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surface pro3 cpu温度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

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
新买的就这么高的温度绝对不正常 找售后,帮你换硅脂,满载温度一定要到80度以下,越低越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
作为一款以便携性为主的设备,其CPU设计主要为满足简单的网页浏览、视频聊天、移动办公等功能,正常人不会拿这它做复杂的设计、玩大型的游戏,因此其CPU能满足简单程序的多任务、长时间工作发热量低耗电量小就算是符合设计需求了。至于现在的CPU压力测试,都是看满载情况下长时间工作的性能。首先,这种便携设备牺牲了体积节约了用电,性能自然不如大多数正常本子;其次,这种设备满载除非是脑抽了去玩游戏或者做复杂设计,要么就是好多年后运行硬件需求更高的多个“简单软件”。因此,其压力测试实际意义不算大,只能证明牺牲了体积后的电脑散热就是不行、性能就是渣(与同价位游戏本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2GHz),绿色是温度,Package TDP也一直维持在20W(只有极短的时间降低到18W)(蓝色是CPU利用率,橙色是频率.4GHz Turbo我只想说为什么我烤机的结果不一样,i7版SP4烤了5分钟频率一直维持在3,双核只能Turbo到3,红色是Package TDP.15GHz以上(i7-6650U在单核下才能达到3
来自团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的结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只想说为什么我烤机的结果不一样,i7版SP4烤了5分钟频率一直维持在3.15GHz以上(i7-6650U在单核下才能达到3.4GHz Turbo,双核只能Turbo到3.2GHz),Package TDP也一直维持在20W(只有极短的时间降低到18W)(蓝色是CPU利用率,绿色是温度,橙色是频率,红色是Package TDP,黄色是Core TDP)
Iris 540烤机时前5分钟Package TDP大致一致维持在25W,然后降到14W后很快升到20W,20W一段时间后又升到21W, Thermal Throttling一直维持在0,Core TDP维持在3W
推测i7版本处理器大概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以20W功率工作,短时间可以达到25W(不长于5分钟),平时功率很低,平均热功率在正常包含一段时间的强负载的使用情形下维持在15W,但负载强时不会降到15W,可以维持在20W,而不用Iris时3.2GHz的最大睿频恰好耗电在20W左右,不过用...
作为一款以便携性为主的设备,其CPU设计主要为满足简单的网页浏览、视频聊天、移动办公等功能,正常人不会拿这它做复杂的设计、玩大型的游戏,因此其CPU能满足简单程序的多任务、长时间工作发热量低耗电量小就算是符合设计需求了。 至于现在的CPU压力测试,都是看满载情况下长时间工作的性能。首先,这种便携设备牺牲了体积节约了用电,性能自然不如大多数正常本子;其次,这种设备满载除非是脑抽了去玩游戏或者做复杂设计,要么就是好多年后运行硬件需求更高的多个“简单软件”。因此,其压力测试实际意义不算大,只能证明牺牲了体积后的电脑散热就是不行、性能就是渣(与同价位游戏本比)
  我只想说为什么我烤机的结果不一样,i7版SP4烤了5分钟频率一直维持在3.15GHz以上(i7-6650U在单核下才能达到3.4GHz Turbo,双核只能Turbo到3.2GHz),Package TDP也一直维持在20W(只有极短的时间降低到18W)(蓝色是CPU利用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压力测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惊艳以后全感受 Surface Book深入评测
第1页:Surface Book新崛起
在2015年十月的发布会上,微软的新产品Surface&Book石破天惊横空出世,席卷头版头条,获得了媒体和舆论的热烈关注和高度赞誉。作为一款二合一笔记本,Surface&Book的组合形态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印象。
随着国行的上市和更多资料信息的披露,Surface&Book的GPU独显方案越来越完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Surface&Book&有哪些最抓人眼球的看点?Surface&Book有哪些最值得吐槽和关注的地方?相信对此感兴趣的粉丝和潜在路人用户对这些热点都有了一定的关注认识。值此大年春节之际,我们今天就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入体验一下这款被称为“苏菲伯”的明星产品。
惊艳以后全感受&Surface&Book深入评测
Surface&Book之所以抓人眼球,我们可以简单的罗列一些主要因素:
其一:微软出品,有姐姐“苏菲婆”也即Surface&Pro&系列产品的良好品牌形象和综合影响力背书,Surface&Book不论长成什么样子都必定会是天之骄子。
“田牌笔记本”基础牢靠
其二:Surface&Book作为一款二合一产品,其连接的整体设计整体上非常有创造性。其实,无论是单独的屏幕分离还是单独的铰链转轴设计都不是“苏菲伯”的首创,但当他将独立GPU底座元素添加进来后,在微软精湛的工艺与精致的美学设计推动下,Surface&Book就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了二合一甚至整个轻薄笔记本领域都不得不叹服的神奇之作。
Surface&Book有创新&有态度&有水平
其三:微软在发布会上画出了大饼,宣称Surface&Book的使用性能非常值得期待,远胜同侪,甚至可以超过苹果Mac&Book&Pro&同尺寸型号两倍(特指GPU)。
这三方面的因素中,第一点并不属于技术文章应该覆盖的范围,今天本文主要将为大家带来有关后两点的内容。&我们的体验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关注Surface&Book的产品形态与直观使用感受;其二是从理性出发考察Surface&Book的性能水平。由于这款被称为“苏菲伯”的产品已经给大家烙上了深刻的感性印记,我们今天的测试将直接从性能部分起航。
测试Surface&Book配置参数
本次测试选用的Surface&Book搭载了第六代酷睿低电压双核处理器i7&6600U,拥有8GB&DDR3L低电压内存、HD520和Geforce&GPU双显卡,在存储方面配备了三星SM951&256GB高速固态硬盘。由于Surface&Book&最大的硬件特征是独立GPU,我们就选取他作为测试的开始。
第2页:940M? GPU理论性能
940M?&独立GPU测试
在十月发布会上,微软官方宣称Surface&Book搭载了一块Nvidia独显。微软宣称这款显示芯片经过Xbox&One核心团队的调教,并且可以实现13寸苹果Macbook&Pro的两倍性能。这个消息激起了粉丝们的无限期待——GM107核心的GTX950M要由此入驻13寸二合一笔记本了吗?要知道Macbook&Pro&13寸的Iris&6100属于锐炬家族的高端型号,而最近两年以来核显的进步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Surface&家族GPU对比表格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Surface&Pro&和Surface&Book总共涵盖了四款GPU。结合其他信息,他们依次是Iris&HD540、Geforce&GPU、HD520和HD515。其中,Surface&Pro&4的顶配处理器i7&6650U配备了GT3E最高等级的核芯显卡Iris&HD540,Surface&Book的高阶版本拥有HD520和Geforce&GPU双显卡,而普通的Surface&Book和Surface&Book拥有的都是GT2级别的核显HD520/515。
Surface&Book&的GPU只是带宽略有增加的940M马甲
我们拿到的Surface&Book&版本是带有独立GPU的高阶版。在现实世界,Surface&Book搭载的GPU是Nvidia&GM108入门级显示核心,相比GM107来说规格小得多,只有384个CUDA&流处理器单元。如果忽略这款显示芯片的128bit显存位宽,那么他完全就是核心频率略低的GT940M或GT840M。同时,由于麦克斯韦架构显存带宽需求并不是非常敏感,128Bit位宽并不足以让Surface&Book的性能相比940M有明显的飞跃。
Surface&Book&3DMark&测试成绩
Surface&Book&3DMark&测试成绩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拥有更强CPU带动的情况下,Surface&Book&的独立GPU理论成绩相比搭载GT940M的其他笔记本理论性能提升幅度在三分之一以内,同桌面版的最强锐炬核芯显卡Iris&Pro&6200互有胜负(Firestrike优势较大),距离Iris&6100移动版两倍性能的宣传有较大差距。
第3页:3D游戏实测娱乐表现
3D游戏实测娱乐表现
我们选取了两款游戏来验证Surface&Book的游戏表现,他们是《神偷4》和《古墓丽影9》,分别是主流RPG/ACT游戏中优化一般较差和一般较好的代表。
1080P&最低画质&神偷4&成绩&25.8帧
在1080P最低画质下,Surface&Book完全无法运行最低画质的《神偷4》,优化比《神偷4》更恶劣的游戏应该都会被高挂免战牌应对。
1080P&普通画质&古墓丽影9&成绩&39.7帧
在1080P普通画质下,Surface&Book&搭载的完整版“940M&获得了平均39.7帧的成绩,表现还算不错,可以流畅运行。但是我们手中的测试数据显示桌面完整版Iris&Pro&6200在搭配四核心i7&5775C时同画质设置成绩高达49.8帧。
桌面完整版Iris&Pro&6200&同画质49.8帧
考虑到古墓丽影9&并不是一款对处理器敏感度极高的游戏(移动低电压处理器的峰值频率不低且拥有四线程),Surface&Book的GPU基本无战胜完整版不限制TDP的最强核显Iris&Pro&6200。
另外一方面,我们通过外接显示器实现了Surface&Book同其他品牌的Iris&6100核显同画质对比。在分辨率的《古墓丽影9》中,Surface&Book同样实现不了后者的两倍性能表现。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人们对于Surface&Book&GPU期待过高,有人们高估了移动版Iris&6100的性能的因素在里面。且不说两者之间差了edram的片外缓存,其TDP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桌面GTX750(阉割版GTX750TI)或移动GTX950M(降频版GTX750TI)其实刚好是上一代锐炬Iris&Pro&5200的两倍性能,而人们普遍认为下一代的Iris&6100在增加了EU单元的情况下即使没有片外缓存也不会若于Iris&Pro&5200太多,一来二去,实现GTX950M性能等级的目标就这么被无辜群众寄托到了Surface&Book的身上。
第4页:Skylake 6代i7优秀均衡
Skylake&6代i7优秀均衡
在前面我们强调了Surface&Book的GPU性能,由于一些宣传方面的因素,至少在3D图形娱乐方面,Surface&Book未能完全满足其明星粉丝们的期待,略有遗憾。那么Surface&Book的CPU性能表现如何呢?
i7&6600U规格参数
Surface&Book搭载了i7&6600U第六代移动双核低电压旗舰处理器。虽然双核,但贵为i7,6600U的频率是有保障的,最高睿频达到了34倍频,应该是最强的移动双核处理器之一。
国际象棋成绩&6255
Cinebench&R15&多核319CB&单核132CB
Cinebench&R11.5多核3.53PTS&单核1.57PTS
X264&HDBENCHMARK&10.80Fps
从各项理论测试来看,i7&6600U基本实现了同级别四核i7或者E3的一般性能,相比于配置相近的其他竞争产品来说,性能发挥程度是非常高效而优秀的。Surface&Book在CPU性能方面,可以称为同类的表率,满足日常的办公、娱乐完全不是问题。
第5页:整机考量与产品续航
整机考量与产品续航
在Surface&Book的核心性能介绍完之后,下面就轮到了整机表现了。在Pcmark&8中,我们依次检验了Surface&Book在平板模式与笔记本模式两种形态的性能和续航情况。
平板模式Work档续航时间&一小时十四分钟
笔记本模式Work档续航时间&六小时二十二分钟
平板模式Home档测试成绩&2820
笔记本模式Home档测试成绩&3799
微软宣传Surface&Book的续航时间为12小时,由于厂商一般不会明显定义其续航测试条件,广大爱好者们对这样的数字总是抱着理解的态度。在相对公正的Pcmark&8&Work档续航测试中,笔记本模式下的Surface&Book表现一流,坚持了接近6个半小时。不过,客观地看待这个数字我们会发现,这是同尺寸商务本经常能够实现的成绩,虽然Surface&Book的显卡强一些,略显吃亏,但并非真的可以做到一览众山小。
实际上,Surface&Book增加键盘、独显、电池复合底座后,相比Surface&Pro的续航时间提升大概有一半左右——后者的Pcmark8&续航时间大概是4小时出头。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平板模式时,我们就会发现Surface&Book的屏幕部分并不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没有数据接口的平板,其续航时间只有七十多分钟,独立性很差。
在综合的Home模式成绩上,平板模式的Surface&Book已经比较优秀(不接电源),加上底座之后如虎添翼,已经接近部分中端游戏本了。在整机的综合评价上,Surface&Book确实仍然是13寸轻薄产品中的高端产品。
第6页:高速固态硬盘&解压缩
高速固态硬盘&解压缩
当代PC产品实际日常体验的最大瓶颈就是硬盘存储,配备SSD则是对症下药的最佳良方。如果说低端品牌台式机缺少固态硬盘让人非常烦恼的话,在笔记本产品上,这种尴尬已经得到相当的缓解。Surface&Book是万众瞩目的高端产品,自然也配备了高级的PCI-E通道固态硬盘——三星SM951。
三星SM951理论测试成绩惊人
三星SM951&搭配高速U盘写入快速
三星SM951&搭配机械移动硬盘写入优秀
在ASSD&Benchmark测试中,Surface&Book搭载的三星SM951固态硬盘总成绩接近2000分,4K随机读写和持续读取速度都完全超越了SATA3&接口的普通固态硬盘。
在实际的存储测试中,搭配32&GB高速USB3.0&U盘时,Surface&Book的传输速度可以持续超过200MB/S的U盘读取上限;在搭配移动机械硬盘时,也能充分发挥移动硬盘的速度水平。
实际解压速度也非常给力
当然,得益于如此强悍的固态硬盘和不错的处理器,Surface&Book的解压缩能力也非常强悍,我们将7.9GB大小的幕府将军2放入其C盘,Winrar&用时不到7分钟就将其快速解压完毕,效率极高。
第7页:4K超清解码&多彩屏幕
4K超清解码&多彩屏幕
本质上讲,Surface&系列产品都被微软定义为生产力工具,Surface&Book无疑是其中最能生产的一款。当然,即使是不那么“专业”的场合,视频播放的影音能力也是高端产品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Skylake&核显硬解能力出众
Skylake&核显硬解能力出众
Skylake&核显硬解能力出众
Surface&Book的i7&6600U&中内置了一款HD520核芯显卡,在高清解码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满足4K&HEVC&8BIT&60帧的硬解能力,其视频播放性能甚至超过了底座中的独显。是以,Surface&Book面对即将普及的4K超清浪潮没有太大的压力。
Surface&Book&采用3:2&比例屏幕
Surface&Book的屏幕色彩艳丽&可视角度没的说
AIDA&64&屏幕面板信息
好马配好鞍,Surface&Book的屏幕同样采用了色彩还原度非常高的广视角面板,分辨率达到了非常高的超清水平,画质细腻、文字锐利,对得起明星产品的尊荣地位。当然,3:2的比例相对来说更倾向于平板模式的优化,桌面用户接受起来也不是非常困难,其精确的触控配合手写笔更是绝佳组合。
第8页:笔和触控优化&摄像头
笔和触控优化&摄像头
从上一页开始,我们由内至外将视线转移到了Surface&Book的实际功能与感性体验上面来。在基本的性能了解之后,我们就再从交互开始挖掘这款明星产品。
Surface&Book手写笔锻造触控灵魂
手写笔用来PS&十分顺手
Surface&Book手写笔
Surface&Book手写笔
Surface&Book&配备了与Surface&Pro&4相同的第四代手写笔,压感达到了1024级,配合其触控屏幕,操控的精度和回馈速度都达到了业界领先的水平。与前代产品相同,这款手写笔内置了磁条,可以让你将手写笔吸附到Surface设备甚至是IPad&Pro上。通过这款笔尾的按钮,手写笔可以打直接呼出OneNote应用,让用户快速记录内容。在Windows10环境中长按Surface手写笔的笔帽则可激活Cortana。此外,Surface&Book在笔杆凸起部分的下面隐藏了一颗实体按键,该按键就相当于鼠标右键。你只需长按该按键,同时用笔尖触碰下屏幕,接着松开按键即可调出右键菜单。
Surface&Book摄像头&操作顺手
Surface&Book&后置摄像头&样张
Surface&Book&后置摄像头&样张
Surface&Book&后置摄像头&对焦
注意左侧的小红点,它亮起就表明Windows&Hello摄像头在识别用户
Surface&Book总共拥有两个前置摄像头和一个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中,一个是Windows&Hellow面部识别登录的专属摄像头,另一个是500万像素,1080P的规格,其后置摄像头则为800万像素。Windows&Hellow的识别率很高,在人群中也会获得较高的回头率,科技感爆棚,而另外的两个摄像头画质也还算可以接受,APPX&Modern&应用的设计也比较人性化。
第9页:精致铰链缔造多模分离
精致铰链缔造多模分离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大家都已经熟悉的Surface&Book功能形态方面。自发布会之后,诸多媒体和粉丝早已将Surface&Book的功用和形态介绍的非常充分,我们在此只是简单的回顾一下。
Surface&Book万众瞩目&外部形态早无秘密
正如前文提及,Surface&Book给人的感受首先就在于其将二合一产品的分离形式实现了有意义的伟大创新。Surface&Book的屏幕部分可以被取下当做单独的平板使用,也可以反接换成联想Yoga&一样的帐篷方式使用,其灵活性优势显而易见,尤为难得是那支持热插拔的独立GPU设计。
Surface&Book&帐篷模式
Surface&Book&平板分离模式
当然,Surface&Book连接部分的铰链设计,乃至键盘、涂层烤漆工艺都透露出精致的简约工艺美感。这也是Surface&Book&能够成为明星的重要条件。
特殊的铰链设计造成了屏幕无法与机身完全贴合
13英寸是一个能够同时兼顾便携型、性能与视觉体验的理想尺寸,同时随着硬件制程工艺的不断缩减,机身厚度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Surface&Book机身合盖之后的厚度约为13-22.8mm,重量约为1.5kg,整体的便携型不错。至于那个屏幕与机身无法贴合的问题,确实是害苦了一些强迫症,不过从实际使用来看,其强度并无问题,只是弱化了屏幕、机身轻薄的正面效果,体积变大,让携带难度有所增加。
第10页:键盘接口与散热测试
键盘接口与散热测试
接口扩展性方面,Surface&Book键盘底座左侧配置了2个全尺寸USB&3.0接口,1个SD卡读卡器插槽;底座右侧配置了Mini&DP端口以及1个Surface&Connect接口,此外在显示屏部分配置了1个耳麦插孔。
这里要提一下Surface&Connect这个接口,它被看作是一个特殊的Thunderbolt接口,可单口实现4&5Gbps&USB3.0+2&4K&60Hz&DP输出,配合微软官方推出的Surface&Dock可以扩展出更多接口,同时保证数据传输速度。可见Surface&Connect接口的宽非常高,可以轻松实现大容量数据高速传输。
Surface&Book&扩展接口
Surface&Book&扩展视频接口(mini&dp&转接VGA)
Surface&Book&扩展耳机插孔
Surface&Book键盘部分的做工非常精致,表面没有任何独立的功能按键,同时由于键盘顶部预留位置较少,因此可以看到其腕托与触控板的面积非常大,打字时手腕放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相对于舒适的腕托而言,Surface&Book的键盘敲击手感相对一般,整体按键键程不是很长,回弹力度尚可,按压手感略微粘滞。这样的操作体验相比Surface&Pro和Mac&Book无后缀等产品应该还是轻松胜出的。
Surface&Book键帽布局略微不同于其它产品的一点是,在按键区域右上方的Del键左侧配有屏幕卡扣的弹出键。因此要取下屏幕首先别忘了要长按这个弹出键,直到屏幕显示“Ready&to&Detach”的提示时,才能将屏幕取下,毕Surface&Book键盘部分搭载了独立显卡,并且支持热插拔。 也正是在Surface&Book的键盘上,本次测试遇到了最严重的Bug——其分离按键从未生效过,屏幕分离完全只能依仗系统托盘软件运行,不得不说是个美丽的遗憾。
Surface&Book&温度压力测试
Surface&Book&温度压力测试
Surface&Book&温度压力测试
Surface&Book表面温度
相比于键盘方面的中规中矩,Suface&Book的散热水平非常值得称道——在AIDA&64和Furmark甜甜圈的二十多分钟炙烤下,Surface&Book的CPU、GPU没有出现任何降频情况。
同时,在维持应有的频率与性能水平情况下,Surface&Book的内外温度控制的非常优秀,其CPU温度控制在78度以内而GPU温度则控制在75度以内。
以上两点同时达成,在13寸的轻薄本中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非常的罕见了。Surface&Book以自己优异的散热品质为他自己代言,效果异常成功。
第11页:回归本源生产力体验
回归本源生产力体验
Surface&Book除了外观的惊艳,给人最大的惊喜就是那颗游戏性能一般的GPU。对于普通的学生用户和娱乐用户来说,这神秘的GPU既然性能并不十分强悍,其意义也就非常存疑。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Surface&Book特殊定制版的Nvidia显卡的真正作用应该是——专业应用软件的CUDA加速。在Adobe软件家族中苏菲伯的这款协处理器功能可以明显体现出来。
PR&水银加速提升效率
Lightroom&蒙版独显GPU效果显著
独显让Ps&修图选区不再卡顿
Adobe&Premier&CC可以支持视频Nvidia&GPU的视频特效实时预览;Adobe&Lightroom&CC可以支持Nvidia&GPU对照片的裁切、旋转、蒙版渲染进行有效家族;大名鼎鼎的Photoshop在处理2400万像素照片时,核显状态下快速选区功能卡的生活不能自理,而搭载Nv独显的低电压笔记本则运转如飞。。。。
其实不仅仅是Adobe系列软件,也不仅仅局限于Surface&Book,经过多年耕耘的Cuda系列通用计算和加速功能已经在业界开花结果,而Intel核显作为后来者仅能参与软件支持力度有限的OpenCL——现实却是,在诸多软件中核显加速是不能开启的。
写在最后的总结:
Adobe的功能只是我们目前能够感受到的最直观的Suface&Book的“生产力&要素核心体现。其实,Surface&Book优异的屏幕表现力、手感极好的键盘和触控模式、较为丰富的接口和均衡给力的CPU,都是生产力得以发挥的关键性保障要素,只是他们单独抽出来都显得并不那么突出罢了。
Surface&Book的售价十分昂贵,这或许是其最大的缺点之一,但同时也为其定位做出了注脚——这既是为需要用笔记本创造价值的专业人士打造的高级设备,也是为普通用户和大众打造的简约优雅标杆轻薄笔记本典范之作。
作为一个新生的产品线,Surface&Book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在今后的迭代中完善。我们测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蓝屏故障、热插拔分离失灵等小问题,相信会得到妥善的改善。Surface&Book一代的核心要素——精致简约工艺、二合一多模可分离模式、独立GPU专业键盘等带来的生产力加成相信会被市场和用户所检验,在经受更多的考验后为我们迎来更完美的新款后继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王珏_NT28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rface pro 4 i7 cpu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