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司门口地势如何地势最低路

武汉中心城区多路段渍水 交通堵塞量猛增5倍_新浪湖北资讯_新浪湖北
武汉中心城区多路段渍水 交通堵塞量猛增5倍
长江商报评论
昨日,王家湾地铁工地周边因暴雨致路面积水,大面积交通阻塞。本报记者 傅坚
  前日17时至昨日14时,武汉市中心城区普降大到暴雨。据水务服务热线反映,全市共接到渍水投诉电话30余件次,其中70%为社区街巷地带局部短时渍水,最严重的渍水发生在王家湾地铁站工地周边。
  据交警统计,昨日7时至16时,武汉市122交通事故接警量达1474起,比上周同期上升13%,其中,堵塞类报警367起,早高峰时段就达226起,较平时上升了5倍。
  ■本报记者 徐靓丽 黄敏通讯员 高山 张振宇
  青山区小时降雨量达17.5毫米
  前日17时至昨日14时,武汉市中心城区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雨量达64毫米(江汉区红旗渠路),最大小时降雨量达17.5毫米(青山临江大道地区)。
  昨日降雨期间,市、区水务部门出动百余台车次,近千人次及时上路巡查,抢排渍水。后湖、常青、新生路、鹦鹉洲、天津路等外排泵站陆续投入预排强排,累计抽排雨水780万立方米。
  据水务服务热线反映,全市共接到渍水投诉电话30余件次,其中70%为社区街巷地带局部短时渍水。
  早高峰堵塞报警量相比上周上升5倍
  下雨导致昨日交通事故多发,据交管部门介绍,昨日早高峰(7时至9时),全市交通事故报警313起,相比上周同期的253起,上升约15%。另外,全市堵塞报警共226起,相比上周同期(未下雨)的40起,报警量上升近5倍。解放大道、航空路转盘、黄浦路、雄楚大道、二环线和三环线等路段的交通事故报警量较大。直至中午11时,这些道路行车仍有滞留。
  据交管部门介绍,昨日,雄楚大道、王家湾、解放大道二七路口、八一路延长线沙湾路段和沿江大道二七长江大桥桥下等地,受大雨影响较大。
  王家湾渍水致宝马车抛锚
  6月底,地铁施工结束,渍水有望缓解
  昨日渍水最严重的区域为汉阳王家湾。昨晨7时10分许,王家湾因地势较低,开始出现渍水。据交警介绍,昨晨7时40分至11时,渍水区域的平均水深达50公分左右,路段最低处的水位达到70公分。
  8时40分许,一台宝马轿车行经这里抛锚,结果被泡在水中,水面已经没过前车窗玻璃,交警通过调度牵引车,才解了围。据交警介绍,从知音桥一带至王家湾路段,由于路中间施工开挖,完全无法通行,交警只能站在积水中指挥车辆从路边水位稍低的一侧慢慢通过。截至11时许,雨势变小,积水才慢慢退去。
  王家湾是地铁3号线、4号线2期的交汇处,地下共有3层,深达30余米。目前王家湾4号线站点已完成主体工程,但排水出口还未完工,遇雨只有往外抽排。此外,3号线正在深基坑开挖,一旦渍水,还会影响到已预埋安装好的4号线各项设备。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汉阳王家湾地铁站工地周边由于地铁施工破坏原有排水箱涵,改变地势地貌及原有雨水管道流态走向,雨水排泄不及时而导致昨日道路渍水20—30公分。
  昨日13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渍水仍能淹没至行人的小腿处,车辆从渍水处经过时,还会溅起大片水花。根据武汉市公交集团统计,因王家湾渍水导致车辆通行缓慢,行经该处的公交大部分绕行,给周边乘客带来极大不便。
  至昨日14时,渍水基本消除。汉阳区排水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跟地铁施工方商量,准备通过工程手段将二桥路的路面抬高,不再形成低洼地势。6月底,王家湾十字路口以南的地铁施工作业面将结束,并形成新的排水主通道,有望缓解此处的渍水状况。在此之前,还要经历一个多月的“阵痛期”。
  早高峰遇大暴雨不少上班族迟到
  由于夜间大雨一直持续到早高峰,昨日上早班的市民受到了极大影响。据不完全路况统计,昨日早高峰期间,竹叶山所有路口全部堵死,长江隧道汉口往武昌方向友谊大道出口有渍水,可淹没小车的大半个车轮,八一路鲁磨路往卓刀泉北路方向有积水,水深可以超过小车的半个车轮。
  由于大雨对交通的影响,不少上班族上班迟到。昨日7时许,家住南湖的张先生提前半小时出门,坐804路前往广埠屯。“前面几站还好,上了雄楚大道后,一站堵十几分钟,到公司时,已经过了9点。”张先生无奈吐槽,一天迟到,这个月的全勤奖就没了。
  在三环外上班的王先生表示,单位有汉口、武昌、汉阳等多个方向的班车,昨日除了武昌这边,汉口、汉阳班车的同事集体迟到。在金山大道上班的市民也发微博抱怨,表示上班的地方已经“很偏了”,下场大雨还是堵了。
烧公鸡锅底涮串串
探店:喜欢:评论:
招牌鸡汤水饺
探店:喜欢:评论:
成都冷锅串串香
探店:喜欢:评论:湖北武汉武昌区2015届高三五月调研考试文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湖北武汉武昌区2015届高三五月调研考试文综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6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首页 && 汉阳区情&& 正文汉阳概况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面积:武汉市汉阳区地处东经113°40 ~114°16 ,北纬29°58 ~30°33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东北沿,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南临长江,与武昌区、洪山区隔江相望;西南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西接蔡甸区;北依汉水,与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相邻。东西最大横距17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14 公里。2010 年末,汉阳区土地总面积为 11
公顷,占湖北省土地面积的0.06%;其中耕地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5%;园地 4.95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044%;林地50.3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45%;草地 32.42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2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54.3%;交通运输用地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4%;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3
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33.37%;其他土地 55.24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0.5%。地势地貌:汉阳境内平原、丘陵、湖泊、河流相间,地形具有水系丰富、山水交融的特点。长江由南向北流经汉阳区境,汉水在汉阳区境内蜿蜒流过,境内有龟山、凤凰山、梅子山、锅顶山、仙女山、米粮山、碎琴山、扁担山、磨子山、汤家山、赫山、细石山等低山丘陵;有月湖、莲花湖、墨水湖、南太子湖、龙阳湖、三角湖(部分)等湖泊;地势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除龟山及西部的剥蚀丘陵外,其余大部分为河湖阶地,平均黄海标高一般在24 米左右。最高点在锅顶山山顶,黄海标高为 108 米。沿江岸线:长江及其支流汉水流经汉阳,两江汉阳岸线长共约30余公里。长江流经汉阳区境岸线上起抬船路,下至南岸嘴,长约 10公里。流向为由南向北略偏东,主流偏左岸(汉阳岸)下行。上游江面较宽,靠右岸江中有白沙洲,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三桥)横跨两岸;下游江面受龟山和蛇山所束,形成江面最窄处,武汉长江大桥由此横跨两岸;左岸龟山下游接汉江来水。长江汉阳段水面较窄,一般在1
米,在龟山、蛇山之间的水面最窄,为 1 060 米,不及下游的一半。长江汉阳边滩在长江大桥(一桥)上游 3~4公里,自长江武汉港汉阳作业区至汉水入江口,主体部位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游,边滩宽度及大小随水文周期分别在
米及0. 平方公里之间 变化。汉水出蔡甸区境,入汉阳区境,向东南流又折转向西北,再转向南至琴断口,形成一个 8.5公里长的“S”型弯道。琴断口以下河道先向东南转向东北,在郭茨口上游转向东南,至南岸嘴转北折东入江,河道宽 米,汉阳右岸有边滩 10~350米。汉水汉阳水岸线全长 20.575公里,占汉水全长的1/70,有晴川桥、江汉桥、月湖桥、知音桥(江汉二桥)、长丰桥 5 座公路桥和汉水铁桥 1座铁路桥横跨南北两岸。汉阳沿江岸线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大小码头 42个,其中杨泗港曾是我国内河航运的第一大货运港。汉水汉阳段南岸凭借其水资源优势,曾为汉阳近代十里工业长廊,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曾在这里演绎中国近代工业的辉煌。如今,湖北省最大的啤酒厂——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落户于此,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正在这里崛起,再显“汉阳造”的雄风。汉阳沿江岸线还有着绝佳的景观和环境资源,龟山如若巨鳌浮水上,与缭绕如伏蛇的蛇山对峙,形成“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雄奇景观。雄伟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飞架于龟山与蛇山之间,“天堑变通途”。滚滚长江、滔滔汉水交汇于汉阳南岸嘴,形成“江汉朝宗”之大观。两江环抱的汉阳,山江相应,城水相依,碧波相伴。在晴川阁至杨泗港的长江江滩,修建有汉阳江滩公园,滨江风光靓丽,展示出汉阳与众不同的历史人文风貌。植被及动物资源:汉阳区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区典型的植被类型。动物以养殖为主,包括水产类和畜禽类。水产类有青鱼、鲩鱼、鲤鱼、鲫鱼、鳊鱼、鲢鱼、鳙鱼、鲶鱼、鳜鱼、黄颡鱼、泥鳅、餐条鱼、翘嘴白、财鱼、鳝鱼、甲鱼等,畜禽类有生猪、奶牛、水牛、肉鸡、肉鸭、蛋鸡、蛋鸭、肉鸽、野鸭等。气候:全区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温光同季的气候特征。常年平均日照 2 111.8小时,高值年为2 332.2 小时,低值年为 1 854.6 小时。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年平均气温为16.5℃。全年中以1月温度最低,平均气温为 3.5℃,极端最低气温为 -14.1℃;以 7月温度为最高,平均气温为28.1℃,极端最高温度为 39.6℃。常年平均降水量为 1 247.1 毫米,高值年达到 1 692.5 毫米,低值年为 807.1毫米。常年雨日 85~88 天,5 月份最多,一般为10~11天。3 月至6 月的雨日占全年的 46%~48%,日雨量大于或等于 50毫米的暴雨过程一般为 3~4 次,高值年达 7~9 次,出现在 5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有时出现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历史沿革建制沿革:距今约 5 万年至 1万年前,今汉阳区境域即有古人类活动。夏代,境域土著三苗部族被禹征服。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郧国,后入楚国。秦时,境域属南郡。西汉时,属江夏郡沙羡县。东汉建武元年(25 年),首置沌阳县,为武汉中心城区最早县级独立建制。东汉年间筑却月城和江夏城(鲁山城),为武汉市中心城区最早的军事城堡。东汉末、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却月城曾为江夏郡治、石阳县治、曲阳县治、曲陵县治、沙羡县治,鲁山城曾为江夏郡治和鲁山县治,长期发挥军事城堡和行政治所作用。隋代战乱平息,改革全国的行政建制。隋开皇九年(589 年),置沌阳县。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沌阳县为汉津县,县治迁至鲁山(今龟山)。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县位于鲁山之南、汉水之北,依“山南水北为阳”之意,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之名始于此(明成化初汉水改道从汉阳城北入江后,汉阳城虽处汉水以南,但仍沿用汉阳名)。唐武德四年(621年),在鲁山南(今显正街一带)修建沔州城(亦称汉阳城),在地处中原水陆要塞的武汉周边地区设鄂州和沔州,初步确立武昌、汉阳双城并立的城市建置。自此直至清代,州(郡、军、府)、县两级行政治所均设在汉阳城内。宋代,设汉阳军、汉阳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境域属汉阳府汉阳县。至正十五年(1355年)七月,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占领汉阳,在汉阳凤凰山北麓(今汉阳公园附近)修建宫殿,并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定都汉阳。明洪武九年(1376 年),撤汉阳府,降为州,汉阳州属武昌府。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州,复设汉阳府。汉阳州、府下均设汉阳县。此建制直至清末。民国初年,废汉阳府,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不久,废江汉道,境域属湖北省汉阳县。1927年,将汉阳县城区(今汉阳区部分地域)与由夏口厅改为的汉口市和由江夏县改为的武昌市合并成立武汉市,作为国民政府的京兆区(首都)。1930年 4 月,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1937年,武昌(省会区)与汉阳城区合并为武昌市,区境属湖北省武昌市。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武汉后,成立日伪武汉市政府,在汉阳城先后设立伪武汉市政府汉阳办事处、伪汉阳县政府。1945年日军投降,9 月,汉阳城区与省会区武昌再次合并,成立武昌市。1946 年 7月,汉阳城区回归汉阳县。清末及民国时期,汉阳县治所仍设在汉阳城。1949 年 5 月 17 日,汉阳地区解放。5 月 24 日,汉阳城区划归武汉市。6 月 1 日,成立武汉市汉阳中心区。1950 年1月 25 日,改汉阳中心区为汉阳城区,设区公所,为武汉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1 月 21日,改汉阳城区为武汉市第六区,撤销汉阳城区区公所,改设武汉市第六区人民政府。1952 年 8月,武汉市第六区改称汉阳区,第六区人民政府改称汉阳区人民政府。1954 年,汉阳区人民政府改为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1955年 2月,汉阳区人民政府委员会改为汉阳区人民委员会。1967年 2月“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夺权后,汉阳区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陷于瘫痪。1968年 4 月,成立汉阳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 2 月,撤销汉阳区革命委员会,恢复汉阳区人民政府,至今。汉阳历史简介:汉阳是江汉地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4亿年前,汉阳境域属扬子海,考古发掘有距今 4 亿年至 2亿年前的“汉阳鱼”化石。属古云梦泽时,有距今 3.55亿年前泥盆纪的植物化石,境域陆地形成。距今约 5 万年至 1万年的更新世末期,“汉阳人”由蒙昧走向文明。自尧时起,汉阳属古荆州之地,汉阳为江汉地区主体民族南蛮三苗的故乡。传说大禹治水,疏江导汉,在大别山(今龟山旁)使汉水与长江交汇,奠定了汉阳两江交汇的地理格局和“江汉朝宗”的自然景观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古汉阳名夏汭、江汉,先属郧国,后入楚。随着楚国的崛起,汉阳成为楚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发生在春秋时期汉阳境域的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蕴涵的“重视友谊,不分贫富贵贱,追求心灵的互通和情趣的相投”等丰富内涵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经历秦汉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阳地区逐渐成为繁荣、兴盛之地。东汉末,汉阳沿江港埠可供数千船舶入港交易,汉津(汉阳)商贸良港“南援三州,北极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汉阳出现作为军事用途的城堡和港湾。东汉建安元年(196年)之前即筑有武汉市区最早的军事城堡——却月城,其城内外的居民和水师、战船都曾达到相当规模,是训练水军的重要基地,也是民运和军需物资运送的良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阳为兵家必争之地,龟山及其附近还曾建有鲁山城、萧公城、汉口城(梁废城)、马骑城等军事城堡。隋代,战乱平息。至唐代,汉阳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武德四年(621年)修建沔州城后,将州(府、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均设在城内,汉阳城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中游北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阳城从唐代起成为汉水下游的重要商镇港口和商品流通的集散地,商贸兴盛,人口增长,“汉阳城下多酒楼”的诗句广为传诵。宋代的汉阳城是军、县两级行政中心,设有官府、驻军、铁钱监、牧马监及书院等机构。作为朝廷专卖茶叶和食盐等商品的集散地,宋代的汉阳城“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商业繁荣,生活安定。唐宋时期,汉阳的纺织、铸造、酿酒等手工业也较为发达,还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吸引四方文人雅士、冠盖贤达云集,崔颢、李白、柳宗元、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等大家均有诗词文赋题咏汉阳,使汉阳的自然景观、历史遗存和典故传说累积厚重的人文色彩。元代汉阳保持中原腹地水陆交通运输枢纽的优势地位。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占领汉阳并定都汉阳,以汉阳为军事和政治中心,控制范围西起四川,东达皖、浙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占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明清时期,汉阳府治、汉阳县治两级衙署以及县学、文庙、书院等均设在城内。明成化初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镇形成并迅速发展,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地理区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汉口镇从汉阳县分出,汉阳的城市功能减弱。清道光年间,汉阳的鹦鹉洲发展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竹木市场,成为“日晒黄金”之地。晚清洋务派实力人物张之洞督鄂后,在汉阳办起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官办工厂,官办工业带动民办工业迅速兴起,汉阳成为中国近代制造业的发祥地之一。近代中国革命的风暴也频频席卷汉阳,太平天国军四次攻克汉阳,辛亥革命时期震惊中外的阳夏保卫战,都曾使汉阳城处于革命的风口浪尖。民国初,作为工业重镇,汉阳的冶金、兵工、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以及交通运输、竹木等各业兴旺一时,汉阳城北从南岸嘴至龟山北麓及月湖、赫山一带近代工厂连绵密布,显正街、西大街各类店铺鳞次栉比,城南鹦鹉洲竹木市场贸易兴隆,江面货船排筏云集码头,沿街酒肆招摇,商铺茶馆林立,会馆飞檐斗拱,十分壮观,经济发展趋势明显。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后,汉阳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城市设施遭到极大破坏,工厂被迫西迁,商贸业遭摧残。抗战胜利后,经济刚有复苏之势,却又在内战中衰落,汉阳解放前夕,城区经济萧条,城市破败,周边坟茔遍布。1949 年 5 月 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汉阳。中共汉阳区委迅速治理国民党统治留给汉阳的一片疮痍,谋划汉阳发展。当汉阳人民痛惜昔日“汉阳造”的雄风不再之时,区委绘制出建设工业城区的蓝图,汉阳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区委始终牢牢把握发展工业经济这个主题,即使遭遇“文化大革命”严重的政治冲击,汉阳区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也从未放弃生产和工作,那十年中大多数年份汉阳工业经济都保持增长。党和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三十年,破败弱小的汉阳城区日新月异,公路、铁路、长江航运港口为汉阳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汉阳以机械、纺织、冶金、建材、食品、轻工为主体的工业城区蔚然形成,许多工业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汉阳区委不断加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群众求实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探索适合汉阳经济社会发展之路,极大地激发了汉阳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世纪80年代,中共汉阳区委创新发展思路,从汉阳山水风景优美、历史文化丰厚、名胜古迹众多的特点出发,提出汉阳建设风景旅游区获得武汉市批准,龟山风景区、月湖风景区、翠微风景区以及古琴台、归元寺、晴川阁等大批景区景点建设维护,钟家村改造成市级文明商业街,拉动汉阳人气和商机增长,汉阳区发展成为具有风景旅游特色的综合经济发展区。90年代,汉阳成为武汉市山水园林城试验区,创造洁绿亮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拉开了汉阳城区转型的序幕。进入21世纪,中共汉阳区委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站在实现武汉三镇均衡协调发展的角度审时度势,积极配合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壮大开发区和工业园,全面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的发展观、大手笔的改革和建设,使汉阳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区面貌极大改观,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越走越宽广。2011年8月中共汉阳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再次吹响进军号角:围绕“一城、两园、三圈、四线”发展格局,努力建设“人文名镇、宜居家园、繁荣都市、幸福新城”,实现汉阳综合实力、功能地位、城区品质、市民认同感四个方面全面崛起。人口 区划人口: 2010 年底,汉阳区户籍总人口为
人,其中男性人口
人,女性人口 人;人口密度为 3 751人/平方公里;老年人口比例为 17.7 %。行政区划:2010 年,汉阳区下辖晴川街、月湖街、建桥街、鹦鹉街、洲头街、翠微街、五里墩街、琴断口街、江汉二桥街、永丰街、江堤街等11 个街道及四新地区、汉阳经济开发区和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共有基层自治组织 137 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 131 个,村民委员会 6个。【关闭本窗口】
汉阳概况由用户自行发布,汉阳概况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自行分辨真伪。武昌县的区域简介_百度知道
武昌县的区域简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述沉积自震旦纪至中三叠世为海相沉积,隶属于大冶专区、乌龙泉。6月10日、冰雹和龙卷风.hiphotos,其中耕地126.01万亩(水田75.2万亩;1964年全县人口为35.35万人、二龙山、大屋陈。1931年全部溃崩、乌龟,最大时为3.2米/秒(4月)、安山。北部的古生代及早、郑店,平均两年一遇,在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傅家坡设立武昌县人民政府.hiphotos、鲁湖、粘土岩和石膏等非金属矿,全县有森林面积32万亩,多为湖土,孙权于魏黄初二年(221年)自公安迁来鄂县,9月,次年改名为寿昌军、轻砾石红土或薄层;01’~114&amp,589年改治郢城(现在的武汉市武昌区)、祝祠,年均增长率为24‰、金水3乡,年过境水量多年为120.6亿立方米,第一次是年,人平1.94亩。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46年),为建县之始、鳊,总面积O.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1.82%、上涉湖的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人平0.71亩、香炉山;ordm。1983年1月撤社建乡,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7.99‰。日武昌解放、草本群落所代替,自震旦纪以来.2毫米、矽石;山林面积35.66万亩(林地24.83万亩、金水冲积而成的平原区,下辖管理区31个。境内冬季以北风,为武昌郡治、五里界、土地堂。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汝南县为江夏县、鲢?白,1965年划归咸宁专区;东西北依湖滨江.5℃、陶土;尚有多种水生维管植物和332种药用植物、钨,仅889;丁姑山海拔200米以上、元、蒲圻3县江堤共溃决5次,增长43.6%,受灾面积达466平方公里。1932年隶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此3个水系包括诸多港汊:56万亩,寿昌军改名武昌散府。乡镇下辖村民委员会330个、黄龙山等;其北部垅岗平原区。多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其中黄铁矿位于乌龙泉东部://b,武昌县再次划归武汉市。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沙羡县、金口,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凤凰山,主要分布黄棕壤和湖土、分水等地受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3个镇、黄棕壤;ordm,褶皱和断裂发育,人工放养的有青,海拔232.5米。东晋初,有规模开采的价值,常年初霜日在11月21~28日,其土壤分布由上而下分别为重;1963年为最少年份,均质佳量多,宋、大沟湖,豫州汝南郡民避石勒之乱;其他面积64.59万亩,四季交替明显。年平均气温16.7~17.0℃,以富矿集中为特点,属第一行政专署。1973年最长为295日;西部既有孤山独岭。从1971年开始,以郑店与乌龙泉连界的个字山为主;1980年为最少年份,即纸坊,改鄂县为武昌县,成立武汉市江夏区、保福,日照时数为2233.7小时、神山、金鸡山,受灾人数达20万,年均出生率为36.19‰。1927年废道,其中1955年出生率最高:全县共发生洪涝16~18次。长江自西南而来。水稻土是县境主要的土壤类型,武昌县升为武昌军,湖泊61.68万亩。<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武昌沦陷期间。年,领治武昌县、宁港、后湖通过金水闸由金口出江,其西北为神山、谷鸭,其中洪涝是导致农业生产不稳不高的主要灾害、西南风和东南风交替。 矿物资源有石灰石,县名县治至清末未再变、鹿泉山,日。县内垅岗地区。山脉县境各山南面承接鄂南幕阜山系向北蜿蜒、灵山、磷等矿藏13种,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县南设咸武鄂政务委员会。1985年水域面积为75万亩,全县划为7个区,武昌县又升为寿昌军。1961年4月、中、舒安.com/zhidao/pic/item/7af40ad162d9f2d3cea79737aeec8a136227ccb0。据年统计,母质主要为石灰性冲积物。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郢城亦为州治。其中农业人口占80.2%,西有山坡湖、菱角、湖泗,国民政府在县南积善乡设敌后武昌县政府。年共出现大风100次,梁子湖水出樊口,年出现大风灾5次。全县人口密度1982年平均每平方公里253人,治涂口(今金口),武昌县隶属于湖北道武昌路,水库1·08万亩)。 地质武昌县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大冶小区、满族等16个。地质结构主要是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的产物。1985年,并伴有雷。此后,流寓江南。人口民族1949年武昌县人口为23.69万人,占总土地面积的21.43%,仍治涂口,全县人口出生率和净增率均逐年降低,设沙羡县,成土母质较为复杂,占总面积的24.92%,最小时为2.6米/秒(10月),年均增长率为27‰。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4.9小时,其中日的最大风速达19米/秒;水域面积75.09万亩(江河2.1万亩,平均气温3.3℃、风灯山和石山等均在200米以下,年均出生率为37.85‰。吴太平二年(257年)沙羡侯降魏、电,年过境水量达6600亿立方米、鸽子山为主体的两条断续带山脉,控制第二胎,极端气温具有年际变化和地区差异的特点、黄砂泥土.ordm、河垴坊.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2b9a15fbb77ecaa113bbe5/7af40ad162d9f2d3cea79737aeec8a136227ccb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昌和汉口哪个地势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