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药材市场在哪里需要药材?

“中药饼干”背后是概念商品乱象一男子在北京乐天超市酒仙桥分店购买了1800盒“灵芝饼干”,之后以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违反食品安全法为由起诉超市索要十倍赔偿。朝阳法院最终认定超市违反食品安全法,支持了购买者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乐天超市应支付10倍赔偿288000元。被告超市坚称:对人体未造成危害不赔,已提出上诉。(3月25日《新华网》)
很显然,一次购买了1800盒“中药饼干”的消费者,又是一个“王海”。有人说,这又是一个依靠打假赚钱的主儿。至于他的目的是什么,我并不关注。我关注的是,这种利益诉求是不是合理?
男子起诉的理由是:该产品标注的食品,其生产许可证编号为QS,可确认就是普通食品。既然是普通食品为何添加中药材?食品就是食品,药品就是药品,保健品就是保健品,这是不能胡来的。假如说,这种“中药饼干”是一种保健食品,还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即使是保健食品,也应该向专门人群销售,而不是向普通人群销售。
普通饼干被添加了灵芝成分,就不是普通食品了。百度百科显示,灵芝有这样几种功效:治疗肿瘤、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这样看来,灵芝确实是宝贝。但是这个宝贝要看用在什么地方。是药三分毒是普通的科学常识,有病吃药对身体就有好处,没病吃药会怎样?自然是没有好处,药是不能乱吃的。而当厂家将灵芝添加到饼干中的时候,无疑就误导了消费者,有强制消费者吃药的嫌疑。
超市不服从判决的理由是“没有造成危害”。但是,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就是不成立的。没有造成危害是个事实,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这名索赔的消费者并没有食用。而且,即使食用了也未必就一定有危害,即使有危害也未必就能立马呈现,即使呈现不出来,也并不代表没有危害。这个道理是浅显的,正如都知道抽烟有危害一样,没见有谁抽一支烟立马毙命的。
通过“中药饼干”案件,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食品的乱添加问题,更应该关注的是乱添加中药材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最近这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保健食品,这些保健食品都添加了中药材。笔者认识一位养殖户,他到外地学习了一种养殖方法,叫“中药鸡”、“中药鸭”,什么意思?就是购买各种药材,添加到饲料里。据说这种“中药鸡”、“中药鸭”还大受欢迎。与其相类似的食品还有很多:添加了中药的饮料、添加了中药的糖果、添加了中药的熟食,这虽然回应了人们对健康的诉求,问题是一个健康的人吃了是否安全?即使是有病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对症而吃”?比如你添加的是治疗肺病的中药,能否让得了肝病的人吃?
但愿这起案件,能引起食品监管部门的重视,对于添加中药的食品审批要慎之再慎。
作者:郭元鹏
[责任编辑:贺臻]喝中药需要灌满肠吗?
喝中药需要灌满肠吗?
——服药要遵医嘱
西药服药要遵医嘱,中药同样也要遵医嘱。不遵医嘱,就会喝出不舒服,就会喝出副作用。
上周六,老家一亲戚来济找我看病讨方。患者五十余岁,女性,反复发作尿急尿频尿痛,同时伴有高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尿检有白细胞,经脉注射抗生素治疗一周就能转阴。但是唯一痛苦就是最近两个月反复发作,几乎每周发作一次,特此来省立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尿检白细胞转阴,带了些抗生素出院。患者担心再次复发,特来找我服中药治疗。患者面色萎黄,疲劳乏力,怕风怕冷,经常噩梦连连,急躁易怒,易生气。舌苔黄厚,脉象沉弱。我便出一方,益气养血兼以清下焦湿热。并嘱咐患者煎煮药物、服用药物的方法。煎煮方法:生姜拇指大一块,拍碎,大枣枚,掰开,与药物一起,加水浸泡小时,大火煮沸,换小火,煮分钟,滤出药液。再煮第二次,加开水于药锅中,大火煮沸,换小火,煮分钟,滤出药液。一煎、二煎煮取的药液混均匀,如果药液多,将药锅中药渣倒掉,将药液倒回药锅,再用小火煎煮,浓缩,最后煮取药液大约。分次温服。当时患者及其女儿都在,我交代的甚是清晰,患者女儿说听明白了,还记在病历上。可是,回去就不按医嘱去办。今晨打来电话,说是喝药后腹泻严重,每天腹泻次。我仔细询问了情况,煎煮了多少药液?如何服用的?患者说,分三次喝,每次还需要热,嫌太麻烦,因此,三步并作一步走,就把药一次性喝完。而且药液也不只。老家人说,喝药灌满肠才有效。哎,我真的无话可讲了!我医嘱下的很清晰,你就是不遵守,那怎么办?你自有主意。先喝药分次麻烦,你怎么不把一周的药全煮了,一次性喝完呢?那不把人药死啦?中药很讲究用法的,就像喝酒,每日一斤,分三顿合,每次三两多,也不会醉,如果一次一斤,那肯定要喝醉的。道理是一样的。酒喝不醉时,还能有兴奋之作用,还能活血化瘀,温阳暖身,喝醉了,就要伤身体,损耗元气了。再者说,,就是水,一次喝进去,胃里也会难受,甚至出现水中毒,何况药呢?但是对于像高热急症,可以每日一剂或者每日剂,多次缓缓服用,直到退热。
有些小儿患者,几个月龄,还想吃中药,那就可以开上一副成人剂量的药,煮取浓缩到,将药液冷藏在冰箱中,每天,分次温服,也非常方便。
当然,有些老中医喜欢小剂量用药,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我感觉还是没有那个巧劲。药物的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还需探讨。重剂起沉疴很多时候还是必须的。我曾经听一位朋友讲过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说我们大学的一位老中医擅长小方治疗儿科疾病,有一次朋友的孩子病了,咳嗽不止,老中医开了包药,每包一大把,剂量很轻,结果吃了不管用,再找老中医调方,还是这么小的一包药,这位朋友急了,把三包一起煮了,一天分三次喝完,第二天咳嗽就好了。当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该遵从医嘱。如果偶尔有效,也是歪打正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卖中药材需要什么手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