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了解课题的国内小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状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专栏
& 课题开题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究》
开 题 报 告
“十一五” 课题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
&&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究》课题通过市、省、国家三级申报,于 2006 年 10月 20 日批准立项, 被确立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号)。经领导批准,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推出的新技术的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时代,他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这些新技术正在我们眼前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影响着与生产和工作有关运动,又影响着教学和培训的有关活动。”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同时,在当代教育改革的现实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的形成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使命就无法完成,教师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以提高公共教育质量,使教学成为真正的专业。教师是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已来,许多国家教师的专业化形成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有学问,有知识,而且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终身学习的人,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所以说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对于我校来说,位于太行山区,是属普通中学,面积不足20亩,却拥有54个教学班级,没有可供师生活动的操场,校领导对这样的劣势硬环境无能为力。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学校虽小却有丰富教师资源,他们能吃苦,肯钻研,善修身,没条件创造条件的自觉提升的事例在好多教师身上都有体现,譬如当学校还没有计算机机房时,我校已有好多教师购买了个人电脑,超前学习信息技术。所以说“发展学校就是要发展教师,提升学校就是要提升教师”在我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教师是我普通学校创不普通成绩唯一可以去开发的资源。特别是近三年来新进教师60余人,他们都是本科学历,年轻有为,具有更多的成长性。如何使这些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如何使广大教师专业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了校领导的头等大事。
虽说我校硬空间小,但最近三年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资也不少,除了每个教室有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台光学投影仪外,还添置了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多功能语音室、三个学生机房和一个教师课件制作室,各处室还配有一台电脑,学校拥有计算机约180台,教师个人购机约150台,并出资接入宽带网,实现教工家属院与学校服务器互连互通。所以校长决定借互联网虚拟空间来发展我校的软空间,并计划不久的将来实现各教室、各处室互联互通,全面实现校园信息化。那么摆在领导层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改变现状才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发挥教育价值,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来培养教师的技术支持下的专业知能,建立一定的策略使得教师能够投入到技术支持的工作与生活中去。
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统计,多数教师只利用计算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数字电影,听音乐,尚有部分教师不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对计算机抵触、畏惧,甚至认为网络是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的罪魁祸首,只有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大多使用PPT 制作课件或下载现成课件教学,而且通常是“黑板搬家”或“教科书搬家”,两个语音室几乎闲置,教师们为了评职称去参加计算机三个模块学习,往往是考什么就反复练习什么,很少考虑所学的内容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只是为了考试过关。教师当中有半数以上还没有养成应用计算机写教案、出试卷、记录教学所思所得习惯,不能运用电子表格简单处理日常事务,不能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更没有学会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信息方法、策略等。
2006年9月省示范高中专家组对我校进行省示范高中初评时,指出了我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改革力度不够,教师讲得多,学生动得少;研究教法的多,研究学法的少;教师职业素养、教学水平、驾驭教材的能力差距大;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电教手段”。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十分必要而又有现实意义。
所以我校把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当前的核心课题来研究,并以《中学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究》为课题名称, 通过研究理清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更快速地帮助我校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师对于获取和利用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如何,获取、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如何,可以说将直接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成正比。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早已开展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特别是一直处在世界前列的美国,十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如克林顿所言“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对国际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国家将教师发展纳入政策视野。美国因特尔未来教育已推广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试行了该项目培训,她不仅是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而且带来了国外新的教学理念和文化观念,引发了我国教师心灵的震撼。现今我国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主要以因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和网络主题探究为主要成功范例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但据相关机构及研究团体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培训班式”和“专家讲座式”都存在缺陷。“培训班式”只能使教师学一点技术的使用,不可能使教师将技术应用在有意义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可能使教师利用技术给课堂带来有意义的改变;“专家讲座式”是请专家在有限时间内“说教”,一方面教师当场没有机会来实践新学的技能,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当场能够接受所授的技能,但是缺乏必要的后续实践的支持。特别是教师面临着新的教育观念和不同的教学理念的冲击,不能在这种专业发展中得到所需要的发展支持。一些研究专家通过实践发现,“同辈指导”、“以技术整合的方法学习技术整合”、“教师做研究”是有望成功的教师发展模式。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由于受西方相关研究影响太深,此项研究移植过来较多,本土化研究较少。多半是以“思辨”、理论推演为主或经验介绍为多,缺乏“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和“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而且,本土化研究中有影响的成果很少转化为实践,转化为实际“教育生产力”的少之又少。许多成果主要集中在“名师”研究上,对面广量大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成长型教师”关注不够。以名师、特级教师作为“典范”去引领、规范其他教师,这在实践中已产生许多问题。如由于“体制”原因(各级“名师”是有名额限制的,如市级学科带头人一般不到5%),许多教师因“晋升无望”而产生教学理想幻灭、职业满意度下降以及职业焦虑等现象,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而且许多教师发展经验是建立在优质资源校之上,不是资源薄弱校的教师能望其项背的。
全国各地中小学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广泛,成果显著,但对于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本土研究更少。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有效可行的手段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从而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借助此课题研究的实施,对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理论及其实践意义等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可以检验、丰富、完善有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学校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6.10∽2006.12):添置服务器外挂硬盘,建立网络文件夹,为教师成长建立电子档案袋(用户名由负责网站建设的电教人员统一命名与分配,通过权限设置,仅教师本人可以上传、下载或修改内容,管理着可以检阅,同事可浏览学习),方便教师在任一台电脑上动态存储教案、随笔、课件、教育叙事及证书奖状等。通过这种方式引领教师在应用中提高信息素养和教研水平,对那些很不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师,不仅要给予他们校本技术培训,还要进行信息意识和态度培训,使他们在心理上对技术不抵制,不畏惧,不闲麻烦,主动自觉地学信息技术。
第二阶段(2007.01∽2007.07):教师们经过应用、反思、学习以后,逐渐获得了技术应用的自信,掌握了一些技术应用的方法,出现了新的课堂组织形式。这时教师开始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自己的教和学,记录自己点点滴滴,在此鼓励教师建设个人成长主页或学科教研专题网页。
对35岁以下的教师规定至少要完成“八个一”研修量;对36岁到50岁之间的教师,不作研修量规定,但必须研究自己的教。要求这些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后记的素材中,分析、筛选出有效的教学、教育经验来。在筛选经验的基础上,再整理多年来教学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把他们分类进行研究,重新写成文章发布在自己的主页上;对50岁以上的教师只要求达到会上机打开网页浏览信息,会搜索需要的信息,会分类保存有用的信息资料。
第三阶段(2007.08∽2008.12):通过 “课堂实录”、“专题研究”等,来推进三个层面的教师有所发展。第一层面是初上讲台三到五年的教师,要认识自己的教,与学生同成长;第二层面是五年以上的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与问题同行;第三层面是学校骨干教师,要超越自己的教,追寻真正的教学。总之第三阶段,教师开始致力于改变常规的教学组织和课堂结构,如建立网络主体学习,和学生一起建立班级主页等,教师们在设法调整自己的角色,更多地作为学习的帮促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2009.022009.08
(二)最终目标:全校教师都能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存贮信息资料;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部分优秀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概念界定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区别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关于教师专业化,有许多种论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在认知变化的同时还包括情感、价值、需要等多方面变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方面。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文中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个体来看,教师专业化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中,也是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指教师个体在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明确规划与合理调控下,从纵向到横向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特色,使其作用和地位无可替代的发展过程。
我们所指的就是“以校为本”的研究。近年来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途径呈现多元化,本课题研究只是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研究教师自己的教和学,在学校中进行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进行工作,其目的是促进我校教师的成长,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 1.教师研究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
&&&&& 2.教师专业化内涵分析
&&&&& 3.学校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现状调查
&&&&& 4.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对策研究与实践
&&&&& 5.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关系研究与实证
&&&&& 6.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分析与评价
课题研究的范围:
1.教育制度和培训策略。要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相对应的适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和培训策略。课题研究从学校和教师角度出发,探索当前教育在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和培训策略。同时研究学校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管理方法制度。
&&&&&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时机不断提高信息素养,特别是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整理、加工、传递、运用等综合能力。
&&&&& 3.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发展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否适应,哪些模式最适合。
&&&&& 4.教学对象的发展。
&& 1.信息素养不应该是教师们喊的口号,而计算机也不应该是学校在招生时炫耀自身实力的摆设,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当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2.教育视野的宽广程度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实践判断的准确性,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以获取更多教师在更多方面的不同经验教训。
3.教师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快速成长起来,在网络信息的支持下以他人的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为我所用并最终转化为自己的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这比教师在长年累月的个人经验积累中提取要快很多。
4.“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个人知识”和“同伴互助、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翼,需要共生共长,不能顾此失彼。
1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的重点是关注绝大多数普通教师,尤其是“成长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教研组为学习团体,初、高中各年级为层面,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校本培训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观点和方法,设计本课题研究方案,在“质的研究”和“行动中学习”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进行实践探讨。统一课题下,分专项;统一时间下,分阶段。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行为进行跟踪观察和研究,摸索一条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教研之路。我们坚信鲁迅先生所说的“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突破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瓶颈、努力使我校信息技术硬设备得到充分应用,发挥校园信息化给我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质的研究”和“行动中学习”理论提供丰富案例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循环反复,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为了帮助行动研究的教师尽快掌握行动研究方法,我们将其简化为图表形式,如图一发展性教学行动研究步骤;为了帮助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监控纪录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我们将行动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3项活动,详见表1和表1-1至表5-1
技术路线:资料收集整理和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创建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校网站→建设教师个人主页(规定最低研修量)→课堂实录与网评、专题研究→实现师师、师生、生生、学校与家长多方互动→教研跟踪、激励、总结与评价。
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6. 03∽2006.10)
----制定课题方案:由学校教研室牵头,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充分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申报课题:由学校教研室和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课题申报资料,上交市课题管理组;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落实成员;培训课题组成员,明确目标,分工到人;召开全校教师动员大会,熟知学校近、远期目标,明白个人奋斗目标;
----准备工作:
A.做好课题研究硬件设备准备工作,为每个办公室配置电脑及打印机,接入互联网(包括教师家属院);添置服务器外挂硬盘和防火墙软件;
B.调查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实验的相关素材;初步创建学校网站和教师网络文件夹。
C.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及课题实施管理办法;
D.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措施。
2.实施阶段(2006.11∽2008.12)
----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课题实施基础知识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信息素养的提高作好现代信息基础;
----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力争质量高,内容全面,使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结合校本研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获得更为专业的知识理论,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 本阶段做好进行过程性资料积累,形成教师发展论文集、课件集、课堂教学照片集等,对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了全程记录。2008年1月到3月,筹备中期成果汇报会。
3.总结阶段(2009.01∽2009.07)&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做好实验结论的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自检等工作。进行改进后的再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对各个分课题组与实验效果进行检测,形成结题报告,筹备结题汇报会。汇编各分课题优秀论文;汇总各分课题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汇总优秀课件、学件和电子教材;召开总结表彰会等。
附:检测标准
&&&&& 对于实验效果检测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主要是看教师信息能力如何,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师专业化过程。
&&&&& 教师信息素养检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信息获取: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测试
&&&&& 信息理解、分析:测试
&&&&& 信息加工、处理、创造:检测加工处理后的成果
&&&&& 信息传递:测试
&&&&&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检测是一个跟踪过程,它的检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 专业知识:检测
&&&&& 专业能力:检测
&&&&& 专业精神:评价
六、可行性分析
<SPAN lang=EN-US style=
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部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运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文献综述怎么才能写好?发表论文最重要是什么
想发表经济类C类期刊,老师说了之后 仍然不是很懂
按投票排序
牛人告诉你如何读国外文献!毕业论文写作靠它了 国家社科期刊数据库为什么读文献?(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篇paper,7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但这样人容易懒惰。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一、先看综述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2. 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3. 参考综述检索: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三、如何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 及Title 与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 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汇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四、提高阅读的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 和method(结合图表)。五、文献的整理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六、英文文章写作(阅读文献的副产品)1.平时阅读文献,注意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论文各部分读法有讲究本人英语基础不好,没过六级,所以在硕士的时候基本上看的外文文献很少,现在想想很后悔,2 年的时间少学了很多东西。上了博士,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也高一些了,开始打算硬着头皮咬着牙很不情愿的也要多看些外文文献,一开始看比较慢,有些很难理解,到现在大约仔细阅读了100 篇外文文献,泛读了100 篇外文文章,受益匪浅,现在基本不怎么看中文的了,确实也觉得外文的质量就是高(也有凑数的烂文章),现在自己写外文的也很顺手了。谈几点自己的体会。我是材料专业的。1.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2.如何读标题:不要忽视一篇论文的标题,看完标题以后想想要是让你写你怎么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标题,根据标题推测一下作者论文可能是什么内容。有时候一句比较长的标题让你写,你可能还不会表达。下次你写的时候就可以借鉴了3.如何读摘要:快速浏览一遍,这里主要介绍这篇文章做了些什么。也许初看起来不好理解,看不懂,这时候不要气馁,不管它往下看,等你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你都明白了。因为摘要写的很简洁,省略了很多前提和条件,在你第一眼看到摘要而不明白作者意图的时候看不懂是正常的。4.如何读引言(前言):当你了解了你的研究领域的一些情况,看引言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都是介绍性的东西,写的应该都差不多,所以看文献多了以后看这部分的内容就很快了,一扫而过。有些老外写得很经典得句子要记下了,下次你写就可以用了。5.如何读材料及试验:当你文献看多了以后,这部分内容也很简单了,无非就是介绍试验方法,自己怎么做试验的。很快就能把它看完了吧6.如何看试验结果:看结果这部分一定要结合结果中的图和表看,这样看的快。主要看懂试验的结果,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作者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描述一些数字的结果)。有时看完以后再想想:就这么一点结果,别人居然可以大篇幅的写这么多,要是我可能半页就说完了?7.如何看分析与讨论: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也是最花时间的。我一般把前面部分看完以后不急于看分析讨论。我会想要是我做出来这些结果我会怎么来写这部分分析与讨论呢?然后慢慢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仔细体会作者观点,为我所用。当然有时候别人的观点比较新,分析比较深刻,偶尔看不懂也是情理之中。当你看的多了,你肯定会看的越来越懂,自己的idea 越来越多8.如何看结论:这个时候看结论就一目了然了,作后再反过去看看摘要,其实差不多9.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10.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 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11.学会记笔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12.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我想要是你自己做试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13.有时间还是多看点文献吧,最好定个目标:在学术上超过自己的老板。因为老板一般不看文献,他们都是凭经验做事,很多新东西他们都不知道,慢慢的你老板会觉得你很厉害。反正我觉得多读了,读起来就快了,而且也会慢慢喜欢上看外文文献,收获自然也就多了。读研的三年时间里,实验做得不是很多,文献倒是读了不少。原因呢,可能是老板也发现了我这个人属于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干脆就让我做个文献阅读器了。从研一到现在每当老板脑子里出来一个想法,出来几个关键词,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给我查阅和整理文献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我发在论坛里的几个ppt,关于光催化、无铅压电陶瓷,微波介质陶瓷,纳米ZnO,此外关于Raman 光谱、多铁性材料。算起来前前后后看过——当然只能说看过,因为大部分都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精读——的文献应该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计每个方向单拿出来写个中文综述都差不多够了,可惜中文要版面费,想来老板也不会给出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正题吧。有人也许会问,你是怎么看文献的,特别是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vited paper或是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牛人们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于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最后就是针对自己的课题查找阅读相关英文文献了。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和怎么具体阅读整理文献。根据我的体会,我觉得有以下四类英文文献是我们所需要的: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唯if 论了。比如说陶瓷类的核心期刊美陶的IF 也不过1.5 几,但上面的文章特别是feature artical 还是值得仔细阅读的。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老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2、本领域牛人或者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都有几个所谓的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这里有人可能要问,我怎么知道谁是牛人呢?这里我个人有两个小方法。第一是在ISI 检索本领域的关键词,不要太多,这样你会查到很多文献,而后利用ISI 的refine 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原则上一般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人和课题组就是这行里比较主要的了。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比较规模大型的国际会议,而后登陆会议主办者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来说都是在该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呵呵3、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引用次数(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要么思路比较好,要么材料性能比较好,同时其文笔应该也不赖的话。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的。4、最后就是当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识,开始做实验并准备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看的文献了。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明确一点,你所做的实验想解决什么问题?是对原有材料的改进还是创造一种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制备方法,还是采用新的表征手段或是计算方法。明确这一点后,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献了。而且往往当你找到一篇与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后,通过ISI 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献和它引用的文献,从而建立一个文献树,更多的获取信息量。此外,我想提到的一点就是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抱着一种先下来再说的思想。往往下来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者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那根据什么来分类呢?我有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适用于那些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就是只关心三点:文章的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和方法),文章中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以及性能变化)和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如果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来归纳文章,说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进某个性能或提出某种方法)+表征手段(如XRD,IR,TEM 等)+主要结论(如产物的性能)。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原链接: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二、文献综述的特点1.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2.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3.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4.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5.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三、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6.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7.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8.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9.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10.文献要新:由于现在的综述多为“现状综述”,所以在引用文献中,70%的应为3年内的文献。参考文献依引用先后次序排列在综述文末,并将序号置入该论据(引文内容)的右上角。引用文献必须确实,以便读者查阅参考。11.校者把关:综述写成之后,要请有关专家审阅,从专业和文字方面进一步修改提高。这一步是必须的,因为作者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常注意了此一方而忽视了彼一方。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没有恰到好处地反应某一课题研究的“真面目”。这些问题经过校阅往往可以得到解决。四、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12.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13.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整理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发展历史依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主体部分的写法有下列几种: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从而勾划出某一专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轨迹。纵式写法要把握脉络分明,即对某一专题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动态作扼要描述,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内容要把发展层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紧密衔接。撰写综述不要孤立地按时间顺序罗列事实,把它写成了“大事记”或“编年体”。纵式写法还要突出一个“创”字。有些专题时间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时就要抓住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详细介绍,而对一般性、重复性的资料就从简从略。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详略得当。纵式写法适合于动态性综述。这种综述描述专题的发展动向明显,层次清楚。横式写法:“横”是“国际国内横览”。它就是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横式写法适用于成就性综述。这种综述专门介绍某个方面或某个项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论、新观点、新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等等。因为是“新”,所以时间跨度短,但却引起国际、国内同行关注,纷纷从事这方面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如能及时加以整理,写成综述向同行报道,就能起到借鉴、启示和指导的作用。纵横结合式写法在同一篇综述中,同时采用纵式与横式写法。例如,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通过“纵”、“横”描述,才能广泛地综合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认识某一专题及其发展方向,作出比较可靠的趋向预测,为新的研究工作选择突破口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是纵式、横式或是纵横结合式写法,都要求做到: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二要分析透彻,综合恰当;三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四要语言简练,详略得当。14.总结:主要是对主题部分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结论,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15.参考文献:写综述应有足够的参考文献,这是撰写综述的基础。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证者的劳动及表明文章引用资料的根据外,更重要的是使读者在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时,提供查找有关文献的线索。综述性论文是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比较说明问题的,读者如有兴趣深入研究,可按参考文献查阅原文。因此,必须严肃对待。五、写作步骤16.选定题目:选定题目对综述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题首先要求内容新颖,只有新颖的内容才能提炼出有磁石般吸引力的题目。选题还应选择近年来确有进展,适合我国国情,又为本专业科技人员所关注的课题,如对国外某一新技术的综合评价,以探讨在我国的实用性;又如综述某一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供普及和推广。选题通常有几种:一种是与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选题,对此作者有实际工作经验,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一种是选题与作者专业关系不大,而作者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又乐于探索的课题;还有一种是医学科学情报工作者的研究成果。17.查阅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查找文献往往不知从哪里下手,一般可首先搜集有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着、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教科书叙述比较全面,提出的观点为多数人所公认;专着集中讨论某一专题的发展现状、有关问题及展望;学术论文集能反映一定时期的进展和成就,帮助作者把握住当代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其次是查找期刊及文献资料,期刊文献浩如烟海,且又分散,但里面常有重要的近期进展性资料,吸收过来,可使综述更有先进性,更具有指导意义。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己所选定的题目,查找内容较完善的近期(或由近到远)期刊,再按照文献后面的参考文献,去收集原始资料。这样“滚雪球”式的查找文献法就可收集到自己所需要的大量文献。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查阅文献法,许多初学综述写作者都是这样开始的。另一种较为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通过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常用的检索工具书有文摘和索引类期刊,它是查阅国内外文献的金钥匙,掌握这把金钥匙,就能较快地找到需要的文献。此外,在平时工作学习中,随时积累,做好读书文摘或笔记,以备用时查找,可起到拾遗补缺作用。18.加工处理:对阅读过的资料必须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写综述的必要准备过程。按照综述的主题要求,把写下的文摘卡片或笔记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力争做到论点鲜明而又有确切依据,阐述层次清晰而合乎逻辑。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自己的观点与体会,这样客观资料中就融进了主观资料。19.撰写成文:撰写成文前应先拟提纲,决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重点阐明,哪些地方融进自己的观点,哪些地方可以省略或几笔带过。重点阐述处应适当分几个小标题。拟写题纲时开始可详细一点,然后边推敲边修改。多一遍思考,就会多一分收获。20.提纲拟好后,就可动笔成文。按初步形成的文章框架,逐个问题展开阐述,写作中要注意说理透彻,既有论点又有论据,下笔一定要掌握重点,并注意反映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但对相反观点也应简要列出。对于某些推理或假说,要考虑到医学界专家所能接受的程度,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然后阐述存在问题和展望。初稿形成后,按常规修稿方法,反复修改加工。撰写综述要深刻理解参考文献的内涵,做到论必有据,忠于原着,让事实说话,同时要具有自己的见解。文献资料是综述的基础,查阅文献是撰写综述的关键一步,搜集文献应注意时间性,必须是近一二年的新内容,四五年前的资料一般不应过多列入。综述内容切忌面面俱到,成为浏览式的综述。综述的内容越集中、越明确、越具体越好。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阅读过的原文,不能根据某些文章摘要而引用,更不能间接引用(指阅读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并未查到原文就照搬照抄),以免对文献理解不透或曲解,造成观点、方法上的失误。六、综述论文的遴选与审编21.综述论文是多篇研究成果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信息量大,使读者费时不多却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国内外着名期刊很多都设有综述栏目,并给以较大的篇幅和较多的参考文献数额。综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要求比较高,只有资深的作者才可能写出合乎要求的综述论文。它要求作者对所综述的资料拥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有亲身研究的经历和体会,以及有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综述论文能较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研究的热点及新思路、新方法,对启发读者的研究思路具有向导作用。此外,综述论文的桥梁功能亦很显着。22.综述论文的审稿程序遵从一般审稿规则,但具体到某篇综述的取舍上,还是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在平衡比较中遴选。综述论文的资料来源于文献,可以有多个作者就同一个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向编辑部投稿,因此,编辑部必须对类似稿件进行权衡比较、分析,以决定取舍。如“干细胞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本刊在同一时间段内收到3篇文章,经分析比较后认为它们是从不同侧面进行的综述,各有特点,故决定放在同一期刊出。又如,有关“端粒酶”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课题,本刊连续收到多篇同类文章,内容多有重复,结果选取了1篇投稿较早的文章,对后来者只得以“已有类似稿件,请改投他刊”而退稿。在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稿件中遴选。对一篇达到总体评审要求的综述论文应该是:就某一问题写得系统、深入,能反映该课题当前的研究水平,内容有新意,文字通顺。在这些稿件中再根据其对当前研究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进行分级优选。23.笔者根据所编期刊近几年来审稿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归纳出对综述稿件的总体评价。24.对录用稿件的评价:属国际研究热点,有较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是该领域重大课题,内容丰富,值得刊登;国内研究较少,对开展此项工作有推动作用;介绍设计的思路及目前动态,对读者有一定启发;综述当前概况,读者将从中汲取教益;内容新颖而重要,能引起有关读者的兴趣与重视;选题很好,对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目前尚在起始阶段,有利于读者了解其概貌;内容好,文献新,层次清晰,语言通顺;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重点突出,分析得当;综述较全面,并较深入,反映了当前研究状况;属前沿进展资料,有较大学术参考价值;内容具有进展性,且有作者自己的工作,值得介绍;问题有新意,且存有争议,本文提供了一定思路。对被退稿件的评价:涉及面太窄,感兴趣的读者不多;实验依据不足,多为推测性内容;内容分散,重点不突出,读后无系统概念;罗列文献,未作分析讨论;题目很大,但具体内容不多;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无明显特色;观点有错,原则有误,说服无力;内容肤浅,深度不够,未能反映重大进展;语言表达及结构均差,修改难度很大;资料来源可信度差,分量不够;文献未经充分消化,思路不清,前后矛盾;选题缺乏新意,内容陈旧,文字冗长;材料零散,内容单薄,说理不透;对所综述的领域不熟,写作不得要领。笔者在编辑综述稿件时发现,达到录用要求的稿件,都无一例外地要退修和编辑加工后才能刊出。当然,编辑部对稿件退修是很慎重的,一般情况下,退修的稿件即属准备刊发的稿件。七、综述文稿的常见问题及审编编辑工作中发现,综述论文文稿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审编时须慎重处理。25.根据已有的综述直译转抄:这样做,难免有抄袭之嫌,因为“综述论文”不同于“译文”。在写作综述论文时,可以借鉴他人已发表的综述启发思路,但切不可照抄照搬。也就是说,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写出有别于他文的特色,有自己的侧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文献更新,补足与自己侧重点有关的和该课题最新发表的文献,然后按照自己的侧重点重新命题,将全文重新整理,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本刊收到一篇综述文稿,列文献30余篇,而正文不足4000字。在初审中发现,其题名直译自其中一篇文献,进一步发现其内容亦基本来自该篇文献,但鉴于选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故决定让作者重新查阅文献,补足近年的研究进展,改写后再投稿,再审编。26.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有的来稿超过1万字,但内容既无重点又不深入,层次不清,概念模糊,甚至有误。究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对于这样的稿件退稿时即提醒作者,倒不如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哪怕是写一个较小的题目,只要在该专题范围内写得系统、深入,这样的文章也是一篇好综述。27.文献开列过多,引文不当:一般要求综述论文着录的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但也并不是所有读过的文献都统统列出,应选择最主要和最新近的文献:(1)综述论文论点和论据来自的文献;(2)为分析讨论提供有力依据的文献;(3)为理论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的文献;(4)注意引用知名度高的期刊;(5)以新近的文献代替旧的文献。如有杂志曾收到一篇关于微量元素的文稿,字数不过6000,而文献多达97篇,大致可归为4类:① 早期文献(5年前的居多,甚至有20年前的);② 文摘检索类文献;③ 见于国内外不知名的书刊;④ 新近的、起核心参考作用、较权威期刊刊载的文献(不足10篇)。经审阅,决定此文以“小专论”形式刊出,全文压缩到4000字以内,参考文献限在10篇以内。由此例说开去:早期文献,即文献偏旧,无须深入审阅,即给人以资料不新的感觉而留下不好的印象。事实上,科学在不断发展,对一项值得写出综述发表的课题,往往是重要课题或热点课题,其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而新文献又都是旧文献的发展,即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因此,一定要进行文献更新,大胆舍弃旧文献。摘要检索类文献,即二次文献甚至三次文献。阅读此类文献是一种快捷的途径,它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但若单用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文章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关于所引用刊物的知名度问题。在国内外期刊族大家庭中,由于刊物的历史、办刊条件和实力以及地域等不同,不同刊物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作为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知名度高的刊物所报道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综述论文引用文献时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28.把综述写成讲座: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从来稿中看到,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着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对此类文稿应大力删减专业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挖掘提炼原始文献中的科研信息,从理论和机制的高度上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使其达到综述论文的要求。随着我国科技工作与国际接轨,科研论文亦逐步投向国际期刊。相应地,以综合报道国内外科学技术新进展,促进国内科技发展为宗旨的综述性科技论文必将在国内有所加强,因此,科技期刊将会加大综述文章的比重。
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吧。发表论文没有什么重要不重要的,但是要注意选刊要正规,有CN号;选刊级别要适合,没有要求发核心的话,省级或者是国家级即可。
谢邀。写文献综述重要的不是怎么写,而在于你是否对这个领域的历史和前沿都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每个学科为什么需要文献综述?学术界每年要生产数以百万计的论文,光发表的论文就有几十万篇 ()。细化到每个小领域,累计起来,需要参考的论文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文献综述就是每个领域研究者的‘地图’:哪些地方没有被开采过有潜力。哪些地方已经被过度开采。不仅是发表的论文,还有许多没有发表但是比较前沿的论文。也需要写进文献综述。这需要文献综述的作者对学术前沿非常了解。了解这些前沿的方式就是参加每年各个领域的顶级会议。明白了这点,我想应该差不多知道文献综述怎么写了吧?
懂行,不懂去弄懂。
论文最重要的是摘要跟参考。一篇文章的好坏,决定发表的时间。
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发表论文,那么发表论文的具体流程是什么呢?1. 作者发来稿件,编辑审稿2. 1到2天出结果,发用稿通知单给作者3. 作打电话核稿,完后汇款者4. 杂志社收到款后安排发表5. 刊物出版后邮寄作者样刊(到付邮费),整个操作完成。
质量、风格等,很关键
论文发表最重要的是内容的新颖和创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