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级数s和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七节 用MATLAB求级数的和及其实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数值级数的求和--《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数值级数的求和
【摘要】:在数值级数求和过程中,可将幂级数在特殊点的值和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取特定点的值的方法与求数值级数的和巧妙的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函数求此类型级数的和的方法,并得到了可直接应用的结果.不过,当f(x)=x~3与f(x)=x~4时,其傅里叶展开情况与p级数之间的关联还有待研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O173【正文快照】:
函数项级数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值级数是函数项级数的基础,是函数项级数的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对某些数值级数的求和仍然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下面,本文从求部分和的方法和技巧人手,对用已知的数值级数和函数级数来求数值级数的和这两个方面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一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张新全;郭世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沈春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邹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朱彩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王信松;张节松;;[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谢胜利;;[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洪涛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王敏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汪义瑞;胡志萍;;[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晓芳;霍霞;;[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常安定;[D];长安大学;2002年
熊轶群;[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徐海峰;[D];扬州大学;2008年
柴俊;[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丁月华;[D];西南大学;2008年
邹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孙阳光;[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王卫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孙正;[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王根;[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白小红;[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付艳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晓丽;[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张夏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刘姣姣;[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艾海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申永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肖奕鑫;[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邢瑞芳;[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涛;聂立川;郑亚勤;;[J];科学大众;2008年08期
仪洪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吴杰;[J];数学杂志;1985年03期
施庭训;[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高泽图;耿济;;[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刘凤林;[J];工科数学;1997年03期
钱锦英;[J];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陈新一,唐文玲;[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包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2年02期
万宏辉;[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益祥;李友松;;[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孟昭为;;[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卷)[C];1995年
邹丽;宗智;张朔;王振;;[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钟万勰;姚征;;[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王炜;;[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刘国栋;;[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张善杰;;[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省身;[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利猛;[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潘丽云;[D];西北大学;2009年
仇惠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张国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翟红村;[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洁琳;[D];吉林大学;2004年
李春景;[D];上海大学;2003年
孙庆华;[D];西北大学;2006年
李纯红;[D];四川大学;2003年
刘晓冀;[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学武;[D];湘潭大学;2007年
侯娇艳;[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刘伟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蔡红苹;[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何建伟;[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李虹;[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石洛宜;[D];吉林大学;2007年
陈慧勇;[D];河南大学;2008年
王晓晓;[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洪申;[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MATLAB在数列(组)求和及级数中的应用
在数列求和时经常遇到无规律和有规律两种情形:
1,无规律数列求和(数列的元素有限)
matlab命令r=sum(X)
例1:求数列1,2,5,4,8的和。
解:&& x=[1
&&r=sum(x)
求数组{1,2,5,4,8}的和,方法同上。
2 有规律数列求和(级数求和)
matlab命令r = symsum(s,v,a,b)
s数列的通项表达式,v通项,a首项,b末项。
此命令还可以判定级数的敛散性,当和不存在时则发散。
例2:求数列1,2,3,4,5...100的和
解:&&syms
&&r=symsum(n,n,1,100)
例3:求数列1,1/2,1/3,1/4,1/5...1/100的和
解:&&syms
&&r=symsum(1/n,n,1,100)
6581352272
例4:求数列1,1/2,1/4,1/8,1/16...1/2^100的和
解:&&syms
&&r=symsum(1/2^n,n,0,100)
例5:求数列1,1/2,1/4,1/8,1/16...1/2^100...的和
解:&&syms
&&r=symsum(1/2^n,n,0,inf)
显然与之相应的无穷级数收敛。与例3相应的无穷级数发散。
(symsum(1/n,n,1,inf)的结果为inf)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等比级数_百度百科
[děng bǐ jí shù]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等比级数,又称的前n项和,,多使用于台湾地区。等比级数公式:S=a+aq+aq^2+……+aq^(n-1)=a(1-q^n)/(1-q)
等比级数等比级数
(又名几何数列):是一种特殊。它的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
例如数列{1,2,4,8}。
这就是一个等比数列,因为第二项与第一项的比和第三项与第二项的比相等,都等于2,与的比也等于2。如2这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称,符号为q。
等比级数公比公式
根据的定义可得:
等比级数通项公式
可以任意定义一个
这个等比数列从第一项起分别是,为,则有:
以此类推可得,的为:
等比级数求和公式
对上所定义的,即数列。将所有项累加。
于是把称为等比数列的和。记为
如果该等比数列的为,则有:
(利用)(1)
先将两边同乘以q,有:
(1)式减去该式,有:
然后进行一定的讨论
而当时,由(2)式无法解得。
但可以发现,此时: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经过推导,可以得到另一个求和公式:当q≠1时
当-1&q&1时,无限项之和
由于当及的值不断增加时,的值便会不断减少而且趋于0,因此无限项之和:
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有以下几个性质:
证明:当时,
对于,若,则
:在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比中项。即等比数列中有三项,,,其中,则有
在原等比数列中,每隔项取出一项,按原来顺序排列,所得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级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