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空气消毒引流瓶如何消毒处理

全国客服电话:023-
当前位置:-->-->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达到无害化。消毒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借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一、消毒的种类&&& &&&&(一)疫源地消毒&&& 是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区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 1.终末消毒 当患者出院、转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消毒范围除对病人所处环境、接触物品和排泄物消毒外,还包括病人治愈后出院前的一次自身消毒或病人死后的尸体消毒处理。&&& 2.随时消毒 指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 &&&&(二)预防性消毒&&& 是指未发现传染源,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措施。如饮水消毒、餐具消毒、手术室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等。&&& &&&&二、消毒的方法&&& &&&&(一)消毒方法的分类&&& 根据消毒杀灭微生物的种类的作用强弱,可将各种物理和化学消毒方法分为灭菌、高效、中效、低效四种消毒方法。具有不同消毒效果的化学消毒剂也分为高效、中效和低效消毒剂。&&& 1.灭菌法 可杀灭外界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该类消毒方法有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物理消毒法,应用高效消毒剂,如醛类(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的消毒方法。&&& 2.高效消毒法 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法。应用臭氧、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效消毒法 可杀灭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主要消毒方法有超声波消毒法。应用中效消毒剂,如碘类消毒剂(包括碘伏、碘酊、洗必泰碘等)、磺类、醇类、酚类和某些含氯消毒剂的消毒。&&& 4.低效消毒法 只能消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此类物理消毒方法有通风换气、冲洗等。低效消毒剂有季铵盐类(如新洁尔灭)、胍类(如洗必泰)消毒剂等。&&& &&&&(二)常用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法包括机械、热、光、电、微波、辐射等。在医疗工作中常用有:&&& (1)热力灭菌法。包括:&&& 1)煮沸消毒:该法简单易行,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细菌芽胞耐热力较强,不易杀灭。本法可用于处理传染病人的剩余食物、污染的棉织品、食具及金属、玻璃等制品。煮沸10分钟即可,但对乙型病毒污染的物品,应延长至15~20分钟。&&& 2)高压蒸气灭菌:效果较可靠,适用耐热和耐潮物品。通常压力为98kPa,温度为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 3)预真空型压力蒸气灭菌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方法:这是新型灭菌法,先使灭菌器形成负压,再导人蒸气,能加强蒸气对消毒物品的穿透力,2分钟内能杀灭芽胞,物品亦能迅速干燥。&&& 4)巴氏消毒法:方法有二,一种利用热水灭菌,一种利用蒸气进行消毒。温度一般为65~75℃,10~15分钟,但不能杀死芽胞。此外,尚有流动蒸气消毒、干热灭菌法、火烧等。&&& (2)辐射消毒法:在医院中也较常用,可分为:&&& 1)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紫外线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一般物品的表面消毒,为低能量电磁波辐射,光波波长在250~265nm之间,杀菌作用最强,有广谱杀菌作用,但紫外线穿透力差,对真菌孢子效果最差,细菌芽胞次之,对乙型病毒无效。直接照射人体能发生、紫外线眼炎和臭氧等。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2)电离辐射:有&射线和高能电子束两种。可在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灭菌,又称&冷灭菌&,有广谱杀菌作用,剂量易控制,灭菌效果可靠,但设备昂贵,对人及物品有一定损害作用。国外多用于精密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制品(人工器官、移植器官等)和一次性医用产品等的灭菌。&&& 2.化学消毒法&&& (1)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其常用有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及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2)氧化消毒剂: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高锰酸钾等。&&& 3)醛类消毒剂:常用的有甲醛和戊二醛。&&& 4)杂环类气体消毒剂:主要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 5)碘类消毒剂:常用有2.5 %碘酊和0.5%碘伏。&&& 6)醇类消毒剂:主要有75%乙醇及异丙醇。&&& 7)其他消毒剂:有酚类,如石炭酸、来苏等;季铵盐类,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新洁尔灭、消毒净和洗必泰等。&&& (2)气体消毒剂的使用:&&& 1)甲醛气体消毒和灭菌:甲醛是一种灭菌剂,对所有的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真菌和病毒。甲醛气体灭菌效果可靠,使用方便,对消毒、灭菌物品无损害。可用于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使用甲醛消毒、灭菌,必须在甲醛消毒、灭菌箱中进行,将被消毒物品分开摊放或挂起,调节消毒箱内的温、湿度,使温度达54℃&2℃,相对湿度为70%~90%,消毒按100mg/L,灭菌按500mg/L计算甲醛用量,加热使其产生甲醛气体,密闭消毒箱,作用3小时以上,消毒完毕,可蒸发25%氨水去除甲醛气味。&&& 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环氧乙烷穿透力强,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具有杀菌力强、杀菌谱广等特点。故大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橡胶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物品等。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对人有毒,所以必须在密闭的环氧乙烷灭菌器内进行。&&& (3)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 1)戊二醛: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其灭菌浓度为2%以上。常用剂型有:2%碱性戊二醛,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2%中性戊二醛。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浸泡10小时以上)。消毒处理可采用浸泡法(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分钟,病毒消毒浸泡30分钟)和擦拭法。&&& 2)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性差等特点。其浓度为16%~20%(W/V)。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等的消毒与灭菌。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0.1%~0.5%)、擦拭(0.1%~0.5%)、喷洒(0.2% ~0.4%)等。由于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临用前根据有效成分含量用灭菌蒸馏水将过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使用。&&& 3)过氧化氢: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无毒、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等特点。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和口腔含漱、外科伤口清洗。常用浓度为3%过氧化氢。&&& 4)二氧化氯:具有广谱、高效、速效杀菌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效果受有机物影响很大,二氧化氯活化液和稀释液不稳定。适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餐(茶)具、饮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消毒液需在使用前配置,先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加活化剂,然后用灭菌蒸馏水将二氧化氯稀释成所需浓度。常用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进行消毒。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100~1000mg/L不等的浓度。&&& 5)含氯消毒剂:具有广谱、速效、低毒或无毒、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粉剂稳定而水剂不稳定等特点。常用的含氯消毒剂有:液氯:含氯量&99.5%(V/V);漂白粉:含有效氯25%(W/W);漂白粉精:含有效氯80% (W/W);三合&&&&二:含有效氯56% (W/W);次氯酸钠:工业的含有效氯10%(W/W);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 (W/W);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 ~90%(W/W);氯化磷酸三钠:含有效氯26%(W/W)。适用于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与干粉消毒等方法。&&& 6)乙醇:具有中效、速效、无毒、对黏膜有刺激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易挥发、不稳定等特点。其含量为95%(V/V)。适用于、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等。常用浸泡和擦拭等方法进行消毒。消毒用乙醇溶液浓度为75%。&&& 7)碘伏:具有中效、速效、低毒、对黏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黏膜等的消毒。常用浸泡、擦拭等方法进行消毒。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含有效碘250~5 000mg/L不等的碘伏。&&& 8)洗必泰(氯己定):具有低效、速效、对黏膜无刺激性、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外科洗手消毒、手术部位消毒、黏膜消毒等。常用浸泡、擦拭和冲洗等方法进行消毒。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用500~5 000mg/L不等的洗必泰消毒剂。&&&&&&&&三、消毒效果检查&&& 消毒效果检查的方法有:&&& &&& 1.物理测试法 是通过仪表来测试消毒时的温度、压力及强度等。&&& 2.化学指示剂测试法 其颜色变化能指示灭菌时所达到的温度。&&& 3.生物指示剂测试法 利用非致病菌芽胞作为指示菌以测定灭菌效果。&&& 4.自然菌采样测定法 用于表面消毒效果检查。&&&&5.无菌检查法 检查样品中的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除阳性对照外,其他各管不得有菌生长。&&& &&&&四、医院主要用品的灭菌和消毒&&& &医院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和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措施。应遵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现将医院消毒原则和常用医疗器具的消毒措施简述如下。&&& &&&&(一)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如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管、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内镜、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牙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黏膜相接触。例如,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器、听筒、计等)等。&&& &&&&(二)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法(灭菌剂或灭菌器)灭菌。&&& (2)凡是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如内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效消毒,需采用高效消毒方法消毒。而另一些,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凡是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和使用剂量&&& (1)对受到致病性芽胞菌、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效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的物体,选用中效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效或低效消毒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三)常用医疗器具的消毒&&& 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消毒 所有手术器械和用品均应采取压力蒸气、快速和蒸气灭菌器、环氧乙烷气体和戊二醛等强而有效的消毒方法进行灭菌处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措施,对于不耐热的手术器械和用品采用环氧乙烷气体和戊二醛浸泡灭菌。&&& 2.注射器材的灭菌 尽可能的采用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具。对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输液器具均应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注射器、输液器用后,首先,使用科室应将针筒、针头、输液胶管、头皮针管分别浸泡于可杀灭乙肝病毒的消毒液内,可选用1 000~2 000mg/L含氯消毒剂,1 000mg/L二氧化氯或0.5%过氧乙酸,30~60分钟,针筒、针头孔、胶管内不应有气体,然后进行清洗和压力蒸气灭菌。&&& 3.内镜的消毒与灭菌 根据内镜在人体使用部位的不同和对消毒方法耐受程度,分别采用消毒或灭菌方法。&&& (1)腹腔镜、镜、脑室镜、镜等进入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的内镜,以及进入破损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根据实用性能的要求,可分别采用压力蒸气、环氧乙烷气体和戊二醛浸泡灭菌。&&& (2)喉镜、镜、支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进入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黏膜接触的内镜。在使用前根据内镜类型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中性或碱性戊二醛,可用于各种纤维内镜(如:镜、支镜、胃镜、肠镜等)和喉镜的消毒及镜、腹腔镜、镜的灭菌。消毒需浸泡2分钟,灭菌需浸泡10小时。内镜在每天使用前与使用后需浸泡30分钟;每个病人使用后需浸泡20分钟(镜、呼吸道镜);结核、、病人使用后需浸泡45分钟。&&& 4.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包括接触及浅表体腔、黏膜的器材,如压舌板、器、体温表、计、扩阴器、开口器、舌钳、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1)耐热、耐湿诊疗用品的消毒:可采用煮沸、干热和微波消毒。煮沸消毒时应在加热至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煮沸20分钟,被或污染的诊疗用品煮沸30分钟,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不耐热诊疗用品的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二氧化氯、双长链季铵盐消毒剂和戊二醛溶液浸泡或擦拭消毒,或采用甲醛、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重庆远秋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军医大学
医学论坛网
中华急诊网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中华医学会
渝ICP证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版证(渝)字 008号 备案号:023 &&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_第2页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本文由公文易网()编辑 ly 精心整理,可为2016年写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一)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1、发热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建立分诊制度,对传染病人所到诊室应及时进行消毒。2、发热门诊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3、严格执行日常清洁、消毒制度。4、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用手消毒设施。5、门诊治疗室的管理参照治疗室的管理执行。6、急诊抢救室、平车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消毒处理,诊查床的床单位应定期更换,若被血液、体液污染或被传染病病人接触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7、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8、每月定期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二)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物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即刻进行消毒。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6、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含有效氯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腋表)等用后应立即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病人出院进行终末消毒处理。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氧气面罩、吸引器、引流瓶、雾化管道等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晾干,干燥保存。9、接触皮肤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如有血液污染应用含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洗净晾干备用。压脉带一用一清洁,遇有污染及时消毒,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一次。10、餐具、便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11、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12、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方可排入下水道。13、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4、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规范的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病人前后、每项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3、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等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内,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8、严格执行每日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紫外线灯每天照射两次,每次30-60分钟,地面及物体表面湿式清扫。(四)icu医院感染管理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室。治疗室内应设规范的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3、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10、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2、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床。3、严格限制手术间内人员数量。4、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尽量选择物理灭菌法进行灭菌,不能选择物理灭菌法的方考虑使用化学灭菌法。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7、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8、严格外科洗手及外科手术消毒程序,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10、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11、每月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监测。12、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显示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2、周围环境无污染源。3、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4、进入供应室必须穿工作衣、换鞋、戴工作帽。5、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施和条件。6、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作好灭菌效果的监测。7、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8、回收、发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9、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10、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序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11、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监测。(七)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1、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内镜清洗消毒与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处理。3、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内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如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等必须消毒;所有活检钳必须灭菌。5、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镜应排除水分后再进行消毒。6、需消毒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分别为:胃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支杆菌等感染患者使用后浸泡不少于45分钟;需灭菌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7、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如采用2%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县挂保存于清洁柜内。8、当日拟用的内镜,需再次消毒。如采用2%戊二醛消毒必须浸泡20分钟并冲洗后再用。9、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和清洗内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时配戴护目镜及面罩。10、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的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产品本身规定的最长使用时间。11、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生物监测。12、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入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分类密闭专人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无害化处理。(八)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1、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行终末消毒处理。3、严格实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4、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5、凡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6、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7、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8、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毒。9、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10、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11、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若使用2%戊二醛灭菌应浸泡10小时。12、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13、口腔诊疗工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消毒器械的管理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2、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器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委员会对消毒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4、医院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时间、有效期等,以备查验。5、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1、严格依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2、各科医疗废物投放点应分类设置、标识明确。3、医疗废物分类置于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密闭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在院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4、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兼)职人员管理,负责管理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5、医疗废物统一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密闭车运,集中处理。6、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化学试剂、消毒剂、批量含汞的体温计等的处置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交专门机构处理。7、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8、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排泄物、检验废弃液等严格消毒后方可外排。9、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必须按照本院规定的时间、路线密闭运送医疗废物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并登记。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混入其它废物。10、禁止任何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11、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启动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预案。12、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的相关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受到健康损害。
相关内容扩展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ly)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术室紫外线消毒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