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囊性占位性病变肿瘤疑似病变是癌吗

141例腮腺恶性肿瘤的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141例腮腺恶性肿瘤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腮腺恶性肿瘤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占有一定比例,临床上部分腮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难以鉴别,误诊及由此导致的治疗方法不当会对患者的容貌、面部运动功能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腮腺恶性肿瘤的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旨在为提高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借鉴。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2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恶性肿瘤病例1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及手术方式等。
结果:14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69例,男女比例1.04:1,患者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86岁;中位年龄48岁,平均年龄46.5岁。40-59岁患者占44%,为腮腺恶性肿瘤的好发年龄。自发现肿瘤到就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30年,其中病程3个月以内的41例(29%),3年以上的38例(27%)。14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活动度好的42例(29.8%),边界清楚的89例(63%),无疼痛症状的92例(65%),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45例(32%)。128例行CT检查的病例中,边界不清的64例(50%),内部不均匀的62例(48%),形态不规则的80例(63%)。构成比前三位的腮腺恶性肿瘤分别为粘液表皮样癌36例(25.5%),腺样囊性癌22例(15.6%),腺泡细胞癌21例(14.9%)。术前细针吸取细胞活检及术中快速冰冻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86%和93%。
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多样,粘液表皮样癌发病率最高;一半以上的腮腺恶性肿瘤病程相对较长(1年以上),但有三分之一的病例近期生长加快,最常见于粘液表皮样癌;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等临床表现不能排除腮腺恶性肿瘤的可能,需作进一步检查;CT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对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肿瘤的边界、强化、均匀性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无明显帮助;细针吸取细胞活检有助于术前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可达86%,对腮腺肿瘤术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有助于术中明确诊断,准确率可达93%,对面神经的取舍具有重要意义;腮腺肿瘤术式的选择应根据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和影像学表现综合考虑,并根据术中所见,及快速冰冻检查结果作相应调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R739.87【目录】:
摘要8-10Abstract10-12前言12材料和方法12-13 1. 资料收集12-13
1.1 病例资料来源12
1.2 收集标准12
1.3 排除标准12-13 2. 统计内容13
2.1 一般资料13
2.2 专科检查13
2.3 辅助检查13
2.4.手术方式13
2.5 术中冰冻检查13
2.6 术后病理诊断13结果13-19 1. 发病特点13-14
1.1 发病年龄及性别13-14
1.2 发病部位14
1.3 肿瘤在腮腺中的位置14
1.4 病程及近期变化14 2. 肿瘤的临床表现14-16
2.1 肿瘤的局部表现14-15
2.2 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15-16 3.辅助检查16-17
3.1 螺旋 C T16-17
3.2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7 4.诊断17-18
4.1 病理诊断17-18
4.2 TNM 临床分期18 5.手术18-19
5.1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18
5.2 腮腺浅叶切除术18-19
5.3 腮腺全叶切除术19
5.4 颈淋巴清扫术19
5.5 术中冰冻19讨论19-26 1. 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19-21
1.1 肿瘤位置19
1.2 发病年龄及性别19-20
1.3 发病部位20
1.4 病程及近期变化20
1.5 病理类型20-21 2. 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21-24
2.1 临床诊断21
2.2 影像学诊断21-23
2.3 穿刺细胞学诊断23-24
2.4 术中冰冻诊断24 3. 肿瘤的手术治疗24-26
3.1 术式的选择24-26结论26-27参考文献27-29综述29-40 参考文献37-40致谢40-4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浩皋,赖国强,杨贤卫,曾其祥;[J];癌症;1989年03期
吕衍春;范卫君;沈静娴;肖鹏;;[J];癌症;2007年11期
邱喜雄;夏军;雷益;胡若凡;杜立新;;[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4期
杜立新;元建鹏;关弘;张卫东;梁碧玲;;[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戴慧;漆剑频;王承缘;张江帆;周莉芬;;[J];放射学实践;2007年07期
翁春辉,叶志佳,过新民;[J];广东医学;2002年10期
沈国芳,邱蔚六;[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2期
温玉明,代晓明,王昌美,李龙江,付风华,王晓毅,唐休发,刘华,华成舸,潘剑;[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李志来;罗永祥;陈传俊;;[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3年01期
黄书峰;顾雅佳;吴斌;陈彤箴;;[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梅芬;高永波;周利文;包年香;;[J];安徽医学;2010年07期
沈静娴;范卫君;吕衍春;肖鹏;;[J];癌症;2007年07期
宋明;陈福进;郭朱明;张诠;杨安奎;;[J];癌症;2009年06期
贾暮云,王科,金晓明,杨学财,李宁毅,张桂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陈伟,孙沫逸,董绍忠,杨耀武,李建虎,王磊,居云;[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1期
李大鲁,王国利,郭洪,鹿文凤;[J];北京口腔医学;2005年02期
尚永一,江中明,周中华;[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郭兰田;王培源;李宗山;董艳军;;[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郑海;汤炜;;[J];重庆医学;2011年12期
王冬梅;申素芳;李涛;;[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长友;张飞;;[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韩巍;鲁树坤;;[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姜静;李正斌;戴朝红;;[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佟猛;[D];四川大学;2004年
王志勇;[D];四川大学;2004年
高振南;[D];四川大学;2002年
吴景泉;[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袁继龙;[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何虹;[D];浙江大学;2008年
张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侯彦;[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付崇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付崇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芬宜;[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程永峰;[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韩爽;[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刘犀;[D];中南大学;2010年
符箐;[D];浙江大学;2011年
周芝;[D];浙江大学;2011年
卢妤;[D];浙江大学;2011年
尹小朋;[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周小涛;[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许晓亮;[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元建鹏,梁碧玲,谢榜昆,宋振超,钟镜联;[J];癌症;2003年05期
吕衍春;范卫君;沈静娴;肖鹏;;[J];癌症;2007年11期
林焕新,李群,崔念基,张恩罴;[J];癌症;1997年02期
蔡业军,刘聪,张毅颖,戴永雨;[J];北京口腔医学;2004年01期
,唐燕;[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2期
戴慧;漆剑频;王承缘;张江帆;周莉芬;;[J];放射学实践;2007年07期
汪国余;陈再智;吴玉林;;[J];放射学实践;2008年09期
兰勇;李伟;张朝桐;胡茂清;谭国强;吴标;钟向阳;;[J];放射学实践;2010年02期
沈国芳,邱蔚六;[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年02期
;[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美芳,张建旭,曲俊杰;[J];青岛医药卫生;1997年09期
郭友全,陈涛;[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88年01期
谢志坚,钟百书,谷志远;[J];科技通报;1996年04期
盛汉平!314000浙江,胡静,陈列;[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S1期
吴双,郎锦义,李涛,文浩,李志琳;[J];四川肿瘤防治;1997年01期
陈俊伟;[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年01期
李红卫,张美静,邢晓汾,邢玉容,张秀敏;[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1年02期
;[J];肿瘤学杂志;1979年03期
郭凤云,郭瑞云;[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1年03期
黄志权,李劲松,陈伟良,潘朝斌,张彬;[J];广东医学;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元建鹏;张卫东;;[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张望群;张丽萍;;[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张建国;张杰;郑磊;宋铁砾;黄明伟;蔡志刚;黄敏娴;张益;俞光岩;;[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康晓伟;高春燕;熊国丽;陆飞;黄梅虹;朱伶俐;;[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丁建丽;董桂秀;李俊;翟忠舟;;[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梅彩霞;;[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丁俊清;周海孝;;[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陈光明;;[A];海峡两岸2008口腔癌诊治与修复重建新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赏金标;;[A];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公建平;;[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陈金伟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龚怡;[N];中国医药报;2004年
衣晓峰;付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王磊;[N];保健时报;2004年
衡水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张志梅;[N];河北科技报;2003年
阎红;[N];健康报;2004年
商东;[N];江苏科技报;2001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文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郭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睛;[N];健康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缪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刘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刘斌;[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何嘉;[D];四川大学;2004年
佟猛;[D];四川大学;2004年
奚俊杰;[D];复旦大学;2012年
刘奕;[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王石光;[D];第四军医大学;1999年
郭武华;[D];南昌大学;2010年
付善民;[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博;[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刘连生;[D];暨南大学;2007年
王学辰;[D];复旦大学;2009年
赏金标;[D];浙江大学;2007年
尹万忠;[D];吉林大学;2004年
张洪岩;[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胡济安;[D];浙江大学;2001年
贾永庆;[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周静萍;[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史璐;[D];武汉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腮腺肿瘤_百度百科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腮腺组织富含脂肪,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腮腺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癌居多。腮腺肿瘤在颌面部比较常见,腮腺腺体的大部分和腺体导管集中在浅叶,因此肿瘤多见于浅叶。目前CT既能发现肿瘤,又能为术前评估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已经成为腮腺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本病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腮腺肿瘤临床表现
腮腺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腺癌,转移癌等,均生长迅速,肿块形态不规则,质硬,不活动,边界不清,肿块疼痛甚至皮肤破溃,侵犯周围肌肉血管、神经可有面部麻木,疼痛,张口受限,还可以出现听力减退,吞咽困难。
腮腺肿瘤检查
1.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CT检查、碘造影、核素扫描等。
CT检查恶性肿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块影,肿块密度不均,易发生坏死、囊变、出血,呈浸润性生长,边缘模糊不清,易侵犯翼内外肌,咽旁间隙,向前侵犯下颌骨,向后侵犯颈部血管,神经管,常造成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2.病理检查
肿瘤类型往往需要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腮腺肿瘤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诊断。
腮腺肿瘤治疗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一般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质,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差别较大,预后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直接关系。如腮腺区恶性肿瘤术中见肿物紧邻面神经可分离,临床无面神经麻痹征象时可以分离保存,术后放射治疗。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口腔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口腔科腮腺癌_百度百科
腮腺癌症状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多于无意中或体验时发现,以为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多呈结节状,表面平整或略圆,质地硬度不一,活动,大小一般为3-5厘米,有包膜,病史长,除局部酸胀感外,无、区域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不适。少见,以恶性混合瘤为多,其次为、腺癌、、等。临床表现为病程短,生长较快,病变部常有疼痛,麻木不适,肿块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性差,张口困难,部分病人有部分或全部,浸润皮肤可溃破,创口不愈,分泌物恶臭,可发生颈或远处转移(肺、骨、肝、脑等)。
腮腺癌病理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与病毒或感染有关。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全身及局部检查;唾腺X线造影可见主、支导管被挤扭曲、扩张、狭窄性断续、中断;腺泡充盈不良或缺损或造影剂外溢呈片状;主导管梗塞时,支导管及腺体全部不显影。活体组织针吸或术中取活体组织作可确诊。
腮腺癌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据报道腮腺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在95%左右。 当患者的恶性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术后边缘遗留有残存癌时,则应考虑辅加放射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腮疮”、“”和“”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因热毒内蕴,气血瘀滞,痰湿积聚所致。
腮腺癌验方偏方
验方:精粉一次5g,一天三次
偏方:土贝母15克,昆布15克,皂刺9克,黄芪12克,海藻6克,水煎服,一日一次。(仅供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腮腺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