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钢在空气中音速以10倍音速运动会不会燃烧

&b&绝对不可以&/b&。&br&&br&搜索结果,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硬币,重量 6.1克,直径25毫米,厚度 1.85毫米,材质为钢芯镀镍&br& ( &a href=&///?target=http%3A///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民币1元硬币、5角硬币、1角硬币的重量、尺寸发行日期&i class=&icon-external&&&/i&&/a& )&br&&a href=&///?target=http%3A//www./publish/huobijinyinju/387//15901_.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ublish/huob&/span&&span class=&invisible&&ijinyinju/387//15901_.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10倍音速算 3400m/s,总动能是 0.5 * 6.1/1000 *
= 35258焦耳。&br&&br&动能比12.7mm重机枪子弹还高,但是硬币的材质比较软,外形不适合穿甲,恐怕只能当作破片来算。。。&br&照下表,35258焦耳动能的破片,其穿甲深度约 25mm 。&br&&br&&img src=&/f1db0c8724d97aee9bdc_b.jpg& data-rawwidth=&727&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7& data-original=&/f1db0c8724d97aee9bdc_r.jpg&&&br&另一方面,动能接近 35258焦耳 的穿甲弹数据,我找到 美军均质装甲钢板验收标准 &a href=&///?target=http%3A///MIL-SPECS/MIL-SPECS-MIL-DTL/MIL-DTL-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L-DTL-12560 J ARMOR PLATE STEEL WROUGHT HOMOGENEOU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里面的 M602 20mm API-T 钨芯穿甲燃烧曳光弹(&a href=&///?target=http%3A///browse-ammunition.php%3Fmode%3Ditem%26ID%3D16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美军用于M114-A2 装甲车机关炮)&br&弹丸重量应该是 111克。 撞击速度 2613ft/s 的时候,撞击动能是 35205焦耳.&br&穿甲厚度是 1.770 英寸,约 45毫米。(见下图右下角)&br&&img src=&/eef0b554347dac9f179b8a_b.jpg& data-rawwidth=&938&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8& data-original=&/eef0b554347dac9f179b8a_r.jpg&&&br&但记住这是钨芯穿甲弹,硬度远远高于一元硬币,而且外形特别适合穿甲(硬币的外形特别不适合穿甲。。。)&br&我认为 10倍音速的一元硬币,穿甲能力应该远远不如钨芯穿甲弹,穿甲厚度远低于 45毫米。&br&结合上表推测,目测穿甲 25mm 。&br&&br&另外找到 高速破片与侵彻深度 的关系图,不过貌似是公式计算的结果,并非实验结果。&br&根据下图目测 6.1克的 3400m/s 高速钢制破片,侵彻深度就是 25mm 左右吧。&br&当然所谓的 硬均质钢 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姑且算 布氏硬度350的装甲钢,钢制破片估计是中等硬度的普通钢。&br&&img src=&/8bdeba13cde9e_b.jp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8bdeba13cde9e_r.jpg&&&br&&b&10倍音速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射弹速度,早就可以在实验室随便玩了。&/b&&br&&br&1966年,下图的&b&轻气枪加速器&/b&,已经可以把各种玩意加速到 4000m/s 到 11300m/s 的速度。&br&&br&&img src=&/af2bee0f26a1f5c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1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af2bee0f26a1f5c_r.jpg&&&br&&br&相关撞击实验的论文也有很多,举个例子:&a href=&///?target=http%3A///p-.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球形弹丸超高速正撞击薄板破碎状态实验研究&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把直径 6.35毫米的铝球(0.362克),加速到各种撞击速度。&br&&br&以标红的 DC-18 实验结果为例,3250m/s 的撞击速度,1894焦耳动能。&br&&b&击穿区区 2mm 厚度的&/b&&b&铝板以后&/b&,弹丸破碎,最大的碎片速度只有 695m/s,哪怕是整个弹丸都没有破碎变形,此时也&b&只剩下 87焦耳 的动能。&/b&&br&显然不可能再击穿另一块2mm的铝板,穿甲深度甚至不如铝球的直径大。&br&&br&同样是上面提过的 美军均质装甲钢板验收标准 &a href=&///?target=http%3A///MIL-SPECS/MIL-SPECS-MIL-DTL/MIL-DTL-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L-DTL-12560 J ARMOR PLATE STEEL WROUGHT HOMOGENEOUS&i class=&icon-external&&&/i&&/a&&br&里面说7.62毫米口径步枪,撞击速度800m/s的时候&br&发射.30 M2 Ball 普通弹,可以击穿 6.8mm 钢板&br&发射.30 M2 AP 穿甲弹,可以击穿 14mm 钢板&br&不管是净穿甲深度,还是 穿深 / 弹丸口径 ,都远高于 3250m/s 的铝球(大约只能击穿 2mm 铝板)。&br&&br&所以并不是速度很大,穿甲能力就一定很强,弹丸的重量,材质,外形,也是很重要的。&br&&br&&img src=&/82e98bb2e45f5a3b1c7cf0_b.jpg& data-rawwidth=&727&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7& data-original=&/82e98bb2e45f5a3b1c7cf0_r.jpg&&&br&补充相关金属的力学强度:(图就不放了,我也很讨厌长答案。。。)&br&硬币的钢芯是造币钢,洛氏硬度 HRB99,大约是布氏硬度 226左右,换算抗拉强度大约是 768MPa (来源:宝钢官网:&a href=&///?target=http%3A//www./baosteel/standard2003/pdf/BQB462-2009.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造币用冷连轧钢带&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一元硬币的电镀镍表层,应该是为了 防腐蚀 吧。没查到硬度,但查到纯镍和镍合金,最高的抗拉强度只有 540MPa,抗拉强度跟硬度是线性关系,显然也不硬。(来源:《金属材料性能,用途及中外牌号对照速查手册》)&br&&br&德国装甲钢,最差也是布氏硬度250,抗拉强度 800MPa,高硬度装甲钢最高可达布氏硬度 530,抗拉强度 1600MPa (来源:《装甲防护技术基础》)&br&&br&不知道美国钨芯穿甲弹用的是什么,但是国产牌号YG15的钨钴合金,抗弯强度超过 2059MPa,洛氏硬度 HRA87,已经超过了布氏硬度的最高值 650,所以没有布氏硬度换算。。。(来源:《金属材料性能,用途及中外牌号对照速查手册》)
绝对不可以。搜索结果,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硬币,重量 6.1克,直径25毫米,厚度 1.85毫米,材质为钢芯镀镍 (
)10倍音速算 3400m/s,总动能是 0.5 * 6.1/1000 *
坦克被击穿还有成员活下来原因&br&&ol&&li&击穿位置&/li&&li&作用弹种&br&&/li&&/ol&
题主问坦克被击穿后,为什么还能有成员活下来,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个概念,击穿指的是装甲被打穿失去防护能力,而击毁指的是坦克丧失战斗能力。&br&:穿甲弹的主要作用是击穿目标装甲,使其丧失战斗能力,其杀伤方式是,在蛋芯击穿装甲后,产生的上千度金属热流对目标内人员进行杀伤。&br&&img src=&/2d0f2d68bf2c7d09d6aa5e56b23c6dfd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2d0f2d68bf2c7d09d6aa5e56b23c6dfd_r.jpg&&这是一辆虎式坦克102毫米厚度装甲被英国171BL&b&穿甲弹&/b&命中!&br&我们再来看看现代穿甲弹&br&&img src=&/ba3180013bed0eb2eee8e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a3180013bed0eb2eee8ee_r.jpg&& 这是典型的冲塞破坏 与碎裂破坏的复合作用结果~ 以冲塞为主~ 在靶标的正面侵彻孔周围呈现花瓣状着痕~ 背面的装甲材料大量剥离并呈现放射状飞散~&br&被打成这样基本不会有人活着出来了&br&&b&位置问题&/b&&br&以最近上映的FURY做解释吧&br&&img src=&/bbb0c53adac6ebf10230e7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bb0c53adac6ebf10230e7c_r.jpg&&图中坦克被完全击毁,对穿,在此情况下几乎没有幸存者&br&&img src=&/6f097659dbccae99fc609c5477a9cfb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6f097659dbccae99fc609c5477a9cfb0_r.jpg&&&img src=&/fdfdaeabd81995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dfdaeabd819959_r.jpg&&因为入射角度的问题,发生了跳单,在前装甲上留下了弹痕&br&&img src=&/43a7bb9ddcc6ce4f36c4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43a7bb9ddcc6ce4f36c4_r.jpg&&虎式坦克后装甲被击穿,仍有人员逃出&br&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被击穿后仍有人员幸存,被击中部位为虎式坦克的动力舱,发动机帮助阻挡了弹丸侵彻,使成员舱没有收到波及,而美式谢尔曼坦克被击中主炮塔,乘员舱全部毁伤~无人幸存&br&&br&&b&弹种问题&/b&&br&现在主流为穿甲弹和破甲弹,碎甲弹已经逐渐转作它用(破坏掩体和软装甲目标)&br&&img src=&/674dcb5533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674dcb55332_r.jpg&&&br&1 为全口径穿甲弹~ 照片上也可以看到弹身上的弹带~ 这种弹质量大、弹截面积也大~单位面积上的质量小~ 弹丸速度低~侵彻能力低~ &br&2 为穿甲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承上启下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 此物为弹丸的硬芯~ 这种弹在单位截面积上的质量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的情况下~ 弹丸速度大幅度提高了~ 侵彻能力显著增强~&br&3 为M735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br&4 为德DM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br&穿甲弹是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 &br&&br&
穿甲弹个个都长着非常坚硬的脑袋壳(即弹头),是坦克、飞机、军舰、装甲车辆的死对头.当然,对付混凝土工事,它也照样当仁不让.穿甲弹为什么本事这么大呢? 这是因为: 一 它的弹体特别结实由合金钢(或钨,铀合金)制成,弹体前端都是实心的,还有防裂槽,不怕在撞击目标的瞬间破碎或折断;二 它的速度高、贯穿能量大能洞穿较厚的装甲;三 它的射击精度高,加之身体都是流线型,能在飞行中减少空气阻力,瞬息间直接命中坦克、装甲车辆等活动目标。&br&
穿甲弹早在十九世纪便已在战场厮杀,当时,它主要对付装甲战船,用得还不普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面世,装甲弹才风风火火冲进战场,其性能也有了很大改进。这期间装甲弹是一种适口径穿甲弹,即穿甲主体的直径与穿甲弹弹体的口径相同.这类穿甲弹又叫普通穿甲弹. &br&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重型坦克杀上战场,装甲厚度达到150-200毫米。面对这样的&硬骨头&,钝头和被帽装甲弹都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次口径超穿甲弹.所谓次口径,是指穿甲主体的直径小于弹径. &br&这种次口径超速穿甲弹的弹体内,有一个用硬质合金制成的弹芯.由于穿甲弹是依靠弹丸的动能来穿透装甲的,因而当弹丸以高速撞击装甲时,强度高而直径细小的弹芯就能把大部分能量集中在装甲的很小面积上,从而一举把&乌龟壳&穿透. &br&
后来,坦克不肯示弱,又把装甲增厚,于是便出现了威力更强的超速穿甲弹.这种弹按其稳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弹丸自身旋转稳定的,另一种是借助于装在弹体上的尾翼稳定的.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依靠尾翼稳定的超速脱壳穿甲弹,也称作&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br&
&长杆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重量轻,初速高,再加上弹丸飞出炮口后弹托(卡瓣)在气流作用下脱落,使空气阻力大为减少,因而通过细而坚硬的弹芯能将大量动能集中作用在装甲很小的面积上(它的穿甲能量比普通穿甲弹大四倍),就好像用锥子扎鞋底一样,击穿很厚的装甲. &br&说完穿甲弹。咱们再来说说&u&破甲弹&/u&大家可能会奇怪穿甲弹这么厉害用它不就完了嘛。何必再研究破甲弹?其实要是穿甲弹能包打天下,人们也就不会去开发新的弹种了。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br&&br&  原来,穿甲弹好是好,但也有不少缺陷。前面说过,穿甲弹靠高硬度的弹蕊以高速打击装甲来达到穿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发射一块用非常坚硬的材料做成的实体(弹丸),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撞击到装甲车上并在它上面冲出一个洞。此弹丸在穿透装甲时常被撞成碎片,在车辆内部爆裂并向四周飞散而造成损伤!理论虽然如此,但随着坦克的装甲防护水平的不断发展,穿透装甲所需要的弹蕊材料要求越来越硬,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其一就是炮弹的加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其二就是对炮本身的要求也越来越变态。因为越是要求高速,就必须用更高膛压的火炮发射。而高膛压的火炮也就意味着火炮越来越长越来越重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 &br&&br& 
然而,困难还不止这么一点点,穿甲弹还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倾斜装甲!如果你有过在金属板上钻孔的经验,你就知道当钻头直上直下时钻起孔来是最轻松也最有把握。而让你去钻一块斜放着的钢板,恐怕你就得叫苦连天了。装甲也是这样,据研究倾斜为60度的装甲不仅能使弹丸的穿透的距离增加了一倍(假设弹丸沿水平线击中),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跳弹!二战期间T34被称为防护最好的坦克。并不是因为它的装甲板最厚,却是因为它采用了大角度的倾斜装甲所致。炮弹打上去大多只是当当作响,响完之后被弹开起不了什么作用。&br&&br&&u&倾斜装甲效应&/u&&br&&br&&br&那怎么办呢?这回轮到&u&破甲弹&/u&粉墨登场了。 &br&&br&  说到破甲弹,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破甲弹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利用空心装药技术产生的金属射流来实现破甲!&br&外国对科技爱好者进行教育时,往往采用实际表演的形式,将一锥形纸桶内表面粘上塑胶炸药,然后大头朝下放到一块约10厘米厚的钢板上面,用电雷管引爆,跑过去一看钢板被击穿,拿开钢板地上还有个洞,拿个棍子去探探约有1米深。旁白解释:平常炸药爆炸,能量是向四面八方释放的,而这种锥形装药方法使爆炸的能量向一个方向集中,整个实验过程并没有使用到弹头,击穿钢板完全是靠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聚能流。 &br&&br&  上面说的就是门罗效应的最基本的原理!但这样的效果是满足不了军方需要的。于是把金属做的漏斗形药型罩加在炸药的锥上,这样爆炸后炸药的能量就作用在这个空心漏斗药罩上了,紧贴药罩的金属迅速被使熔化合拢,被炸药的能量‘压’成了三高金属喷流!这里说的三高可不是帕哇罗帝等三大男高音,而是高速、高温、高压这三高,这股射流的头部(最快)速度可达米每秒、温度可达1100度!高压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金属本身,普通的坦克装甲遇到这三高的冲击,顿时就象高压水枪下的稀泥,什么势如破竹,飞流直下,门户洞开等等形容词简直就是为它们准备的。更可怕的是,破甲后金属射流并不会就地休息,它继续高速前进!再加上破甲后的喷溅作用,接下来就是破坏车内设备、杀伤乘员。要是碰上炮弹或油箱,就是油箱起火、弹药诱爆,产生“二次杀伤效应。”所以有时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一辆坦克,外表只一个小洞,却连炮塔都炸飞了,就是这二次效应的杰作了。&br&~~~~~~~~~~~~上完试验的更新~~~~~~~~~~~~&br&对于击穿成员舱还有人活下来,暂时找不到穿甲弹的图,拿一个火箭弹的看下吧&br&&img src=&/5f0a09cceae8b08e030e9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5f0a09cceae8b08e030e9_r.jpg&&可见,入射角度,射流直接击穿了人的身体,但是因为角度问题,并没有波及到其他成员,所以还会有人幸存下来。&br&以上&br&&blockquote&二战各国火炮测试击穿标准&br&&b&德国&/b&&br&击穿的定义:弹头全部穿过&br&穿透率要求:50%&br&目标装甲板:轧制匀质装甲(RHA)&br&厚度/硬度:&br&5-15毫米装甲板,贝氏硬度435-465&br&16-30毫米装甲板,贝氏硬度338-382&br&31-50,BHN 323-368 &br&51-80,BHN 309-338 &br&81-120,BHN 279-309 &br&121-150, 235-265 &br&151-275, 206-235 &br&&b&英国&/b&&br&有点麻烦&br&42年之前20毫米以下口径,穿透定义为弹头全部穿过,穿透率60%&br&目标装甲板RHA,厚度3-30毫米,贝氏硬度440-475 &br&2磅炮,穿透定义为弹头20%部分穿过,穿透率80%&br&25磅炮,穿透定义为弹头全部穿过,穿透率50%&br&目标装甲板RHA,厚度15毫米以上,硬度300-331&br&42-45年&br&所有武器,穿透标准一律为弹头全部穿过,穿透率50%&br&厚度与硬度关系&br&3-14毫米, BHN 340-388 &br&15-80毫米,BHN 262-321 &br&85-120毫米,BHN 255-302 &br&125-160毫米,BHN 241-285 &br&&160毫米
?&br&&br&&br&&b&美国&/b&&br&击穿的定义:弹头的某个有意义的指定部分必须顺利穿过目标装甲板&br&穿透率:50%&br&目标装甲:RHA&br&6-13毫米厚度,硬度330-370&br&25毫米厚度,硬度240-350&br&38毫米、51毫米、63毫米厚度,硬度240&br&76-127毫米,硬度220-240&br&127毫米以上,硬度220&br&&br&&br&&b&苏联&/b&&br&击穿的定义:弹头全部穿过&br&穿透率:80%&br&目标装甲:RHA&br&各种厚度,硬度为250-380&/blockquote&
坦克被击穿还有成员活下来原因击穿位置作用弹种 题主问坦克被击穿后,为什么还能有成员活下来,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个概念,击穿指的是装甲被打穿失去防护能力,而击毁指的是坦克丧失战斗能力。:穿甲弹的主要作用是击穿目标装甲,使其丧失战斗能力,其杀伤方式…
我一直都想发这个图片&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81f0ef1c98b9a1f5df8ba3ad09e2dfd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81f0ef1c98b9a1f5df8ba3ad09e2dfd6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e65c2b01a210ae46ec2fad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e65c2b01a210ae46ec2fad1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38d1cf3ebeab5f2fec749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38d1cf3ebeab5f2fec749e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e0f865cec20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e0f865cec20a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bac169caad6c3e6a3ea9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bac169caad6c3e6a3ea9d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06e88ddd4f7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06e88ddd4f7f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25b8b9b4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25b8b9b4d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5fc05ee000bcdd6b55a86c97f89fc33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5fc05ee000bcdd6b55a86c97f89fc336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ba9ddae1a46d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ba9ddae1a46d3_r.jpg&&&img data-rawheight=&344& data-rawwidth=&612& src=&/ee4a0edca464f3cd05e3b1d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ee4a0edca464f3cd05e3b1dd_r.jpg&&
我一直都想发这个图片
高达(至少是高达主系列)的存在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发现——米诺夫斯基粒子。&br&&br&简单说,这种人工制造的粒子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随意呈现正负电和中性(米加粒子),屏蔽特定电磁波,而且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原状,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可以用于完全相反的场合。&br&&br&米粒三个主要的用途&br&一是用来约束核聚变能量。可以认为是磁约束核聚变的超级版,它可以将核聚变反应堆缩小到1米左右大小,因此只要你愿意,可以把机械设计成任何想要的样子而不受动力约束。&br&而且由于米粒是产生于核聚变的,因此核聚变引擎只要启动就可以维持稳定,还可以为外部提供米粒。&br&&br&二是用来屏蔽远程探测,它可以屏蔽你想要屏蔽的任何电磁波,也就是说在保证可见光通过的情况下,一切雷达都是失效的。这样一来战场所有的战斗都要用可见光进行定位和探测,一般地面战距离不会超过3公里,这也是为什么MS都会配备近战武器。&br&&br&三是作为武器,发射米加粒子就可以产生高能粒子流。而且米加粒子直接来源于聚变发动机,无需弹药供应。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制造光束炮,光束枪(将米粒保存在容器内再放出,类似子弹),光剑。&br&&br&你把它理解为武侠小说中的“气”就可以了,米诺夫斯基粒子就是无机物的意志产生的气。&br&&br&&img data-rawheight=&445& data-rawwidth=&1024& src=&/10d3c8b29246ae1bac024cbbec6bee4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10d3c8b29246ae1bac024cbbec6bee47_r.jpg&&&br&至于高达的设计,人家本来就没追求合理性。&br&&br&人形机器人在其他作品中主要是用于反装甲(比如武装雄狮),但是那么高的机器人装甲强为什么坦克的顶部装甲不能更强就没法解释了。&br&高达原本就是给宇宙战设计的,地面机动性非常差,陆战MS是在有了浮空平台后才比较有用的。&br&&br&宇宙战MS打不过专用MA,这已经是公论了。
高达(至少是高达主系列)的存在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发现——米诺夫斯基粒子。简单说,这种人工制造的粒子能够按照使用者的意愿随意呈现正负电和中性(米加粒子),屏蔽特定电磁波,而且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原状,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可以用于完全相…
&a href=&///people/aa416d0a4eeef7& data-hash=&aa416d0a4eeef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a416d0a4eeef7&&@滕腾&/a&期待你们搞个大新闻。&br&&br&^_^
期待你们搞个大新闻。^_^
谢邀&br&看你怎么比了。&br&80年代后期的苏军驻德集群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由4个坦克师构成,别看就四个坦克师,人家有1240辆坦克(一个坦克师310+),超过二战德军的任何一个装甲集团军。&br&再往前一点,70年代的驻德集群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有4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构成,坦克不少于1450辆,战时可能还要进一步加强一个东德坦克师,让坦克总数接近1800辆。&br&再往前一点,1941年一个拥有2个机械化军和1个骑兵军的苏军集团军理论上有超过2100辆坦克(好吧,似乎没有哪个集团军真正达到过理论编制),这更是比德国同时期的装甲集团军大的多啊。
谢邀看你怎么比了。80年代后期的苏军驻德集群第3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由4个坦克师构成,别看就四个坦克师,人家有1240辆坦克(一个坦克师310+),超过二战德军的任何一个装甲集团军。再往前一点,70年代的驻德集群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有4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
题主问装甲集团军是不是装甲部队历史上的最大编制,理论上是的,因为以装甲兵为基干的作战单位,就属德国人的这个“装甲集团军”编制最大了,苏军虽然也有坦克集团军,不过苏联的坦克集团军在编制上对应的是德军的装甲军,坦克军则相当于德军装甲师(苏军单位采用小编制,德军是大编制,歼灭德军一个军就是了不起的战绩,歼灭一个集团军就足以改变战场总体局势)。&br&但是这个编制的作用只维持了一段时间。这是在侵苏战争前形成的编制,原名装甲集群,莫斯科战役前改称装甲集团军,目的是用以有效指挥庞大的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其中,第一装甲集群下辖三个装甲军五个装甲师共728辆坦克,第二装甲集群下辖三个装甲军五个装甲师共995辆坦克,第三装甲集群下辖两个装甲军四个装甲师共942辆坦克,第四装甲集群下辖两个装甲军三个装甲师共602辆坦克,应该说从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直到台风行动结束,装甲集团军都是统一指挥装甲部队的最大单位。&br&莫斯科战役之后,由于装甲车辆巨大的损失和战场重心的转移引起的军力调配,装甲集团军开始变得名不副实,比如莫斯科战役之后第二、第三装甲集团军长时间内基本上只辖有很少的几个装甲师,主干都是步兵师,和普通步兵集团军没有什么区别;也有依旧强大的如库尔斯克战役前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6个装甲师,拥有坦克和反坦克突击炮1069辆;而有的战役集群原来是步兵集团军因为战役需要却辖有大量装甲部队,比如库尔斯克战役前的第9集团军辖有900多辆战车,这一情况表明装甲集团军作为一个集中指挥装甲部队的战略单位编制已经失去作用。&br&战后西方军队和苏军的多兵种合成集团军、战略集群在装甲部队规模、机械化程度方面其实远超二战时德国的装甲集团军,但是都并非以装甲兵为基干的单位,所以不能算题主所说的装甲部队的最大编制。
题主问装甲集团军是不是装甲部队历史上的最大编制,理论上是的,因为以装甲兵为基干的作战单位,就属德国人的这个“装甲集团军”编制最大了,苏军虽然也有坦克集团军,不过苏联的坦克集团军在编制上对应的是德军的装甲军,坦克军则相当于德军装甲师(苏军单…
苏联坦克的一贯作风,纸面性能不错,生产性和勤务性能优秀,人机工效坑爹。&br&&br&然而即使是考虑到坑爹的人机功效,IS-3也足够吊打一圈同级别的HT了(看什么看,猫王和屈服者说的就是你们两!)&br&&br&基本上呢,IS-3的黑点集中在狭小车内空间带来的坑爹人机工效,以及箭簇型前装甲在被大口径HE命中时可能造成的焊缝开裂问题。然而现实并不是WOT,没有那么多机会让你用大口径HE直接糊对面坦克脸的。122炮带来的直射火力提升以及相对其它HT来讲优异的战术机动性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就更别说这货的正面对盟军的AP/APCR/HVAP来说有多叹息之墙了。
苏联坦克的一贯作风,纸面性能不错,生产性和勤务性能优秀,人机工效坑爹。然而即使是考虑到坑爹的人机功效,IS-3也足够吊打一圈同级别的HT了(看什么看,猫王和屈服者说的就是你们两!)基本上呢,IS-3的黑点集中在狭小车内空间带来的坑爹人机工效,以及箭…
到现在,发动机前置已经成为梅卡瓦坦克的致命缺点。用发动机前置来弥补装甲不够厚的方法在80年代或许可行,但给后续型号的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发动机前置,由于需要在车体正面上方设置维护舱盖,失去了安装大厚度、高性能复合装甲的可能(这个舱盖一般由坦克兵用人力掀开,重量不能超过人的体力)。这样的话,面对高性能的穿甲弹的时候,车体正面装甲跟纸糊的没区别,甚至连rpg也能击穿瘫痪其动力系统。即使发动机阻挡了弹药的侵彻,失去动力的坦克暴露在火力密集的前沿阵地,只怕是凶多吉少,俄军在车臣就有过这种战例。然后,发动机作为防护手段也不是很可靠,近几十年,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飞速发展,侵彻深度从300毫米已经升到800毫米,坦克发动机的汽缸多为铝制,即使是纵置也就相当于50至100毫米厚的均质钢,根本阻挡不了高性能穿甲弹的攻击。在2006年的“铸铅行动”中,以色列有数十辆梅卡瓦坦克被俄制反坦克导弹击毁,甚至有些连炮塔都被炸飞了。从此梅卡瓦坦克的名声一落千丈,以色列也宣布不再生产梅卡瓦坦克,这还只是跟游击武装交战,损失尚且如此惨重,跟其他强国打的话,梅卡瓦的下场会更惨。综合起来,发动机前置的设计已经不可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设计。
到现在,发动机前置已经成为梅卡瓦坦克的致命缺点。用发动机前置来弥补装甲不够厚的方法在80年代或许可行,但给后续型号的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发动机前置,由于需要在车体正面上方设置维护舱盖,失去了安装大厚度、高性能复合装甲的可能(这个舱盖一般由坦…
纯金的硬度是 HBN18(布氏硬度18)&br&&br&美国标准 (MIL-A-12560) 均质装甲钢硬度可达 388 HBN&br&(MIL-A-46173) 电渣重熔技术制造的高硬度装甲钢可达 601 HBN&br&&br&高硬度材料除了本身的抗拉强度更高,还可以导致穿甲弹弹丸碎裂,大幅度增加防护能力。&br&&br&所以光看硬度,用纯金做装甲简直是荒谬的行为,不过。。。&br&&img src=&/a907abf704fbb046f149b7_b.jpg& data-rawwidth=&808&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8& data-original=&/a907abf704fbb046f149b7_r.jpg&&&br&&br&&b&纯金的密度比钢大得多,而且韧性非常好&/b&,所以有加成。&br&同时可以肯定纯金防御冲击波和破片的性能,应该比防御高速大口径穿甲弹要好得多,因为韧性极佳。&br&&br&作为对比,先看一下常用于装甲的 铝合金 的硬度范围(HBN 60 - 130)。&br&而铝合金 防穿甲弹 的性能只等于 1/2 到 1/5 厚度的钢板(视铝合金和钢板的牌号而变化,最高性能的铝合金大约等于 1/5 最高性能的钢板)&br&&br&&img src=&/2b715f7d0e4b1f5838a5_b.jp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2b715f7d0e4b1f5838a5_r.jpg&&&br&纯金的密度是 19.26克/立方厘米,布氏硬度18,估计抗拉强度大约是 100 MPa ?&br&(对同类合金,布氏硬度跟抗拉强度成正比,但是显然 纯金 跟 纯铜 跟 钢 跟 铝合金 是四码事,唉。。。)&br&&br&所以纯金的防弹性能,应该介乎下图的 铜 和 塑料 之间。&br&下图的关注重点:&br&25CrMo4 钢材,布氏硬度大约是 200,以此为100%标准;&a href=&///?target=http%3A//www./news/html/114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5CrMo4力学性能&i class=&icon-external&&&/i&&/a&&br&ARMOX500s 瑞典的高硬度装甲钢,布氏硬度450以上,只需要 1 / 1.36 = 74% 的厚度,就能达到 25CrMo4 钢材 的防护水平&br&PVC塑料,需要 1 / 0.12 = 8.33 倍的厚度,才能达到标准钢材的防护水平。&br&&br&粗略估计,防护同样的穿甲弹,纯金装甲需要的厚度大约是 高硬度钢板的 6 - 8 倍。&br&也就是说 60 - 80 毫米厚度的纯金,约等于 10mm 的钢板,可以抵御 普通7.62mm的圆头步枪子弹,但会被钢芯弹轻松击穿。&br&此时,&b&纯金装甲的重量将是 10mm 钢板的 14.7 - 19.6 倍&/b&,价格更加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所以还是荒谬啊。。。&br&&br&此外,可以推断&b&穿甲弹的性能越高(硬,高速,大口径,高密度),纯金需要的等效防护厚度倍数就会越高&/b&。&br&&br&一般而言,合金材料的性能,都是远比纯材料好的,所以纯铜,纯铝,纯铁,防护性能都不如铜合金,铝合金,钢(铁合金)&br&&br&所以&b&其实应该改用 18K 金&/b&,硬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到铝合金的水平。&br&同时密度远大于铝合金+韧性极好,同等厚度的 18K金,防护能力将大大高于铝合金,有望达到中硬度钢材的水平。&br&&br&不过,考虑到 重量和价格 ,还是显得荒谬。。。&br&&img src=&/02ce7f1f2caab0cb0b315be76e8d6c96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02ce7f1f2caab0cb0b315be76e8d6c96_r.jpg&&&br&&br&&img src=&/d78a05be88e5d8db8b06b1_b.jpg& data-rawwidth=&881&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1& data-original=&/d78a05be88e5d8db8b06b1_r.jpg&&
纯金的硬度是 HBN18(布氏硬度18)美国标准 (MIL-A-12560) 均质装甲钢硬度可达 388 HBN(MIL-A-46173) 电渣重熔技术制造的高硬度装甲钢可达 601 HBN高硬度材料除了本身的抗拉强度更高,还可以导致穿甲弹弹丸碎裂,大幅度增加防护能力。所以光看硬度,用纯金…
是时候祭出那张神图了&br&&img data-rawheight=&1958& data-rawwidth=&440& src=&/13eef4e2ac58ed7cdd6c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13eef4e2ac58ed7cdd6c7_r.jpg&&&br&&br&楼主的问题里“击穿”这是个大学问!击穿哪里?后面?侧面?底部?顶部?正面?炮塔?首上?首下?&br&最早期的59就是T-54A确实打不穿同时期的M60正面。但是可以干掉百夫长。&br&90年代定型的59D装备105mm配APFSDS在两千米处穿深大约540mm(560mm到600mm的说法都有)贫铀弹600mm以上。同时期的T-72、T-72m、T-72m1的Turret面对APFSDS的穿深都是380mm,而Hull是335m到400m。这些坦克大多都是80年代服役所以90年代正是壮年。理论上59D面对后来的T-72B打穿都是轻而易举的。&br&至于后来外销型号加上120mm这种事情我就不接着说了。试验型号上也有装M-256的。M-256就是大名鼎鼎的RH-120的美版改进型。是的,就是M1A1/A2同款。淘宝无售!Rh-120的用户就更多了,公羊,90式,豹二,韩国k-2。。。。&br&楼主,还是那句话:只问问题不说清楚就是耍流氓!
是时候祭出那张神图了楼主的问题里“击穿”这是个大学问!击穿哪里?后面?侧面?底部?顶部?正面?炮塔?首上?首下?最早期的59就是T-54A确实打不穿同时期的M60正面。但是可以干掉百夫长。90年代定型的59D装备105mm配APFSDS在两千米处穿深大约540mm(560…
坦克等车辆装上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比轮式大得多,可以减少压强,在野外通过性要强于轮式车辆。&br&&br&前后串联履带比较好理解,是为了在车体长度较大情况下,合理安排履带,不然一条长长的履带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强度也无法保证。&br&&img src=&/8c709b4e51d0aa45b57beab68f3d32ef_b.jp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8c709b4e51d0aa45b57beab68f3d32ef_r.jpg&&&br&&img src=&/e636dda99d11dcc31a3dce5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636dda99d11dcc31a3dce5_r.jpg&&&br&&br&并列四条履带的是苏联在50年代试制的重型核战坦克,代号279工程。主要是为了适应核大战需求,站的更稳不会被吹翻。&br&&img src=&/bc3ae8cee4e_b.jpg& data-rawheight=&173&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关于这个坦克多说几句,苏军在多次核试验中发现,靠近核爆中心的坦克全部被冲击波掀翻,证明普通坦克显然难以在核战条件下生存。于是,为提高车辆的抗冲击波能力,设计师托洛亚诺夫决定加大履带接地面积,以增强地面附着力,并采用了椭圆型的车体形状,这样就有了这个奇葩外形的家伙。&br&&br&279性能比较突出,全重约60吨,铸造车体平均厚度达到270毫米,使用1000HP的12缸柴油发动机,可以达到50公里的时速,但炮弹减少到24枚。它采用的油压悬挂系统可以使坦克在核爆时,像螃蟹一样趴在地上不至于倾覆。装甲内圈填充了大量的防辐射物质,能有效地防御中子弹的伤害。&br&&img src=&/eb1fa029232cfe1350d2acafae28282c_b.jpg& data-rawheight=&510& data-rawwidth=&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eb1fa029232cfe1350d2acafae28282c_r.jpg&&&br&&img src=&/1b1ccbfe2f_b.jpg& data-rawheight=&331&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总得来看,279工程的这些技术指标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可惜的是,赫鲁晓夫认为未来战争只需要导弹和核武器,重型坦克应该被“扔进垃圾堆再跺跺平”。 279工程于1960年被下令停止研制,样车目前被保存在俄罗斯库宾卡博物馆。&br&&br&美国在二战末期也有并列履带坦克(其实是突击炮),代号T95,虽然都是长腿欧巴,但跟苏联279工程没关系。T95战斗全重达到了95吨(为了减小压强,装了四条履带),正面装甲厚305毫米,搭载一门67倍105毫米口径坦克炮,是美国用于摧毁轴心国要塞防线,正面杠虎王、老鼠,还有图纸上的E50、75、100系列超重型坦克,总共造了两辆。&br&&img src=&/33ec2f5fcf7a5c25ec4016ecf8959377_b.jp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3ec2f5fcf7a5c25ec4016ecf8959377_r.jpg&&
坦克等车辆装上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比轮式大得多,可以减少压强,在野外通过性要强于轮式车辆。前后串联履带比较好理解,是为了在车体长度较大情况下,合理安排履带,不然一条长长的履带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强度也无法保证。并列四条履带的是苏联在50年代…
矿车啊&br&&br&这玩意比坦克重一倍,马力大两成&br&两边全速的话&br&低级的话,比如59 基本就变废铁了&br&高级的话 挑战者啊 M1啊,基本也就半废铁了&br&&br&&br&&img src=&/85c9b8c6bb2fff19bb376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85c9b8c6bb2fff19bb376_r.jpg&&&br&这张图是中印公路上的一辆运输车撞击袭击的日军坦克的一幕&br&十吨重的通用卡车把四吨的鬼子车撞飞了&br&&br&我觉得换成150吨的矿车撞60吨的M1大概也是这个样子&br&&b&10:4=150:60&/b&&br&&b&这比例都一样的,绝配,这图最应景了&/b&
矿车啊这玩意比坦克重一倍,马力大两成两边全速的话低级的话,比如59 基本就变废铁了高级的话 挑战者啊 M1啊,基本也就半废铁了这张图是中印公路上的一辆运输车撞击袭击的日军坦克的一幕十吨重的通用卡车把四吨的鬼子车撞飞了我觉得换成150吨的矿车撞60吨的…
直接命中不会击穿装甲,但会造成精密零件全毁,需要返厂大修,乘员肯定是重伤,可能有阵亡。&br&&br&在伊拉克被IED炸毁的坦克一般是遇到了很多枚甚至十几枚155炮弹串联的炸弹阵。&br&有辆M1A2被炸到天上2米,落地后赶快逃走了。&br&有的坦克炮塔飞了,人员也没全死,因为炮塔是插在上面的,因为惯性会掉出来。
直接命中不会击穿装甲,但会造成精密零件全毁,需要返厂大修,乘员肯定是重伤,可能有阵亡。在伊拉克被IED炸毁的坦克一般是遇到了很多枚甚至十几枚155炮弹串联的炸弹阵。有辆M1A2被炸到天上2米,落地后赶快逃走了。有的坦克炮塔飞了,人员也没全死,因为炮…
发动机前置主要出现在不需要抗主战坦克主炮弹药的步兵战车的设计上。&br&吹与反吹都很有名的梅卡瓦型重型步兵战车是个以色列的装甲水平落后和自身战术选择的结果,并不代表主流MBT会使用这种设计。&br&因此我们看到,前置动力舱主要还是一些有步战基础的轻型坦克在应用。&br&&br&举例如英国CVR(T)系列的轻型坦克(步兵战车。)&br&&img src=&/afe83fd42eeeeb06345f8ddabefd26d3_b.jp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afe83fd42eeeeb06345f8ddabefd26d3_r.jpg&&&br&波兰安德斯轻型坦克。&br&&img src=&/b2bf3d2aaaefc728c4cda_b.jp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b2bf3d2aaaefc728c4cda_r.jpg&&&br&还有瑞典CV90&br&(图略)&br&&br&&br&主要谈下设计带来的优缺点,不代表具体某一具体型号的优缺点。&br&&br&优点:&br&1,动力舱前置的底盘便于通用化。对自行火炮为例,如果使用传统的,把战斗室配置在车辆中央的设计,至少要把弹药举到炮塔座圈的高度才可以进行装填。使用动力舱前置,带来的后部开放的空间也利于快速补充弹药。&br&2,任何一种穿甲弹所穿透的路径大大增加。如果弹丸必须穿越传动装置或发动机,其动能就会受到损失。对乘员组的防护能力是有着(牺牲战车生存性为代价)的极大的好处。&br&3,后置的乘员舱可以配以设计一门蛤壳状门,使得装补充弹药和车组弃车撤离极为方便。在梅卡瓦的设计上,可以携带额外战斗人员。&br&&br&&img src=&/cd2e3e6ae47ffdcdd9c717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d2e3e6ae47ffdcdd9c7175_r.jpg&&使用战斗室布局的意大利Palmaria自行火炮。带来的坏处是不能使用弹药补给车,只能从炮塔侧面的舱门进行弹药补给。&br&&br&缺点:&br&1,这个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不过分提高炮耳轴和不增大坦克高度的条件下,使火炮具有10°俯角。炮塔越是靠近车辆后部,要想轻易地赋予火炮10°俯角就越困难。&br&2,由于战斗室是位于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之后,在动力舱的上升的灼热存在对光学仪器的一定损害&br&3,相比发动机后置的坦克底盘,前置设计需要防护的车体前部面积比炮塔居中的坦克要大得多。而增加防护面,必然带来车重的增加。&br&4,后置的战斗室带来重心的横向后部平衡力矩过长,火炮控制装置特别是稳定器的负担会重得无法承受,车辆俯仰运动时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情况,使它很难在行进间作战,同时,越野性能下降,对乘员舒适度有影响。&br&&br&总体而言,动力舱前置是成熟的步兵战车的设计,但结合主流国家对MBT机动火力防御不过于偏执的要求,这种设计并不会成为主流选择。
发动机前置主要出现在不需要抗主战坦克主炮弹药的步兵战车的设计上。吹与反吹都很有名的梅卡瓦型重型步兵战车是个以色列的装甲水平落后和自身战术选择的结果,并不代表主流MBT会使用这种设计。因此我们看到,前置动力舱主要还是一些有步战基础的轻型坦克在…
靠弹体碎片和装甲碎片杀伤人员,引燃,引爆坦克内部的燃料弹药,破坏液压管电气线发动机火炮机构等等设备。&br&&br&&b&如果没有成功引爆弹药,那么不能摧毁坦克。&/b&&br&&br&如果做好了内部间隔防护,每个乘员都有自己的防护挡板,很可能一发穿甲弹也只能杀伤一名坦克乘员。&br&&br&请看下图对坦克的毁伤评估,分为:M(丧失行动能力,但依然可以开火),F(丧失射击能力,等于废了),K(完全丧失战斗力)&br&&br&标红的是: F 或者 K 级毁伤,此时坦克可以视为无法继续作战。&br&&br&值得注意的是:&br&&br&车长+炮长全部死亡,坦克才算丧失战斗力,因为车长,炮长都可以单独控制火炮(&a href=&/people/jiaosanxian& class=&internal&&焦三仙&/a& 的补充:必须是 猎歼式 火控系统,车长可以实现“超越式射击“,但也有可能指车长跑去炮长的座位开炮)。&br&&br&外部爆炸,除非损坏炮管或者履带支撑轮,否则都只是 M级毁伤,坦克没有丧失战斗力。&br&所谓的 155mm榴弹空爆摧毁坦克简直是走了狗屎运才可能发生。&br&&br&&b&K级伤害只有三种情况:主炮炮弹爆炸;主炮发射药筒爆炸;死剩驾驶员一人;&/b&&br&这。。。主炮炮弹+主炮发射药筒似乎可以算作一种:主炮弹药爆炸&br&&br&可见,要正面射穿坦克装甲,然后“摧毁”坦克,实际上是比较难的。&br&&br&&img src=&/7f1c2fdc7aaffa5e7f305451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2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7f1c2fdc7aaffa5e7f305451_r.jpg&&&br&&br&《弹药概论》:&br&&img src=&/54d1a7cfb27e1a60fd8a3fef8f1d0c3c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4d1a7cfb27e1a60fd8a3fef8f1d0c3c_r.jpg&&&br&&br&以下是跑题:&br&《流言终结者》S13E03,用RPG7射击SUV,SUV也就是穿个洞而已,连车头油漆都没掉。&br&&img src=&/55bba29ff41a19bbd874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0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5bba29ff41a19bbd8746_r.jpg&&
靠弹体碎片和装甲碎片杀伤人员,引燃,引爆坦克内部的燃料弹药,破坏液压管电气线发动机火炮机构等等设备。如果没有成功引爆弹药,那么不能摧毁坦克。如果做好了内部间隔防护,每个乘员都有自己的防护挡板,很可能一发穿甲弹也只能杀伤一名坦克乘员。请看下…
&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53ae0b700100bcjl.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口径榴弹命中坦克装甲目标的破坏作用&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同装甲车辆最贵的分系统差别很大,我大概分个类。&br&&br&坦克:装甲。&br&APC:动力系统(实际上全车都很廉价)。&br&IFV:火控系统。&br&SPG:火炮和装填系统。&br&自行高炮等机动防空系统:雷达。&br&MLRS:打出去的弹药。
不同装甲车辆最贵的分系统差别很大,我大概分个类。坦克:装甲。APC:动力系统(实际上全车都很廉价)。IFV:火控系统。SPG:火炮和装填系统。自行高炮等机动防空系统:雷达。MLRS:打出去的弹药。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vie啊&br&&br&现代坦克发射的弹药主要包括穿甲弹和破甲弹&br&穿甲弹通过发射高动能的穿甲体击穿目标装甲,造成高温高速碎片对乘员和车体组件进行毁伤&br&破甲弹则是产生高温高速金属射流,对目标产生伤害&br&穿甲弹因为是动能弹而且不需要爆炸,单纯依靠出膛速度,普遍应用在对现代高装甲装备上&br&而破甲弹需要近战引爆,应用在相对较薄的装备上(穿甲弹一进一出两孔对穿就傻眼了啊)&br&&br&为啥要提破甲弹呢,因为穿/破甲弹结构不同,毁伤机制不同,所以使用的场景也不一样,但是,注意我要说但是了,穿甲弹家族中有一个异类叫做“贫铀穿甲弹”,比它的同门兄弟“钨合金穿甲弹”要逆天的多,私以为同是包含了穿甲弹和破甲弹的特性&br&&br&首先是铀合金具备“自锐性”,啥叫自锐性呢,之前说到的圆柱状穿甲体,在接触到目标装甲后,因为动能很大,毁伤装甲的同时自己也会崩碎,妙就妙在,自锐的铀合金并不会产生粉碎性崩裂,而是由边缘开始向中心逐渐崩碎,想象一下一只铅笔慢慢被削尖的过程&br&而钨合金弹体可是天生自钝的。。。&br&&br&顺便说下,穿甲体平头是因为要防止跳弹&br&这还没完,铀的燃点非常低,大约只有200多度,对于M1A2和豹2A6系1500+m/s的出膛速度,自燃那是分分钟的事啊,正常弹药都是外带曳光筒,贫铀弹这玩意儿自个儿就拉出条火龙飞过去了。据美军的实验数据,贫铀穿甲体接触目标后能产生最高6000摄氏度的高温,融化装甲若汤沃雪,拿美军的话说就是“像用喷灯烧穿装甲”。侵彻装甲后高温会继续点燃并融化车内一切物体。可以说基本上是一发摧毁一辆坦克&br&更别提辐射危害了,无怪美军多次不顾国际禁令使用这货了啊&br&想象一下车内乘员,面对着上千度的金属流,还有乱七八糟四射飞散的燃烧金属碎片,你还会觉得穿甲弹威力不够么,反正我是不想面对这种武器。。。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vie啊现代坦克发射的弹药主要包括穿甲弹和破甲弹穿甲弹通过发射高动能的穿甲体击穿目标装甲,造成高温高速碎片对乘员和车体组件进行毁伤破甲弹则是产生高温高速金属射流,对目标产生伤害穿甲弹因为是动能弹而且不需要爆炸…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中音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