏处,首先是脖颈脏而黑,用宁夏话说&黑得像车轴&,不但不好看,而且还污染衣服领子;其次是藏污纳垢,容易生病。他还给我们讲了洗脚的好处和不洗脚的坏处,要求我们每人备&只洗脸盆和洗脚盆陶瓷的便宜,只有几分钱。如果实在因经济困难,亦可用冼脸盆洗脚&&当时不少同学接受不了,认为用冼脸盆洗脚&脏&。乔老师说,其实,脚比手干净。你们之所以觉得脚脏是因为你们经常不洗脚的缘故。为了在班内推行个人卫生,他还请了当时在灵武医院工作的著名医学专家戴恒道教授来给我们讲课。戴恒道这个人也很有风度:个子不太高,但气质很不错,他出门时常喜欢穿那个时代上海最流行的短大衣,有时候也罩一件米黄色风衣,很是干净整洁;走路时他的腰微微朝前哈,双手总是插在大衣或风衣的口袋里,浓而黑的头发梳得既光且亮,向后背去,给人一种&逆风而行&和&朝前冲&的感觉;他讲话时用的是上海味的普通话,金丝边眼镜后边的那双眸子,显得很深邃、很有洞穿力&&戴恒道当然全力支乔志刚老师的观点。不过,他讲得比乔老师更开放、更风趣。他说:人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脸与屁股是平等的,手与脚也是平等的。因此,用洗面盆既可以洗脸,也可以洗脚,不过,前提是必须注意手与脚的卫生&&
&&&&& 因为喜欢乔老师,所以,我对&三驾马车&也很注意。观察的结果是:乔志刚、马昌其、张读孝这三个人,应该是当时灵武中学的先进、骨干才对,哪是什么&小集团&?
&&&&& 马昌其教我们政治并仍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工作认真,态度和蔼,与学生关系很好。每次上课或者在学生大会上,他都喜欢以姿势助说话,这就使他的讲话变得形象、生动。比如,那时的我们,经常爱缩脖子,两只手总是缩在袖筒里,走路一摇一摆的,做为政治教员和教导主任的他,便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他先是学着我们的样子,把脖子缩到衣领里去,再把两只手缩到袖筒里,一摇&摆地在台上走,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时,他问同学们:&这种姿势好看么?&同学们说:&不好看!&&对,是不好看。可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就是这么一幅尊容。要改,坚决改!要像乔老师、张老师那样,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他还分析说:&你们之所以爱缩脖子,可能是因为你们的脖子黑得像车轴。要讲卫生呢!要注意仪表呢!衣冠虽然不能求其新,但必须而且也能够求其&清&、求其&整&,外表与精神都应该清洁!&这与乔老师的主张一致。
&&&&& 张读孝除了代全校的体育课外,还给一个优秀班集体担任班主任,同时兼学校团总支的工作。他们都勤勤恳恳做事,竞竞业业教书,是我们最喜爱的老师和领导。张老师也很注意仪表,虽是学体育的,却十分文静,衣服整天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由于他既带全校的体育,又是学校团总支书记,并管理全校的课外活动,所以,我们天天都要同他打交道,天天都能见上他的面。他对我们的要求是:&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而且身体力行。他的组织能力也很强。那时,灵武中学和灵武县经常开运动会,每次活动他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十分成功。张读孝的体育课,是我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所上过的最好的体育课。他的体育课的特点是:特别注意队列训练,特别注意课堂纪律和集体主义教育。我曾在初中当过文体委员和班长。我的带队与喊操能力就是在那时训练出来的。后来到北京上大学、军训、下连队当兵和参加国庆仪仗队,我从未为集合带队和队列训练犯过难。而且,在张老师的体育课堂上,班里的纪律特别好,老师讲课不费劲,同学听课也不费劲,真正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举例来说,张老师每次上课,都事先把教学计划告诉文体委员,并要求文体委员在上课前就要将本节课所需的体育器械全部搬到操场或是礼堂雨天放好。然后,他便笔直地朝那里一站,一动不动。文体委员或班长则在本班教室门前将队伍整好,带队至张老师所站位置──注意,这时,老师是&动不动的,带队者必须用各种口令右转弯、左转弯、向右转、向左转等将队伍带到老师的正前方,使队形与老师之间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时,带队者班长或文体委员要很正规地向老师报告应到、实到人数等情况,然后,老师才开始讲课。这样做的结果是课堂纪律特别好,课堂纪律好了,老师就讲得好,我们也听得好,运动事故就少,老师高兴,我们当学生的也高兴。所以,在灵武中学头一年,体育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最安全的课程之一。
&&&&& 后来,不长时间,乔老师和张老师都先后调走了。&三驾马车&只剩下马昌其&人了。
????????第六件&凡人小事&:王亚凡、干琳与&支援农业第一线&
&&&&& 上世纪年代初期,由于天灾人祸,我国遇到了重大困难,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连毛主席也吃不到肉,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中央提出&全党、全国大办农业&、&全国都要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口号,并逐级下放干部:中央的下放到基层,城市的下放到农村。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一方面加大农业劳动课的份量,不但常常停课到人民公社参加各种劳动,而且自己还开荒种地,大办农场;另一方面,也搞&下放&。&下放&按当时的政策,本来是件&光荣&的事儿,就如同后来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到党和人民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干革命,但后来却演变成如同&劳改&&样的惩罚性措施了。受这种&惩罚&的,当然首先是教师,但学生也未能幸免。教师里面,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有个叫朱良谋的,因为是食堂管理员,被人揭发有&贪污&嫌疑,便被下放农村劳动。朱良谋一家的生活水平,在当地原本还算&小康&,这一下放,便成了赤贫,生活非常悲惨:由于他素无积蓄,且不会劳动,挣不上工分,分不到粮食,家里常常揭不开锅盖,他家的几个孩子不但从此失学,而且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变成了当地最可怜的人。
&&&&& 那时的&下放&风,也波及到学生。记得当时学校曾搞过一个动员,号召同学们自愿报名,接受党和人民的挑选。&般来说,我们本地农村的孩子并不害怕&下放&,有的人因为家里困难,早就不想念书了。但对于&些城里的孩子和外地人,&下放&可是&个非常可怕的字眼。那时,我们都有政治热情:只要是党的号召,不管想得通想不通,都要响应。于是,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报了名。几天后,下放名单公布了,我们班有名同学榜上有名。其中,本地农村的孩子有名,外地的有名。本地的名孩子中,有名年龄较大,是本来就想退学回家的,另有&人因为说过&浙江支宁青年是被谝来的&话,被学校给了处分,还有一名可能是恋爱的原因不想念书了;外地的名孩子中,&名叫李绪伦,&名叫张先麟,都是北京移民,且年龄和个头都较小,他们看到这份名单后都哭了,我曾想到要替换他们,老师说&你不要冲动&,便也作罢。那几天,学校和班里的气氛都比较沉闷。在下放学生中间,影响最大的是一位叫干琳的女生,她是上海人,比我低一级。她在小学和中学都是优秀生,很得老师和同学喜爱,学校和县里如有什么活动,常常是她代表学生上台发言或者献花。想不到这次也被下放了。她根本没有思想准备,哭得很伤心,但毫无办法&&。面对此情此景,我写了一首《致文武》的长诗,共节行,写作时间是年月日。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是万花丛中的&朵小花/自小在集体的怀抱中长大/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同伴/也没有移换过滋培你的土壤//但在你幼小的心灵里/却产生了远大的志向/支援农业第一线,做有文化的新式农民/----你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起一根标杆//&&在这分别之际/我真有千言万语要告诉你/&&&愿你学会柳树和松树的本领/在田野扎下永远的根基//愿你像勇敢的山鹰/张开坚强的翅膀/突破狂风与暴雨/永无休止地向未来飞去&&&&?那时,我们的思想同这首诗一样,都很幼稚、单纯。诗中所谓&文武&,不是具体的人名,而是乏指,文武者,能文能武之谓也。我们那些同学到农村后,有的确实当了&辈子农民如杨瑛、景成等,有的没过两年,或者又去上学,或者去当兵,还有的被招工招干,更有个别人当了作家杨瑛&&总之是没有屈服于命运。但即使这样,现在想来,&下放&,对于&个初中生来说,毕竟是太残酷了&点。
&&&&& 我的日记本里还抄有&首《到农业第一线去》的诗,是王亚凡未完成的作品。王亚凡,著名诗人,当时是中国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年元旦刚过,响应中央&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从中央下放到灵武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兼崇兴公社书记。
&&&&& 王亚凡是年月日来到灵武赴任的,正是严寒的冬季。那天,灵武县委还召开了一个欢迎大会,地点是在灵武剧院精忠庙,包括我在内的灵武中学的学生参加了这个欢迎仪式。仪式上少不了致辞、献花这些程序,这些都由灵中的几位优秀生担当。当时,王亚凡穿一袭狐皮领大衣,头戴一顶黑颜色的皮帽子,精神饱满。他在接受了少先队员的献花之后,也讲了话,主要讲了中央关于支援农业第一线决策的重大意义和他来灵武工作的决心与打算,并对县委的热情欢迎表示感谢。简短的欢迎议式后,集体观看了由灵武秦腔剧团著名演员萧信中主演的《孙膑下山﹒天台山》。他当夜住在县城,第二天便到崇兴公社去了。但过了仅仅一天,便传来噩耗:王亚凡同志因煤烟中毒,去世了!这真是天大的意外和不幸!当时,人民日报和宁夏日报都发了讣告。我们几个爱好文学和写作的学生更是感到悲痛和惋惜我们原来曾想:灵武曾因&塞上历史名城&而出名,这次来了个大诗人当县委书记,肯定能在灵武任上写出许多作品来,灵武会因此而更出名。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就近向他求教,学习文学创作,这是多么求之不得的好事啊──就象吴忠人就近向力群(著名版画家,曾下放吴忠,担任古城红旗公社党委副书记学习版画一样!谁知道天不遂人,竟使我们的企盼变成了空想!消息传到北京,整个文艺界都震惊了。中国文联由茅盾、周扬、老舍、萧三、臧克家、张光年等同志组成了治丧委员会,在文联大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茅盾亲至悼词。月日,在灵武县政府大院里也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郭小川及自治区党委书记杨静仁、主席马玉槐等亲临灵武参加了追悼会。郭小川致悼词,王亚凡的爱人阮艾芹及许多人失声痛哭。事后,阮艾芹在王亚凡的遗物中找到了一些未完成的诗稿,其中就有《到农业第一线去》,这首未完成的诗稿后刊发在宁夏日报上,我就是从宁夏日报上读到并将它抄在日记本里的。
&&&&& 王亚凡被埋葬在灵武园艺场东侧山坡上的烈士陵园里。埋葬他的时候,我们跟去了,后来,有好几个星期天,我们团支部都组织团员同学到烈士陵园去扫墓。
&&&&& 1962年秋,因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灵武中学撤销了高中部原有的高中班可办到毕业,但不再招收新生,我们多名初中毕业生只有名有幸到吴忠中学上高中,这很令我们伤感了一阵子。为了排解郁闷,也为了年的同窗之谊,我便时常相约几个考上和没有考上高中的同学如王志功、张守堂、宋国兴、韩梅元、刘方等到烈士陵园去参拜、散心兼以啸傲&&那时,烈士陵园和王亚凡墓,是我们心中神圣的庙堂。&&
&&&&& 文革中,由于我远在北京上学,连续年没有回家,但仍然时时想起灵武的&东山&和烈士陵园,想起长眠在灵武大地的诗人王亚凡!那时我非常担心王亚凡的陵墓遭到破坏。年月,我被分配到吴忠师范教书,便于&个星期天来到灵武东山烈士陵园,看到诗人的坟墓虽在,却已残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便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诗:&思往昔,看眼前,为祭英灵上东山。虽有一伞遮风雨,两样身世一样寒&&&当然,改革开放以后,有关部门对烈士陵园和诗人王亚凡的陵墓重加修葺,这是可以告慰先烈英灵的。
&&&&& 过去,我曾对别人说过:灵武东山上埋葬的不仅是王亚凡的尸体,同时还埋着诗和文学的种子。
&&&&& 现在,我还要说:种子已经发芽、开花;灵武也已收获了诗和文学的果实,并将继续收获!
阅读(...) 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山县民族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