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适合种什么花文化早期民间流行什么教

东北黑土:一个家族的留守与逃离
谷雨故事微信公众号宋金波
[摘要]没有乡愁。没有感慨。我清楚地知道,虽然我已经不能再自在地生活在他们的状态,但弢以及帅,他们的生活,既不比我不充实,也没有更不自在。我数了一下,这个家族中,算上各家家属,如今还有多达八人在国外打工,所在地从意大利到日本、韩国。如果加上有过“输出”经历的,人数还要翻一倍。“劳务输出”很难正式移民他国,但大部分人会选择去搏一下,有些甚至铤而走险,直接“消失”,成为“黑人”,打着“黑工”,等待渺茫的机会。而依然留守在黑土地上种地的人,却在自己的家乡成了异类。留守长春到梅河口市的大巴拐下高速,即将进入梅河口市市区时,我接到了弢的电话。弢开新买的轿车接我,本田锋范,七万多。开惯拖拉机收割机,他驾驶不免有些忙乱。他告诉我,去年,我三舅和表弟斌也买了新车,三舅的起亚,要十七八万。我儿见弢,十分亲近。弢将他抱在怀里,他冲弢喊“爷爷”。弢太显老,肤色黝黑,半秃顶,干脆剃成光头,手面粗糙,筋节隆起,大眼珠子楞楞闪闪,精气神倒饱满。他笑骂,真老了,总有半大小子叫“爷爷”。我忆起他小时病弱瘦小,出言怯怯,常被与他同龄的我的弟弟,捉住在地上拖来拖去,扶锄尚且乏力,想不到,今日会是家族中仅有的土里刨食者,能在日晒雨淋中粗鲁生长。我姥姥(外婆)生育五女四男。四十来年间,九家人的大部分成员,生活在相距三两公里的几个村或梅河口市区。几个村离市区也不过三四公里距离,近几年市区扩张,此处成了不折不扣的城郊结合部。这个家族第三代十三名,我是长外孙,弢小我两岁,是长孙。东北民间,多少有些重男轻女,长孙的地位,格外有些不同。在弢家门口,我的大舅,弢的父亲,手臂夸张地划了个大圈,说,那些地,都是弢承包了种的。总有个十几二十公顷吧。弢用来暂存玉米的临时粮仓,这样的“苞米楼子”弢有十来个。前年回乡,和弢聊起种地收入,根据粮价,我估了估,大约当年能净剩二十余万元。向他求证,他不语,笑容得意。去年,因为粮价下跌,收入有些下降,仍也不低。他对自己的选择自豪满意。他的眼神让你不由得不相信他热爱土地。他谈起粮食的口吻胜过谈论媳妇儿:“我就一个农民,农民能离开土么?我就得意种地。说啥别的呀,有用么?”停一下,又说:“我就不信了。农民能离开土么?你说对不对?”当年说这话时,我们在他门前的河边,他把烟头狠狠扔进河水,做个扩胸动作,大口呼吸清净甜美的空气。弢不出门,除了爱土地,还因为他“晕车”,“坐出租开五十公里都能吐二十五公里,我能到哪里去?”弢的媳妇儿,漂亮能干,是他的骄傲。但在同龄人都选择出国劳务输出的时候,他选择了继续种地。媳妇儿二话没说,跟着他下了地。两个都晒得乌黑。夏天,河水大涨,两口子钻去水田地里捕鱼,大大小小,麦穗子、老头鱼等小杂鱼,七寸长的大泥鳅,有时也有不少鲤鱼鲫鱼。大鱼路边卖了,小鱼崽子回家炸酱,香。那些年,种地很难挣钱。承包种地,投入又不小。弢经济紧张,孩子生病,三五十元药费,竟也成了压力。他玩命干活,没日没夜,并不抱怨,隐忍间,居然有股悍气。我某个夏天回去一次,白天见不到人,晚上他送来一盆杂鱼,两分钟也没呆下,急匆匆走了,说,等你春节回来再请你吃饭,今天还得贪黑干活。但在亲戚们看来,这个一头扎进泥地里的人,他的选择,有点不可理喻——至少在最开始看来是这样的。“他呀,就见不了大世面。”一个孩子劳务输出去了国外的姨妈这么评价弢。也可能没说错,关键弢在意么?流民整个春节期间,弢一直热衷讨论弟弟的婚事。2016年,这个家族第三代中最后三位未婚的成员,将步入婚姻。其中,帅是弢的亲弟。三位成员,一个嫡孙,两个孙女,没有外姓,更是家族大事。对弢来说,又格外不同。他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姥姥,虽然有四个儿子,但第三代中,却只有弢和他弟弟帅两名男丁。老太太对延续家族血脉很看重,格外疼爱两个嫡孙。不想,弢连生两个,又都是女儿。帅的婚姻,异乎寻常地重要起来。家族中第三代十三位成员,如今留在梅河口市的,只有四位,其余都长年在外地乃至外国。在外国的,也不是移民,通常都叫做“劳务输出”。全国各地农村的劳务输出,尤其山东河北等地,都规模不小,但如东北农村这样成为极大潮流的,还是不多。达到什么程度呢?虽然不至于家家有人出国,但肯定不止半数。在2011年,辽宁锦州一地,劳务输出就达21万人,而2014年该市户籍人口不过300万。大约2010年春节我回东北,与同学骑车路过某乡村,直觉人声寂寂。一问才知道,青壮劳力几乎全都“劳务输出”,过年也不能回来团聚。我读《东方历史评论》一期《金山、南洋与离散中国》专号,看到一篇《中国的后备移民——东北地区居民如何成为国际移民》,只觉得就是身边事,细读数遍,仍觉慨然。这篇以“后备移民”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实际上提及的很多例子,都属于“劳务输出”。作者如此描述东北人“出国”的心态:为什么他们会花这么多钱来投资移民项目?他们如何理解失败?对此,后备移民似乎没有明确答案。一方面,他们将移民项目视作创业项目,将高昂的中介费视作风险投资,坦然接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失败。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质疑这种冒险是否符合常理,尤其是失败令人难堪,甚至蒙羞。后备移民充满矛盾。他们的焦虑和困境,贴切地反映出后备超级大国中国的国民处境。理论上,“劳务输出”很难正式移民他国,但那些有可能在国外获得居留权,或者能获得长期劳务合同的,大部分当事人都会选择去搏一下,特别是那些没有家庭后顾之忧的年轻人,或者一家人都能办出去的家庭。有些甚至铤而走险,直接“消失”,成为“黑人”,打着“黑工”,等待渺茫的机会。尽管希望极小,但落脚日本韩国,比落户上海北京,竟似更容易,更值得。也是中国梦,不过不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北大型国企的倒闭,促使很多东北人开始外流。弢的弟弟帅,在弢下定决心留在土地上的时候,也就是十年之前,选择去了日本。过了两年,我另一位表妹,三舅的女儿,也去了日本。她在日本成家,嫁了一位长居日本的中国人,家境不错,感情也好。每年回来,舍得花钱,三舅骂过大手大脚,又觉得骄傲。微信朋友圈,常可以看到她带着虎气的女儿周末到海滩游玩的照片。帅在东京,系以“研修生”名义劳务输出,条件相对也不错。近两年,常可回国探亲。女朋友也是在日本认识的本省人,在日本多年,打扮洋气,处事温婉。两个回老家见亲友,都说般配。帅去日本的时候,也是“劳务输出”在东北达到高峰的时节。我小时有一同学,学业不佳,中学也没毕业,为人阴鸷果决,是个狠角色,2000年后偷渡美国,如今已经可以合法回来探亲。我父亲常常话里有话,说,你看人家某某某,没上大学,还不是在美国娶了一个香港女博士?很短时间里形成的赚钱效应、成功故事,使最早的“劳务输出者”成为榜样,在21世纪初,掀起了东北劳务输出的大潮。组织劳务输出由此在东北成为一个重要服务行业。我数了一下,这个家族中,算上各家家属,如今还有多达八人在国外打工,所在地从意大利到日本韩国。如果加上有过“输出”经历的,人数还要翻一倍。劳务输出的目的地,主要是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西亚以及欧洲。不管哪种形式,都需要先期给中介一笔资金,数额从三数万到十来万不等。通常来说,投入多,回报也就丰厚。在世纪初,三年劳务输出下来,扣除初始投入,每人也能剩个十几二十万。在彼时的东北农村,这是一笔足以作为原始积累的数额。有技术有想法的年轻人,一次出去有了本钱,就转而自己在国内做点小生意。也有人,则是一次出国、二次出国、三次出国……有些长期非法滞留,打黑工。主要是年纪大的打工者,回国也很难看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宁可黑在那边,寻机将家人至少是孩子也办理输出,寻求获得长期合法居住资格。自然,后遗症很多,遗憾匮乏更多。对很多家庭,这是两难的选择,落子也只有无悔。家家情况不同,衡量标准差异很大,很难概括地定性“劳务输出”的“好坏”。但无论如何,1990年代中期人为“手术”的压迫(必然会传导到县城、农村),与劳务输出的诱发,好像忽然间唤醒了东北人特别是东北农民曾经有的流民精神。“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意识,忽然就像弢一样,成为令人难以理解的想法。尽管东北人并不一定是出国最多的,但一定是最安之若素的群体。1996年,我在拉萨尚看不到几个东北人——因而听到东北口音还比较亲切,不过几年光景,拉萨街头已然碴子味儿四散。2002年到海南,也的确被这块东北“飞地”的乡土气息吓了一跳。苦寒之地的东北人正大量向南流动,这一点也被前段时间数被提及的人口数据证实。我儿子所在的上海某幼儿园,粗略算了,一个班里居然有五分之一强的孩子有东北血缘。有媒体刊文,说“东北人移居海外成移民主力”:除了国内迁移,近十多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东北人通过各种途径移居海外,渐渐与传统华人移民来源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并肩。在人口流动空前便利的今天,东北人似乎最好地利用了这种机遇——大约十年前,我曾乐观地断言,多年后,东北人可以成为中国的又一个“侨乡”,大批侨民回乡创业,让东北经济与社会有涅槃的机会。时至今日,我仍不觉得这是戏言。大家族弢说,最近两年,出国已经没有那么热了。说这话时,他迸出一点鄙夷的表情,好让我接受他当初没选择出国劳务的正确。像弢这样死守田地,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个人的兴趣和热爱——也许也有他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和抗拒?我不确定。他并不排斥新技术新生活,很早就买了电脑,学会上网。几年前,他就用QQ群和微信群,与网友交流种田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等。他对我说,“不试不知道,疗效真可靠哇。”十里八村同样坚持种地的人,并不一定都能在耕作中获得弢一样的心理满足,但最近两年种地在收入上的优势开始显现,这就足够了。弢春节不再打麻将,也不大喝酒,他的酒量本来限于一瓶啤酒,何况这一代年轻东北人,对烟酒都不沉迷,大多浅尝辄止。弢买车后,喜欢开出很远去钓鱼,一钓一天。他给媳妇买了“貂儿”,当初艰难,为了贴补家用,冬闲时媳妇儿要去那家皮草专卖店打工。与当年出去挣了钱的人相比,他如今的收入更稳定而且可预期。土地不会走,不会突然发疯,就算老天不开眼,也能保证个基本收成。他承包了别人的土地,时日已久,那些人没有可能再回来种地。附近暂时没有竞争者,那些地也不可能转包给别人。境遇变化让弢更自信。他笑话那些东奔西走而未见成功的人。他的土地与乡邻发生太多关系,从承包土地到雇佣零工,这使他成了一个在村里有威望的人——像曾经当过大队书记的他的爷爷,他的父亲,以及他精神上的导师,我的三舅(他的三叔)一样。三舅曾经是一个“老炮儿”一样的人物。在很长时间里,他尽管可以在乡里大声吆喝,经济上却不怎么样。直到他的女儿劳务输出去了日本,又有了一个从各种意义上都圆满的婚姻。我相信三舅很谨慎也很正确地使用了最初获得的本金,并且很好地发挥了他多年来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他忽然有了钱,成为亲友中比较富裕的一员。这反过来使他更具权威。弢似乎更希望具有这样的成功。他说话开始五马长枪,每句话都生硬地插进一句刺耳的脏话。放肆的脏话使人显得具有冒犯他人而不受报复的能力,某种意义上也是控制他人的能力,弢大概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他正成为一家之主。他的父亲,我大舅,以前每天小酒要喝三顿。三年前查出糖尿病,不敢多喝。他是这家族里第四个糖尿病患者。去年突然中风,抢救后有惊无险,自此连烟也戒了。大舅曾经做过大队书记,爱管事,说话不容反驳。如今他小儿在国外,只能仰赖长子。在东北农村,很多老人信教,以及很多城市的年轻人,特别是女大学生。但大舅不信。表弟们对信教也不感兴趣。他们有很多现实的生计要忙活,并且多数对生活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他们也没有对信教表示不屑或者抗拒。那些信教的人所表现出的虔诚自有一种力量。他们只是说:“哎呀,我可信不了那玩意儿。”姥姥九十二岁,身体硬朗,还能指挥别人打麻将。虽然她已经不可能过问任何一家的事务,但她显然是这个大家族最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她的存在使这个大家庭的很多事情变得有了价值,仿佛仍然像三十年前,春节三四十人都在一起、喝酒打牌打麻将的那个大家庭。姥姥的生日,在腊月十六,已经靠近年根。每年都有人出头组织老太太的生日,吆喝大家聚在一起。但凡能提前赶回来的晚辈,都不会耽搁。在她九十大寿那年,宴会只对家人近亲开放,有六十多人到场。在这一天,平日里有任何矛盾,都得放在一边,大家伙高高兴兴地吃饭,酒就要二两,扯扯家常。如同任何一个老而大的家庭一样,任何成员都清楚,如果老人家不在,大家将不可能再保持原来的热度。第二代子女们渐渐老去,第三代年富力强却分散各地,第四代的孩子们没有几年就长大成人,彼此难得相见。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可能像三十年前一样,维持一种被空间捆缚下聚变的亲情热度。小家庭的温馨比大家族更易掌控,也更真实强烈。对这一点,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享受大家庭的每一次欢愉,特别是那些从外地外国回来的人,那些不再会回到老家居住生活的人。他们也不期望这种局面永远存续下去。喝二两酒后,舅舅和姨妈们,有时会谈起些旧事,会动情说起自己对这个家族的感情,或者贡献,但没有人会说以后如何。冬天来了烧暖气,夏天来了减衣服,没人愿意与必然的变化置气。帅在梅河口市买了一套房子。他会在这房子举办婚礼。梅河口市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国外或北上广工作,但无法在那边买房,只能在梅河口市置业。每年全家回来过个春节,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空着。离开农村后的第一栋房子,宁可空着,也舍不得租出去,怕租户弄脏弄乱。但帅似乎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回来后留在梅河口市这个问题。至少,他绝不会像他哥哥弢一样,再去种地了。他既不爱土地,也不一定多么热爱东北,他的怀念,仅仅出于还在这里的亲人。这个家族离开乡土的人,远的在国外,次之的是国内南方,再次之是北京以北的外省,然后是长春等省内城市,其他市县。留在梅河口市的,有留在梅河口市打工,或像弢这样既不离土也不离乡的。就像一块石头砸进泥坑,有些泥巴溅得远一点,有些溅得近一点,有些溅出去又掉回坑里。弢终归是个异类。像他这么想的少而又少。多数情况下,像我的表弟们这些年纪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一代,要么放弃了农民身份,要么虽然保留了农民身份,而在形式上过上了市民生活。政府大楼和游泳馆等建筑建在新区,四周是数个新建的住宅小区,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在这附近买了房子,成为“市民”。这个城市在过去五年里新建了很多小区。我弟弟所在的小区,是其中一个。两年前,入住率到不了两成,连冬季取暖都差一点无法落实。我曾写过文章判断,这里房地产市场崩溃在即。现在看来,至少在梅河口市,由于可能成为临近区域人口流入地,可能没那么悲观。新小区大部分是高层,间距小,没什么绿化。留在梅河口市的三位表弟中已经有两位在这样的小区中买了房,彻底开始了“暖气楼”的生活。弢终于也打算在未来两年,买一间“暖气楼”。他有车,可以在城乡两处选择居住,比如,冬天住暖气楼,夏天住回农村的房子。这是我能设想到的、这个家族最后一个留在土地上的成员可以选择的最合理方式了。也许有一天,土地流转了,事情又会不同。“地先别着急让卖呀,我还没攒够当大地主的钱呢!”弢说这句话时,笑嘻嘻地,但很认真。 不管他们之前旧房子的卫生状况如何,他们上楼后的新房子,统统打扫到如有洁癖,好像要用这种干净才能与过去的农村生活做个了断似的。他们总是称呼旧居——有些时候老人们不愿上楼还住在哪里——为“农村”,把回旧居称作“到农村去了”。这完全不符合通常的东北话语习惯。他们理应称呼那里的地名,比如“前进(村)”、“张家街”。这种集体的下意识强调,暴露了他们一直以来对城市生活真诚的向往。事实上,即便只有几公里远,他们也很少主动回到农村去。与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变相比,大家庭的亲情和所谓乡愁,值几块钱?这还只是一个家族之内的“留”与“离”。因为刚好处于城郊结合部,所以很容易注意到其中城乡二元的问题。我有时觉得,弢和帅这两兄弟,就像留离界面中两个纠缠的量子,虽然取向不同,但很难从单一的立场,去判断哪一个更幸福更有未来。简单把当前的农村定义为“衰败”是不妥当的。一个缺少劳动能力又欠缺赡养的老农民,一定会把人口减少看作“农村的衰败”,但对弢这样的人来说,农村人口减少倒是一次“繁荣”的机遇,他甚至看到了回到过去关东“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可能。至于那些搬迁到市区上了楼的表弟们,他们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态度。但显然,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城市化”这个巨大的潮流,始终在影响着这里的每个人。从个人史的经验来说,潮流浩浩汤汤而流向多变。一个人可能从农村通过高等教育直接去了北京,也可能仅仅到离家数里之外的市镇。但总的来说,从最下端的农村向一二线大城市的流向,是清晰到简单粗暴的。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把界限简单设定在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界面。“离开”和“留下”,对象不仅是“农村土地”,也可能是县城、家乡、东北……在东北经济塌陷、东北人口流失已然举国关注的今天,这一点更为突出。但很少人注意到,东北人除了“安处吾乡”的流民文化,还有中国面积最大、最没争议的区域身份认同:任何东北人在东北之外被问哪里人时,首先会说“东北人”而非哪个具体的省。文化均匀、认同强烈,这是塑造一个文化共同体乃至经济共同体可遇而不可求的资源。东北人口的外流,一定有一个平衡,至少在局部出现平衡。就像梅河口市。这个城市并不籍籍无名。在市政府的官方微信中可以看到,省委书记给梅河口市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这样一种特殊地位。在吉林省的规划蓝图中,梅河口市在省城长春高速两个小时之外,要建设成为“吉林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全省四个区域中心之一。梅河口市在2014年,成为省直管县级市,扩权升级。相对而言,这里更有可能出现局部的繁荣和人口流入。但周边一些原本是山区伐木队发展而来的县镇,运气就不一定那么好了——但对年轻人来说,那又怎么样?过去几年里,梅河口市的GDP在吉林省县级行政区中名列前茅,但主要是靠固定投资拉动的。在街上走,一条街上,有一半是餐饮,餐饮中倒有一半是烤串。东北县城的人们像崇拜图腾一样崇拜烤串。这个家族中最小的表妹今年28岁。她在国美电器卖了几年货,每月收入不过一千元。今年,她下了决心,准备进军麻辣烫市场——只不过,是和另外一个表妹到河北去做。尽管梅河口市经济在吉林省表现出色,但河北的市场仍然比这里更让人放心。弢开车把我送到火车站。他买了一大袋水果、一大袋饮料、一大袋零食,在我过安检后突然塞给我。我好不容易把皮箱精简到两个,还带着一个孩子。安检带上水果滚了一地,已经无暇拾捡。类似的事情,这几年已经第三次发生了。前两次,零食饮料一路带回上海,没人吃喝,终于还是扔掉。那一会儿,七分都是尴尬。可也不是什么难事。在火车上,把这些多出来的食物分享给了同车厢的旅客和乘务员。把尴尬留在车上,只带走亲人的温情。没有乡愁。没有感慨。我清楚地知道,虽然我已经不能再自在地生活在他们的状态,但弢以及帅,他们的生活,既不比我不充实,也没有更不自在。既然如此,轻率地怀想过去,粗鲁地比较未来,都是过于矫情的事。(文/宋金波)转自“谷雨故事”微信公众号(GuyuStory),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zola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微信搜索 360星座)
当前位置: >
东北黑土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所以想要振兴黑龙江的建设,就要分析中的黑土文化,发展其积极面,避免消极面,推动黑龙江的快速发展。
  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H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一个又一个崛起于黑土地的东北民族凭借着金戈铁马和强弓硬弩入主中原,这都体现出黑土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开拓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黑龙江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无数人的努力拼搏下,这里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也是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鼓励下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这种文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黑龙江的投入和重视使得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在当年是成效显着的,然而当年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体系今天却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黑龙江的工业、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国有体制均比重极大,体制改革之后对于黑龙江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是看得见的方面。在文化层面上,正是由于过于高度的集体化使黑土地域文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等、靠、要&思想,曾有人笑谈&北京靠中央、广东靠开放、山东靠老乡、黑
  龙江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虽有谐谑之意,但体现出了黑龙江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上没能迅速转变,从而制约了发展。
  黑龙江地处北国塞外、&苦寒之地&,历史上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与中原保持联系和交融,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民族背景,缺乏文化底蕴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历史朝代数度兴起于黑土地,但均随其兴盛后的南迁和末期的衰落而未能给黑土地域文化留下沉淀。在帝国主义侵占黑龙江时期发展了畸形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主要也以工业建设为主,这些都造成了黑土地域文化的&重实轻文&。以哈尔滨为例,在器物方面并不缺乏现代性,然而在精神方面却并未很好的现代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需要&内&&外&兼顾。?
  三、学习黑土地域文化的启示
  在振兴黑龙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从政策、经济角度着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低下的,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建设黑龙江,并调动巨大的精神力促进发展、规避黑土地域文化中的不利方面。?
  首先,黑龙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旧有的国有机使人民更依赖大企业或大型的组织,并能在此种体制下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如果背其道而行,盲目学习南方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黑土地域文化中根本不具备独自经商这样的气质。所以在振兴龙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旧有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次,重新振兴黑龙江的工业需要发挥黑土地域文化中开放包容
  的优秀的品质。现代世界全球化、知识经济都要求工业生产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资本和人才的流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才是工业发展的动力。黑龙江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从历史上居住在哈尔滨数量众多的外国侨民便可见一斑,如何继续发挥这种吸引力,吸引人才推动振兴龙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待新技术上,更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放品质,提升工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最后,在制度层面要努力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虽然黑龙江人性格中对大集体的依赖性较强,但旧体制中的消极方面是必须要极力摆脱的,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官本位&、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消极方面极大地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不但使振兴龙江主观上举步维艰,更使得外部优秀资源难以进入黑龙江,甚至对黑龙江有排斥和抵触情绪。?
  振兴龙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振兴黑龙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经济发展为目的,发挥好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们应该结合黑土地域文化的特点,发扬其积极方、规避消极方面,这对黑土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白羊座 3月21-4月20
白羊座 3月21-4月20
金牛座 4月21-5月21
双子座 5月22-6月21
巨蟹座 6月22-7月22
狮子座 7月23-8月23
处女座 8月24-9月23
天秤座 9月24-10月23
天蝎座 10月24-11月22
射手座 11月23-12月21
魔羯座 12月22-1月20
水瓶座 1月21-2月19
双鱼座 2月20-3月20
白羊座爱情
白羊座爱情
金牛座爱情
双子座爱情
巨蟹座爱情
狮子座爱情
处女座爱情
天秤座爱情
天蝎座爱情
射手座爱情
摩羯座爱情
水瓶座爱情
双鱼座爱情
白羊座性格
白羊座性格
金牛座性格
双子座性格
巨蟹座性格
狮子座性格
处女座性格
天秤座性格
天蝎座性格
射手座性格
摩羯座性格
水瓶座性格
双鱼座性格
白羊座致命弱点
白羊座致命弱点
金牛座致命弱点
双子座致命弱点
巨蟹座致命弱点
狮子座致命弱点
处女座致命弱点
天秤座致命弱点
天蝎座致命弱点
射手座致命弱点
摩羯座致命弱点
水瓶座致命弱点
双鱼座致命弱点
属鼠人的性格
属鼠人的性格
属牛人的性格
属虎人的性格
属兔人的性格
属龙人的性格
属蛇人的性格
属马人的性格
属羊人的性格
属猴人的性格
属鸡人的性格
属狗人的性格
属猪人的性格
1980年命运
1980年命运
1981年命运
1982年命运
1983年命运
1984年命运
1985年命运
1986年命运
1987年命运
1988年命运
1989年命运
1990年命运
1991年命运
手机请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黑土流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