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班数学205以内加减法看图列式列式大小等于

大班数学课件:看图列式计算_幼儿园数学课件
幼儿教育网,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科学对待幼儿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班数学课件:看图列式计算
幼儿学习网为您提供数学课件教材《看图列式计算》,适用于大班幼儿。
附件下载1 (点击名称下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看过《大班数学课件:看图列式计算》的同学还看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年级#人教版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_小学数学-爱微帮
&& &&& 【一年级】人教版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第1课时)&一、想一想,填一填。考查目的:利用直观图呈现用加法算式引出减法算式,考查对加减法逆运算的理解,同时学会利用“想加算减法”的一种退位减法。解析:根据图示,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在这只出现部分数字,只要求列出两道算式,让学生根据提示列式,为新知巩固奠定基础。这类习题与教材的上册一图四式相呼应,便于学生理解。二、圈一圈,算一算。让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先10个圈一圈,再算剩余数。让学生感受“破十法”的应用,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答案:略解析:根据题意,先圈10个中的9个,剩余的图形与右边图形组成的数就是结果。三、 &11-9= & & & & 14-9= & & & & 15-9= & & & & 17-9=11-1-8= & & &14-4-5= & & &15-5-4= & & &17-7-2=考查目的:脱离直观图,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破十法”和“平十法”两种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带来的正确和快捷,以便自己在计算时选择熟练方法计算。 答案:第一行结果依次为:2、5、6、8;第二行结果依次为:2、5、6、8.解析:根据上下两组算式,让学生比较,体会算法多样化,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四、看图列算式。考查目的:让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高学生看图列式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集合思想的意识。答案:17-9=8 & & & 14-9=5解析:题1用总数17去掉右边外面的9个,得到左边篮子里8个;题2用总数14枝减去右边外面的9枝就得到右边盒子里还有5枝。此题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五、跳木桩。考查目的:让学生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逐渐熟练新旧,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可结合白兔和灰兔两行的计算结果发现规律。答案:白兔的四道题结果依次为2、4、6、8;灰兔的结果依次为3、5、7、9。解析:在计算的时候让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的变化规律。  六、解决问题。电车里坐了18人,到前方站下车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考查目的:通过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18-9=9 & & & &15-9=6解析:题1结合生活中坐车的情境,用原车人数减去下车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题2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物情境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用总数15条减去吃掉9条,就是剩下的6条。让学生理解求比原来少的数一般的计算方法。考查目的:让学生读懂信息和问题,根据理解,通过画出直观图帮助解决,发现其中的规律。此题与教材中的思考题相似,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答案:9个解析:10个中间有9个间隔,能摆9个圆。此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次进行理解,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第2课时)一、圈一圈,算一算。考查目的: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感受“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 答案:略 &解析:根据题意,先圈10个中的8个,剩余的个数与右个数合成的数就是结果。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考查目的:在第一题的基础上,离开直观图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对于减法算式中部分变化规律的理解。答案:略解析:此类题型是学生初次接触,让学生理解题意,体会呈现算式的多样化,也为后面进行退位减法表做准备。三、看图写算式。考查目的:利用直观图写出加、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算减法”的基本思路。答案:略解析:看图写算式。渗透“想加算减法”的基本算理,第二题中两个加数相同,减法算式只能写一个。四、在○里填上“>”“<”或“=”。考查目的:练习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答案:略。解析:此题是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层思考,先算出算式中结果,再比较。此题增加了思考的难度。  五、解决问题。考查目的: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一个条件需要学生从图中获取,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答案:17—8 = 9(人) 口答:略。解析:让学生根据情境,理解与问题相关数学信息,感受运用数学的乐趣。六、填一填。考查目的:用代入法解决带图形的算式问题,初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答案:4 & 6 & &10 & &10解析:此题难度不大,但是要让学生理解题意,感受符号感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首先要把图形转换成数字,再来计算出得数。3《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第3课时)一、算一算,照样子写一写。考查目的:通过计算感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答案:略解析:通过前2组题的计算,发现两个数的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数学规律。二、小鸽子送信。(连一连)考查目的:在巩固计算的同时,初步渗透差相等算式间的关系。答案:略解析:根据算式的得数把信连在相应的信箱上,同时明白连在同一信箱上的两个算式也存在相等的关系。三、 13—6—4 = & & & & & &14—7—5 = & & & & & &12 + 5—8 &= & & & &12—8 + 6 = & & & & &13—8—2 &= & & & & & &9 + 4—7 = & & & &15—7—3 = & & & & & 8 + 4—7 &= & & & & & &6 + 6—8 =考查目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答案:略解析:建立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意识。学生计算时可分两层思考,先算第一步,记住答案直接计算,或者把第一部答案写在下面再计算。根据学生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而定。四、给小动物的卡片上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考查目的:通过计算的结果,比较算式的大小,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答案:12—8 & < &12—7 &< &14—8 & < &16—9 &< & 15—6解析:先算出得数,再进行比较,特别是在排队时要仔细审题,是把算式排队,不是把结果排队。五、植物园的花开放了。考查目的:用表格的形式提供数据信息,分析信息找到解决策略,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培养读懂表格,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略解析:用已开的朵数—采摘的朵数 = 还剩的朵数六、解决问题。考查目的: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4—6 = &8(只) & & 14—8 = 6(只) 解析: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并收集信息,让学生体会收集的信息不同,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会不同。 & &七、不计算,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考查目的:通过练习发现规律,进一步探究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案:略解析:此题让学生明确在减数相同的情况下,被减数大,差就大;被减数相同的时候,减数大,差反而小的数学规律。4《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第4课时)一、看图列式计算。考查目的:学会看列减法算式的图,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答案:12—5=7,11—3=8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共有12朵花,从中去掉5朵,还剩7朵。在计算12—5==?时,只要想:5与几合起来是12,就可以了。二、小蚂蚁回家。(连一连)考查目的:综合性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序性。答案:略解析:先计算出每只蚂蚁身上算式的得数,在按照从左往右,先上后下的顺序连线。三、看图列式计算。考查目的:读懂图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答案:12—4=8(人) ,11—2=9(个)解析: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然后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再说一说要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四、 & & & &考查目的: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答案:14—5=9(筐)解析: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明白用总的数量减去运走的筐数就是还剩下没有运走的筐数。所以用减法计算。五、填表。考查目的:通过表格的形式,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由于所求的数量关系不相同,解决策略也就不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答案:略。解析:“苹果”是已知原来与卖出的数量,求还剩余数量,用减法计算。“菠萝”是已知卖出和剩下的数量,求原来数量,用加法计算。“桃子”和“香蕉”都是已知原来数量与剩下数量,求卖出数量,用减法计算。六、把5、6、7、8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等式成立。考查目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答案:(答案不唯一) & & & 6 + 7 — 5 = 8 & & & & & & & & & 5 + 8 &— 6 = 7 & & & 6 + 7 — 8 = 5 & & & & & & & & & 5 + 8 &— 7 = 6 & & & 7 + 6 — 5 = 8 & & & & & & & & & 8 + 5 &— 6 = 7 & & & 7 + 6 — 8 = 5 & & & & & & & & & 8 + 5 &— 7 = 6解析:上面算式是两个数相加后再减去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在这四个数中找一找,可以发现6 + 7 = 5 + &8 。根据这个等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填法。5《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第5课时)一、接力赛。考查目的:通过接力赛的形式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答案:略。解析: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出前一个得数,再用这个得数和后一个继续进行计算。二、看图列式计算。考查目的:图示应用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用精彩的图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答案:13—5 = &8(个),14—6 = 8(个), & & & 14—5 = &9(本),13—4 = 9(颗)。解析:已知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三、一共有17个水果。考查目的: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7—9 = &8(个),17—7 = 10(个)解析: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收集的信息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第一小题是把图分成左右两部分,用总共的减去左边的就是右边的;第二小题是把水果分成苹果和梨子两种,用总共的减去苹果的个数就等于梨子的个数。四、解决问题。    (1)草地上有12只兔子,5只鸡。跑走了6只兔子,还剩几只兔子?考查目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无关,这时要选择与数学问题有关的信息来计算。答案:12—6 = &6(只)解析:第一小题要求兔子还剩几只,与鸡的只数无关,所以“5只鸡”是个多余信息。 &  五、公共汽车上一共有18人,到站后有9人下车,同时又有7人上车,现在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现在公共汽车上有 & & & 人。考查目的:加减混合的综合运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答案:18—9 + 7 &=16(人)或9—7 =2(人) 18—2 = &16(人)解析:理解文字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引用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了解到“车上原有18人,下车的人数要减掉,上车的人数要加上。个别能力强的学生科引导思考:下车9人,上车7人,下车比上车多2人,相当于现在车上比原来少了2人。六、用1—9这9个数填一填。你能组成多少组这样的算式(每个算式只有1可以重复使用)?考查目的: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初步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对所学减法算式进行整理。答案:开放性的选择,答案不唯一。如:12-3=14-5 &15-7=12-4 &18-9=16-7 &13-6=12-5 & 12-6=11-5 &13-8=11-6解析:此题是教材上“思考题”的补充,学生整理算式的能力是需要逐步培养,形成有规律有序的整理,课堂上的讲解是否掌握与熟练,需要通过练习反馈,加以补充。6《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同步测试(第6课时)一、我会画。(1)画☆比□多3个。□ □ □ □ □ & & & & & & & & & & & & & & (2)画△比○少4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查目的: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比少”。是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基础。答案:略。解析:采用一一对应方法上下对齐画。二、想一想,算一算。(1)桃子比西瓜多多少个?(2)西瓜比桃子少多少个?考查目的:借助孩子们喜欢的图画,帮助学生沟通“比多比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联系,获得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答案:12—7 = 5(个),12—7 = 5(个)解析:建立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借助图示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和解决策略的数学模型。从桃子的个数中减去和西瓜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或少)的数量,所以用减法计算。三、西瓜比梨子少几个?考查目的:综合型练习,既有多余信息,有需要学生将问题进行转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品质。答案:12—8 = 4(个)解析:此题中“苹果15个”与所问的数学问题无关,是多余信息。因此只需要用梨子的个数减去西瓜的个数求出梨比西瓜多几个,也就是西瓜比梨少的个数。四、跳绳。(1)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2)小刚比小明少跳几下?(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考查目的: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答案:(1)12—8 = 4(下) & (2)12—7 = 5(下) & &(3)略。解析:第1小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学生可直接列式;第2小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需要将问题进行转化;第3小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加法、减法都可以,同时要列式计算。五、怎样使两边的△的个数同样多?考查目的:综合性练习,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答案不唯一,发散学生思维,拓宽解题思路。答案:①在左边方框内添画4个△;②把右边方框内划掉4个△;③把右边方框内的△移动2个到左边的方框。解析:第①②两种方法根据所学的“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第③种方法比较难想到,它是最简单的和差问题的基础,不要求列出算式,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在操作中感受、体验。 六、实践作业:“选信息,提问题”。亲爱的一年级  班 & & & & & 小朋友:解决数学问题要学会发现数学信息,根据有关信息才能解决数学问题。请你分析下面的数学信息,进行选择,提出问题并解答,你来试试吧!考查目的:作业设计2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通过实物的摆放让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和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旨在检测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收集信息不同,提出不同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第二层呈现个数不同图形和图案,让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合理选择。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备注点击小学数学菜单栏“1-3年级、4-6年级、综合知识”即可获取相应知识点链接。每天持续更新,让学习更加简单!知识改变命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元发送文章原件
点击展开全文
小学数学,向您提供小学数学同步学习知识点解析,学习资讯,关注我们,小学路上不在孤单!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看图列算式
设计思路: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走向我们,一天我会听到龙龙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表示也去亲戚家做客了,也买了很多礼物。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购买礼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开了家&河马超市&,我们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亲自体验购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创设了为熊猫奶奶购买礼物的情景,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上一篇: 下一篇:
幼儿园教案
专业的儿童幼教网站,汇集了最全的儿歌视频,儿童故事,幼儿早教,幼儿智力开发,以及幼儿园教案,幼儿园管理经验等等,做最好的儿童早教网站
Copyright& 中国幼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邮件通知,我们将在收到后的一周内核实后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以内的减法看图列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