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五针松的作用作用、针灸的一个方法

文章来源:老针的天涯博客
作者:jg48 &
   中华民族创造了针灸疗法,针灸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疗效,虽然现在暂处低谷,但是我坚信针灸必将有辉煌的未来。如果外国人有朝一日在针灸领域领先,那将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针灸医学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针灸的创新,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针灸医学的创新而奋斗!&&
   我是四川省苍溪县中医院针灸副主任医师谢继光,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广元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苍溪分会理事,已退休。97年4月被评为&广元市名中医&,2005年被授予&中国针刀医学名医&,2006年被聘为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常务编委,曾被聘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函大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98篇,在各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16篇。
   我父谢永刚是四川省名老中医,阆中市名老中医,已退休针灸副主任医师,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曾荣获两项省级科研成果奖,一项是针灸开阖枢学说的研究,一项是走罐选点挑针法的临床应用。父亲亲切教诲,我自幼耳闻目濡,喜爱针灸,我的兄弟和妹妹也都是针灸医生。经过父子两代刻苦钻研,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癫痫、格林-巴利氏综合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瘫痪、脑动脉硬化、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肌筋膜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早期肝硬化、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病具有满意的疗效。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总结新经验、新疗法,引进多种针灸治疗高科技新技术,以针刀治疗和浮针疗法为主,常用埋线、中华经筋疗法、平衡针灸、腹针疗法、董氏奇穴、醒脑开窍针刺法、肌肉起止点疗法、多针斜透对刺法、粗针穴位透刺法、隔药大灸疗法,温针导阳法、走罐选点挑针法、多针浅刺法、一穴多针法、一针多穴法、排刺法、多种刺血法、挑刺法、围针法、火针、埋针法、日本枝川疗法及独特穴位注射法等,屡起沉疴。 &
   针刀医学是近十年来在针灸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将微创手术与针灸相结合,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创举,是针灸医学的发扬光大。小针刀通过微创手术松解、剥离粘连组织,解除神经卡压,同时兼有针灸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进局部炎症和致痛物质的吸收,恢复动态平衡。我们于1996年学习引进了小针刀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我在《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第10期发表了《小针刀治疗颈椎病100例》,治疗结果:痊愈占75%,显效占15%,有效占8%,无效占2%,总有效率98%,证明针刀治疗颈椎病见效快,疗效可靠。在2004年6月举行的四川省第二届痛症学术研讨会上,本文作了大会学术报告。 &
   穴位埋线疗法是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的精华融汇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中西药物乆治不愈的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疗效,所起到的治疗作用相当于针灸数十次的功效,其中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具有速效、长效、特效的优势,经得起实践检验,治疗次数少,病员痛苦小,花钱少。埋线疗法优于当前多种医疗技术的疗效,是我们一直共同寻找的最佳治疗方法。最近,我们使用PGLA线体穴位植入,PGLA是从纯天然植物提取并改制而来,特点在于可吸收性良好、疼痛感小、刺激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皮下无硬结,无过敏反应,为临床带来方便、有效的治疗效果,无疑是埋线材料的一次重大革新。 &
   浮针疗法是针灸科研新成果,以经典针灸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神经生物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科学针刺疗法。该疗法使用一种特殊针具,针入痛消,大多数局限性病痛可很快减轻或消除,2003年1月我去南京学习引进了浮针疗法,获益非浅。曾治一女性患者,53岁,左侧腰腿痛剧烈,不能活动,不能翻身,稍动则痛甚,日夜呻吟,经CT确诊为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历经中西医、针灸治疗皆无效,欲转外科手术,但该患者因脑梗塞右侧偏瘫已两年,高血压,不宜手术,无法可施,患者绝望,痛不欲生。我仔细寻得MTrP点5处,扫散后留置浮针5支,次日疼痛大减,患者及亲属激动万分,连呼奇迹,续治4次,共用浮针25支,疼痛消失,未复发。 &
   平衡针灸的特点是高效、速效,体现了针灸的真髓。是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新针灸学,选穴少,针感强,80%以上的病人很快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立即达到预期效果,也可很快使症状改善,减少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
   我在《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11期发表了《痛态位置火针法治疗肩周炎106例》,常发现有的慢性肩周炎患者不活动时局部压痛并不明显,而活动患肩时则疼痛难忍,痛点暴露无遗,我采用痛态位置选点可准确找出病变反映点,避免误伤健康组织。火针施治时,上肢必须保持这种痛态位置,如改变姿势则影响疗效,所以要求术者操作时必须做到稳、准、快。火针是传统九针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火针烧红时,针身温度可达800度以上,炽热的针体快速刺入病变组织,可解除局部粘连结疤,消除无菌性炎症,使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灼伤坏死,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细胞的再生以修复局部软组织,以推陈促新,解除肩部慢性疼痛。结果痊愈85例,占80.2%,显效10例占9.4%,好转9例,占8.5%,无效2例,占1.9%,其总有效率为98.1%。痛态位置火针法治疗肩周炎简便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传统的针刺法是一穴一针,但是治疗较顽固的关节痛时需要一穴两针、三针甚至五针则疗效更佳。治疗方法是:主穴为患处的压痛点,无压痛者以所痛之处的俞穴为主穴。上肢关节取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手三里、肘髎、外关、阳池、阳溪、腕骨。下肢关节取环跳、居髎、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内外膝眼、足三里、绝骨、昆仑、解溪、丘墟。脊柱关节取大椎、命门、腰阳关、华佗夹脊穴,以上穴位每次针治需酌取3-5穴,全身游走性关节痛者加针太冲、合谷四关穴以祛风驱邪。我撰写了《多针法治疗关节痛117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于《中国针灸》1992年第5期,按随机法原则设立了72例一穴单针常规刺法的对照组,结果多针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有效率为82.7%,经统计学处理,P&0.001,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一般针刺时都要求患者静止不动,而动态针刺法却恰恰相反,需令患者在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只要此法运用恰当,则效如立杆见影,我撰写了《动态针刺法》一文,发表于日《中国中医药报》。 &
   如痹症,是针灸科最多见的病种。《内经》奠定了针灸治痹的基本法则,故研究、总结、归纳了《内经》针灸治疗痹症的规律,按照痹症的病因、病位、病邪深浅和病势的迟速而采取不同的种类繁多的针刺手法,撰写了《论内经针灸治疗痹症》一文,发表于《上海针灸杂志》1990年1期,1991年1月被四川省中医学会评为优秀论文。 &
   在临床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些独特的针灸专长手法,如用温针导阳法治疗痹症和面瘫,用走罐选点挑针法治疗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早期肝硬化和慢性肠炎均有良好的疗效。推走罐时,罐口吸紧皮肤并来回摩擦,隐而难见的病变反映点便能显露出来,用三棱针挑刺之。我常用多针斜透对刺法治疗特别顽固的风湿痛和神经痛,痛外治痛,不针患处,疗效更佳。撰写的《温针导阳法》和《走罐选点挑针法的临床应用》两文发表后已被录入中医古籍出版社《现代针灸文献精萃》一书。 &
   应用刺血疗法治疗末梢神经炎、神经性头痛、结节性红斑、股外侧皮神经炎、眼结膜炎、癔病、小儿高热等症疗效满意,撰写的《刺血疗法的临床运用》一文发表于《上海针灸杂志》1988年第1期。 &
   在痹症中,有些患者除了肢节疼痛,屈伸不利,逢风雨更甚,得暖稍减,痛处觉冷等风寒湿痹之症外,还有口干欲饮,烦热不安,大便秘结等阴虚火旺之症,属于内热外寒,内虚外实的阴虚寒湿痹,是一种新的痹症症型,,把滋阴清热和散寒除湿之法熔为一炉,攻补兼施,疗效颇佳,撰写了《阴虚寒湿痹症》一文于19 12月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报》。 &
   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对一些理论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多年来体会到针灸取穴施治的先后次序是提高疗效的一个重要关键问题,《内经》中多次、反复地阐述了这个问 题,然而,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的规律性及在针灸理论和临床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进行过专题探讨,在针灸学术研究中被忽略,于是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整理,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和原则,并进行了临床验证,撰写了《论内径针灸施治的先后次序》一文发表于《上海针灸杂志》1986年第4期。 &
   曾被聘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苍溪函授站针灸教师,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全班针灸考试成绩优异,平均94.98分,居全省各函授站第四名。 &
   84年2月参加四川省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被表彰为&四川省自学有为的先进青年&,88年2月被表彰为&四川省先进卫生工作者&,91年9月被评为&苍溪县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05年1月被载入由四川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人才办编辑的《四川省市州中医名医录》。 &
   随着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全县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治愈了很多疑难顽症,业务收入逐年增加,去年针灸科业务收入超4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分隔线----------------------------赵冬梅& 高 璇& 张国华(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康复科& 150090)
&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8-03
&&& 【摘要】& 小儿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国内报道发病率占1~7岁小儿的1.2&~2.7&,目前国际上脑瘫康复的主要途径为社区康复,国内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传统治疗尤其是针灸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康复医学界只把针灸作为一种简单的对肌肉或神经的刺激来看待,降低了针灸的疗效,缩小了针灸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范围。本人结合临床总结了针灸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实际应用,对于传统手段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环节上,以抛砖引玉,相互交流探讨,拓展针灸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范围。
&&& 【关键词】& 小儿脑瘫& 针灸& 综述
&&&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指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听力低下、视觉异常、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或重复症状。在1~7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2&~2.7&[1]。近年来,国内外医务工作者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针灸疗法是脑瘫治疗的重要手段也己成为专家学者及患儿家长的共识。
&&& 1& 作用机理
&&& 近年来,人们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对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1.1改善脑代谢
&&& 针刺小儿脑瘫患者,观察肌电图,发现针刺能使痉挛型脑瘫患者F波受到明显抑制,说明针刺治疗可使痉挛型患者的痉挛活动有明显改善。进而推论,这种改善是由于脑代谢功能活动增强的结果。可见针刺治疗对改善脑代谢有积极作用[2]。
&&& 1.2提高脑供血率,纠正缺血缺氧状态
&&& 针刺治疗患儿后,观察脑血流图的改变,发现针刺后脑血流图明显改善,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针刺后脑的供血量明显增加,血管紧张度降低,供血率提高。表明头针治疗可增加脑血流量,纠正其缺血缺氧状态,有利于脑组织的恢复[3.4]。
&&& 1.3纠正异常运动
&&& 针灸治疗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加强中枢的调控而纠正异常运动[3]。
&&& 1.4促进生长发育
&&&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患儿后,对骨密度进行观察,发现穴位注射对大部分患儿的骨矿含量、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说明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5]。
&&& 2& 治法及疗法
&&& 2.1针刺法
&&& 2.1.1体针 赵耀东[6]采用温通针法治疗30 例CP ,主穴取风池、百会、四神聪、肾俞等,并辨证配穴,进针后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转按9 次,针下沉紧后针尖拉着感应部位连续重插轻提9 次,使针下继续沉紧,每穴操作60 s ,留针30 min ,疗效示: 显效20 例,有效6 例,进步2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3 %。贺军[7]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30 例,上午取内关、人中、四神聪、曲池、合谷、三阴交等,下午取风池、完骨、天柱、华佗夹脊穴,留针20 min ,连续3个月,疗效结果示: 痊愈2例,显效12例, 好转1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 %。张小莉[8]取夹脊穴、十七椎、长强穴,以针刺背部夹脊穴为主治疗354例, 显效84例, 有效241例, 无效29 例, 总有效率91.8%。张遂康[9]以&醒脑健脾、补肝肾益气血&为原则,取八脉交会穴、耳穴脑点、合谷或足三里,行针0.5小时,治疗183例,显效率30.1% , 总有效率95.1%。
&&& 2.1.2头针 康轶鑫[10]运用头针治疗46 例CP ,在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满意,主穴为颞三针、额5 针及运动前区3针,根据年龄大小采用点刺法或留针,留针期间快速行针3 次,显效14 例,有效23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为80. 4 %。郑椒兰[11]运用头针留针治疗20 例CP 取得一定疗效,肢体瘫痪者选择对侧运动区上3/5、双足运感区;伴有语言障碍配言语一区,智力低下者配言语二区,舞蹈徐动症配舞蹈震颤控制区,癫痫加口服抗癫痫药物,留针6~7 h ,快速捻转3 次,显效14 例,有效5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为95 %。梁松[12]等采用头针治疗104 例CP,运动障碍取运动区、足运感区,平衡失调取平衡区,肢体震颤取舞蹈震颤区,手失用或不灵活取运用区,伴智力低下取额五针、颞三针,语言障碍取言语区,视力障碍取视区,听力障碍取晕听区,快速捻转3 次,行电针刺激,并配合功能训练1 h ,根据小儿CP 评估标准示,显效28 例,有效7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8.1%。秦秀娣[13]按汤氏头针定位,取心区、三焦区、腰骶区、语智区、上肢阴阳区、下肢阴阳区、风线、静线、血线。治疗34例,总有效率76.5%。刘震寰[14]以头针为主,取穴从神庭沿皮直刺向百会,从百会至前顶一线的外侧2.25寸(双侧) 。若下肢瘫痪选百会刺向通天穴,从百会至前顶一线的外侧1.5寸(双侧) 。此12针为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选穴及区域。若有语言障碍可配伍国际标准化头针的语言1、2、3区。治疗210例,疗程3个月,结果显效率39.1% ,总有效率71.0%。
&&& 2.1.3头针体针结合 李鸿超[15]采用针刺通督法治疗325例CP ,取穴以督脉为主,手足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为辅,头部主穴为四神聪、百会等,体针取合谷、外关、绝骨、太冲等,留针45 min ,并辨证取穴,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61 例,好转27 例,无效37 例,总有效率为88.6%。米署光[16]参照《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中的十四条治疗线为主,根据临床症状,取双侧头皮治疗线。神志改变者取顶中线,四神聪;肢体运动障碍取颞前线、顶旁1线、顶旁2线;语言障碍取颞前线及语言1、2区;智力障碍取四神聪、益智区;情志异常(少数)取额中线、额旁线。体针取手足阳明经穴及任督二脉为主,以及醒脑开窍要穴。治疗362例,经15~180次治疗后,显效110例,有效率达92.8%。田双荣[17]头针以运动区为主,下肢与躯干运动障碍取对侧运动区中2 /5,同时选百会透前顶与左右神聪,前顶透囟会,通天透承光,正营透目窗,配合体针,治疗42例,总有效率88.1%。
&&& 2.1.4 七星针 刘焕荣[18]取任督二脉和足少阴,足太阳,足太阴, 足阳明经脉为主。主穴脑聪三线(即督脉前顶、百会、后顶三穴,膀胱经承光、通天、络却) 、大椎、涌泉、兑端、三阴交、中脘。采用七星针先从脑聪三线穴扣刺再由大椎穴沿督脉扣刺到腰阳关穴上,治疗249例,总有效率94.0%。
&&& 2.2穴位疗法
&&& 2.2.1穴位注射 张秀辉[19]用胎盘注射液、东莨菪碱进行穴注,选穴分为: ①与脑神经有关,主穴取风池、副哑门、百会、肾俞。
②与肢体功能及纠正畸形有关,主穴取肩k、曲池、外关、八邪、秩边、居s、伏兔、足三里,并随症配穴。治疗组用胎盘注射液,对照组用乙酰谷酰胺注入与脑神经有关的穴位,再用东莨菪碱注入与肢体功能及纠正畸形有关的穴位。治疗组配合中药口服。分能力和智力两方面评定疗效,能力方面治疗组有效率96.8% ,对照组58.3% (P&0.05) 。
&&& 施炳培[20]用脑活素注射液,以哑门、风池、大椎为主穴进行穴位注射,每次治疗取1穴,交替使用。并根据症状选配穴1~2个。少数肢体瘫痪严重者可适当加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153例,总有效率97%。
&&& 2.2.2穴位埋线 余慧华[21]取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中枢、悬枢、命门、伏兔、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三阴交、解溪、臂、手五里、手三里、外关。用9号腰穿羊肠线植入穴位内。每20~30天1次,每次选穴2~6个,治疗10次。治疗100例,有效率76%。
&&& 2.2.3点穴 徐际光[22]循手、足阳明经与足太阳、督脉经取穴点按治疗,头部配合运动区、语言区、足运感区等,经治326例,总有效率98.5%。
&&& 2.3.综合治疗 尹玉芳[23]先用梅花针于头皮、四肢、躯干敲打,继用头皮针多穴进针,最后体针选华陀夹脊穴两侧旁开0. 5寸以内区域,密布进针,每次进针数百颗。留针期间用艾条熏。内服补脑生髓、活血化瘀、益肾通络中药。结合按摩,治疗214例,总有效率91.6%。梁松[24]采用头针以焦氏法定位,针刺两侧运动区;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丹参、麝香注射液,穴位分为3组:哑门、肾俞;风池、足三里;大椎、内关。选配穴1~2个,三组交替使用。并以东莨菪碱静脉滴注,采用按、摩、揉、滚等方法,主取足阳明经、足太阳经进行推拿按摩,结合Bobath和上田等运动疗法。治疗47例剪刀步脑瘫患儿,总有效率95.74%。
&&& 2.4.其他特色疗法
&&& 2.4.1矩阵针刺法:矩阵穴方为百会、四神聪、风池、挛缩型选颊车,迟缓型者用头颞为主穴方,挛缩型用泻法,迟缓型用补法,配合百会施灸[25]。
&&& 2.4.2灵龟八法:根据灵龟八法穴位开合规律,选取相应八脉交会穴进行治疗[26]。
&&& 2.4.3腹针疗法:取穴采用腹针的&引气归元&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大横。伴语言障碍配通里、廉泉。快速进针不留针,只提插不捻转,每日针刺1次[27]。
&&& 3& 疗程
&&& 脑瘫属顽疾,患儿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以30次左右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至2周。见效快的可在治疗6次后病情好转,病情重者有治疗60次后才有效。一般在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长者有治疗半年[28]。这要求医生和家属都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 4& 疗效
&&& 目前小儿脑瘫的疗效判定不标准,不统一,绝大多数文献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进行粗略的判断,不能排除小儿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所以,不同报道在疗效上差距很大。临床痊愈率在7.5%-40%之间,总有效率在61%-100%[28]。
&&& 5& 结语
&&&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大量的实践总结, 针灸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基础, 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和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改善肌张力方面, 还是在纠正异常姿势方面, 对脑瘫患儿各方面功能的恢复都有着快速而明显的临床效果。人体的经络内连脏腑, 外络肢节, 上达脑户, 是运行气血的通道, 而针灸正具有疏通经络, 调整气血, 平衡阴阳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 脑瘫康复是一个综合治疗性很强的科目, 只有把传统的针灸推拿、中医中药等疗法和现代的功能训练、物理电刺激等康复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取得最大、最好、最快的临床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林庆.李松,主编.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62.
[2]于海波,靳瑞.针刺对小儿脑瘫诱发肌电图的即时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6.
[3]于海波,靳瑞.针刺对小儿脑瘫血流图的影响[J].江苏中医,):9.
[4]TCD室,程蓉岐,雷宝莲,等.对脑瘫患儿脑血流图影响的TCD检测[J].上海中医药杂志,.
[5]施炳培,卜怀娣,汪令,等。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对骨密度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51.
[6]赵耀东. 温通针法治疗脑瘫30 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43.
[7]贺军.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疗效观察[J] . 针灸临床杂志,) :16.
[8]张小莉. 针刺夹脊为主治疗小儿脑瘫354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2000, (5) : 269.
[9]张遂康. 针刺小儿脑瘫183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 13.
[10]康轶鑫.头针恢复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 (7) :53.
[11]郑椒兰.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0 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944.
[12]梁松,吴洋,高春霞,等.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4 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60.
[13]秦秀娣.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4例临床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 : 42.
[14]刘震寰.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9, (11) : 651-65.
[15]李鸿超.针刺通督法为主治疗儿童脑瘫325 例[J].陕西中医,) :293.
[16]米署光.头针滞针法加体针速刺治疗小儿脑瘫362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 :28.
[17]田双荣.针刺治疗脑瘫42例.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 270.
[18]刘焕荣.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49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 : 42.
[19]张秀辉.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7, (3) : 141.
[20]施炳培.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小儿脑瘫53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3, (11) : 15.
[21]余慧华.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0例.中国针灸,.
[22]徐际光.运气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326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6, (2) : 58.
[23]尹玉芳. 针药并用治疗脑性瘫痪214例. 针刺研究,) : 197.
[24]梁松.小儿脑性瘫痪剪刀步态47例治疗方法分析. 现代康复, 2001, (5) : 92.&&&&
[25]金饪红,金任均.矩阵针刺对儿童脑瘫的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43一45.
[26]张遂康,徐明成.针刺治疗小儿脑瘫183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3一16.
[27]卢珊,吴曙粤.腹针结合鲍巴斯疗法治疗脑性瘫痪60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
[28]何竟,黄长琼,张永玲,等.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针灸临床杂志,):54一57.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top/plus/view.php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Additionally, a 404 Not Found
error was encountered while trying to use an ErrorDocument to handle the request.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针松扦插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