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加工厂塑料吸管加工厂污染的问题,谢谢大家

今天是日 林贝萱2岁11个月9天
把争吵化作&笔录&
有一个深圳的家长,两年前找我做过咨询,后来成了极要好的朋友。她家有两个男孩,哥哥9岁,弟弟6岁,平时,舅妈在家里帮忙做饭。话说有一天,这位朋友外出归来,得知家里发生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舅妈、哥哥和弟弟三个人打起来了。
这下热闹了,她回家后,舅妈先和她讲了事情的经过,大致的情况是,弟弟给一个亲戚打电话,本来是问候一下,后来提到想要一个玩具,那个亲戚说,最近不会去他家,没法带给他。舅妈让他挂了电话,弟弟就开始闹腾,大喊大叫、摔东西之类的,舅妈和哥哥制止他,这个过程比较曲折,总之,最后是乱作一团。
这位妈妈还算沉得住气,听了舅妈的描述之后,一直沉默,弟弟也假装无事,绝口不提。到了吃饭的时候,弟弟绷不住了,开始说这件事情,不过,他重点强调,舅妈和哥哥如何如何对付他,至于他做了什么,则一带而过。妈妈见此情形,估计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就灵机一动,对弟弟说:既然如此,我找来纸笔,把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看看舅妈和哥哥都做了什么。
于是,弟弟描述过程,妈妈边记录边澄清,比如,他说哥哥训斥他,妈妈就会追问他,是因为什么事情,哥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然后与哥哥核实一下,这样,所有的细节都被呈现出来。妈妈说,这个记录,整整用了两页A4纸,足见&案情&之复杂!
把整个过程弄清楚后,妈妈找来一支红笔,开始点评,比如,他想着给亲戚打电话,说明很有礼貌,但是,不能这样要东西。尤其是挂了电话之后的闹腾,首先是他的不对,当然,舅妈和哥哥也有过激的语言和行动,就这样,妈妈像个审案的判官一样,将所有的细节分析一遍。
然后,比较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弟弟说:妈妈,你说的一句话,我特别感动,你说舅妈都生病了,还给我们做饭,现在,我还惹舅妈生气。妈妈我错了,舅妈很辛苦的。还有,妈妈生病的时候,还送我们上学,我也很感动&&说着说着眼泪稀里哗啦就下来了。
妈妈感到非常意外,一方面,这么小的孩子,没想到他会说出&感动&之类的话来,还泪如泉涌;另一方面,是因为与此前的表现大相径庭。半个月前,妈妈还给我打电话,苦恼于弟弟的死不认错,哪怕人证物证俱在,他也会矢口否认。给他讲道理,基本说不通。当时我也分析了,这和家人对他的否定有关,比如,弟弟说什么话,哥哥马上说:不对,你说错啦,不是这样的!哥哥有时也会笑话他,家里人没太在意弟弟的感受,导致弟弟不肯认错,哪怕说他裤子穿反了,他也死活不承认。吵架的事,如果不是记录下来,他肯定会一口咬定是舅妈和哥哥不对,自己没错。
这位妈妈说,她是受了我的启发。我想了半天,在这方面,好像没&启发&过她呀,就和她确认了一下:虽然给你出过很多&馊主意&,但好像没这么一条哦!她说:你是没直接说,不过,你不是让我写日志,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吗?我这不是活学活用嘛!我打趣道:哈哈,知识产权归我哦!
通常,我会让找我咨询的家长,每天记个流水账日志给我,我通篇看一下,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大大减少了跑题的可能性。否则,两个人热火朝天地聊半天,到头来发现都是细枝末节,重点内容反倒没时间讨论。不过,这个办法从来没用于孩子身上呢。这位朋友,倒是做了很好的尝试。
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落在纸上,至少有两个好处。
首先,是把倾听与评判分开。如果听几句,就评判孩子,孩子会本能地回避问题,不讲真话,这样做,不但容易引起对抗,还特容易跑题儿。如果先让孩子把整件事情讲清楚,那么,我们就是在倾听,孩子也能平静地诉说,这个描述的过程,双方都在处理情绪,说完了,彼此的状态都归于理智。这样记录,对于爱发脾气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缓冲地带。
其次,孰是孰非,一目了然。我这位朋友和孩子的舅妈开玩笑:如果光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以为你在家欺负他了呢!哪怕再小的孩子,都懂得自我保护,总是指摘对方的不是。把所有的事情记录下来,整个事件了然于胸,双方的是非,都清晰明了,谁也没法否认。对孩子来说,这也是培养客观性与条理性的好契机。
已投稿到:
转载列表: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 &&&&&&
发布于日 13:19 |
阅读数(358)
今天是日 林贝萱2岁11个月8天
太阳公公回家了,小朋友放学了!&&
玩颜料;楼下哥哥姐姐玩;玩胶水&&
我自己睡!;给我讲故事&&
&考拉宝宝坐旋转木马&、&考拉宝宝的心爱玩具&;&0之这样不可以&;&蓝色小考拉之颜色&;&亲子阅读树&3岁&之&玩具火车轰隆轰隆&、&我现在有点儿忙&;&幼儿双语认知绘本&之&纸飞机飞到哪里去了&&&
第十四天幼儿园上午:哭要妈妈;乖乖上幼儿园&&
第十四天幼儿园下午:&&
宝贝的口头数数和口手数数;数的守恒&&
&抢&的游戏&&
&汤姆和伤心的鲁鲁&&&
想象力游戏:盖城堡&&
宝贝玩桥栏杆&&
&汤姆最好的朋友&、&汤姆的生日&&&
亲子游戏:老鹰捉小鸡;捉迷藏;&&
哭要妈妈送园;睡着了&&
玩工具玩具和珠子&&
按照约定刷牙&&
第十五天幼儿园上午:&&
第十五天幼儿园下午:在幼儿园挨打了,哇哇大哭!&&
自己收拾书包和妈咪袋&&
玩水;运动场玩沙;超市买纸巾;&&
歌唱&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
讲述被打事件&&
国庆节第一天:中山公园:动物园;爬假山&&
执拗期:要球哭&&
过家家:冲茶&&
运动场:玩沙;叮咚车&&
&玛蒂娜&系列;&我的感觉&系列&&
国庆第二天:沃尔玛买鞋、饼干;猫氢气球&&
楼下哥哥运动场跑步、捉迷藏;分享饼干;叮咚车;猫氢气球飞走了&&
&斯凯瑞最棒的故事集&&&
国庆第三天:醒来看到猫猫氢气球笑;运动场玩沙:第一次挖护城河;公公家;&&
亲子运动:踢球--猫猫氢气球破了!&&
&斯凯瑞最棒的故事集&、&生活数学游戏&系列&&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之做游戏&&&
想象力游戏:做蛋糕&&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之聚会&&&
巧虎玩具:水笔画&&
国庆第四天:林百欣广场:第一次蹦极;摇船;射击;第一次吃糖葱薄饼&&
宇哥哥来家里&&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
&健康宝宝教育权威书&系列&&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之聚会&vs.想象力游戏:做蛋糕&&
楼下叮咚车;爬天桥&&
国庆节第五天:农科所玩:充气乐园;第二次蹦极;自己熟练攀上攀爬架;第一次玩沙画;第一次吃火腿肠;&&
&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
过家家:冲茶&&
国庆第六天:市场买东西;老人组玩耍;玩干面粉和豆豆&&
想象力游戏:船、喂鲨鱼、钓会食物&&
纱巾游戏:变形状、折叠&&
专注玩面团&&
&来自英国的儿童情商培养图画书&系列&&
&胡椒生长在哪里?&、&小猫头鹰&、&云娃娃&、&我会数一数&&&
运动场:玩沙、跑一圈&&
国庆节第七天:玩水;金熙花园滑滑梯、采花;&&
过家家:冲茶&&
&不一样的卡梅拉之我爱小黑猫&&&
运动场:和哥哥跑步、踢球、扔接球、做&南瓜汤&&&
摆&火车&;奖励贴纸;楼下转一圈&&
&椴树种子和乌鸦便便&;&弗洛格和朋友&系列;&穿靴子的鹅&系列&&
哭要妈妈,咳嗽,没上幼儿园;看中医;讲道理;&&
角色游戏:&一口袋的吻&;她是妈妈上班,我是啊啊去幼儿园!&&
上幼儿园害怕!&&
洗澡挨打挨骂&&
&一看再看&系列;&蓝精灵图画故事书&&&
第十六天幼儿园上午:醒来哭要妈妈送园&&
第十六天幼儿园下午:一切正常,会唱唱跳跳&&
摆拖鞋;爬上椅子拿高处物件;攀爬沙发爬上窗台;&&
杂技表演;&&
&贝贝熊之咿呀学语&系列&&
模仿游戏:当老师;去上班&&
第十七天幼儿园上午:醒来哭,很快平复;说不去幼儿园,等大点再上,劝说后上了&&
第十七天幼儿园下午:认字&胡萝卜&;学会教爷爷奶奶&&
想象力游戏:钓鱼&&
爱上燕麦片&&
做家务:帮忙摘长豆&&
&五个小怪物&、&它们一起去野营&、&我把哪个部分弄丢了?&&&
第十八天幼儿园上午:妈妈,我不上幼儿园!&&
第十八天幼儿园下午:状态良好;老师再见!&&
模仿游戏:小朋友不乖,关在房间里!
临睡前要求到楼下走走&&
玩跳跳马,扑倒跳跳马&&
&跳跳也有生日啦!&和&亲子阅读树&4岁&&&
第十九天幼儿园上午:老师,早!自己走去座位坐下,不用老师抱!&&
第十九天幼儿园下午:&&
看中医;我睡醒要上幼儿园呢!不行,我要上幼儿园的!&&
歌歌唱唱的宝贝&&
秩序期和执拗期的宝贝&&
宝贝的执拗和童言趣语&为什么只有一个妈妈和一个爸爸呢?&&&
&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
第二十天幼儿园上午:秩序期表现;高兴和我拜拜!高高兴兴背书包要上幼儿园!&&
发布于日 15:25 |
阅读数(763)
第八天幼儿园上午:&&
第八天幼儿园下午:&&
&数学绘本&系列&&
邻居家串门&&
从床上跌下来&&
第九天幼儿园
有了周末概念?&&
第九天幼儿园下午:&&
葡萄干!&&
有关周六生日会&&
吊饰小猴事件&&
有关红旗&&
有关幼儿园片段&&
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科普书系:想想看系列&&
超市购物&&
睡得安稳&&
第十天幼儿园上午:爽快上幼儿园!&&
第十天幼儿园下午&&
想象力油画笔画画:门内的怪物&&
我是小小粉刷匠!&&
亲子游戏:小背篓&&
过家家:给企鹅把尿&&
&月光男孩&、&摇摇晃晃的桥&、&绿笛&、&威玛的愿望&、&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十点半睡着,睡得安稳&&
第十一天幼儿园上午:打预防针;&&
第十一天幼儿园下午:会唱&读书郎&歌了&&
&肚子里的火车站&、&谁是蛀虫的朋友&、&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公主的月亮&、&威玛的愿望&、&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尽情玩决明子&&
第十二天幼儿园:第一次生日派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跟DVD玩呼啦圈、跳跃&&
玩泡沫积木&&
想象力游戏:戴帽子&&
巧虎故事小屋&&
&天哪,但那不是我!&、&我赢了,不,我赢了,不,我赢了&&&
周日:运动场;哥哥姐姐;拜佛;&&
模仿游戏:小朋友,快吃饭!&&
过家家:给狮子刷牙&&
模仿游戏:当老师了&&
&可爱的身体&系列&&
想象力画画:大灰狼&&
&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
第十三天幼儿园上午:哭闹要妈妈&&
第十三天幼儿园下午:一切正常&&
哎,我有点急躁&&
楼下哥哥姐姐玩,买酸奶&&
模仿游戏:弄坏火箭&&
&卡蜜儿之老师&&&
哭要妈妈;吐奶&&
宝贝的幼儿园现状&&
发布于日 13:28 |
阅读数(429)
题目为:【我的菜&食&场】+自定义标题
我现还没自己做好菜给宝贝吃,我先留下印记,以后可以参考,呵呵!
发布于日 11:10 |
阅读数(416)
幼儿园片段:扒着吃;&&
不烧;跳窗台&&
&第一次发现之夜晚的工作&&&
&亲子阅读树&4岁&&&
流鼻水;楼下姐姐玩过家家;低烧;看中医;&&
在家;玩面粉&&
亲子游戏:手拉手转圈圈;玩面粉;跳窗台&&
&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
&蹦蹦和跳跳&系列;&阿波林&系列&&
&奇异的独角兽&、&凶猛的鲨鱼&&&
第七天幼儿园上午:&&
第七天幼儿园下午:&&
感谢老公!&&
纸巾:排序游戏&&
躲在雨伞下&&
发布于日 09:43 |
阅读数(452)
幼儿园第一天!&&
暗暗,我买惊!&&
丢失的手帕&&
睡梦中哭!&&
&为什么我是女孩&、&可爱的身体&&&
投球:远射!&&
积木:盖高楼&&
幼儿园第二天&&
幼儿园第二天,放学没哭&&
&机灵狗故事乐园&系列&&
周六:下大雨&&
下午:华侨公园&&
&大兔子,胆小鬼&、&我要去睡觉了,你呢&、&你们真麻烦&&&
&我的全方位健康书&系列&&
晚上:楼下哥哥姐姐唱歌、吹泡泡、坐跷跷板等&&
&第一次发现之手电筒&系列&&
周日上午:我开家长会,宝贝和哥哥姐姐运动场玩沙&&
想象力游戏:小衣架子:天使&&
下午:玩沙;念叨&&
马克笔涂手、肥皂水&&
床上玩雨伞&&
&跟上那头熊&&&
&幼儿园里的大便&、&我不要去幼儿园&&&
&弗兰西丝和好朋友&、&奥斯卡和小蜗牛&、&奥斯卡和小鸟&&&
&别让鸽子开巴士&、&古纳什小兔&、&古纳什小兔又来了&、&妈妈心&妈妈树&&&
&聪明的小狗阿波罗之我会数数&、&聪明的变色龙&、&胡椒生长在哪里&&&
&小老鼠忙碌的一天&、&风到哪里去了&、&小猫咪追月亮&&&
刷牙,讲故事睡觉&&
第三天幼儿园:上学哭,进教室后不哭&&
开心放学;焦虑念叨哭泣&&
看中医;在家安抚&&
&蓝精灵之笨笨学魔法&&&
休息一天&&
休息一天&&
能干宝贝叠袜子、纱巾&&
第四天幼儿园&&
状态良好;幼儿园里疯玩&&
楼下哥哥姐姐玩&&
&爱米丽&系列&&
第五天幼儿园&&
第五天幼儿园下午:我去接园&&
退休干部活动室门口:跳台阶、跑;坐叮咚车;果实&&
窗台跳下;刷牙;睡觉&&
&与毛毛虫面对面&&&
过家家:请大餐&&
磁性黑板:看,它会动!&&
&卡蜜儿&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
玩决明子&&
周六:教师节:拜佛;沃尔玛买衣服;&&
在家;睡得安稳&&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彼得兔经典故事集&&&
&袋熊日记&、&快睡吧,宝贝&&&
周日:金馨花园:采花;文具店;&&
下午:市场逛逛、小区内坐、叮咚车&&
在家看粉红猪;睡觉&&
&奇趣谜&、&小熊比尔和大熊爸爸&系列&&
玩水;浇花&&
周一:中秋节:公公家;拜月;&&
十点多回家;睡觉&&
&亲子阅读树&4岁&&&
想象力游戏:纸筒妈妈和啊啊&&
&数学启蒙&绘本系列&&
妈妈,我做了个梦!&&
周二,没上幼儿园&&
原来是我说不用上班惹的祸!&&
一切正常,睡得安稳&&
&穿着雨靴的鹅&系列&&
&亲子阅读树&4岁&系列&&
玩颜料:我是小小粉刷匠!&&
第六天幼儿园&&
第六天幼儿园下午:状态良好&&
说话之前得举手!普通话&&
看中医;低烧&&
重温&小猫当当&和&小熊宝宝绘本&&&
看&巴巴爸爸DVD&&&
&开火车&;劲歌热舞;窗台上跳下;玩颜料;&怪兽大风吹&&&
发布于日 11:32 |
阅读数(594)
亲爱的真妮姐:
你好!我是一位7岁男孩的妈妈,自从2009年发现了您的博客,几乎每天都要打开拜读,总为你睿智、中肯又能从琐事中发现生活之美的话语所折服,盼望着有一天也能如您般从容、豁达。总想提笔向您请教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难题,今天终于决心写这封信,盼望您在百忙中能回复我,我真的不甚感激。
儿子小的时候,因为住房问题,我们在爷爷家和姥姥家打游击,总体六岁前爷爷家的影响要比我这个当妈妈的大,照顾孙辈爷爷奶奶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尽心尽力,不过他的爷爷比较独断同时又不太合群、不常出门,在我看来对孩子是&保护过度&的感觉,期间我也有所觉察,与老公与公婆提出过,但总是不欢而散。
爷爷奶奶有时对他的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孩子又不太喜欢运动,潜意识里的压力得不到适当的舒缓和宣泄,以致去年9月份(小学一年级)以来出现了抽动的症状,最厉害的时候,我真的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同时又反思检讨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在通过着大半年来的努力,孩子目前这方面的表现已经比较少了,也基本适应了小学生活。通过和孩子共同经历了这大半年的考验,我对儿子的性格、脾气、缺点、优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现在的儿子是个善良、厚道、听话、爱读书、敏感、不喜欢运动的男孩,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也不错。但最让我担心的是儿子有时让我感觉对事情思虑过多、焦虑。比如说,如果他手上摸了脏东西,弄到了嘴上,他总会问我妈妈我手上弄上了**,没事吧?我说没事他才放心。
因为抽动的原因我和他爸爸现在很少严厉的批评他,基本以表扬、引导为主,有时确实做错了或者我们控制不住情绪,也会严厉地批评他,每当这时他就特听话,然后就会不停的和我认错,如果我还继续板着脸,他还会继续哄我&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等等。
这段时间我反复的思量,这么大的孩子应该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儿子却带着不与年龄相称的负担,我觉得正常孩子的表现应该是自己也生气一会儿,然后就应该忘在脑后了吧,或者和我反抗也比这样像一个小绵羊一样更好吧,或者这样继续下去,会不会成年后出现性格缺陷,我有点不知所措。
他的爸爸工作较忙,照顾家庭、教育孩子基本以我为主。我本身是比较急躁、焦虑、放不开的性格,可能多少遗传给了孩子,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比以前平和、成熟了许多,但还有很多需要修炼的地方。
以上啰嗦了许多,热切的希望得到真妮姐姐的帮助。
祝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你好!孩子出现抽动症状和他不适应紧张的学校生活有很大关系,幸运的是你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改变了对待他的方式,使得他有了根本好转。但是他的性格依然是容易焦虑、比较敏感的。你以后必须完全摈弃严厉的训斥的态度,即使他的行为让你不满意,也一定要和颜悦色地和他讲。
你说自己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就会严厉地批评他,这是孩子无法做到完全放松的根本原因。你要在控制自己情绪上下功夫,有情绪时先离开孩子到另一个房间去摔摔枕头、或者深呼吸五到十次,把急躁愤怒的情绪发泄掉了或者抑制住了,再回来和孩子讲话。
他思虑过多的时候,你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很肯定地告诉他:没有关系,没事。给他个拥抱,告诉他妈妈爱他,妈妈觉得他是最细心敏锐的孩子,用身体语言和嘴巴语言(实在想不出怎么表达这个意思)双管齐下让他安心。每次都这么做,他慢慢地会减少焦虑的。
以后你也不要逼孩子,任何方面都尽可能给他宽松自由的环境,对于他这种性格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带孩子尝试各种运动项目,找到他喜欢的项目让他参加,运动对于男孩子非常重要,强健体魄的同时也会让他的意志强壮起来,把他的&野性&调动出来。
你不要去抱怨老人,他们竭尽所能地去照顾孩子,至于方法是否得到,那是能力问题,你去要求这个就过分了,你自己以忙为理由推卸了照顾孩子的责任,现在孩子有问题了就去责怪老人,太不应该了。要感恩老人的付出,这么想:如果没有爷爷奶奶带,可能送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抽动了,这很有可能。你把心态转换成正面的,你自己的心情完全不同不说,周围的正面能量都被你带动出来,孩子也会变得阳光快乐。
你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你遇事平和淡定,不急躁不焦虑,接纳孩子,孩子逐渐就会变得有安全感,可以沉着面对压力。
你变了,你的周围人都会跟着变的。
衷心祝福!
发布于日 15:43 |
阅读数(1057)
标题本应是读咏鹏的《奥数是个替死鬼》有感,但归根到底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熵增和人类生活状态的关系,书名很容易造成广大读者的误解,因为这不是一部讲数学的书。
&&& 暑假两个月,这本书就放在我枕边,作为睡前的消遣读物。作者咏鹏是个清华土著,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毕业都就读于清华园,他的文笔对读者而言还是有消遣价值的,所以我也乐得一字一句的慢慢品味。然而读到&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这一章,接触了熵增这个概念时,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了,他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观念,其境界之高,值得地球上所有人学习,这本书从闲聊开始,一直上升到人类最本质的问题,对整个地球有着非凡的意义,我怎能不为之感动!
&&&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加原理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也只是从这本书中学到的),它的学术性我们可以不必关注,作者从第107页开始有较为通俗的详解,大致意思是:作为孤立系统的一切自发过程只会向着使微观状态更加无序的方向发展,除非外界对其做功,否则孤立系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有序状态。也就是说从整体上看,熵值只会增加,而不能减少。这个原理应用到生活中,所带来的结果比较残酷,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越是想让一个地方有序,就越是会导致总体的更加无序。我们付出的努力越多,使用的技术越高,所导致的总体无序程度就越大。
&&& 比如清理垃圾,虽然我们面前的垃圾不见了,可运输垃圾和处理垃圾产生的消耗却增加了,这里还包括相关工具的制造耗费;再比如洗衣服,眼前的衣服虽然被我们洗干净了,可洗衣服所耗用的水、电、洗衣机、化学洗涤剂以及污水的处理都随之增加。这种事例随时随刻存在于我们身边,总之,把一个地方弄干净,就会导致另一个地方变脏,而且,以现代人精益求精的标准,只会让更多的地方变脏。
&&& &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因为局部暂时的效率、光鲜就在自己眼前,而污染和各种代价可以说是由全社会、全人类共同承担的。而地球很大、人类很多,通常人们无法在自己周围的整洁高级和世界上某地的落后肮脏之间建立起什么必然的联系。&
&&& 咏鹏的论述是我读过的最具教育意义的环保警言。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还是无法联系到孩子的教育上。书的后勒口上那段话我觉得一语中的:&孩子们的痛苦不是源于某个课外班、某个考试,或者某个局部政策。他们身上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愈演愈烈的忙乱状态。&
&&& 接着回到熵增的话题上,在我们无休止的追求局部光鲜的时候,&可不能误认为收获都是自己的,代价都在别人身上。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既是上游,又是下游,都会感受到整体环境的恶化和工作量的增加。所以,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并不矛盾。更复杂的技术,、更大的能源需求、更繁重的垃圾处理工作,这些都不光是别人的事儿,我们每个人在别人眼里都是别人。&
&&& &人们越是想让一切井井有条、越是发明高级的效率化身、越是追求光鲜的物质生活,就越是在疯狂的制造无序。其结果就是社会的工作量与日俱增,而环境却越来越恶劣。看上去那些先进玩意儿都在为我们创造方便、节省时间,但我们省下来的时间远远不够替它们料理后事。
&&& 书中有很多活生生的商业、政策的事例,这里就不列举了,继续作者深刻的总结:&而孩子降生其间,当然会被拽进来。无序信息的包裹让他们对生活、对科学缺少淳朴直接的理解;丰足的物品扰乱了脑子里的头绪;大人们越来越忙,考试必然走向机械化。那些高级物件所带来的风险和负面效果让家长惶惶不可终日,带着孩子左避右闪,再加上由于脱离生活而产生的学习困难、商业渗透和对未来的恐惧,都促使他们更多的走进教室,但结果又是更远的走出生活,开始了下一轮恶性循环。如果这种经济模式、这种消费主义、这种对科技盲目崇拜的思想不扭转,在这个过程中找出一个群体、单位或者个人作为替罪羊并加以制裁都会增加熵,并带来更大的混乱。&
&&& 咏鹏的论述给我产生强烈的共鸣,从Tommy出生开始,在身边众人看来,我就是在走独木桥:感冒发烧不吃药不就医、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杂志、不让孩子碰电脑类产品、不报兴趣班、不轻易给灌输孩子知识、不上重点学校、不看重考试成绩、不把将来的高考当回事、不往教育资源和商业极大丰富的市区钻、整个春夏秋都耗费在农场耕种却不觉得浪费时间,反而认为种菜是件更有意义的事。亲戚朋友好言相劝,可我凭着直觉一向乐观和坚持,其中自有我的小道理,可最本质的道理我是直到看了咏鹏的这本书才真正明悟,它使我坚定了许多自己曾经选择的生活方向。
&&& 还是在T一两岁的时候,我在林怡的论坛上曾写过一篇&警惕商家的育儿经&,里面谈到按商家建议用量喝孕妇奶粉造成血糖高;孩子按照商家建议用量喝婴儿奶粉多出现便秘、生产辅食的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铺天盖地的宣传孩子应该早早接触辅食;还有那时新兴的时髦消费&&亲子班,那么多的家长以自己孩子上亲子课程为荣耀,仿佛孩子进了亲子班就将智商超人,我当时觉得荒谬,亲子亲子,和自己的孩子增进感情,犯得着花钱跑远路让外人掺和吗?我是从那时开始意识到这些无序虚假信息的,只是不曾想到这种无序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即便如此,我的生活还是忙乱的,只有当后果显现出来,才会察觉,最明显的就是书这件事,T一两岁的时候,好书并不多,但之后的迅猛庞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时只要是好书我都会买下,后来就算钱有无限多,时间也不够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买书、整理书的时间比看书的时间更长,并且用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个反比扭转过来。我是商人的女儿,这种成长的熏陶使我有着辨别商业猫儿腻的能力,老公总结出,但凡我喜欢的产品、商铺很快都会倒闭,因为货真价实本分经营就很难生存。我喜欢红泥巴也是因为他们不用商业的手段去骗钱。话题扯远了,总之,即使我这般&奸猾&之人也经常被虚假信息所包裹,若想使自己的生活轻松起来,需要克服内心的欲望,不让它过度胀大,因为这些欲望很容易成为我们被众多商家袭击的要害。
&&& 作者还有更深层的分析&&&熵带给我们的思路主要有两个:一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越是追求局部利益,越是会带来整体的损失;二是熵增有快有慢,我们使用的手段越先进、工具越高级就越是会强化局部利益,加大整体的混乱。&
&&& 发达国家和我们的大都市可以把混乱放在远处,光鲜留给自己,用作者的话说:&欧美人民好像已经在幸福的彼岸等待我们很长时间了。&然而,&中国要想整体升级,必须找到一个超级冤大头,它愿意并且有能力成为我们的工业园和垃圾场,就跟欧美现在的做法一样。但地球有多大呢?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这样的下家不好找了。&
&&& 身为国家公务员,我的工作正好和这个世界的&工业园&有着密切关系,工作的十五年中,我一直在管理加工贸易,以前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还是高能耗型也只是个概念上的划分,而这几年我在工作中的罪恶感时常出现,每当一家新企业准备开展加工贸易时,我总要问清是否会造成国内的环境污染,无奈的是,无论污染与否,都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那是环保部门的责任,眼看着欧美大国把他们的垃圾扔给咱们,消耗我们的能源为他们制造产品,我却无力而为,没办法,我们的人口大国要小康,要拉动内需!最近十年北京市政府确实也做出不少环保举措,拿电镀行业来说,2008奥运会之前就已经将全市所有传统的电镀厂家赶到了天津、河北,如果在北京市内做电镀工艺,审批相当严格,有一家企业带我们参观他们世界领先的电镀设备,其对于污水处理有着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那套从德国进口上千平米宽、几层楼高的设备耗费了巨资,这家公司的产品精致耐用,这局部光鲜的背后带来的庞大混乱又何止这电镀一环呢?
&&& 上个月有个辖区的纳税大户申请做加工贸易,我去工厂勘验带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因为这家企业将美国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饮料瓶(可口可乐、矿泉水瓶)进口,在工厂经过清洗、溶合,居然可以提炼出食用级的塑料颗粒,再出口到美国用于新饮料瓶的生产,这不明摆着把垃圾给了咱们,精华又要了回去?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泥沙留在国内、污水需要我们自己处理、有杂质的不合格塑料颗粒我们自己留着凑活用来干别的(比如做衣服纤维、做劣质洗脸盆)。可这家工厂凭着能源循环利用这个名号,堂而皇之的成为政府鼓励和扶持的重点企业,估计不久北京街面上将会出现饮料瓶回收设备,瓶子扔进去,钱冲进交通卡。想想对全球而言这可能是件好事,只不过我们又做了发达国家的下家。
&&& 我们管理的几百家企业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随着北京市生活成本的提高,这里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早已失去优势,能维持生计的产业越趋高能耗、高废料,发达国家给我们一个小橡胶垫圈,我们用它加工成硕大的铸铁管接头出口给人家,留下的除了一点加工费,便剩下熔铁过程中的燃料消耗和铁资源的流失;进口纸香皂片材加工成精美的玫瑰花朵,出口供国外星级酒店浴室光鲜,裁下大量带着表面活性剂的刺鼻边角料留在国内,烂糟糟的,没有使用价值;为了给一个摩托车头盔喷漆,要留下几倍量的油漆气雾&&这种交易在我上班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发生着,举不胜举。
&&&& 咏鹏提到了熵增加原理值得怀疑的不严谨之处,何为&孤立系统&?我们的地球也不是纯粹的孤立系统,至少有太阳的照耀给予地球能量,这种外来能量输入可以为我们制造熵减,可以这样说,我们制造点熵没关系,只要别超出太阳每天的处理能力就行。然而,在原料方面,太阳照耀了几亿年的成果,我们用短短一百年就用掉了一半;在垃圾方面,塑料自从发明到现在,所有的成品都还在地球的某个地方顽强的存在着。我们国家作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还不够,国内还要尴尬的拉动内需!&中国的这片土地,十几亿人的内需还不够吗?在各种资源都紧巴巴的情况下竟然还需要拼命制造内需,这样的经济模式实在荒谬。大家一起消费,一起簇拥着GDP红火增长的经济模式是以地球无限大、资源无限多为前提的。&
&&& &所以,我们的疲惫就是源自对物质、对发展、对有序的盲目追求,但在这个时代,这种追求在整体上只能带来恶性循环。在这种大背景下,虽然局部的政策变化、人员调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整个社会都忙得昏天黑地、顾此失彼的过程中,想单独保证孩子们的童年轻松快乐无疑是天方夜谭。&
&&& 书的后半部是在现身说法,告诉我们在这样悲观的前景下,我们如何做才可以轻松和幸福(我争取再单建一稿)。咏鹏是个自由职业的教师,和我年龄相当,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教小学奥数、中学物理、大学吉他,也当足球裁判,还领悟着围棋的至高境界。他无房无车,和挚爱的妻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序言中,田松的总结很精辟:咏鹏从教育谈到了人生,谈到了对于幸福的理解,也谈到了每一个个人的责任。无论外部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自己,总还是有选择的可能性,哪怕一点点。作为学校的主政领导,我们不可能改变当下中国的整体教育格局,但是在自己的权职范围内,总可以为孩子的身心成长给予相对宽松丰沃的环境,让孩子们蒙受的伤害小一些;作为老师,尽管不能改变社会的大环境和学校的小环境,但是对自己班级的环境总是能有一定的主导力量;作为家长,如果能够认清当下工业文明体系的问题,尽可能成为孩子的保护伞而不是恶劣教育的帮凶,则会让孩子更加幸福,也会给孩子以更好的未来。
&&& 从孩子一两岁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众多家长相比,我算是非常用心和努力,人们多认为我是望子成龙,想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其实那些天才培养法我根本没有兴趣,我之所以努力着,是因为我看到孩子成长道路上有太多不良的环境阻碍(包括我本人也是一种阻碍),几年前总有人问我有关孩子潜能开发的问题,我的回答都是:我的精力用来使孩子成为正常健康的人还不够用,那还有精力研究成为超人的事?
&&& 所以,&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之下,依然能够保持身心无恙,健康成长,那不是这种教育的成功,而是孩子们抵抗这种教育的成功。&
已投稿到:
转载列表: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 &&&&&&
发布于日 15:40 |
阅读数(1432)
小巫按:最近几天,我身边的家长们在热议网上出现的一篇译文《&好&父母成祸害》,作者是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有趣的是,最先转载此文的妈妈,对参加夏令营的儿子不放心,受到老公批评,看了这篇文章后如醍醐灌顶,特贴来与大家分享、共勉。我在网上找到该文的英语原文,对中文进行校译,修改了原译文中不准确的地方,补充了原译文中遗漏之处。文章较长,分两次转载。另,文中提到的温迪&莫格尔,我曾推荐过她的名作《放下孩子&&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好&父母成祸害
(又名:如何将你的孩子养进心理治疗室)
撰文:Lori Gottlieb
(小巫根据网上编译文字校译并补译)
如果说我大学里确实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诗人菲利普&拉金言之有理:&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当时,我生下儿子不久,便重返学校修读临床心理学。脑中想着孩子,手头却还要准备期末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容易留意到那些论述父母如何害了孩子的研究。当然,每个人都知道,麻辣老妈和出任学校家长教师联合会主席、每天孩子回家都奉上牛奶与亲手烘焙饼干的妈妈,会培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但我们多数人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而在这个区间,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做错。
作为一名妈妈,我很想做对。但是什么才是&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书店,立马眼花缭乱:布莱泽顿、斯波克,还是希尔斯?幼儿中心派、家长中心派,还是合作派?&&我到底该追随哪种理论?
好消息是,至少在英国著名儿科医生、儿童精神学家唐纳德&威尼康特看来,要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妈咪。用他的话说,只须当一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好了。不过,过去所有研究&&从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到哈里&哈尔洛的猴子实验&&都表明:如果不能精确解读你的孩子,误解了他们的信号,或者给予他们的爱太少,几十年后,他们就很可能会走进心理治疗诊所(如果有足够的钞票支付这笔帐单),坐在沙发上,靠着一盒纸巾,声泪俱下地回忆着妈妈对他做了什么,爸爸又没做到什么&&每周50分钟,有时长达数年。
而作为心理治疗医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当一回病人的父母,提供一种&矫正性情感经验&,让他们无意中将早期的被伤害感觉移情到我们身上,然后给出不同的回应&&与他们童年期所得到的相比,更加体贴、更具共情的回应。
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然后我开始接待病人。
特殊的病人
我头几个病人几乎是教科书上的范本。当他们诉说不幸童年时,我毫不费力地就能将他们的伤心与成长经历联系起来。但是很快,我遇到了一个例外,这个姑娘20多岁,聪慧美貌,姑且称她为丽齐。丽齐有坚实的友情、亲密的家庭,和极度空虚的感觉。她告诉我,之所来咨询,是因为她&就是不快活&。她还说,令人沮丧的是,她找不出来自己到底是对什么不满。她说她有一对&棒极了&的父母,两个出色的手足,支持她的朋友,极佳的教育,很酷的工作,健康的身体,漂亮的房子。她的家族史上没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病人。那为什么她老是失眠呢?为什么她总是犹疑不定、怕犯错误、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呢?为什么她认为自己不像父母一直评价的那样&惊人&、觉得&心中总有一个空洞&呢?为什么她描述自己感觉&飘忽不定&呢?
我被难住了。这个案例里没有漠不关心的父亲、求全责备的母亲和其他放任自流、爱贬低人、杂乱无章的照料者,问题出在哪里?
当我试图弄明白时,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类似的病人越来越多。我的沙发上坐满了二三十岁的成年人,自述患上忧郁和焦虑,很难选择或专注于某个令人满足的职业走向,不能维持良好的[亲密]关系,有种空虚感或缺乏目标感&&&但他们的爹妈无可指摘。
恰恰相反,这些病人都说到他们是多么&崇拜&父母,说父母是自己在这世上&最贴心的朋友&,从来都是有求必应,甚至出钱让他们来接受心理治疗(当然也在替他们付房租和汽车保险),这让他们既愧疚又困惑。毕竟,他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无可抱怨!
起初我很怀疑这些人的陈述。童年一般都不完美,那么,如果他们的童年很完美,为何会如此迷茫、不自信?这跟我学过的知识背道而驰。
但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相信他们并无粉饰或曲解。他们真的拥有关爱备至的父母,给他们&发现自己&的自由,鼓励他们想做什么都行,接送他们上学放学,陪他们做作业,当他们在学校受欺凌或孤立时出手相助,在他们为数学发愁时及时请家教,看到他们对吉他表现出一丝兴趣就掏钱让他们上音乐课(丧失兴趣时又允许他们放弃),当他们违规时跟他们谈心,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惩罚(运用&逻辑后果&来替代惩罚)。一句话,这些父母很&体贴&,投入地引导我的病人们顺利通过童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作为一个力不从心的妈妈,我常会在听病人陈述时,暗自奇怪这些伟大的父母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直到有一天,另一个问题浮现在我脑海:这些父母是否做得太多了?
是啊,我,还有无数同样的人,都在努力地做好父母,就是为了今后我们的孩子不至于沦落到心理医生的沙发上,而我正在目睹这种养育手段的血肉后果。为了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养育,我们拼尽全力、精疲力竭,而他们长大之后却坐在我们的办公室里,诉说他们感觉空虚、迷惑、焦虑。我读博士时,学院里的临床焦点在于缺乏父母体贴如何影响孩子,谁都没有想到问一问,如果父母过度体贴的话,这些孩子又如何呢?
过度保护剥夺幸福感
在美国,育儿一直是个争议话题,因为风险太大,而各派学说难有定论。在不同门派之间,一直剑拔弩张:亲密育儿派vs严格教导派,儿童中心派vs家长中心派,社会风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即便在推崇&别过多拥抱你的孩子&的2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其著名育儿指南里写道&当你身不由己地想爱抚孩子时,记住母爱是一件危险的工具。&),所有育儿法的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将孩子培养为有生产能力的、幸福的成年人。我的父母希望我幸福,我祖父母也希望我父母幸福。不过,近年来出现的变化则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定义不同了。
如今,光是幸福还不够,你得更幸福。美国梦以及对幸福的追求已经从&寻求大致满足&变异为&你必须任何时候、各个方面都幸福&。&我幸福,&格雷琴&鲁宾在畅销书《幸福工程》中写道:&但我还应该更幸福。&这种追寻已经风靡全美,变成一场举国运动。
那她到底应该幸福到什么程度?鲁宾也不确定。听上去她和我一些病人的情况完全一样:拥有绝佳的父母,&高大、黝黑、英俊&(并富有)的丈夫,两个健康可爱的孩子,一大帮朋友,在上东区买了豪宅,耶鲁大学法学学位和成功的自由撰稿事业&&尽管如此,鲁宾仍不满意,&似乎缺了点什么&。为了消解&忧郁、不安、低落和四散的内疚&,她开始了一段&幸福旅程&:列出行动清单,每周一买3本新杂志,不断收拾衣橱。
在付出整整一年努力之后,鲁宾承认她仍在挣扎。她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让自己更不幸福了。&接着她揭示了所谓&成年的奥秘&之一:&幸福并不总让你感到幸福。&
现代社会学研究支持了她的说法。&幸福作为生活的副产品,是很棒的一个东西,&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学教授巴里&施瓦兹说,&但把幸福作为目标来追求,只会导致灾难。&而现代很多父母正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这个目标,却适得其反。我和同事由此开始怀疑:会不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过于保护他们,避免让他们不幸福,才剥夺了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说,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临床实践中,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他说:当学步儿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到,刚刚倒地,还没来得及哭呢,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抱起孩子,开始安慰。这事实上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不仅在游乐场,而且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困惑,给她一点时间,让她明白发生了什么(&噢,我跌倒了&),让她先把握跌倒的挫折感,并且试图自己爬起来,她就不会知道难受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而不会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假如,当孩子被石头绊倒,父母允许她自己恢复一秒钟,再去安抚她的话,孩子就学习到:&刚才有一秒钟挺吓人的,但我现在没事儿了。如果有不快的事情发生,我能自己摆平。&波恩说,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但很多父母永远弄不懂这一点,因为他们忙于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援手。
这让我回忆起自己当儿子在沙坑里摔倒时一个箭步冲上前。回忆起儿子四岁时,我一个朋友死于癌症,我当时第一想法是:不能告诉他。毕竟他都不知道她病了(有次他注意到她戴着顶头巾,问我她是不是正统派犹太教徒,我胆怯地说&不是,她就是喜欢头巾&。)我知道他可能会注意到我们不再去探望她了,但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都说,得知亲友的死讯对于孩子来说太可怕了,所以,在不说谎的情况下(我们这些明理的、体贴的家长可不能对孩子撒谎啊),我只好给这个不幸的消息裹上一层保护衣,同时知道这层保护衣挡不住儿子那折磨人的&为什么&。
最终,我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问了很多问题,但并未因为震惊而昏倒。总之,用波恩的话说,我对儿子的信任让他更加信任我,并最终更有安全感。通过告知他这件事,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可以忍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在一旁帮助他度过难关。如果不告诉他,则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觉得他处理不了难受。而这正是很多成人每天以隐含的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
&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他解释说,&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应对进攻。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我认识这样的父母:一旦孩子没有入选棒球队或者在全校演出里获得角色,他们就给学校打电话抱怨。还有一个孩子,说他不喜欢跟他一起乘车上学的另外一个孩子,而父母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容忍他人,却干脆亲自开车送孩子上学。这些孩子直到青春期都没有体验过任何困苦。所谓文明,就是学会适应不够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遇到不快即刻出手,为孩子铺平道路。&
洛杉矶临床心理师温迪&莫格尔,10年前出版了《放下孩子》一书后,成为美国多所学校的顾问。她告诉我,过去几年间,大学招生部主任们汇报,现在&茶杯&式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脆弱,稍稍碰壁,就有可能碎掉。&父母出于好意,在其整个童年期替他们消化掉了所有的忧虑,&莫格尔评论说,&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无私与自私
这也许就是丽齐那样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原因。&即便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你还是会经历不那么开心的时光,&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一个莫大的&如果&。布卢姆相信,我们很多人根本舍不得孩子离开,因为我们依赖他们来填补自己生活中的感情空洞。不错,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时间、精力和财富,但那是为了谁?
&我们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并认为这是最佳育儿之道,&布卢姆说着叹了一口气。我问他为什么叹气,他解释道,&目睹这种现象令人伤感。我曾无数次告诉家长,他们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而在孩子的感受上投入过多关注。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告诉你&&你需要在孩子身上少花精力的话,你应该知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去年十月,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妈妈瑞内&巴彻描述了送女儿去美国东北部上大学后她的空虚感。巴彻本来想从其他身为人母的朋友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人家正忙着给孩子的大学宿舍买冰箱,或者冲回家帮助中学生孩子关电脑。于是巴彻也不时去女儿宿舍,找各种借口挑剔女儿的寓友,以帮忙搬家为由待上很久,开始她辩解说是为了女儿好,但最终承认:&人家所说的&直升机父母&就是我这种人。&
巴彻这样的妈妈并不罕见。莫格尔说,每年开学时,父母们赖在校园里不走,大学管理者不得不动用各种招数&驱赶&新生父母。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结尾时加了一曲风笛演奏&&第一曲带领新生到下一个活动场合,第二曲意在把家长从孩子身边赶开。佛蒙特大学聘用了&家长驱逐员&,专门负责把紧跟不放的家长挡在门外。很多学校还指定了非正式的&家长接待院长&,专门对付难缠的成年人。近几年有很多文章探讨为什么那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拒绝长大,但问题往往不在于孩子拒绝分离和个体化,而在于父母阻挠他们这样做。
&被爱和被时时监控之间是有区别的,&丹&肯德隆说。他承认甚至连他自己都在纠结当中。&我马上就变成空巢家长了,&他说。&有时我都想把孩子的大学申请表给烧了,这样我就有人陪伴了。我们的社区比以前小了&&我们成年后几乎与世隔绝,更多的人离婚&&我们真心想与孩子相处更多时光。我们渴望甚至有赖于他们把我们当成知己,而不是仅仅要他们感念我们。我们每天和孩子互发多条短信,如果错过了短信就会怅然若失。所以当孩子为小事求我们帮忙时,我们不但不生气,反而鼓励他们这样做。&
繁忙的工作加剧了这种现象。&如果你每天只能跟孩子相处20分钟的话,&肯德隆问,&你是想因为他没收拾好房间而跟他拌嘴、让他生气呢,还是一起玩儿个游戏?我们不再给孩子立规矩了,因为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时刻喜欢我们,尽管有时侯让他们受不了我们其实对他们来说更健康。&
肯德隆还观察到,由于我们比祖辈生的孩子更少,每个孩子都变得更加珍贵。与此同时,我们从孩子身上索求的也更多&&更多陪伴,更多成就,更多幸福,在此过程中,无私(让孩子幸福)与自私(让我们自己高兴)界限越来越模糊。
&我们希望孩子过着我们心目中的幸福生活&&&做一个幸福的银行家,幸福的外科医生,&巴里&施瓦兹说,尽管那些职业&不一定让人幸福&。至少对于一部分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沃尔玛当收银员,他们不会那么高兴,哪怕孩子脸上每天都挂着笑容。&他们高兴,但我们不高兴。&施瓦兹说,&尽管我们说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们幸福,我们会竭尽所能帮他们获得幸福,但父母的幸福该终于何处,孩子的幸福该始于何处,我们并不清楚。&
施瓦兹的话令我回忆起和一名夏令营营长的对话。她当时在对我介绍我儿子那个年龄组的活动,当说到篮球、T-ball、足球等时,她飞快地说,&当然都是非竞赛性的,我们不鼓励竞赛。&我忍不住笑起来,竞赛原来是洪水猛兽啊,孩子们避之惟恐不及。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这是不是家长们化解自己竞争天性的手段呢?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美国人对于蔡美儿的《虎妈战歌》有那么激烈的反应。蔡的育儿方法在博客和妈妈论坛上广受攻击,被认为是虐待,但这并不能阻止该书连续几个月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有些父母可能纯粹出于好奇而读完了它,但蔡的书引起那么大反应,更可能是因为批评者和蔡美儿异曲同工。蔡可能过于执着于孩子的成功&&不惜以她们的幸福为代价,但很多执着于孩子幸福的父母与蔡有着同样的动力,只是外包装更加漂亮而已。我们采纳的是&鱼和熊掌兼得&的态度:既渴望孩子取得高成就,同时又不要他们付出取得那种成就所必须的牺牲和挣扎。
温迪&莫格尔说,蔡&以极其坦白的方式,承认了很多人在想却又不肯承认的事情。&在她接触的家长中,有不少人为了孩子能在家庭作业上多花时间,连最基本简单的家务事都不让孩子做。这些家长到底是太放纵了(不用做家务),还是太狠心了(教导孩子好成绩比做一名负责任的家庭成员更重要)?莫格尔和肯德隆同意,无论表面形式如何&&偏执于快乐还是偏执于成就&&家长的过分投入都是在制造自恋的一代,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伤害。
(未完待续)
原文链接:/magazine/archive/2011/07/how-to-land-your-kid-in-therapy/8555/1/
原译文链接:.cn/stanlily
已投稿到:
转载列表: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 &&&&&&
发布于日 09:44 |
阅读数(1385)
今天是日 林贝萱2岁8个月28天
儿子患上抽动症后我的深刻反省
&&& 儿子患上了抽动症,当我对这个病症有所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个患病率较高的病,而且,有些类型的抽动症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顺便把我所了解到的东西罗列出来,可能会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育儿问题。
&&& 6月下旬Tommy频繁眨眼,我还特意带他去儿童医院眼科看了个普通号,大夫说是轻微的过敏性结膜炎,开了两种眼药水,没有效果。直到7月中旬我们去威海度假,T在整天雨雾缭绕的西霞口岸边待了两天(这种环境下不该有过敏源),不但眨眼更加严重,连头也开始不停的摇,当我们排除了过敏症后,根据他的症状,在网上便很快搜索到了&抽动症&这个名词。
&&& 抽动症,一般发病于5-7岁,男孩多发,男女儿童发病比例为9:1 ,病因不很明确,通俗的理解,应该是孩子神经尚未发育完全,导致无法控制肢体,一般青春期后,那部分神经发育好,抽动症也就自行消失。我在网上搜到的都是13岁以下的病例。虽然这个病只是阶段性的,但病情严重的时候,孩子会不停的出现面部、颈部、四肢的无意识抽动,肯定会影响他在学校的处境,所以,因此病而休学是有可能的。
&&& 不知情者常会把抽动症视为多动症,这方面我没有详细研究,但从我的观察和统计看,这两种病恰恰相反,多动症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多发于剖腹产儿),而很多抽动症的小患者反而做事非常专注,注意力非常集中,这反而导致了他们做事、学东西太卖力,以至于大脑会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学术说法可能是某某神经运动过度),而这紧张状态就是抽动症产生的根源之一。
&&&&& 网上关于抽动症的论述有很多,但却不易找到令患病家长满意的解释,诸如:抽动症是否可以痊愈?自愈?病因是什么?说了半天,抽动症的病理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以我自己的理解,抽动症的病因有很多种:遗传、先天神经发育不良、生活压力、精神紧张、疲劳、惊吓、睡眠不足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抽动症。病因不同,病症也就不同,治愈效果自然也就不能一概而论。我搜到的文章中有一篇介绍得还算详细和通俗
&&&&& 中医和西医对抽动症的治疗是不一样的,西医多是吃药控制症状,中医则重在改善体质,这是我所了解的。我更倾向于中医治疗,至少先用中医治疗,实在没辙再用西医。
&&& 我身边还有几个男孩也有这个病,发病都是在5-7岁,正如治疗抽动症的几位专家所说:&得这个病的都是好孩子&。A宝是个早产儿,但从小儿学东西就非常快,在我看来比T聪明很多,也早慧很多,4岁开始学小提琴,为了让孩子坚持下来,家长施加了强制手段,他5岁得了抽动症,喝了两三周汤药,症状消失,一年后又复发,我们分析也许和复发之前孩子面试了好几家公立小学有关;B宝今年10岁,三好学生,也是在五六岁开始患病,长期服用中成药和西药用以控制症状,一直没有痊愈,经常上课挥胳膊,家长也习以为常,认为青春期后就好了(但从上面赵大夫的文章看,B宝应该属于慢性运动抽动症,所以在青春期以前不容易治愈);C宝今年6岁,大概也是5岁患病,据说患病前超负荷学习围棋,考段神速,每天都上课,每周做上千道题,虽然孩子自己非常喜欢,但还是超出了自己生理所限;D宝是个女孩,5岁,聪明过人,现在还是患病初期;E宝今年9岁,是个思想活跃度远远超于常人的男孩,长期沉迷于科学实验、动植物观察和培养、手工制作的兴趣之中,常常达到无视周围事物存在的状态,他精力充沛,具有令人羡慕的科研精神和智商,一天到晚研究那些东西,为了给他找到一所适合的学习环境,一年中他换了三所学校,连海嘉这样的学校对他来说也十分被束缚,家里租了菜地还不够,还租了农家院给他当工作坊,E宝在6岁左右曾经不停的耸肩、眨眼,时间长达数月之久,后来不治而愈,而具E宝奶奶说,因为孩子聪明,从小家里给他报了不少班,学过很多东西,钢琴也学得不错,貌似看来,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家长也经历了从人工设计到自然发展的辛劳过程。
&&&&&&下面就是我们的T宝了。得知儿子患上抽动症那个晚上,我和老公做了深刻而彻底的检讨,所有可能导致孩子患病的行为不论大小都被揪了出来,我们一向反对硬性学习,可还是做错了,害的孩子得这种病。除了深深的自责和后悔,我更觉得委屈,那夜我把脸埋在老公胸前哭了很久,我那么用心、细致,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资源,让他主动地喜欢学习,可这样做也错了!只因为他学得太过投入?我费尽心思结果却害了孩子?无论怎样,检讨之后,我和老公决定必须以全新的思路来面对孩子,不能再对他抱有任何要求,就算他在班里是最差的一名学生,我们也不能在意,我们还必须修正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我和老公的性格都不算温顺,虽然已经很久不打孩子、吼孩子,但红脸黑脸还是克制不住的,不管这种态度是否是孩子的病因,我们都要改变,要长期给他一张温和的脸,这对他的康复肯定有好处。
&&&&& 下面是我们分析出的最可能导致T患病的事情,事实上T的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前两项原因很可能是决定性的问题,其他原因都或多或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在推波助澜,T的抽动症可能不会发作或者症状很轻:
1、先天。T早预产期18天出生,刚出生哭的时候下牙和下巴部位都是颤抖的,当时还问过医生,医生说神经还没发育好,以后就没事了。婴儿期时,T在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前身体常会抽动。
&&如果没有先天的&基础&,就算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环境,也未必导致患病。
2、朝阳公园丛林遇险。这应该是最大的&嫌疑犯&,关于这个故事我曾经写过,遇险时T被困在3米高的树上,雷雨闪电交加,人却下不来,事后又被大雨瓢泼了一下,不仅生理上遭受了寒凉,心理上受到较大的惊吓,事实上在大雨来临之前,他挑战丛林穿越的过程也充满了极大的紧张感,我当初不知错了哪根筋,看到孩子在上面不敢前行,还鼓励他前进,要他坚持,如果当时不惜浪费那昂贵的票费,他上去之后就把他拽会起点放弃,这场遭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四五快读的&加强班&。这是我首先想到的原因,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四五快读是我唯一强制他学习的东西,当时不知重了什么邪,担心他上小学后同时面对两种语言的学习会跟不上,就决定先把中文的识字和阅读搞定,四五快读一口气学到第六册的第一课,之后我也觉得阅读的难度比较大,就没在督促他。整个过程中,我用心设计了适合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尽量减低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而且还变着法儿的和他玩识字游戏,孩子虽然最怕读段子,可在我假情假意的鼓励和督促下,也都挑战过关,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效率也不低,但从抽动症的角度细一分析,还是存在两处明显的问题:第一,我最糟糕的不足是缺乏耐心,当孩子屡次出现我所谓的低级错误时,我的表情就不那么可爱了,嗓门也变粗变大了,由此给T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朗读的段子都是用刚刚学会的生字组合的句子,本来就没有阅读文字经历,再加入生字,孩子的朗读不亚于我们做英语试题的完形填空,因为遇到生字就要猜想,所以T在朗读段子时经历都是高度集中,常常先深深地运一口气再读。
4、苏斯的罪过。苏斯写出那么精彩的作品招谁惹谁了?我没强迫孩子读苏斯,只是给他提供了书和录音,自己觉得好玩也读,还夸孩子比我读得好又快,这又招谁惹谁了?然而这就是不对了,谁让你给孩子提供这么优秀的资源,害得他着迷到放学就去图书室找苏斯读,害得他在听录音时精神高度集中,听3遍录音就能背出四五十页,害得他辛辛苦苦凭借录音的记忆和拙劣的拼读技能,再借助分析插图的意思自己去一点点的读出他背不出来的那些句子,害得他一个月背读出5本苏斯!苏斯使他兴奋、精神高度集中和脑力疲劳却不自知。
5、Tommy6岁了仍然尿床,老公认为是孩子夜里没有自己上厕所的习惯所致,让我训练他夜里自己跑厕所,然而孩子前半宿睡的特别沉,怎么都弄不醒,任我叫上一百遍都不会起来。我们后来反思,在孩子处于深度睡眠时,我们强行把他弄醒还要赶下床弄到厕所,这样做很可能影响了他的睡眠质量。不仅如此,在反复唤他不醒时,我的态度自然也不会好,尤其在他反复出故障时,比如叫他起床撒尿后,他坐在床上不声不响的就尿了,还有一次居然把尿全浇在了书架上。孩子夜里总是迷迷糊糊被弄醒又看不到一张好面孔,心里肯定不舒服。
6、暑假的英语课。虽然T在暑假之前就开始眨眼,但暑假每天1小时的英语一对二肯定没起到好作用。英语老师是朋友的老公,夫妻俩都在美国留过学,她老公更是在美国6年的博士,这样的老师除了英语水平,还具有深厚的内在素质,所以T相当喜欢这份英语课,而且学得很快,非常兴奋,因为上课时间是在晚上七八点钟,回家后T就急急忙忙睡觉,所以夜里的梦话也是英语的。由此看来,睡前大脑较为兴奋,后来医生嘱咐这种情况最好避免,对康复没有好处。
7、大体力的户外活动。因为T眼睛近视,我在农场租了菜地,为他提供野外活动的场所,而且特别注意保证他的户外活动。这本是好事,可他还处于不懂得休息的年龄,玩起来从不知道累,闭上眼睛睡觉,睁开眼睛蹦跳,要知道玩儿也是会疲劳的,这也被我们忽略了。从今年初天气一转暖,他放学就在户外和朋友们野,一直到天黑才回家,至少要疯两个小时,进入五月开始农耕后,我们忙菜地的事,顾不上他,而他在农场也总有伙伴一起疯跑,农场的面积比较大,在大范围的场地从东跑到西,再从南跑到北所耗的体力也就成倍的增长了,这一点老公常常提醒我,那时T总是出长气,持续了两个月才好,他认为T在农场太累,可我以为孩子的体能是练出来的,只要他活蹦乱跳的,就没事。现在看来,体能的消耗不能单一的看待,就像我们感冒的时候,就需要休息,如果孩子有抽动症的&基因&,再过度疲劳,就会促使患病。
8、威海之行。这次旅游是抽动症的爆发点,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西霞口的两三天是T病症最重的时候,出行的第一天早上五点起床,加上前一天晚上在农场上的户外英语课,大家又一起晚餐,晚上睡觉时间推迟,造成那一宿的睡眠比平时至少少了4个小时,而西霞口又非常冷,气温相当于北京的四五月份,我们却都是夏季装束,T一直在受凉,尤其在一次下海游泳嬉闹后,抽动更加严重。所以,威海的旅游犯了抽动症的几项大忌。庆幸我和老公反应不慢,每天下午都不外出,让孩子在宾馆睡一大觉,又对他关爱有加,所以,很快他的症状有消减了下来。回北京后,症状已经很轻,到了医生面前竟然一下抽动都看不到了。
&&&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不重视会让病症严重到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积极治疗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肯定会将抽动症尽可能控制在最稳定的状态甚至消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和老公做了一些改变:
1、给孩子一张温和的好脸,让他和父母在一起时总是轻松自在。做到这一点很难,给孩子好脸的好处谁都知道,可能做到的却不多,因为这需要改变我们自己从幼年就植下的顽固的心理习性。如果孩子健健康康,我们可能不会有这份动力,可如果自己肆意耍性子会导致孩子患病,我们不改也不成了。
2、严格审视自己的想法是为了孩子还是满足自己。朝阳公园的丛林穿越首先是我觉得刺激好玩,是我想练一练孩子的胆量;四五快读是我希望孩子能更优秀;农场活动是我只顾种地忽略了孩子的运动的时间;英语一对二也是我希望他上小学之后会有个更好的开始,包括平时夸奖孩子,很多蓄谋的夸奖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当我想施加给孩子一件事的时候,我必须要想一想,我那样做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还是更多为满足自己的愿望。
3、注意度的把握,其实读苏斯、地里野、英语一对二、丛林穿越、甚至夸奖都不是坏事,我忽略的是对度的把握。看到孩子学东西那么快,我想到的只是可以学得更多,却忽略了喘息,看到他精力充沛在农场野得那么开心,我也过于乐观。抽动症事件给我一个教训就是当一件事情开始超出一般表现的时候,就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哪里要出问题了。
4、凭着明显的直觉,我给T买了一对兔子作为他的宠物,我家本没有养宠物的习惯和喜好,但T却喜欢把自己视为宠物,装作很可爱的样子让我疼爱,他前段时间也很喜欢有关动物幼年期的书,我们和孩子的肉体接触一点不缺,所以这不是问题所在,我发现他喜爱动物毛茸茸可爱的样子,也许因为家里没有宠物,他才把自己扮成宠物吧。而且,作为一个男孩子,他的精力都用在了疯闹、科学、数学、阅读、组装、车这类事情上,却从来没有体验过和其他生命接触的感觉,就我所知,很多男孩子在6岁的时候就希望自己再有个弟弟或妹妹,开始在情感上开窍,所以养宠物也许可以分解他情感上的单一习惯。也许在父母、老师面前他要小心谨慎,而在宠物面前,他就是主宰,这种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酷暑防感冒要点
后一篇:拍摄到了真实的威尔伯!好兴奋~~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专门为您成立的博客俱乐部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布于日 11:41 |
阅读数(38624)
&&&&&&&2&&&&&&&&nbsp&&&页码:2/6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54
评论数量:70
访问数量:1286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木材加工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