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会和碳酸钠反应吗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的认识】前者是在提出(或给出)的问题之后,针对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的可能的,进行预测或者假设,并作出预测性或者假设的结论(即猜想).后者是按照所提出(或给出)的问题,根据制定计划或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收集证据;然后由证据推断出猜想是否正确,或者是直接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生石灰、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知识点的认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是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副产物.它的性质是白色或粉末,具有腐蚀性,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但具有吸湿性,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即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反应的式是CaO+{{H}_{2}}O=Ca{{(OH)}_{2}}.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消毒,改良水质,实验室里和食品包装中常用做干燥剂.
碱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_{2}}=N{{a}_{2}}C{{O}_{3}}+{{H}_{2}}O 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OH+HCl=NaCl+{{H}_{2}}O.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_{2}}+N{{a}_{2}}C{{O}_{3}}=CaC{{O}_{3}}\downarrow +2NaOH.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知识点的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的性质都是白色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易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它们的性质主要有:1.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即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其中,碳酸钠与浓盐酸的反应是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医学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碳酸钠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即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是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的常用方法);3.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受热或高温时能够分解出二氧化碳;其中,碳酸氢钠的分解是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碳酸钙的分解还是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原理(即高温煅烧石灰石时的化学反应).它们的主要用途分别是: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3.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相似的试题还有:
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1)提出假设:假设①_____;假设②_____;假设③_____;(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没有沉淀产生
_____(3)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议程式是_____.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_____;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但密封保存良好的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1)提出假设:假设①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假设②白色粉末是氧化钙;假设③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
假设③根据假设②的现象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_____;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1)提出假设:假设①_____;假设②_____;假设③_____;(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___________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
__________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没有沉淀产生
__________(3)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_____;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
||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3881626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小红等几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⑴写出试管②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废液浑浊,就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小亮认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取样品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小亮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小亮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Ca(OH)2+Na2CO3=CaCO3↓+2NaOH (2) NaOH和Ca(OH)2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不正确,加入盐酸的量太少,只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和盐酸反应。
(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2)[猜想]根据反应原理可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其中的一种过量,结合已有的猜想,故答案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讨论]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会直接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小明猜想不合理,因为Na2CO3和Ca(OH)2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实验设计]由于两者的差别在于阳离子,所以可以加入只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即不利用碱的通性,所以可以加入可溶性碳酸盐从而沉淀钙离子.故答案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不正确,加入盐酸的量太少,只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和盐酸反应。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制备气体前,先装入药品,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手持试管
C.在量筒中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
D.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
在化学实验室发生下列事故时,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白磷洒落在桌面上,立即用镊子镊取,放入垃圾桶
B.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
C.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碳酸氢钠溶液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符合实际的是(  )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实验使用时,最好戴上防护眼镜
C.在实验室里可用品尝的办法区别食盐和蔗糖晶体
D.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再慢慢注入水并不断搅拌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氢氧化钙过量和少量时反应怎么分析啊.
二百元鼐喂40
氢氧化钙少量时:2NaHCO3+Ca(OH)2=Na2CO3+CaCO3+2H2O氢氧化钙过量时:NaHCO3+Ca(OH)2=NaOH+CaCO3+H2O氢氧化钙少量时,以氢氧化钙为参考点,一摩尔氢氧化钙含有两摩尔的氢氧根,氢氧根要跟碳酸氢根反应,需要两摩尔碳酸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少量时生成CaCO3和Na2CO3过量时生成CaCO3和NaOH。少量时碳酸根较多,过量时OH-较多,产物会不同。
再细说下少量时吧 不太理解怎么生成Na2CO3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本质上是两个反应,一是碳酸氢根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和碳酸根的反应以及钙离子与碳酸根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的反应碳酸氢钠比较少时,
碳酸氢根与氢氧根离子 都是阴离子吧 也能反应啊
2NaHCO3(过量)+Ca(OH)2(少量)=Na2CO3+CaCO3+2H2ONaHCO3(少量)+Ca(OH)2(过量)=NaOH+CaCO3+H2O 另外:Ca(HCO3)2(过量)+NaOH(少量)=CaCO3+H2O+NaHCO3
Ca(HCO3)2(少量)+2NaOH(过量)=CaCO3+2H2O+Na2CO3
扫描下载二维码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2011福建龙岩)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主讲:刘柏秋
【思路分析】
根据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推出甲和丁是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同时丁能与另外两物质反应,所以丁为盐酸,甲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碳酸钠都能反应的是氢氧化钙,则丙是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推测出各物质然后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过程】
解:最终对应结果为:甲:碳酸钠;乙:二氧化碳;丙:氢氧化钙;丁:盐酸;戊:氧化铜.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而甲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丙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B、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都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B正确;C、丁是稀盐酸,丙是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无沉淀生成,故C错误;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B.
解答时首先找准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出五种物质,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及反应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给视频打分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钙和水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