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菌用什么培养基培养

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糖果,提供一种不含糖、益生菌活菌数多、保质期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不含柠檬酸添加剂的低糖益生菌糖果压片,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7~1.0份,猕猴桃果肉10~15份,丝胶肽1~3份,木糖醇20~30份,西番莲果肉10~20份,脱脂奶粉20~40份,微晶纤维素6~15份,茶粉3~10份,聚乙二醇0.5~1.5份;同时提供一种所述低糖益生菌糖果压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1)材料的准备;(2)混合造粒;(3)压片。
【专利说明】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糖果,尤其涉及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益生菌是指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以及改善肠道营养与菌群平衡而对宿主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达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的单一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的保健功能因子,广泛应用于传统乳制品、功能食品、膳食补充剂、药用生物制剂及饲料等产品的开发中。目前我国卫生部批准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主要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青青双歧杆菌、嗜热乳链球菌等。益生菌酸奶制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乳品加工产品,具有乳制品特有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口感,同时所用的发酵剂乳酸菌进入人体肠道后,不仅能够提高肌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能调节胆固醇和乳糖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和维生素的合成,因此益生菌酸奶制品集营养与保健功能于一体。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一些关于益生菌(酸)奶片的报道(CNA,CNA,CNU, CN, CN1672538等),这种剂型产品有利地克服了液态益生菌乳制品贮藏与运输条件复杂,保质期短,消费者携带和食用不方便等缺点。但这些关于益生菌(酸)奶片的报道,其基本上均含有葡萄糖或乳糖,糖尿病患者均不能食用,并且大多都含有柠檬酸,药剂学专家称,长期过量食用含有柠檬酸的食品,会导致体内钙质流失,导致低钙血症。
[0003]糖尿病患者近二十年在大幅增加,被喻为“富贵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而必须长期限制饮食,尤其对糖和淀粉的限制,对食物的诸多畏惧和限制使得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状况,从而更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健康状态。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的物品。
【发明内容】
[0004]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含糖、益生菌活菌数多、保质期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不含柠檬酸添加剂的低糖益生菌糖果压片,同时提供一种所述低糖益生菌糖果压片的制备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7?1.0份
猕猴桃果肉10?15份
丝胶肽I?3份
木糖醇20?30份
西番莲果肉10?20份
脱脂奶粉20?40份 微晶纤维素6?15份
茶粉3?10份
聚乙二醇0.5?1.5份。
[0006]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原料及其组分为: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8?1.0份
猕猴桃果肉12?15份
丝胶肽2?3份
木糖醇20?25份
西番莲果肉15?20份
脱脂奶粉30?40份
微晶纤维素10?15份
茶粉6?10份
聚乙二醇I?1.5份。
[0007]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茶粉为红茶、绿茶、花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研磨而成。
[0008]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的准备: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7?1.0重量份,猕猴桃果肉10?15重量份,丝胶肽粉末I?3重量份,木糖醇20?30重量份,西番莲果肉10?20重量份,脱脂奶粉20?40重量份,微晶纤维素6?15重量份,茶粉3?10重量份;(2)混合造粒:将步骤(I)的材料按所述用量混合在一起,加入粘合剂,混合均匀,过18目筛造粒,粉碎后过16目筛整粒;(3)压片:现将压片机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接着将步骤(2)处理后的物料送入压片机,在压片机中加入聚乙二醇0.5?1.5重量份,进行压片处理,即制得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
[0009]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制备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7°C?42 °C培养箱进行发酵,发酵3h?5h至pH=4.4?
4.6时取出,此时发酵乳中活菌数&108CFU/mL,接着称取丝胶肽粉末,用少量的灭菌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微滤处理,将滤液加入上述发酵乳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放置在_20°C冰箱中进行预冻10?12h,然后在_50°C,真空度&20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22?25h,即制得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010]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步骤(2)中的粘合剂为3_8%PVP乙醇溶液。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配方为: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7?1.0份,猕猴桃果肉10?15份,丝胶肽I?3份,木糖醇20?30份,西番莲果肉10?20份,脱脂奶粉20?40份,微晶纤维素6?15份,茶粉3?10份,聚乙二醇0.5?1.5份。配方中含糖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能够有效的补充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避免其营养失衡,其中,西番莲果肉:为西番莲果去皮取得的果肉,西番莲为原产巴西的一种水果,蛋白质含量高,含17种氨基酸和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被称为“天然营养浓缩物”,且风味芳香浓郁,有百香果之称。称猴桃果肉:为称猴桃果去皮后所得的果肉,称猴桃又名奇异果,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果胶、维生素E、精氨酸含量高,几乎不含脂肪,虽营养丰富但热量很低,还含谷胱甘肽、叶酸、叶黄素,含肌醇,能调节糖代谢,含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丝胶肽是以桑蚕茧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包覆在桑蚕丝质外层的胶体蛋白定向酶切成小分子多肽,再经过干燥制成。丝胶肽具有非常特殊的氨基酸组成,如富含有带羟基的氨基酸,尤其是丝氨酸含量高达31%。丝胶肽具有丰富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具有保湿、控油、防晒、抗氧化、激活肌肤细胞、防衰老等功效。加入木糖醇,做甜味剂,调节本产品的口味。配方中的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和茶粉对调节人肠道菌平衡和增强肠胃健康都有有益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是单独的补充活性益生菌粉和茶粉不仅要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吸收也不好,另外,现有益生菌及茶类产品多以冲剂型的方式体现,需要用开水冲泡,不仅不方便而且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才可食用。
[0012]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可有效保留益生菌的活性,在益生菌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丝胶肽,在益生菌的冷冻干燥过程中起到保护剂的作用,能够使益生菌冻干制品的活性得到较高的保留。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4]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有必要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
[0015]实施例一
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7份
猕猴桃果肉10份
木糖醇20份
西番莲果肉10份
脱脂奶粉20份
微晶纤维素6份
聚乙二醇0.5份。
[0016]所述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为:包括以下步骤,(I)材料的准备: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7重量份,猕猴桃果肉10重量份,丝胶肽粉末I重量份,木糖醇20重量份,西番莲果肉10重量份,脱脂奶粉20重量份,微晶纤维素6重量份,绿茶粉3重量份;(2)混合造粒:将步骤(I)的材料按所述用量混合在一起,加入粘合剂5%PVP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过18目筛造粒,粉碎后过16目筛整粒;(3)压片:现将压片机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接着将步骤(2)处理后的物料送入压片机,在压片机中加入聚乙二醇0.5重量份,进行压片处理,即制得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
[0017]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制备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7°C培养箱进行发酵,发酵3h至pH=4.4时取出,此时发酵乳中活菌数&108CFU/mL,接着称取丝胶肽粉末,用少量的灭菌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微滤处理,将滤液加入上述发酵乳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放置在-20°C冰箱中进行预冻10h,然后在-50°c,真空度&20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22h,即制得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8份
猕猴桃果肉12份
木糖醇25份
西番莲果肉15份
脱脂奶粉30份
微晶纤维素10份
聚乙二醇I份。
[0018]其制备方法如下:包括以下步骤,(I)材料的准备: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8重量份,猕猴桃果肉12重量份,丝胶肽粉末2重量份,木糖醇25重量份,西番莲果肉15重量份,脱脂奶粉30重量份,微晶纤维素10重量份,红茶粉7重量份;(2)混合造粒:将步骤(I)的材料按所述用量混合在一起,加入粘合剂7%PVP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过18目筛造粒,粉碎后过16目筛整粒;(3)压片:现将压片机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接着将步骤(2)处理后的物料送入压片机,在压片机中加入聚乙二醇I重量份,进行压片处理,即制得低糖益生囷压片糖果。
[0019]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制备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7°C培养箱进行发酵,发酵3h至pH=4.4时取出,此时发酵乳中活菌数&108CFU/mL,接着称取丝胶肽粉末,用少量的灭菌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微滤处理,将滤液加入上述发酵乳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放置在-20°C冰箱中进行预冻10h,然后在_50°C,真空度&20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22h,即制得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020]实施例三
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1.0份
猕猴桃果肉15份
木糖醇30份
西番莲果肉20份
脱脂奶粉40份
微晶纤维素15份
花茶粉10份
聚乙二醇1.5份。
[0021]其制备方法如下:包括以下步骤,(I)材料的准备: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1.0重量份,猕猴桃果肉15重量份,丝胶肽粉末3重量份,木糖醇30重量份,西番莲果肉20重量份,脱脂奶粉40重量份,微晶纤维素15重量份,花茶粉10重量份;(2)混合造粒:将步骤(I)的材料按所述用量混合在一起,加入粘合剂7%PVP乙醇溶液,混合均匀,过18目筛造粒,粉碎后过16目筛整粒;(3)压片:现将压片机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接着将步骤(2)处理后的物料送入压片机,在压片机中加入聚乙二醇1.5重量份,进行压片处理,即制得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
[0022]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制备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40°C培养箱进行发酵,发酵4h至pH=4.5时取出,此时发酵乳中活菌数&108CFU/mL,接着称取丝胶肽粉末,用少量的灭菌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微滤处理,将滤液加入上述发酵乳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放置在-20°C冰箱中进行预冻llh,然后在_50°C,真空度&20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24h,即制得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023]本发明的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配方为: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7?1.0份,猕猴桃果肉10?15份,丝胶肽I?3份,木糖醇20?30份,西番莲果肉10?20份,脱脂奶粉20?40份,微晶纤维素6?15份,茶粉3?10份,聚乙二醇0.5?1.5份。配方中含糖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能够有效的补充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避免其营养失衡,其中,西番莲果肉:为西番莲果去皮取得的果肉,西番莲为原产巴西的一种水果,蛋白质含量高,含17种氨基酸和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被称为“天然营养浓缩物”,且风味芳香浓郁,有百香果之称。称猴桃果肉:为称猴桃果去皮后所得的果肉,称猴桃又名奇异果,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C,果胶、维生素E、精氨酸含量高,几乎不含脂肪,虽营养丰富但热量很低,还含谷胱甘肽、叶酸、叶黄素,含肌醇,能调节糖代谢,含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丝胶肽是以桑蚕茧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包覆在桑蚕丝质外层的胶体蛋白定向酶切成小分子多肽,再经过干燥制成。丝胶肽具有非常特殊的氨基酸组成,如富含有带羟基的氨基酸,尤其是丝氨酸含量高达31%。丝胶肽具有丰富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具有保湿、控油、防晒、抗氧化、激活肌肤细胞、防衰老等功效。加入木糖醇,做甜味剂,调节本产品的口味。配方中的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和茶粉对调节人肠道菌平衡和增强肠胃健康都有有益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是单独的补充活性益生菌粉和茶粉不仅要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吸收也不好,另外,现有益生菌及茶类产品多以冲剂型的方式体现,需要用开水冲泡,不仅不方便而且也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才可食用。
[0024]另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可有效保留益生菌的活性,在益生菌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丝胶肽,在益生菌的冷冻干燥过程中起到保护剂的作用,能够使益生菌冻干制品的活性得到较高的保留。
[0025]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
1.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7?1.0份 猕猴桃果肉10?15份 丝胶肽I?3份 木糖醇20?30份 西番莲果肉10?20份 脱脂奶粉20?40份 微晶纤维素6?15份 茶粉3?10份
聚乙二醇0.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及其组分为:
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0.8?1.0份 猕猴桃果肉12?15份 丝胶肽2?3份 木糖醇20?25份 西番莲果肉15?20份 脱脂奶粉30?40份 微晶纤维素10?15份 茶粉6?10份 聚乙二醇I?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粉为红茶、绿茶、花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以任意比混合研磨而成。
4.一种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材料的准备: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0.7?1.0重量份,猕猴桃果肉10?15重量份,丝胶肽粉末I?3重量份,木糖醇20?30重量份,西番莲果肉10?20重量份,脱脂奶粉20?40重量份,微晶纤维素6?15重量份,茶粉3?10重量份;(2)混合造粒:将步骤(I)的材料按所述用量混合在一起,加入粘合剂,混合均匀,过18目筛造粒,粉碎后过16目筛整粒;(3)压片:现将压片机用75%的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接着将步骤(2)处理后的物料送入压片机,在压片机中加入聚乙二醇0.5?1.5重量份,进行压片处理,即制得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制备活性益生菌培养基,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7°C?42°C培养箱进行发酵,发酵3h?5h至pH=4.4?4.6时取出,此时发酵乳中活菌数&108CFU/mL,接着称取丝胶肽粉末,用少量的灭菌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微滤处理,将滤液加入上述发酵乳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再放置在_20°C冰箱中进行预冻10?12h,然后在-50°c,真空度&20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冷冻干燥22?25h,即制得冻干的活性益生菌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糖益生菌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粘合剂为3-8%PVP乙醇溶液。
【文档编号】A23G3/36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陈志宁
申请人:福建省好邻居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应用GFPuv标记技术研究猕猴桃溃疡病菌在组织中的侵染扩展动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应用GFPuv标记技术研究猕猴桃溃疡病菌在组织中的侵染扩展动态
【摘要】: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引起的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中国林业上的检疫性病害。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致病性强,引致的病害发展快、流行性强、危害重、控制难,在所发生的国家都曾造成了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由于对猕猴桃溃疡病菌自然寄主、侵染过程和存活部位的了解甚少,使得人们至今对该病害的致灾机制仍不明确,致使其防治成本高、效益差。为了明确该病菌在猕猴桃组织中的侵染过程,本研究通过遗传转化技术,首次对猕猴桃溃疡病菌进行GFPuv标记;应用平板稀释法、荧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在植物组织中的入侵方式、扩展速度和定殖部位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明确猕猴桃溃疡病成灾规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电击法将质粒载体pDSK-GFPuv转入猕猴桃溃疡病菌,获得的转化子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转化效率为1.78×10~5CFU·μg~(-1);采用GFPu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随机选择的8个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均扩增出约700bp的目的片段;对一株标记菌PSAmx7-GFPuv1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的菌落菌体形态、生长曲线、最适温度、最适pH、致病性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培养基中,每隔12h连续转接20次后,其荧光稳定性还保持在100%。
2运用标记菌株PSAmx7-GFPuv1对离体和盆栽猕猴桃进行人工接种,结合平板稀释法以及荧光显微镜技术检测、监测病菌在组织的侵染动态。结果表明,标记菌接种离体枝条3h后,就能通过皮孔、叶痕和伤口成功侵染枝条,产生与田间相同的病状,并在组织中上下迁移和增殖,相比较而言,4℃培养条件下其迁移速度最快;标记菌能在叶柄叶脉组织中上下迁移,扩展至侧脉和细脉,引起系统扩散,温度超过24℃时病菌停止扩展,叶面无病斑形成;浇灌于根部土壤中的标记菌可依附于根表,侵入根内,并在根内增殖;在冬季温度环境条件下标记菌可在灭菌土壤中存活3个月,在未灭菌土壤中也能存活3周。
3运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人工接种条件下标记菌株PSAmx7-GFPuv1以及田间感病病样中猕猴桃溃疡病菌在猕猴桃组织中的定殖部位。结果表明,PSAmx7-GFPuv1皮孔涂菌接种枝条后,病菌可通过皮孔侵入枝条组织的皮层,再经过韧皮纤维的细胞间隙进入韧皮部;斜切悬滴接种枝条,病菌大量聚集成团地定殖在皮层薄壁组织和韧皮组织的细胞间隙,少量定殖在细胞内和木质部导管中,病菌的定殖破坏寄主细胞的结构,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细胞畸形。接种叶片,病菌大量定殖于叶肉细胞间隙,叶脉的维管束导管以及皮层细胞内和细胞间隙,病菌的定殖引起细胞畸形,细胞瓦解。根部灌根接种3d,大量的病菌吸附在根部表皮上,定殖在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内;接种10d,少量病菌已扩展至维管束。田间感病病样中观察到猕猴桃溃疡病菌在枝条组织主要定殖在皮层、韧皮部以及木质部导管,在叶片组织中主要定殖在上下表皮和叶肉细胞间隙。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S436.634【目录】:
摘要6-8ABSTRACT8-13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2 1.1 猕猴桃产业概括13 1.2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与危害13-14 1.3 猕猴桃溃疡病的研究现状14-17
1.3.1 猕猴桃溃疡病的症状14
1.3.2 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学14-15
1.3.3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规律15-16
1.3.4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方法16-17 1.4 细菌定殖的检测方法研究17-18
1.4.1 抗生素标记法17-18
1.4.2 免疫学方法18
1.4.3 基因标记法18 1.5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物在微生物学中的研究应用18-21
1.5.1 绿色荧光蛋白(GFP)18-19
1.5.2 GFP 在微生物中的转化及检测方法19
1.5.3 GFP 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19-20
1.5.4 绿色荧光蛋白突变体(GFPuv)20-21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1-22第二章 GFPuv 标记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22-33 2.1 材料22-23
2.1.1 供试菌株和质粒22-23
2.1.2 培养基23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23 2.2 方法23-27
2.2.1 PDSK-GFPuv 质粒的提取及 EcoR I 酶切鉴定23-24
2.2.2 PSAmx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24
2.2.3 PSAmx7 的电击转化24
2.2.4 阳性转化子的荧光检测24
2.2.5 细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24-25
2.2.6 转化子的 PCR 扩增25
2.2.7 菌落、菌体形态观察25-26
2.2.8 GFPuv 表达的稳定性检测26
2.2.9 菌株的生长曲线26
2.2.10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和 GFP 表达的影响26
2.2.11 初始 pH 对菌株生长和 GFP 表达的影响26
2.2.12 PSAmx7-GFPuv1 的致病性鉴定26-27 2.3 结果与分析27-32
2.3.1 质粒 pDSK-GFPuv 的酶切鉴定27
2.3.2 转化子的荧光检测27
2.3.3 标记菌的 PCR 鉴定27
2.3.4 菌落的形态观察27
2.3.5 菌体形态的电镜观察27-28
2.3.6 GFPuv 表达的稳定性检测28-29
2.3.7 菌株的生长曲线29
2.3.8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和 GFP 表达的影响29-30
2.3.9 初始 pH 对菌株生长和 GFP 表达的影响30-31
2.3.10 PSAmx7-GFPuv1 的致病性鉴定31-32 2.4 讨论32-33第三章 标记菌株 PSAmx7-GFPuv1 在猕猴桃组织中的侵染、扩展动态33-45 3.1 材料33
3.1.1 供试菌株和供试植物品种33
3.1.2 主要仪器33 3.2 方法33-36
3.2.1 接种材料的前处理33-34
3.2.2 PSAmx7-GFPuv1 菌悬液的制备34
3.2.3 枝条组织 PSAmx7-GFPuv1 接种和分离检测34
3.2.4 叶片组织 PSAmx7-GFPuv1 接种和分离检测34-35
3.2.5 PSAmx7-GFPuv1 在盆栽猕猴桃根系的定殖检测35
3.2.6 PSAmx7-GFPuv1 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35-36 3.3 结果与分析36-42
3.3.1 不同方法接种 PSAmx7-GFPuv1 对枝条的侵染定殖测定36
3.3.2 温度对 PSAmx7-GFPuv1 在枝条组织中迁移的影响36-37
3.3.3 PSAmx7-GFPuv1 在枝条组织中的消长动态37
3.3.4 PSAmx7-GFPuv1 接种离体和活体枝条的症状表现37-38
3.3.5 不同温度对 PSAmx7-GFPuv1 在叶脉中迁移的影响38-39
3.3.6 PSAmx7-GFPuv1 对叶柄的侵染及迁移39
3.3.7 荧光强度与 PSAmx7-GFPuv1 菌量浓度的关系39
3.3.8 PSAmx7-GFPuv1 在离体叶片上的荧光变化动态39-41
3.3.9 PSAmx7-GFPuv1 在猕猴桃根系的侵染定殖41-42
3.3.10 PSAmx7-GFPuv1 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42 3.4 讨论42-45第四章 标记菌株 PSAmx7-GFPuv1 在猕猴桃组织中的定殖研究45-55 4.1 材料45
4.1.1 供试菌株和供试植物品种45
4.1.2 主要仪器45 4.2 方法45-46
4.2.1 PSAmx7-GFPuv1 菌悬液的制备和样品的接种45
4.2.2 样品的取样方法45-46
4.2.3 透射样品的制备与观察46 4.3 结果与分析46-53
4.3.1 PSAmx7-GFPuv1 在枝条组织中的定殖46-50
4.3.2 PSAmx7-GFPuv1 在叶片组织中的定殖50-52
4.3.3 PSAmx7-GFPuv1 在根部组织中的定殖52-53 4.4 讨论53-55结论55-56参考文献56-62致谢62-63作者简介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李珂;[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王振荣,高同春,顾江涛,胡宏云,王梅,钱子华,方书苗,蔡云,储琳;[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李珂,陈翠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承河元,李瑶,万嗣 ,章健,庞庆,李果,邢家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高小宁;赵志博;黄其玲;秦虎强;黄丽丽;;[J];果树学报;2012年02期
罗启仕,王慧,张锡辉,钱易;[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06期
朱晓湘,方炎祖,廖新光;[J];湖南农业科学;1993年06期
张云峰;邵磊;;[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陈孝仁;程保平;王新乐;董莎萌;王永林;郑小波;王源超;;[J];科学通报;2009年13期
孙磊,孔文涛,孔健;[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国芬;[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路国兵;[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林;樊庆琦;隋新霞;楚秀生;李根英;程敦公;黄承彦;;[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刘爱峰;李豪圣;宋健民;程敦公;赵振东;刘建军;;[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赵亚;赵玖华;王升吉;戴争;尚佑芬;;[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李珂;[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畅喜云,陈志国,窦全文,刘瑞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方绍正;徐祖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雷庆;叶华智;余中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张妍;康晓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许褆森;;[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孙静;;[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贾金明;张明捷;徐巧真;郭明荣;毛桂萍;许庆娥;郭宁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李生梅;严进;吴品珊;;[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郑大勇;张敏;刘太国;高利;陈万权;;[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高利;陈万权;刘太国;;[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王天龙;汪来发;朴春根;朱天辉;张晓美;;[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胡小平;商鸿生;;[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马丽杰;乔佳兴;胡小平;;[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袁扬;曾兵;王胤晨;梁欢;罗登;;[A];《第八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振东;[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曾兴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马冠华;[D];西南大学;2011年
杨恩年;[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伍玲;[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王晓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龙书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孟亚雄;[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曹云;[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王菲;[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春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引;[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叶晶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吴树青;[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瑞雪;[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刘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涛;[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纪喜文;[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迟峰;[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李琴;[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雷庆;叶华智;余中树;;[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王振荣,高同春,顾江涛,胡宏云,王梅,钱子华,方书苗,蔡云,储琳;[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王振荣,高同春,顾江涛,胡宏云,王梅,钱子华,方书苗,蔡云,储琳,储青松;[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陈卫新;洪根法;斯玉英;屠华东;;[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李瑶,承河元,钱子华,方书苗;[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承河元,李瑶,万嗣 ,章健,庞庆,李果,邢家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承河元,岳永德,花日茂,汤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岳莉莉,齐义鹏,杜全胜,李燕;[J];病毒学报;1998年03期
胡兴明,叶伟彬,叶楚华;[J];蚕桑通报;2004年04期
朱燕,叶志毅,吕志强,吴云翔;[J];蚕桑通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车海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盛存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养权,王西锐;[J];西北园艺;1999年03期
李瑶,承河元,方书苗,钱子华;[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段余君,闫晓峰,陈秀琴;[J];林业实用技术;2002年07期
张锋,陈志杰,张淑莲,赵杰,李军,陈林;[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吴全友;[J];安徽林业;2003年03期
申晓琴,王小芹,王福林;[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5期
任建华,包德让,王志仲;[J];西北园艺;2004年04期
宋晓斌,张学武,马松涛;[J];陕西林业科技;1997年04期
于邦廷;[J];安徽农业;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立新;李莎莎;檀根甲;;[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彦;车建美;刘波;唐乐尘;林抗美;;[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何红;蔡学清;兰成忠;邱思鑫;关雄;胡方平;;[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彭于发;张中鸽;张玉勋;陈彩层;;[A];“植物病虫害生物学研究进展”——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选[C];1995年
庞虹;;[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李湘民;胡白石;许志刚;Mew,T.W;;[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江威;王勇军;王琦;齐俊生;梅汝鸿;;[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段秀梅;高晓蓉;吕军;安利佳;;[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张美云;李伟;陈怀谷;鲁国东;王宗华;;[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王燕;孙银银;邓凤燕;孟玉玲;单卫星;;[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敏;[N];陕西科技报;2009年
;[N];陕西科技报;2009年
苏明 记者
王向华;[N];陕西日报;2009年
王淑惠;[N];陕西科技报;2001年
姚鸣飞;[N];陕西科技报;2003年
宝鸡市蚕桑园艺站 孙兆军;[N];陕西科技报;2010年
户县余下镇政府
王新义;[N];陕西科技报;2004年
眉县园艺站
王志仲;[N];陕西科技报;2004年
马瑞;[N];山西科技报;2004年
安伟东 石宝军;[N];宝鸡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永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唐朝荣;[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何红;[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韦继光;[D];浙江大学;2004年
李友国;[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李金云;[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韩继刚;[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邱思鑫;[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闫小雪;[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周洪友;[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其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魏海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黄以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雷庆;[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王海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赵利娜;[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赵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张弛;[D];西南大学;2011年
孙超岷;[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龙良鲲;[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