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的表示方式

穿针引线法_百度百科
穿针引线法
“”又称“”或“”。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序轴标根法”。序轴:省去和单位,只表示数的大小的。序轴上标出的两点中,左边的表示的数比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小。
穿针引线法释义
“数轴标根法”又称“”或“穿针引线法”。
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序轴标根法”。序轴:省去原点和单位,只表示数的大小的数轴。序轴上标出的两点中,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小。
当高次不等式f(x)&0(或&0)的左边、φ(x)/h(x)&0(或&0)的左边分子、分母能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x-a1)(x-a2)…(x-an)的形式,可把各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形成若干个区间,最右端的区间f(x)、 φ(x)/h(x)的值必为正值,从右往左通常为正值、负值依次相间,这种解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序轴标根法。
为了形象地体现值的变化规律,可以画一条从右上方依次穿过每一根所对应的点,穿过最后一个点后就不再变方向,这种画法俗称“穿针引线法“。
穿针引线法用途
穿针引线法解高次不等式
穿针引线法发明者
河南省高二一名老教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的一篇论文上介绍此法,便于解此类。
穿针引线法用法
当高次不等式f(x)&0(或&0)的左边整式、分式不等式φ(x)/h(x)&0(或&0)的左边分子、分母能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x-a1)(x-a2)…(x-an)的形式,可把各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形成若干个区间,最右端的区间f(x)、 φ(x)/h(x)的值必为正值,从右往左通常为正值、负值依次相间,这种解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序轴标根法。
为了形象地体现正负值的变化规律,可以画一条从右上方依次穿过每一根所对应的,穿过最后一个点后就不再变方向,这种画法俗称“穿针引线法“。
穿针引线法使用步骤
穿针引线法第一步
通过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最高次数项的为)
例如:将x^3-2x^2-x+2&0化为(x-2)(x-1)(x+1)&0
穿针引线法第二步
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例如:(x-2)(x-1)(x+1)=0的根为:x1=2,x2=1,x3=-1
穿针引线法第三步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按照大小依次标出各根。
例如:-1 1 2
奇穿偶不穿
穿针引线法第四步
画穿根线:以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根”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穿针引线法第五步
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
若求(x-2)(x-1)(x+1)&0的根。
在数轴上标根得:-1 1 2
画穿根线:由右上方开始穿根。
因为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即:-1&x&1或x&2。
奇穿偶不穿:即假如有两个解都是同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要按照两个数字穿。如(x-1)^2=0 两个都是1 ,那么穿的时候不要透过1
可以简单记为秘籍:或“自上而下,从右到左,奇穿偶不穿”(也可以这样记忆:“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奇穿偶回” 或“奇穿偶连”)。
穿针引线法注意事项
运用序轴标根法解时,常犯以下的错误:
穿针引线法问题一
出现形如(a-x)的时,匆忙地“”。
例1 解不等式x(3-x)(x+1)(x-2)&0。
解 x(3-x)(x+1)(x-2)&0,将各根-1、0、2、3依次标在数轴上,由图1可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0&x&2或x&3}。
事实上,只有将因式(a-x)变为(x-a)的形式后才能用序轴标根法,正确的是:
【解】原变形为x(x-3)(x+1)(x-2)&0,将各根-1、0、2、3依次标在上,由图1,原不等式的为{x|-1&x&0或2&x&3}。
穿针引线法问题二
出现时,机械地“”。
例2 解不等式(x+1)(x-1)^2(x-4)^3&0
解 将三个根-1、1、4标在数轴上,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1&x&4}。
这种解法也是错误的,错在不加分析地、机械地“穿针引线”。出现几个相同的根时,所画的浪线遇到“偶次”点(即偶数个相同根所对应的点)不能过数轴,仍在数轴的同侧折回,只有遇到“奇次”点(即奇数个相同根所对应的点)才能穿过,正确的解法如下:
解 将三个根-1、1、4标在数轴上,画出浪线图来穿过各根对应点,遇到x=1的点时浪线不穿过数轴,仍在数轴的同侧折回;遇到x=4的点才穿过数轴,于是,可得到不等式的解集
{x|-1&x&4且x≠1}
穿针引线法问题三
出现不能再分解的二次因式时,简单地放弃“穿针引线”
例3 解不等式x(x+1)(x-2)(x^3-1)&0
解 原不等式为x(x+1)(x-2)(x-1)(x^2+x+1)&0,有些同学同解变形到这里时,认为不能用序轴标根法了,因为序轴标根法指明要分解成一次的积,事实上,根据这个二次因式的符号将其消去,再运用序轴标根法即可。
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
x(x+1)(x-2)(x-1)(x^2+x+1)&0,
∵ x^2+x+1&0对一切x恒成立,
∴ x(x-1)(x+1)(x-2)&0,由图4可得原不等式的为{x|x&-1或0&x&1或x&2}
企业信用信息把不等式x≥-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下列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
“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轴解分式不等式<1(x≠0).先考虑不等式的临界情况:方程=1的解为x=1.如图,数轴上表示0和1的点将数轴“分割”成x<0、0<x<1和x>1三部分(0和1不算在内),依次考察三部分的数可得:当x<0和x>1时,<1成立.理解上述方法后,尝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不等式>1的解集是0<x<1;(2)求一元二次不等式x2-x<0的解集;(3)求绝对值不等式|x+1|>5的解集.
“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轴解分式不等式<1(x≠0).先考虑不等式的临界情况:方程=1的解为x=1.如图,数轴上表示0和1的点将数轴“分割”成x<0、0<x<1和x>1三部分(0和1不算在内),依次考察三部分的数可得:当x<0和x>1时,<1成立.理解上述方法后,尝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不等式>1的解集是______;(2)求一元二次不等式x2-x<0的解集;(3)求绝对值不等式|x+1|>5的解集.
“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轴解分式不等式1x<1(x≠0).先考虑不等式的临界情况:方程1x=1的解为x=1.如图,数轴上表示0和1的点将数轴“分割”成x<0、0<x<1和x>1三部分(0和1不算在内),依次考察三部分的数可得:当x<0和x>1时,1x<1成立.理解上述方法后,尝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分式不等式1x>1的解集是______;(2)求一元二次不等式x2-x<0的解集;(3)求绝对值不等式|x+1|>5的解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1、 开区间的表示有——、——.(提示:分别用区间形式和数轴形式表示).
枫默冻冻54凸
-2&x&0|x|=-xf(x)=1+(-x-x)/2=1-x0&=x&=2|x|=xf(x)=1+(x-x)/2=1所以f(x)=1-x,(-2&x&0)1,(0&=x&=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数轴表示法来表示集合,_百度知道
数轴表示法来表示集合,
数轴表示法来表示集合,
我有更好的答案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题目不完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数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如图,A点表示3,B点表示﹣.(1)数轴是什么图形..
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如图,A点表示3,B点表示﹣.(1)数轴是什么图形?(2)数轴在原点O右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怎么表示?(3)射线OB上的点表示什么数端点表示什么数?(4)数轴上表示不小于﹣且不大于3的部分是什么图形怎么表示?(5)到点A距离等于2的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解:(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2)射线,射线OA; (3)非正数,0; (4)线段,线段AB;(5)1,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如图,A点表示3,B点表示﹣.(1)数轴是什么图形..”主要考查你对&&数轴&&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数轴定义:规定了唯一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数轴是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因此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每一个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表示正数的点在数轴原点的右边,表示负数的点在数轴原点的左边,原点表示数0。 1.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一定都是有理数,还可能是无理数,但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2.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右边,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左边。 3.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因此,可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数轴的画法: 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 2.在直线上根据需要选取一点为原点(在原点下面标上“0”); 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数轴的应用范畴: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如2的相反—2)在数轴上离开原点的距离就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它的正数,0的绝对值是0。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如图,A点表示3,B点表示﹣.(1)数轴是什么图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3278427313239011539419942249195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轴上表示0的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